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梅葆玖子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京劇大師梅葆玖于4月25日11時在沉睡中離開人世,享年82歲。梅葆玖是梅蘭芳的第九個孩子,也是梅蘭芳子女中唯一繼承梅派藝術的傳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對當今京劇界來說舉足輕重,多年來培養了許多藝術傳人。
今年春節前夕在中國文聯“百花迎春”晚會錄制現場,筆者曾親見梅葆玖先生。人,雖已形銷骨立,但風采卓然,令滿堂生輝。身段、唱腔,一板一眼,絲毫不茍,誰人不爭睹,誰人不喝彩!這可是在人民大會堂全中國文學藝術界大腕云集的場合,有人悄悄說了句:“唯有梅先生才能引此轟動。”
梅葆玖去世消息甫一,瞬間刷屏‘所有媒體’無論你是新還是老,同時也瞬間刷屏了許多人的記憶。著名主持人陳鐸之子陳雷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珍貴圖片,回憶起梅先生的一次次轉身:“梅大師這次轉身離去,再也沒回過頭來……記得去年在胡同口碰到大師,與大師交談話畢以后,大師回過頭目送著我走出胡同。每每見到大師,都不愿驚擾他、過去與他合影。‘大師’這兩個字就是對‘德’的最高評價。爸爸那里一定有更多的照片,但這兩天幾位老朋友先后離去,讓他心里靜一靜吧,我不打擾他了。有的照片是在‘百花迎春’上爸爸拍攝的,有的是在澳門電影節我拍攝的,有的是在今年的‘百花迎春’上原瑞倫先生拍攝的,還有多年前范圣琦老師拍攝的……大師走好!”
3月29日,梅葆玖先生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以“梅蘭芳京劇表演藝術對世界戲劇的貢獻”為題發表演講。講座中,梅葆玖先生回顧了梅蘭芳追求極致藝術表演和致力于向世界傳播中國京劇文化的傳奇生涯,認為中國京劇和外國戲劇、歌劇、舞劇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寫意。梅先生以父親的代表作《穆桂英掛帥》中《捧印》一場戲為例對京劇的寫意特征做了細致講解,并以《打漁殺家》、《貴妃醉酒》、《美猴王》等作品為例,闡釋了京劇本體具有的流暢性、伸縮性、雕塑性等特征……師生們聽得如醉如癡,沒有人能想到這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公開講課。樂樂呵呵,跟誰打招呼都稱“您”,坦承愛美,拒稱大師,梅葆玖謙謙君子的形象為“大師”之名平添了多少人情味兒。有人說,梅葆玖事實上已成為京劇的一面旗幟,在很大程度上代言并代表著京劇。其實這也是歷史賦予他的神圣使命。
傳統如他一年屆八旬上臺,依舊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溫潤一如當年,聲腔水準已超越其父,但卻說:“千萬不要管我叫大師,我要是大師,我父親算什么?”梅葆玖一直教誨學生,“《貴妃醉酒》也好,別的梅派戲也罷,一定要會演全本的,千萬別學我只來這么一段。如果大家都是如此,我們的藝術,我們的京劇豈不要萎縮?就來五分鐘,這是明星干的事,不是藝術家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