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視覺傳達論文

視覺傳達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視覺傳達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視覺傳達論文

視覺傳達論文范文第1篇

(一)高校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自身狀況。在我國高校園但凡學習藝術的學生或多或少都自律意識較差,管理較難,自身往往帶有自由性,紀律松弛,我行我素,好像藝術學生就是天馬行空的感覺,這種特性一方面源于藝術本該受束縛,靈感需要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下發揮的觀念影響。

(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方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專業課包括CI設計、廣告設計、攝影、標志設計、字體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教學上著重強調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實踐性。高校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的常規學生管理表現死板,沒有深入到該專業學生的內心需要,不深刻了解該專業的學生,一刀切的實行普通學生的普通管理,這與專業教學脫節,管理不深入。

(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工作室導師制”應運而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包括設計設計素描、設計色彩、CorelDraw、三大構成、裝飾畫。培養良好的視覺傳達專業設計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須具備和接受良好的藝術設計基礎教育,使基礎課名副其實地成為專業的“基礎”,這樣就必須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逐步建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各方向設計工作室、實驗室,拓寬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途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自由選擇,優化專業內合作。這樣即體現了老師教,學生學做一體化的緊密結合,導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專業教育、就業教育等進行學生管理,效果較好。也構建了以應用能力為主的教學內容體系,從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在教學上全面推行教學新技術應用,增強教學互動性。將多媒體教學與專業課相結合,將相關設計軟件應用作為學生實訓課,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二、改革實踐

(一)改變傳統的單純“嚴管”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覺探索和創新能力。改變傳統的“嚴管”,利用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與依賴,結合專業教育、就業教育等環節,發揮專業教師隊伍的特殊作用,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覺探索和創新能力,是我們教育者應該探討的問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包括設計設計素描、設計色彩、CorelDraw、三大構成、裝飾畫。培養良好的視覺傳達專業設計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須具備和接受良好的藝術設計基礎教育,使基礎課名副其實地成為專業的“基礎”,這樣就必須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如改素描為設計素描;改色彩為設計色彩,并加大室外寫生訓練。以造型創造能力和主題創作表現力為訓練內容,從整體上把握設計基礎課所從屬的專業課和生產實踐的需要,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覺探索和創新能力。

(二)改變傳統的“教”與“育”脫節現象,提升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針對高校藝術設計學生的特點,疏導和治理相結合是有效的管理方式。我國設計藝術起步較晚且長期處于一種模仿和經驗型狀態,人才積淀薄弱,課程設置的目的性不明確,目的性和針對性缺乏提示與提煉。針對這種狀況,必須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使課程內容與社會實踐需要相結合,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著重強調針對性原則,根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特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將專業課程和實踐項目緊密結合。如將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有效結合;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作業展覽常規化;鼓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常規化。這樣既提升了學生專業基礎課的實踐動手能力,又為將來的工作提供了經驗積累,最大限度提升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三)改變傳統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實現有針對性管理。逐步建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各方向設計工作室、實驗室,拓寬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途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自由選擇,優化專業內合作。這樣即體現了老師教,學生學做一體化的緊密結合,也構建了以應用能力為主的教學內容體系,從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在教學上全面推行教學新技術應用,增強教學互動性。將多媒體教學與專業課相結合,將相關設計軟件應用作為學生實訓課,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特別是“導師制”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制訂個性化的成長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思想教育與引導,讓學生能夠信服。

三、模式成效

(一)“工作室制”實現專業教學與學生管理一體化,解決“教與育”脫節。由于視覺傳達設計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所要要能夠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相互的結合,采取多種教學的形式,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彌補。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能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培養促進,實施多維度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導師制”可以實行有針對性的成長方案,提高了學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導師制”可把課堂教學與地方經濟相結合,服務地方經濟“二元一體”的“導師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由地方組織的各種比賽,如大道墻體彩繪比賽等。這是社會實踐與課堂理論的完美結合。這種把課堂教學與地方經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發揚學生不怕苦和累,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既能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又服務了地方經濟。

視覺傳達論文范文第2篇

在信息成為了當今社會最重要的資源后,設計的目的也在朝著更有效傳遞信息的方向轉變。這個轉變進程中,視覺傳達設計的作為信息傳達的重要表現形式自然扮演著轉變的重要角色。非視覺感知語言的運用就為視覺傳達設計的轉變提供了契機,成為視覺傳達轉變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計手段。

