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信息化經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F713.36
各個企業的不斷發展,可向企業內部聯網、企業與海關、外貿管理組織等行業聯網,最終實現與國際互聯網聯通,使企業進入國際產業鏈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較為完備的行業網站會聚集大批專業程度高的用戶,中小外貿企業在交易活動頻繁、發展時間較長、模式比較完備的行業網站中成為會員有助于中小企業長期穩定地獲得商業信息,并能在網站中直接得到顧客和其他競爭者的聯系方式、基本信息。
1 企業電子商務模式與網站建設
電子商務模式在歐美國家發展的比較早,企業對于外貿網站的建設相對重視,并善于利用搜索引擎建設,更有利于產品推廣的企業網站。但是,我國的中小外貿企業多數選擇,也存在這多種不同的問題,比如:
1.1 完整定位不確定,因為缺少了專業的網絡營銷人員和網站建設人員。中小外貿企業往往對網站的定位把握不準確,分析競爭不夠深度,重點包裝的內容,對手的網站優勢和自己需要,是因為沒有明確網站面對的客戶特點,還有對網站的建設要點把握的不夠清楚,使網站沒有中心,泛泛而談。
1.2 域名設計是企業電子商務的公眾形象和品牌商標,中小外貿企業應針對外國人的閱讀習慣設計面向國際的域名,而不是以中國思維,簡單地用漢語拼音或拼音縮寫作為域名。中小外貿企業,根據受眾的特點設計,方便他們記憶的域名。
1.3 完善網站功能模塊很多中小外貿企業的網站功能模塊簡陋,而且不少企業的網站,只是簡單地對企業進行概括,沒有站內搜索功能及與客戶溝通的模塊。所以這樣的設計,不僅使網站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展現,過于粗略的設計,過于嚴重的是對企業的形象有所損害。缺少站內搜索功能,以及顧客不能快速得到產品的信息,在分類目錄中,查詢會使顧客的耐心有所消損,可能在產品搜索過程中,就流失了一個潛在顧客。
1.4 社會不斷發展,信息也在不斷更新,企業應該根據新環境不斷改進網站內容,要不斷推出新亮點,才能適應顧客需求,吸引顧客對網站的長期關注,便于顧客及時了解產品信息。要及時更新網站內容網站建好并不意味著產品宣傳就大功告成了。如果網站的留言區域形同虛設,企業對網站的動態不聞不問,會使客戶得不到被重視的優越感。
2 博客和微信
微信、微博和博客都屬于新型電子終端類的移動電子商務。這些類型的電子商務即使不能直接服務或銷售產品,但是也可以傳遞經驗、消費感受和技巧,還可以通過關注人群的擴大影響,企業影響力,傳播,促進銷售。
2.1 網絡日記其實就是微博和博客,在網上的、就是對外可以公開的文章。比如在揚州的家裝市場上不少知名企業都有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在博客與微博里,介紹家裝樣板房、家裝解決方案、效果圖等;愛家裝飾在博客里介紹了企業、經典案例和大量家裝圖,訪問量達到幾萬人次。企業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與微博,產品,介紹產品性能,產品使用維護方法等,這樣做一方面讓已購買產品的消費者知道如何使用、保養;另一方面讓有消費預期的消費者對產品有更深了解,對商家產生信賴與好感。
2.2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從消費心理學來說,消費者更愿意聽取有消費經歷的人的建議,而博客與微博正可以消費經驗、介紹消費體驗。
2.3 微信有更強的黏性和溝通感覺,是一個私密紐帶。微信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直接對話,目前,這種新的營銷方式正漸漸受到關注?,F在,關注同一公眾號(品牌)的用戶之間也沒有(社交)交集,人們關注可能只是更直接的獲得有用、有趣的信息。而對于公眾賬號,這個過程則是了解和接觸特定目標群體的直接、便利的途徑。揚州太平洋保險開通保險微信,只要將車輛行駛證拍照發到微信,就可以查詢報價,辦理保險,極大方便了車主。微信對提升企業服務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企業可以將各類信息進行分類,讓微信用戶訂閱。訂閱用戶一般要求獲得更專業的信息、更全面的視角,所以,企業必須將信息進行梳理,存偽存真,寧缺毋濫。此外,企業可以推送信息給消費者。例如:可以推內容、推網站、推APP都非常有效,內容形式有文字、語音、帶鏈接的圖文信息,還有“第三方應用消息”。
3 信息技術在教學和現代企業中的地位
3.1 擴大教學信息量,提高了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最新的信息和資源,增大知識容量,完善知識內容。這樣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新知識,溫故知新,從而達到教學的高效。
3.2 培養智力的有效手段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創造性思維。在多媒體的參與下,開拓了想象力,協助他們掌握定義和規律。根據展示的信息提出疑問,激發想象力,開拓視野,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形象和抽象思維能力。
3.3 信息和網絡成為知識的源泉。課堂教學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轉變職能。而多媒體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協助的作用,支持完成對知識的探索.形式多樣的交流,活躍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開拓視野。
3.4 企業信息化涉及的領域很廣泛,它是企業內部的一項長期、復雜的信息化系統工程,也是社會化的系統工程。企業信息化標準工作所涉及的專業技術領域是綜合性的技術領域。包括企業管理、軟硬件技術、過程控制、工程設計和辦公自動化等多種技術領域,實現了企業制造過程信息化、管理科學化、數字化為目的。信息技術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不可缺少條件是業務發展的戰略。企業信息化標準的制定是一項長期任務,其長期工作目標是:
(1)按照信息化市場的需求,通過逐步研究制定,分期分批推出相應的企業信息化規范標準。
(2)堅持不懈地宣傳貫徹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標準和與企業信息化相關的其他標準,推動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標準在企業內的實施和運用。
(3)指導IT廠商和實施信息化的企業,了解和使用企業信息化標準,以企業信息化標準為準繩,在企業內實施信息化戰略進程。
(4)建立起并不斷 的完善企業信息化標準體系、技術規范,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標準化支持與服務。
