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作文的格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寫領條時,首先要與物品發放方當面點清所領物品的品種和數量。其次,要注意按領條的結構書寫。
領條的結構與收條、借條的相同。
特別強調的是,領條的正文內容要寫清發放物品的單位(或個人)的名稱、領到什么物品、數量和品種多少等。重要的領條署名時,既要寫領物人所在單位的名稱,加蓋公章,還要寫領物人的姓名。
例:
. 領 條
今領到x x縣教育局發給的x x x x年下學期學生課本肆佰叁拾套。
此據。
x x縣x x小學(公章)
論點是論文中核心的、本質的東西,是由論文中所有的思想、材料集中而成的產物。論點是作者的研究成果,在文章中它應該是鮮明的肯定句。論點應是有價之說。要有價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論點要正確。論點要準確而科學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提示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論點必須符合實際,尊重事實,論點正確才能以理服人。
論點的價值還在于論點有新意,不是重復他人的觀點,不同于別人的做法,有自己的經驗。胡雁等人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撰寫了“關于護士長領導方式與護士工作效率的研究”一文,很有見解。
論文大意如下:作者對上海市8所三級甲等醫院的48名護士長和292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以研究護士長領導方式與護士的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
護士的工作效率用護士的組織凝聚力、護理工作業績、工作滿意度來衡量。結果表明:護士長的主要領導方式是“榜樣作用”和“煥發民心”;護士長的“激勵作用”是提高護士的組織凝聚力、工作滿意度的重要領導方式;護士長是否能夠“挑戰工作過程”是影響護士工作業績的重要因素;“煥發民心”與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呈高度相關。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對三級甲等醫院的護理管理者提出以下原則為基礎的護理管理與領導模式:
①護理管理者應該把握現代管理發展方向和趨勢,通過積極學習現代管理理論,并按管理規律實施護理領導,以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士氣和護理工作質量。
②護理管理者應善于激勵護士工作熱情,善于授權,并敢于創新,迎接護理工作中的挑戰。
③人本主義的管理原則是我國護理管理應該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
對今后的類似研究,還作出以下建議:
①進一步發展測評護士工作業績的量表,使之更加客觀化。
②對基層、中層、高層護理管理人員的領導行為作進一步的因子分析。
③通過對護士長進行護理管理學的專題培訓,再縱向調查護士長的領導方式與護士的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以進一步探索變革型領導方式對護理管理的作用。
論點的新意有時會體現在細微之處。王憬在“握住我的手,和我一起做深呼吸---手術室護理的一點體會”文中寫到:"患者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手術,常會因過度緊張影響手術效果。如何使他們擺脫焦慮、恐懼心理的困擾,在坦然、平靜的心情睛接受手術治療呢?把握患者的手,讓他們和我共同做深呼吸,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這是發生在手術室里的兩件小事給我的啟示。
那時我風早麻醉科工作,有一個年輕病人做闌尾切除手術。當時,麻醉效果很好,可他還是不安,他的手不停地攥緊又松開,血壓也漸漸升高。我讓他別緊張,放松一點。他卻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我,下決心似地說:“握住我的手吧!”當時嚇了我一跳,怎么也想不到他會提這樣的要求,以為是自己聽錯了。“握住我的手吧!”他又說了一遍。看著他那只血管暴起、石頭也能捏碎的手,我不由自主地把手藏在了身后:“對不起,我很忙,你做深呼吸吧。”
