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考學習計劃

高考學習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考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考學習計劃

高考學習計劃范文第1篇

余樂平同學在每個大假期開始前,都有排一個計劃表的好習慣。“我會制訂一張比較細致的計劃表,排定一些需要完成的任務。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我就會在旁邊作一個記號,這樣一個暑假下來,自己看著也會比較有成就感。雖然有時會有一些細微的調整,但大體上我都會按照計劃表來進行。 ”

對于升前的復習,小余會對、時的筆記、課本以及先進行一次整理。他將各科的放入不同的文件夾,然后根據自己的歸納在上貼小標簽。 “很多同學一到就有把之前二年試卷扔掉的習慣,我覺得這樣并不合適。在暑期對以前做的題進行整理,是為學習打基礎。高三做題時經常會遇到一些似曾相識的題目,一旦經過先前的整理,復習查找就會一目了然。 ”

高一高二貴在理解本質

對于高一高二的,余樂平同學認為,他們在暑假時把布置的題目理解透徹即可,不用搞題海戰。“對于理科的學習要注重基礎,在學習每個點時,要理解它們背后的為什么,弄清本質。 ”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到高三時,更好地對答題進行總結,尋找答題的技巧和捷徑,畢竟高三學習的強度之大,難度之高,不是之前兩年學習可比的。

另外,他表示文科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積累非常重要。學習的過程中,他會聽奧巴馬的、記一些經典電影臺詞、背誦一些押韻的詩,來培養自己的語感,激發自己對一門語言的熱愛。而在方面,他認為并不是單純的,而是理解為上,這需要以閱讀量作基礎。“我自己的閱讀量就不是很大,每次寫想旁征博引時,便感到有些困難。 ”在加大閱讀量的同時,他覺得針對一些以及社會現象,和家人和同學多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也不失為提高的好辦法。

賀秋瑞同學也認為,對于高一高二的學生,暑假期間應該多讀書。他建議可以通過讀書,來了解一段被忽略的,或者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同時,他還引用了《南方周末》戴志勇在《高考后的此刻,全然不同的你》一文中所說的‘洗刷掉你對日常生活的習焉不察,重新激活你內心的好奇與疑問’,以此提倡學生利用暑假去聯系一次實踐考察,或者進行一趟深入鄉間的旅行。 ”

勞逸結合,看淡與失敗

高考學習計劃范文第2篇

一、實驗基本操作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包括藥品的取用、物質的稱量、物質的加熱、物質的檢驗等.主要考查實驗基本操作的正誤判斷.

例1 (2013年福建)下列有關試驗的做法不正確的是( )

(A) 分液時,分液漏斗的上層液體應由上口倒出

(B) 用加熱分解的方法區分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兩種固體

(C) 配置0.1000 mol•L-1氫氧化鈉溶液時,將液體轉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 檢驗NH+4時,往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微熱,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檢驗逸出的氣體

分析:分液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A)項正確;NaHCO3固體受熱分解,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CO2氣體,而Na2CO3固體受熱不分解,(B)項正確;配制0.1000 mol•L-1氫氧化鈉溶液時,轉移溶液時需要用玻璃棒引流,(C)項正確;檢驗NH+4時,往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微熱,產生NH3,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D)項錯誤.

答案:(D)

二、常用儀器使用

常用儀器包括用于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測容器-量筒、稱量器-托盤天平、加熱器皿-酒精燈、夾持器-鐵夾、試管夾.主要考查常用儀器的結構、規格、使用等.

例2 (2013年海南卷)下列關于儀器使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滴定管裝滴定液時應先用滴定液潤洗

(B) 錐形瓶用作反應容器時一定不能加熱

(C) 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可以高于蒸餾瓶支管口

(D) 振蕩分液漏斗時應關閉其玻璃塞和活塞

分析:滴定管裝滴定液時要先用滴定液潤洗,(A)項正確;錐形瓶可以墊上石棉網加熱,(B)項錯誤;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位于蒸餾瓶支管口處,(C)項錯誤;(D)項,振蕩分液漏斗時要關閉玻璃塞和活塞,(D)項正確.

