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激素類藥物

激素類藥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激素類藥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激素類藥物

激素類藥物范文第1篇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合理用藥;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273-01

類藥物是能夠維持人體生命體征的必須品,對身體的生理是有很多方面的作用的,也就是說超過生理量的糖皮質激素是可以幫助抗炎、抗過敏和控制人體免疫反應等多方面的藥性作用的,此類藥物是經常被用在搶救患者生命體征、各類的應激反應等狀態的,它的臨床應用范圍是很廣泛的,因此,幫助了解此類藥物在醫院的使用現狀,對使用此類藥物的住院患者病例資料進行闡述,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在我院2011年2-3月之間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住院患者180例,對其病例進行分析,所有病例中男性占78例,女性占有102例,年齡在17-8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1.2±15.3)歲,有18例患者在呼吸科,占8.34%,有11例在心內科,占6.12%,其中有18例在神經內科,占比例為9.78%,消化科有11例,占6.35%,有5例患者病例在內分泌科,占2.68%,婦產科有65例,占35.02%,有40例在普外科,占20.11%,最后神經外科占有12例,占5.76%。

1.2分析方法對上述的180例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的住院患者多方面的情況必須要認真記錄,并且要在所有匯總之后對有關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例如記錄患者的真實姓名、年齡、診斷、藥物名稱、使用的藥物劑量、用藥的途徑、頻率、用藥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用藥的效果等多方面。

1.3評價的標準根據國家衛生部所頒發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臨床用藥須知》,作為最終用藥合理性的評價標準。

2結果

此類藥物在臨床上使用比例較高的是用于麻醉輔用藥,之后就是使用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其中包括氣管哮喘和胸膜炎等疾病,占總構成比的11.90%,并且在本次的分析中具體的還包括:應用在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有19例,占構成比的9.75%,應用在變態反應性疾病中有4例,占構成比的2.58%,應用在麻醉輔應用的有120例,占構成比的55.37%,應用在促進胎兒發育成熟的占有8例,占構成比的4.79%,應用在化療輔應用的有3例,占構成比是1.99%,應用在輸注血液制品及白蛋白的占有8例,占構成比的4.73%,使用此類藥物單純的為治療退熱為主要目的的病例9例,占5.84%。

3討論

上述闡述的此類藥物是具有抗過敏、抗毒素等多種功能作用的,在臨床上被應用的很廣泛,尤其是在很危急的情況下要合理應用,才能發揮其作用,但是目前在臨床上濫用此藥物的現象也是很嚴重的,不但造成浪費,還給患者帶來很多的不良反應,因此,建議在臨床上作為醫生一定要嚴格的掌握此類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必須給予患者合理的選擇藥物,要是長時間額服用此類藥物,要及時的給予促皮質激素并補鉀、補鈣、限制鈉鹽攝入。2011年2月,衛生部辦公廳印發了《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目的在于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必須加強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達到用藥的合理性。通過對個此類藥物使用的分析發現,我院在使用此類藥物方面是存在一些需要糾正的問題的,也就是說發現一些不規范使用此類藥物的情況,具體的問題現將闡述如下:首先是在沒有明確的適應癥的情況下進行使用此類藥物,由于此藥物在臨床上的藥理作用是非常廣泛的,那么相對于它的臨床適應癥也是相對比較廣泛的,最終就出現了這種無適應癥的情況下就隨意的應用,就像在發熱的患者中,應用此藥物就可以控制下丘腦對致熱原的反應,是具有較強的退熱功能的,這樣一來就將此藥物當做退熱藥來使用,從表面上看來患者的體溫已經恢復正常,但是實際上感染是會出現有擴散的風險的,直接的會造成病情馬上進一步的快速惡化,或者是在原基礎的病原感染上在出現細菌的感染和真菌的感染情況。而在此次的分析研究中還表明發現了,以退熱為主要目的的,使用此類藥物單純的為治療退熱為主要目的的病例9例,占5.84%,這樣的數據表明,我院的一些主治醫師在使用此類藥物上出現了對使用的適應癥反的把關不夠嚴格,出現濫用藥的情況,必須要積極的進行相關藥物適應癥的培訓,必須要加強監管,另外在本次中還發現使用應用在麻醉輔應用的有120例,占構成比的55.37%,這應該是由于在我院近期有外科及婦科手術的患者有關,然后是在用藥的品種上選擇是不夠規范的,就像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中,就會有患者長期的服用氨化可的松,此類藥物就是屬于在短效的藥物范疇內的,該抗炎的力量是很弱的,作用時間較短,長療程用藥在臨床上主要是作為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療。③用藥途徑不規范,如退行性關節炎患者選擇口服強的松治療,既不能阻止病情發展,還會因長期應用導致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一般不主張全身應用,可選擇長效糖皮質激素關節腔內注射。④其他不合理應用等,如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未平穩控制;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真菌感染未消除等。同時,在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過程中,不檢測血糖、血小板、骨密度等。

