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常規能源

常規能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常規能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常規能源

常規能源范文第1篇

Abstract: 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ventional energy u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ind power and thermal power, and hydropower from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 generation features, it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wind power in the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under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utting forward proposals on Jiangsu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se.

關鍵詞: 風力發電;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優勢比較

Key words: Wind power;Thermal power;Hydropower;comparative advantage

中圖分類號:P7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5-0022-02

0 引言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維持正常生產、生活的所有物質及能量均來自于自然環境。隨著人口數量的激增,人類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呈指數化增長。與此同時,爆發式的工業化擴張也給社會帶來了嚴重后果,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蘊藏量巨大,全球風能約為2.74億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00萬兆瓦,是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的10倍。風能在利用過程中不產生有害廢棄物和溫室氣體,被認為是當前最廉價、技術最成熟的可再生資源。江蘇作為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迅速的省份之一,以僅占全國1%的國土創造了近10%的財富,而維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需要電力工業的有力支撐。江蘇傳統基礎能源主要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總體含量較為貧乏,分布不均勻。據統計,江蘇省國土面積約10.9萬平方千米,而含煤面積僅為2540km2。截至2011年末,全國煤炭基礎儲量2157.89億噸,江蘇省煤炭基礎儲量10.81億噸,只占全國比重的0.5%。就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來看,江蘇省石油基礎儲量2933.35萬噸,占全國石油基礎儲量的0.9%;天然氣基礎儲量24.04億立方米,僅占全國的天然氣基礎儲量的0.06%。面對能源稀缺與亟需能源的矛盾,開發新能源以支持江蘇可持續發展變得迫在眉睫。

江蘇是風能資源大省,也是國家指定的風電發展基地之一。其風能資源較豐富,可用于發電的風能達2380兆瓦,潛在的風力發電量為2200萬千瓦,占中國風能資源的近1/10。本文通過在環境、經濟和發展潛力等方面逐一分析比較江蘇風力發電與常規能源等發電方式的區別及優勢,為規劃和開發建設江蘇新能源供了廣闊的前景。

1 環境優勢比較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低碳”的生活概念正在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傳統的火力發電以煤炭、石油、核物質為原料,容易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這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相比煤炭、石油等,風能作為一種非常清潔的綠色能源,在轉換成電能的過程中,不存在常規燃煤火力發電廠所產生的污染排放,環境成本低。在進行風力發電時能夠減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的排放,不會造成酸雨、煙霧及輻射等環境污染,所以節能減排效益顯著。除此之外,風能是可再生能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自身就是對傳統能源的節約,可替代部分一次能源,優化能源結構。

根據表1可得,火力發電的燃煤污染物排放中CO2的排放率最高,為1731(kg·t-1),而風力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7g/kwh,遠低于煤電的964g/kwh、石油的726g/kwh和天然氣的484g/kwh,按我國每度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997g計算,每使用一度風力電,即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90g[1]。

由表2可以看出,針對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發現,其主要能源消費量以煤炭為主,其次是焦炭和原油,而煤炭的消費量占主要能源總消費量的80%左右,占據了主導地位,在2005年到2012年間煤炭的消費量增長了1.7倍,隨著往后工業的不斷發展,這個數量將會逐年增加。而江蘇省近幾年的環境污染嚴重,煤炭開采和使用對其的影響不計其數。

相比燃煤發電,風力發電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以減少CO2、SO2、NOX等污染物在風電場的運行過程中的排放,利用風力發電技術將風能轉化為電能,避免了有害氣體污染空氣,破壞生態平衡。二是能夠減少煤炭的使用量,我國煤炭儲量巨大,但煤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利用風力發電可以緩解資源有限的壓力;風電場的建設也可以縮小了固體廢渣的占地面積,避免了煤炭和灰渣在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促進地區大氣環境的改善。

2 經濟優勢比較

中國作為世界GDP第二大國,擁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并且具有巨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其商業化、規?;臐摿σ埠艽?。根據全國第2次風能資源普查結果,中國陸地風能離地面10m高度的經濟可開發量為2.53億kW,離地面50m的經濟可開發量可能會增大一倍。近海資源估計比陸地上大3倍,10m高經濟可開發量約7.5億kW,50m高約15億kW[2]。

目前,風電已成為具有較強經濟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風電在創造就業機會和刺激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3]。在提高風力發電的經濟性的同時,可以刺激了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提升了公司的競爭力和整體效益。此外,由于風電設備國產化率的不斷提高,再加上風電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風電成本正不斷降低。

