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子技術基礎

電子技術基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子技術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子技術基礎

電子技術基礎范文第1篇

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對學生進行電子技術基礎知識的教育,為學習專業課和實際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它在整個維修電工專業的教學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能學好此課程的學生并不多,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其原因有三:一是教材重理論、輕實踐;二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三是現在的職技校學生厭學心理普遍,自主學習能力差。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自己在電子技術基礎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想法。

一、教材處理

維修電工中級工考證對電子技術基礎的要求分為兩部分:一是讀電子線路圖的理論要求為單管放大電路的分析、計算;反饋的概念、類型、原理;振蕩電路的概念、類型、原理;功放電路的類型、原理;穩壓電路原理;晶閘管、單結晶體管的結構與參數;單相可控整流電路。技能要求為能識別各種電子元器件的符號;能分析簡單電路圖的結構、分析工作原理;能繪制簡單的波形圖,等等。二是電子線路的安裝調試與排故的理論要求為RC阻容放大電路、晶體管穩壓電路、RC橋式振蕩電路等的結構與原理;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的結構與原理;各種簡單電子線路的調試方法;單相可控整流電路的原理、調試方法;故障現象的分析與排除故障的方法。技能要求為晶閘管、單結晶體管的識別與測試;各種簡單電子線路的安裝與調試;電子線路中簡單故障的排除。

根據維修電工中級工考證對電子技術基礎的要求,本著理論知識夠用,重在培養實際能力的原則,筆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膽整合,對各種器件和集成電路內部構造及原理方面的內容進行刪減,把重點放在如何使用元件上。對于各種公式不做推導,簡化計算。為此,筆者將電子技術基礎教材整合為晶體管模塊、放大電路模塊、RC橋式振蕩電路模塊、電源電路模塊、功放電路模塊、晶閘管電路模塊六個模塊進行教學。

二、教室教學

教室教學是傳統教學方式,電子技術基礎中的二極管基礎知識、三極管基礎知識、負反饋基礎知識、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基礎知識、整流基礎知識、集成穩壓器基礎知識、晶閘管基礎知識的最佳教學方式就是教室教學。為了提高教室教學的有效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應盡可能多樣化,根據具體知識點和學生的基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類比教學法、演示教學法、提問教學法、總結教學法等。比如在講解PN結知識點時,就適宜采用Flas教學法(自由電子用黑色圓圈表示,空穴用紅色圓圈表示,黑色圓圈和紅色圓圈像小蝌蚪游動,相遇時消失形成PN結);比如講解二極管管腳判別知識點時,就適宜采用演示教學方法(教師一邊講解判別方法,一邊用萬用表演示);比如講解整流電路時,就適宜采用啟發式教學法。例如:市電提供的電壓通常是220伏的交流電,而充電器的輸出電壓基本上是3~5伏的直流電,這是怎樣實現的呢?首先要從高電壓得到低電壓,必須用到的電路就是變壓器電路,經過變壓之后的電仍是交流電,要想得到直流,就需要用到整流電路。

三、PROTEUS仿真教學

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分析電路工作過程和元件參數對電路的影響,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如果采用PROTEUS仿真教學會取得不錯的效果。PROTEUS仿真軟件提供了各種豐富的分立元件,各元器件選擇范圍廣,可隨時調整和修改元器件參數,不會像實際操作那樣多次地把元件焊下而損壞器件和印刷電路板,可分析各元件參數對電路的作用與影響,使電路調試變得快捷方便,非常接近實際操作的效果。PROTEUS仿真軟件還提供了各種豐富的調試測量工具,如各種電壓表、電流表、示波器等,可測量電路中的各點電壓、電流,波形等。

例如在講解靜態工作點知識點時,筆者用PROTEUS仿真軟件畫出單管放大電路,不加直流電壓(沒有靜態工作點),在輸入端加入低頻交流小信號,用示波器觀察輸出端(沒有波形輸出);加入直流電壓,用示波器觀察輸出端(有放大的波形輸出)。通過對比,學生立即明白了靜態工作點的作用。并且改變基極電阻,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輸出波形從截止失真不失真飽和失真變化,從而進一步理解元件參數變化對電路的影響。

