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草莓育苗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各鄉、鎮人民政府,雙鳳開發區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推進新時期長豐草莓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草莓產業開發區規劃為引領,以品質保證、品牌保護、綜合效應提升為重點,創新種植模式,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引進示范推廣草莓新品種,創建著名農產品品牌,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建立健全草莓工廠化育苗、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商品化加工產業體系,全面提升草莓科技水平、標準化水平、質量效益水平和市場營銷水平。
二、目標任務
到十二五末,全縣草莓設施栽培面積達20萬畝,優化區域布局,壯大產業集聚區,產品質量安全達100%,健全營銷流通體系,打造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草莓產業基地。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成縣觀光農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將觀光農業和電子商務有機結合起來,為成縣發展觀光農業提供商務平臺。
關鍵詞:觀光農業;電子商務;融合
目前,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國民閑暇時間的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觀光農業正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產業實現“農游”合一、生產與生態并重成了今后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觀光農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的現代商業的方向和全新商業模式,在現代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但是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局限,除了一些干果和土特產外,大多數生鮮農產品因為不利于長途運輸或物流成本太高,只能選擇微信訂單、同城配送等近距離的網絡銷售模式。觀光農業的休閑旅游和農事體驗活動,正是提升當地特色農產品在局域內的知名度和認可度的有效途徑。因此,實現觀光農業與電子商務融合將是未來觀光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成縣觀光農業的現狀
成縣觀光農業起步較晚,多是以農產品采摘體驗和農家樂為主,功能單一,產品開發層次低,結構不盡合理。目前,全縣除了成縣晨興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無公害蔬菜采摘、草莓采摘以及廣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櫻桃采摘外,其余都是前些年的農家樂,只有餐飲功能,沒有農業生產功能。而在已實現農產品采摘的晨興園區和廣豐園區,也因為生產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后,生態景觀不足,只能滿足采摘體驗,而不能滿足旅游觀光的需要,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觀光農業。因此,在該縣今后觀光農業的發展中,應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開發鄉村的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生態文化資源,養生、健身和回歸自然的內容,從而使休閑農業向高品味、高層次、多功能方向發展[1]。2020年雞峰鎮在雞心村打造的休閑娛樂基地,集觀光與娛樂為一體,成為該縣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基地,通過抖音、快手平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二、成縣電子商務的現狀
農作物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食物源,主要農作物的品種則是農業種植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在當前人增地減、生態惡化的情況下,依靠現代農業科技,選育優質、高產、抗病、抗逆的良種是最有效地解決人類生存所需能量、營養及生態安全的最理想的途徑,從當前農業發展現狀看,良種在農業增產增收中的作用占30~35%。
20*年*市農作物播種面積498.8萬畝。其中,水稻是我市播種面積最大的種植業,也是我市第一大糧食作物,負有確保全市糧食供應安全的重任。蔬菜是我市農業產值最高的種植業,是發展最快,農民受益最多的主導產業,也是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亮點。近年來,我市農作物育種技術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如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的利用研究達國內領先水平,單產已突破834千克。目前,我市已選育出10個雜交粳稻品種,早秈稻及晚粳稻新品種2個;選育出瓜菜新品種15個;選育出雜交抗蟲棉新品種1個。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是關系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重大戰略任務。在人口、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競爭等日趨嚴峻的形勢下,我市主要農作物種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是育成品種市場競爭力不高。