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職業病防治計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病防治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職業病防治計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職業病防治工作關系到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本市職業病防治現狀與問題;本市職業病防治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本市職業病防治主要任務;本市職業病防治中重點推進項目;做好本市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保障措施;實施步驟;評估工作;進行講述。其中包括:加快職業病防治工作法制建設,規范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建設職業衛生服務體系,開展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廣大勞動者尤其是外來農民工的保護力度,嚴肅查處危害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城鎮化、工業化和經濟全球化既大大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也給職業病防治工作帶來了新挑戰、職業病病人累計數量大、重點職業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業病危害因素分布范圍廣,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數量龐大、用人單位防治主體責任未落實到位、一些地區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重視不夠,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動者流動性大,自我保護意識差、業病防治的工作基礎比較薄弱、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落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責任、落實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制度、強化對重點職業病的防治、加強職業病防治能力建設、開展科研及成果應用、加強培訓和宣傳教育、完善多種形式的保障制度、粉塵危害綜合治理項目、職業中毒綜合防治項目、職業病防治綜合信息系統項目、職業病防治能力提升項目、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項目、職業健康(衛生)管理人員項目、加強防治工作領導、健全部門協調機制、加大監管力度、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法制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啟動階段、實施階段、總結評估階段、建立職業病防治考核、評估體系,通過自查、抽查、年度評估、中期評估、終期評估等方式,及時對規劃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年度考核、評估等,具體材料詳見:

職業病防治工作關系到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黨的十七大提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預防為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6號)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職業病等疾病的監測與預防控制。2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0**年)》(國辦發〔20**〕43號),進一步明確了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對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體系、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職業病防治綱領性文件。國家關于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一系列政策方針的出臺,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勞動者健康的關懷,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職業病防治工作列入了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從現在起到2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和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時期,是**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精神,落實《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0**年)》有關要求,進一步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對促進**經濟持續發展,保護勞動者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根據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關于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方針,制定本規劃。

一、本市職業病防治現狀與問題

《職業病防治法》實施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重視和領導下,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本市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快職業病防治工作法制建設,規范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建設職業衛生服務體系,開展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廣大勞動者尤其是外來農民工的保護力度,嚴肅查處危害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社會職業病防治意識逐步增強,大中型企業職業衛生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逐步提高,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檢查覆蓋率逐步上升,全市每年職業病發病例數總體平穩。

城鎮化、工業化和經濟全球化既大大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也給職業病防治工作帶來了新挑戰,本市職業病防治工作面臨著嚴峻形勢。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第一,職業病病人累計數量大。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本市累計報告塵肺病和職業性急性中毒逾萬例。由于職業病具有遲發性和隱匿性的特點,實際發生的職業病要大于報告數量。同時,職業病發病工齡呈縮短趨勢。第二,重點職業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塵肺病和各類急慢性職業中毒為重點的職業病仍威脅著勞動者的生命健康,電焊工塵肺、正己烷中毒、溶劑汽油中毒等逐漸成為近年本市新的主要高發職業病種類。第三,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范圍廣,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數量龐大。**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生產門類比較齊全,汽車制造、機械制造、金屬冶煉及金屬制品加工、紡織、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印刷、家具制造等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職業病危害。到2008年,全市申報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近1.6萬家,涉及生產職工達260萬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達41萬人。同時,隨著國際產業的轉移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廣泛應用,職業病危害呈現出新特點,防治任務更加繁重。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一是用人單位防治主體責任未落實到位,職業病防治行為尚未成為用人單位的自覺行動。部分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私營企業沒有真正樹立以人為本思想,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法律意識淡薄,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不足,對勞動者健康重視不夠,沒有采取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部分用人單位生產條件落后,生產環境不佳,職業病防護設施不完善。二是一些地區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重視不夠,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未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尚未真正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勞動者健康的關系,忽視職業病危害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三是勞動者流動性大,自我保護意識差。**是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市流動就業的主要輸入地之一。近年來,**外來流動人口增長迅猛,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從業人員已經超過400萬,大量農民工受教育水平較低,在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群中占較高比例,職業病防護知識欠缺,是職業病高發人群,易發生群發性職業病事件。四是職業病防治的工作基礎比較薄弱。職業病防治相關配套政策、規定、技術標準不夠完善,部門間職業病防治工作沒有形成足夠合力,職業衛生服務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匱乏、年齡老化,職業病防治信息系統不健全,職業衛生服務能力不強,宣傳教育培訓力度不夠,應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強,財政對職業病防治的投入和補償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

