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尿蛋白

尿蛋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尿蛋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尿蛋白范文第1篇

【關鍵詞】點時間尿蛋白;24h尿蛋白;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406-02

蛋白,是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正常情況下,人體排出的尿液中應只含有少量的蛋白(≤0.15g/24h),但當腎臟功能出現問題時,其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就會升高從而形成尿蛋白[2]。本文選擇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間,我科收治的150例患者的尿液檢測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間,在我科就診的慢性腎病患者150例。患者年齡35歲~89歲,平均年齡為52.7±3.5歲,女性患者89例,男性患者61例。經臨床診斷,全部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腎臟疾病,其原發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原發腎小球疾病等等。150例患者在年齡、性別、原發病、臨床表現等方面的比較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收集患者晨尿(7:00Am),通常為3ml~5ml。而后排空膀胱,留取尿液至次日清晨7時。在尿液收集期間,患者停用任何形式的利尿劑,確保睡眠、飲食等正常[1]。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軟件對患者尿液的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統計、比較和分析。P

2 結果

經過統計比較顯示,150例患者的晨尿同24h尿中的尿蛋白含量、濃度以及尿蛋白/尿肌酐(P/CR)值比較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特征,其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腎臟病的臨床醫學診斷中,尿蛋白檢測是一種目前常用的、非常重要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它對腎臟疾病尤其是慢性腎病的診斷、治療、評價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2]。通常情況下,臨床上用24h 尿蛋白總量檢測法對患者進行“標準”檢測,然而由于這種檢測方法留取時間長、定時準確性差、患者依從性低等問題,導致其檢測結果因受到干擾而出現不準確[3]。本文研究顯示,150例慢性腎病患者晨尿同24h尿中的尿蛋白含量、濃度以及尿蛋白/尿肌酐(P/CR)值比較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歐陽沙西,彭佑銘,劉虹,黃安蘭,劉伏友.點時間尿蛋白濃度與24小時尿蛋白總量相關性比較[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01):30-33

尿蛋白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尿蛋白; 尿微量蛋白

引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患有Ⅱ型糖尿病,根據新一期新英格蘭雜志研究調查顯示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高達9.7%[1]。糖尿病其中一個比較嚴重也是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就是糖尿病腎病,晚期甚至可能導致腎衰竭發生[2],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對于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臨床上只能觀察到腎小球的高濾過狀態以及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增加。本文主要探討研究糖尿病腎病尿蛋白與尿微量蛋白的檢查結果對于確診糖尿病腎病的影響。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體檢者各180例,分為糖尿病組和健康體檢組。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7例,年齡從38歲到72歲。其中糖尿病組患者均滿足2005年WHO提出的診斷標準。兩組均排除腎臟疾病、高血壓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且兩組在年齡、性別和病癥類型上均無統計學上差異(P>0.05)。

1.2 檢測方法 分別收集患者及健康體檢者的空腹晨尿液,首先分別對兩組尿液進行尿蛋白定性檢測,然后通過離心,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分別測定兩組尿液的微量尿蛋白的四項指標,分別是mAlb、α1-MG、β2-MG和IgG的含量,儀器和試劑均由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尿蛋白檢測采用科寶500尿分析儀,尿11項試紙做尿蛋白定性檢測。

2 結果

2.1 健康組和糖尿病組的尿蛋白、尿微量蛋白的定性結果 兩組均接受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測試,具體結果如下。其中尿液中檢測出蛋白質為陽性結果,尿微量蛋白量超過30mg/L則為陽性結果。

表1 健康組和糖尿病組的尿蛋白、尿微量蛋白的定性結果比較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糖尿病組病人的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陽性率分別為21.7%和58.9%;尿微量蛋白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尿蛋白(P<0.01)。

2.2 健康組和糖尿病組的尿微量蛋白的定量結果 對健康者和患者的尿液,再分別進行mAlb、α1-MG、β2-MG和IgG的4個尿微量蛋白指標的含量檢測。并分別統計健康組,尿蛋白陽性和陰性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的含量。具體數據如下表

表2 尿蛋白陽性、陰性和健康組的尿微量蛋白含量比較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尿蛋白陽性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mAlb、α1-MG、β2-MG和IgG的四項指標分別均高于尿蛋白陰性組,四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差異(P<0.01)。

