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元分析研究方法

元分析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元分析研究方法

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電力系統;線損;電能;網絡損耗

作者簡介:王愛華(1975-),女,山東樂陵人,山東德州樂陵市供電公司,工程師,吉林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本科生。(山東 樂陵 253600)

中圖分類號:TM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6-0135-01

電能在輸送和分配的過程中,會在流經的變壓器、線路等元件上產生功率損耗,這種能量的損耗簡稱為線損。線損是發電廠出線的電能與用戶實際使用的電能的差值。線損的高低可以作為衡量地區電網規劃質量、電氣設備健康狀態和電網運行經濟水平的重要經濟指標,同時線損也是衡量電力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因此,線損成為電網公司十分關注的問題,研究影響線損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降低線損的措施,對于提高電網公司經濟效益、優化網架結構和合理投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線損的影響因素

通常情況下,電力系統中的損耗主要包括可變損耗、固定損耗和管理損耗。可變損耗是電能在輸送和變換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如輸電線路中的熱損耗、變壓器中的熱損耗,這部分的損耗與功率的二次方成正比;固定損耗主要是為了保證電力系統中一些電力設備正常運行而消耗的電能,如變壓器的勵磁損耗和鐵耗,以及電纜線路的介質損耗和無功補償設備(如電力電容器)的絕緣介質損耗等等;管理損耗主要是在抄表等過程中,由于電表測量誤差、用戶偷竊電等原因而造成的損耗,這部分損耗大小等于線損總量減去固定損耗、可變損耗和電表電能之和后的部分,也稱為非技術性損耗。

影響電力系統損耗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輸電線路的損耗、變壓器損耗、運行方式損耗、負荷峰谷差產生的損耗和電網功率因素較低產生的損耗,它們占電力系統損耗中的絕大部分。

1.輸電線路損耗

電網中線路本身存在電阻,當輸送功率流經這些輸電線路時,會在這些輸電線路上產生損耗。式(1)給出了線路損耗與線路電阻和功率之間的定量關系:

(1)

由式(1)可知輸電線路損耗與流經線路的電流、線路電阻、線路輸送的功率和電壓等級等因素有關。當輸電線路輸送的功率一定時,線路損耗由線路電壓等級和線路電阻決定;當輸送的功率和線路的電阻一定時,線路電阻上產生的損耗與電壓的平方成反比。通常情況下,對于特定的線路,其線路型號和輸送線路的電壓等級都是確定的,因此線路電阻產生的損耗與輸送的功率的平方成正比。

2.變壓器損耗

發電機產生的功率經過多級的升壓之后并入110kV電壓等級或者更高電壓等級的輸電網中,經過長距離的電能輸送之后到達負荷中心,然后經過多次的降壓之后向企業和用戶提供電能,而在變壓器的升壓和降壓的過程中,電能會產生消耗。因此,電能升、降壓的次數越多,電能產生的損耗也就越多。此外,對于處于空載狀態的電力變壓器,也會產生空載損耗。因此,電力變壓器的損耗是電力系統線損的主要因素之一。

3.運行方式不當產生的損耗

由于電力系統中的早期電源規劃和負荷分布不協調,致使地區電網運行方式不能實現分層和分區供電,電能需要通過長距離的輸送和變換后由電源中心到達負荷中心,這種運行方式無疑會增加電力系統的網絡損耗。同時,地區電網的運行方式有多種,地區電網不同的運行方式產生的網絡損耗有高有底,由于在制定運行方式的過程中沒有對不同運行方式的經濟性和可靠性等指標進行對比,地區電網可能處于一種非最佳的運行方式,造成系統中的損耗偏高。

4.系統中的負荷峰谷產生的損耗

負荷性質的差異,造成電網中負荷量在不同時段差異明顯,電網負荷呈現出峰谷差,由于線路和變壓器的損耗與線路輸送的功率成正比,因此,負荷高峰期間的損耗遠遠大于低谷期間。如果將高峰時期的一部分負荷轉移到低谷時刻,其減少的損耗大于低谷期增加的損耗,因此,系統中負荷的峰谷分布特點也是系統中線損的一個主要因素。

5.電網功率因素較低產生的損耗

電力系統的功率因素降低,將使線路中電流的感性電流分量變大,這部分感性電流分量將會在電力線路和變電站變壓器上產生電能損耗。由文獻[3]可知,隨著功率因素的降低,系統中的電能損耗呈現出遞增的趨勢,同時網絡功率因素降低也將導致線路的電壓降落幅值增加,導致線路末端的電壓降低,一來可能使電壓降低到正常值以下,同時還會對電動機等用電設備的正常運行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降低線損的措施

