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醫針灸論文

中醫針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針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醫針灸論文

中醫針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心房顫動;辨證分型;中醫藥治療

房顫(AF)是最常見的心律紊亂,其患病率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且可導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腦卒中及周圍血管栓塞等并發癥。本文就房顫的辨證分型和中醫治療等方面做一綜述。

一、古代經典對房顫的認識

古人認為房顫的病機多以本虛為主,《傷寒論》177條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以方測證,這里的“心動悸”當屬心之陰陽氣血俱虛,心失所養,鼓動無力所致。宋·嚴用和在《濟生方·驚悸》中謂:“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蓋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則心君自安矣。”明確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唐·孫思邀在《千金方·心臟》謂:“…病苦悸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虛寒也”。又云:“陽氣外擊,陰氣內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均指出心陽虛衰可致驚悸。此外,痰瘀內阻亦可導致房顫的發生,《丹溪心法·驚悸怔忡》提出驚悸病本為心虛,在驚為痰,在悸為飲,認為心悸與痰擾心神有關。王清任則明確指出血瘀可致心悸,《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證目》謂“心跳、心悸,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法百發百中。”均認為血行不暢,瘀血內阻,可形成心悸怔忡。

二、辨證分型

杜毅等認為房顫中醫辨證主要分為心氣不足,心陽不振、陰虛火旺,心腎不交、濕濁擾心、心脈瘀阻,心失所養四種類型,治擬益氣溫陽、滋陰養心、健脾燥濕、活血化瘀四法。黃崇先等[2]通過對68例冠心病快速房顫患者的觀察,認為其基本病機為心脾兩虛、氣滯血瘀、心陽不振、水飲凌心。屬心脾兩虛者治以補血養心、益氣安神,以歸脾湯治療;屬氣滯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以桃仁紅花煎治療;屬心陽不振者治以溫補心陽,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屬水飲凌心者治以振奮心陽、化氣利水,以苓桂術甘湯治療。徐明揚則認為房顫辨證分型主要分為心陽虛脫證、氣陰兩虛證、痰瘀痹阻證、水飲凌心證四型。

三、房顫的中醫治療

3.1經方化裁治療

《傷寒論》首創炙甘草湯來治療“脈結代,心動悸”。許金鳳觀察炙甘草湯加味治療老年房顫的療效,提示炙甘草湯加味對老年房顫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杜貴傳觀察生脈散加減治療老年人房顫,結果30例患者,26例3d內心電圖恢復正常,認為生脈散加味對治療老年房顫是有效。劉興明將40例房顫患者分為兩組來觀察溫陽益陰,活血類中藥配伍治療心房顫動的臨床療效。提示治療本病可采用溫陽益陰,活血化瘀,兼清郁熱的治法提高療效。

3.2自擬方治療

李平平觀察自擬益心復脈湯為基礎隨癥加減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提示益氣復脈法加胺碘酮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療效確切。殷養國觀察心房顫動患者均有心悸、煩躁、情緒緊張、睡眠不寧等共同特征,辨證屬心神不寧,故采用養心安神法治療取得良好療效。陳守宏等選擇88例房顫患者來觀察中藥益氣活血方在房顫抗凝中的療效。結果提示益氣活血方對房顫患者有較好的抗凝作用。張艷運用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特色中醫診療方法,以滋陰養血、益氣活血、復脈定悸為法辨證組方,以自擬方定心湯治療房顫,取得良好療效。

