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范文第1篇

關鍵詞: 信息與計算科學;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實踐環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2)03-56-03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Xu Fengshe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Dezhou College, Shandong 25302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running schools which strengthens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takes into account mixing of subjects, emphasizes innovation application, the author describes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schemes and measures of reforms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is proposed training mode in training talent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ourse organization; practice

0 引言

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新的專業目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是這次調整中的數學與統計學科的三個本科專業之一。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由信息科學、計算科學、運籌與控制科學等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數學類專業[1]。這一專業設置的背景是,信息技術已成為21世紀的核心技術,信息時代已悄然而至,為了緊跟形勢,教育部設置了這一專業,以期培養出一批有競爭力的人才。該專業的設置,反映了社會對數學學科人才的需求,為這個古老的學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各高校數學專業的招生帶來正面影響。這些年來,許多高校都陸續開設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并且對該專業的內涵、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認真而深入的探討。

德州學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2004年依托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開辦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在七年的辦學實踐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歷經三次大的修訂,2010年上半年完成了新一輪的培養方案的制定,并從2010級新生開始實施。本文將圍繞“強化數學基礎,兼顧學科交叉,注重創新應用”的辦學理念,論述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實施方案、具體措施,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成效,希望對同類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建設有所幫助。

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涵蓋了信息科學、計算科學、運籌學和控制論四個學科。信息科學是最新發展起來的主干學科,主要培養學生信息處理需要的數學基礎,相關課程包括現代密碼學、圖形圖像處理和計算機圖形學等專業課程;計算科學主要以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和物理學為基礎課,此外還有數值分析、數值代數和微分方程數值解等專業課;運籌學方向以最優化理論與方法和運籌學為基礎,解決現代管理科學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控制論方向主要研究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中出現的帶有控制參數變量的時變系統等[2]。很顯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一個數學專業,但又遠超出數學學科的范圍,它應該主要研究信息技術的核心基礎與運用現代計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學與工程問題的數學理論與方法,專業定位與計算機科學和信息工程專業有明顯的區別。目前,全國各高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設的課程、設置的專業方向各異。如何定位或者培養什么樣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這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置。不同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定位將導致不同的課程設置和不同模式的人才培養。

全國各地人才市場的統計數據資料顯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1]。隨著德州市經濟的發展,科研院所、信息產業、銀行、證券、金融等行業需要相當數量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領域,更是迫切需要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計算科學和金融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但現實是:一方面,市場急需的專業人才缺乏;另一面,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因此,我們培養人才必須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使我們的“產品”成為“暢銷品”,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2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按照國家“教指委”的教學規范[3,4],立足德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在對目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現狀和畢業生就業情況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遵循“強化數學基礎,兼顧學科交叉,注重創新應用”的辦學理念,不斷調整和完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通過課程體系模塊化、特色化等方式,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結構,凸顯專業特色,使之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強化數學基礎的目標是讓該專業畢業具有較好的數學理論基礎,能夠利用數學理論解決信息科學、金融數學等領域中的實際問題,這是該專業學生最終具有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兼顧學科交叉是指該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專業,取各學科之長,形成本專業的特色,是本專業學生具有更廣泛就業去向的優勢所在。注重創新應用是指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素養、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切實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就業競爭力。根據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分析可知,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工作在科研院所以及信息、金融等行業。參照各兄弟院校的做法[5-10],我們制定了本專業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

⑴ 專業定位

根據教育部專業規范,結合地方人才需求,我們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計算科學和金融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信息處理、科學與工程計算、金融領域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⑵ 教學內容改革

為了落實“強化數學基礎,兼顧學科交叉,注重創新應用”的辦學理念,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采取以下做法:

① 教學設計案例化。在數學分析、離散數學、復變函數論、數據結構、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案例,由此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欲望和興趣。

② 案例設計主題化。在案例設計過程中,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課程理論與應用特點,將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學習內容有機地加以整合,構建成一個個教學主題,主題及案例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又有相應的教學內容,同時與實際應用密切相連,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

③ 主題設計項目化。在主題選擇過程中,密切聯系相關課程的應用和科研,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背景,將相關教學內容設計成任務明確的訓練項目,按照項目的要求,組織實施教學與考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以提高。