再如,講解電容濾波知識點時,筆者用PROTEUS仿真軟件畫出橋式整流電路,用示波器觀察整流輸出波形;加上濾波電容,再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通過對比,學生馬上就明白了電容的作用。改變電容大小,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學生就能夠加深對此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PROTEUS仿真軟件是一個很好的實用工具,使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進行演示,深入淺出地分析各種電路的特性,講解各種元件參數改變對電路的影響。從而學生上課容易聽懂,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學習興趣,為電子實訓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四、實驗室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書本既有知識的理論傳授,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學探索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加強實驗、理論夠用策略,充分發揮電子實驗室的功能,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通過實驗來掌握理論知識,在實驗中鞏固理論、用理論指導實驗,從而達到較好掌握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筆者安排了單管放大電路、多級放大電路、反饋電路、功放電路、RC橋式振蕩電路、穩壓電路、晶閘管觸發電路、晶閘管調光電路在實驗室中進行。例如在講解單管放大電路時,筆者先讓學生在實驗室自己動手連接一個共發射極單管放大電路,然后用萬用表測出靜態工作點的電壓,并記錄下來,再用示波器觀察輸入、輸出波形,并記錄下來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之后,筆者再結合放大原理,分析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學生便很容易聽懂并理解放大原理,掌握知識要點。

五、評價方式

學生學得好不好,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采用期末考試這一種形式。然而,這種狹隘的考試評價法只是考查學生死記硬背課堂筆記和書本內容的能力,考試的結果只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者。一個好的教學評價體系應該能夠體現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并能暴露出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學習。

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從理論知識的考查、實踐能力的考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的四種方式及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如下:口頭提問(10%)、書面作業(10%)、課堂練習(10%)、實驗(30%)、期末考試(40%)。

六、結束語

從學生的實訓和考證情況來看,本文所提倡的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該課程今后的教學中還應積極思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探索培養學生能力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廖芳.電子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 第4版[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電子技術基礎范文第2篇

[關鍵詞]電子技術基礎;微課;教學設計

一、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概述

電子技術基礎是機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有一定的理論體系而且實踐性強。通過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必要的電子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電子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概況;熟悉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和電路的基本測試方法,掌握電子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學會選擇不同類型的電路元件設計、搭建電子電路。但是,由于很多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不夠重視,學習習慣不好,高職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面臨諸多問題。“微學習”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學習方式,“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學生的習慣,一次只學一點。為“微學習”量身定制的課程就是微課程,簡稱微課。微課要求形式多樣化,具備靈活性,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1]微課構建的自主學習模式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互動性的自助式學習,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革新。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中引入微課,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以視頻的方式將教學內容提前呈現出來,視頻帶來的視覺沖擊,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微課資源豐富,對于學習上存在的難點、疑點,教師可以結合微課形象生動地講解,更好地闡述問題。微課能夠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適應個性化、深度教學的需求。

二、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國內外許多學者和機構都界定了微課,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提出: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2]微課的時長為5~10分鐘。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教學微視頻,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微課的主要特點如下:教學時間短,主題突出,內容少,資源容量小,資源使用方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學設計力求精致。[3]微課的講解可結合講授法、啟發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教師可采用錄屏和實景拍攝等方式來制作微課。

三、微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微課的設計需考慮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選擇小而完整的知識點作為微課內容,提供齊全、實用的教學資源,宜采用簡潔的授課方式,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的設計還需精選理論知識,降低理論難度,鼓勵學生鉆研課程的重點,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微課的開發流程如下:確定教學目標與重難點,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制作課件,拍攝上課過程或使用錄屏軟件對講解過程進行錄屏,編輯視頻,輸出視頻。下面重點介紹“三人表決器的設計與仿真”微課的教學設計和微課的制作。