(5)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標準的實施為重點是企業信息化標準工作目標。通過深入全面地宣傳貫徹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標準的內容,從基本上提高企業信息化的總體水平,確保標準的權威性,時效性和配套性推動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標準核心理念在企業內的實施和應用。
關鍵詞:經典扎根理論;虛擬企業;虛擬度;虛擬度測評
1引言
進入21世紀后,虛擬企業被稱為最具競爭力的企業運營模式,從誕生之日起便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1],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采用虛擬企業模式以適應知識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市場環境。既有文獻中對虛擬企業的理解基于以下三個維度:第一,職能維度。虛擬企業是核心企業執行關鍵職能的體現[2,3],虛擬企業仍然具備生產、研發、營銷、財務等實體企業的完整職能[4]。主體企業應該保留關鍵職能將其余職能虛擬經營[5]。上述文獻均將虛擬企業的職能分為核心職能和非核心職能。第二,產品維度。虛擬企業圍繞產品或服務展開[6],其優勢通過建立產品標準來體現,以技術革新推動虛擬企業的發展,會向更高的層次演進。第三,網絡維度。Handy[7]強調IT對虛擬企業的決定作用,將虛擬企業的概念與以In-ternet為基礎的商業模式相聯系起來?;蛘J為虛擬企業是向著滿足電子商務需要的組織方式演進[8]。在這類文獻中體現了:信息技術對虛擬企業已經產生巨大影響甚至達到可以同等替代的地步[9]。虛擬企業是一種核心能力實體化和非核心環節虛擬化的組織形式[10],如何有效評測企業虛擬化水平是深入解釋和認識該新型組織模式的關鍵理論問題,否則我們將無法回答“怎樣準確界定虛擬企業與實體企業?企業虛擬化到怎樣的程度才能被稱為虛擬企業?”這樣的基礎性理論問題。虛擬度(degreeofvirtualization,DV)是定量評測企業虛擬化程度的重要概念,也可用來表征虛擬企業的演化進程[11]。有學者將其作為衡量虛擬企業的關鍵指標[12],或將其定義為外包的產品和服務占有的比例以及盟主盟員間合作的程度[12]。已有學者運用模糊數學法進行虛擬度評測[13],或通過企業核心能力、生產柔性、虛擬環境優度、企業間信任關系等4個指標來進行測評[14]。但總體而言,學界對虛擬度測評問題的研究仍較為匱乏[15],對虛擬度的構成及測評方法缺乏系統探索,尤其缺乏采用規范的研究方法、深入企業實踐的質性研究。因此,本文采用被認為是社會科學領域最科學、也最適于進行理論建構的方法———扎根理論[16],以典型企業的實地訪談記錄為一手數據,以國內外知名企業的二手數據為補充,基于對20家企業虛擬經營實踐的全面研究,構建虛擬度評測模型并借助計量經濟學回歸技術進行檢驗,為系統地解釋和理解虛擬企業提供了基礎性方法和理論支持。
2研究設計
經典扎根理論被認為是扎根理論三大學派中最具代表性和科學性的方法[17],因而本文首先遵循經典扎根理論研究程序得出企業虛擬度的評測指標與方法體系,繼而對此體系進行檢驗。2.1研究過程本文研究分為理論性抽樣、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理論構建和理論檢驗五個步驟[18]。(1)理論性抽樣。通過理論性抽樣,我們選擇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美特斯?邦威、小豬班納、杉杉集團等3家企業為主要樣本,先科、萬澤豐兩家企業為輔助樣本,將恒源祥、背背佳、東軟、紅桃K、七匹狼、意丹奴、風神汽車、圣象地板、珠海天年、云南白藥、王老吉、沃爾瑪、寶潔、森馬服飾、耐克等15家企業作為比較案例,以保證理論構建的可重復性、拓展性和飽和性。(2)數據收集。我們對美特斯?邦威、小豬班納、先科、萬澤豐四家企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訪談,經受訪者同意,以錄音和速記方式記錄訪談內容,形成11.2萬字的錄音整理資料;每天訪談結束都撰寫備忘錄,總計1萬余字;通過購買書籍、瀏覽公司網站、網上搜索企業與企業家音視頻及相關資料和信息,及時收集補充相關案例數據,強化三角檢驗。(3)數據處理。本文依據資料特點,選擇逐詞、逐句、逐行甚至逐段的編碼方式,結合MindjetMindmanager軟件使核心概念的形成過程形象化[19]。共計獲得開放性編碼430個,包含10個與本文問題相關的核心范疇,并得到353個選擇性編碼支持而飽和。(4)理論構建。在理論性編碼階段,歸納“企業虛擬度的關鍵影響因素”、“研發虛擬度”、“供應虛擬度”、“生產虛擬度”、“銷售虛擬度”、“物流虛擬度”、“服務虛擬度”、“管理虛擬度”、“產品虛擬度”、“信息化水平”等核心范疇,得到核心概念“企業虛擬度測評指標體系”,由4層22個理論性編碼支持,對比既有理論結合文本向量空間模型權重公式,構建出企業虛擬度測評模型。(5)理論檢驗。設計“企業虛擬經營調查問卷”,對位于長三角和珠三角的146家企業進行調查,對上述理論模型進行初步的數據檢驗。2.2輔助研究方法文檔以向量形式定義到實數域中,可提高自然語言文檔的計算性和操作性[20-22]。文本向量空間模型包括文本概念構成形式和文本詞素權重計算,為研究本文的權重問題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如圖1所示。圖1中,C1、C2、C3、C4是底層語素,源于原始數據,其出現的次數即權重分別為Wc1、Wc2、Wc3、Wc4;B1是C1、C2構成的中間層概念,B2是C3、C4組成的中間層概念,A是B1、B2抽象得到的核心概念,中間層是聯結上下層概念的關鍵階段。B1的權重為Wb1,B2的權重為Wb2,則B1、B2的權重計算公式為:Wb1=Wc1+Wc2;Wb2=Wc3+Wc4;Wb1+Wb2=1(1)在文檔檢索過程中,tfci(termfrequency)表示底層詞素C在文檔中出現的頻率,N為文檔總數目,nc表示出現過該詞素的文檔數目,則詞素權重的計算公式為[20]:Wci=tfcilog(N/nc+0.01)∑[tfcilog(N/nc+0.01)]2(2)
3實證分析
3.1企業虛擬度的關鍵影響因素本文研究發現,企業虛擬度的關鍵影響因素來自盟主企業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包括:質量控制力、技術控制力、信息控制力、成本控制力、時間控制力和渠道控制力,這6個要素共同決定了供應鏈控制力的大小。限于篇幅,只列舉具有代表性的一手數據和編碼圖,如表1、2所示:核心范疇“企業虛擬度的關鍵影響因素”已經涌現,得到7層70個選擇性編碼支持而飽和。如圖2所示(因幅面有限,僅展示其中部分編碼):
