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結構對技術創新的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和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嚴重沖擊的背景下,各國意識對技術創新對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至為關鍵,創新已成為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體現。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金融發展和金融結構對創新的作用和影響日益突出,已成為決定一國(地區)技術進步與創新的重要因素。文章的政策含義是加快中西部地區的金融服務體系,從而將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同時開辟多元化的渠道融資,唯有全面競爭的市場才能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并激發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帶動企業的技術創新蓬勃發展。
關鍵詞:金融結構;資本市場;信貸市場
1前言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眾所周知我國的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經歷了跨越式發展,源于創新驅動模式,而我國的技術創新絕大部分是在企業創新,更加亟須合理的金融結構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以此加快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加之互聯網金融中介的出現和我國經濟的騰飛,對原有金融結構構成了巨大的挑戰,資金約束被認定為企業創新的障礙之一(Hall和Lerner,2010),同時指出金融是創新的動力源泉,金融的發展往往與技術創新形影不離。在主流文獻分析中,經濟發展中技術持續進步和產業不斷升級是一個動態過程,而金融結構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根據經濟學理論稀缺資金以及資源會得到優化配置,并且提升貨幣資本的使用效率且增進經濟發展。依照融資成本理論,對于創新型企業而言,企業經營風險較高,未來很可能現金流不穩定,這就是一般所說的企業不存在過多的內部盈余,致使內源融資渠道失效(牛犁,2016)。總的來看,資金短缺時首先斟酌的是企業內部的資金積累來為項目籌集資金,為了達到資本成本是最低的即沒有利息支出的目的,而情況不好的企業可能這種方法會失效;其次是通過債券進行融資,到期還本付息且具有節稅的貢獻,資本成本處于中等水平;最后才是通過權益進行融資,資本成本最高且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求嚴苛,最終才商酌的融資方式。分析金融結構對技術進步和創新的現狀以及區域差異,在金融結構優化過程中對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具有推動作用。
2我國金融結構的概述及現狀分析
2.1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融資總量穩步上升
從金融機構的融資規??偭縼碚f,截至2019年7月,我國的融資總量達10112億元,增速10.4%,股票融資的占比增加,現階段人民幣貸款13.16%,企業債券2.89%,股票融資15.17%,這種格局是以信貸市場為主,資本市場為輔的金融結構。與此同時,股票成交金額呈逐年增加的趨向,企業債券的增量逐步擴充。目前,很多發達經濟體的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接近1∶1,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銀行份額占比遠遠超過資本市場,為80%,而股票和債券僅僅占20%。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偟目磥?,現階段我國股票市場門檻高,容量小,部分學者對此進行探討后將原因歸結于我國較多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為拓展國際化業務,在國內的市場并非最佳選擇,因而多數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選擇奔赴海外上市。除此之外,融資中以信貸市場為主的格局,致使信貸市場中人民幣貸款增速迅猛,由于政策性信貸市場為多數的基礎行業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由此出現結構性變化,加大了信貸投放,并且中小型銀行在貸款投放中的地位始終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其貢獻亦不斷提升。
2.2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更加活躍
從國內的情況來看,金融資產結構中信貸市場占比顯著高于股票與債券占比,目前的金融結構仍屬于信貸市場主導型,但是,信貸市場存款、股票與債券占比的差距正在不斷縮減。首先,從2000年后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活躍,其中明顯的是2014—2016年,信貸市場比重分別為69.6%、66.1%和65.8%,資本市場比重分別為24.8%、28.6%、28.7%,資本市場的比重逐步增加,資本市場的上市企業家數2000年1088家,總資產金額21676.39億元,至2020年,上市企業家數達到3813家,2020年2月境內股票市場規模中總資產金額達到59萬億元。從國際中主要經濟體的情況來看,我國的股票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提升。在同期的美國信貸市場合計占比僅為40%左右,也就是說美國的資本市場相對發達。從全球前五的經濟體來看,資本市場中美國的成交額達到666.60萬億美元,而中國的交易量為13.74萬億美元,日本成交額達到0.72萬億美元,緊隨其后的英國也達到4.77萬億美元,但資本市場與發達經濟體仍存在不小差距。眾所周知,美國的金融結構是資本市場高度發達,金融工具種類繁多,資本市場周期比我國的資本市場長。在市場中的地位更加成熟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實行的是資本市場主導型金融結構。從美國的發展過程來看,源于工業化初期階段,銀行的地位難以撼動,隨后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催化了自20實際90年代以來的市場,直接融資后來居上,一度成為最重要的融資方式。大量的企業出現推進資本市場規??焖贁U張,形成龐大而且層次繁多、開放的交易市場,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提供了多樣化的、便捷的融資選擇,催化大批的技術企業萌芽并茁壯成長,使其經濟體領先的地位在短期內無法撼動。此外,從目前德國的產業來看,其制造業產值仍占GDP的20%以上,亟須資金作為支撐其行業發展的引擎。一方面銀行體系足以滿足創新程度不高的制造企業,另一方面開創了資本市場的先河,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兩者結合。也就是說銀行的影響力廣泛。因此,高度發達的銀行體系能為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此外,還應當重點關注風險投資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美國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相對于美國的證券化率來說,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發展較弱。