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聞寫作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大多數都是死記硬背,這樣就容易造成一個困擾,不少學生能背誦出很多新聞概念,能準確地將新聞名詞與概念內容結合,可是在真正運用的環節中,卻對不上號導致抓不住重點,直接影響到動手能力。通過案例進行本課程理論知識的傳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述“新聞報道策劃”這一章節,對于“新聞策劃”這一概念可以通過門戶網站,如“新浪網”和中央電視臺“神舟八號”飛船的報道來講述,說明新聞報道策劃能給新聞報道增添色彩,有圖片有視頻資料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引申出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又如,在新聞傳播領域每年都會出現的假新聞系列,這些都是記者有意或無意為之的“策劃新聞”,可以從眾多的案例中分析其概念以及壞處等等,將“新聞策劃”和“策劃新聞”區別開來。通過案例的導入,能使學生深刻地記住基本概念,同時也能使課堂活躍氣氛。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教師為主導,但學生是主體,舉例是為了引發學生的思維擴展,使學生在領會了概念的內涵后能夠舉一反三。
二、鞏固知識的案例討論
在本課程的教學當中,每一章節的知識講述完畢之后都可以用案例討論的形式來進行鞏固。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羅•佛萊雷曾指出“: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2]課堂的討論能進一步深化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的真正提高。為了加深學生的知識鞏固,教師組織學生對于某一案例進行討論,如在“記者修養”這一章節講述完后,我們可以討論相關案例,如對于公眾人物的采訪報道中,記者作為采訪者應該是秉承新聞傳播的報道原則進行常規報道,還是窺探其隱私挖掘八卦博取受眾眼球呢?諸如此類的案例分析及探討,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判斷是非也要論證自己的觀點,更要接受來自于其他人的質疑和反駁,進而能在師生之間的討論中得出結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不同的意見適時恰當地進行評析,加深學生對章節知識的認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踐教學中的案例模仿
從傳統意義上看,新聞作為及時傳播的新鮮重要的事實信息,它以實用為目的,其內容受到生活真實的嚴格限制,不具有審美屬性。其實,新聞在傳遞信息,使讀者了解客觀事實,獲得切實知識的同時,也能傳達審美信息,使讀者得到美感享受,具有審美屬性和審美價值。新聞的審美屬性,就是指新聞作為新聞作者審美意識的物化表現,其本身也是審美對象,具有特定的審美價值,能引發人的美感,使受眾得到美的陶冶和啟迪。
新聞的審美屬性是由新聞自身的素質決定的。首先,新聞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客觀存在的原生形態的美的直接反映。新聞反映的對象從客觀方面看無非是真善美和假惡丑,反映和抨擊假惡丑,也就是間接地肯定、頌揚真善美。新聞直接反映真善美、假惡丑,這是新聞的特點和優勢之所在。其次,新聞具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性內容。新聞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反映,而客觀事物是具體的、實在的,唯其具體實在,方能被人感知,正如人的認識是以感知為基礎一樣,作為一種特殊認識的美感產生于實踐中的具體感知,離開真切的感受無所謂美感,新聞對事實的敘述、描寫,使它具有了直觀性、形象性、可感性特征,這是美感生成的必要條件。再次,新聞包含著作者的審美判斷。新聞是用具體的事實信息來反映客觀的社會生活,這是新聞的真實性法則所決定的,但新聞對生活的反映并不是機械地“復制”、冰冷地“克隆”,并不意味著有了事實就有了新聞,只要反映事實的新聞便是好新聞。為什么面對同樣的事實會形成種種不同的報道,并且可能產生種種不同甚至相反的社會效果?這是因為新聞傳播作為一種主體行為,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主體性的烙印。所謂主體性,是指傳播主體在選擇事實、傳達信息時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的個人意志、情感和認識。同時,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輿論工具,它要“說話”、要“發言”,即表達特定的觀點態度,更何況新聞傳播要受政治經濟的制約、文化觀念的影響。但新聞又是以特殊的方式,即用事實、用形象說話或發言的,“從表面上看,新聞似乎只在客觀地敘述事實,實際上在用詞造句之間就隱含著某種觀點,形式上的含蓄掩蓋著內容上的某一立場?!雹僮詈?新聞寫作作為一種技巧、藝術,它體現了作者的創造性,無論是新聞采訪,還是在立意、構思、表達諸方面,美學理論告訴我們:“人的一切創造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作為審美活動來考察”,②“在每個領域中出現的凡是值得被稱為藝術性的活動,都必定具有審美意義”。③因此,新聞作為具有創造特征的藝術性活動的產物,同樣具有審美意義,會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新聞體現著作者對反映對象的審美理解,同時新聞的特點和表現方式決定了新聞能從審美的角度反映事物,能以直觀情感的方式告訴我們真假、善惡、美丑。