二、本市職業病防治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護勞動者健康為根本目的,加強政府領導,強化行政監管,落實用人單位責任,依靠科技進步,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全面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職業病危害源頭,采取工程技術、個體防護和健康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預防控制職業病危害。

2.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既著眼長遠,不斷完善制度,加強防治服務和監管體系,又立足當前,著力解決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3.注重公平,保障基本。全面擴大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范圍,提高職業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保障勞動者基本職業衛生服務需要。

4.整規并重,社會參與。大力規范用人單位的職業病防治行為,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堅決予以嚴肅查處。廣泛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增強用人單位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勞動者自我保護意識,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三)規劃目標

建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用人單位負責、行業規范管理、職工群眾監督的職業病防治工作體制,綜合防治能力顯著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防治意識明顯增強,工作場所作業環境進一步改善,職業病發病增長率穩中有降,勞動者健康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建立與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職業病綜合防治體系。

——到20**年,新發塵肺病病例年均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重大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發生數進一步下降,硫化氫、一氧化碳、氯氣等主要急性職業中毒事故較2008年下降20%,基本控制硫化氫中毒死亡病例的發生,主要慢性職業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從20**到20**年,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簡稱“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率達到80%以上,控制效果評價率達到80%以上。

——到20**年,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80%以上,用人單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檢查率達到80%以上;接觸放射線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達到90%以上,放射工作人員培訓率達到95%以上。

——到20**年,用人單位負責人、管理人員和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率達到90%以上,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衛生)管理人員配備率達到80%以上,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檔案建檔率達到90%以上,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檔率達到95%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識設置率達到95%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70%以上,粉塵、毒物、放射性物質等主要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

——到20**年,對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監督覆蓋率比2008年提高20%以上,嚴重職業病危害案件查處率達到**0%。監管網絡不斷健全,監管能力不斷提高,對中小企業的監管得到加強。

——到20**年,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工傷保險覆蓋率達到90%以上,完善職業病病人醫療救助制度;職業病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各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到20**年,職業病防治和監管隊伍基本滿足職業病防治工作需要,職業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職業衛生服務逐步覆蓋到街道、鄉鎮,職業衛生服務可及性進一步提高,職業病防治信息系統進一步健全。

三、本市職業病防治主要任務

(一)落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責任

1.建立健全防治責任制。用人單位要設置或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組織,配備專職或兼職專業人員,設立職業健康(衛生)管理人員,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職業衛生檔案,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2.認真落實預防、控制措施。用人單位要依法及時、如實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應優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和材料。加強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檢測、評價與控制,為勞動者提供符合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為勞動者個人提供符合職業病防治要求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在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使用有毒物品作業的用人單位要取得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設備,制定應急救援預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

3.加強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和職業健康管理。用人單位要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要依法組織其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要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制度。

4.加強職業病的救治工作。對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用人單位要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及時安排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搞好職業病病人治療、康復、定期檢查和妥善安置,落實職業病待遇,確保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

5.規范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時,要履行職業病危害告知義務,并在合同中載明。依法參加工傷保險。落實有毒有害作業崗位津貼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政策。在高危行業,積極推行職業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制度。

(二)落實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制度

可能產生一般或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審批制建設項目)或擴大初步設計階段(核準制、備案制建設項目)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在竣工驗收時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職業病防護設施衛生驗收后方能投入正式生產和使用。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還應經防護設施設計的衛生審查,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三)強化對重點職業病的防治

1.塵肺病的防治。本市要以加強防治矽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為重點,開展塵肺病防治技術和發病規律調查研究,制定并實施粉塵危害綜合治理項目,不斷提高塵肺病防治水平。逐步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藝、設備和材料,限制純石英、石棉或含石棉產品的生產和使用規模。

2.重大職業中毒的防治。針對本市硫化氫、一氧化碳、氯氣、氨氣、苯、正己烷、重金屬等重大職業中毒隱患,實施職業中毒綜合防治項目,對存在隱患的設施、設備、場所進行治理,減少重大職業中毒事故的發生。加快有毒化學品生產、銷售、使用行業或企業的技術改造。開展職業中毒發病規律、健康損害機制、危害因素檢測、職業健康監護及防護技術等相關研究工作。

