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壓鍋原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高原上用高壓鍋做飯合理。高原地區適合用高壓鍋煮飯,是因為高壓鍋可以增大鍋內氣壓,提高水的沸點。用密封性好的高壓鍋煮食物時,水蒸氣不易外泄,隨著水溫的升高,水不斷的汽化成水蒸氣,鍋內氣壓增大,鍋內水的沸點也會升高,這樣食物容易煮熟。
高壓鍋又叫壓力鍋,壓力煲,是一種廚房的鍋具。壓力鍋通過液體在較高氣壓下沸點會提升這一物理現象,對水施加壓力,使水可以達到較高溫度而不沸騰,以加快燉煮食物的效率。用它可以將被蒸煮的食物加熱到100℃以上,在高海拔地區,利用壓力鍋可避免水沸點降低而不易煮熟食物的問題。
(來源:文章屋網 )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05~2007年來院療養的原發性高血壓療養員62例。收縮壓≥18.7 kPa和(或)舒張壓≥12.0 kPa,其中Ⅰ級高血壓35例、Ⅱ級高血壓17例、Ⅲ級高血壓10例,上述標準必須以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復測定血壓所得的平均值為依據。
1.2治療方法療養員療養期間,原服用降壓藥物的種類、劑量、方法不變,40例堅持體療,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齡55~72歲,平均63.8歲。Ⅰ、Ⅱ級高血壓患者進行中等強度鍛煉,練拳術,1次/d,30 min/次,Ⅲ級高血壓患者進行低強度適度鍛煉,練拳術,1次/d,15 min/次,由體療室技師協助其按要求完成。22例拒絕體療,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齡56~74歲,平均63.5歲。所有患原發性高血壓的療養員入院后均給予低鹽飲食、景觀治療,療程15 d。體療組與非體療組在年齡、性別及高血壓分級上均具有可比性。
1.3觀察項目使用汞柱式血壓計,采用袖帶加壓法,每天分別于上午6點,上午10點,下午7點測量,然后取平均值,記錄療養員平日在家時的血壓平均值、入院時測得的血壓值,療養第12天的血壓平均值。
1.4療效評定療養1周后,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復測定所得的平均值:①顯效。血壓接近正常,自覺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等檢查有顯著改善。②好轉。血壓基本穩定,癥狀有所減輕;心電圖等檢查有進步。③無效。癥狀、體征及各項檢查無變化[2]。
1.5統計學方法實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有效率比較用卡方檢驗,測定值比較用t檢驗。
2結果
2.1兩組對照體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0.0%,非體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0.9%,均有明顯效果,但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2.2療養員入院時血壓與平時血壓平均值比較兩組療養員入院時收縮壓和舒張壓與平時血壓相比,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療養員入院時收縮壓與舒張壓均較平時有明顯增高,兩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
(P>0.05,表1)。
2.3入院后第12天血壓與平時血壓比較兩組療養員入院后第12天收縮壓和舒張壓與平時血壓相比,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2)。
3討論
經過15 d的療養后,療養員的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總的治療有效率較高,體療組與非體療組降壓效果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可見雖然研究證明堅持運動可以防治高血壓[3],但本次研究表明,短期內降壓效果并不明顯。
療養員入院時血壓明顯增高,與平時比較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主要原因為療養員多數年齡偏大,經過長途旅行,身心疲勞所致,入院后監測療養員血壓發現,往往休息一兩天后,其血壓可以恢復到平時水平,也間接證明了血壓升高的原因。患高血壓病的療養員入院時血壓容易偏高,應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做到入院時詳細詢問病史,準確測量血壓,遇到血壓較高且有不適感覺的療養員,應及時采取措施,服用降壓藥物,積極預防高血壓急癥的發生。
原發性高血壓療養員在我院療養一段時間后,血壓明顯下降,低于平時在家中的血壓,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主要是自然療養因子效果明顯。療養院所處的海濱氣候濕潤而清潔、夏季涼爽,冬季不太寒冷,空氣中含有多量的氧氣及鈉、氯、碘等離子。海濱地區陽光充足,紫外線強,空氣中負離子多,加之海濱城市的美麗景色,容易使人精神愉悅,有益于神經精神系統的協調平衡。由于海濱氣候的綜合作用,紅細胞、血紅蛋白略有增加,脈搏變慢變強,血壓低者使之升高,高者則可降低。景觀的形象具有直觀的物態性、四維的時空性、全面的通感性,對大腦皮質和心理狀態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優美的景觀可以使大腦皮質出現一個新的、外來的活動,即興奮灶的轉移,從而消除精神緊張和心理矛盾,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和增進食欲。對于因腦(體)力過度緊張或心理失衡引起的某些身心疾病,特別是高血壓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4]。
另外,62例療養員中有6例療養期間血壓下降不明顯,其中2例療養員的血壓在療養期間有明顯增高,后加服降壓藥后,血壓降至正常,說明老年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波動較大,影響因素也比較多。療養期間,除應重視自然療養因子的降壓作用之外,還要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注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于,等.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8
2高顯恩,楊在春,陳景藻,等.現代療養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356
