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人社局工作打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20年,我局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切實克服肺炎疫情的影響,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有效減少失業,穩定就業、減輕企業負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主要目標任務工作完成情況
(一)就業再就業工作完成情況
1、全區城鎮新增就業6129人,完成任務的128.8%;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為392人,完成任務的130.6%;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2367人,完成任務數的145.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704人,完成任務數的100.3%,其中省內轉移就業人數6054人,占任務數的143%;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5479人,完成任務的326%;創業培訓1705人,完成任務的106.5%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996萬元,完成任務的119%;其中個人貸款7216萬元,占總貸款72.2%;到期貸款回收率達99.87%,超出規定3.87個百分點。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6萬人,完成任務的100%。失業保險金征繳1036.72萬元,發放穩崗補貼124.01萬元,發放失業保險金197.59萬元,失業人員醫療保險費38.23萬元。
(二)社會保險工作完成情況
2020年,全區參保人數為123279人(含退休人員),其中職工參保人數88759人,實際繳費人數80779人;當月征繳13213萬元,累計征繳49046萬元;離退休人員34520人,人均養老金水平達2085元,當月撥付養老金7127萬元,累計撥付養老金85436萬元,撥付率為100%。當前,平均每月收繳養老保險費4087萬元,每月發放養老金7120萬元,每月基金缺口為3033萬元。目前,基金結余為5469萬元。
2020年,共對96名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182名手工業聯社大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和221名未參保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均按照每人每月455元的標準發放了養老生活補助。
2、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完成情況:2020年,全區共有299個單位納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其中在職參保人員12423人,應收基本養老保險費為1785萬元,實收1870萬元,退休人員7990人,已發放全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3577萬元,發放率為100%。預計1月,在職參保人員12430人,應收基本養老保險費為1790萬元,退休人員8000人,發放全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3580萬元。
3、城鄉居保參保繳費情況。
2020年,我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469029人,其中16-59周歲人員應繳費人數為369744人。60周歲領取養老保險人員待遇為99285人。
城鄉居保16-59周歲參保繳費金額為8536.33萬元,60周歲待遇發放99285人,累計發放金額為13812.83萬元,其中基礎養老金12661.12萬元,個人賬戶養老金900.02萬元。喪葬支出為251.69萬元。基礎養老金中央補貼收入為13550.54萬元(其中中央補貼收入為11171萬元,省級補貼收入為1300萬元,縣級補貼1079.5萬元),個人繳費補貼989.3萬元(其中省級補貼收入為689.3萬元,縣級補貼300萬元),喪葬補貼為250萬元。
4、失業保險完成情況。2020年,失業保險參保36000人,全區參保單位595家,其中事業單位221家,企業374家含12家個體工商戶。征繳1036.72萬元,失業保險金支出1194.56萬元,失業保險基金結余4929.62萬元。
二、工作措施和主要做法
(一)穩就業各項政策措施不斷落實
“六穩”之首是穩就業,我局切實落細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全力穩住就業創業基本盤。突出大學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新興業態的政策支持,挖掘潛力吸納就業,擴大就業規模。
1、落實穩崗補貼和技能提升補貼政策。我局切實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將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放寬到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20%。充分借助“贛服通”等信息化手段,盡快實現穩崗返還申請、審核、公示、發放全程網上辦理,2020年已為82家企業辦理了穩崗補貼共計124.01萬元,涉及人數3755人。
2、及時審核、申請撥付就業補助資金。2020年,我局結合全區就業工作實際,積極開展促進就業創業工作,落實六保戰略、完成六穩任務,積極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和資金補貼政策。今年共籌集資金1680萬元,歷年滾存結余449.125741萬元,區政府配套資金130萬元,共籌集資金2259.125741萬元。截止目前,今年區人社局申請使用就業補助資金2099.284156萬元,尚有羅針鎮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服務大廳裝修項目程款37.548465萬元應撥未撥,共使用資金2136.832621萬元,全年資金使用占年度上級轉移支付資金總額的100.36%,圓滿完成年度資金使用任務。具體情況為:就業創業服務補資金250.48萬元;求職創業補貼375.61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813.1058萬元;職業技能鑒定補貼0.374萬元;職業技能培訓7.818萬元;社保補貼44.620014萬元;扶貧車間一次性獎補1.5萬元;創業孵化基地補貼6.62442萬元;基層服務平臺建設257.32482萬元。
3、落實創業擔保新政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對符合條件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進行重點扶持。2020年,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196萬元,其中個人貸款7216萬元,占總貸款72.2%;到期貸款回收率達99.87%,共扶持企業7家,發放貸款2780萬元。共扶持個人451人。