3.職業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加強對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管理,完善安全防護措施,降低作業場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實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制度,建立個人劑量監測機構數據網絡,及時了解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加強對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切實保護放射工作人員身體健康。

(四)加強職業病防治能力建設

1.加強對重點職業病的監測和預警。開展本市重點職業病危害監測工作,對矽肺、電焊工塵肺、鉛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職業性腫瘤等重點職業病實施監測調查,開展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和預警,減少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的風險。

2.健全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實施職業病防治能力提升項目,加快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隊伍穩定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治療等職業病防治網絡,完善市、區(縣)、街道(鄉鎮)三級職業病防治體系,提升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能力。

3.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項目,制定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計劃,建立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推進職業病防治相關學科建設,重點培養職業病診斷醫師、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基層基本職業衛生服務專業人才以及相關公共衛生人才。

4.提高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和完善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制度,加強現場處置和醫療救治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應急處置效果。

5.推進信息化建設。實施職業病防治綜合信息系統項目,完善信息監測、報告和管理網絡,實現各級職業病防治和監督機構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整理、綜合分析,為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6.加強職業病報告管理。逐步完善用人單位、職業病診斷機構、接診遭受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首診醫療機構報告以及相關監管部門通報的職業病報告制度,不斷提高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職業病報告管理能力。

7.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完善職業病防治監管體制機制,明確監管職責,加強機構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配置執法裝備和儀器設備,充實人員,加強培訓,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五)開展科研及成果應用

積極鼓勵研制、開發、推廣、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推進清潔生產。加強對職業病的機理和發生規律的基礎研究,把職業病防治領域亟待解決的基礎研究項目和關鍵性技術難題列入本市科技攻關計劃,提高職業病防治科學技術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塵肺病防治、職業中毒檢測檢驗、診斷、救治、控制、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科學管理、放射診療技術所致醫療照射的控制措施等科學研究工作,加快對粉塵、重金屬、有機溶劑等重點職業病危害防護技術和職業病診治技術的研究。開展對納米材料、微電子制造、醫藥制造等高新技術行業的職業危害防治研究工作。加強突發化學中毒識別現場處置和應急救援技術的研究及開發應用。

(六)加強培訓和宣傳教育

制訂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年度計劃,開展聯合宣傳。加強對基層領導干部的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強化對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和勞動者的培訓,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作業場所健康教育,切實提高宣傳教育效果。加強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把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納入本市全民普法教育范圍,列為健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深入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職業病防治意識,在全社會形成關愛生命、關注職業病防治的良好氛圍。發揮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作用,鼓勵群眾舉報職業病防治違法行為。

(七)完善多種形式的保障制度

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保障參保職工的合法權益。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健全工傷保險費率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水平。探索工傷預防在職業病防治中的積極作用,穩步開展職業病患者的康復試點工作,逐步完善職業病預防、補償和康復“三位一體”相結合的工傷保險體系。

四、本市職業病防治中重點推進項目

(一)粉塵危害綜合治理項目

開展粉塵危害因素調查,組織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結合能源政策、環保政策、產業政策,依法關閉不符合產業政策、生產工藝和設備落后的小作坊、小企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粉塵危害防護設施改造和粉塵治理投入力度,采取有效的防塵工程控制技術和個體防護措施。建立塵肺病防治責任制,特別是督促用人單位落實防治主體責任。

(二)職業中毒綜合防治項目

開展高毒物品危害因素調查,建立重大職業中毒隱患數據庫,在對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產生重大職業中毒隱患的設施、場所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依托現有資源,逐步建立完善職業中毒事故的救治網絡,包括市、區縣兩級職業中毒救治基地(中心)、中毒應急用品儲備系統。建立和完善突發職業中毒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制定重大職業中毒應急預案。探索預防重大職業中毒的有效措施,提高重大職業中毒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

(三)職業病防治綜合信息系統項目

根據國家職業病防治信息采集標準和相應信息的采集、傳輸和管理規范,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檔案的職業病防治綜合信息系統,規范數據采集,完善信息監測、報告和管理網絡,實現各級職業病防治和監督機構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提高應用水平,為本市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技術支持和保障。

