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農業信息化進程,根據《*市信息化建設五年規劃實施方案(*-*)》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委關于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皖政辦〔2004〕95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推進全市農業信息化建設如下意見:
農業信息化是整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市場農業的需要,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是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決策管理與服務水平的必然選擇。各地各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農業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農業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辦、宣傳、農委、財政、電信、聯通等有關部門和信息企業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委。各縣市區、鄉鎮也要成立相應領導組織,重點抓好本地農業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化鄉村聯通計劃的落實。
二、理清思路,明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目標
(一)指導思想:緊緊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民增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體系建設為保障,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信息化鄉村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電子政務進程,提高農業信息管理與服務水平。
(二)建設思路:以省農業電子政務網絡和市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為支撐,充分發揮全市農業網站的窗口和橋梁作用,突出抓好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延伸系統建設,初步建立起以市、縣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為樞紐,各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和*聯通信息工作站為支點,信息化鄉村建設為著力點,形成上聯部、省、市,下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種養大戶、村級信息服務點和廣大農民,聯通多種媒體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絡。
(三)主要目標:*年建成具有較強凝聚力和信息集散力的市、縣兩級農業網站,基本建成網上“農技110”專家服務系統,完善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和聯通信息工作站,在此基礎上初步建立農副產品銷售網絡體系。到*年,重點完善兩個網絡,構建四個應用系統,建立一個信息系統。即重點完善延伸到基層的農業信息服務組織網絡和農業信息物理網絡;構建農業科技和市場信息服務、農產品和農資市場監管、農業決策信息指揮調度、農村遠程教育培訓四個應用系統;開發整合市內外兩類信息資源,初步建立起覆蓋全市的農業監測、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力爭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適應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業信息服務和電子政務體系,初步實現農業服務和決策、管理的信息化。
三、突出重點,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全市農業信息化建設要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整合資源、注重實效、網絡建設與多種媒體相結合的原則,依托省農業電子政務網絡和市電子政務網絡平臺,重點抓好四大應用系統、六項重點工程和信息化鄉村聯通計劃的落實。
(一)建立四大應用系統
⒈農業決策信息指揮調度系統。到*年,逐步建立農村綜合信息監測系統和農作物病蟲害、動物疫情監測報告分析系統的基本框架,掌握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信息,提供權威、有效、準確的農業管理與決策信息,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⒉農產品和農資市場監管系統。主要是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農藥、獸藥、飼料和農機具的生產銷售進行監管,逐步建立管理數據庫,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務,到*年逐步實現網上行政審批、認證并支持用戶查詢。
⒊科技和市場信息服務應用系統。以省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和“一站通”全國農村供求信息聯播系統為依托,整合市、縣、鄉農村科技信息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新聞媒體和電信服務設施,到*年逐步建立健全農業政策、科技和市場信息服務網絡。一是完善網上推介平臺建設,積極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二是以市縣“農技110”咨詢服務中心和鄉鎮“農技110”信息咨詢服務站建設為重點,建立指揮協調機制,實行市、縣、鄉三級農業專家聯動服務;三是加快農業智能化信息技術應用,抓好配方施肥、動植物病蟲測報和防治、農業機械化等專家智能化信息系統開發與建設,抓好鄉村財務和農村經濟管理、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農產品批發市場監管、產銷分析預測等系統建設。
4.農村遠程教育培訓系統。整合現有網絡培訓資源,建立農村遠程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強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村黨員、外出務工和農村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二)建設六大重點工程
⒈農業數據采集工程。依托國家和省農業數據中心,設立全市統一的農業數據采集指標體系,建立市、縣兩級數據采集分析平臺,健全農業(農業內部各行業)信息數據庫群。
⒉農業信息網站群工程。在現有市、縣(市、區)二級農業信息網站群的基礎上,按照全省統一標準,系統規劃信息內容結構,配備必要設備和軟件,建成具有較強凝聚力和集散力的*農業信息網站,形成*農業綜合門戶平臺。建設*農副產品銷售網絡體系,利用“中國農業網上展廳”等國內外網絡交易平臺,建立現代化的農副產品流通信息體系,及時采集本地農副產品信息,將*的優質安全農產品系統向外推介,塑造*農業品牌,營造區域性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中心的新形象。
