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政全年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全力抓好項目建設,保持投資增長的強勁態勢。加快災后重建掃尾完善工作,確保災后重建項目發揮最大效益。切實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全力加快濱河西路、濱河東路、大橋金礦、后川壩金礦、城北建材市場、避難場所及地下商場開發等重點項目進度,力爭年內竣工投用。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抓好項目論證儲備和篩選申報,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項目庫,努力形成“爭取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項目工作格局。健全考核機制,創新招商方式,強化產業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力爭招商引資簽約資金16億元。加大跟蹤服務力度,加快商務談判進度,促使剛泰河濱城商業步行街、花炮廠搬遷、“仇池·麗景花園”住宅小區、城北果蔬市場、民用天然氣等已簽約或有投資意向的項目早日開工建設。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規定,充分挖掘縣內民間資本潛能,有效激活民間資本,推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促進農村經濟提質增效。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總產量在正常年景穩定在16萬噸。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何壩民旺馬鈴薯合作社良種繁育基地、貯藏窖群、專業交易市場建成投用,努力建成最大的馬鈴薯專業市場;何壩和旺半夏專業合作社完成標準化種植1000畝,著力提升半夏的品質和產量;發展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4.2萬畝,不斷豐富城鄉群眾菜籃子。全力實施好整村推進、基礎設施、“雨露計劃”、特色產業、科技、移民、社會、以工代賑和異地搬遷八大扶貧工程,不斷提高扶貧工作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和有組織輸出力度,年內輸轉勞務人員11.5萬人(次)以上,力爭創勞務收入10億元以上。
(三)軟件硬件同步建設,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緊緊圍繞“產業抓特色,基礎抓配套,城鄉抓統籌,村容抓整治,培訓抓技能,制度抓創新,管理抓民主”的工作思路,以九大新農村建設示范長廊為重點,加大項目爭取和資金整合力度,全面加快長廊內各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硬件建設,進一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村級民主制度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好鄰居、遵紀守法戶等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告別封建、落后、庸俗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營造健康、文明、科學、和諧的新風尚。
(四)抓總量提質量并舉,壯大工業經濟實力。加強生產調度,加大服務力度,不斷提高現有企業的質量和效益。加快大橋金礦、后川壩金礦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年內建成投產,將黃金產業培育成我縣又一支柱產業、支柱財源。按照一個縣一個工業集中區的要求,科學編制工業集中區規劃,努力爭取國家和省市項目支持。全面完成西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首期1131畝征地任務,完成防護堤工程。同時積極爭取項目,加快建設用地的平整及道路、橋梁、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和落實好園區優惠政策,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力爭有3-5戶企業入駐。積極籌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中介機構,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深入開展重金屬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污染源防治和節能減排指標任務。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力配合十天高速公路西和段開工后的拆遷占工作,確保工程順利建設。開工建設何洛路升級改造工程和西曬路水毀修復工程,積極爭取姜席至禮縣雷王公路、蒿林趙溝至西禮大橋公路立項建設,早日打通對外通道。公交樞紐站建成投用,公用型汽車站開工建設,切實提高客運保障和服務水平。積極爭取縣城西山滑坡綜合治理項目,加大治理力度,確保居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修梯田2.5萬畝、堤防6公里,完成各類造林8.8萬畝、補植補造0.36萬畝。加快編制“一水七河”治理規劃,積極爭取國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項目。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提高安全供電水平。繼續加大移動、聯通、電信網絡建設,提高通訊應急保障能力。
(六)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全力推進城市經濟發展步伐。全面完成城市規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北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及6個鄉224個行政村的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城南“兩路三街”拆遷工作,開工建設中山南路、仇池南路、濱河西路商業步行街及白馮街,徹底解決城市建設“腸梗阻”問題,提升縣城整體形象。濱河西路、濱河東路建成投用,著力優化縣城交通網絡。加快剛泰河濱城、西美國際商貿城等房地產續建項目,全面改善人居條件。加快剛泰大酒店、城南加油站、城北果蔬市場、城北建材市場、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政務大廈、廣電大廈、文化大廈、農業大廈、環保大廈、計生大廈投入使用,全面改善行政機關辦公條件。鞏固、提升“美在西和行動”成果,繼續大力實施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和凈化工程。進一步加強城市綜合執法管理,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七)加強財稅金融工作,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堅持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方向,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財稅金融等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積極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進一步提升財政支持發展的能力。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效益型財源,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強重點稅源的動態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保證財政收入及時、足額、均衡入庫。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重點保證“三農”、社會事業、民生實事和重大項目支出,將更多的財力投向民生條件改善和公共服務領域。嚴格執行《預算法》,積極推行部門預算,加大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強化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推進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和民主理財,確保財政資金運行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強金融協調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力度,努力增加信貸總量。