新聞美不僅是新聞自身素質的體現,同時也是新聞事業的性質要求使然。新聞事業作為掌握在一定階級手中的輿論工具,它是用新聞手段來反映現實,為本階級的利益服務的。新聞要影響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具有的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必先為廣大受眾所喜愛、所接受,如果作品干癟枯燥,味同嚼蠟,勢必使讀者望而生厭,因此,我國新聞界許多有識之士,特別是新聞作者歷來強調要寫視覺新聞、立體新聞、現場感強的新聞,要求新聞作品具有可讀性、趣味性等,其實質就是要新聞寫出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具有沁人心脾的藝術魅力。“所謂立體化,無非是要注意交代新聞背景,有典型情節、細節、感人的畫面、精彩的對話,使之有聲有色,有血有肉,讓人從消息中具體形象地看到事物的本來面貌?!倍F實的情況恰恰不能令人滿意,“不少消息滿篇只有概念化的敘述,枯燥無味的數字,孤立、零碎的新聞事實,給人以平面感。”④這正是長期以來對新聞美認識缺陷而造成的實踐上的弊端,它嚴重制約了新聞作用的正常發揮。審美的意義是深刻而廣泛的,它對人的知、情、意、行的影響是長久而深遠的,正如蘇聯著名美學家斯托洛維奇所說:在人類的各項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審美像探照燈一樣照耀著前進的道路,使人們能夠預見、猜測和熱情地預感所要探索和期望的結果,做出對于未來的大膽預測?!雹菪侣剬徝啦粌H能給人一種情感的愉悅,更是人們產生積極行為的強烈的內驅力。實踐證明,新聞的實用性、功利性不僅不會妨礙它的審美功能的發揮,其審美價值反倒會強化新聞實用功能的實現。
新聞美有其特殊的表現。新聞之美,貴在“真實”。內容的真實是新聞審美的基礎。真善美,以真為前提,真是合規律性,善是合目的性,美則是真善的形象顯現,不真,不善,也就不美。從人類審美發展史的角度看,實用也先于審美。狄德羅說:“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質。在前面的兩種品質之上加以一些難得而出色的情狀,真就顯得美,善也顯得美?!雹蕖俺錾那闋睢?就是指生動的形象。人們之所以需要新聞就在于它每時每刻能給我們提供事物發生、變化的最新信息,幫助人們消除認識上的不確定性,以便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同時因為真實便與讀者的生活、心理接近,閱讀的時候沒有距離,不會感到陌生,容易引起心靈的交流與共鳴。新聞之美,重在“新穎”。新聞是一條流動不息的長河,從內容到形式都在不斷地刷新著自己,新情況、新事物、新人物、新問題、新成就、新經驗……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唯其新才能令人愛不釋手。正如徐治平先生所言:“因為人有一種本能的好奇心,作品之新奇,就能滿足讀者審美心理的獨特要求,從而獲得獵奇的;此外,這種對于審美對象的新奇感,可以變為強烈的刺激信息,使讀者對作品獲得鮮明長久的印象,從而增強作品美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雹咝侣勚?美在含蓄。新聞“表達的,往往是一種無形的意見。越是高明的新聞工作者,越善于在內容上貫徹自己的意見,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隱藏自己的意見。它能夠使讀者(聽眾和觀眾)在接受事實的同時也接受作者的觀點和意見,所以具有一種特殊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著巨大的影響力。”⑧新聞通常只是某個或某些“個別”、“具體”事實信息的報道,但它能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其以小見大的藝術表現方式決定了它能給讀者以暗示,激發讀者的聯想、想象和情感。
新聞美是新聞的可貴品質,是新聞寫作的高層次追求。它不是搜集、羅列、機械地記錄一些生活的表面現象就能得到,而應對新聞事實進行審美觀照和藝術表現。最重要的是要以審美的眼光捕捉人們普遍關心的、感興趣的事實,捕捉鮮活的人物、精彩的場景、傳神的細節,運用活生生的語言進行生動的敘述和形象的描寫,直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狀態。正如姚里軍同志所言:“新聞要盡可能采取某種感性的表達形式,不能依靠那些空洞的詞語和概念化的陳述,不能讓傳播對象去接受你對事物的抽象認識,而必須以審美的直覺捕捉到事物可感的狀貌和變化,讓讀者從一定的描述中獲得某種感性的印象。這是新聞作為一種‘時代的藝術’的語言標志,是一個美學標志。”⑨
時代的發展,受眾的需要,推動著新聞媒體、新聞寫作的變革。新聞以感性具體的形式集中反映著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體現著人的本質力量,是新聞作者社會情感的物化形態,因而必然具有審美屬性、審美價值。新聞美學的核心問題就是在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用形象說話,提高新聞的藝術表現力,以擴大新聞的審美信息含量,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影響力和戰斗力。
注 釋:
①夏瓊:《新聞評析原理實務》,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頁。
②鮑列夫[蘇]著,喬修業、常謝楓譯:《美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0頁。
③⑤斯托洛維奇[愛沙尼亞]著,凌繼堯譯:《審美價值的本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頁,第199頁。
④朱耀榮:《讓消息鮮活起來》,《寫作》,1996(5)。