答案:(A)(D)

三、物質分離提純

物質分離提純包括過濾、蒸發、蒸餾、萃取、重結晶等.主要考查物質分離提純方法的選擇、原理的判斷等.

例3 (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Ⅰ)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與對應原理都正確的是( )

選項目的 分離方法原理

(A) 分離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較大

(B) 分離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體中混雜的NaCl 重結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餾 丁醇與乙醚的沸點相差較大

分析:乙醇與水互溶,不能用作從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劑,

(A)項錯誤;乙酸乙酯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B)項錯誤;KNO3、NaCl都易溶于水,但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同,可以采取降溫結晶的方法分離,(C)項錯誤;丁醇和乙醚互溶且沸點相差較大,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D)項正確.

答案:(D)

四、實驗方案設計

實驗方案設計包括物質制備、物質性質和物質檢驗等實驗設計.主要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分析、比較和評價等.

例4 (2013年大綱卷)下列操作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目的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 將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餾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將混合物制成熱的飽和溶液,冷卻結晶,過濾

(C) 在溶液中將MnO-4完全轉化為Mn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確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觀察是否出現白色渾濁

分析: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將25 g 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A)項錯誤;除去KNO3中少量NaCl,選擇降溫結晶法,(B)項正確;將MnO-4完全轉化為Mn2+,需要加入還原劑,H2O2具有還原性,可將MnO-4還原為Mn2+,

C)項正確;利用Ca2+與CO2-3的沉淀反應,可以檢驗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D)項正確.

答案:(A)

五、氣體制備實驗

氣體的制備實驗包括氣體的發生、凈化、干燥、收集和尾氣處理.主要考查氣體制備的試劑、儀器的選擇,儀器、裝置連接等.

例5 (2013年安徽卷)實驗室中某些氣體的制取、收集及尾氣處理裝置如圖1所示(省略夾持和凈化裝置).僅用此裝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質完成相關實驗,最合理的選項是( )

選項 a中的物質 b中的物質 c中收集的氣體 d中的物質

(A) 濃氨水 CaO NH3 H2O

(B) 濃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濃鹽酸 MnO2 Cl2 NaOH溶液

分析:實驗室利用CaO和濃氨水制取氨氣,選擇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用吸收漏斗吸收防止倒吸,(A)項錯誤;收集SO2時選擇向上排空氣法,(B)項正確;制取NO2時選擇濃硝酸和Cu,(C)項錯誤;MnO2氧化濃鹽酸制取Cl2需要加熱才能發生,(D)項錯誤.

答案:(B)

六、實驗誤差分析

實驗誤差分析包括由實驗儀器和實驗操作引起的誤差分析.主要考查實驗誤差產生的原因、分析的方法及糾正的措施等.

例6 (2013年天津)下列實驗誤差分析錯誤的是( )

(A) 用濕潤的pH試紙測稀堿液的pH,測定值偏小

(B)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所配溶液濃度偏小

(C) 滴定前滴定管內無氣泡,終點讀數時有氣泡,所測體積偏小

(D) 測定中和反應反的應熱時,將堿緩慢倒入酸中,所測溫度值偏小

高考學習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化學課程;高中;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5(b)-0083-01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增進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化學課程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化學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必修課程,在高考理科綜合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分,并對于學生生活具有很重的幫助作用,如何學好化學,提高化學考試成績,則是我們化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鑒于此,本文通過教學實踐與經驗,談幾點化學學習策略,以便為化學學習提供參考。

一、轉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自覺性

對于化學課程學習,有人認為只需要背背就能學好;有人認為化學專門和有毒的物質打交道而退避三舍;有人認化學背的東西太多而厭惡……而這些認識都是對化學學科本身及化學學習的誤解。其實,化學與我們人類的生活、科技、生產都與化學密切相關,我們只有學好化學,才能知道哪些物質對身體有害,我們該如何規避和化解,才能知道哪些物質是有益的,我們該如何合成它。因此,化學是門很實用的基礎學科,學好化學知識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為人類造福,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有利于我們為將來的科技進步作出有益的貢獻,而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更應該好好學習化學課程,掌握基本知識及其理論,指導自己生活實踐,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學課程學習中去。