3.3中成藥

可用于治療房顫的中成藥有穩心顆粒、參松養心膠囊、通心絡膠囊、丹參注射液、參脈注射液等等。徐云校等用參脈注射液治療38例多種原因引起的心房顫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且副作用極少,認為其值得推廣。董昭書等運用參麥注射液治療包括房顫在內的各種快速心律失常,發現參麥注射液除了改善癥狀之外,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的藥物。覃俊安、鄧志忠將以二尖瓣狹窄為主要病變的風濕性心臟病合并AF經瓣膜置換術后仍為房顫的56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9g;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安慰劑。結論認為穩心顆粒對以二尖瓣狹窄為主要病變的風濕性心臟病合并AF經瓣膜置換術后仍為AF的病人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而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穩心顆粒的主要成分甘松提取物纈草酮進行研究,發現其主要作用于心肌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能與離子通道上的特異蛋白相結合,抑制鈉離子的內流,促進鉀離子的外流,降低心肌細胞的自律性,還能延長心房肌、心室肌及傳導系統的動作電位時間,打斷折返激動,從而達到治療AF的目的,具有與胺碘酮類似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對緩解房顫的癥狀,控制心律和心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房顫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同時,通過中醫辨證論治,聯合使用中藥、中成藥、針灸,既豐富了房顫治療的手段,同時又提高了療效。但房顫中醫臨床報道多集中在驗案,缺乏房顫分型統一標準的研究,對于房顫的臨床分型及其治療存在較大分歧,較難統一,臨床報道療效差別明顯。因此,進一步規范房顫的中醫治療行為,制定科學、客觀、安全而實用的診療規范并加以普及推廣極有必要,科學觀察房顫辨證分型,設立嚴格的治療方案將是今后房顫中醫治療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杜毅.中醫辨治陣發性房顫淺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4(22):30.

[2]黃崇先.辨證治療冠心病快速房顫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1(24):9.

[3]徐明揚.心房顫動的辨證論治[J].光明中醫雜志,1997,4(12):2527.

[4]許金鳳.炙甘草湯加味治療老年房顫38例[J].中醫藥信息,2007,3(24):27.

[5]杜貴傳.生脈散加減治療老年人房顫30例[J].吉林中醫藥,2007,12(27):20.

[6]劉興明.加味四妙勇安湯治療心房顫動40例[J].陜西中醫,2007,10(28):12861287.

[7]李平平.益心復脈湯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42例[J].陜西中醫,2006,2(27):154155.

[8]殷養國.安神復脈湯治療老年心房顫動24例[J].河北中醫,2001,10(23):766.

[9]陳守宏.益氣活血方對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7,4(27):2021.

[10]付蓉,張艷,柳士博,等.張艷教授治療房顫經驗擷菁[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1):1415.

[11]徐云校.參脈注射液治療心房顫動38例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0,6(9):260.

中醫針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針灸療法;文獻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637-01

針灸療法是我國傳統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貢獻。2010年我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審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中國,針灸在多種疾病特別是神經系統疾病方面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臨床效果顯著。同時,針灸在全球,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得到迅速的發展,相關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而廣泛。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通過SCI可查閱最新文獻、跟蹤了解國際學術動態。本文以SCI源數據庫為檢索庫,以“acupuncture”、“moxibustion”、為檢索主題詞,在SCI Web版數據庫中檢索式為Topic=(acupuncture)OR Topic=(moxibustion);Timespan=2012.Databases=SCI-EXPANDED共檢索出830篇,將所獲得文獻進行歸納分析,以了解2012年針灸領域的研究發展狀況。

1 文獻來源國家/地區

中醫針灸作為我國傳統療法的一大特色,我國研究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去推廣及傳播其療效、作用機制等。從表1看,我國發表的文獻仍占主要部分,其次為美國、南韓、英國、德國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表現出更易接受針灸替代治療,這與其現代醫學觀念的轉變有密切聯系。中韓之間就針灸所有權曾引起一時風波,依據此次檢索,南韓對針灸療法的重視也可見一斑,其中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文獻數達80篇以上,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聯盟資助文獻達14篇。

4 影響因子較高來源出版物

影響因子是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之一,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也反映該期刊的論文質量、水平及價值高。2012年刊登在《臨床腫瘤學雜志》的針灸文獻是Molassiotis,Alexander發表的針灸可改善乳癌放化療后等所致的疲勞的隨機對照試驗。結論是針灸是一種對癌性相關疲勞癥狀的有效干預措施及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由此可見,針灸療效是得到認可的,盡管其機制并未完全明確。但總觀2012年針灸文獻來源出版物的影響因子多數在5以下,論文的引頻數并不高,這與論文的設計密切相關,如設立對照組,雙盲等,仍是故有難點,一直存有爭議,因此不少研究人員認為針灸的實際效應存在偏倚。然而,針灸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真實地實驗于人類身上,具有無可否認的地位。針灸的理論源于中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思維模式相距甚遠,不應該以西醫的研究模式對針灸療效一概而論。

