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觀系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當前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反思
1、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現存的問題分析
目前,我們對場地的了解僅限于人喜歡干什么、不喜歡干什么、哪些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這里多了什么、那里少了什么等類似認識,這些認識都是自己看到的一面,并非全部的實際狀況。主要存在著幾點:⑴對場地認識的非真實性;(2)設計方案的非客觀性;(3)設計作品的非合理性。
2、景觀評價系統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景觀評價系統有著嚴格的要求和指標,是指引學生進行基地調查的方向,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場地現狀。通過具體指標的系統分析,對場地提出客觀建議,此基礎上的方案設計也不會偏離軌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景觀評價系統的理論構建基礎
景觀評價的定義是個人或群體以某種標準對城市景觀的價值作出判斷。分為直觀評價和邏輯評價兩種。直觀評價強調感性,評價標準往往不明確。邏輯評價強調理性,評價標準明確,通過對事物的要素進行定量分析評價,做出綜合判斷。在景觀設計教學過程中,多數強調的直觀評價,對于邏輯評價的分析太少,會導致設計方案方向的偏差。與此同時,建立景觀評價系統,其具體方法如下:
(1)調查分析法。這種方法主要是評價場地內的主要構成要素,通過對這些要素分析,得出場地的適應性圖,從而更好的理解景觀場地,為設計方案的形成做好第一步。如基地的地貌、植被、水體、色彩、鄰近風景、奇特性、人文景觀等因素。
(2)民意檢測法。通過向游人提問進行統計、匯總,來評價某一景觀區域內的風景,主觀性偏大。
(3)認知評判法。利用照片、幻燈片,必要時甚至用草圖作為直接的評價對象,但有時也會因為照片拍攝技巧而影響評價的客觀性。
與此相適應的是,必須建立一套景觀評價系統的標準:(1)美學標準。評價景觀美的三個因素:平面布置、空間形態和景觀要素的統一性、多樣性和奇特性。(2)功能標準。評價景觀實用的五個因素:交通的可達性;人們的參與程度;基礎設施的安全性;文化的延續性;管理的滿意度。(3)生態標準。評價景觀生態的三個因素:空氣質量;水體質量;植被多樣性。
三、景觀評價系統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研究與應用
1、景觀評價系統應用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1)掌握景觀評價系統的理論知識,為景觀設計方案形成階段做理論指導。(2)加強學生的收集資料、整理歸納能力,為景觀評價系統做好服務工作。(3)加強學生的技術學習工作,對于環藝學生來說景觀設計并不是停留在形式的工作,更多的是關于科學的研究,而有關技術的數據分析是前期勘查的重要支撐。
2、景觀評價系統應用在景觀設計課程中的重要性:(1)學會先科學再藝術,為設計方案累積數據。(2)衡量方案形成合理性的標準,診斷設計中的問題。(3)通過評價系統規范學生的作業質量,提高教學品質。
3、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對景觀評價系統應用的思考與實踐:(1)根據具體場地環境,確定評價主體對象;(2)確定景觀質量評估因素;(3)分析各項因素指標的數據,計算綜合評價值;(4)根據結論,為相關景觀設計項目的開發做借鑒;(5)將這種系統評價做一個模式,為其他相關的設計類課程的前期準備做好引導工作。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吳凱,景觀評價模式研究,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論文,2009年
關鍵詞:園林景觀 灌溉系統 優化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園林灌溉系統的設計
近年來,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更多的新技術、新材料開始運用于市政園林灌溉系統之中,灌溉方式也從簡單單一的噴灌向著噴灌、滴灌、微灌、涌泉灌等多種灌溉相結合的系統性灌溉過渡,并開始將準確把握植物需水規律的“精確”灌溉作為設計目標。設計中應首先考慮灌溉地域的土壤、地形、氣候、植物群落等基本情況,并注意設備的隱蔽性以保證景觀效果的美化,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提高灌溉的精確程度,達到提高效率和經濟實用的雙重效果。
