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檔案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為探究檔案學領域作者合作關系與合作主題,選取該領域7種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以其2014年至2018年間發表的合著論文為研究樣本,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該領域作者合作特征進行剖析、得出結論:檔案學領域作者總體合作程度較低;高產作者間合作網絡可達性較好,信息交流、傳播比較容易實現;合作小團體數量較少,且合作關系受地理位置影響大,合作主題各有特點。
關鍵詞:檔案學;社會網絡;合作關系;合作主題
隨著知識經濟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檔案與其他學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如大數據與檔案、云計算與檔案館、物聯網與檔案館等,知識共享與合作逐漸成為檔案學領域的主流發展模式之一。通過檢索文獻發現,有不少學者曾對我國檔案學領域的合作展開探究,但研究內容多集中于檔案資源合作共建、數字化檔案合作保存等方面,鮮有學者針對科研合作模式開展研究,目前可檢索到的文獻有王德莊與姜鑫運用AKCA方法(作者———關鍵詞耦合分析),研究了我國檔案學領域的作者潛在合作關系[1];劉揚揚與周麗霞以《蘭臺世界》作者合著情況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構建作者合作網絡,分析檔案學領域作者合著的特點[2];張成麗通過梳理《檔案管理》期刊學術論文,從合作論文的年代產出分布、高產合作作者分布、作者合作的網絡結構等方面,對《檔案管理》所刊登論文的作者合作關系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探索[3]。本文擬以檔案學領域7種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為數據來源,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科研論文作者合作網絡特征進行研究,力圖發現我國檔案學領域的知識合作現狀,為該領域的知識共享與團隊合作提供指導性建議。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構建檔案學領域作者的合作網絡,采用的分析工具是Ucinet,在進行數據分析時,主要用到網絡密度分析法和網絡中心性分析法。網絡密度測量網絡中各個節點之間關系的緊密程度,整體密度反映了網絡的連通性;中心性描述的是個人或組織在所處的社會網絡中的地位及重要性。社會網絡分析法已經被證實可以應用于作者合作關系分析及其網絡結構闡釋[4],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檔案學領域作者合作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將作者與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看成一張網,其中,一個節點代表一位作者,節點和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作者與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囿于數據處理能力,在檢索數據時對數據來源期刊進行了限定:從2017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選擇7種檔案學核心期刊:《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北京檔案》《檔案管理》《檔案與建設》《浙江檔案》,檢索各類檔案機構在這7種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具體檢索方法:在中國知網中,設定檢索篇名為“檔案”,同時文獻來源設定為上述七種核心期刊,發表時間為“2014—2018”年,共檢索出論文5880篇(檢索時間:2019-09-12)。為確保數據準確性,筆者進行如下操作:①剔除政策解讀、新聞集萃、講話稿、人物訪談、征稿啟事等非學術性以及無署名作者的相關文獻;②為使計量和圖譜分析具有可比性,未將極少量的英文文獻納入分析。經過數據清洗,本文共篩選出2014—2018年發表的4341篇論文作為研究對象。將以上論文信息導入NoteExpress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軟件,分別統計年度發文量以及合作發文數量等數據,獲得檔案學領域2014—2018年合作概況;運用Bibexcel軟件構造合作者共現矩陣,導入Ucinet6軟件讀取并進行可視化分析。
二、合作發文情況
一、*6年學會工作總結
*6年,自治區檔案學會在中國檔案學會、自治區科協、自治區社科聯和自治區檔案局的領導、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檔案工作大局,積極開展活動,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一)、加強學會的思想政治建設
*6年,自治區檔案學會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自治區檔案工作的大局和中心工作,積極各項開展工作。團結廣大會員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積極營造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術氛圍,使全區檔案工作者的學術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為我區檔案工作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學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二)、完善了學會的組織建設
1、*6年2月21日,自治區檔案學會召開了四屆四次常務理事會,13名常務理事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理事長萬兆琨主持。會上,常務理事們認真聽取并討論了自治區檔案學會*5年工作總結和*6年工作計劃要點,聽取了學會*5年度財務收支情況的通報。增補了*測繪檔案資料館館長孟濤為理事。
現今檔案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