(一)微課的教學設計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是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數字電路部分的重要內容,三人表決器是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在生活中的典型應用。本次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方法,會設計三人表決器組合邏輯電路,能使用Proteus軟件完成三人表決器電路的仿真。教學重點:第一,三人表決器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第二,三人表決器電路的Proteus仿真。教學難點:根據邏輯表達式完成邏輯電路圖的構建。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的講授過程如下:本次課采用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播放《出彩中國人》視頻,進行“任務導入—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課堂總結—習題布置”的教學環節。第一,播放《出彩中國人》中的一段視頻。《出彩中國人》是大家熟悉的真人秀節目,在節目中有三個評委,他們共同決定選手是否晉級。在觀看視頻后,教師引出問題:如何為《出彩中國人》節目設計一個三人表決器?第二,提出任務要求。設計一個三人表決器電路,三個人各控制A、B、C三個按鍵中的一個,按鍵按下表示同意,否則為不同意。三個人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同意,表決通過,指示燈亮,選手晉級;否則,指示燈不亮,表決不通過,選手被淘汰。用與非門實現上述功能,使用Proteus軟件實現三人表決器電路的仿真。第三,對任務進行分析。任務的實質是用三個按鍵控制指示燈的狀態,可以通過兩個環節來完成任務:第一環節,三人表決器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第二環節,三人表決器電路的Proteus仿真,驗證電路的正確性。第四,實施任務。第一環節,三人表決器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介紹組合邏輯電路分析的四個步驟:1.分析邏輯功能要求,將生活的實際問題轉換為數字電路的語言,確定輸入變量和輸出變量,并定義相應的邏輯狀態;2.列真值表,在不同的輸入情況下得到相應的輸出;3.根據真值表寫邏輯表達式并簡化表達式;4.根據表達式畫出邏輯電路圖,得到三人表決器的組合邏輯電路圖。第二環節,三人表決器電路的Proteus仿真,在三人表決器組合邏輯電路的基礎上設計三人表決器電路原理圖。在Proteus軟件中繪制三人表決器電路原理圖,步驟如下:1.選取按鈕(button)、二輸入與非門4011、紅色發光二極管、四輸入與非門74LS20、電阻等元器件,選取電源Vcc和地。2.放置元器件,設置各元器件參數。3.把各元器件用導線連接起來。4.電路功能調試,觀察調試現象,當按下其中任意一個按鈕,紅色指示燈不亮;當按下其中任意兩個按鈕,紅色指示燈亮;當按下三個按鈕,紅色指示燈亮,實驗現象表明電路圖能實現所需功能。第五,對本次課進行總結,本次微課講解了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一般步驟,重點介紹了三人表決器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對三人表決器電路進行了Proteus仿真。總結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二)微課的制作

首先,收集好素材,包括文字、表決器的圖片、電路圖、《出彩中國人》的視頻,制作課件。其次,使用錄屏軟件CamtasiaStudio對課件的播放、《出彩中國人》的視頻以及三人表決器電路的Proteus仿真過程進行錄屏。最后,對視頻進行后期處理,添加字幕、片頭,進行視頻的輸出。此次微課的學習學生的接受情況良好,掌握了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步驟,會設計三人表決器。微課學習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按需選擇學習,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教師而言,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微課的制作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信息處理技術,制作的微課應具有良好的視頻和音頻效果。微課還使得教師的備課更富有針對性,對課堂教學實施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楊東海.基于微課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職教通訊,2016(3).

[2]趙玲艷.初探微課在中職《電子產品制造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輕紡,2015(8).

[3]張一春.精品微課設計與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王嵐,張一春.微課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5).