中醫針灸論文范文第3篇

許長志先生:行醫五十年,註冊中醫師,曾於1999—2002年四次榮獲優秀中國特色專科名醫獎,現任國際特效名中醫專家協會會長、全國特效醫藥展示交流大會組織委員會副主席,同時持有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內外全科文憑、廈門大學高級中醫心腦血管肝胃專科文憑和北京中醫藥大學腎病糖尿病男科病專業文憑。

中華醫學博大精深,中醫無疑是其中璀璨的瑰寶之一。傳統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發展至今,中醫涵蓋的方面很廣,如針灸、拔罐、推拿按摩、氣功、腦學、中藥學等等。許長志先生十分熱愛中醫,與中醫結緣半個世紀,經手疑難病癥無數,均妙手回春。他擅長內、外、婦、兒全科,並創新性地採用新法針灸電療,不斷為病人送去福音與希望。

半個世紀的中醫路,許長志先生從內地到香港,醫治的病人不計其數,為一些絕望的生命找尋生存的價值,同時,他發表多篇論文,將中醫治療的理念與心德譜寫,讓更多人了解中醫的功效與價值。一直以來,他用一顆仁愛與慈善的心詮釋著“醫者父母心”的內涵與真諦。

行醫救人,妙手回春五十載

許長志先生祖籍福建晉江,1963年畢業於泉州醫師學校,畢業後分配至壽寧縣斜灘醫院,其行醫的序幕就此拉開。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許長志先生更深切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由於工作出色,幾年後,許長志先生便擔任院長一職,身上肩負的那份責任尤為重大。他清晰地記得,1970年剛擔任院長時,正值腦膜炎流行,他整整七天七夜堅守在工作崗位。“當時醫院在一樓,我住在二樓,病人半夜容易發高燒、手腳抽筋,我晚上需要處理,而白天又有其他的病人找。”許長志先生回憶說。雖然當時很辛苦,但許長志先生卻很快樂,因為他用精湛的醫術為病疾纏身的人們解除痛苦、送去健康。

1975年,許長志先生申請來港,從此翻開了行醫路上另一精彩的篇章。內地的從醫經歷讓許長志先生在香港駕輕就熟,也讓他在中醫方面的才能凸顯無疑。他擅長內、外、婦、兒全科,同時將傳統的針灸加以創新,融入電療。新法的針灸電療更好地祛除患者疼痛、縮短病理療程,因而頗受患者歡迎。

“我23歲就參加工作,如今已有50年了。”半個世紀的行醫治病路途,許長志先生經歷的疑難病癥無數,為很多瀕臨死亡線上的患者找到重生的希望。“上水有個2歲的小孩,一開始一切正常,跌了兩次之後,後腦受傷導致腦淤血,漸漸造成大、小腦萎縮。去沙田醫院治療,醫生判定只有三個月的生存時間。家人不甘心,將小孩的病例傳給英國的小兒科專家,也被告知無藥可救。”許長志先生說:“小孩父母萬般無奈之下找到我,我對小孩父母說我盡力而為。結果吃了一個月中藥之後,小孩的病情有所好轉。小孩父母感覺有希望,就一直讓我治療,結果吃了一年的中藥,這個小孩逐漸康復,如今,已經十幾歲了。”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許長志先生曾經用中醫療法令一位植物人患者重獲新生。那是一位50多歲的男性中風患者,幾次開刀之後變成植物人,手腳僵硬,家人呼喚他也沒有任何反應,在醫院治療了一年多,一直用營養液維持生命。後來患者家屬找到許長志先生,許長志先生嘗試用中醫中藥配合針灸的方法治療他,結果一個月之後,病人奇蹟般地會講話,就這樣,治療了半年後,患者至今正常生活。