總而言之,在臨床使用上是必須要遵循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相關規定的,必須要合理的使用此類藥物,必須要加強用藥培訓,以此來避免濫用藥物的現象發生。

參考文獻

[1]曙光.長期糖皮質激素治療相關性不良反應評估[N].中國醫學論壇報,2006.

[2]李仲廉,閻昭.糖皮質激素在疼痛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06期.

[3]陳衛衡,張強,劉道兵,張洪美,張磊,顧力軍,孫鋼,趙鐵軍,周衛.SARS并發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特點分析及臨床意義[J].中國骨傷,2004年07期.

[4]肖駿,魏世輝.糖皮質激素在眼科的應用[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4年12期.

[5]李鳳珍,和潤虎.淺談藥物濫用與防范[J].中外醫學研究,2011年22期.

[6]趙成正,鮑彥平,趙,劉彥紅,曾嵐.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網絡版數據庫收錄的我國藥物濫用文獻情況[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1年04期.

[7]王美琴.某院糖皮質激素類藥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年22期.

激素類藥物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社區醫療; 兒科疾病; 激素; 藥物濫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28

激素在生理條件下具有調節物質代謝的作用,超生理劑量的激素具有控制感染、在休克的治療和抑制免疫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1]。因此,激素的作用復雜且廣泛,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炎癥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其應激性反應異常。據報道統計,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藥物為抗菌藥物、激素和維生素。激素具有作用大、適用范圍廣等特點[2]。因此,在基層社區醫療機構中常存在不合理應用的問題。目前,在社區醫療機構中哮喘、支氣管炎、發熱、感冒等兒科疾病治療均存在激素廣泛性濫用的問題[3]。本研究通過從九江市19個社區醫療機構隨機抽取2000張兒科處方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醫院信息、病案管理、計算機信息和藥學管理系統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間,每月從九江市19個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分別隨機抽取兒科處方130余張,共2000張。

1.2 調查方法 填寫調查問卷表《九江市兒科疾病治療中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調查時間、醫療機構名稱、調查兒科處方張數、處方內容等。調查開始前,參與調查的藥學和醫學相關人員進行相關工作培訓,制定合理、科學、全面的研究數據調查表。調查人員分為三組,每組2~3名,實行核對雙簽名。

1.3 調查結果評價 藥學專家組和醫學專家組根據《激素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和《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藥品說明書(用法用量、配伍、療程、分級管理、適應證)對兒科處方進行調查研究并科學合理地對其進行數據分析,討論激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評價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在兒科疾病治療中是否存在激素濫用的現象及激素濫用程度,發現激素使用中存在的濫用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和干預性措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激素使用情況 兒科處方中激素應用情況分析,隨機抽取的2000份兒科處方,應用激素治療的處方1260份,占總處方的63.00%(1260/2000),使用一種激素的處方801份,占總處方的40.05%(801/2000),使用兩種激素的處方389份,占總處方的19.45%(389/2000),使用三種激素的處方70份,占總處方的3.50%(70/2000),各構成比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7.85,P

2.2 激素給藥途徑情況 兒科門診激素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為主,占60.48%(762/1260),霧化吸入占27.06%(341/1260),靜脈注射占4.76%(60/1260),口服占4.13%(52/1260),滴鼻占3.57%(45/1260),各激素給藥途徑構成比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6.24,P