灌溉系統由水源、首部樞紐、管網以及噴頭等部分組成。首先應保證水源的水量及水質,在市政園林灌溉中通常選擇城市供水系統;首部樞紐一般包括動力設備、水泵、水表、壓力表,以及控制設備等,用于取水、加壓、水質處理和系統控制,在設計中應根據水源條件、灌溉產品類型及灌溉對象適當增減設備;管網包括不同管徑的干管、支管、毛管等,作為壓力水的運輸通道,通常以防銹蝕的UPVC管、PE管等作為首選;噴頭是使灌溉水均勻噴灑在綠化區域的設施,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射程的噴灌、滴灌或微灌產品。
在灌溉方式上,應以整體噴灌與局部滴灌或微灌的方式相結合,并根據設計需要選擇全自動或半自動控制系統。其中全自動系統可通過預先編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據反映植物需水的某些參量(土壤氣候條件、植物群落條件等)自動開閉水泵并按一定的輪灌順序進行灌溉,可極大地降低人工成本和資源浪費。
二、灌溉系統施工
牽連到有關建筑物的施工更改,應嚴格符合現行規范的要求。
(1)在施工開始之前,需要確定好相應的水源位置,測量并記錄靜態水壓。
(2)清晰把握整體布局設計規劃,并了解當地的凍土層厚度,明確水管線的埋深度。
(3)根據不同型號噴頭的工作壓力、出水量,做好選擇合適的噴頭型號工作。
(4)放線,定點。根據不同噴頭直徑所噴灑的距離,確定兩個噴頭之間的間距,同時還需要考慮當時給水的壓力、當地的氣候條件等。點噴頭之前,其控制點,邊角點必須先點上,并統計管材管件數量。一般的布置方式選用正三角形布置,而對于正方形布置,應注意的一個限制因素就是最大間距對角線的限制。
(5)開挖噴灌溝。開挖之前,要分開放置表層土與下面的陰土或者建筑垃圾,管溝找準坡度,其下面不能有尖銳的東西阻截, 要保證平與直。
(6)連接管材。先用大號砂紙打磨接口,再用干凈的抹布擦拭干凈,在接口處用水膠均勻涂抹,接著迅速插入并用力轉一圈,停一分鐘以防接口接觸不全面。
(7)測試壓力,回鋪管溝。先在管材上面回鋪一層好土,然后把原先挖出的土回填,清理好當地的建筑垃圾。
三、灌溉系統施工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施工前,應先確定水源的靜態水壓。通過描繪精確的施工圖把握住系統的整體布局,并根據地區凍土層厚度確定挖埋管線的深度。根據具體的氣候條件及水壓情況確定噴頭之間的距離,間距通常在噴頭直徑的60%左右,射程應互相壓蓋25%~30%,實際操作可以單獨將小塊綠地分開布置,布置方式可選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并從中間進行施工。一般的埋地式噴頭應低于地面以下5mm,此外還應注意噴頭射程與馬路和建筑物間的距離。開挖噴灌溝時要找好坡度,并盡量保證其平直,溝下不應有尖銳的東西。連接管材時,應將接口處打磨平滑并擦拭干凈,涂上膠水的接口要立即連接,并在插入后用力旋轉一周,停留1min以保證接口的完全接觸。
施工中要重視灌溉系統與其他市政設施的整體協調,如管網的鋪埋與其他地下隱蔽工程的配合、處理好各工程間的關系、促進統一的規劃和實施。施工完成后,還應進行水壓試驗,確保系統的正常運作。
四、節水灌溉系統的建設與發展
隨著世界性能源問題的出現,市政園林除了其發揮其美化城市生活、調節生態環境等作用外,其節能性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節約型生態園林概念的提出,對灌溉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灌溉系統不斷向低成本、低能耗、多樣化、自動化的節水、節能、節勞的方向發展。
1、應以不同植物的灌溉特點優選灌溉方式及灌溉器具。低矮易蒸發的草地宜采取射程較遠的噴灌以降低水的霧化程度和空氣中的漂移損失;自然型灌木宜采用滴灌方式,將滴頭設置在植物的根部附近減少水的損失;大型喬木可用根部灌水器和涌泉噴頭將水分直接送入其根系,解決表層壓實土透水性、透氣性差的問題;而時令花卉與修剪型灌木則應分析具體情況,以滴灌、微灌或人工澆灌相結合的方式操作。
2、管材和配件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節水的效果。管材的人為損壞、老化、凍裂等情況,都可能破壞其密閉性,產生漏水現象,故應選擇質量較好,柔韌度較高的UPVC或PE材料。將某一區域的入口水壓保持在同一最佳范圍內,可產生更為均勻的灌溉效果,因此可在入口管道處設置水壓調節器,使灌溉器在最適壓力下工作。此外,灌溉系統后期的維護和對自動化程序的不斷修正也將起到良好的作用。總之,市政工作者應合理設計和運用灌溉技術,根據不同的園林環境設置不同的灌溉模式,為城市節約型生態園林的建設貢獻力量。
