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科技館建設意義

科技館建設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技館建設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科技館建設意義

科技館建設意義范文第1篇

如果問一位老師,在他今天或整個學期所要上的這門課程當中,在課堂上要教些什么?怎樣教?為什么要那樣教?也許他會很驚訝,因為在他看來答案太簡單、太明顯了,哪個老師不是照著課本的內容和順序講課呢,無非是在課堂上多舉例和學生多做練習,以便讓學生能順利應付各項考試。有些老師或許會說,因為班上學生普遍來說成績不是很好,因此他們會從課本中挑出一些重點,自己加以整理;另外再補充一些說明和練習題,把這些要點和例題都寫在黑板上,好讓學生抄下來,以便課后復習和日后準備考試之用。還有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說其實他們在上課之前并沒有明確規劃好教些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教,不過課堂上卻能隨機應變,以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方式不但讓學生學得愉快,而且印象深刻。至于為什么這樣教?他們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愉快和充實的過程,不過學生的注意力只能維持小段時間,因此要適時穿插一些生活上的實例,或有趣的故事。從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師因自己的經驗、想法、和關心的事項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也會不同,但到底影響教師課堂教學的因素是什么呢?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怎樣做才是積極的好老師呢?本文擬從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觀來探討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

二、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觀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Behaviorism)發展至認知主義(Cognitivism)后的進一步發展,它不僅更加深入地探討了課堂學習的本質、過程,而且以現代者的眼光透視了課堂學習的策略、形式、環境、對象等,從多角度發展和豐富了課堂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通過強化而建立刺激(Stimulation)與反應(Reaction)的聯結,學生接受教學所傳遞的客觀世界的知識,得到與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達到了學習的目標;認知主義雖然強調學習者內部的過程,但認為學習是將外界客觀事物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而建構主義者提出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已定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在內部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不同的建構主義者從各自的角度論述了課堂學習,從而使建構主義課堂學習理論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但從總體上我們可以歸納出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論的主要觀點。

1.課堂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地吸收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地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每個學習者都是在其原有的知識經驗和信念的基礎上,對新的知識和信息主動地進行選擇性的加工,從而建構起自己對知識意義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識經驗又會因新信息的進入發生調整和改變。因此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簡單地從外部搬到自己的記憶中進行直接的翻版,而是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自我理解,建立內在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的過程。

2.課堂學習的課本知識并不是唯一的正確答案,學生的學習是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檢驗和調整的過程

建構主義向傳統的學習理論提出了挑戰,認為課本知識僅僅是一種關于各種現象比較可靠的假設,是對現實的一種更可能正確的解釋,而并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這些課本知識在進入學生的經驗系統被接受之前是毫無意義的,只有通過學習者在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雙向相互作用后,才能建構起它的意義。所以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時不是像鏡子那樣去“反映”呈現,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這些假設作出自己的檢驗和調整。

建構主義者認為,在課堂中學生并不是一塊白板,他們的學習往往是以自己的知識、經驗、信息為背景來分析當前知識的合理性,而不是簡單地死記和模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強迫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知識給學生,也不能把所教的知識作為預先確定了的東西讓學生無條件地接納,而應該引導并指導學生如何在自己原有經驗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建構知識的含義。

3.課堂學習要具有情境性(situation)

建構主義者批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去情境化”的做法,他們認為學校課堂教學常常在人工環境而并非自然環境中教學生那些從實際中抽象出來的一般性的知識和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常常被學生遺忘或只保留在他們頭腦的內部,一旦走出課堂到實際生活便很難回憶出來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保持和使用他們學到的知識,就必須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或者在具體情境中進行活動性的學習,從而促進知與行的結合。

情境性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的任務要具有挑戰性、真實性,并且任務的難度要稍微超出學生現有的能力范圍,讓學生面對一個要求真實的、認知復雜的情境,使之與學生的能力形成一種積極的不相匹配的狀態,即認知沖突。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內部動機,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主動地進行知識意義的建構。