降低電網線損,對于提高電網公司經濟效益、優化網架結構和合理投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分別從合理選擇導線截面、合理選擇變壓器及其容量、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實現日負荷的均衡化和提高電網的功率因素五個方面提出了降低電網線損的措施。

1.合理選擇導線截面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電網輸送的功率和電壓等級確定的情況下,輸電線路的功率損耗與線路電阻成正比。輸電線路電阻越小,線路損耗也就越小,因此可以在考慮經濟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盡量選擇導線截面較大的輸電線路減少線路的電阻,降低功率的損耗和線路首末兩端的電壓降落。此外,通過合理的電源規劃和網架結構設計,使負荷中心和電源中心分布平衡,縮短功率的輸送距離,也能減少線路的電阻,達到降低電網損耗的目的。

同時對于輸電網來說,除了選擇導線截面較大的導線外,還可以通過提高輸電線路的電壓等級達到降低輸電線路電能損耗的目的。

2.合理選擇變電站電力變壓器及其容量

變壓器的損耗主要包括空載損耗(鐵耗)和負載損耗(銅耗)兩個部分。因此,為了降低變電壓的損耗,新建的變電站應盡量使用節能型的變壓器,同時對于比較老化的高耗能變壓器,逐漸采用節能型變壓器以替代高耗能變壓器,得到降低變壓器損耗的目的。

研究發現,當變壓器的鐵耗等于銅耗時,變電站變壓器的損耗最小,效果最好。因此,應通過合理的選擇電力變壓器的容量,使電力變壓器的銅耗和鐵耗相近,進而達到降低變壓器損耗的目的。

3.優化電網的運行方式

首先,合理安排電源的發電計劃,做好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分區分層就地平衡,避免電網中的潮流大范圍的輸送,同時減少電能的多電壓等級的變換次數。其次,通過對現有電網進行潮流方式的經濟性比較,確定最佳的運行方式以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

通過電網的經濟調度,實現無功潮流的就地補償。按照電壓等級和供電區域進行無功出力和無功負荷的分區補償,避免無功潮流大范圍的輸送,同時應盡可能實現無功補償裝置和有載調壓變壓器分接頭的綜合自動調整,進而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

4.實現日負荷的均衡化

研究發現,日負荷越均衡化,地區電網的網絡損耗越小,因此通過實現日負荷的均衡化可以降低電網的損耗。應根據電網的供電方式和各類用戶不同的用電規律,合理的安排生產過程,調整工業負荷的作業時間,降低峰谷差的不均衡度。同時,通過實施峰谷差電價政策來引導居民和工業商業用戶的合理用電,也能降低日負荷的峰谷差,以達到降低網絡損耗的目的。

5.提高電網的功率因素

對電網中的電力設備進行合理的選擇,盡量使用消耗無功功率較低的經濟型電力設備,提高電網的功率因素。對于消耗無功功率較高的設備,可以就地安裝一些無功補償設備,如電容器、STACOM和SVC等,實現無功功率的就地補償,也能提高電網的功率因素,達到降低網絡損耗的目的。

三、結論

線損成為電網公司十分關注的問題,研究影響線損的因素和提出降低線損的措施,對于提高電網公司經濟效益、優化網架結構和合理投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分別從輸電線路損耗、變壓器損耗、運行方式、負荷峰谷差和電網功率因素五個方面對電網損耗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分別提出了相應的降損措施以減少電網公司的電能損耗。

參考文獻:

[1]電力網電能損耗計算導則(DL/T 686-1999)[S].1999.

[2]王濤,張堅敏,李小平.計劃線損率的計算及其評價[J].電網技術,

2003,27(7):40-42.

[3]張華,冉文勝.降低10kV 配電網線損措施的探討[J].華北電力技術,

2005,(S1):30-36.

[4]何庭全.電力網技術降損分析及應用[J].西北電力技術,2004,(1):19-21.

[5]江北,劉敏,陳建福,等.地區電網降低電能損耗的主要措施分析[J].電網技術,2001,25(4):62-65.

[6]施流忠,羅毅芳,劉巍,等.電力網電能損耗計算分析中的幾項功能設計[J].電網技術,1999,23(2):26-30.

[7]劉明華.配電變壓器能耗的理論分析及降耗措施[J].電氣世界,

2004,(9):36-37.

