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網絡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淺析 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淺析 計算機網絡教學 淺談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 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概述 項目教學在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探究 借助Wireshark提高“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多元化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的應用 淺談《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 軍隊院校“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改革探討 中專計算機網絡基礎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討 淺議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教學改革 基于探究式的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的優(yōu)化 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探析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研究 淺析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Wireshark Network Analysis[EB/OL]. [2010-09-26]. .
[4] 耿祥義,張躍平. Java2實用教程[M]. 3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 張振榮,楊林峰,楊鋒. 基于探究式教學法的計算機網絡原理教學改革與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4):32-34.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ZHANG Hui-xiong, BAI Qi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網絡設備;上網方式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about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LI Chuang,MIAO Zhuang
(The Computer Center of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hanxi Xi'an 710077)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network equipments;ways of surfing
計算機網絡是當今計算機學科中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技術之一,計算機網絡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網絡技術應用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與地區(qū)人們經濟、生活與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要求我們要加強對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方面的了解和學習。
1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
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tǒng),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tǒng)。
2 計算機網絡的常用設備
(1)網卡
網卡也叫網絡適配器,是連接計算機與網絡的硬件設備。通過網絡線纜與其他網絡設備連接進行數據交換、共享資源等。現在網卡主要采用RJ-45連接器,支持全雙工模式,速率有10M、100M、1000M。
(2)交換機、集線器(HUB)
集線器是共享帶寬式的,其帶寬由它的端口平均分配。交換機每一端口都有其專用的帶寬。現在交換機和集線器普遍采用了自適應技術,可以自動適應端口速率。其好處是在不需用戶參與設定的情況下,自動以最高速率連接。計算機用戶局域網專線上網都需要連接到這些設備上。
(3)路由器
路由器是網絡中進行網間連接的關鍵設備。作為不同網絡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構成了Internet的骨架,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絡互連的質量。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數據(IP包)正確的傳送到目標網絡。
(4)網絡線纜
目前常用的網絡線纜主要是雙絞線、光纜等,雙絞線分為屏蔽雙絞線(STP)和非屏蔽雙絞線(UTP),雙絞線配套使用的還有RJ-45水晶頭,用于制作雙絞線與網卡RJ-45接口間的接頭。光纖是新一代的傳輸介質,因為光纖不會向外界輻射電子信號,所以使用光纖介質的網絡無論是在安全性,可靠性還是網絡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常見的上網方式
(1)56K MODEM上網
56K MODEM是將電腦通過電話線連接到另一臺電腦或一個電腦網絡的裝置,它的作用是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為能夠依電話線路傳輸的模擬信號,通過網絡傳遞到另外的電腦或服務器;對于接受到的模擬信號,則由它再解調為數字信號,以便電腦能夠識別。在實際的上網過程中,由于電話線路質量及網絡傳輸的忙碌程度不同,實際的傳輸速率在很多情況下達不到其額定值56K。
(2)ISDN上網
