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資料與方法
1.1環境和工具管理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廢物管理經費的投入,增設專用通道和暫存間,規范醫療廢物的收集與轉運,要求兩人以上的專職人員嚴格按照工作步驟,按規定的流程、線路、時間對醫療廢物進行收集和轉運;設置專用密閉車由上到下每日到各科室收集轉運醫療廢物,收集前檢查包裝或容器的標識、標簽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杜絕垃圾在運送過程中發生拋撒、滲漏;專職人員必須嚴格從收集箱拎起醫療廢物直接到專用車或暫存間暫存,不得帶往其他科室及其他清潔區域,更不能通過其他通道或者電梯進行轉運,同時對暫存間的醫療廢物要做到日產日清,保證本院醫療環境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或院內感染的出現。專職人員在每日結束轉運工作后,需對密閉車、專用通道、暫存間等進行徹底消毒并詳細記錄。
1.2分類管理和標識管理醫護人員對醫療廢物的分類起著關鍵的作用[5]。目前許多醫院醫療廢物中混有相當數量的可回收的非醫療廢物,據報道焚燒的醫療廢物中非感染性醫療廢物占的比例平均為37.8%[6],不但增加了醫療廢物的處理費用,而且還污染了環境。本院將醫療工作中的可回收非醫療廢物與醫療廢物在初始處理時嚴格分開并統一回收。可回收非醫療廢物統一存放在綠色包裝袋內,醫療廢物中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根據用量大小分別放置在不同規格的黃色醫療廢物專用塑料袋中,袋外有醒目的醫療廢物警示標志,損傷性廢物按醫院感染規范要求放置在特制的利器盒內(黃色投放口,設計成只進不出)。同時在每個醫療廢物收集桶上方貼上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表和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圖,起到時刻警醒的效果,工作人員執行時也能一目了然,確保分類的正確率。
1.3做好交接登記交接是醫療廢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7],各科室均建立醫療廢物登記本,內附詳細的醫療廢物收集與院內轉運登記狀況,專職人員在每日到各科室對醫療廢物進行收集與轉運的過程中,都會對科室醫療廢物種類、重量、時間等進行詳細的記錄,科室相關負責人員核對無誤后再簽名確認,確保了醫療廢物從產生的原始記錄到終末回收處置,都有可追溯的記錄,杜絕醫療廢物回流社會[8]。
1.4定期組織聯合稽查(1)每天上午科室護士長檢查醫療廢物處置分類是否正確,盛裝垃圾袋是否標準,并登記檢查結果;下午科室專人檢查廢物回收時袋口是否封扎緊密,標簽是否齊全,數量登記是否正確,回收人員著裝是否規范,回收路徑是否正確,查看生活垃圾是否混有一次性醫療垃圾,并記錄檢查結果。(2)行政科全面負責對全院醫療廢物規范管理中后勤保障及醫療廢物轉運的監督檢查。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每周隨機到各科室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貯存、規范運送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記錄檢查結果。(3)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行政科每季對全院醫療廢物管理執行情況進行聯合督查考核匯總評分,并詳細記錄。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找出主要問題并及時制訂整改措施,做到獎懲分明,促進和加強醫療廢物管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醫療廢物管理水平。使醫療廢物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1.5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細節管理模式后醫療廢物處理成本為38200元,與實施前46810元比較,處理成本降低了18.39%,節省了醫療廢物處理成本的支出。實施細節管理模式前醫務人員醫療廢物刺傷發生率為20.22%(18/89),實施后為5.62%(5/89),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38,P=0.004)。實施前保潔人員醫療廢物刺傷發生率為34.78%(8/23),實施后為8.70%(2/23),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00,P=0.032)。實施細節管理前后全院醫療廢物執行管理效果比較見表1。
3討論
3.1實施細節管理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結果顯示,實施細節管理后,全院醫療廢物執行管理效果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實施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0.01)。在實施細節管理前,醫療廢物的管理采用科室護士長或責任人負責制,雖有相關職能部門監管和督查,但在整個工作的流程中仍存在缺陷,實施細節管理后,通過各部門溝通協調、履行相應的職責、規范管理體制、改進工作流程,從而使每個細節成為日常工作規范的一部分,實現了醫療廢物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院內感染[9-10]。
