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寫梅花的詩句

寫梅花的詩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梅花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寫梅花的詩句

寫梅花的詩句范文第1篇

2、唐·柳宗元《早梅》: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3、宋·辛棄疾《生查子·重葉梅》: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4、宋·蘇軾《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寫梅花的詩句范文第2篇

1、愿這一聲祝福化作一杯清茶,滋潤您發干的喉嚨。化作一盞燈,亮在您的辦公桌上。化作一束鮮花,帶給您一絲芬芳。祝老師教師節快樂,您辛苦了。

2、一個個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屆屆學生走來又走過,不變的是您深沉的愛和燦爛的笑容。祝福您,親愛的老師。

3、像天空一樣高遠的是您的胸懷、像大山一樣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請您接受我誠摯的祝福吧,教師節快樂。

4、我最想念的是媽媽,而最尊敬的就是你,天下最慈祥最關心我的是媽媽,你好像媽媽一樣愛我。

(來源:文章屋網 )

寫梅花的詩句范文第3篇

摘 要:詩歌鑒賞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拉分點。很多學生對此類題不知該如何作答。從看題目、看作者、看注釋等方面進行方法指導,希望能對學生有所幫助。

關鍵詞:詩歌;鑒賞能力;任務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高考中,古詩詞賞析是必考題,而且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通過平時的教學,我們發現有很多學生在做題時感到鑒賞詩歌很困難,往往是讀不懂詩,看不透題,答不對點,知識儲備不足,那么,詩歌鑒賞自然就成了高考中的一個拉分點。那么,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看題目

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題目猶如窗戶,而且在題目中一般交作的緣起、對象、時間、地點、背景以及詩歌類別等信息,從題目入手既能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又能感知作者的情感。如宋之問的《題大庾嶺北驛》就可以看出:大庾嶺:交代地點。驛:驛站。說明詩人應該是在旅途,很有可能跟羈旅情懷有關。

二、看作者

詩歌鑒賞講究知人論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因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盛唐時期的作品多表現盛唐建功立業的豪歌,而晚唐時期的作品多表現晚唐王朝衰敗的挽歌。而且,不同的詩人表現出不同的詩風。例如,李白:身處盛唐,豪放飄逸;杜甫:遭逢亂世,沉郁頓挫;陸游、辛棄疾:家國多難,激蕩強烈的愛國情懷。而且,同一個詩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詩歌風格。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可以說以南渡為界,南渡之前,生活優裕,所以她的作品充滿了上流女子的閑適,但是,南渡之后,經歷了國破家亡丈夫死去等一系列打擊之后,生活孤苦,孤獨無依,所以,她后期的作品充滿了愁緒。所以,欣賞詩歌,一定要采用知人論世的手法看作者。

三、看注釋

注釋一般是解釋原文中的寫作背景、典故出處等較難懂的地方,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環節,不可不看。

四、看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飽含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形象。

讀懂意象,即讀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品意境

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與范成大的《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詩都偏重于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后月夜的環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托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孤獨凄苦的主觀精神。而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并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六、品用典

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的《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準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七、抓修辭

在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夸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的《詠柳》,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詩歌是文學領域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無論是我國古典詩歌,還是中外現當代詩歌,都有著誘人的魅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該通過課堂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和鑒賞詩歌的能力。讓學生見到詩歌,不是恐懼,而是用美的眼光去欣賞它,那學生的水平就有了相當大的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出現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寫梅花的詩句范文第4篇

樹有根、水有源。我喜歡畫梅,說起來,也是有其根源的,根源早就萌植于童年生活之中,包括傳統觀念的支配、客觀環境的影響,還有就是純樸的童稚之心在模仿行動的潛移默化中產生的興趣在起作用。

我出生在一個沒落的書香之家,父親是一個趕不上科舉考試的農村知識分子—小學教師。他不但喜愛種梅,還經常詠梅、畫梅。童年時代,我家小花園就有幾棵老白梅,由于是好品種,因而鄉間親友們都要托我父親為他們接枝育苗。我父親曾當過渡頭關村小學的校長,獅子嶺山麓的校園里就曾種有二三十棵白梅,也都是他親手接枝培植的。我出自好奇心,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經常當了父親的助手,久而久之,我也從中學會了接枝育苗的一些常識。每當看見自己手植的梅初次發花時,就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成果。我曾為之培土澆水,入冬老是觀察著有否長出花蕾,一旦花開,內心的喜悅是不難理解的。后來隨父親到織貢鎮小學讀書,學校附近有座古廟叫做普濟堂,院前就有一林老梅。這數十棵老梅雖然沒有我家后園的古梅長得高,但“老”得很神奇,每到花開時候,我就跟隨父親和老師們去賞梅。他們邊觀賞梅花,邊吟唱詠梅的詩句,也引起了我畫梅的興趣,或臨摹,或寫生,就只恨自己沒有本事把梅花的清香畫出來。

