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師教育教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年秋季,小學一年級學生使用了人教社新編的教材。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都是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認識漢字。在連、涂、畫、拼、擺等游戲中,激發興趣,鞏固知識,啟迪心智。
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把每天早晨語文課前5分鐘樂稱為“文化早餐”時間。早餐內容分別為識字“游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故事“多味醬”……學生興趣十足。
其中,識字“游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通過各種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開火車(分小組進行):其他孩子學發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組詞或分析字形。誰說錯了,火車停下,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讀錯的學生在車上表演讀兒歌)。
手拉手、交朋友:教師準備一些聲母或韻母相同的生字,學生戴生字頭飾,讀出后,選擇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還可以教師準備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讓學生讀后手拉手交朋友。
摘蘋果:出示一幅畫著大樹的畫,樹上掛著寫有生字的蘋果,學生制作果籃(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確讀音,正確拼讀)摘下對應的蘋果(生字)。可小組競賽,看哪組摘的蘋果多。
釣魚:出示一幅畫著池塘的畫,池塘里有許多魚(拼音)。學生說出對應的生字,組成詞,上臺釣魚。也可分男女、小組競賽。
穿衣戴帽:寫出一個不完整的字,讓學生把筆畫補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補完之后,學生也記住了“田、里”一豎的不同。(穿戴整齊后)再分別組詞,說一句話。還可以用于由兩個熟字組成的生字。請學生練習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猜謎語、說兒歌:根據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猜謎幫助記憶。如能做出動作的字,可以做動作、說兒歌加以記憶。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快樂參與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游戲更是情有獨鐘。將游戲引入教學,可以以游戲本身極強的娛樂性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整個教學處于輕松與愉悅之中,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在游戲中輕松而愉悅地學到知識。如單詞的復習,以往是采用機械的默寫,枯燥無味,學生只是機械完成,并不能取得良好的鞏固與復習的效果。而采用游戲教學法,為學生設計單詞接龍、智闖迷宮等游戲,將單詞的復習寓于富有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之中,這樣可以大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整個課堂教學中洋溢著快樂的氣息,這樣更能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通過學生積極地參與游戲活動來達到復習與鞏固單詞的效果。
(二)降低教學難度,實現有效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初學英語,雖然出于好奇,會對英語產生很強的向往,而表現出積極的學習行為。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對于一些知識點往往難以理解。此時通過游戲教學可以將內容簡化,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更能夠調節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從而更加利于學生對于這些深奧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對于一些復雜的句型,或是一問一答的句型,如果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基本句型。此時我們就可以設計游戲活動,如由教師說前半句,學生接下半句,或是讓學生說上半句讓教師來接下半句等。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分工合作進行愉悅的對接游戲。從而讓學生在愉悅的游戲活動中來進行句型的訓練與記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技能,更加利于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促進身心愉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正處身體、智力與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此階段教學的重要目標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品質,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英語游戲活動集知識性與娛樂性于一體,將玩耍與學習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在玩耍中學到知識,在游戲中來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讓學生真正享受游戲所帶來的身體、心理與情感上的全面提升,更加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的幾點原則
(一)形式的多樣性
英語教學所涉內容廣泛,主要有字母、單詞、句型、語法、閱讀、寫作、口語等,針對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果只是采用單一的游戲形式,不僅不能更好地為教學內容服務,而且活動形式單一學生會漸生厭倦,這都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與順利進行。因此,在設計游戲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這樣才能使游戲更貼近教學內容,為特定的教學內容服務;帶給學生新奇之感,讓學生對游戲活動保持長久的注意力與積極的參與熱情。如字母與單詞的學習相對簡單,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游戲活動,如找朋友;而對于句型與語法,則最好要在情景會話中展開,這樣學生才不會機械記憶,而是將理解與運用結合起來,為此我們可以設計角色扮演等游戲,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來展開積極的情景會話,這樣才能讓學生快樂游戲、主動學習。
(二)參與的全體性
素質教育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我們的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而非面對個別優生的精英教育,這決定了我們在設計游戲活動時,要將全體學生吸引到游戲中來,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參與,這樣才能是成功的游戲活動,否則只有個別學生參與,注定是失敗的。為了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參與,我們首先就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生的英語基礎、認知規律、接受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對全體學生情況全面掌握,這樣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才能真正地貼近學生,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參與。