3.2實施細節管理有利于培養工作人員的節約意識,創建節約型醫院國際上視醫療廢物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其處理問題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11],醫療廢物管理不僅是醫院管理難題,而且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不僅是醫療機構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醫療廢物焚燒產生的廢氣不但會污染環境,影響空氣質量,而且也是對能源和資源的極大浪費[12-14]。在聯合督查中,筆者發現部分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和非醫療廢物的分類混淆不清,成本意識和環保意識較差,因此,本院提供了相應的可回收資源的設備,制作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表和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圖,并將目錄表和流程圖上懸掛于醫療廢物垃圾桶上方,起到了時刻警醒的效果,護理人員的參與是做好醫療廢物管理源頭的關鍵。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的分類和收集大多由護理人員來完成,可回收非醫療廢物與醫療廢物分類的正確性,從而從源頭上減少醫療廢物的數量[15]。結果表明,實施細節管理后醫療廢物處理成本為38200元,與實施前46810元比較,成本降低了18.39%,這對建立節約型醫院,培養醫務人員節約意識,減少環境污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醫院 口腔 醫院感染 管理
由于口腔診療操作過程中牙科器械與口腔組織接觸頻繁,污染機會多,更容易造成某些傳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1],因此口腔科感染問題越來越引起口腔醫學界和牙病病人重視。為此我院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使口腔科工作達到了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現就我們在2007年―2011年的醫院感染管理科對口腔科的管理經驗總結如下。
1 合理布局,配備專職護士,增添必要設備
口腔科有獨立的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候診區和診療區設有實際屏障,采光通風良好。設置了足夠的洗手池,配備了小型快速壓力蒸汽滅菌鍋、牙科手機養護儀、超聲清洗機、封口機,增添了相應數量的手機及口腔器械等。配備專職消毒護士,及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2 規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規范》,完善了口腔科醫院感染控制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口腔科診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流程、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操作流程等,進一步修訂了《口腔科醫院感染質量檢查評分標準》,使醫務人員有章可循。建立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科室監控小組隨時做好自檢,控感科每月檢查、監測及不定期抽查、市疾控中心每季度做重點監測。每季度將檢查情況以書面形式反饋科室,并與科室獎懲掛鉤。要求科室針對存在問題,做好整改,從而促進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持續改進。
3 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管理及自我防護意識
由于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醫務人員與患者近距離的接觸,器械運轉造成的氣溶膠,容易使醫務人員成為HIV、HB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2]。為此我院利用崗前教育、業務學習、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進行全員培訓,定期對醫院感染知識進行考試考核,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控制及自我防護意識,預防和杜絕院內感染的發生。
4 加強管理,切實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4.1 加強診室環境管理①每日做好診室清潔工作,加強通風換氣②診室按標準要求安裝紫外線燈,每日2次用紫外線照射③對治療區的操作臺使用后及時進行消毒處理④每周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清潔消毒。
4.2 落實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醫務人員應養成戴手套和勤洗手的習慣,在口腔治療過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防護鏡,診治每一位病人后認真洗手。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治療過程中避免戴著污染手套去拿無菌物品,盡量使用腳控開關調節治療椅,對于照明燈開關使用一次性覆蓋物。