④項目設計科學化。對每個訓練項目,按照教學目標科學規劃,注重學科能力和課程能力的培養,突出問題,科學設疑,注重過程,講究實效。

⑶ 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為了培養市場需要的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強應用”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實行模塊化、特色化設計。所有課程被分為公共平臺課、專業主干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方向(特色)課等模塊。公共平臺課是指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三類課程,主要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值分析、復變函數等。專業主干課是指本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包括離散數學、普通物理、數值代數、信息論與編碼、微分方程數值解等。專業必修課是包括運籌學、數據結構、數學建模與實驗、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等。專業方向(特色)課主要設置了信息科學、科學計算和金融數學三個方向。其中信息科學方向的主要課程為信息工程概論、計算機圖形學、數字信號處理;科學計算方向的主要課程為計算幾何、科學與工程計算、應用隨機過程;金融數學方向的主要課程為金融工程學、金融市場、國際金融。以上每個模塊,根據課程的性質分為理論類課程與應用類課程兩個系列,從而構建了新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知識交融鏈。根據知識模塊內容之間的邏輯關聯,形成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及優勢學科“微分方程及應用”、“粗系統理論及應用”、“密碼理論”、“金融數學”等特色方向的系列基礎理論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微分方程、復變函數論、離散數學等;系列應用性課程有數據結構、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運籌學、金融數學等。通過這些課程模塊的有機整合,實現了專業特色與學科優勢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凸顯出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專業特色以及“微分方程”、“粗系統理論”、“金融數學”等的學科優勢。

⑷ 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各種實踐環節,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環節。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踐包括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包括畢業設計及實習)、社會實踐、就業指導實踐等。課程實踐是指數據結構和數學建模實驗、數值代數等課程的實驗課、課程設計等,通過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中的畢業實習是讓學生到實習單位進行實踐,把所學專業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中的畢業設計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實踐環節,既是對學生四年學習的全面總結和檢驗,也是對教學質量的全面檢查。社會實踐的目的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會與人交際,提高合作溝通協調能力。就業指導實踐是指針對社會現實和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對畢業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引導他們擺正心態、合理定位。

⑸ 創新課程體系構建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構造了以增強實踐技能、培養創新能力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運籌學、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數據結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設計高效的算法、編寫程序的能力。運籌學旨在培養和鍛煉學生進行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戰略決策以及信息系統整體規劃的實際能力。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科學的思維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實際上,數學建模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在學生學習上述課程的基礎上,我們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等,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

3 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

為了拓寬專業口徑,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德州學院數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⑴ 采取“2+2”的培養模式,實行寬口徑分流培養。學生在一、二年級按學科大類統一學習規定的專業公共平臺課程,取得規定的學分后,于第五學期分流到相應專業繼續學習。對未取得規定學分者,編入下一年級作試讀處理。學生試讀合格后可隨下一年級分流到相應專業,試讀一年后仍不符合要求者作退學處理。

⑵ 分流到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長、志愿選擇信息科學、科學計算、金融數學等專業方向,學校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學生的個人志愿。但在尊重學生志愿的同時,也會從專業布局、人才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合理調整專業方向人數,避免修讀方向人數嚴重失衡,以保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⑶ 每一學年,根據市場調研情況以及學生就業情況,適當調整課程的設置,但調整幅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以保證課程設置的穩定性、長期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⑷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對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等獲得較好成績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創新學分。

4 結束語

德州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該專業2011年被評為校級重點專業;建立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主干課程教學團隊;出版主干課程教材四部;有20多位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等賽事中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有10多位學生能夠自主開發網站等。

結合市場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下一步我們要在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繼續探討和研究,以期更好地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龍章,王勤,楊帆.新建工科高等學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的探討與實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10.1:57~59

[2] 鐘獻詞,陳良,黃燕玲.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11.6:18~19

[3] 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數學類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關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辦學現狀與專業建設相關問題調查報告[J].大學數學,2003.1:1~4,6~10

[4] 張韻華,鄧建松,岳興業.中國科技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探索[J].大學數學,2009.2:4~8

[5] 劉修生,胡鵬.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現狀與實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0.4:51~55

[6] 明廷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0.2:51~53

[7] 韓明,張積林.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和探討[J].科技咨詢,2011.10:89~90

[8] 鄭麗麗,李海東.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科技咨詢,2011.20:193,195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范文第2篇

關鍵詞:金融工程;課程體系;理工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91-02

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理論被引入我國,金融工程學科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金融工程專業辦學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同類型的高校由于在專業背景、學科體系、師資結構、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差異,決定了課程體系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簡單劃一。本文有針對性地研究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金融工程管理人才探索積極有效的路徑和方法,具有實際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一、國內外金融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現狀