(二)社會保障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1、切實落實五免三減半階段性降低社保費措施
為切實緩解困難,減輕受疫情影響企業的資金壓力,在國務院階段性減免政策后,我局及時梳理參保企業信息,在上級下撥的退費資金到位后,全力投入退費工作,確保退費資金第一時間到達企業,做到“減免不折不扣,退費不等不拖”,助力企業應對難關。2020年,我局已為514家企業退費408.28萬元,為47家大型企業減半征收三項保險金額373萬元,為1354家單位免收三項保險單位繳費部分金額2482萬元,三項險種總計減免金額達3263.28萬元,階段性減免計劃已全部落實到位。
2.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方便辦事群眾及時了解社保政策、辦事流程、在線進行賬戶查詢以及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
為了讓辦事群眾“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開通了“社保”微信公眾號及微網站。辦事群眾可以通過關注公眾號,直接辦理個人賬戶查詢、企業欠費查詢以及辦事流程查詢等業務。為進一步提升社保業務經辦水平,我局與螞蟻金服公司合作,通過公安部身份認證大數據平臺,在微信公眾號中嵌入離退休人員人臉識別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模塊。今后異地居住及行動不方便的老齡退休人員可以足不出戶,利用手機就能辦理資格認證手續,盡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或不跑路,不斷提升辦事群眾滿意度。
(三)以勞資關系為重點,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1、依法治理欠薪案件。一是積極暢通舉報投訴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區勞動監察機構舉報投訴電話,建立聯動處理機制。二是將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巡視檢查作為“雙隨機”檢查事項,認真組織開展;三是開展農民工工資專項執法檢查。四是完善落實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今年全區出現拒1起拒不支付農民工工資案件,已經通過公安聯動解決。五是將勞動保障、農民工納入法律援助受案范圍。2020年全區共處理舉報投訴案件49件、涉及人數232人次、涉及金額174.88萬元,處理信訪件89余起,已收取109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收取金額共計2451.8萬余元。
2、勞動爭議調處邁出新步伐。一是積極開展疫情期間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法律服務工作,已接受關于勞動人事爭議方面的電話咨詢與現場咨詢計128人次。二是堅持嚴格依法辦事,平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積極通過調解方式化解勞動糾紛,努力做到公正地處理每一起勞動爭議案件。堅持高效及時、防止矛盾激化。2020年,共接到各類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申請案件44件,立案受理40件,去年結存案件2件。2020年,裁決結案20件,調解結案21件。在裁決結案的案件中,終局裁決13件。在未結案的案件中,中止審核的案件1件。2020年,全區各類調解組織調解勞動爭議結案數為24件,達成調解協議及和解案件數18件。基于以上情形,全區勞動人事爭議年調解成功率為60%,仲裁案件結案率為98%,年終裁決率為65%。
3.工傷勞動關系工作扎實有效。2020年無集體停工現象。根據市局的部署進行了企業薪酬調查工作,對我區各行各業進行了抽樣統計,共上報部級樣本50戶,省級樣本45戶,已上報數據95戶。共收到工傷認定申請109件,其中認定109件。審批了企業干部職工退休704人。審核并上報特殊工種退休40人。
(四)以人才強區為戰略,不斷規范完善人事制度
1、進一步強化人才招聘和培養工作。
一是堅持事業單位“逢進必考”的原則,指導事業單位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合理設置招聘崗位和條件,做好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和選調工作,及時補充事業單位急需各類人才。2020年完成了二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工作,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9名,協同區教體局、區衛健委做好了2020度全省中小學教師、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工作,招聘教師33(含免費師范生4名)名,招聘醫護人員54名,選調教師80名,招募合同制幼兒教師80名。協同區紀監委公開選調2名工作人員考試工作。二是實施好“三支一扶”計劃,做好“三支一扶”大學生招募和服務期間管理、期滿安置工作。2020年度新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37名,其中支教6名,支醫23名,扶貧8名;服務期滿的38名三支一扶按政策規定,全部安置到原服務單位工作,三支一扶服務期間工作補助、社會保險各項政策均落實到位。三是協同有關部門實施好農村基層人才支持計劃。協同區教體局做好定向培養的158名農村中小學教師安置和農村特崗教師招募、安置工作,新招聘特崗教師28名,安置服務期滿人員40名;協同區林業局、區農業農村局做好定向培養的10名農林水農村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安置工作。
四是積極協助企業引進和培養人才。組織22家區內企事業單位參加全市高層次人才和企業高素質人才、短缺人才網絡云招聘活動、制訂和完善了人才引進和培育政策,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協同區委組織部制訂區高層次人才和企業高素質、急需短缺人才引進和培育實施辦法,報經區委、區政府研究后,由區委辦、區政府辦正式實施;積極鼓勵區內企業高級人才積極參加各級人才工程人選推薦活動,選拔優秀人才。對重點行業和企業有關人員,點對點宣傳政策,鼓勵動員申報,同時主動做好申報服務工作,指導申報單位和個人,填報申報表格、規范整理申報資料。配合省、市有關部門做好審查考察工作。本年度,我區自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工路永鎖成功入選為2020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二小的徐桂英、農業技術推廣站的饒大恒、自立環保的寧建平、許彬凱木雕工作室的許彬凱、金山生物的方婷5人入選為2020年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其中路永鎖入選省帖人才,更是實現了我區近年來省級以上人才工程人選零的突破,當年新增省級以上人才工程數在各縣區排名第一。
2、不斷深化專技人員職稱評聘制度改革。