3.2企業虛擬度測評的三個維度在總結上述關鍵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現有文獻,我們發現評價企業虛擬度應該從三個維度展開:職能維度、產品維度和信息化水平維度。分述如下:第一,職能維度。企業職能的虛擬化是通過生產經營中不同職能的分別虛擬化而實現的,因而企業中的不同職能環節可能具有不同的虛擬程度,我們將銷售環節的虛擬程度定義為銷售虛擬度,生產環節的虛擬程度定義為生產虛擬度,類似的定義有:研發虛擬度、供應虛擬度、物流虛擬度、服務虛擬度和管理虛擬度,因而職能虛擬度由以上子指標構成。同時,已有研究表明,企業職能外包部分占職能工作總量的比例可用于評測不同環節的虛擬度,該評測方法在20個案例中均分別得到映證和支持。綜合以上,我們得出以下指標計算方法:研發虛擬度等于企業外包研發的產品、服務或技術數量(YFV)占企業產品、服務或技術研發總量(YF)的比重,即研發虛擬度=YFV/YF;供應虛擬度等于企業外包采購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物料及其他用品)數量(GYV)占物品總采購量(GY)的比重,即供應虛擬度=GYV/GY;生產虛擬度等于企業外包產品產量(SCV)占總產量(SC)的比重,即生產虛擬度=SCV/SC;銷售虛擬度等于企業加盟店數量(XSV)占全部銷售終端數量(XS)的比重,即銷售虛擬度=XSV/XS;物流虛擬度等于企業外包物流合同金額(WLV)占企業物流業務總金額(WL)的比重,即物流虛擬度=WLV/WL;服務虛擬度等于企業外包服務業務所需人員數量(FWV)占企業總體所需服務人員數量(FW)的比重,即服務虛擬度=FWV/FW;管理虛擬度等于企業外包管理職能所需人員數量(GLV)占企業所需管理人員總量(GL)的比重,即管理虛擬度=GLV/GL。第二,產品維度。企業產品虛擬度等于產品部件外購數量(CPV)占產品部件總數(CP)的比重,即產品虛擬度=CPV/CP。在20個案例企業中,職能虛擬與產品虛擬分布如表3所示。第三,信息化維度。企業虛擬經營到一定程度時,會采用信息網絡平臺來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盟主的供應鏈控制力,信息化水平是企業虛擬經營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標準。本文采用兩個指標來進行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測。一方面,判斷企業是否具備了連接盟主與盟員的信息網絡平臺,若有則賦值為1,若無則賦值為0,該特性滿足狄利克雷函數要求,我們將其簡記為D。另一方面,盟主的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與盟員相應部門人員通過信息網絡平臺進行溝通的時間(GTV)占雙方溝通總時間(GT)的比例。信息化水平=D*GTV/GT。結合職能維度、產品維度和信息化水平三個測評維度及其權重,歸納出“企業虛擬度評價指標”,該指標得到4層22個理論型編碼的支持而飽和,如圖3所示。
3.3企業虛擬度測評模型構建結合圖3,我們按照概念的層次劃分,將處于主導地位、起決定性作用的概念定義為主層概念;將起到輔助作用的概念定義為輔助概念。主層概念中,企業職能虛擬度、產品虛擬度和信息化水平三個維度分別乘以不同的權重來衡量企業的虛擬度。企業虛擬度取值范圍設定在0到1之間,虛擬度為0表示企業是完全的實體企業,虛擬度為1表示企業是完全理想的虛擬企業。這樣,得到了主層概念理論模型:企業虛擬度=企業職能虛擬度*權重+企業產品虛擬度*權重+企業信息化水平*權重(3)細分主層指標,得到研發虛擬度、供應虛擬度、生產虛擬度、銷售虛擬度、物流虛擬度、服務虛擬度、管理虛擬度等7個輔層指標,構成的輔層概念理論模型:企業職能虛擬度=研發虛擬度*權重+供應虛擬度*權重+生產虛擬度*權重+銷售虛擬度*權重+物流虛擬度*權重+服務虛擬度*權重+管理虛擬度*權重(4)按照圖1形式,對虛擬度概念進行歸類:“企業虛擬度”是頂層核心概念,“企業職能虛擬度”、“企業產品虛擬度”、“企業信息化水平”是中間層概念,“研發虛擬度”、“供應虛擬度”、“物流虛擬度”、“生產虛擬度”、“銷售虛擬度”、“服務虛擬度”、“管理虛擬度”是底層概念。因此,“企業虛擬度”的組成模型如圖4所示。本文引入文本向量空間模型中的詞素權重計算公式。公式(2)中,N值與nc值需要上千份數據支持。但在定性研究中,每個案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都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而該部分要進行修正。另外,N/nc變化不明顯時,可以按常數處理,其數學意義被tfci繼承。在多個案例集合中,如果某概念在某案例中出現至少1次,則按1處理,沒有出現就按0處理。按照上述思路,∑k表示總案例中所有概念出現的次數總和,tfck表示在總案例中提出c概念的次數,Wck表示概念c在案例集合中的概念權重,得到其公式:Wck=tfck/∑K(5)為便于定量表述,需將主層、輔層理論模型中的定性概念轉換成測評指標,每個指標用字母替代,如表4所示。通過上述替代,主層理論模型可轉換為主層計算公式(6),輔層理論模型可轉換為輔層計算公式(7):V=VF*Wvf+VP*Wvp+VI*Wvi(6)VF=vyf*wvyf+vgy*wvgy+vwl*wvwl+vsc*wvsc+vxs*wvxs+vfw*wvfw+vgl*wvgl(7)在公式(6)中,企業職能虛擬度和企業產品虛擬度能夠表征企業在現實空間中的虛擬水平,而信息化水平則表征了企業在網絡空間的虛擬程度,綜合兩個空間的權重分布情況以完整描述虛擬度。將兩類權重進行無差異化處理,即現實空間中“職能虛擬度”和“產品虛擬度”兩個概念的權重合計0.5;網絡空間中“信息化水平”的權重0.5,簡記為:wvf+wvp+wvi=1;wvf+wvp=0.5;wvi=0.5。根據數據,結合概念權重公式(5)及上述權重分配細則,可以計算wvyf、wvgy、wvwl、wvsc、wvxs、wvfw、wvgl、wvf、wvp的值,計算過程如表5所示:將表中數據帶入公式(6)和公式(7)得到相應的具體表達公式:V=VF*0.4667+VP*0.0333+VI*0.5000(8)VF=vyf*0.0893+vgy*0.0357+vwl*0.0714+vsc*0.3036+vxs*0.2679+vfw*0.1071+vgl*0.1250(9)
4模型檢驗
我們對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服裝、醫療、快消、日化、汽車、輕工、家電等行業中具有虛擬經營特征的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由了解企業情況的管理者填寫完成,共計發放146份問卷,有效問卷144份。利用定性響應回歸模型及EVIEWS軟件來分析數據,擬合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函數構成關系,達到檢驗理論的目的。V=VF*C(9)+VP*C(10)+VI*C(11)(10)結合表4、公式(6)、公式(7)中,字母替代方式及主層、輔層計算公式的形式,構造出主層回歸函數和輔層回歸函數:VF=vyf*C(2)+vgy*C(3)+vwl*C(4)+vsc*C(5)+vxs*C(6)+vfw*C(7)+vgl*C(8)(11)C(2)、C(3)、C(4)、C(5)、C(6)、C(7)、C(8)、C(9)、C(10)、C(11)表示自變量與因變量在回歸擬合過程中的相關系數,C(1)作為常數,不影響因變量和自變量間的邏輯關系,在此忽略。如果主層回歸函數中的相關系數為正值且邏輯關系與主層概念模型中權重的邏輯關系一致,說明理論測評模型有效,反之則失效。