也許由于我從小就有幸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熏陶,再通過自發的臨摹、寫生,遂使對梅花產生的濃厚的興趣變成了真摯的愛。以后我的經歷多了,生活接觸面也廣了,文學藝術的修養也有所提高了,有意識的和梅花打的交道也多了,我愛梅的程度也就日漸加深起來。

梅花以江浙一帶為多,鄂、湘、滇、蜀和華南地區也不算少,廣東就有個羅浮山,廣州還有個羅崗洞,都是南粵賞梅的好地方。上面提到的省份我都到過,四川成都在抗戰期間曾住過多年,湖北武漢因工作關系也曾居留數載之久。凡是遇到梅樹花開季節,我總想到植有梅花的地方去欣賞一番,并收集一些有關梅花的畫材。年代,我曾到過云南昆明并有目的地去黑龍潭欣賞那棵有名的唐梅;1976年在日本訪問時也看過一棵著名的臥龍梅,雖然不是花開季節,但這些古梅的姿態都生長得很美,很可入畫,有如陸游的詩句所詠嘆:“重疊碧蘚暈,夭矯蒼虬枝,誰汲古澗水,養此塵外姿。”的確,梅愈老則愈夭矯盤錯多姿,有如干戈劍戟,有如鶴膝鹿角。由于歲月的遷移,這種老梅的枝干鱗皴斑駁、苔蘚蟠繞,滿身都是與自然風霜雨雪搏斗經歷的印記。所以說梅愈老則愈奇,愈古則愈神,動如蛟龍出海,靜如臥虎伏地,不論或俯或仰還是作前、后、左、右面面觀,都使人覺得美妙神奇。在畫家眼中,鐵干縱橫盤錯的線條和千變萬化的空間構成了藝術上的形式美,并呈現著一種微妙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至于寒冬花開季節,卻又是另一番境界。梅的生命力是很強的,老病梅往往長出茁壯的新苗,甚或已枯朽的古梅也會再得生機而重新萌芽發花,那種古逸老邁之氣,正如石濤所詠:“干老枝枯冰玉屑,花嬌色艷灑銀皴。”文人畫家每每喜歡以水墨寫意畫白梅,因為他們往往把白梅與雪聯系在一起,贊為“傲雪”、“香雪”,或為“冷艷”、“冰肌”。辛棄疾有云:“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張澤民有云:“崚嶒鶴骨霜中立,偃騫龍身雪里來。”吳師道則云“春風雪里一枝花”等。又南粵羅崗白梅盛開時,人們亦稱之為“羅崗香雪”。每當我讀到這些寫梅花的詩句時,進入到的便是哲理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懷。我體會到,有沒有這等文學修養,畫起梅花來是不大一樣的。古人有自稱“梅顛”、“梅癡”或“梅仙”者,我卻最喜歡“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性格,它激勵我自強不息,故我也把梅花看做良師益友而稱之為“梅師”或“梅友”。

自古以來,梅花特別受到詩人、文士、畫家的寵愛,尋梅、賞梅、詠梅甚至成了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歷史上將梅花人格化并與自己的生命融為一體的,以“梅妻鶴子”自許的林和靖最為典型;陸游也有“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老子人間自在身,挹梅不惜損烏巾”等名句傳世。他們和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一樣成為史乘佳話。

所謂畫梅須同梅性情,寫梅須具梅骨氣,人們又贊揚王冕“畫如其人,人如其畫”為“人與梅花一樣清”,就因為他曾這樣題過自己所畫的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畫梅,將詩、書、畫融為一體,他的梅詩、梅畫,或題梅的書法,質文并茂、情景交融,體現出真、善、美的生命力和藝術境界,從而產生無限的感染力量。在歷代畫梅的名家中,王冕被譽為“梅仙”,他的詩、書、畫我都比較喜愛,也敬重他的為人。