做好2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申報服務工作。我區020年度專業技術人員申報晉升職稱953人,其中正高級職稱9人;副高級職稱128人(其中企業16人);中級職稱330人(其中企業73人);初級職稱486人(其中企業57名)。開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專業技術等級管理工作。指導各事業單位及主管部門制訂實施方案,做好崗位設置和崗位管理。基本完成了崗位設置審批工作,完成了區農業系統、教體系統及市場監督局、科技局下屬單位和的崗位晉升工作,其他單位的崗位競聘工作正條不紊的進行中。
3、不斷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持續抓好機關事業單位清理整治吃空餉工作,開展集中整頓,清理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不在崗人員,對不愿返崗采取個人自愿辭職、單位辭退(解聘)的方式進行清理。通過清理,121名不在崗人員辦理了辭職手續,192名既不返崗又未提出辭職申請,由單位及主管部門做出辭退(解聘)決定,經在有關媒體上進行公示后,辦理相關手續。通過清理,嚴肅了人事管理紀律,初步建立了防治“吃空餉”的長效機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二是開展人事檔案專項整理審核工作,對全區事業單位干部人事檔案進行全面審查,核實三齡二歷,對照檔案目錄管理要求,整理完善歸檔資料,做到干部人事檔案資料完整真實。三是制訂機關事業單位臨聘人員管理辦法,指導相關單位做好臨聘人員招聘工作,規范臨聘人員管理。四是配合做好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完成區第一、第二電影公司和區建筑設計院改企方案有關人員安置相關條款的審核工作。
4.認真執行工資政策,加強收入分配管理。開展了全區津貼補貼績效工資企業薪酬獎金福利等專項清理整治工作,核實退回違規發放金額2037483.2元;繼續做好一二類人員事業單位進社保,核定在職與退休人員3000多人工資,退休人員由企業養老金轉算事業養老金工作;開展了全區及時獎勵匯總和申報,全區正常晉級增資10197人,金額861436元/月;審批了2018-2019年遺屬困難生活補助193人,新增辦理遺屬困難補助30人,完成了全區事業單位255人的退休工資審批工作,審批了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崗位晉升、正常晉級和身份轉換等工資變動手續;兌現區內調動20人、外地調入24人、調外地57人工資辦理手續;做好新錄用383人的工資手續;審批增資教護齡工資433人,審批鄉鎮工作補貼變動157人,退伍安置人員工資審批15人;辦理了事業單位辭職268人、開除2人、降職4人工資手續。
(五)切實加強了公共服務建設。
1、積極開展2020年度崗位練兵窗口單位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在全系統形成了領導帶頭、人人踴躍參加業務技能練兵比武的良好格局,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在全市排名靠前,其中一人被選拔代表全市參加了全國練兵比武比賽。
2、采取積極措施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服務體系建設。一是逐漸將退休工資發放至社會保障卡中,促進參保群眾去銀行激活金融功能,同時爭取各大合作銀行在金融激活工作方面進行相關配合。二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媒體、網站、12333咨詢電話等渠道,宣傳社會保障卡的政策、意義和功能用途,普及社會保障卡使用知識。三是跨部門應用方面,包括電子社保卡、社保卡金融功能的激活,爭取涉及應用的各相關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將省、市要求的應用落到實處。
3、加大人社業務政策信息宣傳工作力度,更好地提升我區人社宣傳工作成效,在全系統營造宣傳工作“比學超越”的良好氛圍,及時、客觀、全面地反映和宣傳全區人社系統的工作動態,工作特色,工作成績。2020年,區人社局共上稿中央級稿件18篇,省級稿件14篇,市級稿件22篇。有力地推動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對外宣傳。
(六)積極開展了職業技能提升活動。
一是認真開展了各項培訓工作,開展了企業職工培訓5479人,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培訓政府補貼培訓1090人,創業培訓1705人,線上培訓606人(創業451人,技能155人)。二是開展了區屬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年檢工作,對17所區屬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進行了年度辦學情況全面檢查評估。三是聯合區疾控中心通過防疫知識培訓及實地查看,批準10家區屬培訓機構恢復線下培訓,審核了民辦培訓機構2家。
(七)切實做好人社精準扶貧工作
我區共有貧困10118人(普通勞動力5829人,其他勞動力4289人)。其中在校生192人;已就業6978人(省外2036人,縣外省內1114人,縣內2807人,鄉鎮內1021人);未就業人數2948人(務農420人,在家照顧家731人,突發疾病80人,其他無就業意愿1717人)
為深入推進就業扶貧工作,我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的工作意見和實施辦法,壓實工作責任,層層抓好落實,確保農村貧困勞動力通過就業增收脫貧。
一是積極開展就業扶貧專崗開發和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區人社部門共開發規劃農村貧困勞動力公益性1108個,共安置落實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997人。
二是著力提升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為提升農村貧困人員的就業技能,組織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區人社部門組織開展的技能培訓6個班次,參加培訓貧困勞動174人,培訓結業105人;商務部門組織開展了一期電子商務培訓,參加培訓貧困勞動力6人;農業農村部門已對6個鄉鎮的貧困勞動力開展農業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參加培訓247人;鄉鎮自主培訓2965人,共計培訓貧困勞動力3321人。
三是積極落實外出務工人員交通補貼政策。今年,省扶系統顯示,我區區省外2036人,區外省內1114人。根據外出務工的真實情況,落實了一次交通補貼政策,共審核撥付外出務工交通補貼3127人,撥付補貼139.72萬元。