3、微灌是一種新型的節水灌溉技術,它通過低壓管道和滴頭或其他微噴頭,根據園林植物的需水量,以持續和受控的方式向其根系輸送所需水分及養分。我國園林節水灌溉主要應用微噴和滴灌。相對于地而灌溉和噴灌,它們同屬局部灌溉。微灌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節水、節能,不易發生地表徑流。一般比地而灌溉節水30%~50%,比噴灌省水15%~20%。微灌在低壓條件下運行,工作壓力一般在0.5~1 .5內,耗能少;(2)灌水均勻,水肥同步,可根據園林植物在不同生長期的肥水需求科學灌水,有利于植物生長。微灌能有效的控制每個灌水器的出水量,保證灌水均勻,其均勻度可達80%~90%;可有效調節溫、濕度,不易造成土壤板結,為園林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3)適用性強,操作方便,可根據不同土壤的入滲特性調節灌水速度。
4、開發雨水、城鎮中水的灌溉效益,走持續發展道路
在降水量較低的地區,如西北地區聚集雨水用于園林灌溉具有重要意義。絕大部分園林綠地分布于人口密集、供水緊張的城鎮,所以,城鎮中水用于園林灌溉,將是園林灌溉,甚至整個節水灌溉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5、園林植物需水信息采集及精量控制灌溉技術研究
研究園林植物對水分虧缺信息的感受、傳遞與信號的傳導過程,開發園林植物水分診斷體系;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我國國情的土壤水分動態快速測定與預報技術及產品。建立具有監測、傳輸、診斷決策功能的園林植物精量灌溉控制系統;研制智能化的灌溉信息采集裝置、田間灌溉自動控制設備及相關支持軟件。
6、大力加強相關基礎材料及生化制劑的研究
加強灌溉專用基礎材料的研究及高強度、輕型金屬管材,高分子復合材料管材、管件及配套設備的生產,利用納米技術改進基礎材料的性能;研制新型長效保水劑與節水抗旱種衣劑、植物蒸騰抑制劑、土壤結構改良制劑.控制灌溉水流入滲的化學制劑。
結語 :
園林灌溉系統的設計與施工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園林的綠地植物是否健康成長及其水資源是否科學合理利用。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必須在借鑒國外先進的灌溉技術的前提下,加大技術研發資金投入,科學創新,與時俱進,實現資源的綜合可持續利用,創造更多的園林企業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
[1]王超英.市政園林灌溉系統施工與設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12)
[2]關濤.園林灌溉系統施工技術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2(17)
[3]任文建,董雯,劉志輝.國外城市園林景觀灌溉系統應用與實踐[J].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
[4]孫雙君,關秋菊.談園林灌溉的現狀與未來[J].現代農業科技,2009(08)
一、南京傳統地域文化之提煉
南京地處歷史與人文的交匯處,從歷史來看,身為六朝古都以及民國都城所在,“古城墻”及“清水磚”成為南京的象征;從自然地理來看,盛產“雨花石”的南京城自古就有“石頭城”的美譽,“第一梅花山”也讓梅花成為南京不可或缺的旅游景觀;從人文方面來看,“云錦”的成就使之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南京的精神象征,南京人的驕傲。由此,“城墻”“清水磚”“石頭”“雨花石”“梅花”“云錦”等成為南京地域文化的基礎元素,玄武湖公園景觀標識系統設計中運用這些元素進行造型創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南京玄武湖公園景觀標識系統中的傳統地域文化之體現
1.區域指示系統
區域指示系統指公園入口處或公園內分區入口的導游圖和游園細則。玄武湖公園為開放式公園,人流量來往不斷,所以設置的入口比較多,根據不同入口處的環境特點,入口標牌的設計也不盡相同,以此來與環境相協調。如玄武門入口采用的是以休憩為主的半圍合式設計,四周設有游園導視細則。整體標識采用鐵藝宣傳架的形式,四周以鏤空裝飾,仔細觀察則會發現,雖是鐵藝,卻用類似清水磚拼接的方式,中間“勾縫”清晰可見,顯示出南京民國文化,簡潔大方,可識別性強。公園內分區區域性指示牌則用梯形組合的亞克力板外貼磨砂玻璃制成,整體置于約20cm厚條石之上,石材表面粗獷的肌理與亞克力及玻璃的光潔形成傳統與現代的對比。兩個梯形則分別為淺灰色與黑色,色彩對比強烈而典雅,其上印制“玄武”圖案,既呼應公園主題,又增添地域文化特色。