每每看到經自己雙手診治的患者獲得健康,許長志先生內心深處總是洋溢著幸福與微笑。“中醫效果很不錯,一些西醫束手無徹的病例,中醫可以將它治好。”許長志先生自豪地說。在行醫的過程中,許長志先生創新性地將電療加入針灸治療中,即新法針灸電療。此種方法是在針灸後加入乾電池電療,對中風病人、肩周炎患者效果尤為明顯。

從許長志先生選擇中醫這個行業起,他身上就肩負起“治病救人”的那份責任。而半個世紀的行醫經歷,讓他內心深處的那份責任更為深刻與重大,經手的患者無數,經手的疑難病癥無數,面對每一位前來求醫的患者,面對每一例疑難病癥,許長志先生從沒有拒絕與推遲,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從不輕言放棄。

半個世紀的中醫之路,許長志先生的醫術也更為精湛與成熟。如今,他涉及的中醫領域有肝病、腎病、癌病、骨刺、久咳哮喘、鼻敏感、高血壓、中風植物人、口眼歪斜、半身癱瘓、糖尿病、紅斑狼瘡、抑鬰癥、更年期、婦科病、類風濕、膽結石、肩周炎、濕疹等,而中醫早已融入他的生活當中,徜徉於此的他,享受著極大地快樂與樂趣。

創新交流,筆耕不輟譜華章

五十載行醫路,許長志先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他熱心鉆研,積極專攻疑難病癥,並將研究心得撰寫成論文,發表在中醫專業雜誌上,與同行交流心得、體會,探求治病方法、途徑。

在2003年出版的《世界醫藥創新雜誌》上,許長志先生發表了四篇論文,分別為《狼瘡性腎病中醫療法》、《針灸治療植物人》、《針刺治愈中風偏癱》、《中醫藥配合針灸治療大小腦萎縮》。2004年,在另一本中醫專業性雜誌上又數篇。多年來,許長志先生筆耕不綴,書寫著中華古老的中醫療法,並在臨床上將中醫療法創新,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同時,他注重於同行之間的交流,在不斷交流中摩擦智慧的火花,不斷推進中醫這門古老的中華文化的發展。

同時,為進一步加強中醫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他還成立了國際特效名中醫專家協會,並擔任會長一職。“創會的初衷就是希望中醫師之間更好地交流,提高醫療水平。”許長志先生如是說。如今,國際特效名中醫專家協會擁有會員80餘名,一般一年舉行一次聯誼活動,在內地與香港輪流開會,加深會員與內地的交流,亦加強會員之間的溝通。

中醫針灸論文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筆者通過在西班牙講學期間對西班牙中醫醫療和教育現狀的調查,認為西班牙的中醫醫療和教育目前存在7個方面的狀況,文章對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應提出了7方面的對策。

西班牙是歐洲較早開展中醫藥教育和醫療的國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醫藥推廣較好的國家之一。隨著中醫藥在歐洲的不斷發展,我校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分別與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簽訂了雙方聯合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有關協議,由我校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定期派出教師赴西進行短期中醫藥教學工作。筆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講學和考察工作。現將筆者在西期間對西班牙中醫藥教育和醫療狀況的調查情況作簡要介紹,并提出個人的意見。由于在西時間較短,調查不細,管窺之處,敬請斧正。

1現狀和分析

1.1中醫醫療沒有法律的保護,政府支持管理無力

中醫藥在歐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沒有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擔心放開了對中醫的政策、中醫藥進人西班牙后,這種傳統的自然療法有可能會影響他們長期使用的西醫藥療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認在西中醫藥教育的學歷及學位,不承認中醫藥的合法地位,不承認中醫生的“醫師”資格,公費醫療只能享受西醫醫療服務。

盡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醫藥在歐洲及本國的影響力,故只要沒有醫療糾紛,政府對各種機構開設的中醫學校及診所不予以干涉,對市售的各種中成藥及單味藥顆粒劑不強行制止。

