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經貿局工業經濟管理匯報市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工業經濟管理匯報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貿局工業經濟管理匯報市

工業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集中發展區、經濟合作區等)是實現產業集聚、培育產業特色、強化要素集約利用的重要平臺。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有利于集約使用土地,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有利于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和政府服務成本,有利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因此,我們應加快工業園區發展,并將其作為“十一五”期間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促進工業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一、我市工業園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對發展工業園區的認識逐步深化,市縣兩級都采取積極措施,園區建設投入逐步加大,招商力度逐步加強,投資環境逐步優化,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市共有工業園區13個,其中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各縣(市、區)工業集中發展區11個。規劃面積109.1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2.28平方公里。截至20*年底,基礎設施建設共投資13.09億元,招商引資17.5億元,工業園區內共有工業企業649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92戶,實現工業增加值46.52億元,占全市工業的28.34%;實現銷售收入153.75億元,占全市工業的31.72%;實現利稅總額23.55億元、利潤總額12.19億元,分別占全市工業的28.69%、25.54%;工業企業出貨值6880萬美元,占全市工業的30.03%。

目前,工業園區已成為了市縣兩級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誠信招商、服務留商、工業立區”,實現了快速發展,在全省工業強省會議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優秀工業園區”稱號。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堅持“盤活存量,增加新量,壯大總量”的思路,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園區沒有高能耗項目,沒有三類污染企業,20*年,園區內24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5.72億元、銷售收入21.72億元、利潤1.34億元,分別占全區工業的56.29%、49.36%、65.06%。中江縣將凱江河以西確定為工業集中發展區,按一、二、三類工業區布局,納入中江縣城市總體規劃,截止2006年6月底,入駐企業30戶,已投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戶。今年1—6月,完成工業增加值1.66億元、銷售收入5億元、利潤總額1665萬元,分別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39%、39.2%、40.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羅江臺資工業集中區截止20*年底累計引進企業86戶,促進了產品結構的調整、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廣漢、什邡、綿竹加強工業園區的組織領導,工業園區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我市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和問題

盡管我市工業園區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成都等先進地區比較,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

——發展不快。我市工業園區總體規模不大,發展較為緩慢。目前,我市僅有一個工業增加值上10億元的園區,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建成面積以及園區實現增加值等指標遠遠低于成都市。成都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規劃面積240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8.88平方公里。20*年,園區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14.37億元,增長36.6%,高于全市工業平均增幅12.5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56.2%;全市有6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增長速度超過50%,工業增加值上10億元的園區4個,上20億元的園區4個,上30億元、40億元、50億元的園區各1個。

——招商不多。我市20*年工業園區招商引資17.5億元,占全市的35%。而成都工業園區去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84億元,占全市的74.49%。今年1—5月,成都市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又新簽約企業310戶,實際到位資金61.4億元。

——投資不大。我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僅有13.09億元,基建速度慢,不配套,影響了企業入駐。而成都工業集中發展區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48.8億元,僅20*年就投入了39.64億元,是2004年的1.6倍,今年計劃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6.5億元,比上年增長40%。

——特色不明顯。總體來看,我市工業園區普遍沒有形成鮮明的產業特色,產業集中度不高,每個園區進駐的企業涉及較多的行業。而成都通過統一規劃,各園區都有明確的產業定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通過學習成都市發展工業園區的做法和經驗,我們認為,我市在發展工業園區工作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缺乏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市縣兩級沒有建立統一的機構,有的工業集中發展區由政府派出機構管理,有的由招商局代管,有的由建設局管理,有的由經濟局協助管理,管理體制尚未理順。而成都市成立了由市級13個部門組成的“成都市工業布局和開發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委,并在市經委設立工業園區處,各區(市、縣)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作為上下溝通聯系的平臺,形成統一協調、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二是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我市還沒有制定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對各縣(市、區)園區的產業重點、發展目標和規劃建設進行定位和規范,導致布局上存在“散、小、亂”的現象。而成都市政府統一規劃了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發展區,把全市116個開發區整合為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實現集中發展,明確了各園區的主要發展方向,對分階段的目標及確保目標實現的政策措施均作了明確規定;同時成都市經委介入縣區政府同各入駐企業的談判,簽署三方協議,平衡各區談判條件,防止惡性競爭。

三是缺乏激勵政策。我市沒有制定統一的鼓勵和支持工業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工業園區發展的放權讓利政策不夠,對工業園區資金支持力度不夠。成都市出臺了15個配套文件,有土地保障政策、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工業集中發展區內企業技術進步政策、鼓勵中心城區與其他區(市)縣聯辦集中發展區的政策等;各區(市)縣也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年成都市級將2.5億元工業資金打捆撥付給各區(市、縣),緩解了區(市、縣)的資金壓力。

四是缺乏工作的協調力度。我市工業集中發展區普遍存在征地難、拆遷難、用地難等問題;許多園區供電、供水、供氣、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部分工業集中發展區污染比較嚴重;有的企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因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未到位而影響工期和項目投產時間。成都由市政府出面,市經委牽頭,采取多種方式協調解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采用土地質押等方式,爭取到開行49億元的“軟貸款”,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五是缺乏靈活的運作機制。我市的園區建設完全依靠政府為主體的運作模式,缺乏市場運作和建設模式的多樣化,導致投資力度不大,園區建設發展緩慢。成都的園區建設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如“蛟龍模式”的工業港,是由企業辦園區建廠房,入駐企業采取租賃廠房形式入駐園區,減輕了入駐企業廠房、土地、固定資產投資的負擔和風險,目前,成都市已在10個工業集中發展區推廣了“蛟龍模式”;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化,由政府控股的企業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不與入駐企業發生經濟往來;郫縣借鑒經營城市的思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資源換取資金的做法,籌集民間資金3.6億元,用于工業集中發展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用地地價補貼,創造了郫縣成都現代工業港發展速度。