4.課堂學習需要在合作(cooperative )中進行

建構主義認為,事物的意義源于建構。而學生又往往以自己的方式建構事物的意義,每個學生理解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這種客觀差異性本身就構成了豐富的資源。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討論、爭辯、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學習,超越了自己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所學的知識。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認識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理解,檢驗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改組自己的認知結構,對自身的知識進行重新建構。課堂上學生在交互合作學習中不斷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再認識,對各種觀念加以組織和改組,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逐漸提高了學生的建構能力,而且有利于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這種合作學習不僅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涉及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觀強調學習者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只有通過學習者積極參與才能達到他們自己確定的目標。教師只起輔導、引導、支撐、激勵的作用,但不能代替學習者學習,也無法將任何目標強加于學習者。荷蘭尼密根大學(University ofNijmegen)對不同學習觀進行驗證,實驗的結果能證明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觀的重要性。該實驗的理論假設是:學習者對學習持有不同的觀點,如再現學習觀、建構主義學習觀和應用學習觀,不同的學習觀分別對應于不同的學習風格與策略,如表面學習、深入學習和具體學習。由此則相應地產生了不同的學習結果:回憶類問題、頓悟類問題和問題解決類問題。

然而實驗結果了這一假設,實驗證明不同的學習觀、學習風格與策略、學習結果之間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學習者在三種學習結果上表現出最佳業績,再現型學習者則相反,在學習結果上表現出最差。而且實驗還表明,從小適應了再現學習的學生要重新確立建構主義學習觀是十分困難的,他們往往害怕建構性的學習,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拋開熟記的程序獨立思考問題,他們總是試圖將學習納入再現的軌道,并千方百計地試圖回避要求建構學習能力的情境。并且他們還錯誤地認為,考試所要求的就是極端的再現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常常缺乏應用原有知識、控制和檢查自己建構性學習過程的能力。因此這一實驗結果證明只有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才最符合學習的本質,最有利于開發人的潛力,也能促進人的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構主義的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Instruction Design)是指通過目標分析而設計出一定的教學程序和方法以保證特定目標的實現。教學設計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也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思想的集中體現。它包括觀念(ideas)、計劃(plans)以及為開發真正的教學必須和能夠遵守的規則(rules),即推進學習和達到教學開始前預計的學習結果的說明和任務的分配。教學設計安排專家(教師)和新手(學生)之間為學習而進行的交流,交流的內容和訊息主要是關于經驗的與正規科學的或有時是人文科學(arts)的學科的信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交流的特征(features)和有關群體所持有的規范(norms)與價值(values)的訊息只有在相關時才被討論。而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一個子系統,一般認為,課堂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根據現代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與主張,依據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各主要要素(內容、學生等)的系統分析,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創造一種教學活動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流程(反饋),以指導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實施。建構主義的興起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對傳統教學思想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觀對傳統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質疑,這為構建現代課堂教學設計作了有益的探索。

1.傳統課堂教學設計存在的弊端

第一,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是以“書本知識為本位”。忽視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以及情感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只能獲得僵化的、死板的知識,喪失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感性和發展性。第二,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以“教師的教為本位”。教師在課堂上處于支配地位,控制著學生的學習和整個課堂教學的進程。學生的學只能圍繞教師的教而轉,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觀眾”,喪失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第三,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以“靜態的教案為本位”,學生只能被動地適應并接受。從而使教師對教材、教案的認知過程代替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過程,喪失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2.建構主義課堂學習觀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科技館建設意義范文第2篇

檢察工作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希望在基層。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檢察院建設,是檢察機關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們深入一線,調查分析我市基層檢察院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邊學邊改,有針對性地推出加強基層檢察院建設的十大舉措,省檢察院在全省檢察機關推廣,檢察日報5月11日頭版頭條給予了報道。

一、基層檢察院建設總體情況

我市共11個基層檢察院,是全省市級院中所轄基層檢察院最多的。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緊緊依靠市委和上級檢察機關的堅強領導,依靠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切實加強對基層檢察院建設的組織領導,推動基層檢察院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20xx年以來,市檢察院兩次榮獲全國檢察機關基層檢察院建設組織獎。迎江區院、宿松縣院先后榮膺全國十佳檢察院和全國先進檢察院,11個基層院全部跨入省市級文明單位行列,許多基層單項工作也進入全省乃至全國先進行列,最高人民檢察院胡克惠、王振川、朱孝清、姜建初等四位副檢察長先后親臨**視察指導,對我市基層檢察院建設給予充分肯定。

二、影響和制約我市基層檢察院建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們在加強基層檢察院建設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們深知,我市基層檢察院建設仍然是處于較低層次、較低水平,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有不小距離。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當前制約基層檢察院建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斷層情況凸顯。目前,我市檢察機關共有干警653人,其中11個基層檢察院共有干警525人。基層檢察院30歲以下干警68人,僅占基層檢察干警總數的13%;45歲以上干警233人,占總數的44.4

