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電影放映員上訪要求處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以來,我市14個縣(市、區)的鄉鎮文化站輔導員和農村電影放映員多次多人赴京、赴省上訪。今年又先后到省文化廳和省政府信訪局復訪,要求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7號”文件以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解決他們的編制、待遇問題。經初步調查摸底,按照上
級有關文件精神,現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一、基本情況
1、鄉鎮文化站輔導員:我市鄉鎮文化站始建于1979年,當時共建站56個。經各縣選拔、推薦,市文化局考試共聘用輔導員112名(均系臨時工),此后又陸續聘用了部分輔導員。到1987年我市有近半數的縣普及了鄉鎮文化站,全市文化站和文化輔導員的總數逾200個以。1985年國務院為加強文化站建設專門下撥轉干指標,我市有56名鄉鎮文化輔導員轉為文化事業專職干部。近年來,我市部分縣解決了部分文化輔導員的編制和待遇,如偏關縣、河曲縣、五寨縣。也有的縣把文化輔導員的工資由幾十元增加到100-300元左右,如繁峙、五寨、偏關、代縣等。但神池縣從94年以來文化輔導員工資分文未發。保德、岢嵐縣等縣一直保持在每人每月30元左右。據最近摸底調查,我市仍有192名文化輔導員(在文化部門備案的有101人)編制未落實,這些人待遇微薄,生活比較困難。
2、鄉鎮電影放映員:我市鄉鎮電影放映隊最早建立于上世紀70年代初,到1976年已普及到每個公社(鄉鎮)至少有一個放映隊,2名放映員;大的公社(鄉鎮)發展到2-3個放映隊,實現了“社社”有電影隊的目標。當時的放映員由各公社(鄉鎮)自行選聘,待遇是工分加補貼。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改為經濟承包制。由于當時鄉鎮放映員選聘由公社(鄉鎮)黨委、政府進行,縣文化、電影主管部門只是給予業務指導、培訓,為此,各縣(市、區)文化局均沒有放映員的檔案資料。根據現在的調查摸底(鄉鎮出具證明),我市從七十年代初期至今,陸續從事農村電影放映至今無穩定職業的人員達561名。
二、處理意見
3月30日,省政府辦公廳召開了由省信訪局、省文化廳、市政府、市編辦、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有關負責人參加的會議,就我市“兩員”上訪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按照省政府辦公廳的要求,經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現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1、鄉鎮文化站和鄉鎮放映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陣地。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站在發展先進文化,加強基層文化的戰略高度,從穩定大局、滿足基層文化需求和解決文化工作者生活困難的問題入手,認真研究,積極對待,切實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解決鄉鎮文化輔導員和放映員的編制和待遇問題。
2、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7號)文件精神,“鄉鎮可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站(所)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管理”。各縣(市、區)要盡快在各鄉鎮編制內配齊文化站輔導員,在符合錄用條件的基礎上要優先照顧多年一直從事該項工作的文化站輔導員。原鄉鎮文化站:輔導員在未解決編制、錄用問題前,各縣(市、區)要盡快解決文化站輔導員補貼過低的問題。
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7號)文件和山西省文化廳、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廳《關于加快實施“2131工程”,加強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通知》(晉文社字15號)文件精神,各地要把農村放映隊建設納入基層文化建設之中,積極解決農村電影隊伍的編制問題。要以目標責任制的考核方法和津貼制、補貼制等分配方式進行嚴格管理,切實保證農村電影放映。各縣(市、區)在“十一五”期間,要逐步解決鄉鎮電影隊的編制問題,爭取達到每個鄉鎮1個農村放映員的編制,在符合錄用條件的基礎上優先照顧多年一直從事該項工作的鄉鎮電影放映員。在鄉鎮電影放映員未解決編制、錄用問題前,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對于多年一直從事農村電影放映的鄉鎮放映員給予一次性的生活補助。超級秘書網
4、以上經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均由各縣(市、區)財政或鄉(鎮)財政解決。
5、解決鄉鎮文化站輔導員和放映員編制、待遇問題事關文化事業發展和穩定大局問題,政策性強,影響面廣,各縣(市、區)政府一定要責成有關部門認真摸底,嚴格把關,堅決杜絕虛報、漏報現象;要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劃定解決年限、范圍和標準,制定切實、可行、合理的處理意見;在處理此問題時,應注意掌握“公開摸底、公平對待、公示結果、平衡周圍”的原則,以免引發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