三、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幾點建議

目前,我市工業發展與成都等先進地區的最大差距在工業園區發展上。全省工業強省會議召開后,省內各市州都把發展工業園區作為主要抓手。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成都21個園區中將建設12個百億園區,樂山將建設4個百億園區,綿陽將建設3個百億園區,而我市目前僅規劃了2個百億園區和2個上50億園區。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解放思想,統一認識,抓住機遇,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我市工業園區的整體水平,把發展工業園區作為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促進招商引資、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強市戰略的重中之重來抓。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實行工業園區發展專項目標管理考核。一是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工業園區發展工作,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強有力的領導小組,各縣(市、區)落實1名黨政領導專門負責該項工作,加強組織協調,不斷探索工業園區建設和推進企業向園區集中的新途徑,解決新問題。二是落實責任。把發展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招商、土地、環保等各項工作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和人頭,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抓好工業園區發展工作。三是把工業園區發展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區)和市級有關部門的目標管理考核,研究制定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考核及管理辦法,納入市委、市政府的專項目標管理。

2、科學規劃,落實綱要,促進工業園區合理布局。一是搞好規劃。盡快制定《*市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做到工業園區規劃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三規一致”。建立工業用地滾動儲備制度,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要確保不低于30%建設用地用于工業集中區,切實保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業項目用地;全市供地計劃要提高工業用地的比例,保證工業項目及時用地。依據我市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按照“適度集中,形成規模,體現特色”的要求,把工業園區的發展與*“一中心三片區”的區域發展戰略相統一,大力整合全市工業園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備、有機鏈接的產業園區空間布局。二是落實好《綱要》。各縣(市、區)要根據《綱要》總體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地做好區域規劃和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每個縣(市、區)都要打造出至少1個有較高水平和產出能力的工業集中區,每個園區著力抓好2—3個主導產業。相關部門要將道路、電力、天然氣、物流等各項發展規劃納入一并編制。三是集約使用土地,實施分期滾動開發計劃。提高工業用地比重,將指標集中用于工業園區。根據《綱要》,制定《*市工業園區項目用地投資定額標準》,對各工業園區每年下達用地指標,達不到投資強度的,應壓縮用地規模,或禁止用地。

3、加快建設,落實政策,大幅度提高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各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要依據總體規劃,加快實施以基礎設施、配套功能、環境建設為重點的園區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大政府對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性投入,用于工業園區發展的財政資金要集中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示范導向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資園區建設和園區項目。二是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建立工業園區建設專項資金和工業用地調節資金。提高園區內企業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縣(市、區)留成比例,并將工業園區上繳的土地出讓金,全部用于工業園區土地儲備整理、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和重點項目建設。三是運用市場化手段,采取多種形式,如利用投融資平臺、爭取國家開發銀行軟貸款、吸引社會資金和專業公司參與建設等方式,廣泛籌措建設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包片開發、自我招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采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租、標準廠房出租方式供應土地(廠房),降低工業項目進入成本。

4、加強服務,落實措施,加快工業企業和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一是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辦事環節。對進入工業園區的所有企業,園區管委會提供審批“一條龍、一站式”服務,實施服務時限承諾制,并免收相關費用。二是今后各項工業發展優惠政策要優先支持園區內企業,項目用地、優質服務和優惠政策、貸款貼息和資金補貼、融資擔保、能源供應等各方面政策,要全方位對園區內企業優先予以支持。三是各地工業發展新上工業項目和企業搬遷改造原則上全部向園區集中。各縣(市、區)所屬小集鎮建設用地,按原集鎮建設規劃屬工業用地的,在確?;巨r田保護區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經所在縣(市、區)政府批準,可以進行等面積同用途置換,以促進工業的集中發展。各縣(市、區)引進、搬遷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項目,在考核指標上按比例計入相關縣(市、區)。各縣(市、區)也要采取經濟指標按比分成的方式,積極探索“飛地工業”、“飛地園區”等多種途徑,調動鄉鎮發展工業的積極性。對于該進而不進工業集中發展區的項目,采取“七不”措施進行調控,做到“規劃不審批、立項不審批、報建不審批、環評不通過、土地不提供、電力不保證、資金不支持”;對過去布局尚存續的零星工業點,按照“承認現狀、控制規模、限制發展、逐步調整”的原則,加以引導調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承德市| 清河县| 政和县| 微博| 天祝| 即墨市| 军事| 桐梓县| 沭阳县| 苗栗市| 江孜县| 商河县| 十堰市| 温泉县| 青冈县| 台前县| 普安县| 水城县| 雷州市| 左权县| 潍坊市| 南投市| 浙江省| 铁岭市| 山丹县| 黑龙江省| 鄂托克旗| 马龙县| 鸡东县| 屏东市| 积石山| 昔阳县| 买车| 榆树市| 滦南县| 城固县| 陇川县| 邵阳市| 桑植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