[8]崔風亮.電力網電能損耗在線管理系統的應用[J].電力系統自動化,

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隧道,涌水,防治

中圖分類號:U45文獻標識碼: A

1、隧道涌水問題現狀

隧道工程是一項技術復雜涉及學科眾多的學科,目前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涌水地質災害問題日趨突出,被勘察設計部門列為隧道修建過程中必須首先考慮的重點問題之一。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做好隧道修建過程中可能的涌水段的識別、涌水原因的分析以及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隧道掘進施工過程中如果發生涌水,不僅惡化作業環境,影響隧道的正常施工,還會致使掌子面圍巖強度和穩定性降低,給鋼絲網片鋪設、架設拱架、噴射初襯混凝土等施工帶來困難,特別是在涌水量非常大,水頭壓力非常高的情形下,安全事故、質量事故發生的概率成倍的增長。在隧道的施工建設過程中涌水造成的影響集中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掌子面發生坍塌,危及施工安全;隧道內大面積積水,施工設備被淹沒,無法正常使用;圍巖中的松散物質被涌水帶出,形成突泥或泥石流,埋沒隧道;涌水長時間侵蝕圍巖,降低圍巖強度和穩定性;長時間涌水造成地表水源干枯,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地下水大量流失造成地面塌陷、地表開裂。

自2010年9月21日烏鞘嶺隧道正式到了VI級圍巖施工,由于受到涌水、突泥等地質災害的影響,比較大的暫停工就發生了10余次,掌子面在166天了才掘進了196米,每天掘進平均不到1.2米,工期嚴重延誤,成為各級部門關注的重中之重。為了保證總工期目標的順利實現,必須對涌水、突泥等地質問題做非常深入系統的研究,并且提出為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從而在理論和技術方面為烏鞘嶺隧道施工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另外,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我國地層較為復雜的山嶺地區,很多已經規劃好的,但是由于技術條件欠缺而不能修建的隧道工程,也將逐漸啟動實施計劃,因此,此研究結果也會為今后類似地區或者類似條件下的隧道修建提供寶貴的經驗。

2、烏鞘嶺隧道涌水特征

烏鞘嶺隧道地處于祁連山區,該地區海拔高度約為3000m,常年氣候干燥寒冷,風沙很大,日照時間長,紫外線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很大,熱量損失速度快,降雨量非常少,而且降雨時間分布不均勻,根據《甘肅省武威市祁連山地區森林資源調查報告》 ,烏鞘嶺隧道從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橫穿而過,祁連山地區以山地草原為主,在烏鞘嶺隧道南邊的山坡上最為明顯,主要以段花針茅和克氏針茅較為常見,除此之外,還包括一小部分的芨芨草和寒地蒿等植物,在局部地區還會發現數量稀少的喬疏木,主要有鬼箭錦雞兒、黃委陵菜等。

烏鞘嶺隧道涌水段Ⅵ級圍巖里程為YK2390+220~YK2389+890 和ZK2389+940~ZK2390+240 ,通過F4斷層及其影響帶(詳見圖2.1)。該斷層是烏鞘嶺斷褶皺帶的南緣斷裂,地表擺動線度較大,斷層明顯控制了第四系地貌,測繪范圍內地表均被第四系堆積層覆蓋,沿斷裂見斷層泉水溢出,是一條早~中更新世斷裂,烏鞘嶺隧道洞身約在馬蓮臺公路里程YK2389+900~YK2390+100附近呈交80°夾角穿過了該擠壓破碎帶。斷層走向85°~120°,傾向55°~70°,斷層破碎帶寬150~500m。

圖2.1 烏鞘嶺隧道圍巖地質縱斷面圖

3、烏鞘嶺隧道涌水原因分析

隧道在掘進過程中,遇到圍巖結構比較松散或者破碎,再加上開挖方式不合理,支護結構閉合不及時,極有可能發生塌方,常會遇到的危險結構有:巖體松散段、軟弱夾層段、斷層破碎段等,如果軟弱破碎圍巖中富含大量地下水,或者圍巖裂隙非常通透,與隧道上部地表水或地下暗河相連通,則在隧道開挖時,地下水或地表水會通過裂隙突然涌進隧道。隧道在掘進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可預見的因素,最終導致隧道周邊圍巖及掌子面坍塌或發生涌水、突泥等地質災害,從工程地質方面分析,這些不確定因素包括:隧道周邊圍巖的性質、巖石的構造、地應力、地表水的補給、地下水的運移規律等,在隧道開挖時,以上諸多因素共同作用,最終導致隧道圍巖失去穩定性,發生坍塌或涌水。

隧道斷層帶發生涌水的原因與隧道開挖區的水文地質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隧道周邊的水源補給條件、周邊圍巖的存儲條件、斷層裂隙之間的聯通條件等。