(三)難易的漸進性
學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習的深入,其認知水平會逐漸提高,心理更加完善,這決定了我們的游戲活動的難易程度也要隨之發生變化。低年級要設計一些相對簡單、容易的游戲,而在高年級則要設計一些富有挑戰性的趣味游戲,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這樣才能激起各年級學生的強烈參與熱情,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如低年級設計找朋友這樣簡單的游戲就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實現學生的積極參與;但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會覺得這些游戲過于幼稚,是小孩玩的游戲,此時再運用這樣的游戲就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為此我們要設計一些更具挑戰性與智慧性的游戲,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結語
(一)不重視體育教學活動
體育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體育教學活動在實踐中并未落到實處,在實際的操作中常常會出現輕視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現象。大部分的幼兒園中每天早晨,入園后幾乎都有體育活動時間。但在體育活動開展時,教師對于體育活動的內容、具體的活動時間、幼兒的性別、身體形態和年齡等方面并沒有詳細地劃分。這就使得幼兒活動的場地、器材和范圍等受到了相對的限制,對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從而導致體育教學活動未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與價值。
(二)師資性別不合理
在幼兒園的師資隊伍當中,大部分的教師均為女性,她們具有細心、體貼等特點,更符合對于幼兒的教育需求,但是男性教師的缺失使孩子普遍缺乏男子氣概和勇敢堅強的品質,這對幼兒初期體育活動的培養有很大的局限,導致幼兒體育活動不能進一步開展。
(三)師資水平不高
目前在大部分的幼兒園中,擔任體育教學活動的教師普遍學歷水平不高,體育知識也很匱乏,導致對幼兒體育活動的組織缺乏了科學性。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僅僅成為了簡單的戶外活動,幾乎沒有專業的指導和示范講解,更忽視了合理安排體育課程內容。
二、男幼兒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優勢
近年來,男幼兒教師作為一種新鮮血液注入學前教育工作者隊伍,成為幼兒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男幼兒教師以其性別、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一)男幼兒教師基于生理因素所形成的教育優勢
從生理因素上來講,男幼兒教師和女幼兒教師的差異不單是器官上的差異,還有組織、細胞、分子的差異,遺傳與基因、解剖與生理機能、運動機能及其身體形態的差異。正是這種先天的差異性,使得男幼兒教師的體育教學在速度、密度、力度、險度等方面均展現出強烈的“陽剛”風采。男幼兒教師所選擇的活動內容普遍刺激、驚險和富有挑戰性,因為爆發力、體力及反應速度等方面的優勢,男幼兒教師在一些細節上也會如魚得水。例如,在一次體育課上,幼兒在玩“小小跳水員”的游戲(幼兒要從凳子上面跳下來)。由于幼兒的準備動作不當,在起跳的時候失去了平衡。幾乎所有的圍觀女性教師都發現了這一情況,其中幾位身體本能地沖過去,這個時候身旁的男幼兒教師還在組織其他幼兒排隊。可是就在幼兒要摔倒在地的一剎那,身旁的男幼兒教師一個跨步,伸出雙臂抱住了幼兒,使其穩穩地站在了地上。其反應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讓女教師感慨不已。
(二)男幼兒教師具有陽剛之氣和果敢的性格特點
男幼兒教師陽光、勇敢、堅強的性格特點能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促進幼兒園教育中幼兒身心的健全發展。男幼兒教師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優勢。男性具有獨立、自主、堅強、自信等優秀品質,具有陽剛之氣,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發展。孩子在與男幼兒教師的接觸中,通過游戲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男性品質,在自然中便學習了他們的舉止。所以在幼兒園,男幼兒教師能幫助幼兒模仿、學習男子的氣概,從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認同。
(三)男幼兒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內容豐富、活動量大,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
男幼兒教師身體素質好、體育技巧高、精力旺盛、辦法活、點子多、保護能力強,更適合帶領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男幼兒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又可以激發幼兒積極參加游戲的興趣。男幼兒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以哥哥的身份介入,在與幼兒玩耍的過程中會深受幼兒的喜愛。男幼兒教師會給孩子更多的游戲時間,讓他們盡情地玩耍。特別是讓那些精力旺盛、喜歡運動、大一些的幼兒得到滿足,同時也減少了他們的攻擊的發生。另外男幼兒教師善于抓住體育活動中的關鍵點,在給幼兒傳授體育活動知識技能的同時,完善幼兒的人格和個性,為幼兒的終身健康打下基礎,讓幼兒在大量的活動中得到滿足,心情愉悅,身體健康。
三、提高男幼兒教師體育教學活動水平的建議
(一)男幼兒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體育知識與技能
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是教師素養的核心部分,直接影響著他們對教學的認識和理解。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是教師獲得專業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的教師,應該擁有過硬的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體育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礎,特別是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教師面臨著科學技術的綜合化,教育的社會化和教育科研一體化的趨勢,要具有綜合的知識結構。隨著全球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和我國對教師專業化的關注與實施,幼兒體育教師作為教師成員中的一個群體,在倡導幼兒體育的思潮中不可忽視。
(二)男幼兒教師應該具備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體素質
健康的身體是搞好幼兒體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男幼兒教師要教育和照看一群天真活潑的幼兒,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的教師,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與幼兒一起活動,給幼兒帶來自信和歡樂;如果教師體質差,精神狀態欠佳,則班級的氣氛壓抑、沉悶,影響幼兒的心理。男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影響幼兒的個性品質形成。具有優秀心理素質的教師其工作方式傾向于民主型,心胸開朗,處事機智靈活,所任教班級幼兒大多守紀律、有禮貌與人親近,能友好相處。男幼兒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在幼兒面前,展現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獲得幼兒的信賴和喜愛。
(三)男幼兒教師應該提升體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學前教育;兒童文學 ;教學現狀;優化措施