他真的做起了深呼吸,不過只是急促地、淺淺地呼吸了幾下,沒有什么效果。這時,我已經捏捏地走開了。事隔不久我的好朋友來做剖宮產。手術剛剛開始她便不安起來,“握住我的手吧!”她也這樣說,我色爽快地答應了。手和手握在一起的時候,她平靜下來。握手竟有這么神奇的作用,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胎兒娩出時,她呼吸急促,“別怕,做做深呼吸。”她也是淺淺地呼吸了兩下。突然間我醒悟到,在這種情況下,她已經不知道怎樣做深呼吸了。
“來,和我一起做深呼吸。呼--,吸---,呼---......"呼吸調整效果很好,手術極為順利。在意識清醒狀態下手術時,許多患者除具有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外,還會出現依賴心理增強的現象,表現為行為的奶化、情緒的幼稚,有時還會出現“童心復萌”的表現。他們會象孩子尋求安慰一樣要求護理人員握住他們的手,這是巨大的心理壓力下表現出來的強烈的安全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手術室的護士,就要以病人為中心,正確理解手術病人的心理變化,滿足他們的需求。握住病的手,這一簡單的動作、無聲的體態語言,讓病人體會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和體貼,使他們有溫暖、親切的感覺,產生安全感,從而緩解了緊張的情緒。論點的新意,是作者要刻意追求的目標。創新是確立論點的起點和歸宿。
5、如何提高選題的能力
當我們褒獎一個成功的作者時,總是說:“他會選題”。當我們仔細分析他們的成功的因素時,就會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是有敏感的選題意識,以及強烈的求識欲望。意識,在心理學上指自覺的心理活動,即人對客觀現實的自覺反映。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接觸、感覺許多客觀存在的事物。如果意識到這種存在,就能進行思維、解釋。
如果缺乏選題意識,就無法感覺到論題的存在。正像有的人工作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有影響的醫院,或很有特色的專業科室,卻苦惱“沒什么可寫”。因此,增強選題意識是選題的始動因素。選題意識是對論題的一種自覺地萌發,一種本能的直覺。它不可能僅是外在壓力的結果,而必須通過個人內心修養而成。
現在很多單位將有無,甚至確定在什么刊物上發表作為評定技術職稱的“硬件”之一。這雖然可以將一些人推到論文寫作的隊伍中,但也應看到,有的作者對此產生了盲目性,以為學術論文是可以一揮而就的,忽視了這種特殊文體,在選題上需要有一定的時機。
這個時機是當問題出現的后,作者能發現問題,并經過思考以“為什么”的形式提出來。論題不是因為寫文章才產生的,它是由問題上升而來的。意識到論題才有文可寫。羅莎莉等人在工作中發現,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股動脈穿刺處加壓包扎的時間過長,病長深感不適,經過研究,他們報告了研究成果: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廣泛用于中晚期肝臟腫瘤的治療,術后股動脈穿刺處出血為其主要并發癥,為防止出血的發生,常規采用寬膠布加壓包扎24H。加壓包扎可致局部皮膚損傷,并有術肢麻木不適感,嚴重者可發生下肢血栓形成。
為探討合適的加壓包扎時間,以減少皮膚并發平、增加病人舒適感,將180例住院的肝癌病人在566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隨機分為三組,分別用寬膠布加壓包扎股動脈穿刺處24H、10H、6H的觀察發現:
隨加壓包扎時間的縮短,皮膚損傷發生紡明顯降低(P〈0.01),術肢麻木不適感明顯減少(P<0.01),而穿刺處出血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
結論:肝動脈化陪栓塞術后股動脈穿刺處加壓包扎6H即可達到止血目的,且皮膚損傷率明顯降低,病人舒適感增加。
選題能力的提高還源于不斷地學習、求知。凡認認真真做學問的人都有刻苦學習的經歷。有人說,21世紀,學習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因為,以加速度更新的知識告訴人們,學習與工作已經來不及分階段進行了,學習是工作的開始,而工作的人別無選擇的是終身教育。面對撲面而來的新知識和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充電“成為每個人的必須。在護理實踐中,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論題則要由主觀意識才形成,而終身的學習是提高主觀敏感性的不可逾越的路徑。
6、選題有靈感嗎?
