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總結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年工作回顧
*年,是*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進、攻堅克難、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上級黨委、政府工作部署,扎實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了區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的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高,地區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9億元,增長15.6%,增幅比上年提升2.1個百分點,比預期目標高1.6個百分點,創近年新高,人均GDP33075元,均超過省、市平均水平。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穩健、高質量增長并超額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57.3億元,增長34.1%;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13.3億元,增長33%;規模工業銷售收入完成55.9億元,增長32%;規模工業實現利稅1.15億元,增長14.2%。規模工業企業107家,比上年增加14家。工業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效。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各1家,全區已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民營科技企業8家。創名牌工作取得新進展。新創廣東省名牌產品1個,全區擁有省名牌產品3個。
——建筑房地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年建筑房地產完成投資9.85億元,增長29.9%,增幅比上年提高19.6個百分點。完成商品房銷售額11.4億元,增長37.5%;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34萬平方米,增長1.8%。全區建筑房地產業上繳稅收1.5億元,增長38.2%。*年納稅總額超千萬元的單位和房地產企業增加到6家,比上年增加了3家。策劃和啟動了投資額達100億元的龜頂山新城項目。
——商貿物流和餐飲服務業持續發展。城區消費市場持續暢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7億元,增長19.2%。其中批零貿易業32.7億元,增長20%;餐飲業6.95億元,增長15.5%,增幅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商貿餐飲服務業上繳稅收1.41億元,增長15.9%。
——民營經濟支撐力明顯增強。*年全區民營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增長31.6%。民營經濟上繳稅收2.78億元,增長26.2%。民營經濟對全區經濟發展貢獻率已超過50%,支撐經濟增長超過5個百分點。截至*年底,全區擁有個體私營企業17431戶,比年初凈增2054戶,民營企業注冊資金3.4億元,吸納從業人員37432人,比年初凈增1785人。新增民營進出口企業4家,全區共有民營進出口企業44家。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億元。*年全區財政總收入4.39億元。綜合增長率為1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290萬元,比上年增收6100萬元,增長25.5%,增幅創近年新高,均超過省、市平均增幅,成為全區經濟發展亮點之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各項稅收收入占90%,達2.72億元,增長24.5%,財政收入質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穩居全市第一。全年財政總支出4.37億元,增長25.6%,基本實現財政收支平衡。黃崗、睦崗成為稅收超億元鎮。
——招商引資成果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成效顯著。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組織或參與7次大型經貿活動,與會客商1500人次,累計參加活動項目151項(次),項目合同投資金額累計達176億元。這些項目的成功簽約和奠基投產,有力地增強了全區經濟發展后勁。*年全區共審批項目57宗,項目宗數增長39%;合同注冊外資21050萬美元,增長87%;實際吸收外資6995萬美元,增長37.4%;外貿出口37336萬美元,增長24%,其中民營企業出口總額達3700萬美元,增長20%。新批合同注冊外資、實際吸收外資增幅和外貿出口總額均名列全市第一。
——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城鎮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年全區農村兩級集體經濟純收入1.65億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41元,增長7%。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完成了“村村通”公路改造工程。*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7元,增長14.4%,增幅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實際支出9684元,增長11.6%。市場價格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1,比上年略升2.1個百分點。
——金融形勢平穩,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5.2億元,增長12.9%,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4億元,增長9.3%;全區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8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4億元,增長39.3%,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民生工作扎實有效。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突破。4月初啟動了“心系教育,愛滿校園”解決城區學位緊缺教育募捐活動,籌得1883萬元善款建設愛心學校——*小學;市一中教學綜合樓、市職業學校教學樓以及*中學綜合樓等工程正抓緊推進;市*小學(市實驗小學*校區)、*小學、*名郡小學(市十五小分校)正抓緊籌建,為解決城區學位緊缺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積極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年全區共完成18個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達標建設,辦公用房達80平方米以上社區居委會由36個增加到54個。全區共投入建設資金近350萬元,完成社區“五化”以及內街小巷整治工程46宗。著力抓好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擴大低保對象范圍,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239.5萬元。