在公式(6)和(7)中,企業職能虛擬度是中間層概念,中間層概念的作用是將底層詞素抽象后傳遞給核心概念;在回歸函數(10)和(11)中,企業職能虛擬度是控制變量,控制變量的作用是調節底層自變量的平穩性,將雜亂無序的底層自變量數據,回歸有序化后通過輔層函數傳遞給頂層因變量,最終確保主層回歸結果更趨向其內在規律。對自變量和因變量數據進行自相關性分析,得到因變量與各個自變量的整體相關性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出,與vgl相關的系數多處呈現負值,說明問卷調查得到的關于自變量的數據不理想,檢驗理論的能力減弱。在面對上述問題時,可以發揮VF控制變量的作用。借助控制變量降低原始數值的波動性,用Eviews軟件將輔層各自變量原始數據進行回歸,得到輔層回歸函數表達形式,回歸結果如圖6所示。結合圖6可以得到具體的輔層回歸函數:Y=0.5*vyf+0.103*vgy+0.753*vwl+0.569*vsc+0.363*vxs+0.263*vfw+1.231*vgl(12)對比公式(9)和函數(12),回歸函數中相關系數C(2)、C(3)、C(4)、C(5)、C(6)、C(7)、C(8)都為正值,驗證了自變量能夠解釋因變量且底層詞素組成中間層概念的邏輯關系。但是,由于底層數據的不平穩性,導致函數(12)中相關系數間的邏輯關系:vgl>vwl>vsc>vyf>vxs>vfw>vgy,與公式(9)中權重值之間的邏輯關系:vsc>vxs>vgl>vfw>vyf>vwl>vgy,不完全一致,因此,我們需要單獨回歸出職能虛擬度的數值,以緩解底層數據對頂層因變量的沖擊。結合規律化處理的VF的具體數據和VP、VI的問卷數據,再次進行回歸分析。其中,VF中部分溢出數據未進行歸1化處理,以解決田野數據存在較大偏差的問題?;貧w結果如圖7所示。結合圖7結果,可以得到主層回歸函數:V=0.573*VF+0.348*VP+0.993*VI(13)比較公式(8)和函數(13)可以發現,VI相關性系數大于VF相關性系數大于VP相關性系數;VI權重大于VF權重大于VP權重,兩者的邏輯順序完全一致,因此,回歸函數不但驗證了頂層概念由中間層概念組成的邏輯關系,而且檢驗了各中間層概念之間的權重順序。在研究過程中,原始數據的不穩定性對輔層回歸函數產生了沖擊,導致該層回歸函數失控,因此,無法有效檢驗輔層理論模型,但主層理論模型的決定性作用和主導地位,保證了虛擬度評測模型的有效性。
5主要研究結論及啟示
5.1研究結論與意義建構了企業虛擬度測評模型,我們就可以對企業組織的虛擬度進行量化測評和比較,從而有效解決“虛擬經營到怎樣程度的企業才能算作虛擬企業”這樣的理論問題。當虛擬度為0.5時,企業處于實體企業與虛擬企業的臨界狀態,我們將虛擬度超過0.5的企業稱為虛擬企業;而虛擬度低于0.5的企業,我們稱其為虛擬經營企業。為具體化這一理論界定,我們運用虛擬度測評模型,結合美特斯?邦威公司的數據進行驗證。在創業階段,美特斯?邦威將生產、銷售完全外包,沒有信息化平臺,此時的虛擬度為:V=0.5715*0.4667=0.2667,只能稱為虛擬經營企業;發展階段,美特斯?邦威建設了信息化平臺,同時銷售虛擬度降到了0.5,此時的虛擬度V=0.4376*0.4667+1*0.5000=0.7042,顯然,它已成為一家真正的虛擬企業。綜上,本文通過對3家典型企業的深入研究,結合17家企業作為輔助案例,以經典扎根理論為基本方法論框架,融合計算機領域的文本研究方法、計量經濟學領域的模型檢驗方法,發現了企業虛擬度的主要影響因素,提出了企業虛擬度測評模型并對其進行了檢驗,實現了對企業虛擬度的量化測評,準確界定了虛擬經營企業和虛擬企業,解決了虛擬企業研究的基礎性問題。5.2研究局限與不足鑒于數據來源的有限性,本文只驗證了處于主導地位的主層概念理論模型,雖然不影響理論模型的整體有效性,但仍有待大樣本數據的進一步補充、檢驗和修正。盡管如此,本文提出的虛擬度測量方法仍為進行更加深入的虛擬企業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Goldman,S.L.,Nagel,R.N.,Preiss,K..(1994),“Agilecompetitorsandvirtualorganizations:Strategiesforenrichingthecustomer”,atP220[J].VanNostrandReinhold,1:995.
[2]Hodge,B.J.,Anthony,W.P.,Gales,L..(1996),Organiza-tiontheory:Astrategicapproach[M].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
[3]夏維力,黃準.虛擬企業中的模塊化結構探討[J].科研管理,2004,25(5):76-80.XiaWeili,HuangZhun.Discussiononmodularizedstructureofvirtualenterprise[J].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04,25(5):76-80.
[4]包國憲,賈旭東.虛擬企業研究基礎———實踐背景與概念辨析[J].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6):82-87.BaoGuoxian,JiaXudong.Basicforstudyofvirtualenterpri-ses—Backgroundforpracticeanddifferentiationofconcepts[J].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04(6):82-87.
[5]Werther,W.B.,Chandler,D..(2005),“Strategic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sglobalbrandinsurance”[J].Bus-inessHorizons,Vol.48No.1,pp.317-324.
[6]Davidow,W.H.,Malone,M.S..(1992),Thevirtualcorpo-ration:Structuringandrevitalisingthecorporationforthe21stcentury[M].Harperbusiness,NewYork.
[7]CharlesHandy.(1995),“Trustandthevirtualorganiz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Vol.73No.3,pp.40-51.
[8]OmarKhalil,ShouhongWang.(2002),“Informationtechnol-ogyenabledmeta-managementforvirtual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Amster-dam,Vol.75No.(1-2),pp.127-134.
[9]葉永玲,王雷.虛擬經營的實踐動因和理論依據[J].科技與管理,2003,5(5):76-78.YeYongling,WangLei.Thepracticereasonandtheorybasisofvirtualoperation[J].Sci-TechnologyandManagement,2003,5(5):76-78.