二、注重興趣,鼓勵學生質疑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于化學課程感興趣,才會自覺的參與課程學習中來。在這些學習之中,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學常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例如:鋼鐵為什么久置會生銹?為什么鋼鐵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銹?燃料燃燒時為什么鼓入空氣,火焰會更旺?潮濕的煤炭為什么會比干燥的煤炭燃燒的更旺?在面粉中加人發酵粉(小蘇打),蒸出來的饅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小孔?如果我們同學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就注意結合這些實際現象,那么,學化學就變得生動而有趣。另外,在學習中還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積極探索新知,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

現代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因特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料庫,它擁有最豐富的化學課程信息資源,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式化學學習,也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發煙硝酸和發煙硫酸的“發煙”原理是不相同的。發煙硝酸發出的“煙”是HNO3與水蒸氣形成的酸霧,發煙硫酸的“煙”是SO3,而這就需要探究解決。所以,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使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從網絡上搜索和下載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的資源,拓展學生化學學習知識面,在教學中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到網絡上搜索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和素材。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習內容,擴大了知識領域,活躍了課堂氣氛,并有利于學生化學知識的積淀,有利于提高學生化學素養。

四、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高中化學復習時,應該注意歸納整理、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利用編寫提綱、列圖表等方式把知識加以系統化。同時,在記憶中盡量采用多次記憶法,一般兩次記住的知識,我再多記兩次,這樣可以使記憶得到鞏固。同學可以采用分時記憶的方法來加強記憶,早上與晚上比較清靜,大腦受到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的影響較少,在這時間記憶東西相對比較好些。記憶方式很多,關鍵是要找出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要學會巧記、妙記,即要了解記憶過程中的動機作用、組塊作用、復習作用。實際在化學學習中很多知識點都需要記憶完成,例如顯色反應、硅的反常性質、酸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勻速周期表等,這些都需要通過記憶來完成知識的鞏固,所以,學習中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有效的記憶方式強化化學學習。

五、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階段各學科的學習任務都很繁重,學習時間對于學習成績息息相關,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保障,高中在為分科之前,沒各學科都很重要,只有在分科之后,文科學生減低對理科的學習,理科降低對文科的學習,但是學習的任務依然很重,尤其是化學作為最實用、重要的科目之一,只有我們同學轉變學習態度,樹立學習信心,適當地多花些時間,對化學元素周期表、離子方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內容做到課課清、天天清,經常復習鞏固,做到融會貫通,堅持學習,合理利用時間,切實做好自己的學習安排,科學規劃自己的學習步驟,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總之 學好化學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改變自身對化學的認識、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永紅.中學化學教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2] 李廣州.化學問題解決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高考學習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考化學;復習誤區;對策

G634.8

高中化學復習課是化學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需要對高中階段的包含的化學知識有一個全面、深入的掌握,在實際的化學復習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教學目標,再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及需求,去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實際的化學復習中容易出現所謂的復習誤區,存在復習方法不恰當的情況,這樣就會降低實際的復習效果,教師需要特別注意這一問題,針對復習誤區找到解決對策,實現復習方式方法的不斷改進,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一、高考化學復習誤區分析

(一)忽視了基礎知識復習,過于依賴參考資料

在化學課程的復習過程中,需要認識到看似難以解答的題目通常都是根據相關基礎知識演變而來的,對復雜的問題的解答也離不開化學基礎知識的參與,考試大綱中有要求,考試題目不會脫離基本[1]。考題內容主要就是穩中求變,重點是對化學主干知R進行考查。而在實際的復習中,教師與學生通常都將精力專注在了拔高題目的反復練習上,忽略了對其中元素周期律、化學方程式、化學實驗等的基礎化學知識的復習,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對整體的化學學習效果就會造成不利影響。

在高考的備考階段進行化學知識的復習,大部分的教師與學生在復習中都會采取“題海戰術”,不同種類的化學復習資料填滿了課堂時間。教師也會在復習的時候發放大量的復習資料給學生,這也會占滿學生的課后復習作業,學生在復習中為了提高成績也會自己選擇購買一部分的復習資料。這種模式的復習是比較盲目的,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消化所學知識,在復習中不能抓住重點內容,單純的去做大量練習題也使得學生不能構建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記憶比較分散,復習效果不佳。