首先,與火力發電相比,目前火力發電的不完全成本已經達到每千瓦/時0.2~0.3元,這其中不包括所排污染物的處理成本;而風能取之不盡,沒有原料成本,并且風力發電1億千瓦時,就可節約3萬噸標煤,減少9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節約淡水20多萬立方米。考慮到火力發電還受到化石能源價格浮動的影響,風電的經濟效益要比火電明顯得多。

其次,與水力發電相比,水電價格機制一方面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電力的供求關系,另一方面也無法反映水資源價值和水電開發的環境損害成本。水電站建造的一次性經濟投資和人力投資遠高于風電站建造,并且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對周圍居民的影響更是不可補償,而風電場建設周期短、見效快,如果不算測風周期的話,建成一個大型風電場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時間[4]。

從風電運營成本來看,其經濟效益也明顯優于火電和水電。一方面,由于風電場不需要大面積的燃料堆場和灰場,風電機組實際占地一般為風電田的5%左右,所以其土地資源仍可以保持與風電場建設前一樣繼續使用;另一方面,風電企業不需要燃料物流管理和市場管理,因此管理人員少,成本也相應降低。

3 發展前景優勢

風力發電作為改善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問題的主要技術之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規劃。

隨著風電的規?;粩喟l展,風電的成本也將逐步下降,許多投資者也很看好風電的市場前景。根據我國風電發展預測,2020年以后化石燃料資源將大幅度減少,火電成本也將隨之增加,屆時風電將更加具備市場競爭能力。到2020年底,全國風電總裝機規模將達到12000萬kW。預計2030年以后,水能資源大部分也將全部開發完,同時海上風電將進入大規模開發時期,并有可能形成“東電西送”的局面。預計到2050年底,全國風電總裝機規模將達到50000萬kW,風電將處于規?;l展狀態,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將會進一步提高,風電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也將明顯增強。江蘇擁有945公里的標準海岸線及面積908萬畝沿海灘涂,占全國灘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居我國沿海各省、市之首。江蘇沿海中部岸外擁有世界最大的海岸外輻射沙洲,總數有70左右,190.26萬畝的理論深度基準面零米線以上的總面積。這足以證明江蘇省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風能資源,發展沿海風電站和海上風電站是有堅實的基礎依靠。

同時,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具體包括全額并網、電價分攤、財稅優惠等,上網電價也由最初的完全競爭過渡到現在的特許權招標模式[5],這些政策都極大地推進了風電的發展。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風電以其良好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必將成為本世紀中國重要的電源。常規能源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成本增加等問題越發嚴重,風力發電將為人類最終解決能源問題帶來新的希望。本文以江蘇省風電為典型代表,深入探討了風力發電的比較優勢,可以為今后風能源的利用與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俞海淼,周海珠,裴曉梅.風力發電的環境價值與經濟性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2009,37(5):704-708.

[2]李俊峰,施鵬飛,高虎.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

[3]劉曉林.漫談風力發電[J].電氣應用,2009,28(3):82-85.

[4]派特.風能與太陽能發電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常規能源范文第2篇

自我控制能力不僅在早期兒童心理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自控能力缺失還會對個體今后的發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自控能力的發展與兒童適應學校生活有密切的關系,美國有一項針對中產階級家庭背景的幼兒的縱向研究發現,幼兒期自我控制能力發展與小學低年級時的學習成績和社會交往能力有密切關系的,具體表現為:早期自控能力好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或保持友誼;在學習生活上更能保持很強的自愿控制,也更喜歡上學;老師對他們的堅持性和抵制分心能力的打分也較高。

一、自控能力的內涵

至今為止,心理學界仍無一個公認的或簡單的自我控制的定義,甚至缺乏能被普遍接受的,關于在日常家庭和學校環境中,什么是兒童自我控制的定義。不同理論流派的心理學家在各自的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概念和術語。所謂的自我控制能力實際上都包含了一些核心的元素:

(一)自控能力包含著對行為、條件、結果之間的列聯關系的預測和評價的能力。因此,自控能力的獲得必然以對規則的理解、接受和內化為前提。

(二)自我控制能力是主體根據規則和要求來調節自己行為,因此執行規則的能力是自控行為的必要條件,而對規則的執行就與人格特質中個體動機沖動控制傾向有關。

(三)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自主性的體現,反映了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掌控能力。Savage認為自我控制不僅指服從權威及接受他人施加的行為標準,且指根據自我選擇的信念和目標行事,從這個意義龍說,如果主體的行為完全受到外部限制,沒有自主地選擇和決定的自由,那么即使在表面卜看,其行為符合了某種要求,我們也不能將這種行為視作是其自控能力的體現。由于當主體的行為受到他人監督的時候,其主體性就很難體現,因此要考察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在“無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進行。