4.3 重視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和滅菌:手機是使用最多,污染最嚴重的口腔器械,手機表面和機頭內部渦輪組件及管道系統在使用后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病原體污染,具有高度的傳播危險性[3],因此,必須嚴格執行一人一手機,用后的手機嚴格按《手機消毒滅菌流程》進行清洗、消毒和滅菌。其余手術治療器械以及其他各種接觸傷口和血液、口腔軟組織或骨組織的器械首選壓力蒸汽滅菌,其他口腔診療以及檢查器械,應做到一用一消毒。
4.4 做好監測,確保消毒滅菌效果 按照衛生部《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 科室每月做好環境衛生學監測,壓力蒸汽滅菌鍋要做好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定期對醫療器械消毒滅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進行監測。含氯消毒劑化學監測每日1次,保留監測試紙一個月,監測細菌含量必須
5 切實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及貯存工作。
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內的器械,用后放入黃色醫療廢物袋內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廢棄的針頭、手術刀片等銳器,用后應置于標準的銳器盒中,密封后運送到醫療垃圾暫存點,統一運至醫療廢物處理廠處理。
6 管理成效
通過實施以上管理方法,嚴格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三年共采樣監測24次、166項,其中不合格僅3項,合格率達98.2%,無菌物品合格率達100%。
參考文獻
[1] 陸玉娣。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的控制與預防。基層醫學論壇,2005,9(12):1129-1130。
[2] 盧愛工,李莉莉,劉東玲,李亞華。口腔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190-192
關鍵詞:醫院;后勤成本;管理;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F40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4-00-01
醫院是以治療疾病、照護病人為主要目的的醫療機構,其組織機構分為臨床一線和行政后勤兩大類。臨床主要提供醫療技術和科研工作,行政后勤部門主要服務于臨床一線和協調各方利益關系。作為醫院與社會的紐帶,后勤是醫院這個整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后勤的醫院經不起消耗,沒有后勤的醫院沒有保障。
一、醫院后勤成本的涵義及特點
醫院后勤成本是指后勤部門為保障醫療業務的正常運行所消耗的各種費用的總和,包括勞務費、衛生材料費、低值易耗品消耗費、燃料和電力費用、折舊費用、管理費用等。醫院后勤成本的特點有:
1.從屬性:醫院后勤部門的工作是以醫療服務和病人作為服務對象,業務從屬于醫療服務這個主體職能,其成本消耗也是圍繞醫療服務而發生的。2.復雜性:醫院后勤部門工作復雜,涉及面廣,后勤成本所包含的內容也較多。3.特殊性:由于醫院本身就是一個特殊行業,醫院的后勤部門與其他許多企業相比,有很大的區別,致使醫院后勤成本有其獨特的一面。
二、加強醫院后勤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醫院后勤部門是醫院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勤是醫院的基礎工作部門,它是一切技術工作、服務活動支付保障部門,缺之不可,一所好的醫院必然有一個好的后勤保障系統。醫院后勤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醫院的目標和任務,為醫院的醫療、科研、教學等工作服務,特別是為臨床一線服務。下收下送,上門服務,及時有效地保證各項供應,做好設備維修,水、電、暖通、房物修繕及外環境綠化、污水排放、醫療廢物處理、洗衣保潔等各項工作,為醫療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決定了其成本消耗必不可少。
(二)醫院增收節支的重點應在后勤成本控制。醫院要想取得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能夠穩步發展壯大,就必須全方位多渠道、合理合法地增加收入,一點一滴地壓縮開支。在醫院的整體工作中,后勤對開源節流、資產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衛生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提高“物”、“財”資源的使用效益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后勤成本在醫院管理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這是醫院直接與市場經濟接軌的部門。醫院運營成本的變化大都與這一部門的支出水平有關。后勤部門如能將水電、燃料費用、物資消耗、人工費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將使醫院總成本降低不少。因此,醫院在有效控制醫療技術成本的同時特別要控制醫院管理成本和后勤成本,節支管理的重點應在后勤部門。
