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上半年農村經營管理總結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的工作部署,主要圍繞“農村土地流轉”、“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統計”、“"數字鄉村"系統維護數字更新”、“農村信訪及穩定工作”、“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招商引資”等方面開展工作,各項工作都取得新的進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全市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現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農村土地流轉
1、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各地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行了大膽實踐。統計顯示,我市土地流轉逐步推進,流轉規模日趨擴大。截止*年12月底,全市共簽訂家庭承包土地流轉合同49938份,比*年的34760份增加15178份;土地流轉面積241506畝,比*年的206605畝增加34901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0.25%比*年的8.51%增加1.75個百分點。在全市農村土地流轉中,嵩明縣流轉61627畝,比*年的43814畝增加17813畝,增幅達7.96個百分點,其次為尋甸增4.02個百分點,東川區增2.57個百分點,安寧增2.48個百分點,宜良增2.18個百分點。部份縣區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流轉比例呈現下降的情況,呈貢縣下降了2.03個百分點。
2、工作開展情況
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是實現農業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適應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因“市”因“勢”利導,著力引進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開發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一些地方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展較慢,規模較小,流轉行為不夠規范,流轉糾紛時有發生,土地的分散經營與產業化、市場化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為認真貫徹現代農業“六抓”工程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屆三中全會和市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上來,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局于年初成立了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并于*年12月組織市縣和部分鄉鎮農經站長到中國農大學習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理論,回來后迅速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年3月完成了“《*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初步摸清了*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我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等有關法律和政策的相關規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于4月初代市政府擬定了《關于推進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意見》。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征求基層和市級相關部門的意見,根據我市實際,并借鑒了江蘇、濟南、鄭州、成都等外地經驗,形成了《實施意見(送審稿)》,黨的“*屆三中全會”后,我們又根據黨的“*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仇和書記、李副市長的指示,參照“長沙等地扶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經驗進一步完善《實施意見》,形成了(送審稿),《實施意見(送審稿)》于*年11月20日上市政府第106次常務會議研究,經常務會議研究認為,鑒于目前的經濟形勢,返鄉的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實施意見》暫緩實施,今年3月初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對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進行了為期5天的調研,充分肯定了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目前針對農民工返鄉的情況,我們對《實施意見》又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最近我們又再次向市政府上報,根據市政府的要求,再次向有關單位進行征求意見,爭取今年內通過政府審定并實施。
(二)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
1、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銷售和收款業務內部控制制度、采購和付款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存貨內部控制制度、對外技資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借款業務內部控制制度等。同時建立財產清查制度。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行為、加強村級財務人員培訓、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積極推進農村會計委托服務和會計核算電算化、努力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民主化程度。特別是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法》經市政府112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于2009年2月1日施行。
2、于2009年4月17日下發了“*市農業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財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強調做好財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增強做好村級財務公開工作的自覺性,明確財務公開的基本原理與目標要求,
3、于2009年5月19日與財政局、審計局聯合下發了“*市村級會計委托服務指導性意見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于今年底前實現100%的村級會計委托代管。
(三)積極做好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發展工作。
根據《*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意見》(云政發〔*〕168號)文件和《*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通知》云政辦發〔*〕25號文件精神,1、組織完成了《*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十二五規劃》。2、編制完成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意見(代擬稿)》,并上報市政府,根據政府的要求,再次開展了征求意見。
(四)以落實減輕農民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強化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