2.3 各種激素使用率比較 由于同一處方出現兩種或以上激素聯合應用或分開應用情況,統計量中的處方總數超過原來應用激素治療的處方1260份。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疾病治療中激素類藥物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為主,分別占64.13%、43.02%、45.00%,使用率明顯多于其他激素品種(醋酸潑尼松、甲潑尼龍、氫化潑尼松軟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24,P

2.4 激素濫用情況分析 1260份兒科門診處方的評價分析發現,148份兒科門診處方存在配伍問題,占11.75%,79份兒科門診處方存在聯合應用不當情況,主要為靜脈注射、口服和霧化吸入激素給藥,占6.27%,激素使用適應證方面,門診處方診斷主要以毛細支氣管炎、病毒性腦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

3 討論

糖皮質激素濫用是指醫療過程中不合理或不恰當地應用激素,違反激素適應證的情況下盲目應用激素治療[4]。依照《激素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激素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抑制免疫和治療休克等作用,因此,激素治療的作用和效果確切。但是,激素使用不恰當或激素濫用現象也逐漸增多。研究證實,激素濫用可導致臨床不良事件的發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常見的有皮質醇增多癥,引發或加重病毒和細菌性感染、消化道潰瘍、高血壓、局部皮膚萎縮、皮膚色素沉著等[5]。在兒科疾病治療中濫用激素可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為了避免濫用激素現象的出現,應用激素應嚴密遵循以下原則:嚴格把握激素適應證,合理選擇激素的劑量、給藥途徑、品種及療程,治療過程中持續監測激素藥物的副作用,注意激素反跳現象和停藥反應的出現,必要時采取對癥支持治療。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應加強激素藥物副作用的監測作用,更嚴格規范激素適應證范圍,根據患兒年齡、體質、病情程度和藥物敏感性制定合理的激素治療方案,更嚴密觀察藥物副作用的出現,防止激素對患兒生長發育的不良影響。國內文獻[6]報道顯示,87.3%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患兒在發熱時應用激素治療,58.4%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患兒在上呼吸道感染、結腸炎、腹瀉、化膿性扁桃體炎、闌尾炎等感染性疾病時應用激素治療。經進一步統計分析還發現,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在激素應用適應證、劑量、療程均存在違反臨床使用指導原則方面的諸多問題,激素驟減或驟停現象更是時有發生,激素的濫用問題尤為嚴重,兒科疾病治療后出現藥物的副作用也常被忽視。激素使用后出現皮膚過敏、水皰、四肢關節紅點等臨床癥狀應高度疑診激素藥物副作用,應及時停藥,以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后果。

激素濫用的后果主要是激素通過減少釋放內源性致熱源,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對內源性致熱源的反應而達到理想的降溫效果,但是調節正常體溫過程中容易掩蓋兒科疾病的病情發展,短暫的理想退熱效果極其可能導致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在疾病尚未確診時選用激素類藥物,導致延誤病情的診斷與治療。在兒科疾病的診治中,激素臨床使用指導原則要求是當出現病毒感染性發熱癥狀時應避免選用激素,其原因是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通過抑制免疫功能降低對病毒的防御功能,促進病毒擴散的危險。另外,對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全程使用激素藥物,激素具有抑制炎癥的作用,抑制抗體的形成及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功能,導致隱匿性感染性病灶活動,濫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兒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病情程度。其次,長期大劑量應用激素導致血糖水平升高,機體代謝性酸堿紊亂,傷口愈合不良、低鈣血癥、肌肉萎縮和向心性肥胖等醫源性疾病,嚴重影響兒科疾病患兒的生長發育。最后,激素可產生停藥反應,激素的驟減或驟停現象可引起激素反跳,導致原發病復發或病情的加重,需要加大激素藥物的劑量以控制病情的發展,嚴重的患兒可產生停藥綜合征,嚴重影響患兒的病情及生長發育[7]。