4、結語

(1)烏鞘嶺隧道在通過F4斷層后,掌子面涌水量突然猛增至6000m3/d左右,有時甚至達到8000m3/d,涌水常發生在掌子面靠近拱腰處,出現突然,涌水量大,持續時間長,常帶動散碎圍巖傾瀉而出,形成泥石流現象。

(2)隧道斷層帶涌水與隧道開挖區的水文地質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經分析,烏鞘嶺隧道斷層帶發生涌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補給水源

烏鞘嶺隧道周邊無小溪、河流、湖泊、池沼等水源,地下也無暗河存在,地下水的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隧道所在區域雖然氣候干燥、降雨較少,年平均降雨量僅為400mm左右,但是,涌水塌方段剛好位于山體低洼地帶,形成很大的匯水區,降雨及遠山地表水均可匯集于此。

②存儲條件

斷層段巖體受反復地質運動的影響,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受兩邊巖體擠壓和多次豎向拉伸作用影響,巖石破碎,透水能力強斷,裂隙空間大,地下水在該區域運移通暢,儲存空間廣泛。

③連通條件

隧道涌水段山體中斷層帶及其影響帶內劈理、揉皺等次級構造較發育,透水性強,且山體內這些斷層、相互交接,部分互通向上延伸于地表,向地下延伸極遠,深于隧洞所在部位,形成隧道與地表水之間連通的通道,使地下涌水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

參 考 文 獻

[1] 毛正君、楊曉華、王曉鐘.2012.烏鞘嶺地區高速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及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19(1)202~205

[2] 蔣樹屏.我國公路隧道建設技術的現狀及展望[J].國際隧道研討會暨公路.第Z1期

[3] 王偉、苗德海.高水壓富水山嶺隧道設計淺談及工程實例[J].現代隧道技術.第05期

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紡織品;石墨爐;重金屬;鉛

1 引言

現代的服裝款式越來越多樣化,大量的助劑及染料被應用,隨之帶來的有害物質也越來越多,紡織品中重金屬殘留也隨之引起人們的關注。紡織品中殘留的鉛元素可能被人體皮膚吸收而損傷人的中樞神經、腎及免疫系統,具有潛在致癌性。為此,國際環保紡織協會國際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OEKO-Tex® Standard 100―2010[1] 以及我國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GB/T 18885―2009[2]對紡織品中可能對人體健康引起傷害的可萃取鉛進行了同樣嚴格的限量,規定直接接觸皮膚與非直接接觸皮膚的限量為1.0 mg/kg。

本試驗通過對工作條件及升溫程序進行優化,提高標準方法的檢出限,并通過對精密度與回收率進行評估,建立了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紡織品中可萃取重金屬Pb的方法,測試結果滿意。

2 試驗部分

2.1 儀器

日立Z-5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熱解涂層石墨管;Pb空心陰極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錐形瓶(250 mL);量筒(100 mL);DHZ-CA大容量恒溫振蕩器;pH計(pH510);超聲儀。

試驗中使用的所有玻璃器皿均浸泡于硝酸(1+5)中24 h,超純水洗凈,晾干。

2.2 試劑

超純水(電阻率在18.25 MΩ?cm以上);L-組氨酸鹽酸鹽一水合物C6H9O2N3?HCl?H2O(生物試劑);氯化鈉NaCl(分析純);磷酸二氫鈉二水化物NaH2PO4?2H2O(分析純);氫氧化鈉NaOH(分析純);人造酸性汗液:將0.50 g L-組氨酸鹽酸鹽一水合物,5.0 g氯化鈉,2.2g磷酸二氫鈉二水合物,溶解于1000 mL超純水中,用濃度為0.1 mol/L的氫氧化鈉調節其pH值,直至其pH=5.5;鉛標準儲備溶液(購自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1000mg/L;鉛標準使用液:50 µg/L。

2.3 試驗方法

隨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剪碎至5 mm×5 mm,混勻,稱取樣品4 g(精確至0.01 g)于250 mL錐形瓶中,準確加入現配人造酸性汗液80 mL,讓纖維充分濕潤,放入(37±2)℃恒溫氣浴振蕩器中振蕩1 h,1 h后立即取出樣品過濾,作為待測溶液。按照上述方法,不加樣品進行空白試驗[3]。

3 結果與討論

3.1 灰化溫度的選擇

取50 µg/L的鉛標準使用液為試驗樣品,改變灰化溫度,固定其他條件,考察灰化溫度對Pb吸光度的影響,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當溫度從400℃上升到600℃時,Pb的吸光度升高,當溫度繼續上升時,吸光度反而下降。最佳灰化溫度是在保證樣品中的基體和其他被測元素不損失的情況下,盡可能高的溫度,以去除其他雜質。因此本試驗灰化溫度優化選擇為600℃。