通過上述分析,自我控制能力可以界定為:主體通過對身心活動的監控和調節,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自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忍受挫折,遵守規則,使行為符合社會和自身期望的能力。

二、幼兒園常規教育是促進幼兒自控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自控能力的培養就是一個讓兒童逐步解除目我中心走向社會化的過程。雖然我們并不能說自控能力的培養僅僅取決于幼兒園教育,不論是在家庭生活,乃至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中,幼兒的自控能力都能夠得到發展和提高。然而,一方面,我國的社會現狀一一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處于關注的中心,雖然我們不能說父母及其它長輩不注重對幼兒的教育,但過分的關注和寵愛使他們與長輩的交往中往往不會體驗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協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與成人一樣過多地參與社會生活,對幼兒而言,幼兒園的生活無疑是這一年齡階段兒童感受集體和社會、接受集體生活的紀律和規則約束的最主要場所,因此最能讓幼兒體驗到什么是集體,什么是平等交往的場所是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正是從這一層面上說,我們認為兒童自控能力的培養主要取決于幼兒園的教育。而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自控能力的培養則又主要通過常規教育來實現。

三、幼兒園常規教育對自控能力發展的利弊

(一)幼兒園常規教育對自控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

自控能力的培養雖然不能完全排除可以通過說教或知識傳授的方式進行,但是這一社會性能力的獲得更主要是依靠自身的體驗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為幼兒提供了許多社會交往的機會,從中幼兒能獲得許多社會交往的經驗。在常規教育中,教師如果能夠抓住幼兒交往中發生的各種沖突并加以因勢利導,就能為幼兒提供掌握和運用社會規則的社會情境,并為幼兒提供學習如何根據情境要求控制行為的機會。

幼兒對社會規則的掌握需要經歷從無到有、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而常規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促進幼兒對社會規則的理解和內化。從某種意義上說,紀律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化活動,它能夠讓兒童獲得這些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通過用紀律和規則約束幼兒的行為,幼兒就能逐漸認識到什么是能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界限,了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以及自己與所處社會世界的關系。

(二)幼兒園常規教育中不利于自控能力發展的現象

以“整齊劃一”來衡量常規教育的成效。在教育實踐中,由于有些幼兒園在管理上比較嚴格,經常通過檢查評比來抓幼兒園常規,這就迫使教師在常規教育時,還是會延續著“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時間就必須做什么事情”來要求幼兒的慣性。而以“整齊劃一”來衡量常規教育的效果,就導致了教師在抓常規時忽視或無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年齡特點。

常規能源范文第3篇

[關鍵詞]常規互感器;并單元數模一體化;變電站改造

中圖分類號:TG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0-0318-02

1 概述

1.1 電磁型互感器的特點

隨著電力工業的發展,電力系統傳輸的電力容量不斷增加,電網運行電壓等級也越來越高,電磁式互感器逐漸暴露出一系列固有的缺點。

1)絕緣結構復雜,體積笨重,造價高,支撐結構復雜。

2)電流互感器線性度低,在短路時容易飽和,靜態和動態準確范圍小。

3)電壓互感器可能出現鐵磁諧振,損壞設備;

4)由電流、電壓互感器引至二次保護設備的電纜是電磁干擾的重要途徑;

5)采用油浸紙等絕緣材料,易燃易爆,不安全;

6)電磁式互感器的輸出為模擬量,不能與數字化二次設備直接接口。

1.2電子式互感器的特點

相比于電磁式互感器,電子式互感器特點主要有:

1)絕緣結構簡單,造價低

電磁式互感器高壓側與低壓側之間通過鐵心磁禍合,它們之間的絕緣結構復雜,其造價隨電壓等級升高呈指數關系上升。在電子式互感器中,高壓側信息可以通過由絕緣材料做成的玻璃光纖傳輸到低電位側,其絕緣結構簡單,造價一般隨電壓等級升高呈線性關系增加。

2)不含鐵心,消除了磁飽和、鐵磁諧振等問題

電子式互感器一般不用鐵心做磁禍合,消除了磁飽和,運行暫態響應好、穩定性好,保證了系統運行的高可靠性。因而能在很大的電流與電壓變化范圍內,以高速動作、準確、抗干擾的寬頻帶性能來測量電流、電壓。

3)抗電磁干擾性能好,低壓側無開路和短路危險

電磁式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能開路,低壓側存在開路高電壓危險;電磁式電壓互感器同樣存在二次回路不能短路的問題。由于采用光纖或其它加強絕緣方式實現高電壓回路與二次低壓回路在電氣上的完全隔離,消除這些回路不希望有的相互影響,低壓側沒有因開路或短路而產生的危險,保證了二次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同時因沒有磁禍合,消除了電磁干擾對互感器性能的影響。