本研究通過對19個社區醫療機構2000張兒科門診處方的調查發現,兒科門診激素使用率高(63%),存在濫用的可能性。兒科門診激素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和霧化吸入為主。激素類藥物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為主,其使用率明顯多于其他激素品種(醋酸潑尼松、甲潑尼龍、氫化潑尼松軟膏)。存在配伍(占11.75%)和聯合應用不當(占6.27%)等問題。激素使用適應證門診處方診斷以毛細支氣管炎、病毒性腦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為主,提示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激素適應范圍擴大化,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激素使用率高,《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要求明確病因的持續性高熱可采用激素治療。

綜上所述,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疾病治療中存在激素類藥物濫用問題,應加強激素類藥物的監控,降低激素類藥物的濫用,促進激素類藥物的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成美.我院兒科住院患者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用藥情況分析[J].北方藥學,2014,11(2):101-102.

[2]鄧增潮,梁增杰,李坤浪.兒科處方用藥調查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4):2137-2139.

[3]白漢玉,高鳳英.糖皮質激素在兒科臨床的合理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2012,40(10):14-18.

[4]劉恩梅,黃海霞.兒科糖皮質激素的全身合理應用:兒科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應用概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11):803-805.

[5]范燕,劉金永,高山.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住院患者糖皮質激素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2):119-121.

[6]申昆玲,李云珠,李昌崇.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86-91.

激素類藥物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臨床分析烏頭類中藥在應用中出現的不良反應與其影響因素。方法:共有烏頭類中藥中毒事件6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60例患者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包括藥物劑量不合適、制劑方法不正確、配伍使用不合理、炮制煎煮方法不正確、不清楚其使用適應證和患者體質等。結論:烏頭類中藥在臨床使用中,會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在臨床中一定要對藥物有充分認識,加強其臨床應用合理性,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 烏頭類中藥 臨床應用 不良反應 影響因素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onitu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 Boshu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Street,Beichen District,Tianjin City,300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onitu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60 patients with Aconitum poisoned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In 60 patients,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inappropriate drug dose,incorrect preparation method,unreasonable combined use,incorrect processing and decocting method,no clear use of indication and patients constitution and so on.Conclusion:Aconitum can cause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in clinical use.Therefore,we must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drug in clinical,and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Key words Aconitu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application;Adverse reactions;Influencing factors

依照中醫觀點,烏頭可以追溯到毛茛科,早在數千年的《神農本草經》中便對其進行詳細的記載,烏頭被劃分在下品行列中,其味道苦、辛、溫,具有很大的毒性[1]。烏頭類中藥包括烏頭、附子之類。研究表明烏頭類中藥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差異是十分小的,正是因為這一特點,臨床中經常會出現由于使用烏頭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是致死的案件。為探究導致烏頭類中藥臨床應用中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相關影響因素,筆者回顧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有關烏頭類中藥中毒事件的60例報道,并對其進行分析、評價,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有烏頭類中藥中毒事件6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21~68歲,平均(45.5±3.1)歲,患者使用烏頭的原因以風濕性關節炎為主,其他關節疼痛,如腰痛、跌打損傷也是主治醫師決定使用烏頭類中藥對其進行治療的原因。此次研究將患者的嚴重不良反應定義為患者臨床表現嚴重的胸悶、心悸、心律失常,除此之外還有全身麻木,部分患者出現的頭暈甚至神志不清、惡心嘔吐。

方法:通過仔細研究新聞報道內容以及查閱醫典資料,對患者出現以上嚴重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分析。

結 果

60例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藥物劑量不合適、制劑方法不正確、配伍使用不合理、炮制煎煮方法不正確、不清楚其適應證和患者體質等。其中超劑量使用導致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最大(26.67%),服用方法不當導致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次之(23.33%),見表1。