1.2中醫藥教育規模小,但專業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與西班牙塔拉戈納國家醫師聯合會合作,在加泰羅尼亞開辦了“加泰羅尼亞—云南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也與西班牙律師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納省組建了“中國傳統醫學高等學校”,兩校分別開設了針灸、推拿的碩士課程和5年制本科課程教育。上述兩校于1996年合并重組為“歐洲中醫基金會”,在西班牙多個城市設有教學點和醫療點,開展中醫教學和醫療工作。

現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仍有一所中醫藥高等學校,該校招收全日制學生,專業設置有中醫、中藥、針灸、自然醫學等,學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學士學位和大專學歷。而“歐洲中醫基金會”所舉辦的學校隨著學員的減少和教學成本上的上升,教學機構逐漸萎縮,該基金會現已無學歷教育課程,僅在馬德里、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3個城市開設有3個集教學、醫療一體的小型學校,學校設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個教室,教室最大者僅有50一60時,僅能容納60名左右學員,相應的診所也設在學校內。

此外也還有一些私立機構舉辦的中醫藥短期培訓班,這些培訓班主要從事短期的中醫藥教育培訓工作,旨在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培訓班的開班時間不定期,學習時間多少不等。

1.3教師魔乏,沒有規范教材,教學時間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講授中醫藥的教師中,大多數是在本國接受了中醫藥培訓的當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國赴西班牙定居的中醫藥工作者;教師中以兼職者居多。由于中醫藥學校的教學時間少,故兼職者平時在診所中進行中醫醫療;教師中多數只具有中級職稱,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偏少,教學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至今為止,歐洲還沒有一套符合當地中醫藥工作實際的統一的中醫藥學教材,各個學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譯的中國不同版本的本科或專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為西班牙編寫的中醫藥系列教材。畢竟經歷了10余年時間,當時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

從教學時間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學周期不短,學習的時間及效果相對有保障;許多短期培訓班的學員往往是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課堂所學的內容極其有限,學時過少,只能把握中醫大致的要領,難得精要。西班牙的學員大多重實用而輕理論,他們一般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不予重視,但對實際治療方法尤為注重。如筆者在給學員進行的中醫神經系統疾病專題講座時,在講病因病機、診斷、辨證要點、治療原則等內容時學員們似懂非懂,不予提問,一旦講到具體治療方法時,則學員們集中精力聽講,相應的問題增加,當介紹到針灸療法時,則問題各種各樣,問題要求具體并具可操作性,比如進針的角度、深度等等。這一現象與西班牙中醫藥教育程度不高、但針灸在西推廣較好有關。

1.4缺乏中醫醫療機構,執業規模太小,但就診及治療環境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內,一般沒有中醫藥專科。但在部分醫院中設有“疼痛門診”,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并在本國學習過針灸的醫生為諸痛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西班牙的中醫治療大多在診所內進行。中醫診所在西班牙的許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規模較小,大的診所有100多擴(含教室),小的僅有20余m2。診所內的設施大多簡單而實用,除了就診桌外,有進行針灸治療所必需的治療床,有銀針、艾條、梅花針等器械和針灸經絡掛圖,有中醫藥書籍、經絡人等治療常用的工具,還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藥。

西方很重視保護患者隱私。在診所內,一位醫生一個診室,治療室內各個治療床之間有隔離板和隔離門簾,床單整潔干凈,這樣,便于患者坦誠向醫生訴說病情,有利于治療的隱蔽;患者使用治療床時采用一次性床單,一人一換,讓患者在診所內感覺舒心、安全,毫無顧慮,能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1.5中醫治療以針灸為主,難用湯藥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認中藥為“藥品”,故不允許中藥飲片進人本國,禁止在其國內使用動物藥和礦物藥。現在西班牙國內僅有由其他國家生產的100余種單味藥顆粒劑,50余種中成藥,這使得以湯藥為主進行治療的內、兒、婦等科的醫師們顯得無力施展才華。當然也有少數中國籍或本國精通中醫藥理論的醫生在適當的時候會給患者開具湯藥,服用單味藥顆粒,或從法國等歐洲國家配方用藥。

相較之下,非藥物的針灸療法在西班牙推廣較好。在西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醫生絕大多數是針灸專業的,針灸治療的病人主要有中風后遺癥、神經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還有一些疑難疾病患者。

