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長在能源管理交流會上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我市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搶抓沿海開發機遇,依托沿海風能資源優勢,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打造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加快沿海特色產業集聚,增創沿海開發新優勢。
一、揚長資源優勢,科學規劃風電產業發展。我市東臨黃海,海岸線長582公里,占全省56%;海域行政區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46%;沿海灘涂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67%;風能資源得天獨厚,具有海洋、大陸氣候雙重特征,全年有效風能利用小時數在3500小時以上,據專家評估,可建設1500萬千瓦以上大型風力發電場。為充分發揮沿海風能資源優勢,我市抓住國家加快新能源開發的政策機遇,圍繞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基地,積極推進風電項目產業化開發建設,并委托專業機構編制發展規劃,突出“三個延伸”,引領風電產業科學有序發展。一是在項目建設上,從陸上向海上延伸。在加快建設陸上風電項目的同時,超前研究謀劃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力爭形成陸上風電200萬千瓦、淺海風電1300萬千瓦的總裝機規模。二是在應用方式上,從并網發電向產品應用延伸。近期主要推進并網發電,增加我市乃至全省電力供應,遠期逐步實現風力發電直接應用于產品生產,加快我市沿海“無碳型”綠色重化工產業建設,推進我市沿海實現“高碳能源向無碳能源”的跨越。三是在產業發展上,從單純風電場建設向風電產業鏈條延伸。大力培植發展風電設備制造業,形成齒輪箱、發電機、塔架、機艙、葉片、變頻器、電氣控制制造以及風力發電場門類齊全的風電產業鏈條。根據上述規劃思路,我市在“十五”期間,針對性地開展了沿海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在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去年起,國家發改委通過特許權招標等形式,先后明確中國神華集團、中國電力投資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中國華電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開發工程總公司分別在我市五縣(市)沿海各開發建設一個20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總規模100萬千瓦,約占全省在手風電項目規模的2/3。
二、抓住關鍵環節,切實保證項目有序推進。風電項目規模大、影響范圍廣、報批程序相對復雜,我市從實際出發,堅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統籌兼顧,促進了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有序進行。一是堅持集約開發,合理確定項目布局。根據測算,建設一個20萬千瓦陸上風電場,永久性占地面積雖只有100多畝,但風電場布置影響的范圍較大。為此,我市按照沿海開發保護和開發并重的原則,以及實施“點軸式”開發的要求,在沿海5個節點各布置1個風電場,并圍繞統籌處理好風電項目建設與其他項目建設的關系、近期開發與長遠發展的關系,認真研究制訂沿海岸線和土地資源利用詳細規劃,科學論證風電項目最佳選址方案,較好地保證了項目合理布局,實現了節約利用沿海岸線和土地資源,增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堅持通盤謀劃,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風電項目核準共涉及10多項支持性文件,前期工作難度較大。我市緊緊圍繞既定的工作目標,排出每一項支持性文件的時間順序,關鍵節點做到能同步的盡量同步,能提前的力爭超前,努力縮短項目前期工作進程。同時,切實加強前期工作業務輔導,邀請省發改委領導、風電專家和風電投資商舉辦風電項目業務知識培訓班,召開風電項目前期工作交流會和推進匯報會,對沿海5縣(市)和市相關部門負責風電項目的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幫助他們了解風電項目前期工作的業務流程和關鍵環節,明確風電項目前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理清風電項目推進的思路和方法。三是堅持重點突破,推進項目盡快實施。實行成熟一個、申報一個、開工一個,對進展較快的3個風電項目,集中力量跟蹤,先行申報核準,分別于去年6月、12月和今年4月份開工建設;對還未通過國家核準的2個風電項目,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影響研究,加大與國家、省環保部門對接匯報力度,積極爭取環評批復,力爭盡快獲得核準并開工建設。