綜上,尿微量蛋白比尿蛋白檢測能更準確反映患者的腎臟損失情況,且根據尿微量蛋白的含量可以看出,若患者尿蛋白呈現陽性結果,其尿微量蛋白的含量遠遠高于尿蛋白陰性組的患者和健康者,因此, 尿微量蛋白在提前確診糖尿病腎病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但很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但糖尿病腎病在發病初期的臨床癥狀并不常見,僅出現腎小球的內壓改變和尿液中出現微量蛋白,因此往往在臨床確診和檢測中容易被忽略[3]。而且有約30%~4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10年后才出現糖尿病腎病[4],但當檢查發現尿中出現蛋白質時,患者的糖尿病腎病已經造成一定的損害。若腎臟長期處于高滲透狀態時,會造成一系列不可逆的損失。若是能及早及時發現腎臟出現病變,且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逆轉糖尿病腎病。根據本研究可以發現,單純檢查尿蛋白不能完全地反映出患者的腎臟的情況,尿微量蛋白陽性率遠比尿蛋白陽性率高。當尿微量蛋白出現陽性結果時可以提示患者的腎臟出現一定的損失。根據上文研究結果顯示,尿蛋白陽性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的含量遠比尿蛋白陰性患者高,說明尿蛋白呈現陽性時患者腎臟的損害已經很大。這說明,尿微量蛋白可以作為一種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手段,比單純檢查尿蛋白更有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Yang WY,Li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Woredekal Y.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Pediatr Endocrinol Rev,2008.8.5(4):999-1004.

[3] 劉波,張麗珍,劉銳,等. 尿微量蛋白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 吉林醫學,2006,27(5):500.

尿蛋白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不同尿標本;尿蛋白檢測;結果比較

【中圖分類號】R446.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112-01

臨床上對于尿蛋白的檢測,都以留取晨尿檢測為主,考慮到檢測過程中會遇到患者留取日尿與晨尿標本同時進行尿蛋白檢測,往往會得到不同結果[1]。我院從2010年2月到2011年4月有試紙帶法和磺基水楊酸法對60名正常者,120名有蛋白尿患者進行日間尿、24小時尿及晨尿蛋白含量情況測定。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正常人的晨尿由患者留取、日間尿直接在門診留取,患者收集24小時尿存放于門診冰箱里。對于蛋白尿患者的24小時尿和晨尿則由病房留取,而日間尿則由患者自己日間送檢。

1.2 儀器:MEJER-600型尿分析儀

1.3 試劑:Vrine試紙帶和10g/L磺基水楊酸。

1.4 方法:按照規程檢測。

2 結果

2.1 60名健康人24小時尿蛋白排泄含量為0.081g,在日間尿標本中尿蛋白含量高者有33例(占55%),在晨尿標本中有27例(占45%)含量高(p>0.05).這兩種標本平均尿蛋白含量是相同的。日間尿15例、晨尿有17例,在試紙帶檢測結果中出現了假陽性。假陽性標本里,20例是微量蛋白、5例是蛋白(+)。后者3例是晨尿,2例是日間尿;

2.2 120例蛋白尿異常患者,平均24小時尿蛋白排泄含量是1.402g。日間標本里有82例蛋白含量高,晨尿標本中有38例蛋白含量高。其中日間尿蛋白平均濃度明顯增高。日間尿35例、晨尿9例,試紙帶測定結果偏高(p<0.01),相同讀數者為75例。日間尿標本25例,晨尿標本28例,試紙帶測定結果為假陽性。在22例試紙帶法檢測偏高者中有20例(占90%)試紙帶法測定結果與其偏高的蛋白尿含量是相同的。

3 討論

綜合以上結果,正常人測得蛋白尿,晨尿與日間尿無差異的,而在120例患者中,晨尿標本的蛋白含量較日間尿低。無論是通過磺基水楊酸法對蛋白含量的測定,還是用試紙帶法在尿液分析儀上進行定性檢測。都發現晨尿的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間的含量。在關于糖尿腎病早期的診斷與治療上,通過檢測10例糖尿腎病,晨尿蛋白量小于日間尿[2]。對7例高血壓腎病,15例急性腎炎,13例慢性腎炎,9例尿毒癥,5例腎病綜合征和其他蛋白尿患者22例,他們的日間蛋白尿濃度明顯增加。說明了日間尿標本對于尿蛋白患者的檢測其陽性率提高。日常工作中,留取晨尿和24小時尿標本比較繁瑣,給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其中患者的晨尿明顯少于日間尿,并且日間尿可以隨時留取、即時送檢、既方便又增加了靈敏度。這無疑是對尿蛋白患者來說的極大幫助。但對于為什么會有晨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間尿蛋白含量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在白天人們的日間活動比較多和更容易興奮,然后導致腎臟的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球重吸收的能力有所變化吧,以及其他生理的功能產生改變,從而導致對蛋白質排泄量增加,關于其進一步的機理是如何的還要探索及研究。