(四)職業病防治能力提升項目

利用現有資源,建立1個市級職業病防治技術基礎研究基地、若干個學科基地和應用研究基地,加強職業病防治科學研究,并通過專項科研基金給予支持。基礎研究基地和學科基地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重點職業病預防、控制策略,職業中毒快速診斷、救治以及職業病危害關鍵控制技術,職業病診斷、治療的新方法,不同職業人群的干預方案。應用研究基地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開發、推廣防治職業病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并組織開展職業病危害干預試點,推廣適宜技術。建立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質量控制中心(以下簡稱“質控中心”)及相應的督查員隊伍,質控中心負責擬定相關專業質量評價體系和工作方案,組織質量控制檢查和評價,組織相關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開展相關工作調研、信息收集、分析論證等。完善基層基本職業衛生服務網絡,探索建立本市基本職業衛生服務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及相應的保障機制,提高職業衛生服務能力和職業衛生監督管理水平。積極發揮有關學會專業委員會的作用。

(五)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項目

實施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計劃,分級、分類培訓職業病防治專業人才,通過建立職業病診治、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職業衛生監管及基層社區基本職業衛生服務等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運用繼續教育、輪崗進修、集中培訓、在線學習、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本市職業病預防控制、監督管理、職業病診療等能力。探索建立職業病診斷醫師規范化培養培訓制度。扶持職業病防治重點學科建設,培養一批學術帶頭人。

(六)職業健康(衛生)管理人員項目

建立用人單位職業健康(衛生)管理人員制度。在完成職業健康(衛生)管理人員培訓大綱及培訓教材編寫的基礎上,分批、分級培訓用人單位職業健康(衛生)管理人員,為用人單位實現職業衛生管理自律行為提供人力保證。

五、做好本市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防治工作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職業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強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各區(縣)政府要結合轄區職業病危害實際,制定轄區職業病防治規劃或本規劃的實施方案。要將職業病防治重要指標和主要任務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職業病防治年度計劃,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分解目標任務,明確分工、進度、責任人和保障條件,做到責任有主體、投入有渠道、任務有保障,層層落實并列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二)健全部門協調機制

職業病防治工作涉及面廣,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工作職責分工,將職業病防治列入本部門工作計劃,狠抓落實。市和區縣要分別建立衛生、安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發展改革、法制、經濟信息化、財政、科技、環保、建設交通、規劃國土資源、民政、公安、物價、編制等部門間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信息溝通,聯合開展監督執法、調研、宣傳等工作,進一步完善政府統一領導、職責分工明確、部門協調配合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機制,構建職業病防治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衛生部門負責擬訂本市職業衛生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規章草案及衛生標準,制定規范性文件,并組織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衛生標準的宣傳貫徹培訓工作;負責對用人單位建設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審核、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衛生審查、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審核和竣工驗收,并負責建設項目監督檢查及違法行為的調查處理;負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及監督管理;承擔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醫療衛生機構的審批及監督管理;承擔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規范職業病的檢查、救治、診斷和鑒定工作;對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安監部門負責擬訂本市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檢查、職業危害(包括職業病危害,下同)事故調查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處罰、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草案、規章草案及標準,制定規范性文件,并組織實施職業衛生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標準的宣傳貫徹培訓工作;負責職業危害申報工作;負責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的頒發管理;負責作業場所監督檢查;組織指導、監督檢查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安全培訓考核;依法組織查處職業危害事故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組織指導并監督檢查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安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的研制、開發、推廣和應用工作;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重點職業病監測、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和鑒定相關工作。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職業病防治工作列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研究調整產業政策。加強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督促可能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進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和(或)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衛生審查。

經濟信息化部門負責研究完善相關工業產業政策,逐步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加強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工業建設項目管理。推進職業病防治信息化工作,對職業衛生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共享進行指導、協調管理。

財政部門依據政府衛生投入政策有關規定,負責落實職業病防治有關監管機構相關工作經費,會同有關部門完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病防治任務的財政補償政策和制定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和重點防治項目的政府投入政策。同時,由市財政部門、市物價部門負責研究、設立職業病診斷和鑒定相關收費項目并制定收費標準。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簽訂勞動合同的監督管理,負責職業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和隊伍建設,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合同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職業病病人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工會組織負責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群眾監督,指導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配合政府部門對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和培訓,對用人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督促用人單位落實職業病防護措施,協助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職業病的防治工作,維護勞動者健康權益。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侵犯職工合法健康權益的行為,要求用人單位及時糾正,并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科技部門負責職業病防治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科研和成果推廣的管理,支持職業病防治有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組織開展職業病防治科學研究工作。