4)動態范圍大,測量精度高

電網正常運行時電流互感器流過的電流并不大,但短路電流一般很大,而且隨著電網容量的增加,短路電流越來越大。電磁式電流互感器因存在磁飽和問題,難以實現大范圍測量,同時滿足高精度計量和繼電保護的需要。

5)頻率響應范圍寬,適應了繼電保護和微機保護裝置的發展

電子式互感器實際能測量的頻率范圍主要決定于電子線路部分。其結構已經可以測出高壓電力線路上的諧波,還可進行電網電流暫態、高頻大電流的測量。利用故障時的暫態信號量作為保護判斷,是微機保護的發展方向,它對互感器的線性度、動態特性等都有較高的要求,電子式互感器的出現滿足了這一要求。

6)體積小、重量輕,節約空間

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傳感頭本身的重量一般在1k范圍以內,一般電子式互感器的重量只有電磁式互感器的1/10或更小。

7)適應計量和保護數字化以及微機化和自動化發展的潮流

電磁感應式電流互感器的5A或lA輸出規范必需采用模數轉換技術后才能與計算機接口。而電子式電流互感器本身就是利用光電技術的數字化設備,可直接輸出給計算機。

2.1 電子式互感器應用現狀

2.1.1 線圈型電子式電流互感器(有源式)

羅氏線圈及低功率線圈型電子式互感器的在變電站應用中;

存在問題:

①與傳統電磁式電流互感器相比,雖然LPCT可以減輕磁路飽和現象,RCT甚至徹底解決了磁路飽和問題,但由于有源電子式電流互感器還是基于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感應變化電流,因此仍然存在測量頻帶問題:頻率很低的電流分量測量不準確,不具備測量非周期分量的能力,更不能測量穩恒直流。

②由于高壓側需要完成信號的模數轉換及電光轉換等,高壓側電子電路的供能也成為有源電子式互感器系統的關鍵。常見的高壓側電子電路供能方式有兩種,母線取能和激光供能。母線取能的缺點是母線未供電時,這種供電方式失效。

2.1.2 純光型電子式互感器(無源式)

2.1.2.1 磁光玻璃型

投運時間較短,站點較少,基本上在試運行階段。

存在問題:

磁旋光電子式電流互感器與羅氏線圈型電子式電流互感器相比,品質優良,其長期沒有實用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溫度影響

磁光玻璃型電流互感器的軟肋之一是磁光玻璃的靈敏度系數(Verdet 常數)隨溫度變化較大,從而改變測量通道的比例系數,直接影響其測量準確度。

(2)雙折射效應影響

由于磁光材料的雙折射效應,使射人磁光介質的線性偏振光變成橢圓偏振光,其結果是:從檢偏器輸出的光強度變化與被測電流不成正比,使磁光玻璃型電流互感器的靈敏度不穩定,從而降低了測量精度。

(3)長期運行穩定性

此外,磁光玻璃型電流互感器存在著長期運行穩定性問題:磁光玻璃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行后,會逐漸老化,特別是在SF6 氣體環境下運行時,若有水分存在就會對玻璃造成腐蝕,可能導致光學電流互感器測量性能下降。目前已應用的磁光玻璃型電流互感器的運行時間都不長,長期運行穩定性問題尚待驗證。

2.1.2.2 全光纖型

目前光纖型電流互感器基本上在試運行階段。

存在問題:

(1)溫度影響

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傳感材料采用低雙折射單模光纖,Verdet 常數溫度系數小,幾乎不受溫度影響,但光程的增加必然使線性雙折射影響增大,而線性雙折射與環境溫度相關。此外,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系統結構復雜,環節多,所用光學元件多,需要專門的溫度控制等。

(2)雙折射效應影響

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采用法拉第旋光效應的賽格耐克環系統受光纖線性雙折射的影響較大,。因此與磁光玻璃型電流互感器相比,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受雙折射效應的影響要小很多。

(3)長期運行穩定性

同磁光玻璃型電流互感器一樣,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也存在著由閉合光路和反射結構引起的長期運行穩定性問題,但由于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采用光纖作為傳感元件,光纖的長期穩定性優于磁光玻璃,而且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的光路結構比磁光玻璃型簡單,因此光纖環型電流互感器的長期運行穩定性優于磁光玻璃型電流互感器。

2.1.3 有源式、無源電子式電流互感器比較

對于有源式方案,主要技術瓶頸中的一些問題難以規避,如抗干擾問題,羅氏線圈采集單元內積分環節帶來的電流誤差等問題。

有源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利用在傳統CT工作原理基礎上改進的羅氏線圈、低功率線圈,同時結合了數字化通信技術,因此其實用化速度很快,現已在多家站點投運,積累了豐富的運行經驗,但在運行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2.3 合并單元