我們建議采用日間尿來測定尿蛋白,可以采用試紙帶法[3],這樣比較簡單容易的進行檢測器病理性的變化,這樣對于正常人也就不會是假陽性率增高,這不僅僅是患者得益,而且提高了蛋白尿檢出靈敏度。以上就是我院關于不同尿標本尿蛋白檢測結果的分析,可能會出現誤差,但是總的方向是正確的,完全可以應用于臨床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王平.不同尿標本尿蛋白檢測結果的比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08(21):154-154

尿蛋白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老年女性;蛋白尿;骨密度;骨質疏松

[中圖分類號] R58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5-0035-03

微循環在保持骨的生理功能及胚胎發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骨形成前先有新生血管形成[1]。成人骨形成,來自于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在骨骼重建骨化、破骨細胞吸收和成骨細胞形成偶聯相關[2]。因此,微循環的失調可能與骨病相關。蛋白尿是微血管疾病的一個反映,微血管疾病的流行隨年齡增加而增加,60~69歲老年女性15%有蛋白尿,69歲及以上年齡,蛋白尿人數高達20%[3]。患有糖尿病的老年女性60~69歲、69歲以上蛋白尿分別占37%、42%[4]。Barzilay JI等[3]研究發現蛋白尿,尤其是大量蛋白尿可預測髖部及骨盆骨折風險。國內研究老年女性蛋白尿與骨密度的關系甚少。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健康體檢者,年齡60~70歲304例,其中有50例因資料不完整未進行統計分析,余254例進行研究,對所有入選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年齡60~70歲,BMI(23~29)kg/m2老年女性,近5年無吸煙,飲酒患者,無繼發性骨質疏松的疾病:未使用糖尿病、高血壓藥物,無甲亢、甲旁亢、庫欣綜合征、性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無結締組織病、骨髓瘤等血液病;無肝腎疾病、血肌酐>113 mmol/L的糖尿病腎病、惡性腫瘤等;無制動、營養不良、服用糖皮質激素、維生素D3、鈣劑、雙磷酸鹽、降鈣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影響骨代謝的藥物。根據尿蛋白含量不同分為兩組:ACR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 包括年齡,測量身高及體重,計算BMI,有無吸煙、飲酒史,有無使用糖尿病、高血壓藥物,既往病史及目前服用藥物等情況,排除影響骨代謝的因素。

1.2.2 ACR測定 留取隨機尿,測量尿蛋白及尿肌酐,采用韓國DFI CO.,LTD生產的Cybow Resder 720尿液分析儀,干化學方法測試ACR;測定的尿蛋白用尿肌酐校正,文中尿蛋白均用尿肌酐校正過的,即ACR。

1.2.3 BMD測定 采用法國CHALLENGER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分別測定第1~4腰椎后前位及左股骨頸(Neck)、Ward’s三角、股骨粗隆(Troch)的BMD。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之間骨密度的改變比較

蛋白尿組腰椎L2、左側股骨頸、左側大轉子的BMD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蛋白尿組總髖部及腰椎BMD均值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2.2 尿蛋白與骨密度的相關性分析

蛋白尿與第1~4腰椎BMD均值及左側股骨頸、左側大轉子、左側股骨粗隆的BMD呈負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0.66、-0.61、-0.35、-0.62,P=0.001、0.001、0.003、0.02,均P