這一切使我意識到不能只執意于“為畫梅而畫梅”。我也明知梅花是前人吟詩繪畫的傳統題材,歷史上已有不少名家,不知產生過多少不朽佳構,而且各家各派的風格極其豐富多彩。可以說,畫梅在詩、書、畫融為一體的中國文人畫中,是最為普遍也是成就最高的。高劍父老師在倡導中國畫革新時,也提倡“新文人畫”,即摒棄舊文人畫逃避現實遁世消極的思想,要求新文人畫具有積極入世的時代感。當今時代不同了,畫家的思想感情更應隨新時代而有所變化,我以為這里有個“繼往開來”的問題,亦即繼承與發展的問題。今日的新文人畫,到底要繼承什么?既要發展,又向哪里發展?這對于畫家來說,這些答案都得通過藝術實踐體現出來。

老題材往往如舊劇目一樣,內容大體是差不多的。但要知道,梅蘭芳演《貴妃醉酒》,對觀眾來說,并非想知道這傳統劇目的情節,只為欣賞梅蘭芳的表演藝術;而梅蘭芳演《貴妃醉酒》卻能使觀眾百看不厭,每次都博得熱烈的喝彩聲。若換了個蹩腳的演員,同樣演的是《貴妃醉酒》,藝術效果就會不大一樣。畫梅花這個傳統的題材,就和表演傳統劇目的情形相仿,梅花這一傳統題材對于畫人畫品的要求都高而且嚴,若在技法和風格上老是重復前人或自己的一個面目,老是停留于古人昔時或自己眼前的水平,那是不能滿足時代要求的。

寫梅花的詩句范文第5篇

關鍵詞:林逋 詩風 清瘦

林逋少年時家境貧寒,卻勤奮好學。其性情恬淡好古,無意于做官。早年曾放游于江淮之間,后來隱居在杭州孤山。他極喜愛梅花,且又以養鶴自娛自樂,所以有“梅妻鶴子”的美稱。林逋善于繪畫與書法,但與繪畫及書法相比,他的詩則更具特色,對后世的影響也更大。

林逋的詩可以分為四種:一是寫景詩。這類詩作大多描繪的是四時之景及其隱居之處的西湖與孤山的景色。如《春日感懷》《西湖春日》《山中冬日》《山村冬暮》等。二是詠物詩。這類詩作所詠之物都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之物和細小之物。如《筆》《墨》《茶》《山園小梅》《貓兒》等。其中尤以《山園小梅(其一)》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代表。三是送別唱和詩。林逋的詩集中收有大量的為友人送別時所作的詩和一些唱和詩。如《送馬程員外之任烏江》《送吳秀才赴舉》《和酬周寺丞》《送范寺丞仲淹》等。四是表現隱居生活及情懷的詩。如《小隱》《孤山隱居書壁》等。可見,林逋詩的內容并不能算豐富,題材也非常狹小,他的詩作既沒有涉及國家的政治大事,也沒有提及到民生疾苦。甚至單就景物詩的描寫來看,他所寫的也只是他住所周遭的景物,絲毫未涉及到祖國各地的風格迥異的自然山水。這些題材上的局限性是和他個人的人生經歷緊密相關的。由于他一生不仕不娶,在孤山過著優游的隱居生活,僅以種梅養鶴為趣。這些經歷反映在他的詩作中,就滲透出了一種淡泊清雅的情懷。如他的《小隱自題》:“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余。鶴閑臨水久,蜂懶采花疏。”僅僅只是自己居住的屋子旁有竹子圍繞,詩人就覺得是趣味多多了。而一個鶴閑,一個蜂懶,更是刻畫出了一種散淡、無拘無束和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在這里閑鶴的無所事事,懶蜂的自在安逸式的生活也正是詩人所向往的。這種慵懶的生活姿態,在詩人看來卻是人生難得的自然情趣。所以后兩句“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就表現了詩人的生活態度,一如閑鶴和懶蜂那樣任性無為,收放自如。如此整首詩就呈現出了淡泊清雅的詩境。