合并單元作為連接電子互感器與間隔層二次設備的橋梁,只有符合要求,才能為整個系統提供可靠的交流量信息,從而為保護裝置、測控裝置等可靠運行提供保證。合理的接口設計,不僅能簡化二次設備,而且能提高整個系統的準確度和可靠性。接口的標準化還將促使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優化,并最終實現變電站內的信息共享和系統集成。

330kV延安變智能化改造工程所用的合并單元輸出模式,是采用數、模一體化設計,采用雙A/D輸出數字化模式。其主要功能是同步采集多路(最多12路)ECT/EVT輸出的數字信號后并按照規定的格式發送給保護、測控設備。它采用以太網傳輸方式,能實現采樣值數據的自由配置和共享,以太網技術的成熟為IEC 61850-9-2的實用化提供了良好的應用基礎。而330kV延安變所用的MU則采取了IEC 61850-9-2的傳輸模式,目前運行穩定,未出現任何異?,F象。

3 330kV延安變智能化改造工程配置方案

通過上述對不同互感器的分析比較。光電式電子式互感器技術先進,代表著互感器的發展方向,但是就目前而言,溫度漂移、雙折射效應、小電流時測量問題、震動問題等解決方案還均在研究階段,運行經驗少,投運的站點比較少,長期的穩定性問題還有待校驗。并且磁光玻璃型受安裝制約,目前不能應用,全光纖型的對光學材料的加工工藝、光路耦合工藝、光路的裝配工藝等要求很高,目前的技術水平難以滿足實際需求,以安全、可靠的角度考慮,不適合于目前的變電站中采用。330kV延安變智能化改造工程全站采用常規“電磁式互感器+合并單元”實現模擬量就地數字化轉換。本站采用常規互感器、合并單元數模一體化開發設計,減少了設備數量,降低了系統造價成本,并提高了本間隔采樣數據的同步性及可靠性。

本站采用國電南瑞科技生產的NS3261裝置,該裝置由高性能嵌入式處理器PowerPC、MCU、FPGA、以太網控制器及其他外設組成。

具體的配置方案如下:

1)330kV、110kV互感器:采用電磁式電流電壓互感器提供保護、測量計量數據,合并單元的下放,利用光纖上傳既提高了信號傳輸的抗干擾性和可靠性,又可減少互感器二次繞組配置數量,從而提高其可靠性。

2)35kV互感器:采用電磁式電流電壓互感器,開關柜內布置。

3)主變:取消各側套管CT,僅在中性點套管處保留有CT,采用常規電磁式電流互感器。主變公共繞組也采用此方案。

4)合并單元:合并單元按功能滿足要求、裝置配置優化、安全可靠、冗余度高、經濟性強等原則進行配置。110kV的合并單元按間隔配置,每個間隔均按規程具體要求進行配置,充分滿足安全、可靠要求。330kV、主變各側合并單元考慮按雙套配置。主變的公共繞組考慮兩個合并單元,滿足雙重化與經濟性的雙重要求。

4、330kV延安變智能化改造采用“電磁式互感器+合并電單元”的互配置方案特點

330kV延安變智能化改造工程采用常規“電磁式互感器+合并電單元”實現數字采樣的互感器配置方案;其特點有:

1)取消了主變高壓側套管CT,減少了110kV側互感器繞組數,減少投資,而且常規互感器運行經驗豐富,便于運行維護。

2)合并單元就地下放,大大減少了控制電纜用量,經濟性高,符合全壽命理念。

3)電流、電壓回路的正確性、可靠性是系統的安全、穩定的基石,目前對于電子式互感器運行經驗較少的現狀,根據本站負荷的重要性,從供電可靠性更方面此方案完全滿足本站改造的技術要求。

4)330kV延安變智能化改造工程采用“電磁式互感器+合并電單元”這種模式,對于電流回路出現的問題比較容易判斷是互感器一次的問題還是二次回路的故障,而且故障處理的經驗、手段已經很成熟,所以更有利于設備的安全、穩定、可靠的運行。

4 結論

本文以330kV延安變智能化改造工程選用了“電磁式互感器+合并電單元”這種方案,從選擇該方案經濟、可靠、性能優越等方面進行論述。闡明了此方案是實現智能電網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友好互動、透明開放的發展要求,是智能化變電站的根基,為未來智能化改造工程探索了一條新的可行性道路,將更有利于加速智能化變電站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標準(Q/GDW 425-2010):電子式電壓互感器技術規范;

[2] 劉延冰,電子式互感器原理、技術及應用:科學出版社,2009;