三、醫院后勤成本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庫存物資占用大量資金,造成成本費用增加。醫院后勤工作主要是物資供應,因此物資的品種、規格、數量等直接反映了服務質量,這是管理的重心之所在。物資是醫院正常運作的物質基礎,醫療工作的急迫性決定了醫院必須建立某些物資的應急儲備以備不時之需,還需要對這些儲備進行常規檢查和補充,保證其質量。并且醫院工作所涉及的物資種類非常多。現代醫院的收入中,60%-80%需要補償在醫療工作中所消耗的藥品、材料、能源以及各種醫療儀器的購置、維修保養費用,這一些都占用了醫院大量的資金,造成流動資金占用量的上升和周轉速度的減慢,直接或間接影響了醫院的經濟效益。
(二)實物管理不規范影響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資產管理粗放傳統管理方法中,資產管理僅限于財務人員和專業人員對資產信息的基本管理,缺乏對資產的動態以及全員、全過程的管理。所以,實物資產的真實狀態、真實價值很難確定。后勤部門的固定資產多為醫療上提供服務,公共財產居多,但這部分資產沒有專人管理,也沒有落實到個人,容易造成實物的使用壽命縮短,沒有充分利用其價值;并且這部分固定資產基本上都沒有計提折舊,更沒有將費用分攤至科室,容易造成成本核算的不準確和不完整。
四、醫院后勤成本改革思路
(一)更新觀念,使全體后勤人員充分認識到成本核算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后勤全體工作人員應該更新觀念,增強經濟意識,認識到成本核算是加強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體工作人員的重視和支持是成本核算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且成本核算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系統工作,需要各部門分工協作,共同配合。通過加強成本管理,將成本管理的應用機制融入至后勤全體員工頭腦之中,將成本管理措施融合到具體的業務過程和管理過程之中,運用成本源流管理的思想,制定具體的成本管理策略,使員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實現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促進醫院走向良性循環、健康持久的發展之路。
(二)加強物資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物資管理是醫院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一個單位的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對醫院后勤成本對象進行核算是為了進行成本控制,使醫院成本最小化,因此,加強醫院資產管理尤其是確保流動物資高效、安全的周轉,對減少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著十分重要意義。規范實物管理,加強庫房建設,對所有物資進行全程管理,打好成本核算的基礎。
我國醫院后勤管理發展趨勢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醫院后勤服務部門向社會開放,成立后勤勞動服務公司,在保證醫院需要的前提下為社會提供服務,提高后勤資源的使用效率。這是一種完全與醫院脫離的后勤服務體系,類似機構有被服洗滌供應中心、衛生綠化公司等,后勤服務公司作為獨立企(事)業法人,在產品開發,服務內容與方式、經營管理方面具有自,在經濟方面自負盈虧,自主發展。二是社會辦醫院,由社會專門力量為醫院提供后勤保障服務,它有助于消減醫院負擔,且能提高后勤工作質量,有的可以采取部分社會化方式進行管理,如食堂供應可把采購、凈菜、配餐等工序集中搞社會化大工業生產,而烹調、供應可以分散管理,形成連鎖服務。車輛運輸、設備維修等也可采取統一管理分散使用,與分單位目標任務負責的雙重管理辦法來操作。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醫療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與之相適應,深化醫療機構內部改革,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增強醫療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醫院后勤部門應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以病人滿意為目標的服務宗旨,加強后勤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協調各班組的組織領導,做好職工勞動組織的調配,高效優質地為病人和醫療工作提供后勤服務。同時,作為醫院節能降耗的重點部門,后勤應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進行成本核算,加強成本管理,減少浪費,降低消耗,不斷提升醫院經濟管理的效率;將后勤部門逐漸社會化,形成企業式的管理,減輕醫院的負擔,讓醫院輕裝上陣,從根本上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減輕社會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真正體現救死扶傷,為人民健康服務的人道精神,造福全人類。
參考文獻:
[1]于樹彪.最新醫院領導管理創新百科全書[M].吉林:延邊人民出版社,2001:1209-1222.
[2]陳國輝.會計理論研究[M].遼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32-36.
[3]張培莉,王俊秋.新編成本會計學[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