⑥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35頁。
⑦張智輝、李雪:《精短散文創作美學與技巧》,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1頁。
⑧成美、童兵:《新聞理論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頁。
⑨姚里軍:《要表現,不要陳述》,《寫作》,1990(4)。
蒙太奇最早出現在法文中,是法文montage的中文譯音,原為建筑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借用到電影中,它有兩層含義:一是組接、構成的意思,作為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敘述方式被表述;二是代表著一種創作思想,一種創作觀念。
通過上述論述,我們可以得知,蒙太奇真的不是吃的,也不是人名,而是一種思維。蒙太奇思維是創作者在想象中形成的連續不斷、結構獨特、合乎邏輯、節奏準確的畫面與聲音形象的思維活動。它有三層含義:蒙太奇思維貫穿整個電影創作過程;蒙太奇思維是在電影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蒙太奇思維需要創作者掌握創造獨特的銀幕時空的能力。
除此之外呢,我們還應該知道蒙太奇的幾種手法: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
敘事蒙太奇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引導觀眾理解劇情。
表現蒙太奇是以相連的或相疊的鏡頭、場面、段落在形式或內容上的相互對照、沖擊,產生抒情、比喻、象征的效果,引發觀眾的聯想,創造更為豐富的涵義。
另外,敘事蒙太奇是蒙太奇的一座大山,在這座大山上還有幾做小土丘值得我們去占領,它們分別是平行蒙太奇(是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將不同時間段內、不同空間中展開的兩條或兩條以上情節線索組接在一起,互相呼應、聯系,彼此起著促進作用的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是將具有因果關聯的情節線,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發生的情節,交叉組接成相連的鏡頭。迅速頻繁的交替形式能夠造成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奏感。)累積蒙太奇(是利用性質內容相同的多個鏡頭,取其不同的長度、景別、角度,將其組接起來,累積觀眾的情緒。)
重復蒙太奇(是在影片中重復出現某個畫面、細節、場景等,起到提醒、強調、回憶的作用。)
強將手下無弱兵。既然蒙太奇那么厲害,敘事蒙太奇作為表現蒙太奇的大師兄也依然可以名震江湖,那么表現蒙太奇呢?它會不會甘于遜色呢?表現蒙太奇果然不肯低頭,那么,它不肯低頭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看看吧,這就是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主要作用不是敘述情節,而是表達某種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緒。它分為:抒情蒙太奇(是通過畫面、音響或聲畫的組接帶來詩般的意境,電影畫面的結構趨于詩的結構,造成一種詩情畫意的氛圍。)隱喻(是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將不同事物之間某種相似的特征突現出來,引發觀眾的聯想。在電影中,隱喻是通過蒙太奇手法,將兩幅畫面并列、對比、交叉,從而產生一種比喻,揭示出一種內涵,在觀眾思想上產生沖擊。)
下面,我將我在一本教科書中看到的蒙太奇的作用摘抄過來,具體內容如下:
一、概括與集中。
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可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舍,選取并保留主要的、本質的部分,省略繁瑣、多余的部分,這樣就可以突出重點,強調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使內容表現得主次分明、繁簡得體、隱顯適度,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
每個鏡頭都表現一定的內容,按照一定順序組接,就能引導和規范觀眾的注意力,影響觀眾的情緒和心理,激發起觀眾的聯想和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觀眾理解新聞的內容,而且可以引導觀眾的參與心理,形成主客體間的共同“創造”。
三、創造獨特的畫面時間。
運用蒙太奇的方法對現實生活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選擇、組織、加工、改造,可以形成獨特的表述元素??畫面時空,并且使畫面時空在表現領域上極為廣闊,在選擇取舍上異常靈活,在轉換過渡上分外自由,從而形成不同的敘述方式和結構方式,以反映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四、形成不同的節奏。
這里講的節奏主要是新聞表現的節奏,即指主體運動、鏡頭長短和組接所形成的節目的輕重緩急。蒙太奇是形成影視節目節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將新聞內部節奏和外部的視覺節奏、聽覺節奏有機組合,以體現事物發展變化的脈律。
五、表達寓意,創造意境。
鏡頭的分切和組接,可以利用相互間的作用產生新的含義,即產生單個的畫面或聲音所不具有的思想內容;可以形象地表達抽象概念,表達特定的寓意,或創造出特定的意境。有人認為國外電影導演對蒙太奇的這種理解,最初是受到中國象形文字的啟發:
水+眼睛的畫面表示流淚;
耳朵靠近門的畫面=聽;
狗+嘴=吠;
嘴+鳥=歌唱;
嘴+孩子=號哭;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呢?我們在論文的寫作當中所提供的文獻信息必須是公開的出版物,也要精選出國內外最新的相關文獻。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傳、王克威主編.精神科查房手冊[C].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長虹、叢中主編.臨床心理治療學[C].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心理咨詢師(二級)。中國就業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心理咨詢師(三級)。中國就業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想象
一、注重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薄氨仨毴缑鄯湟粯樱蛇^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狈e累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寫作要“言之有物”,“言”是形式,“物”為內容,“言”從哪兒來?物從哪兒來?“言”即語言,“物”即材料。語匯和素材主要靠學生平時的積累。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報刊,要根據學生情況有目的地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分類摘抄,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以及抒情議論優美詞語、句子、語段等在筆記本上及時摘錄下來,也可以制作成讀書卡片,隨時翻看。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教師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詞匯中的不足之處,比如課堂造句、課外練筆,有時候學生有著想用某個詞匯的傾向,使用的語言環境卻不夠準確,還有時他的腦子里有某個成語的影子但是說出來的往往卻不夠完整,這時一定要予以糾正才能使學生的語匯不斷積累。
另外,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有些作文內容假、大、空,其實就是材料不夠,寫不出真情實感來。積累材料,廣泛閱讀書籍是不無裨益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從生活中積累、善于發現生活。寫作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積累生活中的小事??梢耘囵B寫日記的習慣,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來。這樣,不斷地積累,寫作用到時,信手拈來,水到渠成,寫出的文章才會有血有肉。
二、堅持觀察
學會觀察對于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寫文章必須善于觀察。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學生的生活明明是越來越豐富,為何作文中的生活相對貧乏?有人會說,這主要是學生不去觀察、思考。可教學中我們也讓學生觀察了,也教給學生如何觀察了,為什么還是寫不出好的作文呢?因為觀察能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要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觀察方法不能光靠老師傳授,必須由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學會獨立觀察。
明朝時候,有一個叫王冕的畫家,特別會畫荷花。他毛筆一揮,“刷……刷……刷”,只幾下的工夫,一朵朵嬌艷欲滴的荷花就出現在眼前了。那粉白粉白的花瓣兒,輕輕地托在花柄上,風一吹,就會飄落似的。那碧綠碧綠的荷葉兒,晶瑩閃亮的水珠兒,讓人不由地擔心會滾落到地上。王冕把荷花畫得這么好,是怎么學的呀?村口的池塘邊,人們總能看到一個孩子,手里拉著根兒韁繩呆呆地坐著,他旁邊的草地上,一只小牛在哞哞地吃著草。這個放牛的孩子就是王冕,因為家里窮,他很小的時候就給地主家放牛。每天天一亮,王冕就把小牛拉到草地上,然后在池塘邊一直坐到天黑。一天,一天,又一天,池塘里的荷花從發芽到長出蓮蓬,王冕每天就那么坐著。他并不是在發呆,而是看荷花看得入迷了?!耙悄馨阉鼈儺嬒聛砭秃昧?!”有了這個想法之后,王冕每天一邊看著荷花,一邊拿著小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后來,王冕又省下零用錢,買了紙和筆,真正開始畫畫。起初他畫得并不好,可王冕并不灰心,他更加細心地觀察,更加用心地畫,后來就越畫越像了。寫作也一樣,一定要用心觀察生活,文學的靈魂來自于生活。
三、善于想象
由于想象作用的生動筆觸,理性的冰冷的骨骼得到了活躍的鮮藥的血肉。經驗有如一粒種子,想象卻是一朵花了;經驗有如一縷縷的絲,想象卻是有花紋的綾羅錦繡了;經驗有如泥土木石,想象卻是莊嚴燦爛的巍巍宮殿了;經驗有如筋肉皮骨,想象卻是閉月羞花的美人了。想像要以事實為依據,要合情合理,要大膽,要有創造性,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要“敢想別人所未想”。形式上可以用擴寫、改寫、續寫、虛擬故事等,借助一個“由頭”,想象出合情合理的原本沒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