ISDN是基于公共電話網的數字化網絡,它能夠利用普通的電話線雙向傳送高速數字信號。因為它幾乎綜合了目前各單項業(yè)務網絡的功能,所以被形象地稱作"一線通"。通過ISDN,用戶能在一條電話線上同時連接電話、電腦、傳真機和可視電話等多種終端。ISDN的基本帶寬是64Kbps,最高的上網速率可以達到128Kbps。
(3)ADSL上網
ADSL寬帶上網是目前各城市城鎮(zhèn)上網接入主推的主流,它是一種不斷發(fā)展的高速上網寬帶接入技術,該技術采用較先進的數字編碼技術和調制解調技術在常規(guī)的電話線上傳送寬帶信號,它通過一對調制解調器來實現,其中一個調制解調器放置在電信局,另一個調制解調器放置在用戶一端。國內目前最主流寬帶接入方式是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被設計成向下流(下行,即從中心局到用戶側)比向上流(上行,即從用戶側到中心局)傳送的帶寬寬。
(4)小區(qū)寬帶上網
小區(qū)寬帶上網常采用FTTx光纖+局域網(LAN)接入、ADSL局域網接入兩種方案。
FTTx光纖+局域網(LAN)接入是一種以千兆光纖連接到小區(qū)中心交換機,中心交換機和樓道交換機以百兆光纖或五類網絡線相連,然后再用網線連接到各用戶的計算機上。
ADSL局域網(LAN)接入是ADSL業(yè)務的拓展,其資費更便宜。其原理是將帶路由的ADSL MODEM安裝到小區(qū)或居民樓,然后再通過HUB(集線器)或交換機以及RJ45網線連接到各用戶家的電腦上。
(5)無線網
無線網,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局域網(WLAN),與有線網絡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于傳輸媒介的不同。
一種是通過無線網卡和AP的連接,典型的就是wi-fi的應用。進入局域網通過網關上網。一般酒店,公司會做這方面的無線覆蓋。
一種是GPRS,通過GPRS手機或者卡件+SIM卡直接撥號CMNET或者WAP上網,手機有信號的地方就可以上。
一種是最新推出的3G網絡,也就是移動的TD-SCDMA,電信的CDMA2000,或者聯通的WCDMA!速度已經和寬帶相媲美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它和寬帶比較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4 結束語
科技的發(fā)展,網絡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同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網絡應用知識,抓住網絡這一重要的科學技術,使其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繁榮,生活的多樣……在不久的將來,計算機網絡應用一定會成為世界的跨距離主要交流工具,計算機網絡也一定會遍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 互聯網
一、信息技術教育形勢和網絡應用基礎課現狀
隨著全球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技術的全面發(fā)展,計算機正日益深人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之中,計算機網絡在社會和經濟發(fā)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影響到人a們的日常生活。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水平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水平,而且己經成為衡量其國力及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已經成為當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與應用,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的一個必備的技能。在這一大的時代背景下,作為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已不僅僅是一種強有力的技術基礎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基礎的教育,是人才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是信息化社會的需求,更是各學科發(fā)展的需要。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計算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網絡的使用方法,并為后續(xù)的計算機課程打下一個較為扎實的基礎。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正在成為學生最迫切掌握的內容部分,其受重視程度逐年遞增。由于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計算機等信息技術教學從教材到課程設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內容滯后狀況。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計算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計一算機的方法和技巧,教學內容和當前主流內容脫節(jié)會嚴重降低教學質量,引起學生不滿。
作者從實際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有關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的比較經典的實驗內容,在實際教學當中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貼近實用、內容較新、實施方便。以下就是具體實驗設計內容。
二、在教學環(huán)境下精心設計的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課實驗
