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在全縣新農合會議的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主要目的總結去年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情況,今天這次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動員會議。安排今年各項工作任務。剛才,衛生局局長宣讀了縣《今年新農合籌資方案》并就《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籌彌補方案》做了具體解釋和說明;一會兒,縣長還要做重要講話。下面,先講三點意見:
一、客觀認識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取得的成果。堅定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的信心的決心
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依照上級要求和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縣自2007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積極探索、扎實推進,為新農合制度的建立和工作平穩運行做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工作,特別是通過衛生部門的有效監管及各級醫療機構的規范運作,新農合運行的各項指標平穩有序,基金使用高效平安,參合農民受益水平不時提高,社會反響良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社會效益。具體表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民參合率逐步提高。2007年農業人口參合23萬人。參合率提高到96.6%凈增16個百分點。各級財政補貼逐年增高,從2007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120元,人均籌資規范由起初的每人50元,提高到明年的150元。同時,報銷彌補封頂線也由1.5萬元提高到4.5萬元,加上大額醫療費用補償的局部,大病統籌最高彌補可達到14.5萬元。隨著籌資規范的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證能力明顯增強。
二是報銷彌補比例不時提升。本著“為民、便民、惠民”宗旨。與運行初相比,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的彌補比例平均調高了20%鄉級醫療機構住院彌補比例達到75%縣級醫療機構住院彌補比例達到65%市級醫療機構住院彌補比例達到55%省級住院彌補比例達到45%今年在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彌補報銷比例將進一步調整,鄉級、市級再次調高。另外,為擴大參合農民的受益面和收益程度,縣今年又在鄉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推行實施了門診統籌,成為全市十個試點縣市之一,農民在門診看病能按比例進行報銷彌補,確保了農民群眾進一步享受到新農合政策帶來的實惠。
三是惠及參合農民的政策不時出新。自新農合政策實施以來。門診統籌彌補,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出院即報”特殊病種大額門診彌補封頂線大幅提高等優惠政策,都為參合農民患病就醫提供了諸多便利。
四是群眾受益面逐年擴大。從2007年1月1日新農合制度運行到現在全縣累計有100萬人(次)參合農民受益。隨著廣大群眾對新農合政策認知水平的提高,看病就醫保健意識不時加強。截止11月底,全年已累計補償31.76萬人次,占參合總人數的120%看病就診率較去年提高了3倍,完成彌補2650萬元。其中,門診彌補30萬人(次)達到174萬元;住院彌補1.7萬人(次)達到2300萬元;慢性病大額門診彌補478人(次)達到52萬元;大額醫療費用補償74人(次)達到62.2萬元,廣大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五是基金運行健康平穩。今年13季度。位居全市較好水平。可以說,縣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目標。
六是醫療衛生事業得到繼續發展。隨著新農合醫療制度的實施。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健全有力,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基礎條件和技術力量得到較大改善,現有的衛生資源得到合理整合和優化配置,縣鄉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七是新農合管理規范化水平不時增強。組織機構建設上。通過不時規范籌資順序、嚴格資金管理,初步建立了各鄉鎮黨委、政府領導帶頭包片駐村,各村兩委成員包組包街入戶的由村到鄉到縣的合作醫療籌資機制。資金平安運行上,嚴格依照中央及省、市、縣相關規定,做到資金收支兩條線封閉運行,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合作醫療基金平安管理制度。衛生服務監管上,逐步形成了衛生部門主管與多部門監督、群眾反映與主動檢查、現場“出院即報”與每月彌補公示相結合的服務監管措施,并逐步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年來。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達到群眾得實惠、衛生事業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贏”效果,受到社會各界和農民群眾的普遍認可。但在具體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示在一是政策宣傳還不夠深入;二是醫療技術服務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廣大群眾參合積極性需進一步提高等問題,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時克服和加以解決。
二、明確任務。不時推動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邁上新臺階
時間要求嚴格,新農合工作連續性強。為確保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在今年1月1日享受到新年度的報銷彌補,資金籌集尤為關鍵。為此,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依照要求,加大基金籌資力度,規范操作,快速推進。
一要抓好宣傳動員。明年的個人繳費規范提高了10元。這是上級要求,為確保在個人籌資規范增加的前提下做到參合人數不減少,參合率不降低目標,各鄉鎮及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要通過廣播、電視、標語、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參與新農合的重要意義,使新農合制度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尤其在這4年來新農合宣傳工作中,各鄉(鎮)村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繼續利用主要領導親自抓,鄉村干部分片包干,發揮老黨員、老干部、老村民的帶頭作用,給農戶發一份新農合政策解讀明白紙等方法進行廣泛宣傳。要繼續充分利用參合農民受到補助的典型事例廣泛開展宣傳,讓受益的農民群眾現身說法,動員更多的農民參與合作醫療。特別是要講清今年報銷起付線調整、彌補比例提高以及門診統籌彌補等一系列政策變化的重要意義,讓群眾切實認識到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每年都在加大。同時,各定點醫療機構要及時更新公示欄,確保向社會公布最新的報銷比例、住院用藥、診療范圍、宣傳資料等,要做到新農合相關政策和信息的及時公布。通過切實有效的宣傳活動,確保今年全縣農民參合率繼續保持在96%以上,力爭實現100%讓每位農民都能享有基本醫療衛生保證。
二要加大籌資力度。今年新農合資金籌集時間從現在起。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各鄉鎮、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細化任務,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各鄉鎮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抓,采取鄉干部包片、包村、包戶等多種形式,細化工作任務,全力以赴,抓緊收繳。衛生部門要加強籌資工作業務培訓、指導、協調和解決好籌資工作中遇到具體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政策指導和業務管理,不時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質量;財政部門要做好上級補助資金結轉工作,依照我縣實際參保人數,及時足額劃撥合作醫療補助資金;監察、審計部門要做好合作醫療基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監督和審計工作,確保專款專用。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輿論作用,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宣傳,及時通報各鄉鎮籌資進度;其他相關的職能部門都要積極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確保籌資工作圓滿完成。
三要強化督導檢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惠民政策。農民的參合率逐年上升,但要實現應參盡參,達到100%目標,還有一定差異。為提高參合率,擴大群眾受益面,讓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今年將新農合參合工作繼續列入各鄉鎮崗制考核內容,實行“縣考核鄉鎮、鄉鎮考核村”三級雙向考核”責任制。為此,各鄉鎮要認真對照要求,加強調度,按進度抓好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隨時了解各鄉鎮進展情況并做好信息反饋。縣委、縣政府兩個督查室要開展對籌資工作的專項督查,對措施不力、工作進展緩慢的要通報批評。
三、加強領導。
確保今年全縣參合人數得到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廣大群眾參合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一要強化責任。各鄉鎮要結合今年的籌資方案》制定詳細的落實措施。同時。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籌資過程中要實行分片包干,分隊到戶到人的方法,做到定目標、定進度、定人員、定責任。
二要抓好管理。縣財政和衛生部門。嚴格依照“公開、公正、公平”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則,對基金做到專戶存儲、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擠占挪用,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全部公平有效。要切實完善監督和公示稽查,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民主監督機制。對基金籌集、使用和管理等有關情況,要列入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定期向社會公布,保證參合農民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
三要注重服務。要不斷更新服務觀念。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本錢,結合規范化衛生院所建設項目的具體要求,建立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和服務行為的監督機制,制定降低醫療費用具體措施,從源頭上減輕農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各定點醫療機構一定要正確處置自身利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不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努力改善辦醫條件,提高綜合服務能力,為參合群眾提供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志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局部,各級各單位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全力以赴把這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辦實辦好,確保今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籌資等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