1.6中醫師業務知識欠缺,辮證論治水平有待提高

現在西班牙行醫的中醫師們,少部分是在國內中醫藥院校取得了學士學位并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公派到西講學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語后,滯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國針灸醫生;大部分是在本國經過上述培養方式或其他培訓方式培養的醫生。

由中國培養的醫生赴西后由于從業范圍較窄,僅能接觸部分輕癥患者,進修學習的條件和機會不多,又無適宜的臨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醫辨證論治能力,僅能處理簡單的病癥;而在西班牙本國或其他國家培訓出來的中醫醫生,則因學習時間太短、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實踐的空間,對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難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醫生大多只能運用針灸的簡單療法為患者治療。

西班牙中醫藥愛好者職業涉及面較廣,年齡覆蓋面大。比如筆者在西講學的學員中,有中醫(針灸)工作者,也有藥師、護士、制藥企業員工、醫療設備生產商、教師等;就年齡而言,有二三十歲者,也有六十多歲的人。學員中水平參差不齊,有一名曾到中國學習過中醫的學員盡管辨證論治的水平不高,但還會使用“桂枝附子湯”;而有的學員連陰陽五行、臟腑辨證尚不知曉。

1.7缺少宣傳報道,民眾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許多民眾知道有“中醫”這一傳統醫學療法,由于政府不倡導,在公眾媒體不能對中醫藥進行宣傳,因而中醫藥知識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眾盲目,就是中醫藥愛好者,許多人還不知道中醫為何物,也不懂得怎樣用中醫藥的知識對自己進行醫療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無一部中醫藥專業期刊或報紙。幾年前,由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與中國《中醫雜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發行了《中醫雜志》西文版。該雜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譯《中醫雜志》中的部分論文外,還自辦欄目,宣傳報道中醫藥在西的醫療、教學情況。這對擴大中醫藥在西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思考和建議

2.1盡快立法,獲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醫藥立法對于西班牙的中醫藥教育及醫療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拉蒙先生的介紹,由于中醫藥“回歸自然”的優勢及其神奇的療效使得其在歐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醫藥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醫藥法律法規的意向。估計在2一3年內,有望使中醫藥在西班牙通過立法的形式得到認可。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發來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衛生部門負責人正式宣布:該大區官方正式承認中醫的合法地位。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是西班牙政治經濟影響力最大的地區,故中醫藥在該區的合法化將會推動該國對中醫藥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規模中醫藥院校建設,加強人才培養

中醫藥學術內涵博大精深,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生,必須有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診斷學以及臨床各科的知識,任何斷章取義、試圖走捷徑的做法都會違背學習的自然規律,都會把握不了要領,導致無的放矢。

當前,西班牙應該在原有中醫藥學校的基礎上,在馬德里、瓦倫西亞等地建立全日制中醫藥院校,本科教育專業方面可設置中醫、中西醫結合、針推、骨傷、中醫美容、中藥、康復醫學等,方可使中醫藥的教學工作做得扎實而有效,不斷提高本國中醫藥專業人員的中醫藥知識水平和臨床診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師資培養引進,編寫適宜教材,保證教學時間

教師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一個學校只有具備較強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故西班牙應加大中醫藥學校師資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增加專職教師的比例。可采取從中國國內引進或在本國選拔后外送到中國培養等方式,使教師的中醫藥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應該重新組織歐洲中醫藥專家總結多年來使用的教材的優勢及不足,同時聘請國內到西班牙講學或工作過的中醫藥高級職稱教師,共同編寫出適合歐洲及西班牙實際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醫針灸、推拿、中藥、中醫康復、中醫內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顧其他學科。

在有較好的教師隊伍并有適宜的教材后,適當增加全脫產學習專業學員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學員的面授時間,才能保證學習質量及學習效果。

2.4設立正規醫療機構,有規模合法執業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則可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設立中醫科室,下設中醫內科組及針灸推拿組,不僅對疼痛病癥,還可對內科疾病及肢體經絡的病癥實施中醫治療。