生態適應區域范圍太小,大量出口創匯蔬菜良種依賴進口,育種缺乏優質專用型種質資源;二是育種手段仍以常規為主,高技術育種技術急需建立,一些關鍵育種技術有待突破;三是種子產業化水平低,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種業企業。因此,充分發揮我市主要農作物育種的優勢,提升農作物育種創新能力和育種水平,通過實施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重大科技專項,有效地保持和發揮我市在水稻、瓜菜、棉花育種領域國內先進地位,對現代農業發展及農民增產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1、總體思路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推進我市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的自主創新為核心,以體制創新為動力,以優化品種和品質,提高效益、安全為中心,以實施本專項的重大攻關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為抓手,通過高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的有機融合,選育優質高效品種,結合新品種繁育、中試(示范)、推廣,進一步增強水稻、瓜菜等主要農作物產業的創新能力。為*乃至全國的糧食、瓜菜等農產品的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全面提升我國水稻、瓜菜等農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我市種植業向優質、安全、高效方向跨躍發展。
2、發展目標
甜瓜屬于高檔果品,經濟效益明顯,市場潛力巨大,是人們喜愛的十大水果之一[1]。我國甜瓜栽培的歷史悠久且發展迅速,隨著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甜瓜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甜瓜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2]。夏秋季是浙東地區一年中溫度最高的季節,其氣候特點是夏季光照強、溫度高;隨著秋季的到來,光照逐漸減弱,溫度逐漸降低,加上臺風天氣影響,易出現水澇、弱光寡照和陰雨天氣持續時間長的現象。越夏栽培是甜瓜周年生產的重要茬口,可接茬草莓等夏收作物,也可與草莓套種,提高空閑地的利用率。高溫是限制越夏栽培的關鍵因子,因此甜瓜越夏栽培管理難度大。選用耐熱優質哈密瓜品種甬甜7號,以浙東地區設施栽培為例,總結出配套越夏高效栽培技術,甜瓜果實品質好、商品率高,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上市,此時正值蔬菜瓜果淡季,市場價格相對較高,種植效益明顯,增產增收效果顯著。
1品種選擇
選擇耐熱、優質甜瓜品種甬甜7號。其為小哈密瓜雜交一代品種,脆肉型,中熟。果實橢圓形,白皮淺橙肉,網紋細密。具有耐高溫耐濕性強、高抗蔓枯病、綜合抗性好、不易裂果的優點。單果質量1.8~2.3kg,667m2產量2500kg以上。含糖量15%以上,肉質細膩,脆甜爽口。
2播種育種
2.1催芽種子用50~55℃溫水浸泡30min,并不斷攪拌,待水自然冷卻繼續浸種2.0~2.5h,然后撈出后用濕毛巾包裹好,毛巾以半干半濕為宜,置于28~32℃環境下催芽。約24h后,種子露出胚根即可播種。2.2營養缽制作采用基質育苗或營養缽育苗,使用50孔穴盤。可購買瓜類育苗專用基質,也可自制營養土,要求營養土疏松透氣、不易破碎、保水保肥力好、富含各種養分、無病蟲害。一般取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大田土打碎過篩,每1m3拌入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1.5kg,混勻后使用。2.3播種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進行播種育苗,苗齡10~20d可定植。催芽種子播于苗床1~2d后即可出苗,1葉1心時移栽至營養缽,2葉1心時定植于大棚中。基質育苗直接播種于穴盤,待2葉1心時定植于大棚。若設施內溫度較高,1葉1心時即可定植,可提高成苗率。2.4苗期管理播種到幼苗出土,棚內溫度較高,早晚澆水,避免高溫期澆水。澆水時一次性澆透,減少澆水次數。出苗后溫度不能過高,可覆蓋遮陽網降溫,注意控 制澆水次數,水分多易造成徒長。越夏栽培苗期較短,可根據苗期長勢用藥1~2次,主要做好猝倒病、炭疽病的預防工作。
3定植
1科研+經營公司———院蔬菜研究所+杭州三葉蔬菜種苗公司
1•1模式運行
杭州三葉蔬菜種苗公司是市農科院下屬的集科研、生產示范和推廣應用為一體的國有專業種子公司,成立于1990年。公司圍繞蔬菜產業發展,以蔬菜研究所自主選育的新品種為重點,努力探索“科研開發+成果轉化+示范推廣”的科研示范和推廣應用模式,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和種子種苗工程,已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葉”牌杭茄系列茄子和“采風”系列辣椒,自繁自育蔬菜品種20余個,為杭州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優良種子和優質服務。2007年公司組織科技人員申報科技攻關項目、種子種苗工程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9項,立項6項,到位資金52萬元;引進蘿卜、西蘭花、春甘蘭、辣椒、花椰菜、櫻桃番茄等新品種30個,安排各類品種對比、觀察試驗6組,篩選出適合杭州市種植的新品種9個;在杭州本地和蘇北等地建立成果轉化基地(種子種苗基地)27hm2;在淳安、桐廬、建德、臨安等地建立采風三號、杭茄一號、杭茄三號等蔬菜新品種示范基地200hm2;以項目為基礎,以品種為突破,以種子為抓手,以示范促應用,加快成果轉化和科技推廣。2006和2007年度,公司累計銷售各類蔬菜良種28.4t,銷售額318.7萬元,良種推廣應用面積25500hm2,產值175048.1萬元,用種農戶可增效97370.3萬元;其中公司自產品種數量22.3t,占經營數量的78.5%,占銷售額的90%以上。
1•2適用范圍
該模式適應于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或產品的商業化推廣和轉化。推廣和轉化的范圍不受行政區域和對象性質的限制,推廣、轉化的面積、范圍、規模大小不定。
2科研+農村專業合作社———院水產研究所+杭州天和水產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