(二)忽視化學實驗操作,不關注學生心理變化

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習中處于基礎地位,在當前的高考中也逐漸開始重視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不過在實際的化學復習的時候,因為高考復習的時間通常比較短,內容又多,一部分教師就用做題的形式代替了化學實驗操作。這樣學生就對具體的實驗細節缺乏了解,比如,在考題中提供一些實驗條件、試驗注意的事項等內容時,學生如果沒有親自進行相應實驗就很難正確解答。單純的去背誦答案,在實驗題目出現變化的時候學生就不能很好的變通作答了。

高考是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的一個整體考查,而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素質考驗,可以發現在每年,高考結果公布時,一些平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高考成績并不理想[2]。出現這一結果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很好進行心態上的調節,在考試中心理及精神狀態都沒有達到良好的狀態。在重復進行強化復習過程中,學生壓力逐漸增加。教師通常將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上,忽視了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在復習中缺乏與學生的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復習中遇到的困難,逐漸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

二、高考化學復習對策

(一)研究課題考綱,科學設定復習目標

高考的競爭壓力是非常大的,復習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的考取一個理想的大學,但是一般情況下學生基礎如果比較差,則能夠上本科以及重點大學的人數就會比較少,因此,需要特別注意復習的質量。教師需要形成科學的復習理念,對化學課程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相關課程標準及考綱去制定復習計劃。在教學中形成科學的復習理念,那就是高考復習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點是培養人,促進學生的發展,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智力水平的提升,還需要提升其非智力品質,同時關注復習過程與結果兩方面的情況,讓學生能夠熱愛化學,主動學習,并且在復習中還需要注重化學知識與其他科目的整合連接。

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也需要注重對學生化學素養的提升,促進其化學基礎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在實驗復習時不能投機取巧,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際操作練習的機會,使其在真實的實驗環境中去體會學習。比如,在銅-鋅-稀硫酸原電池中,鋅片上出現氣泡,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如果只是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而不進行實際操作,就不能很好的對學生的思維探究進行訓練,只有在設置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掌握相關知識。

(二)學生精讀精煉,提供多樣化的復習方法

高考化學復習中,學生的資料應少而精,教師資料應多而全,教師既應鉆研考綱、教材、課程標準、歷年高考題,還要鉆研各省高考題及各種復習資料[3]。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將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整合,編制出一套與學案或教學相適應的習題,這樣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生化學復習的效率都會提高,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自身獲得基本功上的提升。

在高考化學復習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講授、演示、練習、課堂討論、實驗、比較等多種教學方法去設計具體的復習內容[4]。比如,在復習“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節內容時,提出了“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將還原劑氧化,本身被還原”這一問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容易說反,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進行反復背誦。而實際上只要通過一個簡單的類比就能讓學生輕松記住:“干燥劑具有干燥性、將潮濕物品干燥、本身變得濕一些”。

三、結束語

高考復習屬于一項系統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復習中扮演者設計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需要在平常的教學中真正的了解到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及需求,對化學教材、大綱、考題等也都需要進行仔細、透徹的研究,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與總結去找到合適的復習方式,針對容易出現的復習誤區也要做好相應的預防與改正的準備,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這樣才能在高考化學中少走彎路,實現復習效率及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鐘汝永.高考化學復習課的誤區與對策[J].化學教學,2008,02:22-24.

[2]張巧英.高考化學復習誤區經驗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110.

高考學習計劃范文第5篇

一、專題的劃分

化學總復習的知識點多且分散,如按課本順序復習,學生做題往往是“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因此,我們根據大綱要求和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對復習內容作了重組,通過專題形式從縱橫兩方面對知識進行歸類、聯系,以求復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在復習中具體對知識進行專題劃分時一般應體現以下兩條原則:

1.知識梳理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可將高中化學知識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五大專題,同時每個專題又可劃為若干個小專題,一般一個小專題用1至2個課時進行復習。

2.突出重點知識復習與關鍵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選擇提高學生素質的重點、難點、疑點、常考點和生長點的知識進行專題編排和設計。比如:化學高考中常考的知識點約30個,其中不少于15個在歷年高考中的重顯率為100%.