⒊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延伸工程。市、縣(市、區)兩級設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建立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所有鄉鎮在農經(農技)服務站基礎上建立農業信息服務站和*聯通信息工作站。村級建立農業信息服務點,明確一名村干部為兼職信息員,建立村級農業信息公開張貼欄。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經營大戶開展農業信息服務。每個鄉鎮選擇1-2家生產經營大戶作為農業信息化的示范戶,補助部分資金使其配備電腦、上網設備等,開展多種形式信息服務,把有關農業信息及時傳播到農民手里。
⒋遠程科技培訓網絡工程。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學資源為基礎,配套建設適合農民遠程科技教育培訓與信息傳播的遠端網絡教室。依托省衛星小站,*年前建成市級雙向衛星接收站,*年前在每個縣建立單間衛星接收站,開通視頻會議系統。
⒌農業電視節目進村入戶工程。配合省市有關部門,*年在縣級電視臺增配部分發射裝置,轉發中央電視臺七套信號,擴大農業頻道節目覆蓋面,使農業節目進村入戶率達95%以上。
⒍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工程。以鄉村農技人員、農民經紀人、種養大戶為主體,經過培訓考核,建立一支800人以上的農村信息員隊伍。充分發揮農村信息員的中介作用,為廣大農民就近提供信息服務,以有效地解決農村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實施信息化鄉村聯通計劃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支持農業部門和*聯通公司實施信息化鄉村聯通計劃,扶持信息化企業投資農業信息化建設。
⒈建立鄉鎮聯通信息工作站。各鄉鎮要切實加強領導,支持幫助*聯通公司建立信息工作站,與農業信息服務站合署辦公,互相支持配合,開展鄉村信息網建設和為農信息服務工作。原則上鄉鎮聯通信息工作站由*聯通公司負責工作站信息化設備配置安裝、技術培訓等,農業部門在農業信息采集編發及農業信息化支持政策方面等方面予以配合協助。鄉鎮政府要在工作站辦公場所、信息員招聘、協調關系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⒉建設信息村。信息村建設由*聯通公司負責以手機聯網方式實現,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予以支持配合。
⒊開展鄉村網絡信息服務。*聯通鄉鎮信息工作站要廣泛開展為當地政府和廣大農民的農業致富短信息服務、致富信息瀏覽服務、致富信息點播服務、農情信息服務、信息跟蹤反饋服務、鄉村信息群發服務等為農信息服務工作,要配合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各鄉(鎮)村支持*聯通公司開展信息網絡的業務宣傳、業務發展。
四、強化措施,為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政策保障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新時期各級政府為“三農”服務的新舉措,是一項系統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全力推進信息化進程。
(一)強化協調。農業信息化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任務艱巨,需要各方配合與支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數字*”和“*信息化建設五年規劃實施方案”的要求,切實加大支持力度,強化協調,穩步推進。市、縣農業部門在建好市、縣兩級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要重點加強對鄉鎮信息服務站的領導與管理,加強對鄉鎮聯通工作站的支持和業務指導。財政、宣傳、稅務、工商等部門要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有關涉農部門要密切配合,電信、聯通等信息服務企業要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和支持。
(二)加大投入。農業信息化工作是一項服務“三農”的公益性事業,資金支持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保障。各地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將農業信息化重點工程列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積極爭取國家、*省的政策性撥款,各級政府建立的信息化發展引導資金要向農業信息化建設事業傾斜,重點加強基建項目,完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鼓勵其他行業和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投資農業信息服務業。有關部門要研究出臺優惠政策,對發展、租用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通道和農民上網費給予政策優惠,以帶動農村網絡用戶的擴張,提高農村信息化能力和農業信息化水平。
(三)健全體系。大力開展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和培訓工作,盡快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服務優良的農村信息員隊伍。加大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建立市、縣兩級農業信息服務中心,重點建設和完善以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經營管理服務為主體的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和*聯通信息工作站,村級建立農業信息服務點、建設信息村,鄉、村全面建立農業信息公開張貼欄。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種養經營大戶開展信息服務。鼓勵社會各界投資建設服務性質的農民網吧,發展以各級涉農部門為主的橫向網絡和以向農村企業、大戶及市場延伸為主的邊緣信息網絡。全面建成市、縣、鄉、村四級網絡服務體系,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人機配套、縱橫相通、覆蓋廣泛的農業信息化服務社會化組織網絡。
(四)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各級各部門要制定具體管理辦法,明確各級農業信息服務機構職責、服務內容和建設標準,健全崗位責任制,依法管理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和信息服務。建立健全農業和農村經濟信息公開制度,實行信息采集、會商、分析預測和對外的規范化管理。運用市場機制,廣泛開展社會化信息服務,增強農業信息服務業的活力,推進農業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全面提高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