1.社會價值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逐漸取代工業生產活動而成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信息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并構成社會信息化的物質基礎。信息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一個新階段。非視覺感知語言使人類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獲得并傳遞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將提供給人類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進全球各國人們之間的密切交往和對話,增進相互理解,有利于人類的共同繁榮。

2.藝術價值視覺傳達設計是一種信息傳遞藝術,也是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形態。視覺傳達是人與人之間利用“看”的形式所進行的交流,是通過視覺語言進行表達傳播的方式。而非視覺感知語言的介入視覺傳達設計則是利用身體的各種感官去傳達信息,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新的傳播方式。

二、非視覺感知語言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1.被動與主動的轉換主動與被動的轉換更有利于信息的循環。視覺傳達設計作為現代信息社會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主要對話形式,其實質是一種信息的對話,是信息的傳播與接受的循環過程。設計與純藝術活動不同,設計不是設計者一廂情愿式的游戲,而是一個信息形成、信息流動、信息接受直至信息反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的往返流動是必要的。通過刺激信息接受者的感官,引起信息接收者的情感共鳴來傳達信息,則是基于人類生活經歷及社會環境的體驗同構和發出內心深處的理解和共鳴,是人的自然屬性的升華,是對現實事物所表現出的態度和情緒。置身于這種情緒下,受眾會主動對設計作品深刻理解,并產生的深深的感動或思考,使其透過藝術形象與設計師保持情緒和感受的契合一致,物我同一。

2.感官與信息的同構設計作品是向受眾傳達信息的載體,信息、知識和情感都是其具體形式。人們對設計作品的體驗要求的提升,要求被傳達的體驗越拉越貼近受眾的親身經歷,以獲得最佳的傳達效果。而原先的表達方式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時,就會要求出現新的表達方式。這時非視覺感知語言在視覺傳達中的應用就填補了這個空缺。這種表達方法滿足了信息受眾的多感官需求,讓其游走在感覺和信息之間,不知不覺地接受信息、并與之互動。在信息傳達過程中,信息接受者受到各種感官刺激,并將其轉化為感覺,這些感覺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組合形成感官與信息的同構關系。美國的《HAIR’SHOW》的廣告設計(圖1)是由格瑞設計公司設計的,他們在創意中嘗試對紙進行立體化,選擇了朋克、火焰、尖發、卷發、束發五種發型,然后用裁切的雜志內頁逐個造型。紙發和雜志封面完美的結合起來,帶給讀者新鮮的感官體驗。圖1格瑞設計公司,《HAIR’SHOW》的廣告設計,2008.

3.通感傳譯達芬奇曾經說過:“玫瑰如果不取!玫瑰"這個名字的話,或許聞起來就不那么香。”想來的確如此,如果將玫瑰命名為石頭,也許我們就聯想不到美麗華貴的鮮花和艷麗浪漫的感情了。玫瑰這個名字聽起來就給人一種芳香的美感,這種美感來自于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通感。在文學上有一種修辭叫“通感”,通俗的解釋就是將難以言傳的情狀以另一種可比的形式陳述清楚。這種“通感”現象同樣存在于信息的傳播過程中,與我們的視覺傳達設計息息相關。通感是一種把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的感覺共鳴現象。它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諸如不同的色彩在人的心里會產生冷暖、遠近、輕重、大小感。簡單來說,通感其實是,將自己的內心難以表述的感受轉化成別人易于理解的感覺形式的轉換描述,即將人的一種感覺通過交感與人的另一種感覺聯系起來,互相轉移感染,得到共鳴,形成溝通和理解。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要帶給人們的多種感官的綜合需要和滿足,就需要將各種設計元素間的相互轉化,直接或間接地表現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刺激,這也就是“通感傳譯”。“通感傳譯”正是這樣一種將不同感覺的結果在內心中轉換、溝通的橋梁。意大利著名設計師奧馬爾•瓦爾皮納里(OmarVulpinari)設計的煙草包裝,(圖2)用真實的嘴巴和牙齒圖片,警示吸煙的危害。成功的利用視覺引發痛覺,使信息與受眾產生積極的互動與交流。

4.跨界線的傳播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與全球化的進程相伴而生并隨著傳播手段(主要是大眾傳播手段)的成熟不斷發展的。互聯網既是全球化或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又是將這一過程不斷推向前進的強大動因。非視覺感知語言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使視覺傳達設計在所傳達信息跨國界、跨文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結論與展望