討 論

烏頭類中藥應用不良反應原因:①超劑量使用:早在2005年頒布的《中國藥典》中,國家就明文指出,川烏、草烏在使用的時候,用量必須保證在1~3g。然而在實際用藥過程中,部分醫生在開出的藥方中,烏頭類藥物的用量往往會超出藥典的幾倍[2]。超劑量的臨床用藥十分容易出現中毒,甚至會引發其他藥源性疾病。烏頭中本身所含的烏頭堿已經被證實含有劇毒,口服烏頭堿只要達到0.12mg就能夠引發中毒,3~5mg直接可以導致死亡。此次研究中由于超劑量使用而導致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高達26.67%,已經證明超劑量使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②服用方法錯誤:烏頭類中草藥本身具有很好的祛寒、散風、溫經和止痛作用,在民間人們常常會使用草烏泡酒或燉肉,希望用這種方法達到治療以及滋補的作用。然而由于民間進行泡酒的時候往往并沒有經過加工的這道工序,服用方法出現錯誤,再加上長時間的服用,極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3]。③配伍以及煎煮出現問題:中藥配伍的正確使用可以十分明顯地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盡可能降低不良反應。而一旦出現不合理的配伍,則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作用。烏頭類藥材不能夠和麻黃、犀角相配伍,和生物堿類藥合用也會出現嚴重的后果。除此之外,烏頭類藥物煎煮也有著嚴格的要求,應當先煎、久煎,并持續煎煮1小時以上,才能夠大大的降低毒性,一旦患者沒有牢記醫囑,極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④炮制不當以及個體差異:烏頭在內服的時候應當經過炮制之后才能夠食用,切忌生用。一旦炮制方法不當或炮制并沒有達到相關要求,那么極有可能引發中毒現象。除此之外,烏頭中毒后患者表現出的癥狀以及發病時間也會有一定的差異。中毒量也有顯著的差異,長時間使用少量的烏頭同樣能夠導致患者出現蓄積性中毒,因此在用藥的時候,假如沒有注意到患者的個體差異,也十分容易出現不良反應[4]。

烏頭類中藥臨床不良反應防范對策:①加強辨證用藥:臨床用藥主要是治療疾病,關于藥物本身是否有毒,則要取決于辨證是否準確,其臨床用藥是否和患者癥狀相對應。因此只要確保患者的臨床癥狀辨證正確,并且用藥也十分準確,那么即便其藥物本身有毒,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病效果,并且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相反如果在臨床中沒有對患者臨床癥狀辨別正確,那么即使其藥物本身沒毒,也會直接對患者本身造成傷害。②對藥物劑量進行嚴格控制:在《本經?序例》中有一說:“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病去則止,不去倍之,取去為度。”可見,在對有毒藥物的使用中嚴格控制劑量是其基本用藥原則。因此在臨床中應該盡量使用“小量漸增”的用藥方法,同時一定要注意,一旦患者的疾病緩解即停止使用。烏頭類中藥中含有烏頭堿,在現代藥理研究中發現烏頭堿口服0.2mg,即為中毒,因此在臨床中烏頭類中藥使用一定不要過量,以免導致患者出現中毒情況。③加大對患者體質的研究:張仲景曾指出,對烏頭的使用,“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即說明了烏頭類中藥在臨床應用中,一定要對患者的體質進行考慮,有針對性地用藥。每個患者個體之間均具有一定差異,在臨床治療中一定要對其個體因素進行考慮,把握好臨床用藥度。④對有毒藥物管理要加強:對有毒藥物管理進行加強,可以為臨床用藥安全提供保障。其中烏頭類中藥包括生川烏、生附子和生草烏,這些也都是國家規定的“毒性藥品管理品種”,臨床使用中,一定要憑借醫生的正式處方進行毒性藥品調配和使用,對于沒有標注“生用”的毒性中藥,必須炮制使用,同時其劑量和用藥方法也必須謹聽醫囑,以免取得相反效果。

此次研究證實,烏頭類中藥和各種嚴重不良反應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提高科學使用毒性中藥的意識,從而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黃婧文.中藥烏頭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和對策[J].中國藥業,2011,20(22):446-447.

2 陳蘭芳.烏頭類中藥引起不良反應1例[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08,5(6):41-42.

