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區公共服務整頓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推廣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的意義和目標;推廣工作中重點把握的環節;推進工作的時間步驟;推進工作的要求這幾個方面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建立工作站的意義;推廣工作的目標;堅持交叉任職、分工負責;堅持條塊結合、合署辦公;堅持“人隨事轉、費隨事轉、權隨事轉”;堅持理順幾個關系;劃分工作網格,創新管理模式;整合各方資源,提升服務品質;堅持制度規范和理念創新;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要廣泛宣傳,積極引導;要循序漸進,注重創新;要及時總結,樹立典型等,具體材料請詳見下文:
各社區:
為認真貫徹*市和諧社區建設大會精神,加快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建設,積極探索“三位一體”的社區管理新體制,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文件《關于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建設的若干意見》,街道在慶和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試點的基礎上,將全面推廣慶和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建設的經驗和成果。具體實施意見如下:
一、推廣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的意義和目標
1、建立工作站的意義
建立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進一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真正起到“固本強基”的作用;有利于理順社區各種關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區資源,更好地承擔起日益繁重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形成社區建設的合力,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水平;有利于完善社區自治功能,避免社區居委會行政化、機關化傾向,為社區民主政治的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2、推廣工作的目標
建立有利于管理服務、資源整合和居民工作生活要求,具體承擔社區行政事務和其他公共事務,機制完善、運轉良好的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搭建起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三位一體”的社區管理工作新模式。
二、推廣工作中重點把握的環節
1、堅持交叉任職、分工負責。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三套機構應實行交叉任職、分工負責。社區黨組織負責社區黨建工作,負責對社區各類組織實行領導;社區居委會負責履行社區自治組織功能;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承擔社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站長由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副站長由社區居委會主任兼任;書記、主任“一肩挑”的社區,副站長由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或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兼任。
2、堅持條塊結合、合署辦公。除社區警務室、衛生服務站以外,“條條”在社區設立的其他站(室),原則上全部納入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同時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對由上級部門主管、獨立設置的社區警務室、衛生服務站賦有指導監督職能,必要時可協調這些站(室)參與社區工作。
3、堅持“人隨事轉、費隨事轉、權隨事轉”。把社區承擔的行政性事務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確保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不增人員、不增經費、不增任務”。
4、堅持理順幾個關系。一是與政府部門的關系。根據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承擔經市、區兩級黨委和政府“準入”同意的公共服務工作職能,政府部門負責進行指導、協調和督促。二是與社區黨組織的關系。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行使社區建設、管理、服務職能,接受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各項工作的評議和監督。三是與社區居委會的關系。社區居委會是社區居民(成員)代表會議的執行機構。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是社區居民(成員)代表會議的執行主體組織,負責執行社區居委會的決議,對本社區公共事務進行日常管理。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對社區居委會負責,完成社區居委會賦予的各項工作,主動接受社區居委會的監督、指導。四是與社區其他組織的關系。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要依托駐社區單位實現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目標,為駐社區單位的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要積極支持、配合物業管理單位做好社區物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應加強與社區民間服務組織的溝通、交流和合作,充分發揮其在社區建設和社區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長效管理的積極性,共同推進公共服務的有效落實。
5、劃分工作網格,創新管理模式。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固本強基”的原則,根據社區地域分布特點,將轄區劃分若干管理片區,探索建立“分塊管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基層行政管理與居民自治各歸其位,各盡其責,協調發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一是分塊管理。各社區按照其地理位置與戶數構成特點,劃分為若個管理區塊,各設組長一名,由工作站人員擔任,配備一名社區工作者協助開展工作;并設組員若干名,以社區黨員、樓道長為骨干,聘請若干名在群眾中威望較高、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情信息員和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的志愿者擔任“榮譽組員”。
