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從南方冰雪災害看加強我國基礎設施發展的提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臨近2008年春節,我國南方遭遇了一場罕見的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能源、交通、通訊、城市公共設施等遭到嚴重破壞,一度電力中斷,交通受阻,電煤緊張,通訊不暢,停電停水,直接損失上千億元。這場罕見的災害對我國基礎設施是一次嚴峻考驗,反映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雖然發展迅速但還十分脆弱的現狀,必須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這是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保障。
1、電力方面的問題。一是電源格局不合理。目前的格局是火電獨大,水電為輔,其它太小。二是在電與煤的關系上,是主用電區缺煤。三是地域分布不匹配。我國煤資源主要在北部,水資源主要在西南,而經濟總量主要集中在東部,因此造成了北煤南運、西電東送長距離運輸的格局,對電煤運輸和儲備要求很高。四是電網設施水平低,防風險能力不夠。此次雪災導致停運電力線路3萬多條,停運變電站2000多座,倒塔8000多基,有的地區長時間停電停水。
2、鐵路方面的問題。此次雪災中,不少地區鐵路運輸一度中斷,嚴重影響生產生活。這暴露出目前的鐵路網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總體運力不足;二是結構尚需進一步完善;三是基礎設施如客站建筑規模小、水平低,應急措施不足,抗風險能力弱。
3、公路方面的問題。此次災害影響到23個省區市公路運輸,8萬公里公路不同程度受到損壞,交通一度嚴重受阻。這反映出目前的公路網防風險能力不強,路網建設上還沒有建立近距離繞行分流應急措施,管理體制也存在統一調度難的問題。
4、城市公共設施方面的問題。一些地區出現長時間停電停水等問題,反映出城市供電、供水、交通通訊等公共設施抗風險能力很弱。
二、加強基礎設施防風險能力的建議
在盡快修復受災地區受損基礎設施的同時,我們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如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風險能力。建議如下:
1、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的科學規劃和建設,提高抗風險能力。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好能源、交通、通訊、城市公共設施的統籌規劃和論證,形成協調配合和應急替代格局。要考慮雨雪、冰凍、臺風、高溫、大霧、洪澇和地震等極端天氣和地質災害以及國防戰略需要,從加強應急抗風險能力角度出發,兼顧經濟合理性,提高規劃和建設標準,并將標準法制化,強制執行,加強施工質量監管。
2、大力發展新能源,提高能源供應的防風險能力和替代能力。一是在電源建設上,在繼續保持火電一定發展的同時,增加水電的比重,大力發展核電、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和不同供應方式之間的替代能力,緩解極端情況下電煤供應和儲備壓力。二是在電源布局上,做好科學合理規劃。在主產煤區多發展火電,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多發展水電,在缺煤缺水的地區多發展核電等新能源。三是在電網規劃建設上,正確處理好發展大區域電網與保持中小區域電網相對獨立性之間的關系,既發揮大區域電網能力強、效益好的優勢,又保證中小區域電網獨立維持最低生產生活需求的供應能力,適度減少主用電區對遠距離輸電的依賴。廣泛研究、認真吸收國內外、南北方各類防災抗災經驗,如敷設地下電纜以及熱氣射流、導線增熱融冰技術等,提高電網防災抗災能力。四是進一步研究改進電網管理體制的問題。
3、完善全國性交通網絡,形成應對突發災害的綜合交通體系。要做好全國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運輸等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和建設,在兩地之間要規劃建設多條運輸通道,形成路網,建立應急狀況下同種運輸形式和不同運輸形式之間的應急替代和分流機制。要加強交通防災應急戰略儲備,如鐵路方面增加必要的內燃機車,在車站配置獨立發電機組,鐵路、公路要研發高效的鏟雪、破冰技術,配備有關設備等。此外,在其他方面也要加強應急準備,如高山通訊基站,要備有應急發電柴油機等設備和物資。
4、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加強供電、給排水、供氣、交通等設施改造和建設,增加備用設施和應急措施,提高防風險能力。
5、進一步發揮金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災情發生后,財政、金融對抗災救災給予很大支持。今后,財政要更多地支持經濟效益弱的公共設施建設,同時要發揮銀行貸款、投資、證券市場等多種金融形式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作用,加大支持基礎設施發展的力度。
6、提高各級政府和全民的防災意識和抗災能力。全面建立各地區各行業防災救災、應急救助等各項工作預案,包括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應急協調機制,健全防災抗災物資的儲備和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