常規能源范文第4篇

雖然“綠色能源”正在悄然降臨,但石油和天然氣仍然主導著大國能源安全的命脈。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前化石能源仍在國際能源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一般來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開發利用的能源,而非常規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開發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常規能源和非常規能源的劃分,主要是針對化石能源來講的,煤、石油和天然氣都是常規能源,而油砂、頁巖油、致密油氣、鹽下油氣、煤層氣、頁巖氣、水溶氣以及天然氣水合物等都屬于非常規能源,或稱之為非常規油氣。而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綠色能源”,一般劃分到可再生能源范疇,不做常規與非常規的區分。

在需求的巨大推動下,依托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而使可采的經濟邊際成本不斷下降,有一部分非常規開發已屬于技術上可開發、經濟上可有效益的資源。

下面,介紹一下幾種主要非常油氣的開發現狀及分布情況。

全球頁巖氣“革命”勢不可擋

如果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那么如果誰找到了頁巖氣,誰就不會被控制。發生在北美的頁巖氣技術“革命”使能源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在能源外交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挺起了腰桿。

1976年,美國能源部正式啟動東部頁巖氣項目,到20世紀80年代,頁巖氣開采技術取得進展。進入21世紀,隨著頁巖氣壓裂技術的逐漸成熟,頁巖氣大規模開采的條件逐漸具備。2003年,美國第一口頁巖氣鉆完井技術在巴尼特頁巖氣田誕生,此后費耶特維爾、伍德福特、斯維爾等頁巖相繼得以開發,拉開了頁巖氣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

頁巖氣和致密氣、煤層氣一起并稱為“三大非常規天然氣”。近200年來,相對于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各國對頁巖氣的研究和開發仍在起步階段,美國無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自200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驚現供電不足的能源危機以來,美國一直面臨著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美國人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尋求從國際市場上大規模進口液化天然氣。

依靠成熟的開發生產技術以及完善的管網設施,目前美國的頁巖氣成本僅僅略高于常規氣,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巖氣大規模商業性開采的國家。在2010年的國情咨文中,美國總統奧巴馬高度評價了美國頁巖氣的潛在儲量,稱要實施“利用一切可利用能源”的戰略,并放言“美國擁有豐富的頁巖氣儲量,至少夠美國人使用100年”。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估算,美國有超過49.38萬億立方米的技術可采天然氣儲量,其中頁巖氣、致密砂巖氣和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占60%,而在非常規天然氣中頁巖氣儲量最大。劍橋能源研究機構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按美國目前對天然氣的需求計算,北美洲以外地區的可開采頁巖氣儲量,可供美國使用211年甚至690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快速增長,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

美國頁巖氣大規模商業開發的巨大成功,迅速吸引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世界天然氣市場的傳統格局也在悄無聲息中逐步改變。不但歐洲國家開始探索頁巖氣開發,中國和印度也開始緊隨其后。世界天然氣儲量第一大國俄羅斯也開始思考頁巖氣開發對其天然氣“霸主”可能帶來的沖擊。一時間,頁巖氣“旋風”勢不可擋。

油砂資源撬動全球石油版圖

石油是一種先天資源稟賦,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嚴峻的能源形勢下,屬于非常規石油范疇的油砂資源、特重質油和油頁巖等成為常規石油資源的替代性或過渡性選擇。非常規石油儲量巨大,其中工業開采技術最成熟、最具影響力的是油砂資源。

世界常規石油的探明儲量約為1.1萬億桶左右,世界油砂資源折算為重油的總量與世界常規石油的探明儲量相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世界油砂資源主要沿環太平洋帶和阿爾卑斯帶分布,目前大約有70多個國家蘊藏油砂資源,儲量最大的前5個國家為加拿大、委內瑞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但目前世界已知可采資源量的80%以上集中在加拿大。

委內瑞拉擁有巨大的油砂稠油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二,但開發規模非常有限。

中國的油砂礦資源也很豐富,在中國國土資源部新一輪的油砂資源評價中,通過對106個油砂礦進行資源量計算,中國油砂資源地質儲量為59.7億噸,可開采資源量22.58億噸,居世界第五位。近年在中國國土資源部統一協調和組織下,在全國范圍內已啟動了全面系統的油砂研究和開發工藝試驗工作。此外,2009年4月份,中國石油“劣質重油輕質化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科技專項啟動。專家稱,此舉意味著中國的油砂和重油開發與加工利用戰略正在提速。

油砂資源雖然分布廣泛,但目前世界上只有加拿大一國真正實現了油砂資源的大規模商業化量產。加拿大的油氣行業令全世界都羨慕,區區3400萬人口卻擁有足以讓全世界垂涎的豐富的油氣資源。在這點上,能與之媲美的只有一些大型的油氣生產國,如美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等。