散在于各地的各個小診所,在得到法律認可后,應履行報批手續,獲準后由管理機構規范管理;要設立診所條件標準,如診室、治療室,如果有內科診室的,必須設置中藥房;還應有必要的設施、設備要求。

2.5引進中藥飲片,發揮中醫內服湯藥的優勢

在上述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可引進中藥原生飲片,至少有300一400種飲片供臨床使用。中藥的礦物藥及動物藥在許多急重病及疑難病中能發揮奇特的療效,應解除對動物藥和礦物藥的禁忌,讓中藥飲片進藥店;同時,放開對單味藥顆粒劑的限制,在正規的藥店內憑醫師處方配方。

中藥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非藥物療法,只有應用了中藥,才能體現中醫的精髓,整體發揮中醫的優勢,讓西班牙廣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強對從業中醫師的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提高診治水平

要使中醫藥真正在西班牙有較大的發展,除進行初期專業培訓外,對已經在西從事中醫治療的醫生,也應進行相應的在職培訓,如參加個人愛好的專題講習班,并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強化學習等,以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和針灸診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進行專題講學的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基礎理論欠缺的特點,講課中有重點地講解理論,并了解學員對針灸實用技術需求較具體之實際,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針藥結合。即使是非針灸專業的教師,也要注意盡可能地介紹針灸知識。

只有將現已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大夫們的臨床診治水平不斷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眾切實體會到中醫藥神奇的療效。

2.7采用報紙、期刊、電視等媒介形式,加強對中醫藥的宣傳

中醫針灸論文范文第5篇

德國國際中醫學會副主席、德文版《中醫學報》主編英悟德博士于2012年9月訪問成都中醫藥大學時,曾專程到《養生雜志》編輯部拜訪本刊主編馬烈光教授。2013年9月,英悟德博士偕同德國氣功養生醫學協會主席田麗思博士再度訪問成都,與馬教授商談中德雙方在中醫養生及刊物編輯出版方面的交流合作事項。兩位德國專家還欣然同意受聘為《養生雜志》專家顧問團成員,并接受了本刊專訪。

曾擔任過德國前總統和現任總理默克爾女士翻譯的南京大學王民教授這次陪同英悟德博士和田麗斯博士來訪,并協助翻譯,謹此致謝。

馬烈光:今天非常歡迎英悟德博士蒞臨養生雜志社,就我們共同關注的中醫養生文化進行交流,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醫養生未來定能在德國結出碩果。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我曾在成都中醫藥大學與德國中醫學專家進行過座談,就中醫養生文化進行了深入探討,那時的中醫還不為世界所熟知,但在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德國專家對中醫已經有較深的研究,著實令人吃驚。后來,我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坐診時,多次帶教德國留學生,他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治學嚴謹,一絲不茍,中醫理論和實踐能力都較強,對中醫養生也有相當的了解。這些都說明,中醫養生很早就已經在德國傳播,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國際中醫學會想必在這方面也作了很多工作。下面請英悟德博士談談,國際中醫學會如何在德國傳播中醫養生以及取得的成就。

英悟德:國際中醫學會(Inter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ciety-Societas Medicinae Sinensis, SMS)成立于1978年,是歐洲最早成立的第一個國際性中醫藥學術研究組織。創始人是德國著名的漢學家和中醫理論專家滿晰博教授(Prof.Dr.Manfred Porkert)。SMS不像歐洲一些研究中醫的組織那樣只從事針灸研究和治療,而是全面研究傳播傳統中國醫學,包括中醫藥理論、針灸、氣功、推拿、太極、食療、中藥應用等。SMS每年都開設和舉辦各種有關中醫藥講座、培訓班和研討會,并舉辦相關展覽,還經常組織德國醫生到成都中醫藥大學來學習、進修,包括在中醫附院的臨床實習教學。

SMS編輯出版德文版《中醫學報》(季刊),翻譯介紹中國重要的中醫藥研究論文以及國外專家有關學習和應用中醫藥的文章。這是歐洲最早出版并堅持至今的一份中醫學術性期刊,讀者覆蓋歐洲以及北美一些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

馬烈光:據我所知,英悟德博士在中醫養生方面頗有研究,并出版過有關道教養生、太極、氣功和食療專著。請問您對中醫養生文化進行了哪些深入的研究?