國外高校大多未開設金融工程本科專業,而是設置了金融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如MFE)或專業證書教育(如CFA)。根據各個院校的學科特色,課程設置也各有側重。以美國高校為例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建立在工程學院,課程設置通常強調工程運籌管理及數量分析,注重金融工程的工程化特點,如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二是建立在商學院,課程設置主要強調金融工程的應用性,對數量方法的課程開設較少。如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Haas商學院的Master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項目,該商學院僅開設了《隨機積分》一門課程,而開設了大量的諸如《公司財務證券設計》、《金融機構討論課》、《應用金融設計》、《金融創新成敗案例》等應用性課程;三是建立在數學系,課程設置注重金融工程的數量化分析特點,如芝加哥大學的數理金融碩士項目,開設數學方面的課程達20多門,其中既包括隨機過程等基礎性金融數學課程,也包括了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法及擴散逼近等數值分析課程。目前我國設立金融工程專業的高校近40所,其課程的開設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商學院模式”,大量開設《金融工程》、《投資學》、《公司財務》、《期權期貨》、《資本市場》等課程,注重將金融工程與企業管理、公司理財相結合,解決微觀層面的金融領域的實際問題。另一種是“經濟學院模式”,重點開設《貨幣金融學》、《金融經濟學》、《國際金融經濟學》等課程,重視宏觀領域的金融理論和問題的研究。在不同類型的院校中,由于傳統的文、理科優勢差異,課程設置的側重面也有所不同。財經院校由于學科特色偏重文科,數量分析方面的教學較薄弱,使得金融工程和傳統金融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區別不大。綜合性大學和理工院校則重分析技術、輕金融工程思想,有些課程設置甚至與應用數學專業或金融數學專業類似。

二、理工科院校的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

金融工程是多種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綜合性”產物,在新型金融工具的設計、開發和實際操作方面,尤其強調數理知識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而理工科院校在這方面優勢明顯。一方面,理工科院校招收的金融工程方向研究生大多具有理工科的本科教育背景,比較容易跟上程度較深的數學和計算機應用課程;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理工方面的師資力量比綜合性大學和財經類院校優勢大,教師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領域廣泛涉及運籌學、統計學、隨機過程和數值計算等。因此,在金融工程專業教學中應在本科高等數學課程的基礎上,增加程度更深的數學課程,如《運籌學》《統計學》《時間序列分析》《隨機過程》等,加大學生知識結構中數學的權重;同時開設運用計算機軟件來解決實際金融問題方面的課程,如數據處理技術、計量金融學、應用軟件技術、系統仿真模擬技術等內容。由于金融工程專業與實務聯系非常緊密,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專業優勢,制定出體現學校培養特色的課程體系。理工科院校里的一些院系如土木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環境工程系等都具有與金融工程相結合的可能,金融工程的教師應具備應用金融知識解決上述院系里的一些工程問題。另外,金融工程專業應與數學院、法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等合作解決一些學科交叉問題,開展諸如數理金融、金融工程經濟法、計算金融等研究方向聯合培養研究生。

三、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課程設置

金融工程專業具有交叉性學科特點,包含了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工程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的最新理論。在課程體系設置時,理工科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培養出數學能力、計算機能力、金融實務突出的高素質人才。

1.本科層次的定位與知識框架。受時間、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制約,本科階段的學生要想全面深入掌握金融工程所需的數理工程技術知識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學生必須掌握《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等進行具體金融工程技術運用和操作所需要的數理工程知識。構建一個掌握現代金融知識與數理工程知識相結合的,相對完整、獨立的知識體系,能夠具有較高管理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金融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①學科定位。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金融工程的理念、原理和方法,能夠掌握與運用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及相應的工程技術方法,解決一般性實際問題能力的金融工程高等專門人才。②知識框架?;竞诵恼n程:《金融工程(方法、案例、運用)》、《金融經濟學》、《公司理財》、《風險管理》、《投資學》、《衍生金融工具》;數學方面:《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等;信息技術方面:計算機應用基礎和一門高級語言。選修課程:《國際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基金管理營運》、《投資銀行》等。

2.碩士層次的定位與知識框架。碩士層次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是在本科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重點培養具備較為完善的金融工程知識結構,具有實際開發和較為成熟地運用金融工程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金融工程人才。①學科定位。研究生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較扎實和全面的現代金融理論知識,具有市場開發能力,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金融工程技術、方法、工具,能夠從事定價、風險管理、方案設計、產品創新,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應用型高級人才。②知識框架。專業課方面:《高級經濟學》、《高級金融原理》、《高級計量經濟學》;數理工具方面:《泛函分析》、《博弈論》、《拓樸學》等;信息技術方面:《金融數據庫》、《統計分析軟件》(Matlab、SAS、Eviews等)。選修課:《高級財務管理》、《金融分析》、《證券及衍生產品交易》、《信用管理》、《咨詢理財》等。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分為:本科生必修:《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運籌學》、《隨機方程》、《最優化方法》、《數值分析初步》、《經濟學原理》《金融學原理》、《金融學導論》、《投資學原理》、《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導論》、《金融衍生工具》、《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司金融》、《國際金融》、《風險管理》、《計算機基礎及初步》。選修:《數據庫初步》、《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經濟法》、《Matlab》、《excel》。研究生必修:《高級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高級金融原理》、《高級財務管理(兼并、收購、重組)》、《時間序列分析》、《數學建?!?、《博弈論》、《金融數據庫》、《證券及衍生產品交易》、《投資與貨幣管理》、《數據分析軟件Eviews》、《金融工程案例》。選修:《中級會計學》、《行為理論》、《spss》、《金融工程實驗》、《SA》。

參考文獻:

[1]李平,程鵬.工科院?!敖鹑诠こ獭睂I研究生課程體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7,(3):74-80.