二、學案設計原則

學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編寫的講義,不是教師教案的濃縮,為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其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課時化原則

分課時處理復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這樣用于控制本課時內容的知識量,加強授課的針對性、計劃性,較好的實現課時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問題化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3.參與化原則

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學案激發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能力,提高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成功,內化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還課堂給學生。

4.方法化原則

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導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展性。在引導學生形成基礎性學習方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5.層次化原則

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復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學案內容

1.高考復習要求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體要求,目的使學生明確本專題復習的重點和方向,在知識目標復習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識記”、“理解”、“會用”、“綜合”等行為動詞。

2.基礎知識回顧

一是將每個專題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解式、圖表式、問題式方案,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知識,在知識問題設計時要做到基礎、全面、系統;二是將這些知識點設計成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辨析等方式,找準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拓展生長點。目的是啟迪思維,培養能力。

3.知識要點

提煉歸納考點知識網絡,提示本專題知識點,重點難點的內在聯系,幫助考生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點框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4.樣板題

精選或設計有代表性的例題(精選近兩年全國、上海、廣東高考題,及省市模擬題),例題只有題目,目的是通過課堂解題指導學生學會審題,形成解題思路,總結規律和技巧,達到解答的規范性,重在培養方法。

5.知識能力訓練

編寫知能訓練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1)涉及本專題知識為主,并重視知識的綜合應用。要有利于知識鞏固和技巧、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2)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3)控制習題數量,以課堂完成80%左右為宜;(4)避免教師占過多講解時間,練習中可適當給出提示或答案。

6.跟蹤訓練

其設置體現“步步為營,步步為梯,步步提高”的原則,避免在同一知識、同一層次上的機械重復,摒棄過難、過大、過深(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異化)。做到試題設計規范,題型新穎,材料新鮮,編寫時力求增加與學業生產、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關的新情境題,目的以激發學生的訓練情趣,使考生變苦練為樂練;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

習題包括10道客觀題和2-3道主觀題,按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為3:5:2的比例來編寫,同時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擬一些選做題,使他們吃得飽,同時可拓寬他們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四、學案實施

1.課前準備

學案課前發給學生,讓在課前明確復習目標,了解復習要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如基礎知識部分可在課前完成,通過課前預習,對基礎知識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標記,對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做到心中有數,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課,提高復習質量。

2.課堂學習

(1)知識結構的落實――討論。課堂上對于基礎知識部分的教學可通過提問、學生主動發問等方式進行。對于重點的知識一般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進行,讓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探索、匯報學案中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促成各點的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對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在教師點撥下以悟為果。

每堂課的開始5分鐘,讓學生上講臺講解和復習基本知識點。上臺學生講的不當之處,其余學生提出疑問或修改補充。然后教師利用投影儀將本節課所需復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之處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學生的演說能力,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促進師生共鳴。隨著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臺講解的系統性越來越強,甚至到后來學生不僅能夠較系統地復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甚至還能自編出口訣來增強記憶的效果,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2)認知方法的傳授――精講。對于學案中的例題,可讓學生先嘗試解題(可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題匯報中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解題見解,集思廣益,形成多途徑、多思路解題(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對學生解題中出現或教師預先備好的典型錯例,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經教師對解析思維、方法、技巧的歸納總結,形成規律性東西。真正達到把例題搞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對某些例題展開,指導學生一題多變,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能力。

(3)技能訓練的實施――精練。練習是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

3.課后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家居| 来凤县| 武夷山市| 忻州市| 岑巩县| 怀来县| 临西县| 嘉禾县| 马鞍山市| 岑溪市| 嘉定区| 北辰区| 濮阳市| 新昌县| 蕲春县| 达孜县| 恭城| 金寨县| 新蔡县| 蒙山县| 中江县| 陇川县| 石阡县| 牟定县| 眉山市| 罗定市| 韶关市| 蕲春县| 松原市| 金门县| 阜阳市| 临安市| 拜泉县| 额尔古纳市| 白水县| 宁国市| 澎湖县| 洛南县| 大邑县|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