1、認真宣傳貫徹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2009年以來,我市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宣傳及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減負政策的工作力度。一是繼續實行黨政領導“一把手”負責制,明確目標任務,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具體工作有人管的工作格局,把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當作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緊抓好,認真深入地做好減負各項政策的宣傳、定期檢查形成制度;二是健全了各級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構,確保減負工作有序開展;三是提高認識,明確新時期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的內容和職責;四是廣泛宣傳,全市采取會議、黑板報、印發宣傳材料、標語等形式對減負的各項政策加強宣傳學習,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提高了各級領導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執政的能力,農民群眾明白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為進一步做好我市的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和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后,取消農業稅費,農民負擔和損害農民利益的事件明顯減少。*年全市共清理涉農收費文件38個,清理收費項目71個,查處和糾正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問題3個,打擊哄抬農資價格、制售假農資坑農害農件數12件涉及金額0.7萬元,通過查處涉農亂收費、亂罰款和集資攤派等減輕農民負擔1.8萬元,其中查處亂收費0.6萬元、集資攤派1.2萬元,查處案事件6起,追究責任人6人,其中受黨紀處分3人,受其他處理3人。2009年1-5月通過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農民得到實惠24368.8萬元,其中中央4481萬元、省17024.13萬元、市2863.67萬元。(良種補貼2911萬元、農機補貼1570萬元、農次綜合補貼17024.13萬元、“一湖兩江”流域養殖戶遷建補償資金2863.67萬元)
2、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減輕農民負擔是“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是維護廣大農民利益的具體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力保障。今年來,我局在深化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中央、省、市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出臺的形勢下,特別在我省實施的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開展,針對農民負擔監管的新特點、新情況、新問題,加大了農民負擔監管力度,全市農民負擔進一步得到減輕。
積極推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建立以獎代補的農村公益事業投入新機制。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適應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我們積極配合財政部門做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以獎代補的工作。在全省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工作會議召開后,及時與財政部門聯系明確各自職責范圍。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的意見,規范了議事程序、議事范圍和限額標準,根據省減負辦的要求和《*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實施辦法》中第*條:籌資籌勞原則上實行上限控制,每年人均籌資不得超過本縣(市、區)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的1%,每年每個勞動力投勞的數量最高不得超過10個標準工日。各縣(市、區)籌資的具體上限標準由縣級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部門會同統計等部門研究提出,逐級報州(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公布的相關規定,各縣(市)區減負辦會同統計和勞動保障等部門制定了2009年籌資上限標準和以資代勞的工價標準,經*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于2009年5月22日在*日報上及時公告,并報省減負辦備案。利用各種機會,采用各種方式、方法加大宣傳、培訓、指導和監管的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自覺參與議事的積極性,引導基層干部學會用民主的辦法組織,把農民急需的事情辦好。引導農民自愿出資出勞,鼓勵社會各界捐資贊助,探索建立以政府補助資金為引導,籌補結合、多方投入、共同推進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新機制,嚴防將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變成加重農民負擔的口子。
(五)積極爭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項目
為積極爭取省級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組織篩選了24個發展項目上報省廳。
(六)完善“數字鄉村”工作。
按照*農業廳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云農(經)[*]19號文件精神要求,今年以來共組織完成了106個鄉鎮“數字鄉村”基礎信息的更新,1091個村委會的統計報表更新和1071個村委會的網頁文本更新,分別占全部村委會1288個的87.81%和87.5%;6791個自然村的統計報表更新、6577個村委會的網頁文本更新工作,分別占全部自然村8659個的79.7%和79.5%。新上傳信息59545篇、圖片84460幅。
(七)“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
根據中共*市委辦公廳《關于對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開展專題調研的通知》精神,為充分發揮保險功能,穩定農業生產,防范農業生產風險,提高災后恢復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4月份我處就1、*市涉農方面目前的參保現狀(水利工程、種植業、養殖業等方面的參保情況)。2、近3年來的賠保情況,幫助農民災后發展生產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農民對于投保的積極性情況。3、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差距。4、政府在農業投保方面的作用和作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建議。開展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報市委辦公廳。
(八)積極認真辦理人大、政協提案和市級領導批件
配合法規處完成政協提案4件,先后答復或辦理市級領導批件2件,均按時完成。
(九)完成其它工作:1、協助李副書記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簽定招商引資合同金額3000萬元,目前正在進行固定資產評估;2、協助局辦完成“*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增加農民收入翻番計劃的實施意見”初稿。3、向市政府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提供“農村綜合改革材料”。4、向市政協提供“我市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情況報告”,并配合政協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調研。