四是及時撥付補貼資金。2020年,撥付政策扶持資金和補貼共計767.874萬元,其中: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補貼351.486萬元,經濟困難大學生一次性求職補貼159.9萬元,受疫情影響湖北籍大學生一次性求職補貼1.8萬元,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補貼2萬元,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補貼5.1萬元,培訓期間生活費補助1.548萬元,一次性求職補貼5.05萬元,撥付2020年度外出務工一次交通補貼139.72萬元,撥付扶貧車間一次獎補資金1.4萬元;補撥2019年度外出務工交通補貼69.87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2020年,全區人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工作中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人才服務方面的創新舉措還不多,服務政策體系化水平不高;二是就業創業扶持力度還應進一步加大;勞動爭議糾紛發案數較高,勞動關系協調工作壓力較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難,電子社保卡申領率不高,群眾申領熱情不夠。
四、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和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重點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部門職能,針對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積極統籌城鄉充分就業
堅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招考、購買、就業援助、靈活就業和就業創業等多種方式擴大就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65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保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充分利用現有的培訓機構和農村勞動力培訓示范基地作用,有針對地開展“菜單式”技能培訓,讓每一個有需求的勞動者都能掌握一門就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全力實施就業創業工作,進一步整合優惠政策,扶持資金和優勢資源,促進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下崗人員、返鄉農民工等更多人就業創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積極為創業需求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創業扶持資金。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和勞務中介機構作用,拓寬勞動輸出渠道,增加務工收入,全力實施城鄉充分就業。
2、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繼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進一步鞏固全民參保成果,聚焦貧困人群,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重點人群眾分類施策,精準擴大參保覆蓋面,推動社保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行動,技能提升“展翅行動”,及時足額發放各種社會保險待遇,保障參保人員權益,繼續做好減稅降費工作,為參保繳費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返還穩崗補貼。繼續加大對在押服刑人員參保繳費及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流程的監控力度,與法院、檢察院等相關部門實時溝通,加大相關人員數據的動態傳輸,確保養老保險基金不流失一分一毫。加大與稅務機關的協調與溝通,做好全區參保人員繳費數據的對接工作。
3、不斷完善勞動關系。
進一步加強全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屬地監管和部門監管責任,加強與公安、住建、交通、自然資源、水務等部門的協作聯動,從項目立項開始把牢關口,切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農民工工資拖欠。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加強農民工工資保障金的收繳和管理,為農民工工資支付提供保障。加大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查處力度,把日常巡查和專項檢查結合起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及時作出限期整改的指令,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深入推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加強勞動合同簽訂,勞動用工管理,全面落實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和勞動合同制度,實現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以上。
4、規范各項人事人才工作。
立足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健全人事人才規范運行的長效機制,圍繞企業用人需求,適時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周,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幫助企業引進急需和緊缺人才。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緊扣全區重點工作需求,放寬人才引進條件,積極為教育、衛生等系統招聘人才,按照省市要求做好三支一扶工作人員的考錄工作,繼續引導大學生到企業服務,到企事業單位參加青年見習,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適當放寬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評審條件,著力建設以能力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
5、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堅持脫貧不脫責任,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斷鞏固脫貧攻堅各項成效,強化措施,預防返貧,繼續加強對貧困人口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確保有需求的貧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門職業技能,有就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繼續做好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困難群眾代繳養老保險政策,積極督促工程建設領域在建、新開工建設項目為農民工繳納工傷、失業保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