3.2 原子化溫度的選擇

取50 µg/L的鉛標準使用液為試驗樣品,改變原子化溫度,固定其他條件,考察原子化溫度對Pb吸光度的影響,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當原子化溫度達到1600℃~2000℃時,原子化的效率較低,對復雜樣品未完全原子化;當原子化溫度超過2100℃時,吸光度降低,樣品可能有所損失。原子化理想溫度是原子吸收最大吸光度時的最低溫度,溫度升高,會影響石墨管使用壽命。本次試驗結果表明,最佳原子化溫度為2100℃。

3.3 凈化溫度的選擇

以高于原子化溫度100℃~200℃,保持時間在4 s左右,以揮發掉石墨管中可能殘留有的樣品殘渣。本試驗設置溫度為2300℃,保持時間4 s,將前一個樣品的殘留物吹掃干凈。

3.4 燈電流的選擇

燈電流的大小可直接影響測定時的靈敏度和穩定性。取50 µg/L的鉛標準使用液為試驗樣品,在商家允許可使用的電流范圍改變燈電流的大小,固定其他條件,考察燈電流對Pb吸光度的影響,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當燈電流增大時,吸光度降低,因此選擇最佳燈電流為6.0 mA。

3.5 基體改進劑的選擇

萃取汗液基體成分復雜,鹽分含量高達0.72%以上,最主要的鹽分為NaCl基體,測鉛時加入基體改進劑,可以降低鉛的原子化溫度,提高原子化效率,提高測定的靈敏度。故本試驗選擇標準推薦的1%NH4PO4+0.06%Mg(NO3)2和0.1%Pd+0.06%Mg(NO3)2為基體改進劑進行比較。取50 µg/L的鉛標準使用液為試驗樣品,各加入10 µg/L基體改進劑,考察基體改進劑的影響,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1%NH4PO4+0.06%Mg(NO3)2為基體改進劑可使鉛的吸光度值增加,提高鉛測試的靈敏度。

3.6 標準曲線的建立

以50 µg/L的標準使用液為母液,設置6個梯度點為0.00 µg/L、10.00 µg/L、20.00 µg/L、30.00 µg/L、40.00µg/L、50.00 µg/L,由儀器計算得出回歸曲線方程為:A=0.0092CPb+0.01404,其中A為吸光度,CPb為濃度(µg/L)線性系數為0.9994,線性關系良好。

3.7 方法的回收率

在樣品中分別加入0.8 mL的1 µg/L和2 mL的1 µg/L的鉛標準溶液,實際加入量分別為10.00 µg/L和25.00 µg/L,同時做空白加標試驗。回收率范圍83.00 %~99.27 %,見表3。

3.8 方法的檢出限

按試驗條件,對空白的人造汗液進行10次的測試,計算方法檢出限及其相對標準偏差,數據見表4。

3.9 重現性

3.9.1 空白重現性

分別測10次的空白樣,得出數據見表4。經優化后,儀器重現性可達到較高的準確性與較好的精密度,可以滿足紡織品中游離鉛含量的測定。

3.9.2 樣品重現性

分別重復測10次樣品,得出數據見表5。

由表5表明,經過以上儀器條件測得的樣品的RSD為3.02%,說明本方法試驗的重現性良好。

4 結論

紡織品中的游離重金屬測定時,儀器的靈敏度直接影響測定的結果,選擇灰化溫度600℃和原子化溫度為2100℃,凈化溫度選擇2300℃,燈電流控制在6 mA左右,可以很好地提高儀器的靈敏度,儀器的檢出限為1.04µg/L,可以滿足平時的試驗要求。

參考文獻:

[1] Oeko-Tex® Standard 100/200 2010 [S].

[2] GB/T 18885―2009 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 [S].

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1OkV配電線路;故障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M3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5-0021-01

1OkV配電網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廣大用電客戶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對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較高。然而由于lOkV配電網中的接線方式錯綜復雜,長期處于戶外,一旦線路中出現故障,將會給片區用戶帶來極大不便,更可能遭受巨大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電網改造的深入,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lOkV配電網的基礎有了較大改善,但由于環境等多種原因,線路故障跳閘仍不時發生。本文對lOkV配電網運行中出現的跳閘故障進行了統計分析,結合工作實踐經驗,最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旨在有效防治lOkV配電線路故障,提高lOkV配電網的運維水平。

一、1OkV配電線路發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10kV配電線路因為分支線多而復雜.通過對10kV配網電纜故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導致配網電纜發生故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1 季節性因素導致的故障