%。30歲以下干警明顯偏少,斷層情況比較嚴重,直接影響檢察工作的永續發展。

(二)學歷層次較低。基層檢察干警具有本科學歷266人,研究生學歷17人,本科以上學歷占總數的56%。但是,通過續本教育、在職教育等方式獲得本科學歷191人,獲取研究生學歷17人,分別占同類學歷人數的71.8%和100%。經過系統法律專業培訓的干警相對較少,提升隊伍整體的專業化水平難度較大。

(三)人少案多矛盾突出。基層檢察院業務量占全市業務總量的95%左右。隨著改革的深化,發展的提速,以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快,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大量矛盾向基層檢察機關積聚。以迎江區檢察院為例,該院要承辦迎江、長航、水上和公共交通等四個公安分局移交的刑事案件,而該院院編制只有42人,目前在編干警僅35人,一線辦案的檢察官僅十余人,辦案力量嚴重不足,盡管全院干警經常加班加點,但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仍然是捉襟見肘。

(四)干警政治待遇較低。基層檢察院干警晉升普遍比較困難。40歲以下解決副科職級的不到干警總數的5%,解決正科職級的更是寥寥無幾。縣級檢察院工資拖欠嚴重,據統計,拖欠工資一年以上,20xx年度179人次,金額達40.72萬元;20xx年225人次,金額達64.04萬元;20xx年104人次,金額達11.58萬元;20xx年97人次,金額達21.45萬元。職級晉升難、經濟待遇低,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基層干警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檢務保障不夠有力。目前,全市基層檢察院基本完成了兩房建設任務,但基礎建設負債達1000多萬元,短期內難以解決。辦案經費保障安排普遍較低,以樅陽縣為例,20xx年以來財政安排辦案經費4萬元,而實際支出在50萬元以上,缺口達到實際支出的10倍之多,難以保障辦案工作正常開展。

三、堅持邊學邊改,扎實推進基層檢察院建設科學發展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市檢察院黨組多次專題研究基層檢察院建設工作,就破解制約基層檢察院建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推出了十項措施,媒體稱之為“強筋壯骨法”,省檢察院領導評價這十項措施非常務實,細化和明確了市級院在基層檢察院建設中一線指揮部的職責,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值得借鑒。這十項措施:

一是發揮檢察體制優勢,切實加大對基層檢察院執法辦案的領導、指導和服務力度。積極運用督辦、提辦、指定管轄等方式,全力支持基層檢察院依法辦案。把查辦執法不公和司法不公背后的職務犯罪作為法律監督的重中之重,努力在查辦司法人員職務犯罪上實現新突破。

二是充分發揮市院和基層檢察院辦案的“兩個積極性”。市院主要查辦要案、集體訪案件、上級交辦案件、全市有重大影響案件、基層檢察院查處后未能息訴或當事人要求基層院回避的案件等五類案件,集中精力幫助基層檢察院攻堅克難,推動執法辦案工作均衡發展。

三是積極履行協管職責,選準配強基層院領導班子。建立健全對基層院領導班子全面考核制度,適時提出領導班子配備建議和領導干部調整意 見,選好配強基層院領導班子特別是檢察長。基層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中一般應有35歲左右的年輕干部。

四是強化崗位培訓和考試考核。加強初任檢察官和晉升資格培訓,非經培訓和考試過關不得任職、不得晉升。基層院班子成員、自偵部門和刑檢部門主要負責人任職前必須通過市院組織的考試考核,非經考試考核合格,不得任命。

五是樹立科學的考評導向。把業務、隊伍、保障納入考評范圍,制定符合檢察工作科學發展規律,符合正確政績觀要求的業務工作考評機制和案件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增強考評機制的科學性、完整性、統一性,樹立正確的執法導向。

六是健全干部上下互動的良性激勵機制。市院領導班子空缺的崗位和領導職位,優先考慮選拔優秀基層院檢察長。選派機關年輕優秀的中層干部到基層任職和掛職鍛煉,選撥優秀基層院干警到市院學習鍛煉,市院補充檢察官,主要從基層院優秀檢察官中遴選。