適當提高了五保供養、軍人優撫對象保障標準。投入近100萬元建成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按照省一級福利院標準的區社會福利院老人公寓大樓正在擴建中。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投入近30萬元擴大*醫院平價門診;*、紅會、華佗3家醫院均規劃了平價病房;積極組織醫師到138個自然村開展掛村活動,并為11886位村民免費體檢,救治困難病人165人。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和開發公益性崗位工作。全年共安排“零就業家庭”和大齡就業困難人員513名就業。切實為困難群眾解決安居問題。*年,提前解決了45戶城鎮住房特困戶的住房問題,其中安排入住萬子坳商住綜合樓廉租住房36戶。位于璣東路的市、區共建安居工程“惠民居”已建成交付使用。我區共投入資金1715萬元,獲分配住房196套,其中廉租房46套、經濟適用住房150套。救災救濟工作有效推進。切實做好強熱帶風暴災后重建家園工作,共投入重建資金25.2萬元,讓12戶因災房倒戶遷進新居。認真做好臨時救濟工作,對87戶困難群眾實施救助16.3萬元。積極關注全民健康。投入資金130萬元,在公共場所投放體育健身器材600多件;成功舉辦了區第四屆運動會。切實抓好農村飲水衛生工程。投入146.7萬元,改善農村飲水衛生條件,受益村民2335戶7624人。切實抓好社會穩定工作。全年共破獲“兩搶兩盜”案件1480宗,打掉犯罪團伙3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92名,繳獲被盜搶機動車100多輛。城區刑事發案升幅控制在10%以下,街面搶奪犯罪比上年下降了三成多。進一步完善社區防控網絡。大力推進安全文明小區、“無毒社區”和“和諧平安社區”建設,新建了星荷、水師營等6個社區警務室和一批安全文明小區。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信訪結案率達93%。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圓滿完成區、鎮換屆選舉工作。進一步做好深化企業改革后續工作。穩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掃尾工作,年內共有企事業單位346名職工(含退休人員2名)與企事業單位解除了原有的勞動關系,發放經濟補償金和生活補助費946萬元。積極抓好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清產核資和公有資產經營管理,盤活資產回收資金(含抵債)7678萬元。抓好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工作,建成全省第一個中小企業信息化創新服務中心,完善了電視電話會議系統等信息化項目。全區計劃生育率為93.91%、人口出生率為10.08‰,自然增長率為7.27‰,繼續保持省一類地區工作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查。投資1500多萬元的棠下新糧倉主體工程全面完成。積極開展價格服務進社區活動,百花園社區被省物價局授予“廣東省價費公示進社區活動示范單位”稱號。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6宗,辦結率達100%。社區居委會按省市“六有”標準全面完成建檔工作。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年度征兵任務,征兵工作連續26年榮獲市全優單位。愛國衛生和城市管理工作扎實推進。重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扎實開展外事僑務工作。統計、綠化、動物防疫檢疫、糧食、民族、宗教、對臺、機關事務、史志、關工、老齡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文選》、科學發展觀培訓學習,扎實抓好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踐行活動。出臺了《*區關于貫徹<廣東省文明委關于深入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施意見>》,積極開展“踐行八榮八恥,爭做合格公民”、“尊榮棄恥,從身邊做起”等主題實踐活動。扎實推進創建生態文明村和文明社區。共投入1501萬元創建生態文明村54條,投入42.3萬元創建廣東省衛生村2條。積極籌措資金建設社區居委會活動場所,110個市、區掛點部門大力支持社區居委會及生態文明村建設。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傳承文明,培育新人”教育實踐活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取得新成效。制定了《*區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方案》;“中國端硯文化村”旅游景區已于11月25日揭幕正式對外開放。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堅持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并向其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自覺接受監督。全年共辦理人大議案,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共36件,政協提案99件,已辦結的滿意率達100%。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系,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扎實推進依法治區和普法工作,*年我區被評為全國“四五”普法先進縣(市)區和省“四五”普法先進集體。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穩步開展。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糾正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工作扎實開展。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治理商業賄賂力度加大,源頭防腐工作有效推進。行政復議工作得到加強。政務公開工作持續開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是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和衷共濟、精誠團結、通力協作、無私奉獻的結果,凝聚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在此,我謹代表區政府向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一貫支持*現代化建設的中央、省派駐單位,向所有關心、參與*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在工作中仍有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經濟總量小,產業基礎薄弱,綜合競爭力還不強,加快引進大項目推動大發展的力度有待加強。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較弱,產業技術總體水平不高,缺乏自主核心技術。項目轉化速度不快,資金到位率不高,項目落實成效不夠明顯。稅源不足,缺少工業大項目的支撐和推動。城鎮化建設速度不快,活力不夠。社會治安、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社保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