(1)春季風大,一是容易造成10kV架空線路之間短路放電或絕緣子閃烙將導線燒斷;二是大風可將郊區種植蔬菜用的塑料大棚或垃圾場大片塑料刮起,搭到10kV線路或是電壓等級更高的線路上,引起線路事故掉閘;三是易將臨近線路的一些設立在建筑物樓頂的基礎焊接不夠牢固的大型廣告牌刮倒,壓斷或倒壓在線路上,造成變電站10kV開關過流保護動作,引發線路事故停電。

(2)夏季七、八月雨水集中,一是由于農網電桿桿基多為土埋,如有大量雨水沖刷和浸泡,易形成電桿傾斜或倒桿事故;二是大雨易引起導線與金具或其它金具之間短路放電.

(3)雷雨季節,雷電較多,線路易受雷擊,造成絕緣閃絡、斷線或避雷器爆裂、變臺被燒,引起線路故障。

(4)冬季氣候寒冷、風力較大,易發生倒桿斷線事故。當風力太大且雪天時,易發生絕緣閃絡故障。

1.2 外力客觀因素造成的破壞

(1)鳥害與放風箏或一些人為的向空中亂拋雜物落在導線上,造成10kV架空線路短路或接地,引起變電站10kV開關保護動作掉閘。

(2)由于夏季雨水多,樹木生長的快,茂盛的樹木與架空導線之間安全距離不夠,一遇刮風下雨極易造成導線對樹木放電或數枝斷落后搭在線上,風雨較大時,甚至會發生整棵樹倒在線路上,壓迫或壓斷導線,引發線路事故。

(3)一些機動車輛違章駕駛,將10kV配電線路電桿碰撞傾斜或撞斷,引起線路故障。

(4)市區新建樓房或拆遷時,施工單位挖掘機司機,不注意電纜標志挖斷主線或分支線電纜,造成線路故障。

(5)在郊區、農村的線路附近開山放炮,在桿塔周圍挖沙取土,引起斷線、倒桿事故。

(6)不法分子盜竊破壞電力設施,引起接地短路故障。

(7)設備陳舊、使用年限長。

1.3 線路施工質量與技術方面存在問題:

(1)一些運行中的桿塔基礎不夠夯實,應裝設的拉線電桿沒有拉線或是拉線松弛不起作用,受外界影響后導致桿基下沉、土壤松軟(經雨水沖刷或浸泡),最終電桿傾斜很容易引起線路故障。

(2)線路施工中存在有引線、線夾、刀閘連接處不夠牢固,運行一段時間后,將會燒損引發線路故障。

(3) 10kV配電臺區避雷器、高壓跌落式保險質量較低或運行時間較長未能及時進行校驗或更換,易被擊穿后形成線路停電事故。

(4) 10kV配電線路中加裝的帶有保護性能的柱上油開關存在保護調試與實際負荷不符,造成油開關保護誤動,或是柱上油開關保護整定值與變電站出線開關定值沒有級差造成同時或越級跳閘。

1.4 運行維護經驗不足,巡視檢查不能到位

(1)員工業務技術水平不足,運行經驗不夠豐富,在日常的巡視和維護當中抓不住主要環節,查不出線路缺陷和事故隱患。

(2)由于運行中的配電線路存在有高壓引線、線夾、刀閘的連接處不牢,受外界環境影響后,易發熱、發紅,如不能及時發現處理,最終燒損或燒斷引發線路故障。

二、整改防治措施與解決措施

2.1 做好惡劣環境預防工作

(1)對個別檔距較大的線路,在風季來臨前,應及時檢查線路馳度及風偏。

(2)掌握大風規律,平日積累易受風災地區有關風力,方向季節性資料,采取一定的有效防風措施。

(3)對受外界環境影響造成一些桿塔的基礎下沉或土壤松弛的狀況,應及時填土夯實,對一些在10kV線路中起主要作用的桿塔(尤其農網),如果是地勢較低,容易積水或易受洪水沖刷的,有必要在桿基處筑防護提。

(4)在雷季來臨之前,要認真檢查臺區的避雷裝置,及時校驗和更換不符合運行要求的避雷器,在柱上開關、電纜頭等處安裝避雷器。

(5)更換、安裝耐壓等級高的絕緣子,在受雷害嚴重的線路上適當采用20kV電壓等級的絕緣子,提高其耐雷水平。

(6)檢查、整改接地裝置。嚴格定期測試接地電阻,保證線路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Ω。