七是加強對基層院領導班子的監管。認真執行并積極完善基層檢察長到市院述職述廉制度、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市院派員參加基層檢察院黨組民主生活會制度、巡視制度和談話制度,督促基層院班子成員尤其是檢察長愛崗敬業、廉政勤政、干事創業、爭先創優。基層檢察院考核結果通報當地黨委、人大,對年度考評處于末位的基層檢察院的檢察長,第一年談話誡勉,第二年通報批評,第三年仍然處于末位的,需引咎辭職或責令辭職、提請免職。

八是大力實施案件質量精品工程。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基層執法辦案的流程管理和動態監督,建立案件質量評價體系和案件質量檢查機制。基層院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當地有影響的案件、干擾阻力較大的案件,必須提交檢察委員會依法討論決定。報市院審查起訴的案件、向市院請示的案件,必須同時報送檢委會和檢察長的明確意見。

九是深入實施陽光檢務工程,以公開促公正。以建立檢務公開大廳、門戶網站和舉報受理系統,公布檢察長手機號碼,建設社區、鄉村“檢察工作站”等為載體,深入推進陽光檢務工程,切實加大檢察宣傳力度,最大限度落實檢務公開,努力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

科技館建設意義范文第3篇

論文關鍵詞:學科建設 地方經濟建設 高校

論文摘要:對任何一所高校而言,學科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建設應堅持發展觀,提高學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密切學科建設與地方經濟建設的聯系,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政府,社會,大學三位一體。尤其吉林地區的經濟以化工為主,所以目前高校化學學科建設應以為吉林三大化提供技術和相應的人才為首要目標發展建設。

學科建設是大學各項建設的核心,是提高學校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礎。沒有一流學科,就不會有一流的大學,就無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更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明確大學的辦學方向,認真做好大學學科建設規劃,不斷優化大學學科結構,加快大學學科建設的進程,對推動大學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主動擔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使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地方經濟建設與高校學科建設的關系

1.地方經濟建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所在區域高校學科建設水平。(1)財政建設資金的投入直接影響高等學校的發展。由于我國長期受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高等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主管部門。近幾年雖然實行收費制,但這只能是對高校辦學的一種補償。所以地方經濟的投入及對本地區高校建設的發展牽動作用十分重要。(2)地方經濟發展是高校學科建設的宏觀調控因素,特別是地方院校。受地利、人和之便,高校培養的人才的出路和高校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課題來源的主體是地方企事業單位,而地方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人才和科技創新這兩個核心。因此,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人才的出路及科技創新的需求。

2.高校學科建設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著直接推動作用。受歷史的影響,我國許多高校的設立都是由所在部委直接設立的,并直接為所在行業的地方企事業單位服務,即行業辦學,行業辦學為行業服務的模式。例如東北電力大學主要為吉林豐滿水電站服務,輸送畢業生。人才和科技創新是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研水平,也就是學科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企事業單位的發展。

二、學科建設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方式與途徑

1.開展基礎與高技術研究,進行高新技術儲備。基礎研究與高技術研究是關于科學探索和高技術前沿的研究,是產生原始創新的重要來源,也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先導和源頭。任何重大科技成果的產生及其轉化的實現,都是以基礎、高技術研究的突破為前提的。

2.與企業開展科技研究與開發。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是高校科技發展的源動力。地方高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既是對高校科研成果的一次綜合評估,更重要的是讓市場來檢驗原有科研成果,高校科研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3.直接轉讓學科建設科技成果。高校擁有豐富的智力資源,科技成果不勝枚舉。其成果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源泉,是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依托,也是農業技術創新與普及的重要力量,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轉貼于  4.直接參與重大工程。高校利用自身優勢直接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重大工程建設。現在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而吉林化工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我們化學學科應該利用這個有利形式發揮自身的優勢,承擔各類科研課題,為吉林經濟的振興提供有力的科學基礎。

5.派駐學術和管理骨干進駐地方企事業單位。選派一批學術和管理骨干進駐地方企事業單位,為地方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搞技術更新、產品開發、提高地方企業、政府機關的經營管理水平。

6.政策、技術咨詢。負責對地方、對企業的咨詢服務。專門咨詢服務就是受地方有關部門、企業委托,組織有關科技人員,為他們制訂可供選擇的方案,為地方有關部門、企業決策的科學化提供服務。一般咨詢服務就是面向廣大企業,為其提供科技咨詢、法律咨詢、企業會診等服務。

7.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科技成果推廣人員。高校教師大多擔負大量教學、科研及管理任務,不能抽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科研成果推廣工作,但市場又有大量需求,要解決這個矛盾,集中人員進行科技培訓,就是最好的選擇和最陜捷的方式。一是承辦政府和企業舉辦的培訓班,讓學員走進學校;二是課堂進企業,讓教師走出去。

三、結束語

在學科建設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促進學科建設,形成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只有這樣雙方才具有可持續發展動力,還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提升化學學科知名度。

參考文獻:

[1]李琨,姚萌.地方高校學科建設工作的思路及措施[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5.7(6):25-27.