三、強化組織協調,合力推動項目加快建設。風電項目推進涉及氣象、國土、環保、供電等相關部門,匯報、銜接和協調工作面廣量大,我市集中力量,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全力支持服務項目建設,有效促進了項目順利實施。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長期以來,省發改委一直關心、支持我市能源項目建設。去年4月,省發改委聯合我市政府,在南京專題召開了風電項目推進會,就加快推進、三個風電項目,與省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爭取省國土、環保、氣象、電力等部門給予了我市風電項目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有力地推進了我市風電項目建設。二是加大組織協調力度。成立全市風電項目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制度,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職責要求,切實加強風電項目建設的組織、協調和服務。市、縣分別明確一名領導掛鉤風電項目,建立風電項目正常例會制度,定期研究會辦風電項目推進工作,及時了解并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在規劃、用地、環保、交通、供電等各個方面為項目推進提供便利、創造條件。三是全力做好跟蹤服務。落實沿海五縣(市)從發改、規劃、國土、環保、供電等部門選調精兵強將,組成專門工作班子,集中辦公,從項目的前期、建設、運營等環節,全程跟進,為項目業主提供“一對一、貼近式”服務。要求市發改委、土地、環保、供電等相關部門主動做好上下、左右協調工作,加強與省、國家對口部門的聯系、銜接,確保如期完成項目核準所需要的支持性文件。目前,我市風電項目已并網發電風機66臺,預計到今年底吊裝風機110臺、總容量16.5萬千瓦;風電項目已吊裝風機28臺,并網發電12臺,預計7月份81臺750型風機全部安裝完畢并網發電,93臺1500型風機7月份開始安裝;風電項目升壓站土建和安裝工程已經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前開始風機吊裝;風電項目除環境影響評價和生態影響評價報告外,其它項目核準所需要的支持性文件均已準備就緒,一旦通過核準,即可實質性開工建設。
四、搶抓市場機遇,加快培植風電特色產業。在大力發展風電項目的同時,我市針對沿海陸上風電建設步子快,風電設備市場需求空間大的實際,積極推進風電產業的延伸和拓展,加快培植和發展風電設備制造業。一是提高產業配套能力。通過研究制訂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支持我市機械、電氣、通用設備等方面的骨干企業,積極尋求與國內外風電設備制造商的合作,按照產業配套銜接、產業鏈條科學延伸的要求,采取技術引進、專業化協作、聯合開發、自主開發、國際合作等不同發展方法,逐步把風電設備制造業培育成我市新的支柱產業。二是大力開展風電產業招商。依托我市沿海灘涂、風能、區位等資源優勢,找準風電設備制造業招商的切入點,確定招商重點,精心開發、包裝一批風電設備制造項目,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專題招商,積極爭取風電設備制造項目在布點落戶,力爭把我市建成東部沿海重要的風電設備制造及試驗基地。三是加大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對風電設備制造項目所需的土地、交通、資金、供電等各種要素優先予以保證,對項目審批、建設、投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高效服務,加快推進我市風電設備制造產業發展。目前,一批投資商開始關注我市沿海風能資源開發利用,國內外一些知名企業先后來我市考察、調研,香港協鑫控股集團和德國漢德公司合作建設、總投資6500萬美元的風葉制造項目已經落戶阜寧,還將收購蘇南一家模具廠,引進加拿大風葉模具生產技術,形成專業化模具生產線,并計劃與日本三菱重工合作,建設塔架生產線等;鹽都等縣(市、區)也立足自身產業優勢,積極引進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項目,與金風科技、大連重工、東方電氣等企業的開發合作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之中。力爭到2015年,我市風電設備生產能力達1500臺套以上,建成集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全國最重要風電設備制造基地。
今后一段時期,我市將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圍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進一步推進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力爭到2020年,風電占我市電力裝機容量達30%以上,占全省風電規劃容量50%以上。同時,著力突破陳家港電廠一期、港電廠“上大壓小”和電廠2×30萬千瓦熱電機組等高參數、低能耗、超臨界大型電力項目,積極發展生物質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構建多樣、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為全省節能減排,優化能源結構作出更大的貢獻。在此,也懇請省委、省政府和省有關部門繼續關心、支持我市電力能源項目建設,特別是在風電項目環評爭取,以及3個大型火電項目報批方面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推動我市能源建設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