靈感“是文藝、科學活動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緒高漲而突然表現出來的創造能力”。創作者在豐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醞釀思考的緊張階段,由于有關事物的啟發,促使創造活動中所探索的重要環節得到明確解決,一般稱為獲得靈感。嚴肅勤右的勞動態度和負責精神,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深厚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的掌握,是獲得靈感的前提。
從《辭海》關于靈感的釋義中,已經不難理解,靈感是有的,但靈感不會從天而降。靈感是一種自覺的萌發,一種本能的矗覺。靈感是有機遇的。清朝人趙翼說,“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不承認靈感、機遇,不是唯物主義者,但面對靈感、機遇,不是消極等待,應是積極創造。
靈感要以知識為基礎。知識是信息的系統化,有豐富的信息,再經過系統化可以成為論題。孤陋寡聞者,不會有靈感。我曾收到朋友來信說,經過學習寫作知識、選題方法,他們成立了科研小組,現在不是沒有課題可做,而是課題多的沒時間去做。
可見,有知識,才會有靈感。
靈感要有實踐為基礎。毛澤愛同志說過“一發真知者是從矗接經驗發源的”。
護理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是豐富多彩的,實踐中矛盾的現象、操作中“不順手”的地方,都可能成為論題。實踐是靈感的搖籃,做一個實踐中的有心人,那么靈感就會伴隨而至。
一、狀和書的區別。
寧致遠教授在《法律文書教程》一書中談到法律文書的特點時說,根據法律文書的時效性和利害關系的直接性的特點,要求語言文字必須做到單一解釋,否則有可能直接損害國家、集體或當事人個人的直接利益,嚴重影響文書所產生的法律實效。書是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審查的案件后對直接受理偵查終結的案件,經過審查后認為被告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代表國家對被告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時所制作的文書。書的制作是人民檢察院行使國家公訴權,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依據,一經送達即產生法律效力,標志著公訴案件已經進入審判程序,其寫作主體和格式都有特殊的規定,標題應分兩行書寫檢察機關名稱和文書種類,在標題的右下方寫上編號,與狀的格式有著很大的差別,一字之差,性質迥異,因此在擬寫訴狀的標題時,切不可麻痹大意,弄錯了案件的性質。
二、原告的資格。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原告必須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而不是間接利害關系,因此哪怕當事人是無訴訟行為能力人,他的監護人也無資格越俎代庖充當原告,而只能在原告之后列出“法定人”的姓名及基本情況,正是基于此,在對原告身份情況的說明中,除姓名、性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外,年齡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填寫項目,據此可以直接判斷其有無訴訟行為能力,其監護人是否已作為法定人代為參加訴訟,在寫作民事狀時,如果原告無訴訟行為能力,一定要在原告之后列出法定人的基本情況及與原告的關系,理順當事人之間的內部關系。
三、被告和被告人的區別。
民事訴訟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稱原告和被告,在二審程序中稱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在再審程序中稱申訴人和被申訴人,在執行程序中稱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不同的稱呼表明當時正處在特定的程序中,具有不同的法律意義,“被告”和“被告人”雖一字之差,但表明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和所處的程序完全不同,根據劉復之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大辭書》的解釋,被告人,是刑事被告人的簡稱,是指依法被控訴犯罪,并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告,是原告對立的一方,被訴侵犯他人民事權益而被法院通知到庭應訴的當事人。由此可見,“被告人”只能在刑事訴訟一審程序中使用,提訟的要么是“公訴人”檢察院,要么是刑事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訟的可稱“原告人”,在民事訴訟中提訟的不能稱“原告人”),而“被告”則在民事訴訟中使用,,二者不可混用。