[2]陳黨生.關于高校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15(2).

[3]姜清奎.發揮高校科技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J].云南科技管~,2006.7(2).

科技館建設意義范文第4篇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摘要:客廳是家庭的門臉,也是裝修中的面子工程,相對其他區域,這里是裝修風格的集中體現區,客廳和餐廳的設計應起到介紹主人的格調與品位的作用。客廳又是接待客人的社交場合,因此,客廳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客廳裝修是家庭裝修的重中之重。在這篇文章里,我們為大家匯集了關于客廳設計原則和注意關鍵點兩個問題,供大家交流分享。

Abstract: the sitting room is family front, the face also i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relative to other areas, here is the embodiment of area decorate a style, the design of the sitting room and dining-room should have to introduce the master style and grade role. The sitting room is the guest's social situations, and therefore, the sitting room has a pivotal position, the sitting room is decorated is a family to decorate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is article, we collected for everybody about sitting room design principles and pay attention to key point two problems, and sharing for all.

(一)客廳設計必須遵循以下三大原則:

一、風格要明確客廳是家庭住宅的核心區域,現代住宅中,客廳的面積最大,空間也是開放性的,地位也最高,它的風格基調往往是家居格調的主脈,把握著全部居室的風格。因此確定好客廳裝修風格十分首要,業主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傳統風格或現代風格、中式風格或西式風格。客廳的風格能夠通過多種方法來實現,中間吊頂、墻面造型及燈光、色彩的不同運用更適合表現客廳的不同風格。二、個性要鮮明如果說廚衛的裝修是主人生活質量的反映,那么客廳的裝修則是主人的審美、品位和生活情趣的反映,講究的是個性。與其他居室的裝修不同,客廳一定要有自己獨到的東西。不同的客廳裝修中,每一個細小的差別往往都能折射出主人不同的人生觀及素養、品位。能夠通過裝修材料、裝修手段的挑選及家具的擺放來表現業主的個性,但更多的是通過配飾等“軟修飾”來表現,如工藝品、字畫、坐墊、布藝、小飾品等,這些更能展示出主人的修養。三、分區要合理客廳具有多種功能:它既是全家活動、娛樂、休閑、交流等活動場合,又是接待客人的社交空間。有的住宅客廳空間比較大,還具有就餐、學習的功能。客廳是家居生活的中心地帶,使用頻率非常高,各種功能用起來是否方便,直接波及到主人的生活。客廳要實用,就必須根據自己的必要,舉行合理的功能分區。如果家人看電視的時間非常多,那么就能夠視聽柜為客廳中心,來確定沙發的位置和走向;如果不常看電視,客人又多,則徹底能夠會客區作為客廳的中心。客廳區域劃分能夠采用“硬性區分”和“軟性劃分”兩種辦法。軟性劃分是用“暗示法”塑造空間,利用不同裝修材料、修飾手法、特色家具、燈光造型等來劃分。如:通過吊頂從上部空間將會客區與就餐區劃分開來,地面上也能夠通過局部鋪地毯等手段把不同的區域劃分開來。家具的陳設方式能夠分為兩類――守則(對稱)式和自由式。小空間的家具安排宜以集中為主,大空間則以分散為主。硬性劃分是把空間分成相對封閉的幾個區域來實現不同的功能。主要是通過隔斷、家具的設置,從大空間中獨立出一些小空間來。

(二)客廳應注意的關鍵點:

1. 方位客廳最好位于住家的前半部靠近大門的位置,以便直接吸納從大門進入的氣。如果必須經過一條走廊才能到達客廳,那么走廊一定要保持整潔,而且照明一定要充足,以免阻礙氣進入客廳。如果是夾層屋設計,客廳應位于下層。