作為計算機教學的必備條件之一,聯網的多媒體機房是必不可少的。機房里的學生用機應該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裝較新的操作系統(tǒng)和常用的工具軟件,而且機器組成局域網狀態(tài)。當然,還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滿足,比如:學生用機安裝還原卡以方便維護和管理,教師用機和學生機都安裝某種教學系統(tǒng)軟件以提高教學質量,機房配備專用服務器以保障機房整體性能等。滿足了以上軟硬件要求,我們就可以設計網絡應用基礎實驗,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1.辦公局域網相關使用技巧
作為網絡技術的基礎及其重要組成部分,局域網(LAN)被廣泛應用到中小企業(yè)、辦公室、家庭、網吧及學校CAI教學中,是我們計算機網絡應用教學的重點。其內容大致包括:簡單局域網配置、網絡共享、用戶管理、網絡驅動器、網絡打印機等。
組建網絡是網絡應用的基礎,是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在實驗課上,教師找出一根雙絞線網線,讓學生觀看物理構造,然后教師用專業(yè)網絡用鉗子現場制作水晶頭,并告訴同學們雙機對聯和標準多機互聯兩種情況下網線不同的排線方式,在完成后用測線儀進行測試。帶領同學們參觀并講解多媒體網絡機房的布線情況、機柜里面的交換機,加強理解網絡拓撲結構內容。最后帶領同學們組建一個對等的局域網環(huán)境,配置“網絡連接”的各種屬性,包括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DNS地址等,在配置的過程當中重新回顧理論課上的內容。
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是網絡的一大功能,也是應用的最廣泛的技術。在機房環(huán)境,讓同學們學會共享一個文件夾,并設置成各種模式:是否允許別人修改共享文件夾內容、是否讓別人在網上鄰居里面看到自己共享的文件夾(在共享名后面加“$”符號)、不使用簡單文件共享方式而針對多個用戶配置不同的權限。學生們組成兩人或多人的實驗小組,每個同學都親自體驗共享者、訪問者等多重角色。在Win 2000以后的版本中用戶概念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讓同學們在Windows XP環(huán)境下創(chuàng)建多個用戶,在共享的時候實現遠程訪問共享的安全策略。
在長期、頻繁的需要共享和訪問的時候,就可以創(chuàng)建網絡驅動器,使用網絡啟動器把共同使用資料放在某服務器上,提高數據的使用效率、降低數據冗余。打印機等昂貴辦公器材的共享,也讓同學們進行實際操作,可以在教師機上連接一臺打印機,學生機進行網絡打印機的配置,在配置成功后,每位同學利用網絡打印機打印一份自己的作業(yè)或實驗報告以檢測實驗效果。
2.遠程桌面和遠程協助
使用計算機網絡我們還可以實現遠程辦公、遠程技術支持、遠程交流和遠程維護管理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本身自帶了這些功能,在教學機房里里面我們就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實驗課程。
在遠程桌面實驗中使學生掌握:遠程桌面的使用環(huán)境、必備軟硬件條件、用戶認證、在遠程登陸連接后可以進行的權限和應用。進行完了遠程桌面實驗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環(huán)境,例如:遠程用戶需要遠程協助、在線解決問題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個自帶重要功能―遠程協助引人教學。遠程協助實驗實行座位臨近的學生兩人一組形式,每個同學都完整的進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務,即充當求助者也充當遠程專家,把遠程協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學生們還會碰到很多相關的技術問題,比如:把遠程協助的邀請函文件進行傳遞的時候就會用到帶權限限制的文件共享問題、郵件發(fā)送接受問題;在遠程協助過程當中還會使用到實時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語音形式。在解決很多實際碰到的技術問題時,學生們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會大大的提高。
遠程桌面和遠程協助功能強大,實驗效果非常好,開闊了視野,而平時學生會用的比較少,所以反映強烈,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3.互聯網使用技巧
國際互聯網(因特網、Internet)代表著當代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應用。國內互聯網發(fā)展迅速,無論從網民數量還是與網絡相關的產業(yè)經濟都令世人矚目。人們可以使用因特網瀏覽信息、查找資料、讀書、購物,甚至可以進行娛樂、交友,因特網正在迅速地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們在進行有關互聯網的網絡應用技能培訓時,內容涉及:IE瀏覽器的使用技巧、電子郵件系統(tǒng)及兩種使用方法.FTP 服務的應用、網絡論壇體驗等。每項內容都是采取先理論、再模仿、最后自己實驗的方式,在網絡機房模擬真實Internet環(huán)境教學。IE瀏覽器教學中,在機房服務器上創(chuàng)建一個網站或利用校園網上現成的網站供學生進行訪問,掌握IE瀏覽器Internet選項配置、收藏夾應用、網頁保存、脫機瀏覽等實用技術。采用IMAIL等郵件服務器軟件,在服務器上配置局域網環(huán)境下的電子郵件環(huán)境,讓學生使用Web方式和郵件收發(fā)工具(Outlook Express)方式進行電子郵件的收發(fā)。同樣,由任課教師自己配置的FTP系統(tǒng)、論壇系統(tǒng),進行實驗的時候內容豐富、靈活,更容易配置出符合教學要求的網絡環(huán)境來。
4.網絡安全知識普及
目前,整個國內乃至世界網絡安全形勢都非常嚴峻,網絡人侵、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馬等正利用網絡平臺危害著整個社會,給人民群眾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作為網絡應用基礎課,網絡安全部分的教育應該逐漸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們的學生不僅會利用網絡,還要會安全的使用網絡。網絡安全普及型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網絡安全道德倫理方面的教育;網絡安全威脅的各種手段介紹;基本網絡安全預防知識和技巧。在教學手段上,可以使用貼近實際的活生生的網絡安全案例來給學生講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掃描、漏洞攻擊、木馬控制和暴力破解軟件,在機房現場演示來給學生加深理解黑客攻擊的技術手段。