同樣,詩人對于自身身世的慨嘆,對于末入仕途,才華無人賞識的不平,也都在清泊淡遠的詩境中表現出來了,這更增添了悠長的余韻。如《墨》:“青暈時磨半硯云,更將書貼拂秋塵。衰羸自顧空多感,不是臨池苦學人。”《茶》:“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這兩首詩既形象傳神地描摹了所詠之物,又結合了詩人自身的形象。大概是因為自己身體衰羸,多愁善感,不適合出仕的緣故,才使他自己的才華無人賞識,只能“閑對茶經憶古人”了。雖然詩人將心底的牢騷寫得甚為隱晦,但仍依稀可以感受出詩人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氣。知音的難覓,使得詩人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表現出了一種獨特的孤傲、清高之情懷。《湖山小隱》“黑頭為相雖無謂,白眼看人亦末妨”,詩人能這樣率性而為,任意舒放自己的性情,不也正是隱居的生活帶給他的獨特享受嗎?詩人在其詠梅詩中,在描寫梅花體態的同時,亦表現出了其高逸的品格,如《山園小梅》二首其一:“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而在詩人的詠梅詩中,最為后世所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其《山園小梅》二首。一開篇即寫出了梅花的傲立姿態,許多芬芳的花在冬天已凋謝、搖落,只有梅花獨自開放,給孤寂昏暗的小園帶來了一點明亮和熱鬧的色彩。接下來是描寫梅花獨特的精神風貌,詩人沒有直接寫梅花的姿態和幽香,而是采用了側面烘托的寫法。昏黃的月光下飄來了梅花清雅的芳香,這香氣又似乎是若有若無,時斷時續的,在朦朧的月色之下又添一份清新的雅韻。梅花仿佛天生就具有這樣的高貴氣質似的。尾聯作者由梅花聯想到自身,詩人的品格也如同這梅花一般孤傲、高潔。也只有詩人才能真正地欣賞梅花,喜愛梅花,理解梅花;也只有詩人的品質、襟懷是和梅花融為一體的。

或許是因為林逋是一位真正的隱士,終生不娶的經歷及在西湖孤山的隱居生活,使得他的一生平靜得如同一池春水,幾乎沒有任何的驚濤駭浪,所以他的詩作不論是寫美景,還是寫衰景,不論是表現哀情,還是表現悲情,都只是用細語緩緩流出,娓娓道來。沒有強烈的感情起伏,不存在任何大悲大喜的轉折。比如詩中表現豪情的詩《詩招南陽秀才》“危堤柳色休傷別,上苑杏花長自春。況有西湖好山水,歸來且濯錦衣塵”。面對仕途的不得意,詩人勸他的朋友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利,就放棄自己的志向和抱負,做一個放游江湖的人。而應將目光放遠,看到青青柳堤時也不要感到離別的傷感,畢竟上苑盛開的杏花也可以安慰你。更何況,還有西湖的青山秀水,可以洗濯你旅途的征塵,可以驅除你身心的疲憊,為什么還那么悲觀呢?可以看出,詩人灑脫的表現僅僅是用西湖水濯衣塵而已。在《深居雜興》之一中,詩人對于自身的生存環境做了以下描述:“門庭靜極霖苔露,籬援涼生裊菊煙。”正在生病的詩人獨自面對著這樣一個幽靜偏僻的處所所發出的悲懷之情僅僅只是“瘦行清坐詠遺篇”。

所以林逋的詩風,用他自己的兩句詩來概括最妙不過:“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煙篁一兩竿。”(《喜皎然師見訪書贈》)“清瘦”二字可謂傳神之極。清即清雅、清淡之意。林逋詩不僅意象清淡,而且詩中之意境也是清淡的。所寫之景,所描寫之物,無一不顯出清雅的風致來,在清雅的風格中留下了長長的余韻和淡淡的回味。“瘦”則是指林逋詩的內容單調,題材單一。僅僅只是描寫他身邊的小景小物,根本未提及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同時也是指他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沒有昂揚的激情,以平淡的基調為主。雖是如此,林逋依然在藝術表現上有自己獨特的創造。在后代詩人中,他的影響依然很大。陸游的“平生所慕孤山老”、楊萬里的“冰壺底里步金沙,真到林逋處士家”、陳與義的“自讀西湖處土詩,年年臨水看幽姿”,就連南宋亡國皇帝趙顯被擄去時也寫了“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這樣的詩句。由此可見,林逋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藝術創作也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林逋著.林和靖詩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2]林逋著.林逋詩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

[3]錢鐘書著.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4]趙齊平著.暗香疏影——說林逋《山園小梅》[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京劇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云南省教育廳

書法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承德市| 陵川县| 北海市| 贵定县| 常熟市| 卓资县| 自治县| 晋城| 四平市| 安陆市| 类乌齐县| 社旗县| 弥勒县| 和龙市| 双峰县| 武定县| 桐乡市| 湘乡市| 名山县| 泸水县| 杭州市| 同江市| 靖边县| 高邑县| 龙南县| 东兰县| 永福县| 建平县| 通辽市| 乐东| 紫云| 彩票| 沙雅县| 贺兰县| 历史| 哈巴河县| 岚皋县| 中牟县| 鄂州市|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