2. 格局客廳的格局最好是正方形或長方形,座椅區不可沖煞到屋角,沙發不可壓梁。如果有突出的屋角放出暗箭,可擺設盆景或家具化解。如果客廳呈L形,可用家具將之隔成兩個方形區域,視為兩個獨立的房間。例如,可將一個區域當成會客室,另一個區域當成起居室。或是在墻壁掛一面鏡子,象征性的補足缺角,然后,當成完整的房間來決定中心點。

3. 調整家飾尖銳的物品,例如刀劍、火器、獎牌、動物標本,都不應該掛在墻上。因為這些物品都會產生陰氣,導致爭吵或暴力行為。同樣的也應避免擺設有陵角的臺燈或裝飾品。

4. 氣流順暢一定要使氣順暢的流通在客廳之中,不可有會聚積穢氣的死角。

科技館建設意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景觀藝術設計價值取向目標實踐主體

景觀藝術設計是一個新的學科概念,是景觀、藝術、設計的復合詞。從學科分類及組合結構來看,景觀藝術設計是景觀學科與藝術設計學科的交叉學科。景觀藝術設計是一個狹義的景觀定義,是微觀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它有別于景觀規劃設計,也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藝術設計,具有獨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今全國各高校很多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都增設了這一專業方向,并在傳統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進行了景觀規劃與設計的嫁接,學科結構中融入了部分景觀設計的內容。客觀地講,目前中國景觀藝術設計學科正處于探索階段,從學科概念、學科性質到學科實踐范圍缺少一定的系統性、明確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觀藝術設計,景觀藝術設計與景觀學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與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什么關系,在景觀學體系中它的實踐主體是什么?筆者將就以上問題,從景觀學的引導、多元系統設計、學科價值取向的目標定位以及景觀藝術設計的實踐主體進行系統的論述。

一、景觀學引導下的藝術設計

景觀學是一個新興的概念,它的英文對應詞是landescape或者稱為landscapeArchiteture,“景觀”一詞早期源于風景繪畫,1885年丁·溫默將其引入地理學,成為地理學術語,指特定區域或者類型單位的統稱。

景觀學是一門跨越了多個領域的復合系統學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環境、生態、地學、農學、生命、社會、藝術等多個學科領域,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學科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之上的環境應用學科,其核心任務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如果將景觀學這一復合系統加以歸納,那就是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城市建筑環境系統、人文社會環境系統所構成的并且跨越了三個環境系統的空間層次關系體。從景觀藝術設計反觀景觀學體系,我們不難看出,景觀藝術設計是作為景觀學系統的視覺組織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觀學展現其構成系統的手段,借助這種手段將各景觀要素組織起來,以期最終獲得與環境和諧統一高品質的景觀形象。景觀藝術設計依托景觀生態學,通過對自然的尊重、表達,展現生態環境的和諧與優美,依托景觀建筑學,創建城鄉宜人的環境空間;依托景觀人文學,表達人類行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觀藝術設計成為景觀形象高品質化生成的驅動力。

就景觀學而言,景觀藝術設計是景觀學體系中的一個分支,是一個狹義的景觀定義,是微觀層次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在體現景觀形象的創作上常常成為景觀形象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景觀藝術設計也涉及到景觀學內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觀學的引導,關注景觀形象要素,對各景觀環境系統空間進行藝術化處理,其核心任務是協調人與環境空間視覺形象的關系。景觀藝術設計在景觀學的引導下,構成了一個交叉融合的設計系統,它是運用藝術融于景觀科學的手段來協調景觀形象在環境空間的發展關系問題,并使之達到最佳狀態。它融合了園林學、生態學、城市規劃學、建筑學、心理學、藝術學等學科的成熟經驗,以其藝術的視野,從系統、和諧、優美的角度,解決城鄉發展過程中的景觀形象的創新問題。

景觀藝術設計在景觀學的引導下,依據藝術和諧原則干預協調各景觀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在人與環境之間建立均衡關系時,更強調景觀生成時對人精神上、視覺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過景觀環境空間藝術的創作,用以提升、陶冶公眾的視覺審美經驗。可以說,景觀藝術設計也是一種改善人們使用與體驗戶外空間的藝術創造活動。

二、多元系統設計含義的藝術設計

景觀藝術設計與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藝術設計,是從不同角度研究人類聚居環境空間藝術的兩個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從改善建筑室內環境質量的室內設計起步,以室內室外環境一體化設計為核心,注重環境空間的自身形態,以及環境藝術的具體樣式。而景觀藝術設計更強調環境空間的綜合形態、環境藝術的復合樣式、環境表述的多層空間,具體表現在多元系統設計下的互融與綜合。