英悟德:我是1984年參加SMS的,1986年擔任德國《中醫學報》主編,1996年被選為學會副主席。在此以前,我在讀大學時就學習了中文,開始對中國太極拳進行研究。我在慕尼黑大學的碩士論文就是專門研究太極拳的,并在慕尼黑有名的“Gesundheitspark”健康預防中心教授太極拳。這在當時是德國最早的一本專門研究太極拳的專著,在此以前只有法國巴黎大學戴思博(Prof.Catherine Despeux)在法國出版過有關太極方面的書。

我讀博士后,也繼續深入研究中醫太極、氣功。1986~1988年得到德國科學院的資助,派我到中國來進修學習,在北京受到中國中醫學會的接待,并安排我在中國學習中醫養生和氣功,收獲很大。

我在學習研究中醫養生的同時,也對道教養生進行探討,讀了一些有關道教養生方面的經典著作。對唐代司馬承禎所著《服氣精義論》很感興趣。我認為這是一本很有特色和價值的書,它不僅廣征博引了許多道教經典論述,并與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相結合,發展了陶弘景服氣療病的思想,使道教氣功療病法進一步完善。這對我啟發很大,我決定把它翻譯成德文,并以此作為我的博士論文。我的論文受到學術界重視,德國有名的基金會(The studienstiftung des Deutschen)主動給予贊助,已正式出版。這篇論文在德國受到關注,因為當時在德國沒有這方面的著作,對中醫養生經典理論還沒有人作系統介紹,直到現在,這本書在德國也還很有價值。

馬烈光:中醫藥膳食療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時藥膳食療充分體現出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看到您在德國和韓鵬教授合著了一本《中國食療》,書中詳細介紹了食物的藥用價值、烹制方法以及中醫臟腑常見病的食療方法和應用。這本書的出版在德國受到各方關注,影響頗大。請您就此做詳細介紹好嗎?

英悟德:好的。我在研究中醫養生的時候,也讀了一些有關中醫食療的書,深知“藥食同源”的重要性和食療在養生方面的作用。歐洲人對中國飲食文化很感興趣,推廣中醫食療一定會受到西方人的歡迎。所以,我花了幾年的時間申報了專門研究課題,對中醫食療進行研究,對有關中醫經典食療文獻資料和一些現代資料以及中國飲食文化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并得到成都中醫藥大學劉繼林教授和范家永教授的大力支持,最后與SMS前主席、德國著名中醫臨床和教育專家韓鵬(Prof.Dr.Carl-Hermann Hempen)合作,編寫《Chinesische Diaetetik》(中國食療)正式出版。在這本書中,介紹了157種西方常用的藥用食物的具體應用和滋補作用,也介紹了中醫食療理論和食療養生學說,受到讀者廣泛歡迎。在SMS辦班、講座中,我們也將中醫食療列入計劃,并曾舉辦有關食療專題展覽,起到廣泛宣傳作用。現在在德國,一些中醫研究組織也開始了對中醫食療養生的研究和宣傳。

馬烈光:中國的養生文化綿延幾千年,不僅福澤中國人,也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東南亞。現在中醫養生走出國門,將給五大洲的朋友帶來健康和長壽。那么,中醫養生在德國的發展前景如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昌图县| 崇义县| 金山区| 元江| 绥阳县| 西林县| 朝阳市| 肥城市| 渭源县| 祁连县| 改则县| 吉安县| 津南区| 渝北区| 扎赉特旗| 昭觉县| 会昌县| 瑞丽市| 会同县| 郯城县| 临夏县| 娄烦县| 来安县| 阿坝县| 靖安县| 巩义市| 昭平县| 东兰县| 珠海市| 青河县| 霍邱县| 牙克石市| 金塔县| 光泽县| 仙居县| 远安县| 上栗县| 宁德市| 香港 |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