3胡奉環.心腦血管病的罪魁――高血壓.健康報,2005-10-08(4)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在絕大多數患者中,高血壓的病因不明,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占總高血壓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壓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本身有明確而獨立的病因,稱為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壓本身有關的癥狀以外,長期高血壓還可成為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并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功能,最終可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原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腎損害在原發性高血壓早期較隱匿,僅表現為尿蛋白排出量增加,易被患者甚至醫生忽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已公認為抗高血壓治療的第一線藥物之一。依那普利(Enalapri)是1980年由美國Merck公司開發的第二代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系一種毒副作用較小的抗高血壓新藥[2]。近年來,本院應用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60例病例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50例均符合治療前血壓按WHO診斷標準均在160/95mmHg以上,并經病史、體檢及有關實驗室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60~86歲,平均67.2歲。屬高血壓Ⅰ期22例,Ⅱ期38例。平均病程(9.3±8)年。治療前平均收縮壓為(170±1)mmHg,舒張壓(105±1)mmHg。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種及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觀察方法(1)血壓:治療前所有病例停用降壓藥2周,每日測血壓2次,連測3日,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時,兩組均給予鈣通道阻滯劑(CCB類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依那普利5 mg,每天晨服。療程共4周。(2)血壓測定:袖帶式水銀柱血壓計,囑患者休息15min以上,取坐位測量右上臂血壓3次,取平均值,每周復診,測血壓1次,總觀察期4周。(3)療效判斷 顯效:舒張壓(DBP)下降>10mmHg,并降到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 血壓下降雖未達到10mmHg,但已降到正常或DBP下降>20mmHg之間。如為收縮性高血壓,收縮壓(SBP)下降>30mmHg。回顧性分析50例血壓控制正常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種及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均給予鈣通道阻滯劑(CCB類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依那普利5 mg,每天晨服,療程4周。
2結果
治療4周后,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血壓降低(P
3討論
近年來,隨著對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研究的深入發展,發現老年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舒張壓升高較少或正常,導致脈壓差大。這是動脈硬化所致,故對心腦血管的危害更大,易發生心衰和腦中風,其心腦腎疾病的發病危險性明顯增加,所以選用降壓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時,既要注意到藥物的降壓效果,又要注意到它是否能很好地保護靶器官功能,并能防治高血壓帶來的多種并發癥[3]。根據近高血壓防治指南,首選(一線)降壓藥有以下幾類:(1)利尿劑:例如氫氯噻嗪等;(2)β-受體阻滯劑:例如普萘洛爾(心得安)等;(3)鈣離子拮抗劑:例如硝苯地平等;(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例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例如氯沙坦等。
這些降壓藥都已經經過長期的、對大量病人的治療、觀察、研究后,證明它們確實有肯定的降壓作用,不良反應很少,比較安全。隨著血壓的下降,都會明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尤其是腦卒中的發生率。依那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該類藥物中:短效的卡托普利,每天需服用2~3次;中效的依那普利,作用持續時間比較長,可以每日服用1~2次。依那普利是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大規模臨床試驗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它是前體藥(即本身沒有降壓作用。而通過口服后在肝臟轉化為依那普利拉后產生降壓作用),口服吸收快,不受胃中食物的影響,所以可以在飯后服用。口服后約2h血藥濃度達峰值,即可產生明顯的降壓作用,降壓作用持續時間為18~24h。藥物主要從腎臟排泄。依那普利的特點:(1)作用產生比短效的卡托普利緩慢。因為它是前體藥,要在體內轉化為依那普利拉后才起效,口服后約4~6h作用最大。(2)因為依那普利不含巰基,而巰基常容易引起肝功能異常和白細胞下降等不良反應,所以其不良反應比卡托普利要少,而且作用比卡托普利要慢,每日2次服用,有利于平穩控制清晨和下午2~4點的血壓高峰,因此常常比一天一次的長效轉換酶抑制劑的效果更好,且價格更便宜。(3)能提高病人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防止糖尿病人的腎功能損害的進一步發展。減少尿蛋白的排泄。(4)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癥狀、延長壽命,而且還會降低死亡率。(5)能逆轉左心室肥厚。(6)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7)使血尿酸水平下降[4]。因此,依那普利對于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較好,尤其老年患者,更可作為首選藥物使用。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雜志,2008,5(11):223.
2余振球,趙連友.高血壓防治進展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45.