[10]賈旭東.虛擬企業組織運行的基礎環境與模式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3(2):72-77.JiaXudong.Astudyoftheinfra-structualenvironmentandmodelofvirtualenterpriseoperation[J].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05,33(2):72-77.
[11]Bauer,R.,Kszegi,S.T.,Wolkerstorfer,M..(2003),“Measuringthedegreeofvirtualization-anempiricalanalysisintwoAustrianindustries”[C]//SystemSciences,2003.Proceedingsofthe36thAnnualHawaii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EEE,pp.10.
[12]韓智勇,高玲玲.基于交易費用理論的虛擬企業動力機制及效率邊界分析[J].科研管理,2004,25(1):102-108.HanZhiyong,GaoLingling.Transactioncosteconomicsbasedanalysisforthedynamicmechanismandefficiencyboundaryofvirtualcorporation[J].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04,25(1):102-108.
[13]周勇,鄭丕諤.基于平衡記分卡的動態聯盟績效評價[J].工業工程,2005,8(5):70-75.ZhouYong,ZhengPi’e.PerformancemeasurementofdynamicalliancesbasedonbalancedScorecards.IndustrialEngineeringJournal,2005,8(5):70-75.
[14]廖成林,唐逸飛.虛擬企業的虛擬度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25(3):139-141.LiaoChenglin,TangYifei.Studyonvirtual-degreemeasure-menttargetsystems[J].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2008,25(3):139-141.
[15]寶貢敏,劉梟.感知組織支持的多維度構思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2):160-168.BaoGongmin,LiuXiao.AmultidimensionalconceptmodelontheperceivedorganizationalsupportforChineseemployee[J].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11.32(2):160-168.
[16]Denzin,N.K.,Lincoln,Y.S..(1994),Handbookofqualita-tiveresearch[M].SagePublications,Inc.
[17]賈旭東,譚新輝.經典扎根理論及其精神對中國管理研究的現實價值[J].管理學報,2010(5):656-665.JiaXudong,TanXinhui.TheactualvalueoftheclassicaIgroundedtheoryanditsspirittoChinamanagementresearch[J].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2010,7(5):656-666.
[18]Glaser,B..(1978),Theoreticalsensitivity[M].MillValleySociologyPress.
[19]賈旭東,郝剛.基于經典扎根理論的虛擬政府概念界定及組織模型構建[J].中國工業經濟,2013(8):31-43.JiaXudong,HaoGang.Thedefinitionofvirtualgovernmentanditsorganizationmodelconstructingbasedonclassicalgroundedtheory[J].ChinaIndustrialEconomy,2013(8):31-43.
[20]魯松,李曉黎,白碩,王實.文檔中詞語權重計算方法的改進[J].中文信息學報,2000,14(6):8-13.LuSong,LiXiaoli,BaiShuo,WangShi.Animprovedap-proachtoweightingtermsintext[J].JournalofChineseIn-formationProcessing,2000,14(6):8-13.
[21]葉作亮,高千惠,陳國海.專利的相關性檢索與集成應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5):40-46.YeZuoliang,GaoQianhui,ChenGuohai.Researchonthecorrelativesearchofpatentanditsintegrativeapplications[J].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09,30(5):40-46.
關鍵詞:云計劃;行業化;滿意度;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TP393
1 用計劃的簡介與市場發展前景
最近幾年云計算如一陣颶風席卷整個IT界,伴之而來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云計算由一系列可以動態升級和被虛擬化的資源組成,這些資源被所有云計算的用戶共享并且可以方便地通過網絡訪問,用戶無需掌握云計算的技術,只需要按照個人或者團體的需要租賃云計算的資源。直接通過瀏覽器獲得在線軟件的使用與數據的傳輸、存儲、共享等服務,而省去了傳統模式下軟件開發與實施的復雜、冗長的過程。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發展來的,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云計算的主要服務形式有:SaaS(Softwareasa Service),PaaS(Platformasa Service),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2012年更是云計算快速發展的一年,各種云技術、云方案將陸續出臺,無論是早期亞馬遜的Cloud Drive,還是2011年蘋果公司推出的iCloud,抑或是2012年4月微軟將要推出的System Center系統等。根據有過數據分析,中國云計算產業分為市場準備期、起飛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當前,中國云計算產業尚處于起飛階段。準備階段:主要是技術儲備和概念推廣階段,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尚在嘗試中。用戶對云計算認知度仍然較低,成功案例較少。初期以政府公共云建設為主。起飛階段:產業高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商業模式構建成為這一時期的關鍵詞,進入云計算產業的“黃金機遇期”。此時期,成功案例逐漸豐富,用戶了解和認可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介入,出現大量的應用解決方案,用戶主動考慮將自身業務融入云。
2 客戶需求(滿意度)
我們通過經典狩野模式(KANO Model)來分析客戶的需。KANO模型定義了三個層次的顧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這三種需求根據績效指標分類就是基本因素、績效因素和激勵因素。如圖:
KANO模型在實際的操作中,企業首先耍全力以赴地滿足顧客的基本型需求,保證顧客提出的問題得到認真的解決,重視顧客認為企業有義務做到的事情,盡量為顧客提供方便。以實現顧客最基本的需求滿足。然后,企業應盡力去滿足顧客的期望型需求,這是質量的競爭性因素。提供顧客喜愛的額外服務或產品功能,使其產品和服務優于競爭對手并有所不同,引導顧客加強對本企業的良好印象,使顧客達到滿意。最后爭取實現顧客的興奮型需求,為企業建立最忠實地客戶群。
(1)基本需求(品質):如果此類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表現欠佳,客戶的不滿情緒會急劇增加,并且此類需求得到滿足后,可以消除客戶的不滿,但并不能帶來客戶滿意度的增加。也就是KANO博士必備質量(Must-bequality):必備質量特性充分時產品才能合格,不充分時會引起不滿。例如,食品安全是餐飲業服務質量的底線,環境再優美、價格再優惠也無法平息食物不潔引起的憤怒。