電子技術基礎范文第3篇

關鍵詞:電工電子專業 電子技術基礎 教學方法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理論性強,難理解,原理很抽象,專業術語、名詞概念較多,與學生過去所學的知識聯系很小,學生理解領會教材感到十分吃力,對本門課程提不起學習興趣。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講到底”的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更談不上學生思維的訓練、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不了社會、企業的要求。另一方面,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基礎差,學習能力低,傳統教學方法不能適應他們。因此,擯棄陳舊的教學方法,探索適時的教學途徑,是電子技術專業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們必須從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特點出發,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開始,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一、電子專業教師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

要想上好課,老師本身是重要的環節,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要跟上時代步伐,加強專業學習、深造,多掌握新知識,并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努力成為一名“雙師型”、“復合型”教師。

1.電子專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做到既能講理論又會操作。目前,大多數職業技術學校“雙師型”、“復合型”的教師少得可憐,比例偏低,某些教師雖然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只擅長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經驗,實際動手能力更是眼高手低,上不了臺面。教育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能動過程,“學高為師”。電子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理論與實踐技術,才能更好地組織專業課的教學;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才能在課堂上做到胸有成竹、處事不亂、引導有方、教有所長。

2.電子專業教師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電子行業發展迅速,新型元器件、集成電路不斷地出現,新型儀器設備不斷地更新發展,電子技術也不斷向深層次、高技術含量領域發展。電子專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要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技術人才,電子專業教師應本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理念,積極投身社會發展的大潮流中,多掌握新知識、新技術,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一方面要經常閱讀專業雜志,了解一些最新技術動態;另一方面,要尋找機會主動參加、接受一些相關的業務培訓,努力學習新知識,積極掌握新技術。

二、要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CAI)、電子仿真軟件(如EWB)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越來越多地被采用。例如在模擬電子中講到純凈半導體及雜質半導體的形成時,只是單純地講述形成過程及載流子的運動學生們很難理解;如果老師能夠將我們看不到的這些組成半導體的原子做成簡單的幻燈片,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清楚地看到,一目了然。

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內容

在電子學科的專業課程中,有些知識很抽象,沒有接觸過的人很難想象、很難理解。任課教師就應該把所講的知識與日常生活中同學們能看到、能感受到的事物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講解PN結形成的章節中,有個名詞叫動態平衡,當多數載流子的擴散運動和少數載流子的漂移運動達到動態平衡時,空間電荷區就形成了。學生們很難理解動態平衡這個術語,我們就可以舉例說:動態平衡如同兩隊在進行拔河比賽,當兩隊使得勁一樣大時,繩子兩端都受力,但繩子不會偏向任何一方,這時我們就說達到了一種動態平衡。

四、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系

電子技術基礎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子技術基礎 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 導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240-02

電子技術基礎是職業高中電子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程,該課程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后階段的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學習。但是,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容易出現畏難情緒,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新課導入。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好的導入方法,不僅能夠起到畫龍點睛、啟發思維的作用,而且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能動性,從而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與探索中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對導入環節的設計,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不同的導入方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導入方法要依據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識基礎,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

現就將我的一堂市級公開課的新課導入方法來跟大家交流一下,由于要上市級公開課,我精心的準備了《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的教學設計,這堂課的理論性非常強,針對這教學任務,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新課導入的方法:

一、溫故導入法

溫故導入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導入新課,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本堂課主要講《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這塊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對固定偏置放大電路掌握的情況下進行的。把它放在最前面來講主要是考查一下學生對固定式偏置電路的掌握情況,提出的問題較簡單,一般的學生都能回答。例如:固定式偏置電路有哪些特點?這也無形中讓學生覺得這門課其實是比較簡單的,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難。再則就是跟接下來的環節有一個銜接。

這種方法,對一般的課堂都適用,但長時間、單一的使用則往往會造成學生一上課就趴下的情況。因為職高的學生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人比較少。久而久之,學生對你的課堂就失去興趣。

二、生活現象導入法

電子技術學科與生活的關系非常的密切,故身邊的某些生活現象都可以利用電子技術的知識來解釋,教師可以抓住學生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來進行導課。本課還可以運用講述生活中音箱或者收音機外放音樂時出來效果的差異來導入,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現在我們隨處都可以聽到音樂,逛街的時候,學校廣播里,家里電腦上,但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地方聽同一首歌,音樂的效果不同,這是為什么呢?他們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也就為我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作了鋪墊。我們的學生雖然對書本上抽象的理論不感興趣,但他們非常的熱愛生活。用生活現象這種導入法不但使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快的進入新課的學習,喚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同時也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還會使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究動機,順其自然的切入了正題。