隨著加拿大非常規石油資源的持續開發,全球石油供應格局正在經歷重大變革。隨著常規石油產量的下降,來自加拿大油砂項目的石油產量將逐年上升,這意味著加拿大這樣一個政治穩定的民主國家能夠長期生產數量可觀的石油。世界石油生產中心已不再局限于中東,加拿大油砂資源已然是重塑國際石油格局的新驅動力。

深海石油開啟未來能量“黑洞”

在數千米深海海底以及其下地層數百米的深處,有一個神秘的能量“黑洞”,“黑洞”里面蘊藏著種類不同的能源資源,它們在能源供給上的價值不可估量。

全球海洋油氣資源豐富,但還遠遠未開發,甚至以目前人類的探索技術還沒完全弄清楚。海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大陸架,約占全球海洋油氣資源的60%。在全球海洋油氣探明儲量中,目前淺海仍占主導地位,但隨著石油勘探技術的進步,未來深海油氣將是“能源之王”。

世界上已有幾個大的深海油區,如北海和墨西哥灣深海油區。北海海域石油產量及其增長速率,一直居各海域之首。2000年產量達到峰值,即3.2億噸,隨后逐漸下降。墨西哥灣、巴西深海、西非幾內亞灣等海域石油產量增長較快,年均增長超過5%。在中國南海,也已經找到了深海石油。從最近十幾年來全球大型油氣田的發現情況看,60%~70%的新增石油儲量均源自海洋,其中深海中發現的儲量大概占45%~50%。

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大陸架海底鹽層之下相繼發現深海大油氣田,這些蘊藏在海床底下7000米至8000米深處的石油,被俗稱“深海石油”或“鹽下石油”。預計巴西深海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躋身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

20世紀90年代,石油工業界在大陸架外數千英尺的水下發現了大量的油氣藏。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主要分布在巴西海域、墨西哥灣、西非海岸盆地、濱里海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地區,資源潛力巨大,但勘探開發難度也很大。

深海石油開發到底能達到多深,目前還不知道。水深500米或超過500米的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始于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末,水深500~1500米的油氣勘探已變成了多數海洋油氣經營者重要戰略資產的組成部分。現在巴西深海石油的生產作業已經能夠深入海平面8000米以下。

目前,巴西的深海石油開發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巴西國內開采的石油80%來自海上油田。經過多年發展,巴西石油公司在深海和超深海石油勘探開采領域具備了世界頂尖的技術和經驗。

常規能源范文第5篇

關鍵詞: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

現代世界經濟不斷向前發展,使得國家對油氣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各國蘊藏的常規油氣資源開始呈現出挖掘的疲態,并且隨著時間的增加,產量越來越小。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講發展的目光轉向非常規性油氣資源的發展角度上來。所謂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就指的是天然氣水合物、煤層氣以及深層天然氣等資源,同時,利用化學手段對油頁巖進行處理而生產出來的天然氣和石油也是常規性的油氣資源。

1 現階段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分布概況

與常規性油氣資源的分布情況相比,非常規性油氣資源具有集中興奮不,極大的儲存量等特點。而縱觀全球,非常規性油氣資源的儲存量十分豐富,分布十分廣泛,并且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相關數據報告來看,全球的非常規性石油資源大約有5000億噸,與常規性油氣資源的儲存量大致相等。而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則大約有4000萬億立方米,竟然比常規性天然氣的數量多了近十倍之多。

根據EIA研究機構進行研究調查的最新研究報告來看,世界上的頁巖油能夠產出將近4200億噸的石油量,遠比傳統的石油資源多的多。此外,報告還聲稱全球的頁巖氣資源大約為500萬億立方米,大約占常規天然氣儲存量的一半。針對全球性的非常規油氣資源研究調查來看,美國、俄羅斯這種地大物博的國家有著十分豐富的非常規油氣資源,而在日本、菲律、尼泊爾、伊朗還有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發現了巨大的水溶氣儲存量。因此,綜合整個研究報告來說,世界性范圍內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儲存量是十分豐富的,并且非常規油氣資源一定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主導性能源。

2 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發展機遇

我國經濟在整個世界經濟中蓬勃發展,并且在整個世界發展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歷程中,常規油氣資源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十分嚴峻的挑戰。當前整個世界都十分重視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且有些國家已經實現了表層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和使用。

2.1 在世界能源的消費結構中來分析,傳統能源的使用量大約占據了所有能源使用量的近八成,其中石油能源的使用量最多,煤等燃料資源使用量緊隨其后。這說明世界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性能源具有極高的依賴性。然而石油以及煤礦等資源在世界超高速的使用和浪費情況下,將在未來幾十年間產量將開始慢慢下滑。