2.導向性標識
導向性標識用于標示園區內主要景點以及建筑、設施的方位,以便游人能夠迅速識別園區內環境,順利到達各個景點。玄武湖公園內的導向性標識采用與區域指示系統相似的設計手法,但改為仿錘形柱體,上面印“云紋”圖樣,下設抱鼓石,石上刻“玄武”圖樣,地域性十足。
3.景點標識
景點標識是標注公園景點名稱,呼應公園主題詩詞意境的題名性標語。玄武湖公園內景點標識有很多,有的直接以傳統匾額的形式存在,有的依附導向性標識設計為一體,如“翠洲”景點標識采用約80厘米高的亞克力板嵌于抱鼓石中,方與圓的結合,更顯簡潔并不失文化性。
4.解說性標識
解說性標識是景點的具體介紹與解釋,是對該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人文精神加以詳細解說的標識,使游人能夠深入了解景觀文化淵源。玄武湖公園內解說性標識有的采用粗獷的置石,正面刻詩文,側面陰刻梅花圖案,形象地體現了南京城特有的地域特色;有的則用抱鼓石、木材及玻璃相結合,木材的古樸中又透出玻璃的現代質感,抱鼓石上依然刻“玄武”圖案,用現代的設計手法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5.管理性標識
管理性標識是指對游人進行安全、管理、使用上的指導,提醒人們有序、文明的游園,主要包括停車標識、警示標識等。玄武湖公園管理性標識與其他的標識系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色彩上都是以黑色為主,灰色為輔,并不離“玄武”圖案的直接應用,點明公園主題。一些管理性標識則繪有形象的卡通圖案,傳達警示用意并彰顯趣味性。
三、地域文化在公園景觀標識系統中運用的總體思路
1.題材的直接運用
通過上述對玄武湖公園景觀標識系統的調查研究,發現公園標識系統題材的直接運用是最能直觀表達出城市地域特色文化的。如梅花是南京的一大象征,將它雕刻于石頭之上或繪于石壁景墻之上,清晰明了地傳達了地域特色。本公園內多處運用玄武圖案或刻于抱鼓石,或印制于亞克力板,均是對傳統圖案的直接運用方式。直接運用能更清晰地傳達設計意圖,表現地域特色,容易被大眾理解與接受,但同時也給人以生搬硬套、缺乏創新、沒有特色之嫌。拓展開來,在公園景觀標識系統設計中我們可以借鑒學習,以直接運用為基本手法,輔以其他創新性設計,必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造型的提煉與重組
標識系統的設計元素大多為代表傳統的一些形象題材或圖案、或材質特征,直接運用的限制性較強,因此需要我們在此基礎之上運用現代構成手法進行提煉和重組,使之不僅有傳統的韻味,更有現代時尚感。任何公園景觀標識系統都有其設計的主題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化繁為簡并不是一味的刪減,而是要在刪減基礎上,去其糟粕,留其神韻,通過對各種復雜的設計元素進行幾何形分割,或拆分重新組合,這才是“少就是多”真正表達的思想。
3.意境的營造
意境的營造是相對于人來講的,環境本身并沒有意境,好的景觀標識都是與周圍的環境相互協調的。意境不僅能被人感知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引人深思、抒感。需要注意的是,意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通過環境及人的感受加以表達。景觀標識對意境內涵的體現可以通過色彩、形態、材質多個方面展現出來。如色彩意境的營造可以在尊重傳統、延續文脈的基礎上,找到這個地域的代表色確定為主色調,更好體現地域神韻。形態也是城市標識的張力所在,能有效地吸引視線,達到其傳達標識內容的功能,是標識設計的核心。材料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是構成各種公園標識實體的基本條件,是公園標識系統的實物載體。材料要根據設計目的、標識結構進行選擇,通過不同的材質營造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并和色彩、形態一起完成與環境的協調關系,營造良好的景觀意境。除此之外,植物與標識系統的協調也能對意境的營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傳統的梅、蘭、竹、菊的應用會增強標識本身的文化性。
四、結語
Abstract: This paper have introduced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theory of the RYJ-1 landscaping artificial rainfall aerosol equipment, and particularly describes structure of equipment and technical parameter.