1.綜合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是將城市、廣場、街道、園林、建筑、壁畫、廣告、公共設施等環境空間看成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有機綜合體,雖然它們有時是以幾組形式出現,有時是以相對單一的個體出現,然而解決上述問題卻要求兼顧到整體的環境,是在一個被“創造”出來的人造環境空間基礎上實現的二次創造。景觀藝術設計涉及到園林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生態學、材料學、心理學、民俗學等學科,并將這些知識納入到景觀藝術生成的總體設計系統之中。

2.復合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是在景觀學的引導下所構成的復合設計系統,由于景觀藝術設計的綜合性特點,因此常常表現出設計內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觀空間形態的視覺系統設計,融于區域景觀精神的形象系統設計,反映區域文化特征的風格樣式系統設計,以及關注人的行為、心理的人文關懷系統設計等等。各系統之間相互融合與交叉,共同構建起景觀藝術設計的復合設計系統。

3.多層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的設計空間呈現為多層性的表述特點,表現在從微觀意義層面上的景觀設計為主體到中觀意義上的景觀規劃、宏觀意義上的景觀策劃的多層與協調。

4.廣泛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的設計觀念呈現出廣泛性,《亞太景觀》一書在導言中談到現代景觀設計帶來的變化:“首先是觀念上的,宏觀的觀念、生態的觀念、構成的觀念、文脈的觀念、民眾參與的觀念等等。其次是創作方法上……所有這些凝結成現代的、后現代的、結構的、解構的、極簡的、高技的……為景觀設計師提供了廣泛的創造可能性。”廣泛的設計觀念構成了景觀藝術設計多元系統設計的哲學基礎。

三、以生態價值取向為目標定位的藝術設計

廣義上講,景觀藝術設計同樣屬于藝術設計學科的范疇。藝術設計是由多個與藝術有關的設計學科所組成的學科群,它涵蓋了當今所有與藝術有關的設計活動,其中包括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染織服裝設計等。景觀藝術設計就藝術本體而言,與其他藝術設計門類一樣,是按照藝術設計學科規律而運行的。但是,景觀藝術設計是在景觀學的引導下的設計門類,因此,它有著明晰的景觀學特征,景觀學的學科內涵決定了景觀藝術設計的獨特性。景觀藝術設計在具備了藝術設計學科特質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將景觀學系統中的生態學所涵蓋的內容作為學科環境系統的基礎,將生計之中,并將其作為藝術創作的價值取向為目標定位的。從某些方面講景觀藝術設計也可以稱為生態景觀的藝術設計。

把生態價值取向作為一種嶄新的藝術設計目標是景觀藝術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趨勢,它不是單純的學術思潮的流變,而是源于人類對生存狀況的擔憂,是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的資源短缺、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等矛盾所激發的環境形態的演變結果。生態學及其相關學科在幫助景觀藝術設計學科拓寬研究范疇的同時,也使景觀藝術設計的內涵得到了擴展和豐富,在生態為先價值觀的指導下,人們開始重新確定健康的生存觀,逐漸認識到生命與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景觀藝術的必要支持系統。逐漸確立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完美統一為目標的生態景觀藝術之美,為景觀藝術設計帶來景觀視覺空間形式之外嶄新的美學標準。生態學的內容包括對生態系統外表與內在、形式與內容、結構與元素、直觀與精神、情感與理性等多層面的生命體驗與創造,當代景觀藝術之美實質上,在包含藝術設計所擁有的藝術性、實用性、多元性、創新性的同時,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態體系結構的合理性、生態系統功能的穩定性、生態物種的多樣性。它是一種健康、質樸、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觀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態系統的秩序之美,生態要素的多元豐富、生態結構的有序運行成為當代景觀藝術設計表現與再現的對象,成為超越外表形式,區別于傳統環境藝術設計的新審美要求。

另外,生態價值取向也改變著景觀藝術設計實踐評價標準。對景觀藝術設計成果的考察不僅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對景觀空間系統內在品質的評價,更多地關注景觀功能、人文、效率、生態等多種價值的平衡。除了景觀藝術設計成果的藝術性之外,景觀的可識別性、舒適性、心理滿意程度,對活動行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為新的景觀藝術設計評價標準,特別是景觀生態現狀的健康程度、生態景觀的安全性等評價標準的引入都使景觀藝術設計有了更新的評價標準,并為當代景觀藝術設計實踐提供了科學的評價支持。