(2)期望需求(品質):此類需求得到滿足或表現良好的話,客戶滿意度會顯著增加,當此類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表現不好的話,客戶的不滿也會顯著增加,B線即代(One-dimensionalquality):一維質量特性充分時會導致滿意,不充分時會引起不滿,它們是被公司宣傳或用于公司間競爭的質量特性。例如: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旅行社為游客提供新景點、新線路服務,但是當游客發現所謂的新景點不過是旅游產品加工廠時,會感到上當受騙。
(3)魅力需求(品質):此類需求一經滿足,即使表現并不完善,也能到來客戶滿意度的急劇提高,同時此類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往往不會帶來客戶的不滿。對于ERP
軟件供應商,無論是在產品規劃、銷售、實施各方面,如果能清楚知道客戶需求,并正確的將客戶需求放在A、B、C線上,對于A線上的需求必須滿足,B線上的需求要與競爭對手分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C線上的需求往往代表客戶的潛在需求,需要發掘這樣的需求,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對于制造型企業、服務行業,KANO模型同樣適用,從顧客的角度分析產品、服務、質量,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將KANO模型的橫軸與縱軸代表的含義改變,則可以對其他事物進行分析,例如:橫軸代表知識技能,縱軸代表崗位工作表現,可以分析出某崗位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期望的知識技能,魅力的知識技能,根據知識技能分布情況,在培訓方面分階段展開。
魅力質量(Attractivequality):魅力質量特性可以被描述為驚奇或驚喜的特性,充分時,能夠提供顧客滿意,不充分時也不會引起不滿。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戴明曾說過:“消費者從來都沒有向愛迪生要求過電燈泡!”。顯然,在其他相同的情況下,具有魅力質量的產品或服務更加吸引顧客,更易培養顧客忠誠,從而形成競爭優勢。魅力質量原理預見到產品特性是動態的,也就是說,過一段時間,一種質量特性會演變成無差異質量特性、魅力質特性、一維質量特性或必備質量特性。通過狩野紀昭1983年、1989年和1998年的問卷調查表明,消費者對電視機遙控器的接受
3 信息安全度
在云計算模式下,用戶的數據存儲在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中心,對于用戶來說,數據的安全不再取決于自己。同時,隨著云計算應用的不斷普及,云系統必然會吸引攻擊者的更多注意,特別是云中存儲的海量用戶數據,對攻擊者來說具有更大的誘惑力;
另一方面,云計算服務的開放性在給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安全威脅。因此,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成為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3.1 良好的管理模式
由于,當用戶將自己的數據存儲在云上時,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就獲得了該數據的優先訪問權,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必須建立一整套的規章制度來確保用戶的數據不被非法使用。
例如,現在物流公司中的客戶信息大量泄漏,這樣如果我們的客戶在使用我們的服務過程中發生類似的問題,那么我們的信譽度,就在客戶的影響中一落千丈,那么我們的基本滿意度都無法實現,那么我的客戶就會越來越少?,F在如果沒有好的管理模式,就是在高的技術也沒法長久高效的發展。
3.2 強硬的技術背景
因為,云模式的數據都統一都存儲在我們這里,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來管理維護這些數據。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要采取可靠的技術手段和適當的安全策略來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必須看到由于云計算的大規模性和虛擬性,云計算的安全防護與傳統的安全防護有很大的區別。在傳統理論中,通過物理上和邏輯上的安全域定義,可以清楚地定義邊界和保護設備用戶,但是在云計算中無法實現。在云計算環境下,安全設備的部署邊界已經消失,也就意味著安全設備的部署方式將不再類似于傳統的安全建設模型,云計算環境下的安全部署需要尋找新的模式。
4 行業專一化
現有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基本是:企業購買基礎設施、軟件授權和實施服務,組建IT團隊,確保系統支持業務運營。局限在于產品+項目的模式使得IT反應明顯呆板,無法對變化的業務需求做出快速的響應,反而成為業務變革的阻礙。
與此同時,未來的信息化建設有個不容忽視的趨勢就是:行業化程度不斷加深。這代表著不同行業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會提出更為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從而對IT的響應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高的需求代表著更大的市場,云計算技術的成熟,突破了現有信息化建設的局限,使云計算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最佳平臺,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從產品+項目階段過渡到全面服務階段,當云計算提供出“每天可變”的菜單時,行業信息化的盤子也變得巨大起來。
這一趨勢當然已被國內一些企業悄然捕獲,在這些企業的內部劃分上,企業軟件于年初將原來的按產品分類等劃分事業部管理形式,悄然改為以行業劃分事業部形式,并將“在產品、組織、架構乃至整個運營機制上進行徹底的行業化轉型”。而在這些企業官方網站上,我們看到,企業即已列出了制造(流程制造、裝備制造、離散制造)、流通與服務、建筑房地產、綜合性集團/行業、工商企業等諸多行業板塊。這也代表著這些企業從產品經營轉化為客戶經營。
參考文獻:
[1]李培維.基于云計算的信息服務研究[D].湘潭大學,2011.
[2]江曉慶,楊磊,何斌斌.未來新型計算模式—云計算[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9,10.
[3]B.H.BoomsandM.J.Bitner.“Marketing Strategies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for ServiceFirms,”in Marketing of Service,ed.J.H.DonnellandW.R.George(Chicago: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91),pp:47-51.
[4]王春雁.云計算首獲安全防護,“安全云”橫空出世——趨勢科技正式3.0[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5).
[5]宋彥軍.TQMISO9000與服務質量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216-224.
《創業學絕味》的另一名稱為“20厘米的奇跡”。一根根短短的鴨脖,平均長度不足20厘米,卻成了全國吃貨們吃了還想吃的美味食品。
鴨脖是一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食品,卻成為創業的經典案例。自從2005年絕味鴨脖的創始人老戴在湖南長沙開了第一家店,到如今已在全國擁有5000家門店,而且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絕味鴨脖采取了加盟連鎖的商業模式,平均每天能賣掉100多萬根鴨脖,年零售額達40多億元,成為全國鹵制熟食市場最大的霸主。能把一個美味的地方小吃發展成為今天的連鎖加盟大品牌,把一份在常人眼里看來不起眼的小生意做遍全國,而且做得紅紅火火,絕味無疑是當今中國餐飲行業的商業奇跡。絕味鴨脖的團隊是怎么做到的?這種成功是否可以復制?