四、案由之有無。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案由即案件的內容提要。如果從這一寬泛意義上來理解,在民事訴狀中訴訟請求前加上案由這一項,倒也提綱挈領,使案件內容一目了然。但法律專業領域對案由一詞的解釋趨于狹窄,筆者查閱了多種版本的參考書,對這一名稱的用法有不同觀點,但權威的解釋是,案由指控告的罪名,即被告人所犯何罪,這一術語僅限于刑事自訴狀和刑事附帶民事訴狀的寫作中使用,而在民事訴狀中一般沒有要求案由這一項。這里需要補充的一點是,由于刑事附帶民事訴狀的寫作格式與民事訴狀有差異,因此在民事訴狀的訴訟請求中不應附有追究被告刑事責任的內容,以免混淆了案件的性質。
五、訴訟請求的數額確定原則。
訴訟請求應提出具體的數額,不能籠統地說“賠償原告的一切損失”之類,這是沒有爭議的,但并不等于在提出訴訟請求時多多益善,比較切合實際的請求數額,不僅可以減收訴訟成本,降低訴訟風險,而且有利于法院的調解和雙方當事人的和解,減少訟累。根據《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的規定,案件受理費是以訴訟標的額為基數按比例收取的,如果數額過大,與判決數額之間的差額風險只能由自己承擔,無形中增加了訴訟成本。在確定訴訟標的額時有如下參考因素:法律、法規、條例、規定、辦法的具體標準,當地的社會經濟生活水平,對方當事人經濟承受能力,類似案例的判決等。
六、事實和理由的 寫作技巧。
從理論上說,法院審理案件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根據這一要求,狀的事實部分應該詳盡具體、重點突出,理由部分應該合理合法、論證嚴密。各大教科書在談到對這一部分的寫作要求時觀點也是大同小異,似乎沒有太多討論的必要,但是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訴訟實踐體會到,在實際的寫作中,應考慮到訴狀不僅是呈給法官的,同時還要送達對方當事人,因此還應該注意寫作的技巧,不能一覽無余,使自己在庭審的辯論中處于被動的地位。
首先,從呈給法院的角度來說,為了使法官對案情有一個明晰的了解,在陳述基本案情時做到重點突出是必要的,但并不等于對某些關鍵的要素諸如時間、爭議焦點等細節都毫無保留,雖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敘述得越詳盡,法官對原告的陳述愈加相信就愈容易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但這并不能對案件的結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庭審中的質證、辯論才是關鍵,因此有時對某些關鍵性的細節可有意模糊處理,以便在庭審辯論中誘敵深入,使其自相矛盾,從而一舉擊倒對方,使之無狡辯還手之力。
其次,從送達對方當事人來講,由于被告在開庭前并不是必須提交答辯狀,這樣就使原告與被告從彼此獲取的信息呈現出不對稱性,雖然2002年4月1日實施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對舉證和庭前證據交換做出了比較具體的規定,以試圖避免證據突襲對審判效率的影響,但在實際運作中,被告往往故意拖延舉證時間,在舉證期限截止日才提交證據,原告獲取被告信息的時間較晚,后續的調查時間較緊,仍然處于不利的地位,加之對于證據的證明作用和對象在庭前并不要求說明,有些證據的意圖不明,仍會影響原告的判斷,因此如果單純強調事實敘述的詳盡具體,在筆者看來,是弊大于利,我們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靈活地把握信息披露的詳略,不可一味強調詳盡具體,使自己處于被動的地位。
再次,理由的援引,更不宜在訴狀中具體披露,否則等于提醒對方當事人仔細研究原告方已掌握的法律依據,在庭前就暴露自己,使對方知己知彼,做好針鋒相對的準備,在庭上反戈一擊。至于證據和證據來源,雖然法律規定必須提交,但提交時的說明應能簡就簡,盡可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保留自己的殺手锏,在庭審辯論中占據主動。
七、法院的管轄問題。
【關鍵詞】賦謝靈運創作風格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烏衣巷》里的詩句,其中的“謝”指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文學史上頗為重要的謝氏家族。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替頻繁、動亂不安的時期,謝氏家族中的謝安由于成功指揮淝水之戰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賞識,由此謝家獲得“一門四公”的特殊榮耀,一躍成為當時的士族大家。謝靈運就誕生在這個家族,有著與生俱來的尊貴身份,15歲就世襲了爺爺謝玄的爵位康樂公,這也是其被后世稱為“謝康樂”的原因。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作家,謝靈運有著多重身份,興趣廣泛,經常帶著眾多仆人游山玩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提到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里面的“謝公屐”就是由謝靈運發明的。謝靈運不僅有著顯赫的家族和尊貴的身份,更有著桀驁不馴的性格和無以倫比的才華。《宋書》就曾記載當時的皇帝把謝靈運的書法和文章視為二寶。