[2]史永東,陳日清.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4):85-87.

[3]馬正兵.《企業金融工程管理》課程內容體系構建初探[J].價值工程,2007,(1):147-149.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范文第3篇

一、財務學與經濟學

1.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經濟學(Economics)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去獲取無限的人類社會需要的最大滿足的社會科學。它涉及任何人類社會必須決定的三個基本經濟問題:一是決定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二是決定如何生產,即用什么技術將投入資源組合起來生產出人類需要的產出品;三是決定產出品為誰生產和如何分配。經濟活動中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人類需要、資源和生產技術。

經濟活動的直接目的是滿足人類需要(Humanwants),包括物質需要和文化需要。人類需要有兩個特征:一是需要的多種多樣性;二是需要從長期看的不可滿足性。人類需要的滿足水平與其所處的歷史時期有關,與其所處地理位置有關。從效率觀點看,滿足人類需要的水平,一方面受資源和技術允許條件下可用于消費的或用于進一步生產的各種有用產品或勞務水平的影響;另一方面受這些產品或勞務在不同組織之間分配合理性的影響。前者反映生產產出(Output)水平;后者反映分配和消費的效用(Utility)水平。

資源(Resouree)是指可用于生產滿足需要的產品的各種手段或財富(Means)。資源可分為勞動力資源、資本資源和自然資源三類。現代經濟學中還把企業家作為第四種資源。如果將勞動力資源與企業家資源合并,將資本資源與自然資源合并,那么資源也可分為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兩大類。資源主要有三個特征:一是絕大多數資源在數量上是有限的;二是資源具有多種用途;三是為生產一定產品,可用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經濟學中的投入(Input)主要是指這些資源的投入。

效率是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是指用貨幣計量的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準確地說,西方經濟學中的效率是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即任何生產與消費的重新組織,如果不能使某一個人或某些人的處境變壞,就不可能使另一些人的處境變好。在微觀生產理論中的效率是指資源投人與有用產出之間的比率。在福利經濟學中的效率是指產出與效用之間的比率。因此,在資源投入一定的情況下,提高生產領域的效率,會增加有用總產出;在產出一定情況下,提高消費領域的效率,會增加總效用??傊谫Y源一定的情況下,經濟效率的提高會使人類的需求得到更大滿足,這正是效率在經濟學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原因所在。

可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科學地解析了資源投入與配置的效率與效果,為財務管理學科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

2.經濟學與財務(金融)經濟學

經濟學為財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而財務(金融)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是從經濟學領域中逐漸分離出來的一門學科。財務(金融)經濟學是從個人效用最大化出發,試圖通過對個人和企業的最優化投資、融資行為以及資本市場的結構和運行方式的分析,去考察跨期資源配置的一般制度安排的方法和相應的效率問題。財務(金融)經濟學由金融市場學、投資學與公司理財學三個部分組成。金融市場學研究的是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以及國內外經濟中金融系統的運作;投資學研究的是風險與收益的確認和度量、風險與收益之間的權衡、估價技術與金融工具的設計等內容;公司理財學研究的是以公司為主體的理財理論與實踐問題。

3.財務學的經濟學基礎

在整個金融經濟學中,公司理財學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位置上,財務學不僅科學地融會了經濟學中的一些重要理論,而且其發展是以一些重要的經濟學學說或理論為依托和基礎的。

第一,經濟學中的理性主義與效用理論。經濟學中“理性”的涵義有兩種:其一是指個體追求某種工具價值的“最大化”;其二是指個體決策過程在邏輯上的無矛盾。經濟學效用理論是經濟學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范疇之一,也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最富有現代意義的經濟學理論工具。

在財務決策理論中,假定投資者都是理性的,在進行決策時,選擇能夠產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為;另外,也假定理性的投資者是規避風險的。在理性投資者假設和效用理論的基礎上,財務學家利用經濟學中的無差異分析方法分析投資者的最優投資組合策略。

第二,經濟學中的供求均衡分析。供給和需求及其相應的均衡概念一直都是經濟學的主要分析工具,也是一種根本分析方法。經濟學供求均衡分析方法的結果就是推導了一個數量――價格機制,價格必須在均衡點上,否則市場供求力量就會發生作用以使價格達到新的均衡。所有的經濟學模型最終幾乎都是以獲得使供需匹配和市場出清的價格結束。

供求分析在經濟學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財務學中也如此。在財務學理論中,典型的CAPM模型就是利用了均衡分析方法,從市場投資主體的效用最大化出發,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獲得了均衡狀態的資產價格。

二、財務學與統計學

1.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統計學研究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實際數據,并通過統計所特有的指標,表明所研究的對象的規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其發展規律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作用,描述數量之間的關聯關系和變動規律。