盡管我國近些年的金融市場激增,但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并且在經濟轉型時期決定未來金融結構長期發展的方向也是至關重要的。從上述分析來看,難道只有資本市場才能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嗎?答案是否定的。例如,2016年中國國內的金融杠桿率(國內金融資產總額/國內股票總市值)為7.9倍,而美國國內金融杠桿率為3.1倍。從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證券化率來說,中國的證券化率為46.48%,美國的證券化率達到148.5%,日本的證券化率達到106.56%,英國的證券化率達到128.77%,法國的證券化率達到34.31%。其中最典型的德國實行銀行主導型金融結構,形成這樣的格局主要是因為在工業化初期階段發展緩慢。眾所周知,制造業的發展亟須大量資金支持,面對國家資本相對來說不夠充足,銀行便順勢而起,其作用不容小覷。更加強烈的表現出中國金融結構,市場機會較大,金融市場還有發展的機會,可以從信貸市場主導型向資本市場主導型轉變,但相比于美國為代表的資本市場主導型金融結構,我國的融資結構仍需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并且根據經濟的發展及時改進。目前我國股票市場亦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我國的股票市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逐年變化為股票市場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尤其是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以后,我國的資本市場步入罕見的爆發式增長階段,也就是上市企業的數量、股票的流通市值和股市籌資額等激增,在2010年觸頂。此外,在受到美國次貸危機重創和歐洲金融危機的余熱引致普通投資者損失慘重。與此同時,IPO數量近一年停滯不前,最終的后果就是資本市場表現為積極性受挫,另外就是國家處于政策層面亟須短期內對股票IPO進行限制,A股和B股的緩慢增長對于技術企業募集資金火上澆油,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也就相應的在數量上減少一大截,關鍵難題在于我國股票市場本身的制度設計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2012年股票籌資額的增幅不明顯。但是在市場當中,資本流向多元,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的發展使得股票市場更加多元化,融資的渠道暢通,投入到技術創新的資金未受到限制,資金流動的方向收益更高的行業和產業,使得股票市場急速發展。
2.3各金融機構的競爭加劇
從融資規模的口徑上來看,目前,根據所能獲得的數據,2014—2016年,融資規模從123萬億元穩步升至15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6%,該結果顯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增幅。通常資本市場上以股票和債券為主要的形式,即直接融資比重從2014年的12.6%遞增至2016年的15.2%。
3結論
從我國銀行業規模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大型商業銀行的占比近年來逐漸下降,即近幾年間接融資呈下降的走向,從2014年的87.4%降至2016年的84.8%。相反,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多年來占比穩定,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市場中快速占取市場份額,占比相對有略微提升。這樣的局勢加劇了銀行業的競爭,城市商業銀行占比則疾如旋踵上漲,在區域融資中占據優勢,同時,在市場的競爭加劇下,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體上占比處于下降的走向,說明相比于大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是更快速的。信貸市場主要的形式是本外幣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承兌匯票等,本外幣貸款的融資比重相對來說是比較均衡的,達到70%的水平;委托貸款的融資比例是有小幅的上升;但是信托貸款、承兌匯票的融資比重表現為下降的趨向。顯而易見,從中國社會融資規模走向來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結構變化趨向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間接融資存量的比重逐年遞減的狀態。從各類金融機構的發展數量來說,至2019年年底,4200多家信貸市場金融機構總資產約240萬億元、129家證券企業總資產7.5萬億元、108家基金企業(中外合資企業44家、內資企業64家)、174家保險企業(人壽險企業83家、財產險企業81家、再保險企業10家)總資產16萬億元和68家信托企業總資產約23萬億元,其總資產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5%、41%、32%、22%和20%,資本市場金融機構的資產擴張速度顯著快于信貸市場金融機構。問題在于,盡管資本市場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擴張速度顯著快于信貸市場金融機構,但是整體上仍亟須完善。
參考文獻:
[2]楊國斌.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5-17.
[3]陳雨露,馬勇.大金融論綱[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4]韓憲洲.課程思政方法論探析———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2):1-6.
[5]楊建超.協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審視[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21-128.
[6]顏廷峰,孔月月,任森春.新經管工程、“六位一體”協同支撐體系與精品視頻公開課程———以安徽省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金融學建設探索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4):77-82.
[7]邵明英,付宇杰.移動互聯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師生互動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思想教育研究,2020(4):155-159.
[9]徐忠.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金融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J].社會科學文摘,2018(9).
[10]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N].經濟日報,
作者:張桂 阿卜杜凱尤木·賽麥提 王富磊 單位:新疆科技學院 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