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畜牧局產業化發展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生產發展,農民增收。我局按照*辦發(20*)58號文件要求,組織專人對全縣畜牧業及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畜牧業及產業化發展現狀
*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也是省上確定的畜牧業生產重點縣。近年來,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穩定豬、雞,增加*牛,發展奶牛”的工作思路,重點抓了以奶牛為主的畜牧業生產,實現了畜禽存欄量和肉類產量大幅增長。全縣各類畜禽存欄量達61.8萬頭(只),其中*牛2.6萬頭,奶牛4.6萬頭,生豬12.5萬頭,羊4.1萬只,籠養雞38萬只。肉類總產1.5萬噸,蛋類總產0.21萬噸,奶類總產5萬噸。畜牧業產值達2.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67%。畜牧業呈現“區域養殖、規模經營、科學管理、規范飼養”的發展態勢。
(一)、畜禽養殖呈現區域布局。
通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縣畜牧業養殖初步形成了四大產業帶,即*興路沿線的養豬帶,*普路沿線的奶牛養殖帶,*扶路沿線的養雞帶,北部地區肉牛、肉羊養殖帶。
(二)、各類畜禽穩定增長。畜禽種類多,品種優良,特別是奶畜業發展勢頭強勁。我縣奶年養殖起源于八十年代,經歷了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發展過程,走出了一條由農民零散飼養到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路子。近幾年也有了跨越式發展,實現了速度與總量的突破,形成了產業化格局,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到目前,全縣奶牛養殖已發展到12個鄉鎮178個專業村。奶牛存欄達4.6萬頭,其中產奶牛1.5萬頭,建成奶牛養殖小區(場)26個,建成機械化擠奶站42個,全縣日產鮮奶180噸左右,年產鮮奶量達5萬噸以上。成為銀橋、光明、伊利等國內著名乳品加工企業的奶源基地,是聞名全省的“奶牛大縣”和“奶源大縣”。
(三)養殖基地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
同時在全縣建立各類畜禽養殖基地254個,其中在*、*、*、*、*、*、*等鄉鎮,發展養豬專業村30個,存欄豬在20頭以上的養殖戶230戶。在*、*、*、*、*、*、*、*等12個鄉鎮,發展奶牛養殖專業村178個。在*、*、*、*、*等鄉鎮發展存欄在20000只以上的專業村12個。在*、*、*、*、*、*等鄉鎮發展*牛專業村20個,肉羊專業村14個。
(四)、青貯飼料量逐年增加。我縣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建立優質牧草基地2萬畝,年產優質畜草8萬噸,農作物秸稈充足,年產農作物秸稈70萬噸,青貯飼草30萬噸,為大力發展畜牧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保證和飼料基礎。
(五)奶畜業產業化格局已經形成。隨著市場經濟的運行和我縣奶畜業的大力發展,近幾年,我縣以奶畜為主的畜牧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并且不斷得到延伸。20*年我縣成功引進了西安銀橋乳業集團*縣分公司乳品加工項目,一期生產線日加工鮮奶80噸,為全縣的奶畜業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帶動作用。目前,該企業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由于龍頭企業的拉動,不斷拉長了奶畜產業鏈,僅3年時間,全縣奶牛存欄迅速由2.8萬頭增加到了4.6萬頭,產奶牛由6000頭增加到1.5萬頭,群眾養殖觀念也開始由“商品販運型”轉向“產奶增效型”,機械化擠奶站從無到有,由少到多迅猛增加,僅去年以來就由13個猛增到現在的42個,目前無公害管道奶占全縣奶量的60%以上,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小區+農戶“的產業化格局。
二、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幾年在畜牧業發展中通過市場引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典型帶動、配套服務等措施,使全縣畜牧業有了長足發展,為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我縣畜牧業發展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大多數群眾飼養畜禽方式落后,仍然是一家一戶利用莊基、房前屋后進行養殖,管理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不利于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標準化生產的組織推行,整體效益難以提高。
二是畜禽存欄量雖大,但集約化程度低。據統計,目前全縣共建成奶牛養殖小區(場)26個,且規模小,飼養量少。奶牛進小區飼養量僅為2000多頭,占不到全縣奶牛存欄量的10%。籠養雞盡管為一家一戶規模養殖,但缺乏集中布局。*牛、生豬、肉羊規模養殖量少,制約著我縣畜牧業整體發展水平。
三是產業鏈還不完善,缺乏龍頭企業。我縣*牛、奶牛、生豬、雞養殖歷史悠久,發展潛力巨大,且畜禽種類較多,存欄量大。但是目前全縣僅有銀橋乳品加工一家龍頭企業,而生豬、肉牛、肉羊、雞等畜禽產品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加工還都是空白。畜禽產品的收購、深加工還需進一步加強,實現多層次增值。
四是畜禽疫病防治體系不健全,防疫力量薄弱。目前,我縣縣鄉兩級畜牧獸醫防疫體制不夠健全,缺員斷層比較嚴重,業務人員嚴重缺乏,工作力量薄弱。鄉鎮站大多數人員無工資,無人干事,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導致防疫工作難度大,問題多。個別鄉、村領導不重視、不配合。這與目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嚴峻形勢和要求很不適應。給我縣畜牧業健康發展埋下不安全隱患。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要把畜牧產業做大做強,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一要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對畜牧產業扶持力度。畜牧業已成為我縣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主導產業。為了確保這一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各級黨委、政府都要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繼續支持畜牧產業。從信貸、土地、物資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并要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科學養畜的思想和疫病防治的自覺性。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也要緊密配合,協同工作,支持和保護畜牧業,為其提供全方位服務,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二是引進發展龍頭企業,積極培育中介服務組織。除繼續支持銀橋乳品企業二期工程建設外,還要通過招商引資,再引進一些肉類、蛋類收購加工企業,拉動我縣畜牧業產業鏈。積極培育和發展協會組織,開展信息服務,技術服務,市場營銷服務,為畜牧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做好一條龍服務。
三是實行規模養殖,集約化經營。要教育廣大農民群眾改變過去傳統的飼養習慣和養殖模式,走規模化、集約化路子。繼續鼓勵和支持農民建小區、建養殖場。一村為單元,對各類畜禽養殖戶特別是養殖大戶,村上要統一規劃,確定地域,集中飼養,合量布局,形成一村一個單元,一個產業,一個養殖區。使養殖戶與家庭脫離,與村戶分開,進一步提升我縣奶畜規模化養殖水平。并要普及推廣科學飼養管理技術。引進繁育優良品種,加大品種改良力度,進一步優化畜禽品種結構,提高良種覆蓋率。
四是加快畜牧獸醫體制改革步伐,完善疫病防治體系。畜禽疫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面對目前我縣畜牧獸醫工作體現的現狀和當前“口蹄疫”和“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發生流行廣泛的嚴峻形勢,當務之急是要全面推進我縣畜牧獸醫體制改革。按照國辦發(20*)15號《關于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陜政發(20*)37號《關于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盡快充實人員,完善機構,重點解決鄉鎮畜牧獸醫人員及其待遇問題。建立畜牧業發展和疫病防治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