學前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基礎環節,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刺激兒童的大腦,完善大腦功能,進而加快其智力發育,同時還對兒童進行正確引導,促進其心理健康,總的來說,學前教育就是對兒童進行心智培養的過程,對于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國家對該項工作十分重視,很多高校都已經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在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發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學前教育中兒童文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比較落后
在開展兒童文學教學時,很多老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對教學理念方法進行創新,教學模式比較落后,課堂效率不高,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采用你說我聽的方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的參與力度不足,課堂氛圍比較壓抑、沉悶,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難以實現最終教學目的。
(二)實踐教學力度不足
兒童文學課程除了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保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同步性。但是現階段兒童文學課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脫節嚴重,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教學目標進行準確定位,缺乏對實際需求的考慮,教學方案可行性較低;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的實踐練習機會較少,大多數學生只會“紙上談兵”,一旦脫離教材便無法對所學知識和技巧進行靈活運用,應變能力較差。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科學、完善的考核方式能夠對教學效果進行檢驗,進而對教學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善,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考核方式不合理也是當前兒童文學教學中存在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對學生進行考核評估的時候,只注重學生的卷面成績,卻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核,只能反映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其職業素養以及職業技能高低得不到體現,考核內容不夠全面。
二、學前教育中兒童文學教學優化措施
(一)改變教學理念
在兒童文學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滿足當前教育需求。老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將學生的放在主動地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以詩歌朗誦、話劇表演、講故事等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性,從不同角度對課程內容進行解析,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
(二)明確教學目標
兒童文學在學前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實現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就需要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教學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對兒童文學課程本質的全面理解,認識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結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更為合適的引導方式,做好與兒童的交流和溝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其實踐能力,為其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更好的承擔起學前教育任務。
(三)豐富教學內容
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后,還需要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首先應該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安排,針對兒童文學的不同特點以及對兒童培養側重點的不同,將兒童文學課程分為不同的模塊,采用階段性教學法,由淺及深、從簡到難的逐步完成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得到鞏固。除此之外,還需要選擇更為廣泛的作品體裁,提高兒童文學作品的知識性,并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深層價值進行挖掘,實現對兒童更好的啟發作用。
(四)完善考核機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機制,可以實現對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檢驗,對于優化教學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是對傳統教育方式進行改革的一項必要措施。除了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估標準之外,還需要將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生的應用能力作為考核內容,構建由多個考核板塊融合組成的考核機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進行檢驗,確保考核結果的全面性和精準性,更加客觀的反饋出教學效果。
三、總結
兒童文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中一門重要課程,對于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提高對該門課程的重視力度。針對當前兒童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改變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考核機制等措施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出兒童文學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推動高校學前教育教學的發展,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文識字教學 有效識字 教學方法
識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作文的前提和保障。新課標明確要求要在低段增加識字量,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意,為閱讀和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要考慮從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方面去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也要遵循學生不同年齡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那么,如何讓學生有效地識字呢?