環保部門負責本市核技術、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過程中發生的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活動;對本市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的安全和防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建設交通部門負責督促可能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評價和(或)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衛生審查,檢查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是否使用符合職業病防治標準的建材,查驗施工現場環境是否符合職業病和有毒有害氣體防治的標準和規定。

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督促可能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評價和(或)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衛生審查。

民政部門負責對符合本市醫療救助條件的職業病病人及時給予醫療救助。

行業協會通過自身優勢,積極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促進工作,擬定行業職業衛生工作規范,督促、指導用人單位依法落實職業病防治措施,不斷增強用人單位自律性。

用人單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規定,造成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相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加大監管力度

本市職業病防治監督管理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依法認真履行職業衛生監管職責。各區縣政府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嚴格落實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和監管責任。針對本轄區職業病危害特點,加大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人群的監督檢查力度。針對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重要環節開展經常性的檢查、抽查。嚴肅查處違反職業病防治法、損害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的違法行為。建立職業病危害事故責任追究制。對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的,要依法依紀追究相關責任人和負責人的責任;對因失職、瀆職導致重大職業病危害事件發生,或者造成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社會影響惡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各區縣、各有關部門要加強信息溝通,建立職業病防治形勢分析制度,相互協作配合,形成監管合力。

(四)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法制建設

推進健全職業病防治相關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研究制定地方性職業衛生標準、指南和規范,將職業病防治納入法制管理軌道,不斷提高本市職業病防治工作法制化管理的水平。

(五)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投入、社會籌資等多渠道的職業病防治經費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職業病防治。政府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并隨著經濟發展逐步增加。各級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職業病防治補助政策,保證職業病防治服務、監督機構必需的日常工作經費,加大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宣傳教育、儀器設備購置等專項經費投入力度,落實本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所需經費,形成與職業病防治工作目標任務相適應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和激勵機制,并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制定鼓勵職業病防治科研的財政政策,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引進、推廣、應用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用人單位用于預防和治理職業病危害、工作場所衛生檢測、健康監護和職業衛生培訓、職業病診治和鑒定等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

(六)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認真履行有關職業衛生國際公約。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和國外民間團體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職業病防治科技、管理、培訓、人才的交流,大力宣傳職業病防治政策和成效,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成果,充分利用國外的資金、人才等資源,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不斷提高職業病防治工作水平。積極拓寬渠道,不斷加強同國內其他省(市)的職業病防治工作交流與合作。

六、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年3月-6月)

出臺本規劃,各相關部門根據規劃目標、任務和分工,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組織開展相關的宣傳工作,啟動規劃的實施。各區縣制定轄區職業病防治規劃或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年7月-20**年6月)

1.第一階段(20**年7月-20**年**月):實現或基本實現本規劃制定的部分目標,研究解決實施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把實施工作引向深入。

2.第二階段(20**年1月-20**年6月):基本實現本規劃制定的各項目標,基本完成各項任務,全面完成重點項目。

(三)總結評估階段(20**年7月-**月)

根據規劃實施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對各區縣、各有關部門工作開展總結評估,建立職業病防治工作長效機制。

七、評估工作

為保證本規劃的切實實施,本市將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開展定期評估,分為年度評估、中期評估(20**年)和終期評估(20**年)。

實施本規劃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責任,各級政府要建立職業病防治考核、評估體系,通過自查、抽查、年度評估、中期評估、終期評估等方式,及時對規劃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年度考核、評估,并根據考核、評估結果,及時研究解決實施規劃中存在的問題,督促、指導各項規劃任務的貫徹落實,確保到20**年本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南投市| 桂东县| 车险| 贵德县| 佳木斯市| 会昌县| 临潭县| 屏边| 浙江省| 绍兴市| 梁平县| 平遥县| 山阴县| 平陆县| 大兴区| 通城县| 金塔县| 郁南县| 迁西县| 铁力市| 井陉县| 秦安县| 宁安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且末县| 依安县| 周口市| 云梦县| 德令哈市| 会昌县| 河东区| 云南省| 高碑店市| 利辛县| 小金县| 英吉沙县| 松江区| 洪泽县|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