(八)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建二中、漢源初中、永豐小學、西和一中等項目全面建成投用。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重視發展衛生事業。縣醫院門診大樓、中醫院和婦幼保健站綜合業務樓建成投用。建立健全衛生急救體系,實現全縣各鄉鎮120救護車全覆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藥物統一配送和零差率銷售工作。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文化廣場建成投用,開工建設11個鄉鎮文化站。對法鏡寺等2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并立碑保護,對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積極申報為省級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發展公共體育事業。普及全民健身活動,充分利用體育場館,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完善服務設施,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加快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新增有線電視用戶200戶,安裝6500套“村村通”設備,不斷提高廣播電視的覆蓋面。嚴格落實計劃生育工作責任,深化“生殖健康進家庭”行動,積極創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示范縣和優質服務縣。啟動《災后重建志》編撰工作。加快《志》第二輪編撰工作,力爭年內印刷出版。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抓好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類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統籌抓好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民族宗教、統計、糧食、供銷、氣象、地震、殘疾人、檔案、慈善、婦女兒童、老年人等各項工作。
(九)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完善管理服務網絡,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積極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提高全民法制意識。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知恩情、明是非,顧大局、識大體,守法紀、講團結。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在西和公眾信息網開設群眾意見建議專欄,落實信訪工作目標責任制,深入開展每月10日的“信訪接待日”和每月20日的“干部下訪日”活動,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和社會輿情,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大力推進“平安西和”建設,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命案偵破、追逃和“打四黑除四害”等專項行動,全力做好禁種鏟毒工作,深化“平安鄉鎮、平安村社、平安校園、平安企業、平安機關”創建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防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十)辦好民生實事工程,保障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新建石峽、洛峪、太石河等9個鄉鎮惠農服務大廳,實現惠農服務大廳20個鄉鎮全覆蓋。切實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城鎮居民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75%以上、65%以上和80%(縣級)以上。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認真做好城鄉低保、大病醫療救助、五保戶供養、救災救濟、優撫安置和殘疾人工作,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切實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17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51人。加大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切實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把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物價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在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供應的同時,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確保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年,縣政府將繼續從解決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入手,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當年辦結的原則,著力辦好10件實事:一是將徹底解決城區供水問題作為1號民生工程,積極爭取項目支持,開工建設興隆侯魏城鄉集中供水工程,力爭到2013年城區供水能力達到15000噸/日,滿足城區用水需求;加快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加強水源地保護和城區供水水質監測,確保讓廣大群眾用上安全、優質、放心的自來水。二是新建鄉村沼氣服務網點6處,以“一池三改”為主的戶用沼氣池1700戶。三是實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和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廉租房108套,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233戶。四是開工建設城區糞便無害化處理項目,加快城區糞便集中處理進程,繼續給重點鄉(鎮)配備垃圾車輛和垃圾箱,著力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施15個村整村推進項目和3個易地搬遷工程,減少貧困人口1.1萬人。六是整合培訓資源,加大村干部和農民群眾培訓力度,組織開展提高村干部執政能力和農民群眾技能培訓1.1萬人(次)。七是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建成幼兒園、城南幼兒園、何壩鎮中心幼兒園、西高山鄉中心幼兒園。八是建立鄉(鎮)社保平臺,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比例。九是新建大橋鄉杜河便民橋一座,新修水泥路50公里,解決3.37萬人過河難、行路難的問題;十是加快市場建設,建成城北建材市場、果蔬市場和何壩馬鈴薯專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