謝靈運非常崇拜曹植,成語“才高八斗”就是出自謝靈運之口,在他看來,天下文才可以分十斗,曹子建獨占八斗,剩下兩斗他與天下文人共分,此話看來頗為自負,但也看出謝靈運對曹植的推崇以及對自己文才的自信,事實上無論是性格還是賦文創作,謝靈運多少還是受到了曹植的影響。
近年來,研究謝靈運的文章頗多,但大多集中于他的山水詩歌創作。實際上,謝靈運不僅是中國山水詩歌的鼻祖,也是一位辭賦大家,非常重視賦的創作,不僅寫了很多賦,而且對賦有著自己的獨特看法。首先,他對漢代以來的賦體文學進行了分類,提出了與以往漢大賦不同的分類標準,并提出了一種新的題材形式。其次,他強調創作賦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要讓讀者通過賦文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再次,他主張樸素自然的創作風格。
對“賦”的分類
中國古代文化是人類的重要精神財富,有著千年發展歷史的古代文學,更是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古至今都有著重要影響。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學作品體裁,從先秦的政論文到兩漢的大賦、抒情小賦,再到后來的山水田園詩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賦”這種文體主要興盛于漢代,洋洋灑灑的漢大賦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文學特點,也代表了漢代的興盛發達,從最初的漢大賦到后來的抒情小賦,都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性文學體裁。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形式起初還是以各類文章為主,直到出現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田園詩歌和山水詩歌,才形成了新的文學氣象。作為中國山水詩歌的鼻祖,謝靈運實際上也是一位重要的賦家。雖然他的賦文不多,但卻呈現了不同于漢大賦的嶄新風格,在繼承漢賦特點的基礎上,謝靈運另辟蹊徑,使辭賦這種文體向前推進了一步。
在漢代賦家賦作的影響下,謝靈運形成了自己對賦的獨特看法,比如他對于賦的分類。在《山居賦》序文中,他認為漢賦主要以“京都、宮觀、游獵、聲色”為題材,缺少描寫“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①。而正是謝靈運的這一創新,開辟了賦文創作的新局面,對后世賦體文學乃至山水詩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歸途賦》序中,謝靈運又指出以往人們的行旅賦大多描寫一些出游、流放、遭到貶謫、外出做官上任或者是外出征戰、駐守邊關等場景,而他希望增加了一種新的題材,那就是“回鄉隱居時一路上的感觸”。此外,謝靈運還在《山居賦》中提出了賦的特點是敷陳:“詩以言志,賦以敷陳。”②
發乎于心、有感而發的任性創作
謝靈運出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族大家,在當時魏晉士人任情而為的影響下,祖上的功勛和個人的才華際遇使他的性格任性放達,這種性情也反映在他的賦中。比如,在《羅浮山賦》序中,謝靈運說:“正與夢中意相會,遂感而作《羅浮山賦》”;在《撰征賦》序中,作賦的緣起變成了“尋履往跡而遠感深慨”;在《感時賦》序中,他又稱“夫逝物之感……乃作斯賦”。③從這些字眼中,我們可以發現,他的賦不是憑空而作,而是內心世界的真實體現,是真情實感的表達。這既是謝靈運賦文的共同特點,也是其創作賦文的共同起因,即偏重內心情感,強調主觀自我。
謝靈運在《山居賦》文中有這樣的辭句:“援紙握管,會性通神……率多暇日,自求諸已。研精靜慮,貞觀厥美。懷秋成章,含笑奏理。”④并自注曰:“便可通神會性,以永終朝。”⑤這反映出他作賦的主要目的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以求自我解脫。我們要想理解他的這種作賦動機,必須結合他的身世和個人際遇。家族的影響使謝靈運從小就有建功立業、振興家族的雄心壯志,但在他生活的劉宋皇帝時期,士族階層是受打壓的,他的滿腹才華無法施展,自然就轉向寄情山水,在賦文中流露出他內心的想法。在《歸途賦》序中,他說得很清楚,前人多作出游、流放、遭到貶謫、外出做官上任或者是外出征戰、駐守邊關一類的文章,而且大多不是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而他自己寫的文章則是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是自己沿途所見所聞的真實感受。或許也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讓他抒發郁結于心的情感。
樸素自然的風格
除了要抒發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外,樸素自然的風格是謝靈運為文作賦的另一個追求。在《山居賦》序中,謝靈運認為西漢楊雄等人的大賦文辭艷麗、講究規則,是好的文章。但他自己并不追求這樣的文章,他要描寫的不是“京都宮觀游獵聲色之盛”⑥,而是“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⑦。他還謙稱自己才華無法與前人相比,追求不了文章的華麗,也不喜歡傳統漢大賦的題材,不喜歡有任何藻飾的情感表達,而是喜歡以“去飾取素”的文風來反映內心的感受,讓別人通過賦作能夠了解他、理解他,至于為文的技巧他反而覺得并不重要。
