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規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佛南村位于涪江大道、綿渝高等級公路兩旁,與太和鎮縣城相連接,有老鴉山風景區、長嶺崗森林公園,678.4畝名優水果,鄭葛無公害大型養豬場在轄區內。是太和鎮旅游觀光農業、無公害養殖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交通條件很好。為了加快我村經濟發展步伐,實現全面小康建設,根據我村實際情況,現將我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村現有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51人(其中:農業人口1017人),1040戶,勞動力1685個,耕地面積1061.4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678.4畝,兩季田150畝,旱地233畝),三灣塘2口,面積35畝,堰塘4口,面積24.5畝,蓄水池8口,面積4畝,村、社機耕道路共5500m,提灌站兩處,支部+協會成立了兩個(佛南村黨支部+鄭葛養豬協會,佛南村黨支部+欣榆種養殖協會)。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面向市場調結構,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六通三化”戰略。加強黨的建設,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實現我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三、規劃原則及總體規劃
(一)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建設商品農業基地和農業產業園區,推進農業產業化
我村地處縣城郊,綿渝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信息靈通,離前鋒渠較近,堅持以全方位發展城郊特色區域經濟,抓好基地建設為核心,調整產業結構,以扶持大戶,打造龍頭為重點,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為途徑,提高農產品品質,以實施“種、養、加”一條龍為手段,打造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經營效益。以蔬菜、水果、花卉、養殖、觀光農業等五大支柱為重點,抓好五大基地建設。
1、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300畝,實現畝平收入3000元,人均收入800元。
2、建設優質水果基地,引進油桃、豐水梨、大五星枇杷、日本青見柚等優良品種,對現有果園進行品種改良,建立600畝優質水果帶,實現畝平增收500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3、建立旅游觀光農業基地,以老鴉山、長嶺崗為重點,建立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實現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4、建立花卉基地,瞄準城鄉消費時尚,抓住城市發展擴張機遇,以十二聯社劉興元花園苗圃,長嶺崗森林公園為重點,建立35畝花卉基地。
5、建設畜禽養殖基地,圍繞一村一品,以鄭葛養殖園為中心,建立優質肉豬養殖基地,發展年出欄肥豬100~500頭大型養殖大戶30戶,年出欄50~100頭中型養殖戶85戶,每年實現人均增收800~1500元。
(二)以“六通三化”工程為重點,加快推進城市小區建設、農村新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工作,狠抓民營經濟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全面發展
第一,實施“六通三化”工程。
力爭2007年底,高質量、高標準地實現我村路通、水通、電通、氣通、光纖電視通、電話通、基礎設施建設達小康標準。
1、“路通”工程,建設上山公路兩條,第一條是老鴉山上山公路6000m,第二條是長嶺崗上山公路2500m,寬6m的水泥路,13聯社戶道路硬化2500米。
2、水通工程,建抽水站兩處。
(1)老鴉山三級提灌站,前鋒渠提水(包括生活用水設施、森林用水)一級站6寸管350m,二級站5寸管300m,三級站4寸管250m,蓄水池6口,3000m3,灌溉面積1200畝,其中,果園面積350畝。
(2)長嶺崗二級提灌站、前鋒渠(5社地段)提水(包括生活用水設施,森林用水),一級站6寸管180m,二級站4寸管250m,蓄水池3口,1500m3,灌溉面積450畝,其中果園面積100畝,
3、電通工程,至2007年全村達到小康社會的農村電氣化標準。
4、“氣通”工程,實施沼氣化戰略。全村沼氣池入戶、改廚、改廁率達80%以上,現已規劃沼氣池100口,基本淘汰農村生產和生活用柴草和蜂窩煤。
5、“光纖電視通”工程,2007年,全村光纖電視入戶率達99%以上,互聯網入戶率40%以上,“農絡網”開通至社和農戶。
6、“電話通”工程,全村安裝固定電話達90%以上。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二,建設農村新村。
城市小區建設:2004年入住達70戶,2005年入住達270戶,2006年入住達500戶,2007年入住達850戶,城市開發合作社安置完畢。
新村建設:2004年新建5戶,2005年達30戶,2006年達60戶,2007年達100戶。
第三,大力實施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
1、失地農民就業培訓每年1000人次,失業安置1000人,實現人均收入4500元。
2、勞動力輸出1300人,實現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
第四,發展民營經濟,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1、個體工商戶現有50戶,每年遞增20戶,2007年達130戶。
2、私營企業現有19戶,2004年新增2戶,2005年新增3戶,2006年新增5戶,2007年達40戶。
3、招商引資2004年引進2戶,2005年引進2戶,2006年引進2戶,2007年引進4戶。
四、社會發展規劃。
1、嚴格控制無計劃超生二胎,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把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2、搞好我村教育事業,組織黨員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知識,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學習好“四五”普法和有關法律、法規。
3、切實搞好文化事業、廣播、電視事業、醫療衛生,使我村精神文明健康發展。
4、經常了解掌握群眾的疾苦,關心他們生活、生產,把農村社會低保、救災救濟落實好。搞好擁軍優屬的慰問工作。認真宣傳殯葬改革,嚴禁土葬。
5、切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要利用各種會議、廣播會議經常講、經常抓,安全工作每時每刻都不能放松。嚴禁亂修亂建、不審批就建。
6、繼續做好新村建設工作,嚴禁一戶兩基,切實搞好合理規劃。做到先拆舊房,后建新房,不占用耕地的原則。
五、主要措施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1、成立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領導班子
組長:謝履均
副組長:謝福德
成員:謝常海童萬春羅國清
2、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
3、統一思想,統一認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4、廣泛發動群眾,群策群力,廣交天下朋友,招商引資和吸收民間閑散資金,共同開發建設。
4、加大我村自然資源、區域優勢的宣傳力度,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給予投資者最優惠政策。
5、大力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調解民事糾紛,服務于開發建設。
六、需要解決的問題
1、水利基礎設施脆弱
(1)現有塘庫堰蓄水設施陳舊、老化,急需整治;
(2)現有灌溉渠道滲漏嚴重,急需整治;
(3)因城市開發,急需搬遷兩處提灌站;
2、機耕道路硬化3.5公里[原南井溝村2社(鄭葛養殖場)~3社~4社~老鴉山]。
3、城市開發后,小區建設進程緩慢。
4、城市開發后,失地農民安置問題嚴峻。
5、養殖大戶缺流動資金。
以上各項發展規劃,村黨支部、村民委在上級黨政的正確指導,在全村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和全體村民的支持下,通力協作,形成合力,與時俱進,一定能夠完成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