絕味的成功再次證明:行業是新還是老不重要,技術是時髦還是傳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專注、細化、精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創業需要夢想與激情,更需要理性與智慧
不重視邏輯思維是中國人的通病,而邏輯思維是創業者的武器,因為創業需要科學管理和社會學想象力。絕味鴨脖的創始人老戴一直秉持職業的理性的心態來創業,他曾做過許多嘗試,通過一系列調研最終選定了鴨脖―鴨脖的創業門檻低,需要的啟動資金少,更容易創業成功。
創業者只有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才有可能使自己創立的品牌走向成功。
老戴以超強的執行力堅持把事情做到位,他去同行競爭者那里蹲點學習經驗,不斷創新和引進新技術。這一大膽舉動的背后,有一套扎實的調研分析和決策方法論機制―老戴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要將創業項目做成什么樣子?!敖^味鴨脖”在創立之初就有清晰的策略定位,早早就著手在采購和產品制作環節實行工業化,再配以高效的配送系統、特殊的門店加盟組合,在創造經營奇跡的同時也成為本土的商業經典。
創業項目要接地氣,經營方法要高大上
“絕味鴨脖”不是該行業中的第一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但它卻在眾多從業者中脫穎而出,自有它的特別之處。在長沙南口開第一家店時,老戴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連鎖企業,將鴨脖賣到全國各地。這種接地氣的產品,其背后的經營方法是很講究的。“絕對鴨脖”最值得學習的經營方法有以下三點:建立廉潔的原材料采購隊伍、引進SAP系統、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1.建立廉潔的原材料采購隊伍
在食品加工行業,原料的品質好是保證口味的關鍵,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打造一支廉潔的采購隊伍是令不少企業管理者頭疼的問題。絕味利用“三權分立”理念建立監督體系,并與采購人員簽訂《廉潔公約》,從制度和道德兩個方面規范采購過程,從而保證產品的口味和質量。
2.引進SAP系統
絕味鴨脖投入6000萬元巨資引進了國際頂尖的SAP-ERP 系統,降低了企業管理風險。SAR系統全面上線后,推動絕味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為絕味培養了既熟悉業務又懂得信息技術的全面人才,奠定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SAP系統使得絕味的業務流程更加規范,從原料的采購到門店的銷售的每個環節都處于嚴密的管控之下。SAP系統成為絕味取得今日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AMT深度參與了絕味的管理流程,對各個管理模塊進行全面診斷和分析,并制定了3~5年的管理和信息化提升的實施路線圖,形成了具有絕味特色的信息化和管理變革“作戰地圖”。進行信息化規劃為絕味打造了堅強的供應鏈后盾。
3.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老戴強調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專業化,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員工發展;他在公司里極力避免個人崇拜,積極聽取大家的建議。在創立伊始,老戴便采用了職業經理人的管理制度,充分的放權使人才能夠大展拳腳,從而有利于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張。
搭上移動互聯網,鴨脖也可以OTO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要學會革自己的命。在競爭中企業要有自己的獨特定位,針對既注重本土特色又注重主流和時尚的市場需求,絕味大膽創新,借助互聯網工具推廣自己的品牌。隨著近兩年電商的興起,絕味也進行了OTO轉型實踐。絕味做的是時尚食品,在理念上也是一家“時尚”的企業,它始終走在商業發展趨勢的潮流前沿。從互聯網到智能手機,從接地氣到追求時尚,絕味創新不斷。
關鍵詞 RFID觸發容錯尋址;大型倉儲管理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31-0153-02
1 系統設計目標
大型離散制造業(如裝備、建材、汽車零配件、家具、家電等)的內部供應鏈管理問題始終是企業信息化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容易造成企業信息斷層的薄弱環節,內部供應鏈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直接影響到企業運作的效率和成本,影響到企業的客戶關系和企業形象,從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在制造業的內部供應鏈中,倉儲管理又是重要和關鍵環節,大型制造業的內部倉儲系統往往十分龐大和復雜,具有品種型號繁多、立體多元密集、動態變化迅速、空間操作面龐大等特點,企業常常因為物品進庫未嚴格執行預先設定程序而造成出貨效率低下,貨物尋址困難,嚴重影響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本系統針對大型制造業內部倉儲系統的具體特點,采用RFID觸發容錯尋址方式,研究設計大型倉儲的智能管理模型,探索大型制造業的倉儲系統智能化管理的普遍規律,為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提供應用模型。系統設計的目標如下:
1)通過信息化技術在大型制造業智能倉儲系統中的應用,有效提高企業內部供應鏈運行效率,降低內部物流成本,杜絕企業內部物流各環節的漏洞,避免出現供應鏈信息斷層,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和整體競爭力;
2)通過分析大型制造業智能倉儲系統的典型事件流模型,研究設計一套適應于大型離散制造業的內部倉儲智能管理系統,通過配置化、移植化、模塊化等手段,形成典型的大型倉儲管理系統的應用解決方案,為系統產業化打下基礎;
3)我國是世界制造業基地,大型制造企業不乏其數,這些企業大多具備離散制造的特點,其內部供應鏈管理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本系統研究的成果可以在這些企業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對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大型倉儲系統的現狀分析
國內大型制造企業的倉儲管理大致分為3種類型:傳統式的人工管理、依賴ERP系統的供應鏈管理、智能倉儲管理系統。
傳統的倉庫管理一般依賴于一個非自動化的、以紙張文件為基礎的系統來記錄、追蹤進出的貨物,完全由人工實施倉庫內部的管理,因此倉庫管理的效率極其低下,所能管理的倉庫規模也很小。依賴ERP系統的供應鏈管理是基于企業的局域網或互聯網,對倉儲的管理貨物或材料進行計算機信息化管理,物品進出倉依賴人工電腦輸入,并少量使用工作單的傳遞,貨物的堆放和定位靠事先的預定程序設定,操作者必須嚴格執行,貨物的進出平衡基本有保證,但尋址和定位就可能因為人的責任心或現場的客觀情況而難于實現精準管理,通常要靠一段時間進行一次盤點來理順,但盤點畢竟是事后行為,并不能實現倉儲系統信息的實時化。智能倉儲管理系統常常采用條碼技術、二維碼技術甚至是RFID技術,對倉庫到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的數據進行自動化的數據采集,保證倉庫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速度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目前,各大企業采用數據自動采集技術管理供應鏈中的倉儲系統,其采集方法還是被動采集或半自動采集,數據采集終端通常裝配在托盤或叉車上,或者是操作者手持便攜式終端,無法做到密集貨架地址的唯一性,客觀上還是無法實現貨物的動態尋址,一定程度上還是依賴人的責任心。