視覺傳達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傳統裝飾藝術;視覺傳達設計;民族文化

傳統裝飾藝術源于生活,源于傳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族底蘊,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藝術形態。早期工藝美術作品中的圖案就已經具備了強烈的裝飾意味,隨著人們精神需求和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傳統裝飾藝術更是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傳統裝飾藝術以其獨特的視覺符號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重新引起了設計界的關注。特別是視覺傳達設計,這門通過獨特的視覺傳播方式達到傳達信息,并且與受眾交流、溝通的目的的藝術學科,不僅要吸取和弘揚傳統裝飾藝術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傳統裝飾藝術中對現代設計有借鑒價值的東西。

追溯傳統裝飾藝術發展的淵源,它首先是人們為了生存而進行的造物的主觀創造性活動,到后來為了審美需求而進行裝飾創作,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人類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傳統裝飾藝術作品往往成為見證該時期文化、工藝和藝術水平的代表。并且,傳統裝飾藝術作品不論其形式如何,都融入了原始先民為生存而激發的全部感情,都體現出了生命的本能、生活的理想和原始文化的底蘊。[1]它不是純藝術現象,但經過幾千年的積淀與傳承,傳統裝飾藝術在意識形態的轉變和新技術浪潮的沖擊下不斷更新拓展,具有了自己鮮明的藝術特征,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設計語言日趨國際化的今天,視覺傳達設計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對圖形、文字等元素的高度概括和簡約化特征而面臨著設計風格一體化的尷尬趨勢,這就對現代設計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傳統,其人文風俗和文化底蘊也大不相同,所以,設計家們驚訝地發現,民族的東西是一種很好地區別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設計語言。于是,一股回歸傳統,弘揚民族文化的設計思想席卷了整個設計界。不同國度和區域的設計家都在尋找最能反映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蘊的設計符號。作為有幾千年文化積淀和傳承并反映民族文化精髓的傳統裝飾藝術,它重新引起設計界的關注,并成為設計家們創作的靈感來源,也就不足為奇了。

首先,在對形的處理上,傳統裝飾藝術遵循“刪繁就簡”、“以簡代繁”的原則,也就是用簡潔的線條和規整的外形來表現各種自然形象。如興起于我國民間的皮影戲和剪紙,其造型多采用簡潔單純的線面,著重表現自然物象的基本特征,它把一些立體的東西作概括化和平面化處理,具有視覺傳達設計的意味。出土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時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就采用了幾何圖形的構成手法,將人面概括成圓形,頭上的發髻和人面兩側耳部的小魚都用三角形表示,眼睛瞇成一條線,這種抽象化和幾何化就是“刪繁就簡”的具體體現。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提倡用最簡潔的圖形語言傳達最豐富的思想內涵,其實也就是強調對圖形的高度概括、提煉和簡化,而西方更是注重幾何和抽象的圖形表達。這些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裝飾藝術中對形的處理觀念是基本一致的,并且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開始運用了。另外,傳統裝飾藝術由于有漆畫、陶瓷、蠟染、刺繡、剪紙等多種藝術形式,其內容比較豐富,處理“形”的手法也就各具特色。所以,傳統裝飾藝術中對“形”的處理手法,很多都是值得我們視覺傳達設計學習和借鑒的。其次,傳統裝飾藝術很注重形式美感,這種形式美感包括造型的獨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畫面空間的設計感和點、線、面等形式要素的組合關系。傳統裝飾藝術中,很多造型藝術本身具有很強的形式美,已經很講究對稱、均衡、比例、線條、色彩等帶給人的審美情感。如陶器的造型就很講究對稱和均衡,上面的裝飾紋樣不僅很注重線條和塊面的對比,色彩的搭配也很和諧。并且,還有很多由于機械有節奏的運動和通過重復的構成手法而創造的圖案,具有強烈的秩序美。[2]在敦煌壁畫中,隨處可見用于裝飾的各種卷草紋樣和適合圖案,尤其是藻井的裝飾,紋樣之豐富,裝飾之繁瑣可謂嘆為觀止,然而經過藝術家的合理安排,整個畫面顯得井井有條。二方連續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呈現出強烈的節奏感和秩序感,適合紋樣處處彰顯藝術家對畫面空間的把控,各種視覺元素遙相呼應,虛實相生,并且畫面中點、線、面關系處理到位,整體視覺效果統一。可見,傳統裝飾藝術中對形式美感的追求,就如同我們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時所考慮的畫面構圖和版式編排,目的都是為了形成強烈的視覺美感,從而喚起人們審美心理的愉悅。所以,傳統裝飾藝術中對形式美感的追求為我們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版式編排提供了參考的樣本,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再次,傳統裝飾藝術中的紋樣往往具有象征意義,如盤子上的暗八仙,象征延年益壽;瓷器上的蓮花寓意高潔;民間工藝美術里的葡萄、石榴以及百子圖等象征家族繁榮,子孫眾多;還有用龍鳳表示吉祥如意,用蝙蝠直接表現“福在眼前”等等。[3]傳統裝飾藝術中的這種象征性與現代設計有異曲同工之處,如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標識設計就常采用象征圖形來傳達企業文化、發展方向或者管理理念等,海報設計中也常用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圖形傳達深刻的思想主題和文化內涵。傳統裝飾藝術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寓意性,對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來講,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它為我們的設計提供了眾多素材,豐富了我們的設計語言;另一方面,它為我們的設計提供了很多思考的切入點,對設計創意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另外,它使我們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時,能準確找到傳達設計意圖的最佳圖形符號。所以,傳統裝飾藝術中的象征性是很值得我們關注的。