關鍵詞: 景觀式地面煙爐;系統組成;技術指標
Key words: landscaping artificial rainfall aerosol equipment;constitute of equipment;technical parameter
中圖分類號:TK5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1-0102-01
0引言
RYJ-1型景觀式地面煙爐外形似歐式尖頂建筑,采用太陽能供電遠程遙控作業,其控制距離不受限制,可布置在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實現焰條的遠程遙控檢測、點火和自動播撒。本系統除可在手機信號覆蓋的地區使用外,還可選擇安裝在北斗接收裝置上,可覆蓋沒有手機信號的所有區域,實現中國境內無盲點覆蓋。
1功能及特點
1.1 實現了無人職守,適時作業的功能,作業安全可靠,可廣泛布點,實用性強。
1.2 具有設備破壞報警,煙管被盜自毀的功能,可確保設備安全,可避免燃燒劑危害社會。
1.3 功能配置先進,配置北斗衛星通訊,可覆蓋中國境內所有區域。
1.4 考慮到作業人員的安全及衛生,填裝煙管工作在煙爐外完成,無需將手伸入煙爐內部,裝填方便、快捷,可確保煙管安裝人員安全衛生。
1.5 裝填煙管數量多,催化劑含量大,作業時間長。
1.6 具有煙管是否點火成功的檢測功能和異常檢測功能及燃燒情況記錄功能。
1.7 遙控系統具有可靠的加密功能。
1.8 外形美觀,性能可靠,可靠選擇單體或成組(套)安裝使用。
2工作原理
中心控制器采用密碼無線通訊方式。遠程獲取終端站點信息,廟宇煙管點火時間、點火數量,使煙管在選定時間正常點火,燃燒催化劑,通過煙爐將催化焰劑播撒釋放于空中,并在上升氣流的作用下抬升到云中,達到催化增雨(雪)功效。
2.1 本系統由地面煙管、煙爐、點火控制系統組成。
2.1.1 地面煙管由接電銅片、底座、殼體、催化劑藥柱、自毀裝置、噴管、防潮塞組成,見圖1。
2.1.2 地面煙爐由1雨帽、2煙囪、3爐頂、4爐鏜、5煙管固定裝置、6煙管、7收渣盒、8煙爐底座、9接線板、10門、11控制器等組成,見圖2。
2.1.3 點火控制系統由點火控制器、內置電池、無線通訊模塊、太陽能充放電控制、防盜報警系統組成。系統工作框圖見圖3。
3技術指標
3.1 煙管技術指標
管長398mm
管徑Φ46.5 mm
質量925 g
催化劑重量 535 g
碘化銀含量 11 g/支
成核率(-10℃) 1.03×101 個/g
催化劑燃燒時間 6 Min/支
催化劑燃燒溫度 1260℃
使用溫度-30~45℃
儲存溫度-40~50℃
煙管同時工作數量≤9支/套
儲存期 3年
3.2 地面煙爐、控制系統性能指標
外形尺寸 4212×1538×5475(長×寬×高)mm/套
(3個單位為一套)
質量1500 Kg/套
煙管最大裝填量 168支/套(單位裝填量56支)
電源電壓220VAC(遠程中心站);8~16VDC
(現場終端)V
待機功耗≤2W(終端)
供電方式太陽能供電系統
電池能量7個連續陰天可靠工作
電池壽命>1年
手持式控制方式現場控制
控制距離中國境內不限
最大點火容量168支(可以獨立點火)
平均無故障工作 >7000 H
平均修復時間
工作溫度-30~45℃
關鍵詞: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P90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現代城市居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在城市發展和城市生態環境中尋求一種平衡,就有必要重視小區的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因為小區中的綠化建設能夠凈化小環境中的空氣,并發揮一定的屏蔽作用,成為提高小區環境質量和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在選擇住宅時,已經將具有綠化生態景觀的小區作為首選。對于小區的園林綠化來說,植物的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的要點
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要以經濟、適用、美觀為設計原則,要求三者達到辯證統一關系,三者之間既不可分割又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但是,對于具體指定的園林根據其自身特點,設計要點會有所側重,從而使園林景觀的設計更具特色。
在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時,三原則之間的關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又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對于設計經濟原則,首先在選址方面要充分考慮地形、周邊環境以及取材等的要素,若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就能減少大量的投資成本,更能體現園林設計的生態理念。要根據具體設計園林的性質進行園林建設,規劃好設計所必要的投資;對于設計適用原則,要明確園林景觀的使用對象,對于設計美觀原則,就是既符合園林自身布局的合理設計,又能達到唯美的藝術要求。在一些特定條件下會將美觀原則放在首要位置。
