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草畜產業發展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期間,我縣草畜產業已基本擺脫了傳統的副業地位,無論從存欄量、出欄量、牧業產值、牧業收入、畜牧科技推廣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變化,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1、畜牧業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畜禽出欄和畜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年全縣出欄牛2.6萬頭、羊5.6萬只、豬13.8萬頭、雞39萬只,肉類總產量達到9680噸,鮮蛋產量達到3280噸,牧業總產值達20800萬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380元。
2、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區域開發格局初步形成。“”時期,改變了過去以散養畜為主的發展思路,重點抓了資源條件好、市場需求旺的肉牛、肉羊優勢畜種,初步建立了興化、車拉、賈河、八力、南河為主的肉牛生產基地和肉羊生產基地;以南陽、城關、沙灣為主的瘦肉豬生產和以城關、南河為主的生態肉雜雞生產基地,畜種結構和產業布局得到了合理調整。
3、規模養殖全面興起,產業化經營開始起步。在政府強力推動和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全縣共啟動民間資金2000多萬元,新發展規模養殖場104個。依靠整村推進項目,建成畜牧養殖示范點40個;初步建成了南河、甘江頭、賈河、新城子四鄉4個養殖小區;全縣新發展規模養殖村30個,累計達到76個,發展養殖大戶累計達到5600戶;新增萬只養雞場4個,新建百頭肉牛育肥場1個、千只肉羊場1個。規模養殖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
4、種草養畜快速發展。“”時期,依托退耕還林(草)項目,較大規模的開展了優良牧草推廣種植。截止年底,全縣人工種草留床面積達到了8.5萬畝。
5、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得到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開始起步。近年來我縣實施了農業部“動物防疫冷鏈體系建設項目”、“動物防疫監督設施建設項目”、“鄉鎮獸醫站建設項目”,防疫基礎設施得到了強化,初步建立了“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主要疫病免疫密度達到或接近省定標準,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二、草畜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扶貧開發為總攬,圍繞打造“畜牧大縣”這一主題,調整養殖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立草為業,草畜互補,舍放結合,大力發展牛羊草食畜;依托招商引資,加強草原合作開發、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養殖小區,建設養殖基地,培育畜產品龍頭企業;健全產業保障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提高畜禽生產水平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強化薄弱環節,著力推進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產品品牌化的產業化經營之路,實現草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目標任務
到2015年底,全縣牛、羊、豬、雞的存欄量分別達到7萬頭、10萬只、15萬頭、50萬只,出欄量分別達到5萬頭、8萬只、15萬頭、60萬只;肉類總產量達13000噸,禽蛋產量達到5000噸,牧業產值達到3億元,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500元。通過五年奮斗把草畜產業建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化發展、產業經營的主導產業。
三、草畜產業發展重點
1、兩萬頭優質肉牛養殖基地建設。以為重點實施區域,輻射帶動全縣,通過五年建設,建成年出欄2萬頭優質肉牛生產基地。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建養牛小區、專業村28個,新發展5頭以上養牛戶1000戶,飼養量達到10000頭。(2)新建和完善黃牛凍配改良點12個,購進品種的凍精開展人工授精,到2015年,年授配改良當地黃牛達到3000頭。(3)配套新建暖棚牛舍2000間,青貯氨化池2000個,引進良種秦川、早勝牛等5000頭。(4)盤活、開發南河花兒坡、賈河灘子、車拉茹樹、興化黃蒿子、八力八馬等天然優質草(牧)場,依托龍頭企業,大規模飼養牦牛、犏牛及藏羊等,使草場出欄量有突破性提高,從而使畜牧業按放牧、舍飼養殖快速發展。