3 討論

骨質疏松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逐年增高,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并發癥,骨折的致死致殘率高,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如能有效地預測骨質疏松的發生,減少骨折風險將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研究顯示,終末期腎病(ESRD)的患者有較低的骨量及較高的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6-8],Naylor KL等[9]研究679 114例年齡>40歲慢性腎病患者,隨訪3年,研究發現隨著GFR的下降,骨折風險是逐漸增加的,這些研究發現終末期腎病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鈣磷代謝異常,骨折風險明顯增高;而在肌酐正常范圍時,蛋白尿與骨密度之間的關系,先前的研究對于糖尿病患者研究較多,Clausen P等[10]研究了成年男性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是骨質疏松的早期指標;Chen HL等[11]研究了年齡>6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脊柱及髖部骨密度的均值與24 h尿蛋白排泄呈反向關系,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具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男性更易出現骨密度的下降。對于非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反映了腎小球率過濾的下降及血管疾病的出現[12]。Jorgensen L等[13]研究了4497例55歲的人群,隨訪至74歲,其中女性2230例,研究發現隨著蛋白尿的增加,骨密度逐漸下降,非糖尿病的老年女性蛋白尿與非脊柱骨折相關。本研究是通過對健康體檢者年齡>60歲的老年女性,在排除近5年吸煙,飲酒患者,同時排除下列可引起繼發性骨質疏松的疾病:使用糖尿病、高血壓藥物,甲亢、甲旁亢、庫欣綜合征、性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病、骨髓瘤等血液病;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等;制動、營養不良、服用糖皮質激素、維生素D3、鈣劑、雙磷酸鹽、降鈣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影響骨代謝藥物的情況下,分析蛋白尿與骨密度的變化關系,結果發現,蛋白尿組骨密度低于正常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相符,雖然腰椎L1、L3、L4的BMD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蛋白尿組總髖部及腰椎BMD均值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hoi SW等[14]研究發現老年女性蛋白尿與髖部及股骨頸骨密度成反相關關系,與本研究相符。Vestergaard P 等[15]研究發現發現成年男性蛋白尿與輕度的總髖部骨密度下降相關,而不是老年女性,與本研究不相符,可能由于患者年齡、絕經時間等條件不同有關。

本文研究人群來自健康體檢者,數據中沒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也沒有血清肌酐明顯升高的患者,對結果分析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解決這些不利因素,還需要在住院患者中研究,納入更大量的數據。本文研究數據也正是對沒有大量蛋白尿和肌酐升高的患者人群分析,提示臨床上微量蛋白尿的出現,BMD就開始下降。

尿蛋白的檢查費用低廉,留取方便,無論是三甲醫院還是社區門診都可以行此項檢查,若老年女性患者定期檢測尿蛋白,對于早期發現并預防骨質疏松癥非常重要;合理膳食,適當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適當日曬和運動均有利于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Brandi ML,Collin-Osdoby P. Vascular biology and the skeleton[J]. J Bone Miner Res,2006,21(2):183-192.

[2] Parfitt AM. The mechanism of coupling:A role for the vasculature[J]. Bone,2000,26(4):319-323.

[3] Barzilay JI,Gao P,Clase CM,et al. Albuminuria and rapid loss of GFR and risk of new hip and pelvic fractures[J]. Clin J Am Soc Nephrol,2013,8(2):233-240.

[4] Garg AX,Kiberd BA,Clark WF,et al. Albuminuria and renal insufficiency prevalence guides population screening:Results from the NHANES III[J]. Kidney Int,2002,61(6):2165-2175.

[5] Barzilay JI,Buzkova P,Chen Z,et al. Albuminuria is associated with hip fracture risk in older adults: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 Osteoporos Int,2013,24(12): 2993-3000.

[6] Alem AM,Sherrard DJ,Gillen DL,et al. Increased risk of hip fracture among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Kidney Int,2000,58(1):396-399.

[7] Tseng CH,Huang WS,Li TC,et al. Increased risk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mong hip fracture patients[J]. Eur J Intern Med,2014,25(10):956-961.

[8] Wagner J,Jhaveri KD,Rosen L,et al. Increased bone fractures among elderly United States hemodialysis patients[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4,29(1):146-151.

[9] Naylor KL,McArthur E,Leslie WD,et al. The three-year incidence of fractur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Kidney Int,2014,86(4):810-818.

[10] Clausen P,Feldt-Rasmussen B,Jacobsen P,et al. Microalbuminuria as an early indicator of osteopenia in male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patients[J]. Diabet Med,1997,14(12): 1038-1043.

[11] Chen HL,Deng LL,Li JF.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older men with type 2 diabetes[J]. Int J Endocrinol,2013,20(13):1-9.

[12] Jorgensen L,Jenssen T,Johnsen SH,et al. Albuminuria as risk factor fo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non-diabetic persons:The tromso study[J].Eur Heart J,2007,28(3):363-369.

[13] Jorgensen L,Jenssen T,Ahmed L,et al. Albuminuria and risk of nonvertebral fractures[J]. Arch Intern Med,2007, 167(13):1379-1385.

[14] Choi SW,Kim HY,Ahn HR,et al. Associ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with albuminuria an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The dong-gu study[J]. Kidney Blood Press Res, 2013,37(2-3):132-141.