另外,傳統裝飾藝術在造型上采用的夸張和變形,在構圖上采用的重復、發射、漸變以及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等處理手法,與今天現代設計中的圖形語言和形式美的法則以及構成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對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來講,意義十分重大。

正是因為傳統裝飾藝術有如此多的地方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保持一致性,才在現代社會顯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所以我們在設計中運用傳統裝飾藝術宣揚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同時,更要不斷挖掘傳統裝飾藝術對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有借鑒價值的東西。在設計中追求東西方文化的統一,追求傳統與現代的統一,才能夠在設計中既表現出民族的傳統精粹,又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說服力。

參考資料:

[1]伍毅志.傳統裝飾藝術在現代社會的價值[OL].中國裝飾藝術網./Theoretical/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2

視覺傳達論文范文第4篇

以廣東地區為限,除美術專業院校——廣州美術學院之外,共40多所綜合性藝術院校。在傳統的畢業設計展覽中,專業美術院校因人數、專業眾多,多以統一時間在專業性展廳,各系科分樓層同時進行,展覽時間較長。綜合性藝術院校因資源和場地有限,多在校內展出,系科展覽分布繁雜,場次多,各系科展覽時限短。從以上的現狀分析可了解藝術院校的畢業設計展覽存在多方面的問題。首先,院校對畢業設計展覽存在管理、策劃缺失,調研了解多數院校畢業設計與展覽,一般在畢業生最后學年第一個學期安排畢業教學任務,學生和教師雙向選擇或系科負責人安排教學任務,導師負責設計方向、進度和作品質量;第二個學期院校統一安排各系科展覽場次與時間。因缺少前期院校展覽意向整體規劃和后期效果考量、系科體現各自專業特征,加之教師的差異性指導,使得各系科畢業作品整體感差,展覽呈現“擺地攤”的凌亂效果。其次,綜合性藝術院校展覽模式存在局限之二是展覽資源缺乏。

綜合性大學一般以學校重點學科為培養對象,藝術類專業常為綜合性院校補充性學科,藝術院系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提供給學生的展覽場地有限、布展資源不足、展覽環境局限,無法使教師和學生有更大空間發揮,這種局限使得設計成果得不到最大的社會釋放,導致他們對畢業設計的熱忱不高。再次,展覽形式的單一性是藝術院校畢業設計展的最大詬病,以視傳專業畢業作品展為例,以海報招貼、包裝設計等為主導的傳統形式依然存在各藝術院校。但隨著全球信息化高速發展,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趨向多元化,引入了信息設計、交互設計、導向設計、網絡媒體設計、實驗性海報和動態廣告等。新的形式促使展示形式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表現作品,首先要考慮展覽形式的展現。但由于前期進行的策劃不足,大部分的同學對創新缺乏勇氣嘗試,最終又回到傳統單一的展覽形式中。最后,綜合性藝術院校展覽形式的單一還存在于畢業設計與展覽沒有利用好綜合性院校的學科優勢,更多是模仿專業性藝術學院的展覽形式,缺乏自身特色。如華南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點的綜合性大學,該大學藝術學院的視覺傳達畢業設計展可以發揚學校學科優勢,突出特點,使學生的設計服務于農業與生命科學等特色學科,做出自己專業的特色,從而使設計作品真正達到產、學、研結合。除此之外,設計與展覽還缺乏學院、系科、專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視覺傳達專業本身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跨界性較強的學科。合作性設計可以有更多形式的嘗試,優勢互補,發揮各自長處,包括跨界型的設計,多學科語言設計,用不同載體來體現作品的延伸性。上述提及的藝術院校專業特色與展覽合作方式都需在畢業設計方向及展覽策劃的最初擬定。

