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境心理學調研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自習教室;環境;行為模式;行為心理
一、研究背景
隨著各大高校不斷擴招,高校規模和學生人數迅速擴張。隨之而來地,高校的各項配套設施都面臨著需要擴大規模和升級改造的機遇和挑戰。在眾多類別的配套服務設施中,自習教室是與廣大學生日常學習息息相關的一項,在大學主要靠自覺主動學習,自習教室環境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
原有的自習教室,尤其是建設年代比較久遠的,在建造時沒有預見到今天學校會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學生數量如此之大,自習教室使用頻率如此之高,講座、報告等如此之多……所以在硬件設施上不能滿足現在學生的需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習教室的設置在規劃布局中不盡合理、自習教室的數量、安靜的環境、硬件設施等;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學生提出高層次的需求,如自習教室設計對人性關懷等細節的考慮和把握。
環境行為學是將人和環境作為一個統一體來研究,強調人和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使設計邁向真正的人性化方向。如果能將環境行為學的相關理論引入到高校自習室的規劃和設計中來,會散發出更多的人文關懷,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給人以精神力量。
二、研究方法及內容
1、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發放調查問卷,輔以訪談、實地觀察的研究方法。問卷的發放對象為清華大學的學生。共發放問卷62份,回收53份,回收率為85.5%。全部為有效問卷。其中,在男女性別構成上,男生24分,女生29份;在年齡構成上,以25歲為分界線,25歲以下的占39份,25歲以上的占14份。調查問卷的發放地點也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六教,另外還有三教、一教和二教。
2、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學校的自習教室進行調查和研究:
一方面是自習教室目前存在的問題。
通過訪談的形式,了解到學生對自習室的現狀存在的看法。經過歸納總結,發現大家的意見主要反映在規劃布局、數量、設施、細節處理等方面。同時,筆者通過平日的觀察和自己的親身體驗,將以上問題進行梳理。然后在問卷中,調查這些目前存在的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對使用者的影響。
另一方面是自習教室的規劃及設計要點。
針對自習教室功能方面的設計要點主要包括:
1)自習教室的規劃布局是否合理,空間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對應調查問卷的題目1。
2)自習教室的供應數量是否充足:是否存在人少或座位不足的現象,如果座位嚴重不足的話,你是否會占座。
3)自習教室的設施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能否滿足學生們的需要。針對使用者行為及心理方面的設計要點主要針對三個方面:
1)關于自習室占座問題的探討。
筆者在與多名學生訪談時發現,當然平時上自習時也感覺到很多人去自習教室學習遇到的比較頭痛的問題是:經常爬了幾層樓都找不到上自習的合適位置。本課題將這一現象作為使用者行為及心理方面的研究重點,通過問卷來調查這種狀況發生的地點、原因以及對使用者的心理方面的影響。
2)關于自習教室設施落后給學生造成的心理方面的影響。
3)以清華大學第六自習教室為例,調查使用者的選擇自習教室位置的傾向,并分析原因。
3 調查結果及分析
使用者對自習教室的要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要有教室可以自習;二是要有學習氛圍;三是要安全便利。
第一層次:有教室可以自習。
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自習教室的規劃布局是否合理和數量是否充足的問題。
(1)自習教室的規劃布局
自習教室是學生們上課、自學的場所。調研報告統計顯示,清華大學的自習教室在規劃布局上是基本合理的,主要分布在校園的中心位置。問卷顯示:只有17.7%的人認為不合理。
(2)自習教室的數量問題
統計結果顯示,45.2%的學生認為自習教室不夠。通過訪談得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以后會占座,其中占座的80.3%是考研、考托福、考博等為考試做準備的學生,他們長期固定在某個教室,甚至固定在某個座位學習。剩余的19.7%學生是為了上自習方便,上課或者有事情可以帶著隨身的物品走,其他的書本放在座位上。顯然,會影響那些在這期間找座位自習的同學。
第二層次:有學習氛圍
(1)自習教室的功能分區
就第六自習教室而言,A區中部的階梯教室,由于教室空間大,麥克的音響效果非常響亮,常常影響到南側和東側部分小教室里上自習的同學。筆者認為,這是在建筑方案設計前期,沒有考慮到環境行為的重要性,雖然空間變化豐富,但是功能分區不盡合理,相互干擾,不能滿足教室同時使用的要求。
(2)自習教室的使用安排
調查發現,晚自習時間底層階梯教室常常被占用,進行外文電影放映、京劇演練等活動。眾所周知,聲音向上傳播,整個樓內四層的所有教室都深受影響。這明顯是管理人員安排不當,當然,不僅要考慮參加活動的大量人員出入方便,但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自習教室最根本的是為學生提供安靜的學習氛圍。
(3)自習教室的內部環境
調查發現,零層的自習教室A004-A014整天都沒有課,這里的學生主要是為考試做準備的,他們不用為尋找教室而到處奔波。自習室內學習氣氛濃厚,來回走動的人很少,僅占6.3%,基本上沒有吃零食、玩手機和電腦的,但是占座現象嚴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層到四層有時安排有課的教室,來自習的學生不固定,往往是沒課的時候找個地方學習,時間也許會很短,所以要求不多。而且人來人往,走動不斷,吃零食的少,但是接電話頻率較高,用電腦上網看電影、玩游戲的占30.8%。
第三層次:安全便利
(1)自習教室的安全問題
通過訪談和長期觀察發現,43%的同學已經習慣了把書包、手機甚至是電腦、ipad等貴重物品放在桌子上就離開。于是就給那些校外人員可乘之機。這在某種程度上與學校的管理不嚴有關,但是筆者認為受害者自己粗心大意是導致惡性事件發生的關鍵。
(2)自習教室的便利問題
調研結果顯示,64.4%的學生認為六教的服務設施基本完善,23.6%的學生認為一般,12%的學生認為不完善。在公共空間設有自動售貨機、自動提款機、校園自動查詢系統、公用電話、休息座椅等,在走廊的一端還設有開水房,這些服務設施可以滿足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基本需求。
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六教在服務設施的設置方面的考慮是比較周全的,具有一系列配套措施。首先在每個對外出入口都設有各個教室的借用課表;其次在各層都設有樓層平面示意圖;再次是每個自習教室的門上都放置課程表。
四、結語
通過這次關于校園內自習教室的行為模式調查及環境行為的互動分析,我認為自習教室的設計、管理及引導的好壞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甚至對人格修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某些平日里不被關注的細節會與學生的心情、感覺以及行為有著千絲萬縷般的聯系。
如果自習教室的設計、設施及管理得到改善,必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生活效率,緩解壓力,改善消極心態,甚至可以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
但是單個自習教室的改變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很小,只有將其與校內其他多方面因素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自習教室作為校園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作用,才能對提高學生生活質量器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道增.環境行為學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 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