2.2 防外力破壞措施。

(1)為杜絕或減少車輛碰撞桿塔事故,可以在交通道路的桿塔上涂上醒目的反光漆,在拉線上加套紅白反光標志管,以引起車輛駕駛員的注意。

(2)加強宣傳教育,著重指出在高壓線路附近放風箏、違章施工對人身安全的嚴重危害性,并在線路桿塔上掛設醒目的禁止警示牌。

(3)加強打擊破壞盜竊10kV配網線路器材、設備的力度。發動群眾護線或聘用義務護線員與地方政府、公安部門簽定協議,緊密配合,嚴厲打擊犯罪分子。

(4)運行部門定期巡視檢查10kV線路的桿塔基礎、拉線基礎和違章筑物,對存在缺陷的設備及時處理和檢修,對違章建筑物進行清理整頓。

三、安全穩定運行維護管理措施

(1) 減少導線連接接觸不良在施工安裝時應嚴格施工工藝,把好驗收關。

(2) 在線路運行中,應密切注意10kV饋線的負荷情況,及時調整各饋線的負荷,嚴禁線路超載運行。

(3) 在配變運行中,須嚴格按額定容量配裝高、低壓熔斷器,平時做好負荷測量工作,及時采取相應對策,如調整負荷平衡、增容等。

(4) 在10kV線路上安裝短路故障指標器,即使10kV線路發生短路故障,也能快速查出故障點及時排除,降低事故損失。

四、結語

10kV配網是電力系統與用戶直接相連的重要環節,其運行環境較為復雜,它的安全運行水平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們應重視10kV配網管理,積極做好供電故障的預防與解決措施,增加供電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工期控制;進度控制;全過程控制

1 進度控制與工期控制

工期進度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互相區別的概念。由于工期計劃可以得到各項目單元計劃工期的各個時間參數,它分別表示各層次的項目(單元包括整個)的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和結束時間、允許變動時差等。作為項目管理的目標之一,工期控制的目的是使工程實施活動與上述工期計劃在時間上相吻合,即保證各工程活動按計劃及時開工、按時完成,保證總工期不推遲。

1.1 進度控制的內容

建筑施工階段進度控制的主要內容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1)事前進度控制

事前進度控制是指項目正式施工前進行的進度控制,其具體內容包括:

①編制綜合總體施工進度計劃。

②審核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

③進度計劃系統的綜合。

④編制年度、季度和月度進度計劃。

(2)事中進度控制

事中進度控制是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進行的,它是施工進度計劃能否付諸實施的關鍵。

(3)事后進度控制

1.2 進度控制的特點

進度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勘測設計、施工、試生產等多項第二章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基礎內容,所涉及的各方面都必須圍繞項目的主進度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

進度控制通常有以下特點:

(1)進度控制是一個動態過程。

(2)工程項目進度計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既有總的進度計劃安排,又有按各個工程發展階段制訂的詳細的分項進度計劃,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3)進度管理既要沿用前人的理論知識,接見同類工程項目的經驗和技術成果,又要結合本工程的具體情況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4)進度管理具有階段性和不平衡性。

另外,在項目進展過程中,自然條件、工作環境等外界因素在不同的計劃期內不斷發生變化,這就使得進度計劃的執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給進度控制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2 影響建筑工程項目進度的因素

影響建筑工程進度的因素很多,如資金、技術力量、人員素質、材料供應、管理水平、協作條件、特殊風險等。概括起來大致可分為:業主方原因、施工方原因、監理方原因和其它原因。

(1)業主方原因

①業主方提出壓縮工期;

②業主由于資金限制,不能正常支付工程款,導致工程停工;

③業主未能按合同約定提供現場“三通一平”條件;

④業主提出設計變更,造成工期拖延。

(2)施工企業原因

①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計劃編制不合理,或缺乏趕工措施,項目經理動態控能力差;

②施工企業由于技術力量、機械、設備、材料供應發生變化,或對施工不熟悉,導致施工進度變緩;

③施工企業同期在建項目太多,造成資源與能力不足;

④項目經理缺乏工期意識,認為工期拖延是正常現象;

⑤其他承包商的原因,如建筑工程承包商進度拖延造成安裝工程工期順延。

(3)監理方原因

由于監理工程師工作失誤,或監理工程師不能及時組織已完工程的驗收、接,導致工程進度推遲。

(4)其他原因

①外界條件干擾,如政府指令或限制;

②施工環境的變化;

③發生不可抗力的風險。

3 目前施工企業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由于施工企業目前的管理體制還不能完全適應項目管理的需要,導致項目管理工作偏離了正常軌道,項目管理的優勢不能更好地發揮。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沒有施工進度計劃或施工進度計劃虛設