尿蛋白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 腎小管性蛋白尿; 尿蛋白電泳檢測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9-0042-02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糖尿病腎病,經過治療,可以將早期的病變逆轉。因此,在臨床中篩查糖尿病腎病得到了高度重視[1]。在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疾病中,糖尿病腎病是其中的一種并發癥,同時也是造成慢性腎衰竭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對尿蛋白電泳檢測在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48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齡47~78歲,病程平均為5年,并且以往沒有糖尿病腎病的病史。選取同期10例正常者作為對照組,患者年齡49~76歲。所有患者的mAlb檢測結果在15~300 mg/24 h,并采取尿蛋白電泳檢測。

1.2 方法

尿液需要24 h的留取,尿mAlb濃度的測定應用放射免疫計數器,在通過換算以后,得出24 h尿液中mAlb的含量[2-4]。尿蛋白電泳的檢測要選取mAlb含量在15~300 mg/24 h之間的患者。過程為:把80 μl的尿標同20 μl的十二烷基磺酸鈉混合均勻以后,進行30 min的電泳,在取出膠片以后,放置在染色槽中進行烘干、染色、脫色、固定[3-5],然后分析掃描。分組比較要根據尿蛋白電泳所體現的蛋白尿類型,以尿液mAlb檢測結果30 mg/24 h為分界線,分別對兩組尿蛋白電泳檢測結果進行觀察。對患者的尿隱血、干化學尿蛋白等進行記錄,對照組采取尿蛋白電泳檢測。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取字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尿蛋白電泳檢測同24 h尿液mAlb檢測結果分析見表1。對照組沒有檢出尿蛋白條帶。48例患者經過尿蛋白電泳檢測以后,有4例患者沒有檢出尿蛋白條帶,占8%,有8例患者為腎小管性蛋白尿,占17%,有36例患者為腎小球性蛋白尿,占75%,其中有4例患者為選擇性腎小球性蛋白尿,占8%,有32例患者為單純白蛋白性腎小球性蛋白尿,占67%。對比兩組尿蛋白掃描百分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最近幾年來,對于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研究越來越多,特別是在腎小球病變上比較集中,在臨床中腎小球損傷中的尿mAlb檢測主要以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篩選指標為代表[6-7]。在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疾病中,糖尿病腎病是其中的一種并發癥,同時也是造成慢性腎衰竭的重要原因。在本組的研究中,沒有發生非選擇性的混合性蛋白尿以及腎小球性蛋白尿[8-11]。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兩種蛋白尿在糖尿病腎病中期以及晚期比較常見,并且研究結果受到患者人數與前期病例選擇方面的制約,如果在早期糖尿病腎病中出現這種狀況,需要對其做進一步的觀察。

總之,在早期的糖尿病腎病中,腎小球損傷所占的比例比較高,應用尿蛋白電泳檢測,并與mAlb檢測相結合,可以使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漏檢腎小管性蛋白尿的概率得到減少。

參考文獻

[1]陳鵬.SDS-AGE尿蛋白電泳檢測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臨床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12(3):122-124.

[2]王瑩,李振華.10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電泳結果分析[J].醫學研究雜志,2009,9(8):145-147.

[3]沈波,許玲鴿,陳雪嬌,等.非濃縮尿蛋白電泳與其他尿蛋白檢測方法的比較研究[J].檢驗醫學,2005,13(5):156-158.

[4]沈波,王攀.非濃縮尿蛋白電泳在2型糖尿病患者腎損傷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2011,14(4):9-11.

[5]李軼,史耀勛.糖尿病腎病患者CRP、HbA1c、mALB、TNF-α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0(14):13-15.

[6]涂蕾,楊麗華,胡麗華.C反應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與尿mAlb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1,17(3):100-102.

[7]金春巖.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電泳測定及臨床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10,2(17):80-82.

[8]沈阿萍.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檢測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3(36):84-86.

[9]張春榮.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電泳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內科,2011,13(4):14-15.

[10]時步卿.微量白蛋白尿檢測在糖尿病腎病防治中檢測價值[J].醫學動物防制,2012,5(6):111-113.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獸藥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農業農村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武强县| 彩票| 漯河市| 安达市| 兴海县| 林周县| 铁岭县| 陈巴尔虎旗| 郴州市| 长丰县| 台湾省| 隆德县| 炉霍县| 贵溪市| 石家庄市| 南康市| 台山市| 淮南市| 恩施市| 青州市| 英山县| 惠水县| 靖边县| 将乐县| 灵川县| 通山县| 大洼县| 新余市| 黔西县| 南宫市| 西乡县| 周口市| 张家港市| 通化市| 台江县| 普兰店市| 静宁县| 安庆市| 河东区|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