統計學是處理數據的科學。一般的記述統計側重數據的收集加工整理,而數理統計側重數據處理的“科學性”。一般而言“科學”要求有客觀性、再現性、普遍性。為表現這種科學性,研究者常喜歡用數學模型,因為數學比較簡明、嚴謹,比較抽象。數理統計就是運用數學工具,記述數據產生的過程,描述概率分布,進行推定,作假定檢驗,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按照統計學科體系的基本原理與應用的不同,統計學可分為理論統計學與應用統計學兩大類。理論統計學指的是統計學的數學性原理,也就是數理統計學,具有通用方法論的理學性質。應用統計學指的是基于理論統計學的基本原理,應用于各個領域的數據處理方法。統計解析方法及統計推測方法。

2.財務學的統計學基礎

財務學研究是建立在可觀察的基礎之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財務學尤其在如下兩個方面需要借助于統計學,它們是投資分析和風險管理。這兩個領域直接涉及到統計數據描述及推測統計學。另外,日益崛起的金融工程學領域的發展更是離不開統計學,它主要涉及與數學有關的應用概率過程,應用概率微分方程式的研究領域,有時被稱為

數理金融。

投資分析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地提高投資收益,為此從可選擇的投資資產(股票、債券、包括外匯在內的外國證券)中,進行資產選擇操作,在控制風險的同時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因此要用到運籌學中的最優化理論。

風險分析與管理領域正是基于統計學質量管理的思想建立起來的。風險與收益的衡量需要借助于統計學中的均值――方差分析。企業或銀行的財務結構受匯率、利息、股價的變動,其資產價值也在不斷變化,這就構成了市場風險。為了根據市場風險考察企業資產的價值變化,將企業的價值變化看作風險要素股價、匯率等變化的函數,描述其概率樣本分布,推定其下限5%可能損失的金額。其中,既可用有關股價、匯率變化的模型,也可考慮因素相關的變化。有關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經常涉及到的BIS(國際結算銀行)規定中,也要求按照上述方法計算企業資產價值變化下限5%的金額,規定企業要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有資本。從這種意義而言,BIS的規定非常依賴于模型。由于企業資產價值的評估也必須以現價評估,所以不帶價格的資產也要依靠模型評估。模型的應用越來越具有現實性,財務管理也要求助于統計學的知識。

期貨交易的領域是理論水平較高并富于挑戰性的領域,它包括金融資產組合理論與資產組合的實踐(financial engineering)。許多問題常被從數學角度程序化。其領域的數學結構包括連續時間的概率過程、概率微分方程式、概率測度的變換公式等。

三、財務學與管理學

1.管理學的基本概念

管理學的內涵就是要說明什么是管理,以及管理的內容與方法。“管理可被看成是這樣一種活動,即它發揮某個職能,以便有效地獲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質資源,來實現某個目標”。管理的這一定義概括地將管理的特征、職能、目標統一起來;管理的特征、職能與目標又將其與管理控制聯系起來。

管理是一種活動,是為有效地實現某個目標的一種活動。管理活動是發揮管理職能的活動,管理的職能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在管理活動中,各種管理職能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管理的目標是有效地獲取、分配和利用資源,來實現組織目標。

2.財務學的管理學基礎

管理的內容由管理活動的內容所決定,現代管理之父法約爾將一個企業的活動分為六大類,分別是“技術活動,即生產和制造;供銷活動,即購買、銷售和交換;財務活動,即尋找資本及最適當地利用資本;安全活動,即保護財產和人員;會計活動,即盤存、資產負債表、成本和統計;管理活動,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在上述六類活動中,管理活動即是管理或管理職能,管理的內容應該是管理活動賴以存在和發揮作用的其他五種活動。

財務管理要解決的是公司價值的創造,在企業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本質上是一種綜合的價值管理活動,即實施價值管理。財務管理以價值目標為尺度,將公司管理活動與公司理財的具體決策統一起來。

管理的方法可解釋為研究管理的方法和管理中應用的方法。研究管理科學和管理理論的方法共有十一種:經驗法或案例法、人際行為法、集體行為法、協作社會系統法、社會技術系統法、決策理論法、系統方法、數學法、因地制宜法、管理任務法、經營論法。這十一種研究管理理論的方法對研究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同樣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或借鑒作用。特別是行為科學方法、系統科學方法、案例方法等,對研究財務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管理中應用的方法主要體現在發揮管理職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計劃方法、組織方法、指揮方法、協調方法和控制方法,這些方法對財務管理起著重要作用。