2、五萬只優質肉羊養殖基地建設。以鄉鎮為主要建設區域,到2015年,建成年出欄5萬只優質肉羊的商品生產基地。主要建設內容:(1)新發展百只以上規模養羊戶(場)200戶,飼養量達到3萬只。著力打造黑裘皮羊品牌。(2)建肉羊繁育場5個。引進南江黃羊、小尾寒羊等國內品種3000只作母本,國外品種80只作父本,開展經濟雜交,年繁育優質肉羊1萬只。(3)配套建設暖棚羊舍3萬平方米,推行舍飼圈養,轉變肉羊生產方式,年飼養1萬只。
3、十萬只優質肉雞養殖基地建設。以城關、新城子、南河、南陽等鄉鎮的林緣及草山草坡地帶為主要實施區域,到2015年,建成年出欄10萬只生態肉雞的商品生產基地。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發展1000只以上規模散養土雞飼養戶(場)50戶,年飼養土雞5萬只。(2)建種雞場1處,達到年供應10萬只脫溫雞苗的生產能力。(3)引導、組建養雞協會,走“協會+農戶”的產業化開發之路。
4、五萬頭商品瘦肉豬養殖基地建設。以南陽、城關、賈河、甘江頭、兩河口、沙灣、新寨、興化為主要實施區域,帶動全縣發展。到2015年,建成年出欄5萬頭瘦肉豬的商品生產基地。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發展仔豬繁育戶500戶,健全三元雜交繁育體系,年提供雜交仔豬3萬頭。(2)引進長白、約克、杜洛克等優良種公豬50頭,雜交改良當地土種豬2萬頭。(3)新建改建暖棚圈舍5000間,飼料加工點10個。
5、龍頭企業和市場建設。一是鞏固提高和完善官鵝雞場、將臺羌源養雞場、馬鞍山雞場、賈河康源種豬場等現有養殖龍頭企業,建設啟動綠園良種牛繁育場、車拉茹樹養牛場、謝家壩千頭仔豬繁育場、趙家河養豬場、兩河口養雞場、南河養牛場和土雞放養場,以全面提升養殖水平。二是新建加工龍頭企業,帶動星月肉品廠等加工企業,重點對牛羊肉進行精深加工,以增加牛羊肉的利潤,計劃投資100萬元,年加工銷售分割肉500噸,年實現利潤50萬元;三是在城關鎮發展皮毛加工企業一個,計劃投資20萬元,年產值可達到1000萬元,年利潤150萬元;四是分年度建立理川、城關、兩河口畜禽交易市場,發展販運大戶50戶,年成交量達30萬頭只,一方面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增加地方財源,年實現綜合效益600萬元。
6、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一是新建動物疫情測報站,實現市、縣連網,做到對重大動物疫病完整監測,對疫病流行趨勢及時做出評估、預測、預報。二是充實完善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網絡,做到對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全覆蓋免疫,有效監控豬瘟、狂犬病等重點疫病。
7、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一是新建城關市場畜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站。到2015年,做到對全縣主要農貿市場的主要畜產品實行市場準入。嚴格控制境外無證畜禽及其產品進入縣內,最大限度保護養殖大戶的利益。二是加大動物檢疫、獸藥監察、獸醫衛生監督、種畜禽管理、草原監理等執法工作力度。
8、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畜牧產業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全縣各主要鄉鎮和主要農貿市場聯網的信息網絡。對縣內及國內外畜牧產業生產、市場、價格、資源、政策等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處理,為政府決策及養殖戶生產提供服務。同時,發揮網絡優勢,向外宣傳推介本縣優質畜產品,促進“訂單畜牧業”發展。二是按照“穩定縣一級,充實鄉一級”的原則,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縣鄉兩級畜牧獸醫技術機構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培訓骨干人才、增加技術推廣經費等,完善服務手段,拓展服務職能,組織好重大關鍵技術的實施,為產業開發提供技術支撐。重點加強鄉站建設,通過理順鄉站管理體制、強化鄉站基礎設施,充實、培訓提高鄉站人員等,增強鄉站的凝聚力、活力和技術服務能力。
9、畜禽良種工程建設。一是按照凍配為主、本交為輔的原則,新建、完善黃牛凍配站點20個,引進南德溫、德國黃牛、西門達爾、皮埃蒙特、秦川牛等優良種公牛凍精,普及二元雜交,并逐步開展三元雜交,逐步建立雜交肉牛繁育體系。二是引進波爾山羊、無角道賽特、薩福克、波德代、特克賽爾、南江黃羊、小尾寒羊等優良品種,新建肉羊繁育場5個,建立雜交肉羊繁育體系,并積極開展羊人工授精工作。對我縣地方良種“黑裘皮羊”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打造“黑襲皮羊”品牌,建立專門的良種繁育場,擴大核心和基礎群數量,提純復壯,并引入卡拉庫爾羊雜交改良,發展規模養羊鄉、養羊村,不斷增加存欄量,加快出欄。三是確立以三元雜交為主、配套系建設為輔的品種改良方案,引進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甘白等良種公豬,重點建設縣級二元母豬擴繁場和基層配種網點,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規范的三元雜交瘦肉豬繁育體系。四是蛋雞以海蘭等良種雞為主,肉雞以適宜散養的青腳麻等生態肉雞、黃羽肉雞、肉雜雞為主。