在一些工程的檢查中發現,有的分公司和項目經理部憑經驗組織施工,沒有施工進度計劃;或者施工計劃只是停留在紙上應付檢查,在一些技術要求不高、專業單一的小工程中,憑經驗組織施工還可應付,但對于一些工藝復雜、規模大、工期長的綜合性工程,憑經驗施工顯然不能滿足工程需要。

(2)施工進度計劃與實際脫節

由于各種原因,施工進度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有與實際進度不一致的地方,這就需要對原有計劃進行調整,重新調整后期計劃,確定是否需要趕工措施。

(3)進度計劃過粗或過細

進度計劃過粗,常常失去對施工作業層的控制,難于及時發現問題;過細的進度計劃容易束縛作業層自主創新;從工程實踐來說,進度計劃的粗細沒有統一的規定,需要根據經驗和工程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4)不注意由業主或監理方原因造成的索賠

4 工程進度的全過程控制

l)工程進度的控制原理

(1)動態控制原理

施工項目進度控制是施工過程中的動態控制,也是一個循環進行的過程。工程項目施工開始,隨著施工的進展,施工進度計劃進入執行狀態,并呈動態向前發展。

(2)系統控制原理

①施工進度計劃系統

②施工進度計劃實施系統

③施工進度計劃的控制系統

(3)信息反饋原理

信息反饋是施工項目進度控制的依據,根據反饋信息對原計劃進行調整和控制是施工進度管理的必要手段。

(4)彈性控制原理

編制施工進度計劃時,要根據理論知識和經驗及項目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項目的計劃工期,使工期目標具有抗風險的余地,保證施工進度計劃具備一定彈性。

(5)網絡技術原理

利用網絡技術原理對施工進度計劃進行控制是目前比較科學和先進的進度計劃控制方法。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計劃編排、糾正偏差,并對調整后的新的進度計劃進行優化。

2)工程進度的全過程控制在對煙建集團有限公司各工程原有進度管理體系的研究基礎上,應用項目管理理論,提出了全過程、動態的進度管理方法。具體方法是:

(1)工程進度計劃的編制

工程進度計劃的編制按以下步驟進行:

①分階段編制月(旬)作業計劃

根據單位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的要求、實際進度情況和各項施工條件,分階段編制各月(旬)的作業計劃,在月(旬)作業計劃中明確規定本月(旬)應完成的施工任務、所需資源數量、質量和安全要求,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節約措施等。

②簽發施工任務書

根據本月(旬)的作業計劃,將各項具體作業任務通過簽發施工任務書的形式下發到各施工班組。施工任務書明確了各班組的施工任務、相關責任承包指標。③各級計劃執行人員和統計人員必須做好施工記錄,填寫施工進度統計表,為施工進度檢查分析提供準確信息。

④做好施工過程中的調度工作

調度是施工過程中協調各個施工階段、環節、專業和工種之間的配合關系控制施工進度的重要手段。

(2)施工進度計劃的檢查

①跟蹤檢查實際施工進度,收集有關施工進度的數據資料。根據施工項目的類型、規模、施工條件和進度要求確定檢查的時間間隔,特殊情況下或關鍵施工階段應增加檢查次數,并準確測量和記錄反映施工實際進度的數據資料。

②整理數據資料,使其具有可比性。

③對比施工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確定偏差數量。常用比較方法有橫道圖比較法、S型曲線比較法、香蕉型曲線比較法、時標網絡計劃的實際進度前鋒線比法、普通網絡計劃的分割線比較法等。對于超前或拖后的偏差,還應計算出偏差量。

④根據實際進度檢查結果,提出進度控制報告。分析偏差原因,確定要采取的措施,提出進度控制報告,重新編排尚未完工部分的施工計劃,并對計劃進行優化調整。

5 小結

通過對工程項目三大控制中的進度控制進行原理方法分析,為我們認識項目三大控制管理規律和進行項目三大控制管理實踐以協調三大控制之間關系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叢書編審委員會,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與進度控制,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李政訓,項目施工管理與進度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RoryBurke,Project management:Planning and Control Techniques,John WilleysonsLTD.2000.

相關期刊更多

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國家教育部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有色金屬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临桂县| 盐城市| 英山县| 远安县| 天峻县| 犍为县| 土默特右旗| 怀宁县| 兴业县| 渝中区| 衡东县| 宁河县| 弥渡县| 渭源县| 中山市| 祁阳县| 唐山市| 清水县| 桓台县| 徐闻县| 神池县| 建宁县| 台江县| 石门县| 凤城市| 科技| 云林县| 宜宾市| 肇庆市| 襄汾县| 绥阳县| 祥云县| 苍梧县| 仁寿县| 平邑县| 安宁市| 洱源县| 宜都市| 澜沧|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