四、財務學與會計學

1.會計學的基本概念

會計學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發展,以及近代會計的程序與方法日益完善而建立起來的一門獨立學科。會計學以會計的目標、職能、對象和程序、方法為研究對象,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構建會計理論體系,揭示會計所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的過程,促進會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生活服務。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尺度,運用一系列程序和方法,連續記錄經濟業務,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中價值運動過程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會計的基本程序與方法是指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圖1(吳水澎主編:《中國會計理論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72頁可反映這四個環節在會計中的地位。

會計程序與方法中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四個方面是會計學的核心內容,其中,提供會計報告是會計的主要職能。會計報告是整個會計系統的最終產品,是以濃縮的、綜合的、系統的、分類的形式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會計報告主要包括對外報出的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等。

會計報表是由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組成。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通過會計報表來體現。

2.財務與會計的關系

財務與會計是兩個并列的經濟范疇,在性質、地位等方面是有區別的。會計是信息系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是會計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也是會計學科體系的組成部分。同時,會計又是一個“決策支持系統”,它為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為管理服務。財務管理則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范疇之一。財務管理學則作為財務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分支而存在,如果說財務管理的對象也是現金流量的話,那么,財務管理側重于現金流量本身(通俗地說,財務管理是一種現金流量的安排),而不是現金流量信息。這就是會計與財務的區別之所在。

財務的本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本質是信息系統。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于主導性管理的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價值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于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由于財務與會計是兩個并列的范疇,所以在理論研究上自成體系,形成兩門不同的經濟學科。

會計學與財務學緊密相關。財務管理的職能包括預測與計劃、決策與控制、分析與評價等內容,這些財務管理職能作用的發揮依賴于會計學所提供的信息,會計學為財務學提供了數據基礎。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范文第4篇

 

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是由美國運籌學家T.L.Sattyti提出的,主要是對多指標系統方案給出一種層次化、結構化的決策方法。該方法綜合考慮了定性與定量兩種決策分析方法,在決策分析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層次分析法主要是一個模型化、數量化的過程,通過對復雜系統的分解,將其轉化為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間通過比較和計算,從而得出不同方案的權重,該權重可為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在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諸如目標準則層次較多以及非基本結構的復雜決策問題,此時如何能夠將該問題簡化主要取決于如何從少量的定量信息入手,深入探究問題的本質及其內在關系,將思維的過程數字化,從數學的角度思考,用數字說話,達到準確計量的目的。

 

層次分析法中各層次的結構反映了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如何確定該結構是關鍵所在。通常準則層中的各準則在目標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處理的關鍵在于如何較為準確的將這些比重進行量化。很多時候,對某個因素有影響的因子比較多,如若直接給出各個因子的比重,難免出現偏差,主要原因有:問題考慮不全面、首尾數據顧此失彼、所有數據可能不符合整體性為1的隱含條件等。

 

比如我們有這樣的生活常識:假如有若干個大小不一的西瓜,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感覺給出每個西瓜所占總體重量的大致比重,但是由于不知道每個西瓜具體的重量,每個人給出的數據都不盡相同,而且由于只是估計值,可能所有的比值會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也容易出現比值和不等于1的情形。因此,當影響某因素的因子較多時,通常將眾多專家研判的均值作為各因子的比重,但這些比重只是初始值,通常要在初始值的基礎上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轉化、換算,才能最終得出各準則層的相對權重。

 

各準則層相對權重求解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步驟:1.構造判斷矩陣——分析系統中各因素間的關系,對同一層次各元素關于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從而構造得出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2.構造判斷轉化矩陣——由上一步中的判斷矩陣中數據計算各比較元素所在準則的相對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通常由判斷矩陣到判斷轉化矩陣的轉化方式不唯一,不同的轉化構造方式往往對應不同的適用和使用效果;3.計算各層次對于系統的總排序權重,并進行排序。以上三個步驟中,第二步是關鍵,最終可以得到各方案對于總目標的總排序。

 

在用層次分析法解決某些具體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相對權重明顯集中,權重差距較大的現象。因此,需要對層次分析法相對權重進行改進計算,努力提升層次分析法實際應用效果。本文主要介紹確定相對權數的一種新算法—方程法,并且通過實例檢驗其使用效果。1層次分析法中相對權重的算法新思路

 

1.1建立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是在對每一層次中的所有因素進行相對重要性的兩兩比較的基礎上而建立的矩陣,即:

 

R=r111…1R1n

 

1

 

rn11…1rnn,其中r11。,r22,…,rnn=0.5,rij表示第i個元素相對于第j個元素的重要程度關系,采用0.05-0.95標度給予數量表示,且rij+rji=1。江蘇理工學院學報第20卷第6期孫丹丹:確定統計權數的新方法——方程法

 

rij的取值不應由個別人來確定,應由眾多專家共同研判,最終取其均值。專家研判的取值是第i個元素相對于第j個元素的重要程度確定:特別重要(0.85-0.95)、重要(0.75-0.85)、相對重要(0.65-0.75)、稍重要(0.55-0.65)、重要程度相當(0.5)。

 