我國的大型制造企業的內部倉儲系統雖然龐大,但自動化程度還很低,建設機械化、自動化的倉儲系統投資也十分驚人,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還將維持目前現狀。因此設計一種既能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又能實現貨物自動容錯定位的倉儲管理解決方案,是一種既省錢又能達到智能管理目的的好方法,這也正是本系統的核心內容。
3 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
1)研究開發全新理念的主動采集、容錯尋址的RFID技術部署方案,包括貨物托盤電子標簽設計及部署、多層密集貨架感應天線設計及部署、密集采集分布式讀寫器設計及部署、多通道數據通訊路徑設計及部署、RFID原始信號的預處理(如隔離、分序、過濾、判斷及干擾處理等)、故障診斷及定位系統的設計等;
2)倉儲系統數據庫及軟件平臺設計,數據庫設計包括貨物動態平衡數據庫設計、三維貨架狀態數據庫設計、托盤狀態數據庫設計、電子標簽與讀寫器天線邏輯地址數據庫設計、邏輯狀態與物理狀態對應關系的數據庫設計、內部操作人員及操作設備數據庫設計等;軟件平臺設計包括倉儲監控平臺、物品進庫平臺、物品出庫平臺、貨架動態分配平臺、智能尋址平臺、托盤及操作設備調度平臺、盤點及統計平臺等;
3)系統數據與ERP內部供應鏈管理接口設計。包括異構數據的同步與訪問、ERP指令的接受、倉儲狀態的動態實時上傳等,以實現企業整體信息化。
4 系統要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
1)解決適應于金屬表面的電子標簽和讀寫器天線的通訊有效性問題。眾所周知,金屬表面會改變電子標簽和讀寫器的性能和參數,對數據采集造成嚴重干擾,影響電子標簽的識讀和通訊,由于大型倉儲系統的載體單位的成品倉庫無論是貨架、托盤還是貨物很可能是金屬材料,在其上部署RFID技術,通訊的有效性是首當其沖的難題;
2)解決密集讀寫系統的數據通路隔離和地址匹配問題。大型倉儲的立體貨架、貨位和托盤都非常多,每個托盤都部署有電子標簽,每個貨位都部署有讀寫天線,讀寫器的數量非常多,可見RFID數據通訊十分頻繁,一方面要建立物理位置與邏輯地址的對應關系,處理好信號采集及通訊的排序、防沖突、防干擾、信號甄別、信號遴選等核心問題,處理好RFID觸發網絡反應速度問題;另一方面要處理好信號的隔離問題,防止單元故障引發系統故障,同時通過診斷軟件,第一時間定位故障單元,以便及時排除故障;
3)解決RFID識讀的距離和極化問題。大型倉儲系統操作面龐大,貨物就位大多采用廠內機動車協助,隨意性大,就位不可能十分理想,托盤電子標簽與貨架讀寫天線的距離忽遠忽近,角度也可能偏移。因此,讀寫距離和極化角度是一個直接影響數據采集有效性的關鍵問題,范圍過大會影響不同貨位之間的數據混讀,范圍過小則會造成漏讀。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根據現場情況設定合適的讀寫距離和極化角度;另一方面要適當設置屏蔽和隔離設施,以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性;
4)解決貨物批次與托盤級管理的貨物分解與合成問題。由于采用了托盤管理,為提高空間利用率,很可能同一批次和型號的貨物分布在不同的托盤和貨架,這就是貨物批次分解問題。相反,在貨物量少的情況下,不同批次和型號的貨物可能存放于同一托盤和貨架內,這就是貨物批次合成問題。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操作情況,分析并建立貨物分解和合成事件流模型,厘清并規范分解與合成的邏輯關系,形成標準的計算機解決方案,這樣既可提高軟件系統的可靠性,又便于技術平臺的產業化應用。
5 系統設計的具體方法
5.1 總體方案設計
倉儲管理是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基于企業的現行ERP系統來進行設計,才能實現其智能管理和科學決策功能。底層也就是原始信息采集層通過通訊系統將大量數據包傳輸到服務器,以供管理及決策使用。因此,本項目總體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倉儲數據采集系統、數據通訊系統、數據庫系統、管理軟件系統、與供應鏈接口系統以及與企業ERP接口系統。圖1是本系統的總體設計體系結構圖。
圖1系統體系結構圖
5.2 RFID部署設計
RFID部署的科學性直接關系到系統的穩定性、有效性和可用性,為實現RFID觸發容錯尋址,同時防止通訊路徑的相互干擾和沖突,RFID系統部署共分為三級網絡,一級網絡包含四個二級子網絡。每個二級子網絡包含20個三級子網絡。每個三級子網絡包含66~132個RF讀寫器節點。RF讀寫器及電子標簽采用125kHz,傳輸方式采用485工業總線技術傳輸,電源采用分組供電方式,每6個RF讀寫器節點共用一個電源。
所謂觸發容錯尋址,就是操作者在運送貨物到貨架存放時,無論是嚴格按計算機事先安排的空位存放還是因多種原因造成錯誤存放,計算機系統都能通過RFID的實際觸發地址而進行容錯處理,貨物及托盤的實際物理地址并不會出現混亂。本系統通過在密集貨架的每一個貨位上設計部署邏輯地址唯一的讀寫器或感應天線,在每一個托盤上部署唯一UID碼的電子標簽,一旦托盤進入貨位的識讀范圍,即可觸發RFID系統動作,將貨物與貨架的對應關系自動傳輸到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數據庫里始終保存著正確的地址信息。這種方式下允許人的操作誤差,并實現自動容錯,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特點,同時大大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適應性。
5.3 軟件系統設計
軟件系統是實現管理功能和決策功能的載體和工具,軟件設計基于RFID采集的原始信息數據庫、物理倉儲系統抽象描述數據庫及貨物屬性描述數據庫,大型制造業內部倉儲系統軟件設計至少包括如下平臺:動態監管及調度平臺、入庫作業平臺、出庫作業平臺、移庫作業平臺、盤庫作業平臺、數據接口平臺、數據挖掘及分析平臺等。
1)動態監管及調度平臺:包括監管倉庫的貨物存量、貨物流量、貨物存放物理及邏輯位置、發送入庫指令、發送出庫指令、貨物尋址指引、維持動態平衡等功能;
2)入庫作業流程:收貨檢驗=〉制作和粘貼標簽=〉貨物進托盤=〉現場計算機自動分配庫位=〉運送貨物到指定庫位(錯放了也沒關系,系統會自動容錯)=〉托盤與貨架自動對接通訊=〉每次操作的貨架號和對應物品編號自動傳輸到網絡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比對實際存放庫位與理論存放庫位是否一致=〉更新庫存數據庫;
3)出庫作業流程:中心計算機下達出庫計劃=〉現場計算機編制出庫指令=〉作業人員按數據終端提示,到達指定庫位=〉從庫位上取出指定貨物對應的托盤=〉貨架與托盤脫離觸發RFID動作=〉貨物離開貨架的信息自動傳輸到計算機網絡=〉貨物運送到出口處=〉向現場計算機發回完成出庫作業信息=〉更新中心數據庫;
4)移庫作業流程:根據需要,計算機編制移庫指令=〉將需要移動的貨物對應的托盤從貨架取出=〉貨架與托盤脫離觸發RFID動作=〉貨物離開貨架的信息自動傳輸到計算機網絡=〉運送貨物到指定庫位=〉托盤與貨架自動對接通訊=〉每次操作的貨架號和對應物品編號自動傳輸到網絡計算機系統=〉更新庫存數據庫;
5)盤庫作業流程:分為自動盤庫和人工盤庫。自動盤庫流程:計算機發出盤庫指令=〉對RFID全部單元進行掃描=〉輸出盤庫結果=〉比較盤庫結果與貨物實際存量,不符時發出警示=〉向現場計算機發出盤庫結束信息。人工盤庫采用便攜式RFID數據終端和條碼終端,理論上并不需要人工盤庫,只有當貨物、貨架、托盤出現匹配混亂時才需進行;
6)數據挖掘及分析平臺:包括生成統計分析報表、決策建議、倉儲效率分析、物流路徑優化設計、操作者考核與作業量統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