三、實驗內容的效果及網絡應用基礎課還應加強的方面
做了以上實驗內容,從局域網實用小技巧到互聯網常用功能的使用,再到網絡安全教育,學生都會有一個具體感性的認識,改變了以往重理論輕實驗、實驗內容不實用等問題,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學生實驗熱情高漲、滿意度很高。在實驗課教學中我們更加容易的進行各種教學改革,比如:啟發(fā)式教學、研究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等。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實訓;項目教學法;高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0-0144-02
1 前言
高職教育的定位就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課程開設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能夠比較深刻地理解計算機網絡中的一些必要理論,掌握一些實用的網絡技術。在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yǎng)目標,在課程開展中突出以行業(yè)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用技能的特點,盡量減少枯燥和實用性不強的理論灌輸。
高職學生生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中職升上來的,一部分是高中升上來的。中職上來的學生對網絡知識及技能有一定的掌握,高中學生很多對計算機知識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學內容選擇上遵守從簡到難的過程,實訓教學設計顯得尤為的重要。
2 計算機網絡基礎實訓項目
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一般采取理論和實訓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理論課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通信基礎、局域網基礎、網絡互聯技術、綜合布線基礎、服務器配置及網絡安全知識。為了達到知行統(tǒng)一,理論指導實踐,在開設實訓課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和理論銜接好,同時做好不同專業(yè)對同一門課程采用不同的授課計劃、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
對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本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網絡使用技巧和理論,實訓課的開設應該包含以下幾個項目。
項目一:參觀校園網及機房 教師在這里要講解校園網可以實現的功能,向學生介紹這些網絡設備及實現的功能。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對網絡的定義及實現的功能有一個較直觀的認識,再在這個基礎上介紹網絡的拓撲結構,使學生對理論課所講的網絡拓撲結構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及理解。
項目二:TCP/IP常用命令的使用 此實訓重點介紹使用命令的方式查看TCP/IP配置信息,使用Ping及Tracert命令進行簡單的網絡排錯,對理論課中所講的TCP/IP命令的使用更好地掌握。
項目三:制作雙絞線 此實訓重點介紹常用的直通線和雙絞線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項目四:局域網的搭建
子項目一:兩臺電腦實現互相通信。掌握簡單的局域網的組建,對理論中局域網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對綜合布線的布線規(guī)律有一定理解和認識,同時對前面所學的TCP/IP命令的使用有更好的靈活應用。
子項目二:文件夾和打印機共享。文件夾和打印機共享在實際生活中很常用,同時讓學生對為什么組建局域網有更深的認識。
子項目三:多臺電腦在物理層實現互聯。通過這個實訓項目,重在對網絡設備集線器有更深的認識,并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子項目四:無線局域網的搭建。網絡已經深深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無線局域網的組建是很常用的技術,這個實訓項目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掌握無線局域網的搭建。
項目五:VLAN的劃分 此項目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組建不同局域的局域網。
項目六:Internet應用技術 此項目主要讓學生掌握如何使用IE瀏覽器及收發(fā)電子郵件。
項目七:網絡病毒防治 此項目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防病毒的方法。
3 合理使用教學手法,開展好計算機網絡基礎實訓課
為了提高職業(yè)學校的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目前提出的比較提倡的教學方法有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演示和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法。如何應用好這些教學方法,是很多人一直在探究的。