二、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現狀
1、以植物群為設計的重要內容
在對植物群進行設計的時候,第一步就應該要對各種植物的習性以及特點做出詳細的了解,要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環境以及草本花卉的搭配方式,然后要經過對各種花卉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相關的配種,從而使得園林的綠化設計美觀而又不復雜,在這種搭配種植的情況下又能夠讓園林的管理者更好的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
2、嚴格遵循集中型和分散型的原則
城市的綠化環境的好與壞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城市的綠化也是整個城市居民共同擁有的地方,設計時,設計者應該充分的利用整個城市的綠化用地,積極的做出綠化設計的相關工作,這樣不僅僅能夠方便城市居民之間相互溝通,豐富城市居民的生活,讓城市居民之前的關系更加的密切。但是在建設時,還要充分的考慮到建設的費用問題,一定高本著高效、節約、使用等原則進行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
3、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
“以人為本”是環境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改變了以往只進行單純綠化的方式,更注重于能夠滿足人們各個層次的需求,注重園林綠化主體的舒適度。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首先就要考慮居民的入住性,可以選擇一些耐受性比較好的草種作為草皮建設。這樣居民就可以躺坐在草地上,充分享受陽光,親近自然。其次,還可以選用多層次的空間綠化,采用草坪和高低不同的灌木來勾勒出空間的邊界。如果將成組的灌木在空間邊界的側面進行設置,可以讓空間隨著種植方式和密度的變化而變化,不會產生突兀感。最后,在小區進行園林綠化時,一定要注意綠化面積和空間的控制。如果綠化的面積太大就會降低小區的實用性,居民在小區內的歸屬感就會降低。如果綠化面積太小,又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根據相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居民比較喜歡能夠貼近住宅的私屬式園區,所以在進行小區園林綠化設計時,可以以組團的方式進行,充分體現出設計中的人文關懷。
4、因地制宜,體現地方特色
受到國外景觀設計觀念的影響,國內的景觀設計師在對小區園林進行綠化時,都會采用國外設計師常用的熱帶或亞熱帶植物,卻忽略了小區所在地的自然條件,沒有突顯出地方特色。在這種設計觀念的指導下,我國所有的園林幾乎都是相同的歐式風格。在這種背景之下,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更應該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則,體現出當地的特色。在因地制宜觀念的影響之下,現代小區園林綠化也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當地的歷史文化。為了能夠設計出具有一定品位和美學內涵的小區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設計師將美學風格和文化的統一,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進行小區園林的規劃,通過建筑和環境藝術之間的關系來表現出歷史文化的延續性。
5、植物配置原則
在園林建設中進行植物配置應該實現種類的多樣性。結構的合理性、色彩季節以及和其它園林建筑的協調性。首先,設計師要了解植物特性和小區的土壤狀況,包括光照強度、濕度,再結合植物的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和適應性等特性來選擇合適的植物。通過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改植物適地和整地、施肥、澆灌、土壤管理等改地適植物2種方式來實現。其次,根據小區園林的性質和主要功能來選擇植物,考慮高度適當的植株進行搭配。如果上層喬灌木的分枝點比較高,種類較少,下層植株的高度就可以適當增加,如果綠化面積較小,就可以選擇低矮的植株,花壇邊要選擇一些更加低矮或者是蔓生植物,這樣才能夠襯托出花色的鮮艷。最后,色彩的搭配要協調,具備豐富的季相變化。利用光影變化和季節變化來搭配植物