1.2判斷轉化矩陣

 

判斷轉化矩陣:A=a111…1a1n

 

1

 

an11…1ann,其中a11,a22,…,ann=1。

 

判斷轉化矩陣,需要將rij轉化為aij。

 

判斷轉化矩陣中aij和aji必須滿足兩個條件:①aij*aji=1;②aij-aji=rij-rji(其中i為i和j兩個元素中較重要者,否則條件②改為aij-aji=rij-rji)。

 

將以上兩個條件進行變換,即aij-11aij=rij-rji或aji-11aji=rji-rij,求解可以得aij或aji(取正數解)。

 

1.3準則層的相對權重的計算

 

①計算判斷矩陣中各行元素乘積:Mi=∏N1j=1aij=ai1·ai2…ain(i=1,2,....n)。

 

②計算Mi的n-1次方根:Wli=n-11Mi。

 

判斷轉化矩陣中涉及元素是n個,反映元素間的關系應是n-1個關系。事實上,由于判斷轉化矩陣中a11,a12,…,ann=1,因此對角線上的元素對計算判斷轉化矩陣中各行元素之乘積是沒有影響的?;谝陨峡紤],應該計算Mi的n-1次方根。

 

③對Wli進行正則化處理:Wi=Wli/∑n1i=1Wli,其中Wli為判斷矩陣中各行元素乘積的n-1次方根。正則化處理后,∑n1i=1Wi=1。

 

從上述過程可以看出,新方法中準則層的相對權重計算過程與傳統層次分析法相比,區別主要在于第二步,即判斷轉化矩陣的計算。在判斷轉化矩陣中,aij保留了最初判斷矩陣中rij之間的差異性,并進一步將最初判斷矩陣的對角線相應因素和為1轉化為了判斷轉化矩陣中的對角線相應因素積為1,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相對權重明顯集中,權重差距較大的現象。下面將通過實例,來驗證該方法在處理權重差距較大問題時的可行性和優越性。2層次分析法中相對權重的改進算法實際應用

 

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工業增加值率、總資產貢獻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周轉次數、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品銷售率,記這7個指標分別為1、2、3、4、5、6、7。

 

2.1判斷矩陣:11121314151617110.510.2510.8010.5510.7010.8010.75210.7510.510.9010.8010.8510.9510.90310.2010.1010.510.3510.3510.8010.40410.4510.2010.6510.510.5510.8510.60510.3010.1510.6510.4510.510.7510.60610.2010.0510.2010.1510.2510.510.25710.2510.1010.6010.4010.4010.7510.52.2判斷轉化矩陣

 

由上述矩陣結合算法新思路中判斷轉化矩陣的求法,不妨以a12與a21為例。

 

由r12=0.25,r21=0.75可知:a21·a12=1,

 

a21-a12=r21-r12,即a21·a12=1,

 

a21-a12=0.5。

 

解方程組可得:a12=0.780 8;a21=1.280 2。

 

同理,可求得所有a1ij,i,j=1,2,…,7。

 

匯總整理后可得如下判斷轉化矩陣:1112131415161711110.780 811.34411.051 211.219 811.34411.280 8211.280 81111.47711.34411.409 511.546 611.477310.74410.6771110.861 210.861 211.34410.905410.951 310.74411.161 21111.051 211.409 511.105510.819 810.709 511.161 210.951 31111.280 811.105610.74410.646 610.74410.709 510.780 81110.780 8710.780 810.67711.10510.90510.90511.280 8112.3準則層的相對權重的計算

 

由上述矩陣結合算法新思路中準則層的相對權重的計算方法可得:Mi分別為:2.316 294,8.186 244,0.454 378,1.345 582,0.909 344,0.154 815,0.612 73。Mi的n-1次方根分別為:1.150 268,1.419 648,0.876 805,1.050 715,0.984 286,0.732 772,0.921 605。

 

從而可以求得每個Mi相對權重,匯總整理如下:

 

%11121314151617統計局公布權重116120112115114110113新算法權重116.12119.89112.29114.72113.79110.27112.91傳統層次分析法權重123.36146.5913.1518.95111.8611.5414.55本例中,由最后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若使用傳統層次分析法,則最終計算出的權重值差距較大且僅集中于個別因素;而使用新方法所計算出來的相對權重明顯更接近于統計局所公布的數值,且由此方法計算出的權重值也有更為合理的解釋。3結語

 

本文在傳統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確定統計學權數的新方法—方程法。不僅給出了新方法的推導過程,并且通過實例計算,證實了該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區別范文第5篇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概念與聯系

首先,從概念上來講,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屬于不同領域,區別非常明顯,財務會計又可以稱之為對外報告會計,這個工作領域對于會計信息的質量與真實性要求非常高,相關資格考核也是非常嚴格,具體來說其工作就是充分考慮企業的會計準則,分析企業的相關規定,更為真實地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然后將相關的財務報告提供給企業的管理階層。