2.2 根據IEA的相關研究報告預測來看,在未來的幾十年間,世界能源需求量將會直線上升,其中,以我國的需求量最為高漲。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加快對非常規資源的開采和使用,并且將其培養為常規性能源的接班人。

2.3 針對當前整個世界資源的發展狀況來看,許多國家開始出臺相關優惠性政策來鼓勵非常規性油氣資源的開采和挖掘。這樣不僅能夠刺激非常規性資源的開采和生產,并且能夠提高這些資源的使用量。

2.4 從整個世界發展狀況來看,頁巖氣資源的開采和挖掘速度提高,而世界儲存的廣泛地頁巖氣資源能夠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十分有效的改善整個世界能源消費市場。因此,就現在世界發展狀況來分析,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3 世界性非常規資源開采挖掘和使用中所接受到的挑戰

3.1 盡管目前世界非常規性油氣資源儲存量十分豐富,但由于它們儲存位置十分隱蔽,地理環境十分復雜,這些都給非常規性油氣資源的開采和使用以及普及帶去了十分嚴峻的挑戰。

3.2 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對非常規性油氣資源開采所采用的技術,主要是借鑒的傳統常規性油氣資源開發時所使用的技術手段。并沒有形成符合他們存儲情況的具體開采技術手段。

3.3 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潛力無疑是巨大的,但從資源到儲量再到產量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繼美國之后,阿根廷、中國和波蘭等國家有望在未來十年在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有所作為,但依靠這些國家獲得可觀產量、改變地區和全球天然氣市場格局估計還需更多時日。

4 中國物探公司應對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隨著全球能源資源的日益緊張和油氣價格的持續走高,非常規油氣資源已成為當今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為此,就中國物探公司在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4.1 對于一個新興產業,公司需要結合當前國際業務的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的非常規業務發展規劃,為非常規能源勘探市場開發提供組織保障和人力保障,同時調整市場開發思路,把非常規油氣勘探業務的市場開發工作很好地融人到現有的市場開發網絡中。

4.2 進行專項調研,進一步研究全球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具體分布、市場前景、客戶投資預期與計劃、客戶及競爭對手的發展動態、勘探開發技術的發展、可行的商務技術合作模式等,為公司準確制定非常規油氣勘探業務發展戰略及市場開發策略提供借鑒。

4.3 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需要強大的地球物理勘探開發技術作為重要支撐,公司需要成立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研發機構,在相關技術的開發下需要制定規劃和儲備人才。從技術角度來講,降低技術成本和管理成本是非常規能源開發利用的關鍵。因此,中國物探公司需要在非常規能源地球物理數據采集方面形成價格優勢,特別是應用于非常規資源的開采,在微地震監測和綜合物化探等一體化服務領域要形成核心技術,利用一體化運作的優勢,走技術引領市場之路。

4.4 在國內,中資油公司已在不同程度下著力推進對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氣等非常規油氣的勘探開發工作,中國物探公司應通過運作國內項目,積累非常規能源勘探開發的管理經驗、強化"低成本"管理理念,為進人國際非常規能源勘探市場做好前期準備。同時,加強與中資油公司、科研機構的技術合作,特別是推動并積極參與中國石油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勘探開發項目的技術攻關,形成非常規勘探的特有技術。

4.5 目前,非常規勘探開發還是以國際大油公司為主導,這類客戶相對高端。國際油公司在中國勘探非常規油氣是中國物探公司進人非常規油氣勘探領域并積累技術和經驗的契機。在國內反承包項目運作方面需要制定較高的標準,以良好的項目運作帶動國際非常規油氣勘探項目的市場開發。國際油公司在非常規勘探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加強與國際油公司的技術合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獲得技術和經驗,提高市場競爭力。

結束語

非常規油氣資源的應用前景十分可觀,這就要求各國必須要投入大量的科學技術于其中,但同時要注意隱藏在其中的挑戰,才能真正使非常規油氣資源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翟光明.關于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幾點思考[J].天然氣工業,2008,28(12):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奎屯市| 江川县| 玉林市| 屏东市| 乡宁县| 棋牌| 丰镇市| 象山县| 江门市| 缙云县| 始兴县| 新龙县| 雷山县| 沂南县| 东山县| 读书| 天水市| 庆安县| 新泰市| 旅游| 石屏县| 苏尼特左旗| 高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九龙城区| 仙游县| 措勤县| 沈丘县| 东平县| 凤翔县| 通榆县| 柯坪县| 慈溪市| 司法| 通道| 会同县| 湘潭县| 泰安市| 仁化县|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