激素類藥物范文第4篇

1 口服降血糖藥物

Ⅱ型糖尿病治療一般均自口服降血糖藥物開始,而其關鍵治療目標是將能反映患者前3個月內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紅蛋白A1c(HbA1c)值降至7%以下。

雙胍類藥物甲福明(metformin)和各種磺酰脲類藥物為目前廣泛應用的兩類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單用均具強力降血糖效力(減少HbA1c值約1.5%)。其中甲福明是一可抑制糖異生的安全且可良好耐受的藥物,但會致小部分患者發生乳酸中毒且禁忌用于已呈腎衰竭并發癥的Ⅱ型糖尿病人群。磺酰脲類藥物和格列奈類藥物均能增強β細胞生產胰島素的敏感性,但均存在可引致患者體重增加這一對肥胖個體尤顯重要的問題。磺酰脲類藥物尚會引致低血糖癥,而格列奈類藥物因療效有限,原則上應僅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峰。餐后血糖峰也能采用α-葡糖苷酶抑制劑予以控制,但此類藥物胃腸道不適較為常見。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屬γ-過氧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激動劑,能夠經由促使脂肪細胞分化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而最終呈現降血糖效應。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單用可致HbA1c值減少0.5%~1.5%,但其現已上市的兩個藥物即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Avandia)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Actos)仍有致患者水腫和體重增加的副反應。γ-過氧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的激活亦可引致循環容量提高,誘發心臟衰竭,所以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被禁忌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人群。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尤其是羅格列酮尚可能存在提高心血管缺血癥如心臟病發作等風險,為此,美國FDA經評價此類藥物的相關數據后作出了須在標簽中增加相應警告內容的決定。

2 腸促胰島素類新藥

腸促胰島素是一類能在攝食營養物后刺激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促使產生飽食感的肽激素。不過,胰高血糖素樣肽-1等天然腸促胰島素因會為二肽基肽酶-4迅速降解而不宜實際應用,故人們開始致力開發耐降解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和選擇性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來治療高血糖癥。

2005年4月,FDA批準了第一個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即Amylin和Eli Lilly兩公司的依西那肽(exenatide/Byetta)。后者單藥治療不僅可使HbA1c值減少近1%,且還具適度持續性的減重效應,并有致低血糖癥發生率頗低的重要特性。依西那肽的常見副反應僅為惡心和嘔吐,但因半衰期短,所以需每日2次注射用藥。為有效克服這一缺點,Amylin和Eli Lilly兩公司在依西那肽獲準上市前便已著手研究該藥的長效制劑。目前,依西那肽的一個一周1次注射用長效制劑Byetta LAR正在進行與依西那肽常釋制劑的一對一Ⅲ期比較試驗,近期可獲研究結果。然而先前已有數據提示,Byetta LAR能夠提供一致和長期的藥物暴露,由此改善依西那肽常釋制劑的療效和安全性。利格魯肽(liraglutide)是一酰化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需一日1次用藥,現正由Novo Nordisk公司進行Ⅲ期研究。

與注射用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比較,小分子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的一大益處就是可以口服,其中Merck公司開發的西格列汀(sitagliptin/Januvia)已于2006年10月獲得FDA批準而成為進入市場的第一個此類新型藥物。西格列汀一日1次口服用藥,其單藥治療減少HbA1c值的效力與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相當,且致低血糖癥風險亦低,但對患者體重沒有影響(中性)。西格列汀迄今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的副反應輕微,但鑒于二肽基肽酶-4在淋巴細胞中的作用,故也存在影響免疫功能的可能。盡管目前尚未見西格列汀有該類不良反應,在靈長目動物中對其它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如Novartis公司的維格列汀(vildagliptin/Galvus)等的高劑量研究時卻已發現皮膚壞死現象。維格列汀已于2007年9月獲得歐盟委員會批準,但在美還需依據FDA要求在腎損害的Ⅱ型糖尿病人群中完成一項較高藥物水平是否會致使皮膚毒性發生的附加試驗之后方能最終獲準上市。另外,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沙格列汀(saxagliptin)和阿格列汀(alogliptin)亦已進入Ⅲ期試驗階段。不過,至今也未宣布完成在腎損害患者中的相關研究。