二是以塊為主。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與組員一起負責所管轄范圍內的環境衛生、調解、民政福利等工作,熟悉掌握所管轄范圍內的居民家庭、流動人口等基本情況。民情信息員及時上門入戶收集民情信息,并及時向社區傳遞,各個區塊內的工作人員實行定期輪換,確保每位社區工作者全面掌握居民信息,真正使社區管理無盲點、無遺漏。
三是條塊結合。每個區塊的工作原則上由組長負責,區塊內的日常工作事務由組長帶同組員、民情信息員共同解決,如碰到組長不能解決的事情,轉交給站長或街道相關部門,如有超出工作站職能范圍內的事務,上報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并將處理結果反饋給居民。區塊內如涉及到政府買單的社區公共性事務類,則采取條塊結合,由條線專職社工負責落實處理。
6、整合各方資源,提升服務品質。
一是分類服務。社區內的自助和互助服務由社區居委會組織開展,為便民、利民服務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經費,并積極發展壯大社區服務義務工作隊伍,動員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公職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青少年學生以及身體健康的離退休人員等加入志愿服務隊伍,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特定的服務與幫助。由政府主導的幫扶救助、勞動保障、為老助殘、安全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由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負責。市場化服務則由居委會與工作站共同承擔和提供。工作站與居民委員會共同做好引導企業面向社區,提供便民利民服務。調動駐社區企業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引導其為社區服務提供場地、人才和技術支持。
二是分級服務。根據居民各自的不同需求,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在提供服務中采用“分類管理、分級服務”的三級服務模式。一級服務:這類服務人群主要是針對對社區日常服務基本無需求的居民,通過民情信息員與志愿者,提供政策咨詢、信息交流、日常溝通的服務。二級服務:這類需要服務的人群主要是社區內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未成年人、育齡婦女、矯正歸正和邪教人員等對社區服務有特定需求的人員,這類服務具體由各區塊內的工作人員落實安排,同時整合共建單位、轄區單位等各類資源,為其提供切實可行、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項服務。三級服務:需要這類服務的人員主要是指困難低保、高齡獨居孤寡老人、重殘人員等對社區服務有全面需求的人員。這類服務由各區塊內組長帶同各組員、民情信息員和志愿者實行“包干到塊,聯系到戶,責任到人”的特定服務。
7、堅持制度規范和理念創新。結合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實施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制度,創新社區管理理念。探索進一步提高和促進社區配套用房使用效率的辦法,在資源整合、功能調整、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機制性研究,實現社區配套用房的最優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要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的首要任務,要建立健全社區工作人員規范化管理、社區檔案管理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等規劃制度,通過現代管理手段,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三、推進工作的時間步驟
1、第一階段(2月20日—2月28日),宣傳發動階段。
(1)根據慶和社區試點的情況,召開慶和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試點工作推廣會。(2)各社區主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并進行調查研究和摸底工作,制定切合本社區的具體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
2、第二階段(3月1日—3月10日),實施階段。各社區針對實施方案,通過召開座談會、分析會等形式,研究在實施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和解決辦法。
3、第三階段(3月10日—3月20日),總結階段。各社區申報實施工作總結,街道將召開推廣工作總結大會,在全街道推廣先進經驗和事跡。
四、推進工作的要求
1、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社區要建立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的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居民代表大會、研究會、分析會,明確任務,落實責任,要嚴格按照“三位一體”的工作要求,好中求快,積極推進。
2、要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建設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是對傳統社區居委會工作模式的一次突破,是構建“三位一體”社區管理新模式的關鍵環節,是繼續深化社區體制改革、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城市基層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對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宣傳,使社區單位和居民明確體制改革的意義,統一思想認識,積極參與改革。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做好深入細致地思想工和,確保試點穩步有序推進。
3、要循序漸進,注重創新。要注重實效,做到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要結合社區實際,積極穩妥實施,不斷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建設的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和方式方法創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工作圓滿順利完成。
4、要及時總結,樹立典型。要確保宣傳到位、程序合法、工作細致、制度完善、材料完整,特別是群眾對工作的反映和工作動態要詳細收集總結,及時報送,確保工作檔案完整。要及時總結推廣工作中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以點帶面,不斷提高社區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