四、微觀景觀為實踐主體的藝術設計

正如上文所述,景觀藝術設計學科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其實踐范圍廣泛,內容綜合而龐雜,既涉及到景觀空間的各個層面,又融合了環境要素的全部內容。但是,如果只是從廣義的概念出發而缺乏具體目標的限定,景觀藝術設計學科建構將會一直處在模糊不清的狀態。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設景觀藝術設計專業方向后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即在龐大的景觀學科中,景觀藝術設計的實踐范圍或者說它的實踐主體是什么的問題。

縱觀景觀學科的實踐范圍,不難看出景觀學科涉及到自然生態、城市環境、人文社會的全部內容,包含著從宏觀景觀到微觀景觀的各個層面。可將其歸納為宏觀層面——景觀策劃;中觀層面——景觀規劃;微觀層面——景觀設計。

1.宏觀層面——景觀策劃

宏觀層面上的景觀實踐是建立在經濟、旅游、生態等專業的基礎上,包括進行大規模的景觀生態保護、治理改造、景觀資源開發、旅游策劃規劃等。這類景觀實踐主要側重于景觀前期的策劃。核心是協調土地的利用與管理。是在大規模、大尺度上進行景觀體系的把握,具體項目有:區域控制性規劃、城市規劃和環境規劃等。策劃是這一層面的實踐主體。

2.中觀層面——景觀規劃

中觀層面上的景觀實踐是指有一定的規模,涉及到某一地域歷史、文化、生態及地方特色整體風貌內容的較大型景觀規劃,包括與人類社會、文化相關內容,以及生態、歷史等多學科的應用。規劃是這一層面的實踐主體。

3.微觀層面——景觀設計

微觀層面上的景觀實踐主要指規模尺度較小,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聯的景觀環境設計,包括城市地形、水體、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眾藝術品等等。設計對象是城市開放空間,包括廣場、公園、商業街區、居住區環境、城市街頭綠地以及城市濱水地帶等。其目的在滿足景觀環境功能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提高景觀的藝術品質,以此豐富人的心理體驗和精神要求。設計是這一層面的實踐主體。

通過以上景觀學科實踐范圍分層及各層次完成的主要任務,可以看出景觀藝術設計的實踐主體主要體現在景觀學科的微觀層面的內容上。它主要應包括:針對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設計;針對建筑環境、庭院環境的藝術設計;針對城市公園、園林的藝術設計;針對城市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開發的藝術設計;針對城市公共空間藝術景觀的改造與更新設計等。

當然景觀藝術設計是一個多層次相融的關系體,從宏觀、中觀到微觀不可能截然分開,尤其是中觀和微觀景觀有著交叉聯系,直接作用于景觀藝術空間內容的生成。之所以這樣劃分,是為了便于理解和認識景觀空間不同層面的漸進關系,較清楚地說明景觀藝術設計的實踐主體范圍。

結語

近年來,景觀藝術設計伴隨著中國城市景觀建設的快速推進,以及人們對城市景觀藝術形象期望值的不斷提高,短短幾年已發展成為一門十分重要的設計門類,然而與“遍地開花”的景觀藝術實踐工程項目相比,其學科發展與理論建構顯得相對滯后。正因為這一緣故,景觀藝術設計面臨著許多課題,從學科觀念、支撐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主體,都有待作深入細致的研究,畢竟它已經成為當今設定該專業培養方向的高校必須面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景觀教育的發展與創新——2005國際景觀教育大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美)約翰·奧姆斯比·西蒙茲.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3]鄭曙旸.景觀設計.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丹棱县| 嘉兴市| 关岭| 包头市| 团风县| 兴安县| 盱眙县| 永年县| 渝北区| 宝坻区| 诸暨市| 磴口县| 四会市| 登封市| 海淀区| 樟树市| 西藏| 枣庄市| 刚察县| 大城县| 邢台县| 马关县| 甘孜| 江达县| 常熟市| 集贤县| 雅安市| 靖江市| 白银市| 奉贤区| 萝北县| 西丰县| 乌兰县| 鸡东县| 曲阳县| 雷山县| 宜昌市| 横峰县| 连江县|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