10、飼草料生產體系建設。一是擴大人工種草面積。引進優良牧草品種,搞好區域布局。在草原邊緣的村社搞好草原建設,發展牧區畜牧業;在農區大面積開展人工種草,發展舍飼養殖,并為牧區提供牛羊冬季所需的飼草料。到2015年,優良牧草種植面積每年達到10萬畝,紫花苜蓿留床面積達到12萬畝。二是調整玉米品種結構,重點發展飼料專用玉米,推廣玉米全株青貯,種植面積發展到3萬畝。三是大力推廣青貯氨化技術,在我縣農作物秸稈豐富的南陽、韓院、竹院、沙灣、新寨等鄉鎮搞好農作物秸稈及農副產品等飼料資源的循環利用,全面開展牛羊舍飼育肥。到2016年,秸稈青貯氨化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四是大力推廣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和添加劑,使其應用率達到60%以上。五是牧區、半農半牧區開展草地承包、到戶經營,推行以草定畜、劃區輪牧、休牧禁牧、草地改良等制度和措施,搞好天然草原恢復與保護。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確保草畜產業開發順利推進
1、認真落實退耕還草政策。按照縣委、政府退耕還林、林草間作、發展畜牧的要求,對已實施或計劃實施退耕還林區域,由縣農牧局統一調購草籽實施林草間作。
2、認真落實國家對能繁母豬的補貼和保險政策,將補貼資金及時發放到群眾手中,促進生豬生產。
3、實行財政扶持政策。縣財政每年拿出一定費用,作為畜牧養殖基金,扶持產業發展。在確保正常疫病防治經費的同時,重點對品種改良、基礎設施和養殖小區建設、產銷大戶和飼養大戶給予扶持獎勵。
4、全面落實鄉站“三定”政策。改善鄉站基礎設施條件,落實人員工資待遇,動員和吸引畜牧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到鄉站工作。
5、制定稅收減免退還政策。對建設的產加銷一體化龍頭企業在國家稅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簡化稅種、先征后返或適當減免,以扶持其發展。
6、實施土地優惠政策。在堅持土地承包經營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積極推行土地有償流轉機制,使土地有序向企業、公司、協會、大戶適度集中,建辦工廠化企業型養殖小區。鼓勵支持農戶以土地資本入股,整合資源,創辦公司,研究探索畜牧業生產組織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創建一批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典型,輻射帶動草畜產業開發水平的提高。
7、整村推進和新農村建設項目的養殖扶貧資金,對養殖戶實行“投母還仔,投一還一”優惠政策,促進草畜產業滾動發展。
8、建立綠色通道。對縣內畜禽及其產品運往外縣的,工商管理、交通運輸、動物檢疫等部門,要限時辦理有關通行證、檢疫證,并積極向省、市有關部門爭取并通過省市向毗鄰地區協商,免交或減交路橋費。
(二)多方籌措發展資金,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產業投入機制。
1、加強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投資。充分利用國家提倡發展畜牧業的產業政策導向,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把向上爭取作為籌資的重要渠道,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生態建設、財政專項等項目資金要統籌安排,向草畜產業傾斜,集中力量辦大事。
2、加大協調力度,爭取信貸投資。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銀行要在信貸政策許可的情況下增加小額貸款規模,支持專業大戶和有經營實力的養殖戶發展,各龍頭企業應努力改善自身的經營形象,提高信用等級,爭取銀行大力支持。
3、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招商部門要積極論證篩選出可行的招商項目,通過媒體擴大宣傳。加工龍頭企業應樹立開放意識和現代意識,積極創造條件尋求招商渠道,吸收和接納外來投資,進行控股或參股經營。積極參加各種洽淡會、招商會、展銷會,掌握信息,尋求合作機會。
4、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吸納社會資金。
(三)大力推廣普及新技術、新品種,著力提高科技對草畜產業的貢獻率。
1、規范種畜管理,加速良種推廣。積極推廣應用黃牛凍配改良技術,引進南德溫等優質肉牛品種,進行二元雜交或三元雜交,加速良種肉牛繁育步伐。鑒定淘汰不合理種畜,加強種畜、母畜檔案管理,一畜一卡,堅決禁止宰殺母畜(淘汰母畜除外),杜絕可繁母畜流入外地。
2、立足資源,突出秸稈養牛。大力實施秸稈過腹還田,推廣青貯、秸稈氨化技術,保證枯草期的飼草來源。