對于企業財務會計來講,無論其要開展什么樣的業務,都應該積極遵守響應的會計原則和相關的會計準則。而管理會計則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問,其包含有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兩個方面,并且涉及到了大量的學科知識,如統計學、計算機學、運籌學等。管理會計的工作核心內容是有效預測企業的經營活動,并對企業的決定和考核、評價內容進行管理,通過這些工作活動實現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有效指導與規范,提升其運營效益。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不同還體現在,管理會計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側重較多,因此也被稱之為對內報告會計。

然后,兩者在充分行使自身職能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必然的聯系,這是由會計工作的整體體系的所決定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建立在二者的有效聯系之上的。而從會計對象的角度來講,雖然在工作重點上存在一定的差別,但是從本質上來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是會計領域,并且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企業服務,二從信息資源方面來分析的話,財務會計則又同管理會計有很大的相同性。從二者的本質來看,它們都是能夠為企業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的,都是為企業經營活動服務的。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1.重復工作造成效率低下。在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新時期,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途徑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會計工作領域,財務會計擁有的信息,管理會計也同樣擁有,兩個部門的信息也常常會出現交叉重復的現象,這樣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增加了工作人員的額外工作負擔與壓力,消耗了企業的人力、物力。

2.不利于企業的相互協調運作。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個部分是分別設置的,那么這樣一來,這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也是獨立,是閉塞的,很多信息即便是重復也無從知曉,兩個部門的溝通與交流少,各部門都是分別整理對內,對外信息的,市場需要將自己的部門信息篩選出來,并進行整理,工作效率非常低,并且質量不高,不利于兩者的協調發展。

3.增加了開銷經費。在傳統的會計模式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分離,那么其各種開銷與經費必然也是獨立結算的,因此增加了很多額外的開銷,這樣的工作模式極大的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不利于企業經濟成本的控制與節約。

綜上所述,傳統會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分離的工作模式,隨著企業的發展,弊端會越來越明顯,實行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必然之舉。

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策略

1.樹立科學的會計觀念。在對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進行有效融合的過程中,首先,應該積極樹立起系統完善的會計觀念。從實踐中來看,應該對會計職能有一個新的認識,在工作中不單單要計算企業的經濟情況,也要對相關的管理工作提供幫助。而企業在有效開展會計工作時,一定要更為有效地發揮出會計管理的重要職能。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更為有效地融合起來,從而更好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效果。

與此同時,會計人員也應該進一步加強管理自己的選擇。企業在選擇會計人員時要選擇那些不但擁有財務計算能力,也擁有管理參與能力的會計人員。

2.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在開展財務會計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加強財務會計人員本身的培養,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首先要保障財務會計人員的整體職業道德水平,由于財務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很多信息必須要采取保密手段,一旦這些信息泄漏必然會損害到企業的利益,并且會為一些違法犯罪分子提供機會,所以在職人員一定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不能夠為一己私利出賣集體的利益。另外,要創新工作思路,引入先進的工作方法,全面掌握信息技術,從根本上提升會計工作質量與效率。

3.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監督。監督機制的構建能夠確保管理工作質量與執行力度,因為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開展都與財務會計信息之間存在緊密聯系,所以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也必須要全面落實,強化會計財務監督,能夠規范財務會計人員的行為,確保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另外,會計財務監督還能夠細化企業會計工作的分工,各部門的工作責任也會更加明確,堅持責任分工的細化,有利于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提升,并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整體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4.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在不同的時期企業對于會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高度普及和發展的今天,會計財務管理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提升其管理質量,同時管理人員還要控制好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安全問題,要保障會計信息的透明化,防止一些不法分子的不法行為,企業內部管理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與創新,這樣才能夠順應發展的規律,為企業更好的服務。

5.建立并完善兩種會計體系的數據共享的機制。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有效融合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二者間的數據共享,這是有效促進二者結合的重要支持。對于企業來講,現代企業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工作能否有效實現,是建立在二者間能否數據共享的基礎上的。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無疑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構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信息目錄。同時要對目錄進行非常細致詳細的分類,進行必要的編碼,從而讓所有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數據能夠在信息目錄中更為直觀、完整地表現出來,為日常工作中的數據提取提供有效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石河子市| 蓬安县| 杭州市| 太仓市| 龙游县| 昭平县| 油尖旺区| 八宿县| 青州市| 扶风县| 永州市| 广德县| 仁寿县| 哈巴河县| 湖州市| 成安县| 博乐市| 巴塘县| 花莲县| 大名县| 静海县| 仁寿县| 永平县| 南康市| 商洛市| 凤山市| 呈贡县| 西青区| 河南省| 汝阳县| 宁蒗| 冀州市| 县级市| 沂南县| 和田县| 彭阳县| 楚雄市| 延川县| 安康市|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