黑龍江大學檔案學自2004年被授予碩士點后,八年來培育近百名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情況以省內居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高校為主。通過學生的錄取以及就業情況,加之師資力量的不斷充實,其課程體系設置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黑龍江大學檔案學專業歸屬于信息管理學院,體現學科一體化的優勢,“這種學科之間的融合不僅體現在教學目標上,而且體現在專業課程的設置和課程內容的講授上,但是在課程體系充分考慮到學科之間共通性的基礎上,還要特別注意檔案學學科在課程體系中的獨立性問題”[1]。黑龍江大學碩士培養計劃采用學分制模式,學生在校三年共修學分不少于35分,其中包括公共英語5分,公共政治4分,必修課21分,選修課5分。第一學期以公共課為主,除了研究生學院開設的公共英語和公共政治,還需修兩門專業基礎必修課,其一為信息資源管理理論課程,其二為組織管理與文檔管理課程。作為檔案學專業的入門課程,上述兩門課程分別從信息學及管理學為切入點,引導檔案學碩士,特別是跨專業考生明確檔案學專業的學科屬性、學習目的、學習方法,朝著正確的方向規劃檔案學課程的學習,并為接下來的專業學習夯實基礎,提前掌握專業領域的學習技能。第二學期除了繼續學習公共英語,以專業理論課為先,分方向選修課為主(黑龍江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方向分為檔案學基礎理論、信息資源管理)。其中:檔案事業管理理論與實踐、檔案學理論研究為學位必修課程;檔案學名著選讀、中外檔案事業發展比較研究為檔案學基礎理論方向學員必修課程,信息資源管理方向學員選修課程;信息法規研究、數字檔案館研究為信息資源管理方向學員必修課程,檔案學基礎理論方向學員選修課程;VB程序設計為學位選修課程。第二學期是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深入系統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的階段,是整個研究生學習期間的主修課程,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鉆研的學習階段。第三學期開設的五門課程均為學位選修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及興趣愛好,選擇想要深入研究的課程進行學習。每學期專業課結課以撰寫結課論文為主要形式,VB程序設計課程、動態網站開發建設課程為上機考試。在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后,第四學期院系組織進行畢業論文的開題工作,第五學期學員的主要任務便是通過資料收集、實地調研等形式正式進入畢業論文的寫作階段,并為第六學期的論文答辯以及擇業做充分準備。
檔案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創新
(一)設置符合社會需求的教學模塊
從檔案教育與社會需求的供應鏈角度看,高校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畢業生應對社會需求的能力,反之,社會需求也正促動著高校的教學課程設置向前發展。很多用人單位為減輕培養人才的資源,直接錄用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往屆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應屆生就業率,因此,高校在設置研究生課程之時,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培養目標,按照既定的目標開設課程模塊。筆者認為,高校應按照就業方向將原有課程整合為相對應的模塊,例如現代公文管理與處理系統模塊、檔案學理論研究模塊、辦公自動化模塊、電子政務模塊、電子商務模塊、檔案信息化建設模塊、數字檔案館研究模塊、電子文件模塊等。其中,檔案學理論研究模塊為檔案學碩士通學課程,其他各類模塊可由學生依據興趣愛好及發展方向自行選擇,模塊內的所有課程為該生必修課,各高校可根據學校特色、區域特色、師資力量有計劃地進行課程模塊整合。
(二)加大選修課的比例、擴大選修課范圍
佛山市檔案學會在市檔案局(館)、市科協和廣東省檔案學會的領導下、指導下和支持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和國家政策,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遵循學會的宗旨,積極開展檔案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和檔案宣傳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促進我市檔案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加強和規范檔案學會管理工作
按規范管理要求進行年檢工作
佛山市檔案學會參加××年度社會團體年檢,接受業務主管部門佛山市檔案局的初審和佛山市民政局的年度檢查。由于積極主動按照要求進行年檢,月受到佛山市民政局的通報表揚。學會的組織機構代碼證也進行了正規的年檢。
按章程進行換屆選舉工作
籌備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制定了方案,撰寫了會議材料,修改了學會章程,為選舉新一屆理事會作準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佛山市檔案學會在市檔案局(館)、市科協和廣東省檔案學會的領導下、指導下和支持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和國家政策,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遵循學會的宗旨,積極開展檔案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和檔案宣傳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促進我市檔案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加強和規范檔案學會管理工作
1.按規范管理要求進行年檢工作
佛山市檔案學會參加2003年度社會團體年檢,接受業務主管部門佛山市檔案局的初審和佛山市民政局的年度檢查。由于積極主動按照要求進行年檢,8月受到佛山市民政局的通報表揚。學會的組織機構代碼證也進行了正規的年檢。
2.按章程進行換屆選舉工作
籌備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制定了方案,撰寫了會議材料,修改了學會章程,為選舉新一屆理事會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