3 正在開發中的其它新型抗糖尿病藥物

在美國,2006年處在開發中的糖尿病治療藥物有394個(2005年為344個),由此使之成為繼抗腫瘤藥物后的第二大研究與開發領域。如此巨額投入和巨大熱情實質上并不令人驚奇,因為全球的Ⅱ型糖尿病流行率仍在持續升高,而現有藥物、即使是合并療法的作用也還有限。譬如,美國約有36%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雖在接受藥物治療,但他們的HbA1c值依然不能達到推薦目標水平。現有抗糖尿病藥物尚有療效會隨用藥時間延長而逐漸減弱及副反應致依從性差等缺陷。

所以,除上述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外,抗糖尿病藥物中還包括靶向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11β-羥基甾體脫氫酶-1、糖蛋白耦合受體和葡糖激酶等的化合物。其中達格列嗪(dapagliflozin)作為一個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通道阻滯劑,正處于Ⅲ期試驗階段。另外,盡管開發α和γ-過氧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雙重激動劑失敗,但有關過氧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靶向藥物的研究仍受到關注和重視,包括有關制藥公司目前正在開發既保留完全激動劑樣強力的降血糖效力,同時又無缺陷的γ-過氧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部分激動劑及可能對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質呈現有益效應的α和γ-過氧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選擇性調節劑等。值得指出的是,開發中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尚有不少同時以改善血糖控制及治療高血糖癥相關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癥為目標的物質和(或)復合制劑。

4 美國降血糖藥物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美國糖尿病治療藥物2006年市場總值達112億美元,而2005年時為96億美元。在美國,甲福明、磺酰脲類藥物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是最常處方的非胰島素類抗糖尿病藥物類別,合計占美國全部降血糖藥物處方量的96%。不過,由于甲福明和磺酰脲類藥物已無專利保護,所以在銷售額上,噻唑烷二酮類藥物2006年占了美國非胰島素類糖尿病治療藥物市場額的近75%。

但進入2007年后,某些因素很可能會改變美國非胰島素類抗糖尿病藥物的市場格局。其中首先是安全性考慮已開始對羅格列酮的銷售產生負面影響,吡格列酮市場雖在最近仍有增長,但目前該類藥物的長期前景已出現了不確定性因素。依西那肽自上市后銷勢強勁,其第一個全年即2006年的世界銷售額就已達到4.30億美元。但依西那肽現正受到西格列汀這第一個入市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的競爭,后者具有口服用藥優勢,卻沒有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樣的減重效應。隨著依西那肽周效制劑Byetta LAR的Ⅲ期試驗數據即將公布及沙格列汀可能于2008年早期提出新藥申請,美國非胰島素類降血糖藥物市場在未來數年內發生更大變化應已可予確定。

激素類藥物范文第5篇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門診應用;合理用藥

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也可由人工化學方法合成。可用于一般抗生素或消炎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病癥,如SARS、敗血癥等,具有抗炎、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1]。糖皮質激素的基本結構特征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側鏈以及糖皮質激素獨有的17α-OH和11β-OH[2]。目前糖皮質激素這個概念不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內源性物質,還包括很多經過結構優化的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藥物,目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藥物[3]。但由于近些年糖皮質激素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錯誤的片面認識導致了糖皮質激素的臨床亂用和濫用現象[4]。現將我院2013年門診處方中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12月14950份我院各科門診處方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9118例,女性5832例;年齡5~78歲,平均(46.8±1.2)歲;科室包括外科、內科、急診科、兒科、婦產科、口腔科、皮膚科等各個科室。

1.2方法注意審核每張處方中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情況,錄入數據處理系統,總結分析門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品種數以及具體使用情況。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差異在P