二、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的特征分析

隨著現代社會藝術展覽越來越多,交流越頻繁,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覽存在的問題愈發顯現,有些藝術院校已開始重視畢業設計展覽及畢業設計展覽模式的探討與完善,力求顯示出現代展覽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創新性優勢,同時對展覽主題、展地安排、有效資源整合進行更周全的考慮。有的院校甚至將畢業設計展覽作為自身鮮明的品牌效應。而這些與傳統畢業設計展覽相比,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資源整合顯示優勢。院校的資源有限,畢業設計費用基本由學生自籌,由于經費的局限,學生較保守地使用傳統設計方法,對耗費資金較高的創新性、研究性的實驗性設計望而卻步,因此與社會機構合作,或是社會力量主辦、院校協辦,高校間相互合作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學生資金與技術上的不足。其次是展覽場地的多元變化。不同的合作方式使得院校在展覽場地的選擇也做了規劃與調整,藝術院校和系科更多地選擇開放性更大的美術館、藝術館等可以面向公眾的場所。

三、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的探討與實踐

進一步探討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的發展方向,本人于2013年開始畢業設計與策展模式的實踐教學,2013年聯合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動畫專業和服裝專業的部分教師與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跨專業整合,以“廣府傳統視覺元素再造”的設計方向、“又及”為畢業展覽主題,申請廣州公益展覽場館展覽的教學探索。由于經費短缺、展覽資源嚴重不足,最終回到傳統的畢業展中,但其中部分跨專業的畢業作品更顯優勢,如反映廣府特殊群體的“自梳女”作品是視覺傳達專業和動畫專業整合后的優秀畢業作品,資源更豐富,表達形式更多元化,展覽效果更完整。該作品在2013年獲得了華南農業大學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的優秀獎。通過2013年畢業設計展覽模式的探索,確定了畢業設計從策展開始的教學模式的深入。2014年畢業設計開題以“設計行者”作為策展主題,展覽的主旨為“設計路上,行者不息”,寄語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對未來的期許,通過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示自己的專業態度和專業追求,學生也可借助此平臺向社會推廣自己以獲取更多的就業機會。隨著展覽模式不斷探索,“設計行者”展覽嘗試與社會媒體力量合作機制,即與城市畫報和IMARK創意市集合力逐漸形成展覽的集資、推廣與策辦的“設計行者”邀請展。“設計行者”邀請展有別于以往的展覽形式。社會資源的引入,展覽形成系列化宣傳與相關主題活動的推廣。首先,展覽宣傳前期通過追夢網資金籌集,豆瓣網平臺展覽活動的推介;展覽期間更借助羊城晚報、羊城地鐵報等紙媒與新浪網、騰訊網、21cn手機網等網絡媒體的傳播,展覽信息量的擴容和傳播速度的提升,展覽受到更多社會群體的關注。其次,展覽活動不再是單一學生畢業作品展覽,更多是擴展性的展覽周邊活動的增加,“設計行者”邀請展包括了學生作品的主題展覽、歌莉婭225服裝畢業設計專場、設計夜行者夜跑活動、設計行者采訪、24H-Onlin系列展覽。