這種方法讓死板的課堂有了一絲活力,但不是什么課都能聯想到與其知識點相對應的生活現象,而且這也需要發揮教師無窮的聯想能力。教師應盡量去聯想一些接近學生生活的生活現象跟課堂內容相對照。這樣有利于提高職高的課堂接受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直觀教學導入法

針對以上兩種導入使學生課堂反應不一的情況,我又采用了直觀教學導入法做了一次嘗試。直觀教學導入法,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為學生架起有形到抽象過渡的橋梁。根據電子技術教學的特點,正是需要采用直觀教學,為學生理解符號、公式化的知識提供感性材料,能引起學生尋求探索的興趣,是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導入新課簡單易行的好方法。

因此,我把事先準備好的固定式偏置電路(如圖1所示)拿了出來,選了兩個學生上臺進行直觀的實驗演示,讓一個學生連上萬用表的直流電流檔(如圖2所示),然后讓另一個學生把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的ICQ的數據記入表1中;然后再使用電吹風來加熱固定偏置電路中的三極管(如圖3所示),在電吹風的熱風加熱下,讓其他學生觀察萬用表的指針變化,再把溫度升高以后的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的ICQ數據也填入表1中。

由表1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溫度升高使固定偏置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ICQ變大,也就是說溫度會使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發生變化,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的工作狀態也會發生變化,甚至會導致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的輸出波形發生波形失真,最終導致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無法正常工作。

接著,我又拿另外一塊事先準備好的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板(如圖4所示),另外選了兩個學生上臺進行對比實驗演示,讓一個學生連上萬用表的直流電流檔(如圖5所示),然后讓另一個學生把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ICQ的數據填入表2中;然后再使用電吹風來加熱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中的三極管(如圖6所示),在電吹風的熱風加熱下,讓其他學生觀察萬用表的指針變化,把溫度升高以后的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ICQ的數據也填入表2中。

由表2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溫度升高并沒有使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ICQ變化,也就是說溫度變化不會改變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的工作狀態是穩定的。相比固定偏置放大電路,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的穩定性好,電路的外部因素改變,并沒有使靜態工作點發生變化,從而保證了放大器的工作質量。

采用這種導入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通過實驗取得的現象比較客觀,可信度高。這樣的導課,不僅能吸引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而且能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產生一種有利于教學的心理指向。但是利用實驗導入新課,一定要將實驗設計的巧妙而有針對性;要善于抓住時機提問和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自覺地去分析問題和探索規律。

四、提問式導入法

“疑問”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內驅力,它是引導思維,啟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能促使學生的動機、注意力和情感態度及時改變。創設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情境,用問題導入課題,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看完兩塊近乎相同的電路板,但出來的效果有明顯區別,本身內心就有產生疑問,也會對自己提出的疑問去思考答案。這時隨應這種形勢,適時的提出他們心中的疑問,讓學生試著分析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不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原因。最后根據學生所講的,教師作最后原因的總結,從而導入到正題的內容。

這種導入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提問也得遵循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啟發學生循著知識的脈絡去思考,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可以鞏固已學知識、聯想新學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參考文獻:

電子技術基礎范文第5篇

一、抓好入門教學是掌握本課程的關鍵

本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模擬電子電路基礎部分,數字電路只占一章且內容簡單易學。模擬電路部分的重點也是難點,是低頻小信號電壓放大電路,而其中的單管放入電路的內容是入門教學的重要環節。如果多數學生真正學會了單管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與用途,那么再學習本課后續內容時將會感到心中有。這個問題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狠抓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三極管的放大條件,放大作用,三極管的輸入、輸出伏安特性及主要參數是分析放大電路的基礎;放大的實質、放大的對象是理解放大概念的橋梁。對于基礎知識要經過反復提問,和反復練習才能掌握,因為這是分析放大電路的依據,它貫穿于整個課程的始終,所以這一部分內容要狠下工夫。關于放大的實質、放大的對象,可通過舉例讓學生理解。首先說明放大的實質是能量的控制,例如:擴音機在把人的聲音放大的同時,電源也消耗了能量,把幾百毫瓦的人的聲音變成幾瓦的揚聲器的輸出,其能量是電源提供的,放大電路只起到能量的轉換作用,也就是能量控制作用,其中三極管的電流控制作用是能量控制的基礎,三極管是控制的核心,但是三極管本身不能產生能量。同時強調放大的對象是變化量,如擴音機放大的是聲音的變化,變壓器放大的是電壓的變化。