一、正確傳授基礎知識
識字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逐步掌握識字的方法,形成獨立識字的本領。
1.重視漢字基礎知識的教學。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掌握足夠的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學生具備了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常用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等知識,就可以形成自己主動識字的能力。
2.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教學生學會分解合體字。針對漢字中合體字較多的特點,首先,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帶領學生牢記住漢字的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等基礎知識,學會分、合“合體字”。如,紀占輝老師在教學《比尾巴》一課的生字時,把“公”和“松”、“巴”和“把”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從感性上認識獨體字和合體字之間的聯系。
3.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漢字,能比較形近字。學會比較形近字,既可以減少錯別字,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記住新字。例如:李國平老師在教學“情”字時,把已學字“清”提出來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通過換部件的方法很快記住了“情”字,同時也記住了它們的不同之處,減少了錯別字的發生率。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習的內容是學生們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我和幾位老師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1.利用教材優勢,營造愉快的識字氛圍。新教材的選文非常富有兒童情趣,可以說是圖文并茂,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像一年級上冊的《影子》、《比尾巴》、《比一比》,都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出現,內容通俗易懂,語調朗朗上口。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我校老師李國平在教學《比一比》一課時,先讓學生讀“黃牛”、“花貓”、“鴨子”、“小鳥”等詞,再讓學生觀察動物圖片,把詞語貼在對應的動物圖片旁邊,這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鞏固了生字。
3.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識字。我在教《在家里》一課時,讓學生把生字填入相應的花朵里,并告訴學生,誰填對了,就把小花獎給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立刻調動了起來,這一點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探索有效識字的教學方法
如何讓識字教學避免枯燥無味,充滿樂趣呢?探索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的方式方法,對增強學生識字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1.趣味游戲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與生字聯系起來的游戲,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找朋友,我找幾個同學站在講臺上,分別發給他們帶有生字的卡片,然后讓下面的同學找出自己認識的“朋友”,哪個字被同學說上來了,拿卡片的同學就可以回來,如果有回不來的同學,我再重點教,讓同學在集中精神認識一個“新朋友”。
2.聯系形近字識字法。在每冊書中都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把相近的字一起寫出來,在比較中識字,也有效果。
3.用肢體語言教識字。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在所要學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讓學生先記住這個字,然后再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最后再邊做動作邊識記生字。
4.聯系生活識字。我在教學時注重聯系實際,讓學生覺得我們身邊就有這么多生字。比如在教“腿”時,我告訴學生我們身上的很多器官都帶有“月”字旁,“月”字就是“肉”的變形,像“腦、臉、胳膊、脖、腰、肚、腳、腚”等這些字。
5.以熟帶生識字。班級里有一部分學生的識字量比其他人多,在學到某一課時他們往往不愿再認真去看。我發現了這種現象后,為了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我就采取了“讓會讀的同學帶不會讀的同學”的方法,讓認字多的同學擔任小組長,每人負責教幾個識字能力較差的同學。這種方法既輔導了識字少的同學,也讓識字多的同學有事可做。
6.猜謎語識字。孩子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望也強。抓出了學生的這個特點,我有時故意說:“老師給大家說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這時候同學們會全部坐得很好,聽我說謎語,我就把要學的生字或剛學到的生字以謎語的形式說出來,讓同學們猜。以謎語的形式教識字,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7.用閱讀促進識字。加強了閱讀識字的內容,節省了時間,更便于教學,也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閱讀識字”能滿足學生心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