光影的變化能夠讓園林景觀更富有層次感,將植物和陽光、月光、燈光、湖面等結合起來,就會在小區內形成一種光影美。例如,梅樹疏影、花下碎影、湖中倒影等具有示意的畫面。同時,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進行植物色彩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植物在四季的生長過程中,葉、花和果實的色彩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在進行植物搭配時要考慮到季節色彩的變化。例如,春季配迎春、牡丹海棠、櫻花等;夏季配荷花、睡蓮、廣玉蘭、紫薇等;秋季配楓樹、銀杏、等;冬季配松樹和梅花等。這種植物搭配方式能讓人感受到季節的變化,表現出園林景觀中植物的藝術效果。
三、居住區景觀設計發展新趨勢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態意識的增強,對居住區景觀設計也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需求,環境與文化的關注日益提高,引導了居住區景觀設計發展的新趨勢和流變。
1、自然環境與設計景觀和諧共存
居住區是居民群集聚居的重要區域,是一個開放性空間,每個住戶都有共享居住區物質和環境資源的權利。因此在規劃時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觀的特點搭配人文景觀,創造安靜安全、要素豐富、功能完善的居住院落,同時確保每個居民都能平等地共享居住區的資源和優美環境。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均衡小區住戶的日常生活需要,合理地對小區景觀進行均衡配置,使得整個小區的住戶能夠擁有均等享受小區景觀的權力,力避小區景觀規劃不公平的現象。
2、強調環境景觀的文化性藝術性
居住區規劃中飽含文化氣息地楹聯、匾額、碑刻不僅通過環境與建筑表現出歷史文化的延續性,而且彰顯出獨具特色的中國風格。景觀設計的藝術性也不容小覷,雕塑小品(石雕、木雕、銅雕等)以及園藝小品中的一處奇石、一座小亭、一睹景墻、一簾花架、一條藤椅均在藝術裝飾、園藝配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今簡約明快的設計風格受到人們的推崇,在實用的基礎上創造自然、宜人、親近、舒適的環境空間是居住區景觀設計未來發展的又一動向。優山美地小區的景觀設計很好地實現了與周邊環境的融合,景觀綠化講求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在景觀設計上善于挖掘地區的文化符號,設計風格上貼近本土元素,實現了文化性與藝術性結合。
3、新型材料的應用以及智能化
材料的選擇也是居住區景觀設計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為了體現地方特色和減低長途運輸成本,材料使用以本地特產為宜。如在遍產石頭的地方在景觀設計時可就地取材疊石造山、雕刻裝飾。另外材料的特性也應重視,例如用于兒童游戲樂園的配置材料應以無毒、無味、安全、柔軟為主。目前,大型商場均配備LED屏幕,這也可運用于居住區設計中,在居民休閑、休息的密集地安裝LED屏幕,實時播放一些有價值的新聞或信息。也可在居住區安裝配備循環凈水系統的景觀泳池、噴泉或其他的水景點綴,引領現代樓盤造景的新風尚。
結束語
居住區景觀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它能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特點。社會的發展和形勢的需要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這門學問。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條件下,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休憩生活境域,另外,在小區園林綠化的建設中應該保證植物的多樣性,以便在小區內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小氣候,“栽植繞屋”、移竹當窗”使久居鬧市的居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提高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楊卉.小區規劃中的園林景觀設計[J].綠色科技2011(03):67.
[2]胡力.城市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中外建筑.2010(0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