2結果

2.1門診處方中糖皮質激素藥物的應用比例14950份門診處方中4800份處方中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占32.11%。其中3151份(21.08%)處方中僅使用1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1624份(10.98%)處方中使用2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25份(0.17%)處方中使用3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單用1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率19.07%明顯高于2種和3種糖皮質激素藥物聯合使用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各科室處方中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比例4800份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處方中2962份(61.71%)來自內科門診,794份(16.54%)來自五官科,238份(4.96%)來自外科,806份(16.79%)來自其他科室,內科糖皮質激素使用率61.71%明顯高于其他各科室的使用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處方中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使用方法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主要使用方法包括注射、口服、霧化和外用等,本組4800份處方中3339份(69.56%)經注射給藥,859份(17.90%)經口服給藥,361份(7.52%)經霧化給藥,241份(5.02%)外用給藥。其中注射給藥比例69.56%明顯高于其他給藥方法,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處方中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種類經處方統計發現門診常用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主要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醋酸潑尼松片、倍氯米松軟膏、醋酸氟輕松軟膏、曲安奈德注射液、地塞米松片、復方曲安奈德溶液、布地奈德噴霧劑等,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使用比例73.64%明顯高于其他種類藥物的使用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5糖皮質激素應用疾病分布糖皮質激素主要應用于呼吸系統疾病,五官科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中,見表2。

2.6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4800份糖皮質激素應用處方中377份藥物應用不合理,不合理率為7.85%,主要表現在:①藥物使用方法不當,通常建議使用1次/d的藥物以3次/d給藥;②糖皮質激素應用指征不明確。

3討論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主要臨床作用在于抑制免疫、抗感染、抗毒素、抗休克等,同時在神經系統以及血液系統中也具有特定影響[5]。臨床應用極為廣泛。門診內科、外科、五官科等各個科室均會使用,其中內科疾病使用率最高[6]。本組實驗結果也表明內科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率61.71%明顯高于其他科室使用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科中呼吸吸氧、耳鼻喉系統、自身免疫系統、造血系統、肝膽腎疾病、骨骼疾病等均可能涉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7]。糖皮質激素類藥的臨床禁忌癥為一般抗生素難以控制的病毒和真菌感染、嚴重性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糖尿病、心腎功能不全、骨質疏松等,對于這些病情的患者盡量不使用糖皮質激素,必須用藥時要權衡利弊慎重選擇[8]。雖然糖皮質激素類應用極為廣泛,門診處方中使用率已達到32.11%,但其不良反應也較多,不合理用藥還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病變[9]。糖皮質激素的臨床應用要遵循以下原則:①嚴格掌握其適應證、禁忌癥,盡量不多用、濫用;②綜合病變特點和程度合理選擇藥物種類和給藥方法;③用藥期間警惕不良反應的發生[10]。我院門診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基本符合《糖皮質激素的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在門診中廣泛應用,各個科室均有使用,用藥時要嚴格遵循用藥原則,加強醫師用藥責任心,以期督促臨床用藥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李加.糖皮質激素用藥不合理的現象與改進措施探討[J].西南軍醫,2008,10(5):81.

[2]林晨燕.我院2007年~2009年糖皮質激素類藥品使用情況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10):205-207.

[3]王艷芬.靜脈注射及吸入激素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09,38(7):642.

[4]徐沖,徐國恒. 糖皮質激素與脂肪代謝和胰島素抵抗[J].生理科學進展,2009,40(1):19.

[5]Popp AW,Lsenegger J,Buergi EM,et al.Glucocorticosteroidinduced spinal osteoporosis : scientific update on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EurSpine J,2006,15:1 035.

[6]劉佩堅,陳幸誼,肖志斌,等.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門診糖皮質激素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1):35-37.

[7]江麗歡.門診處方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9):777-779.

[8]葉樹林,王瑞娟.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臨床合理用藥探究[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1,32(4):402-4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临朐县| 南投县| 甘南县| 西吉县| 阿城市| 德兴市| 阿拉善盟| 广河县| 浑源县| 珲春市| 衢州市| 衡阳市| 哈巴河县| 梅州市| 博乐市| 波密县| 龙游县| 偏关县| 佛冈县| 屯昌县| 吉隆县| 滦平县| 彭泽县| 松潘县| 柳州市| 花垣县| 泰宁县| 靖西县| 开化县| 闽清县| 黄山市| 蕉岭县| 平阴县| 顺平县| 独山县| 阳新县| 平泉县| 临桂县| 青岛市|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