視覺傳達論文范文第5篇

由于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得和感知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視覺,因此視覺傳達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人們通過對文字、圖像、色彩等基本元素的觀察,來獲取相關的信息。因此信息的發送者利用發送相關的文字、圖像、數字、視頻、攝影、模型等具體內容,向人們進行信息的傳遞。而視覺傳達設計就是將以上這些內容進行修飾和美化,使其具有更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讓人們在觀察這些內容的同時保持愉悅的享受,以便更好的獲取信息。視覺傳達設計涉及到很多的領域,例如街道上的廣告牌、產品的包裝盒、舞臺效果的設計、網絡媒體的宣傳等。所包含的元素有字體、圖形、色彩、標志、排版、印刷等。例如,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公益廣告“FAMILY”當中,設計者將字母進行擬人化的設計處理,用這些字母來比喻家庭當中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利用時間的快速流逝,將父母變老、孩子長大的過程體現了出來。通過設計的動畫內容,讓人們看到了小時候孩子不懂事,經常頂撞父母,讓父母傷心。而長大后明白了生活的責任,照顧父母并成為了父母的依靠。廣告中對于字母的圖形設計和動畫的形象設計,起到了很好的視覺傳達效果,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通過對家庭內涵的詮釋,激起了很多人對親情的渴望和重視。而如果僅僅使用文字和圖片,是無法達到這種效果的[2]。因此,視覺傳達設計在信息傳遞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傳的設計的關系

2.1二者的共同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之間使相同的。二者在應用的過程中都會應用到色彩、繪畫、平面設計等方面的技術。而二者不但具有十分相似的發展經歷,其對于現代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方式都是共通的。在美學賞析的角度,對于點、線、面、體、光、形等方面的排列原則也是相同的。在對于符號的創造和運用,也是基于相同的文化基礎。

2.2二者的不同點。在某些方面,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又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之處。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設計背景。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則是在上個世紀中后期,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才逐漸開始興起和推廣,并且從二維領域向三維領域進行過渡。而設覺傳達設計是在二戰之后,利用繪畫和廣告的方式,逐漸得到發展,使溝通系統發生了改變。(2)設計目標。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的目的使將動態與靜態進行有機的融合,形成相應的造型,同時實現對二維空間以及三維空間的塑造。而視覺傳達設計則是為了增強目標形象的藝術感和美感,提高其欣賞價值,同時對媒體動態進行掌握。(3)設計原則。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使進行色彩與圖形、動態與靜態的有機融合,注重的是相關素材的開發和軟件技術的應用。而視覺傳達設計則是目標的形、意、像等元素進行轉換,使其呈現在點、線、面、體之上,從而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4)設計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需要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和相關軟件的實用技巧,包括制圖軟件、繪畫軟件、視頻編輯、照排印刷等口技術。而設覺傳達設計不但重視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等方面的技術,還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非常重視。

3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的結合應用

3.1文字設計。在圖形圖像的設計中,文字設計是最為基本的應用。傳統的文字設計中,很多制圖軟件和文字處理軟件都能夠實現對字體、字號、顏色、造型等簡單的藝術處理[3]。而圖形圖像設計的應用,帶來了不同的效果。通過專業的圖形圖像設計軟件,可以使文字發生不同的變化,而不同的文字形象可以帶來不同的視覺傳達效果,以應對不同的需求。例如,一些商家在進行節日促銷時所使用的文字宣傳廣告,可以體現出很強的節日氣息,大大提高了廣告的效果。

3.2包裝設計。人們在商場或超市逛街購物的時候,能夠吸引人們興趣的主要是獨特的包裝設計。而這些包裝的設計需要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的應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包裝是商品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重要渠道,要想吸引人們的注意,達到更好的視覺傳達效果,就需要利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對其進行改造,使其更具藝術性和視覺沖擊力,進而提高人們對其的關注,以達到視覺傳遞信息的效果。

3.3插圖繪畫設計。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的相關軟件當中,通常都具有繪畫和調色的功能。因此,很多設計師在進行插圖繪畫設計的時候,先利用鉛筆繪制草稿,然后利用這些軟件進行藝術設計和調色處理。此外,世界上很多像素畫設計師也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來進行創作,結合視覺傳的設計的要點,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繪畫作品。

3.4界面設計。在很多計算機、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應用界面當中,都運用到了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這兩項技術的結合應用,使得這些電子產品的界面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感。在保持原有功能和可操作性的基礎上,體現出了更高的藝術品質,使人們在使用這些電子產品的同時,也能獲得視覺上的享受。

4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且末县| 济阳县| 关岭| 五台县| 永康市| 兴安盟| 肃宁县| 通河县| 八宿县| 镇原县| 广昌县| 三穗县| 密云县| 济宁市| 湖南省| 和田市| 贵阳市| 固原市| 遵化市| 余姚市| 蒙阴县| 剑阁县| 普安县| 五华县| 壤塘县| 上林县| 蓬安县| 红原县| 信丰县| 龙井市| 荆州市| 集安市| 专栏| 新竹市| 崇信县| 兴业县| 周宁县| 新巴尔虎右旗| 松江区|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