肯定辭賦的功用價值
在《撰征賦》序中,謝靈運提及:“作賦《撰征》……托此不朽”。⑧這實際上是肯定了辭賦的功用價值,認為作賦可以不朽,可以使名聲永存,這與楊雄等人認為賦是小道,勞力甚多而實用甚少的觀點正好相反。建安文學代表人物之一曹丕曾經在《典論?論文》里面說過“蓋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謝靈運的觀點與曹丕有些相似,都肯定了文學的功用價值,只不過曹丕把文學提到了和興邦治國同樣重要的位置,而謝靈運更關注的是賦文本身寄托的情感和帶給人的感覺。
謝靈運在《山居賦》的首尾都流露出希望有人通過賦文真正明白他的內心世界的想法。可見,面對家族衰落的局面,謝靈運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夠重振家風。他把自己內心的情感波瀾和痛苦愁悶通過賦文表達出來,正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對他的真正理解,理解他的境遇,理解他的文章,理解他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波瀾。正如他在自注第一句中所寫的:“理以相得為適,古人遺書,與其意合,所以為笑。”⑨他強調“意合”,希望通過自己的賦文,能有真正欣賞、理解自己的人。
可以看出,謝靈運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不僅是中國山水詩歌的鼻祖,而且沒有在漢大賦的影響下循規蹈矩,而是沿著漢大賦的足跡提出了自己對賦的理解和對為文作賦技巧的看法,對賦這種文體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雖然謝靈運的一生十分短暫,49歲便被皇帝以謀反罪名在廣州斬首棄市,其桀驁不馴、才華橫溢、任性而為的一生也最終慘淡收場,但這些都不能抹殺他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總的來說,謝靈運在漢大賦的影響下,并沒有一味地循規蹈矩,盡管他的賦文留存于世的僅有14篇,但他在整個賦體文學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卻不容忽視。他提出的有關為文作賦的見解,構成了對漢大賦的創新,在賦體文學的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從謝靈運的賦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景象,看出他生活的環境,看出他的喜怒哀樂,看出他的玩世不恭,看出他的才華,看出他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正因如此,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和研究他的山水詩創作,也應該充分重視他的辭賦創作,因為里面包含著不同于漢大賦的另一番景象。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注釋】
①②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長沙:岳麓書社出版,1999年,第226頁。
③丁功宜:“論謝靈運對賦的認識”,《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第3期。
④⑤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長沙:岳麓書社出版,1999年,第268頁。
⑥⑦同上,第226頁。
1.標題:可寫成慰問信、寫給XXX的慰問信或者xxxx致xxxx的慰問信。
2.稱謂:(空兩格)稱謂應表示尊敬。
3.慰問的原因:可寫事件的情況,或介紹他人的事跡等。
4.慰問,祝福,希望
5.署名和署時:一般寫在右下角先寫姓名,在姓名下寫日期。
【慰問信的寫作指導】
第一行正中寫慰問信三個字;如果寫成XXX致XXX慰問信,那么慰問信三個字可移至第二行寫在中間。接著換一行頂格寫受慰問的單位或者個人的稱呼。
寫單位要寫全稱;
寫個人,要在姓名之后加上稱呼如同志先生師傅之類,后邊用冒號。
在個人姓名前邊,往往還要加上敬愛的尊敬的親愛的等字樣,以表示尊重。
然后另起一行,空兩格起寫正文。
正文的內容,應該先說明寫慰問信的原因,或是因為對方在四化建設中取得了成績,或是因為對方遭到了暫時的困難和挫折。其次敘述對方的模范事跡或遇到的困難時表現出來的高尚品質,并向對方表示慰問。
再次,寫一些鼓勵和祝愿的話。接著在正文后面或是另起一行空兩格寫祝此致,然后在下一行頂格寫節日愉快取得更大的成績敬禮等。署名要寫在另起一行的右半行。
如果寫慰問信的單位、個人不止一個,也都要一一寫上。日期寫在署名的下邊,年、月、日都要寫上。
【慰問信的適用對象】
慰問信是組織、部分群眾以及某個人向有關集體、個人表示慰勞、問候、致意的書信。所謂有關集體或個人,可以分作兩類,一類是在兩個文明建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一類是由于某種原因而遭到暫時困難和嚴重損失的。慰問信對前者表示慰問,鼓勵他們戒驕戒躁,乘勝前進;對后者表示同情和安慰,鼓勵他們加倍努力,戰勝困難。
【慰問信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