2、調析分析方法,重在有的放矢。單管放大的電路的分析分兩步進行。一是建立靜態工作點的必要性,二是電路靜態與動態兩種狀態的工作關系。為什么要建立靜態工作點,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如:畫出沒有基極偏置電路的電路圖,圖中三極管為鍺管,已知鍺材料三極管的輸入伏安特性正向死壓電壓是0.2V,問:峰值小于0.2V的正弦波輸入電壓能被放大嗎?

回答肯定是不能,再問,某電視機中的三極管放大電路,能夠把峰值為幾十uV的輸入信號放大,大家想是怎么做到的呢?再通過畫出脈動直流的波形指出思路,學習好的同學很快會說出輸入端疊加一支流值的答案,老師馬上引申,這個提供支流值的電路在放大電路中叫做建立基極偏置電路,增加基極偏置電路就叫建立靜態工作點,所提供支流值的大小決定了工作點的高低。并強調放大電路必須建立靜態工作點。使學生明白由于三極管輸入特性的非線性,要想不失真的放大微弱的交流信號,必須建立靜態工作點這個道理。關于第二個問題:輸入信號與工作點的關系可通過實例將兩點:(1)被放大的動態信號是疊加在靜態工作點上工作的;(2)靜態工作點的高低影響信號放大的質量,影響最大不失真輸出幅度。再通過分析一個實際兩極交流放大器說明為什么前級工作點低,后級工作點高,為什么實際工作中需要調整工作點來引導學生思考。

總之,單管低頻小信號放大器是本課程的關鍵教學環節,這部分內容理解了,電子電路的分析思路也就初步學會了。由于接下來的內容如工作點穩定電壓、負反饋放大電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震蕩器、直流放大器等是在單管放大器基礎上進一步改善性能,優化結構,增強作用,提高品質而產生的,除電路結構不同外,分析思路是一樣的。所以說單管放大器的分析是本課程的入門教學,我們必須狠下工夫。

二、合理取舍教材內容,增強學生讀圖能力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集成電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果按教材要求只講分離,不講集成,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最基本的電路符號也不認識,這就是教學的失誤。所以集成運放應用一節應作為必修。甚至集成運放的非線性應用最好也作一些簡單介紹,使學生對集成運放的應用有個全面的了解。其實這部分內容用的課時并不多,而解決的問題并不少。相反,教材中開始部分載流子的運動,PN結形成的內部機理可簡單講解。特別強調不要讓學生在這兒鉆牛角,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會選擇器件構成應用電路。

教學中還發現,學生學完本課程后不知道學會了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用,為了讓學生明確這些問題,學完全課程很有必要作幾個實際電路的讀圖練習。對中級技校學生可通過分析電路簡單的擴音機、收音機、直流穩壓電源或簡單實用的工業自動控制電路加強讀圖訓練,通過電路分析,使學生知道電子電路的用途,明確電子電路是實現自動控制的有利工具,電子電路既是專業基礎,其本身又是實用技術。

三、重視實踐環節,收效事倍功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彰武县| 沂源县| 龙口市| 广昌县| 阳西县| 凤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平塘县| 巫山县| 汾西县| 海宁市| 长汀县| 聊城市| 连城县| 兴城市| 巴林右旗| 云阳县| 南通市| 甘德县| 廊坊市| 若尔盖县| 阜城县| 庄河市| 连山| 石家庄市| 德钦县| 托克逊县| 栾城县| 静海县| 方山县| 临西县| 冀州市| 冕宁县| 茂名市| 邵东县| 灵山县| 米易县| 长沙县| 宁都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