目前提倡的教學方法介紹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法,是基于探索性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其本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識主體作用,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任務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即按照任務的相關性來組織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學設計者把教學內容和目標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之中,即教學進程由任務來驅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采用相對開放的教學組織方式,保證教學的有序進行。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轉變?yōu)橐越鉀Q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yōu)樘骄渴綄W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分層教學法既能使所有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學習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使所有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快的情緒極大地改善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
對計算機網絡基礎課如何應用好這些教學方法的見解 很多教師認為,計算機網絡基礎偏理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實訓課難開展好。筆者不這么認為。計算機網絡基礎課是偏理論,但是不應該將本門課開設的宗旨定為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本開展教學。
筆者認為較好的實訓課的開展,教師應該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把所講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之中;教師分析此項目,并演示本項目中的重點部分,通過教師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此項目,教師及時解答學生的疑難。
這個小組不隨便分的,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為優(yōu)、中、差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互相搭配,分成若干組,每個組里選出一名學習較好的學生作為組長,由組長監(jiān)督并帶領本組的成員完成項目,每個成員完成項目后由組長報告教師,教師進行點評。每學期教師事先把實訓項目告知學生,并告知每一組學生:完成多少個項目,實訓課才能及格;完成多少個項目,實訓課是中;完成多少個項目,實訓課是優(yōu)。每個層次的學生評定及格、中、優(yōu)的標準不一樣。這樣分組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和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下面以項目五來講解如何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巧妙地把所講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中,引導學生完成實訓。
【問題提出】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組建的小型辦公室對等網絡能夠實現辦公室內資源共享的目的。但是公司內多個辦公室形成的辦公區(qū)域計算機數量比較多,如此多的計算機連接到一個對等網絡內,會帶來一些不好影響,如廣播風暴、不安全因素。公司有財務部、銷售部等部門,其中財務部、銷售部的計算機分布在幾座樓內。假如你是公司網絡管理員,公司領導要求你組建公司局域網,使銷售部的計算機可以互相訪問,而財務部的計算機只有同辦公室可以訪問,不同辦公室的計算機不能訪問。
【教師講授】(引導)分析項目任務和學生,小型辦公區(qū)域網絡是一個多區(qū)域的小型局域網,利用交換機VLAN技術可以劃分不同的區(qū)域(圖1)。
知識講解:VLAN概述;VLAN原理;VLAN配置命令,講解命令格式,演示配置一個實例,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中繼口概述,配置命令及應用,最后演示一個相關實例;布置實訓項目。
完成本堂課開始提到的實訓項目,教師引導學生再一次分析實訓項目:劃分多個區(qū)域要用到VLAN,在交換機上需配置幾個VLAN?需不需要配置中繼口?電腦上需要配什么?如何進行測試?通過這些問題設置的引導,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組合作完成項目】
【教師點評】
4 結束語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每個行業(yè)的人都要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如何開展好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值得職業(yè)院校的教師去深思。課程的定位和教學設計尤為重要。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教師應該圍繞如何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引導學生逐漸步入學習狀態(tài),掌握好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應該掌握的技能。
參考文獻
[1]何銀川.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實驗課程教學設計[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包括:
1、網絡操作系統(tǒng):是網絡軟件中最主要的軟件,用于實現不同主機之間的用戶通信,以及全網硬件和軟件資源的共享,并向用戶提供統(tǒng)一的、方便的網絡接口,便于用戶使用網絡;
2、網絡協議軟件:是網絡通信的數據傳輸規(guī)范,網絡協議軟件是用于實現網絡協議功能的軟件;
3、網絡管理軟件:是用來對網絡資源進行管理以及對網絡進行維護的軟件,如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記費管理、安全管理、網絡運行狀態(tài)監(jiān)視與統(tǒng)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