關鍵詞:中醫護理指導;原發性高血壓;護理
原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一種臨床慢性疾病,是導致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相應改變,高血壓患者人數呈現逐年增對的發展趨勢,且患者年齡也在不斷年輕化,但患者遵醫行為及血壓水平控制情況均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1,2]。本次研究對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實施中醫護理指導的效果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37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51.3±1.4)歲;高血壓病史1~16年,平均病史(7.2±0.5)年;觀察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51.2±1.5)歲;高血壓病史1~14年,平均病史(7.3±0.6)年。兩組患者上述三項自然指標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式 采用常規西醫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方式 采用中醫護理指導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中醫穴位治療;②中醫運動療法;③針對性心理調節;④中醫藥膳飲食護理[3]。
1.3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的對高血壓護理模式滿意度、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血壓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治療方案實施總時間、原發性高血壓病情治療效果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4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顯效:舒張壓水平經治療后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程度超過20mmHg;有效:舒張壓水平經治療后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程度超過10mmHg,但沒有達到20mmHg,或收縮壓下降程度超過30mmHg;無效:治療前后患者的血壓水平沒有明顯變化,或病情加重[4]。
1.5數據處理 所得全部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劑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形式表示,并進行t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如果兩組數據比較P值小于0.05,則認為兩組對比數據之間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高血壓護理模式滿意度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 常規西醫高血壓護理期間對照組中有9例出現不良反應,比例達到24.3%;中醫護理指導期間觀察組中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比例達到2.7%。對照組中有28例患者對高血壓護理模式感到滿意,滿意度為75.7%;觀察組中有36例患者對高血壓護理模式感到滿意,滿意度為97.3%。兩組患者高血壓護理模式滿意度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兩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顯著(P
2.2原發性高血壓病情治療效果 對照組經常規西醫護理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控制總有效率為70.2%;觀察組經中醫護理指導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控制總有效率為91.9%。兩組患者該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顯著(P
2.3血壓水平恢復正常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總時間 對照組應用常規西醫護理后(8.14±1.52)d血壓水平恢復正常,臨床高血壓治療方案共計實施(13.28±1.86)d;觀察組應用中醫護理指導后(5.09±1.23)d血壓水平恢復正常,臨床高血壓治療方案共計實施(9.72±1.51)d。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恢復正常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總時間兩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顯著(P
3討論
高血壓疾病在中醫學理論中屬于"頭痛"和"眩暈"的疾病范疇。在防治高血壓疾病的過程中中醫通常提倡以預防為主、有病早治、防微杜漸。中醫辨證可以說在理論、臨床、教育、科研上都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同一種疾病,由于其發病的具體時間、地點、患者機體反應方面存在差異,或病情發展階段不同,所表現出的證候特點也不盡相同,因而在治療及護理方法上也應該有所區別,因此中醫護理服務更應該強調辨證施護,講究同病異護,其針對性更強[5]。
參考文獻:
[1]郭雪玲.現代中醫臨床護理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640-642.
[2]楊小芬,楊意雙.中醫食療護理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9):115-116.
[3]項穎,白桂春,吳黎明. 社區原發性高血壓辨證分型情志護理[J]. 河北中醫,2012,34(5):766-767.
嘉興市南湖區余新中心醫院公共衛生科 浙江省嘉興市 314009
【摘 要】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出院高血壓患者降壓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收治的200 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100 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出院指導措施,干預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出院后6 個月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以及治療依從性。結果:干預組干預后SBP、DB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規律用藥、合理運動、合理飲食、監測血壓以及定期復查的依從性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明顯的保持出院后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出院;高血壓;降壓效果;依從性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我國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約為18.8%,而且常常合并有其他并發癥,比如腦卒中、冠心病等,病程較長,多數需要終身服藥[1]。
研究顯示,有70% 的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較差的治療依從性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2]。我們對100 例高血壓患者出院后采取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2 年1 月-2012 年12月收治的200 例觀察員患者, 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每組100 例。2010 年最新修訂的指南《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修訂版) 中的診斷標準: 收縮壓(SBP)≥ 140mmHg 或/ 和舒張壓(DBP)≥ 90mmHg。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中干預組男62 例,女38 例,平均年齡(57.8±7.2)歲。對照組男60 例,女40 例,平均年齡(58.2±6.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出院指導措施,干預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成立護理干預小組;②定期隨訪;③飲食護理;④運動指導 。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干預后6 個月SBP、DBP 變化,并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表評價治療依從性,包括規律用藥、合理運動、合理飲食、監測血壓、定期復查等5 個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后SBP、DBP 水平比較干預組干預后SBP、DB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如表2 所示,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規律用藥、合理運動、合理飲食、監測血壓以及定期復查的依從性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個需要長期、規范治療的疾病,如不采取規范、有效的治療,往往導致血壓水平波動,導致嚴重并發癥的發生[4]。患者出院后,由于沒有醫護人員的知道和監督,往往放松了治療,常擅自將藥物減量,甚至停藥,嚴重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因此,要加強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指導,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本次我們采用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干預組干預后SBP、DB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規律用藥、合理運動、合理飲食、監測血壓以及定期復查的依從性均明顯增高(P<0.05)。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明顯的保持出院后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雪銀, 劉貞蘭. 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40-41.
[2] 宋學香, 姚輝, 張雪紅. 出院后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康復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4):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