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急管理科普教育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各部門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的深入開展,大力提高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素質,增強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有力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二)主要目標。通過廣泛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爭取到年,初步在全市樹立公共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普及基本的應急科普知識,使廣大公眾掌握緊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辦法,提高各級組織的應急管理水平,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
二、主要內容
(一)以省、市總體預案為核心,做好預案的宣傳和解讀工作。深入分析我市公共安全形勢,宣傳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宣傳各級政府切實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宣傳各級政府總體預案、專項預案、部門預案的重要內容和處置規程,提高社區、農村、企業等基層單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以普及應急知識為重點,提高公眾的預防、避險、自救、互救和減災等能力。按照災前、災中、災后的不同情況,分類宣傳普及應急知識。其中,災前教育以了解突發公共事件的種類、特點和危害為重點,掌握預防、避險的基本技能;災中教育以自救、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護措施,告知公眾在事發后第一時間如何迅速做出反應,如何開展自救、互救;災后教育以經歷過突發公共事件的公眾為重點,撫平心理創傷,幫助恢復正常社會生產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為樣本,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通過介紹國內外和省內外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正反方面的典型案例,剖析公眾在遭遇突發公共事件時,臨危不亂、靈活運用自救互救知識配合政府救援、服從統一指揮和協調組織、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正確做法,增強公眾“思危有備,有備無患”的憂患意識和法制意識。同時,通過總結分析案例中使用的處置手段、采用的應對措施等,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公眾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與水平。
三、組織實施
(一)廣泛開展預案的宣傳報道。
1、深入開展《省、市總體應急預案》的宣傳報道。《省、市總體應急預案》修訂和簡本公布后,《日報》、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要播發新聞,并刊播總體預案簡本,配發預案框架圖和評論員文章,介紹制定總體預案的背景、目的、意義、原則和主要內容。此后,要采用多種形式,報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預案的制定和落實,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通訊和述評,報道各縣(區)、各部門貫徹《市總體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預案體系、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情況。
2、開展專項預案的解讀宣傳。要在《日報》、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陸續刊登和播放可對外公開的市級專項應急預案簡本及其解讀文章、背景材料等。稿件由市級各專項應急預案牽頭部門負責提供。(由市政府新聞辦會同市級各專項應急預案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在《市總體應急預案》簡本公布后,陸續刊發和播放)。
(二)大力普及科普知識。
1、開辟應急管理科普知識專欄。在《日報》、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和“市政府網站”開辟專欄、專題等,廣泛宣傳和普及應急管理常識。
2、編輯出版科普讀物和音像制品。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分類整理有關應急知識,分步編輯出版科普讀物及音像制品,拍攝公益廣告和應急知識短片,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中刊登和播出,并在公眾場所進行廣泛宣傳。
3、開展公共安全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校園等活動。編印發放公共安全手冊,制作張貼宣傳海報、公益廣告,在社區、高危行業、建筑群和車站、商場、賓館等公共場所設置應急標識。同時把應急管理進農村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宣傳和普及應急知識,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典型案例宣傳力度。
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對各縣(區)、各有關部門編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完善應急機制、體制和法制工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以及在應急處置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宣傳報道。同時,宣傳群眾參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和自救、互救的成功典型。
(四)開展專題宣傳活動。
1、舉辦論壇、講座等活動。通過舉辦論壇、講座、科普展覽和專題文藝晚會等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加大應急管理工作研討、交流和宣傳力度。
2、宣傳普及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知識。結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傳活動,宣傳普及有關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知識。
3、開展節假日公共安全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春節、“五一”、國慶長假期間人流集中的特點,在車站、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制作和擺放重大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衛生防病、安全生產事故圖片展板,教育群眾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4、開展公共安全主題宣傳活動。在每年舉辦的“全國科普活動周”、“全國安全生產月”、“全國消防日”、“全國法制宣傳日”、“世界氣象日”、“國際減災日”、“世界衛生日”等活動期間,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聲勢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題宣傳活動,使社區、鄉村基層群眾了解公共安全知識。
5、結合政府應急能力建設規劃進行宣傳。結合我市“”規劃中政府應急能力建設內容和我市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中的公共安全專題等內容,宣傳提高政府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以及加強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對提高政府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作用。
(五)有針對性地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訓。
1、開展公共安全知識普及教育。將公共安全知識納入大、中、小及幼兒園相關教育宣傳教材,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加強中小學校長、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培訓。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對基層單位進行普及教育。
2、加強公務員培訓。制訂培訓計劃,對各級領導干部和各縣(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中省駐平單位的應急管理機構負責人、新聞發言人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3、開展志愿者培訓。
4、加強職業培訓。采取辦班培訓和崗位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對高危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培訓,并加強對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訓。
(六)加大縣(區)應急科普宣教工作力度。
各縣(區)政府要結合實際,組織編寫和發放公共安全知識手冊,制作宣傳海報,拍攝公益廣告和應急知識短片,在主要公共場所設立宣傳欄,擺放展板,懸掛標語,發放宣傳提綱,加大應急科普宣傳力度,努力提高應急科普知識的覆蓋面和針對性。
四、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視。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迅速制定工作計劃,年內啟動各項應急管理科普宣傳工作。其中,縣(區)政府要制定以公共安全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等為重點的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實施方案,合理安排工作進度并認真組織實施。市直有關部門要成立由部門負責人牽頭的宣傳工作小組,細化方案,分步實施并主動配合新聞單位和相關部門搞好宣教工作。
(二)要注重效果。各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將日常宣傳與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的經驗教訓工作總結結合起來,利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時機,結合救援和調查工作的開展,及時、動態地進行科普宣教,擴大宣傳效應,注重宣傳效果。
(三)要形式多樣。各新聞單位要把應急管理科普宣傳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宣傳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制定工作計劃,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主動做好宣傳活動。要盡快研究設置相關專欄、專刊等。并采取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靈活多樣的方式,盡可能使用通俗的語言,簡明扼要,多題材、多角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報道,將科普宣教工作延伸到社區、農村、企業、學校和家庭。
(四)要保障經費。各縣(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部門給予支持。市直有關部門開展科普宣教工作所需經費,原則上在各部門相關預算中優先安排,需增加的經費在年度預算中申請。同時,要組織動員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發揮其在科普、宣傳、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要善于總結。縣(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要善于總結應急科普宣教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及時上報和推廣,每年月底前要將本縣(區)、本部門的科普宣教開展情況書面報告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將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對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落實本方案、開展科普宣教育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