3、強化技術推廣。以縣畜牧中心為依托,掛靠西北農大、甘農大、省牧研所、省畜牧總站等科研院所,對養殖專業戶、重點戶開展畜牧實用技術培訓,年培訓農民5000人以上。大力推廣飼草加工調制、暖棚圈舍改造、配合飼料、經濟雜交、科學育肥、衛生保健等配套技術,提高生產性能。同時,加強疫病防治,要把動物防疫和畜產品安全工作列入縣鄉行政部門的議事日程,同農村經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納入鄉(鎮)年度考核目標管理,實施責任追究,確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注射率、耳標標識率均達到100%。充分發揮縣鄉兩級檢疫站的功能,完善疫情檢測和檢疫制度,加強產地檢疫、市場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產品檢疫,確保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4、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嚴格執行肉牛、肉羊、肉豬、肉蛋雞等飼養管理標準,以飼料、飼料添加劑等產前投入品為重點,以暖棚建設、品種改良、程序化免疫為基礎,大力推廣無污染飼養管理技術和無公害獸醫衛生技術,建立無公害畜產品生產示范村、示范點,以典型示范帶動全面發展,創建無公害產品品牌,建成無公害示范基地。
5、加強環境評估與保護體系建設。把加快畜牧業發展與保護環境緊密結合,集約化養殖場和規模化養殖村要全面推行“人畜分離”,建立糞便處理設施、生產有機專用肥料,各加工企業都要建立“三廢”處理設施,做到不達標不排放;新建項目都要經過環境評估和監控。
(四)努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
1、建立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機制。各龍頭企業要樹立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以帶動農戶共同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為宗旨,積極扶持養殖大戶,與養殖大戶建立緊密的聯結關系,通過企業把農戶組織起來。按照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標準,每個龍頭企業至少要直接帶動800個以上的農戶。在信貸、投資、稅收、出口經營權、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
2、大力發展中介組織。在村一級積極發展養殖協會等中介組織,由養殖大戶自愿參加,協會對會員提供信息、技術、銷售等服務。隨著村級協會的發展壯大,不斷促進村級協會聯合起來,逐漸形成大的行業協會組織,與相關龍頭企業實行聯合,組建由企業牽頭的產業協會,由產業協會把產、加、銷統一組織起來,大范圍地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3、發展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和引導農村能人投資,興辦各種養畜合作社,吸收養殖大戶為成員,由合作社對每個成員實行產前、產中、產后的系列化服務,以解除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五)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
1、靠實工作責任,建立目標責任制。草畜產業開發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必須依托各方力量,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形成活力。縣上成立了草畜產業開發協調領導小組,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結合本鄉實際,確立發展重點,細化任務目標,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制定獎罰措施,加強督查考核。
2、形成工作合力,落實分工負責制。水利、交通、電力等部門要千方百計協調解決規模養殖村的用電、用水、通路等問題;農牧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和技術優勢,搞好技術指導和協調服務;工商、稅務部門要對畜牧龍頭企業優先審批發證,減少中間環節,搞好協調服務;扶貧、農牧等部門要將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草畜產業傾斜;農行、信用社等部門要充分發揮信貸資金的扶持導向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畜牧產業開發步伐。
3、實行督查考核,建立激勵機制。草畜產業開發主要建設內容納入農村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并實行定期督查通報制度和年終考核獎罰制度。縣上對在發展養殖大戶、發展中介組織、發展龍頭企業、招商引資、爭取項目、引進推廣先進技術等方面的先進個人和單位每年進行一次評選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