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農村婦女與新農村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黨的*也提出了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木、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當前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大量男性外出務工,婦女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為此,我們圍繞農村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開展專項調研,在走訪、座談深入了解婦女的情況下,我們深刻體會到廣大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一、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真正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
目前,廣大男性外出打工己成為不爭的事實,留守在村的婦女無疑成為新農村建設和家庭發展的主力,廣大農村婦女以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氣和韌性挑起了大粱。主要體現在:
一是農副產業并重發展。土地是農村人賴以生存的瑰寶。自古而今如是。然而傳統的農業生產和傳統的種植方式帶來的收入,己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所以廣大農村婦女己不再滿足土里刨食,而是在不斷尋求新的生產方式。
二是村容村貌有所改變。“房前屋后柴草堆,泥濘坎坷路不平,家禽牲畜多便溺,生活污水四處流”,這便是舊農村的現狀。*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通過五年的努力,農村舊貌換新顏,在這其中凝聚著廣大婦女的不懈努力。男性大量外出務工,把廣大婦女推到了新農村建設的風頭浪尖,在清除街道兩旁積累多年的柴草、垃圾,實行家禽牲畜集中圈養,建設生態庭院等起著決定性作用,人居環境明顯改變。
三是生活質量較大跨越。廣大農村婦女在從事傳統耕種的基礎上,大多數農村婦女都從事其他副業,收入不斷增加,農村婦女的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以往串門、說閑話和“打麻將、斗地主”的現象很少了,取而代之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種植方式方法、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常見問題的討論成為婦女農閑討論的主題。
四是鄉風文明譜寫新篇。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與各種創建活動,爭創文明家庭、和諧村鎮,摒棄封建、愚昧的傳統風俗,抵制賭博迷信等活動,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括方式:她們以強烈的責任感,熱心社會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維護社會穩定,幫助弱勢群體,服務社會;她們積極參與小公民道德建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優化青少年教育環境,關心青少年的成長;自覺抵制社會丑惡現象,積極營造團結友愛、和諧進步的良好氛圍,為弘揚時代精神,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農村婦女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問題
新農村建設為包括廣大婦女在內的農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但是由于農村婦女自身素質等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發現了諸多的問題。
(一)婦女自身素質有待提高。新農村建設需要高素質的農民,但農村婦女普遍偏低的綜合素質,成為制約她們發揮作用的瓶頸。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落后。在思想意識上,仍有一都分婦女受舊思想觀念的束縛,缺乏理想和追求,不思進取,缺乏參政意識,不愿意參加社會活動:在經濟意識上,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部分農村婦女缺乏開拓創新、競爭進取精神,對新品種、新技術接受能力不強,不敢冒風險、創大業:在家庭生活上,由于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部分農村婦女仍然把人生理想、個人生活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缺乏自我意識,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扮演著從屬的角色。二是文化科技素質偏低。文化科技素質與新農村建設要求不相適應,農村婦女素質普遍較低,掌握的實用新技能有限,這種低層次的文化技術狀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導致農村婦女接受新知識、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差。三是信息缺乏。廣大農村婦女信息閉塞,不能及時地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能和一些政策信息。
(二)侵犯婦女權益現象依然存在。近年來,通過認真宣傳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有效保障了婦女的合法權益,但在政治、土地、婚姻等方面仍存在歧視婦女,侵害婦女現象。一是婦女的政治民主權利實現得不夠充分,在絕大部分農村,村民代表中女性的比例較低,農村婦女的民主權利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等財產權利不能保障。一些出嫁女、離婚婦女及其子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繼承權受到侵害。同時,家庭暴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歧視虐待生女孩的婦女和不贍養老年婦女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基層婦女組織建設薄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和農村婦女的新變化,對基層婦女組織和婦聯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狀況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引領婦女發揮作用受到一定的阻礙。基層婦聯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不相適應。鄉鎮婦聯、村婦代會沒有固定的經費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活動的正常開展,難以充分調動婦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引領農村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農村婦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如何更好推動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需要包括婦聯組織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一)提高廣大婦女的參與和競爭意識。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向廣大婦女和家庭宣傳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意義和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努力培養農村婦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喚醒農村婦女的主動參與和競爭意識,使她們敢于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要及時發現、培養、宣傳各類先進婦女典型,宣傳婦女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好地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輻射作用,激勵和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智慧發家致富。
(二)提高農村婦女科技素質。要結合巾幗科技大講堂括動,不斷拓展農村婦女技能培訓內容,提高廣大農村婦女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面向備層面的廣大婦女,開展法律、法規、政策,現代文明知識的培訓提高她們的法律意識、維權能力和文明習慣。培育一批新型農村婦女,一批懂經營、善管理、有技能的創業女能手。
(三)構筑良好社會環境。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能否發揮好主體作用,環境至關重要。要以“文明和諧新農村”創建活動為載體,根據婦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開展婦女群眾喜聞樂見,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傳播文明的生活理念,引導廣大婦女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做文明人,建新農村”成為廣大婦女的自覺行動。
總之,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包括廣大婦女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觀念,創新模式,積極推動廣大婦女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