總之,在局黨組的直接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我市農經工作按照“圍繞一個中心,強化三大管理,拓展三項業務”的工作思路,認真履行職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農經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全市農經人員偏少,特別是市級的人員配置和當前的工作,明顯不足;減輕農民負擔的工作形勢不容樂觀;有的地方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處于無序狀態;有的村社農村財務管理混亂,集體資產流失嚴重;農村財務人員隊伍不穩;農村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農村財務公開質量不高,群眾監督難以到位;信訪方面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存在重生產、重行業管理,輕排查、輕維穩、的現象;二是有的地方領導對信訪工作不夠重視;三是注重抓工作,忽視信息蔬理、加工、整理;四是有少數單位不按時上報排查信息。
二、下步工作重點
(一)加強土地承包規范管理,確保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
1、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矛盾和糾紛。各地要努力創造條件,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工作,不斷推進仲裁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提高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能力,進一步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
2、建立健全規范的管理制度。要以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費管理、機動地管理為重點,加強規范化管理,指導合同簽訂,健全合同檔案,建立我市農村土地合同管理信息化平臺,并及時調解糾紛,組織合同兌現,切實維護承包雙方的合法權益,開展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工作。
3、要繼續抓好土地延包的后續完善工作。妥善處理遺留問題,消除影響穩定的各種隱患。
4、要積極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的流轉機制。積極引導,加強管理,做好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辦法試點工作,確保流轉規范有序。
5、爭取年內出臺“*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意見”。
(二)努力做好農村集體財務與資產管理工作,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監督新機制。
1、認真抓好農村財務與資產管理隊伍建設。要在我市建立起一支專職農村集體經濟監督的隊伍,做到專職專人,保持農村財務人員相對穩定。
2、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有效模式。各縣(市)區可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狀況和基層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農村財務與集體資產管理模式:(1)村組賬鄉代管;(2)會計委派制;(3)下管一級;(4)會計委托中介制;(5)農村股份合作制。
3、不斷完善財務管理的監督機制。首先是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登記制度。農村集體資產登記制度,是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基礎工作。具體工作內容有兩項:(1)集體資產登記;(2)建立健全資產臺賬。其次是實行財務公開。農村財務公開是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強化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措施,力爭農村財務公開制度在全市100%以上的村得到推行,比較規范的各縣(市)區要求達到80%以上。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根據農業部、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發出《關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的通知》(農經發〔*〕12號)精神,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
4、逐步改進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工作手段。各縣(市)區農村財會管理工作要緊跟發展的步伐,積極推進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提高農村集體財務與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5、妥善處理農村集體債務。各地要按照“制止新債、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要求,開展鄉村債務清理工作,確認債務債權關系,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強化村級債務管理,堅決制止新增債務,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和村級債務監測預警機制。
(三)努力爭取項目支持,逐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根據*委《關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意見》(云發〔*〕8號)精神,強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門職能,積極爭取項目支持,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供有效服務,認真解決好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四)大力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要認真貫徹*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意見》(云政發〔*〕168號)文件精神,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和總結推廣各地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先進典型,爭取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持,增強農民的合作意識,營造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力爭今年內出臺“*市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意見”。
(五)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減少群體性上訪事件
1、認真落實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責任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和“五個一”的要求。繼續堅持實事求是、依法按政策辦事,堅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的能力。
2、繼續認真抓好全市農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不斷把這項工作推向深入,切實化解矛盾,減少上訪案(事)件的發生;
3、加強矛盾化解工作的區域性、橫向聯系,進一步促進農村信訪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
(六)認真做好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和信息化的新要求,繼續抓好信訪報表、農經統計、農經統計年報、農產品成本調查、農民負擔監測及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同時積極做好農經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以推動各項農經工作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