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范文第1篇

 

1 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所取得的成效

 

我國自1998年實施林業資源保護以來,無論是退耕還林工作、沿海防護林建設工作還是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目前我國的人工林保存面積穩居世界第一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質量及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年價值都持續增長。2005年我國開始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這使得我國的濕地生態系統也逐漸完善,部分地區的濕地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沙地土地植被覆蓋率亦連年增長,同時沙漠植物種類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此外,我國還開展了一系列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和建設工程,成功構筑了許多良好的生態屏障。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森林面積約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了 21.63%,森林蓄積量約 151.37 億立方米,森林每公頃蓄積量約89.79立方米,森林植被總碳儲量約84.27億噸。

 

這些數字都說明了我國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 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由于政府和人民的努力,近幾年來我國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受氣候、地理環境及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仍比較薄弱,比起發達國家尚遠遠不如。具體來說,我國目前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由于林業資源的過度采伐,導致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約達到了國土面積的37.2%,進而造成我國的沙漠化程度不斷加重,已嚴重威脅到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2) 我國部分地區的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問題非常突出,其導致沙塵暴災害頻繁,而又由于受到生態和技術等的限制,這些沙漠化和石漠化土地的治理難度都很大,目前所得的治理效果尚不是很明顯;3) 雖然政府為了保護林業生態環境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如憑證采伐林制度、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及年度木材生產計劃管理制度等,但我國目前的森林亂砍濫伐、無證采伐及超限額采伐現象依然屢見不鮮;4) 我國的濕地泥沙淤泥現象依然嚴重,而且很多瀕危動物都因此而逐漸消失,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破壞;5) 我國的人均占有森林面積較小,且森林質量和物種多樣化程度也較低,森林難以發揮出自身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鑒于此,我國當前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并積極探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3 如何做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3.1 明確基本思路

 

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我國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當以促進人口發展、資源發展及經濟建設為宗旨,以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和人民的生產生活為目標,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堅持實現區域突破,著眼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土地石漠化治理,大力推進植樹造林,保護和搶救瀕危物種,想方設法增強森林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政府應當要正確處理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之間的關系、重點和一般之間的關系、點和面之間的關系及內涵與外延之間的關系,不斷加強對生態重要區域和生態脆弱區域的保護,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生態建設工作,合理利用林業資源,盡量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共贏局面。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之時,應當要先重點后一般,即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地方優先治理,并大力建設林草植被,增大綠化面積。在大面上,應當要進一步加強對長江、江黃河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在進行綠化的同時不斷增強森林的生態效能;而在點上則應當要抓緊森立公園建設和濕地保護工作,充分利用廢棄工礦地來進行綠化,盡量增加森林面積。

 

3.2 抓緊工作重點

 

目前我國約有二十多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重點保護地區,這是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重點。而目前比較重點的治理工程有青藏高原生態屏蔽系統、東北防護林建設、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南方丘陵山地帶水土治理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要以重點工程帶動為主,充分改造原本的低質低效林。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要投入更多的相關科學技術,并依靠分散的物資和勞動力,實現人工措施與自然措施的有機結合,從而一步步恢復林草植被與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同時還要優化栽培技術,不斷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此項工作與民生建設聯系在一起,實現生態與經濟的有效結合。

 

3.3 完善相關制度

 

若想做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要擁有一系列完善健全的管理政策制度。因此,當前政府和林業部門必須要在已有政策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實際國情和地域因素,總結過往經驗,學習國外理念,不斷改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并加強執法力度,大力打擊亂砍濫伐等破壞林業生態環境的行為,確保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序開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而為了進一步推動這項工作,使我國的林業得到可持續發展,政府、相關部門及人們都必須要重視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強化對美化、綠化環境的認識,并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勇于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只有這樣,才能夠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 張金波。如何做好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J].農業與技術,2015.

 

[2] 白金瑞,趙廣杰。策論新時期林業如何做好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4.

 

[3] 寧可。論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其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

 

[4] 索南德吉。江河之源中華水塔---做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之我見[J].農業與技術,2013.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環境保護;措施;水利工程施工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7-0041-01

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國已進入“民生水利”和“生態水利”的發展新時期。水利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施工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和《水土保持法》,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不斷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1.確立環境保護目標

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對施工區域內的植被、古樹木盡量做到保護到位,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加強開挖邊坡治理防止沖刷和水土流失,積極開展塵、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廢、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對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2.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開工前,要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出與工程同步的防止環境污染的措施,認真作好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

2.1 防止施工擾民與運輸道路污染

1)工程開工前,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施工方案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2)與施工區域附近的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建立良好的關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要事前通知。夜間十點后,禁止施工產生噪音擾民。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和河道,并安排專人進行清理廢料,防止環境污染。

2.2防止空氣污染

1)減少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鑿裂和鉆孔施工盡量采用濕法作業,減少粉塵產生,防止空氣污染,保護空氣質量。

2)禁止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味的氣體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許可部門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實施。

2.3 加強水質保護

1)砂石料加工系統產生廢水的處理。產生的廢水經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顆粒物后,再進入反應池及沉淀池,為保護當地水質,實現廢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設置調節池及抽水泵,采取廢水回收循環重復利用,損耗水從河道抽水補充,與廢水一并處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設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漿和細沙由污水管道輸送到干化池,經干化后運往附近的渣場。

2)施工機械維修含油廢水一律不能直接排入水體,應集中收集后經油水分離處理,水中礦物油濃度不能超過5mg/L以上,對處理后的廢水進行綜合利用,嚴禁排入河道,污染水質。

3)施工場地修建給排水設施,減少泥砂和廢渣進入河道,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土石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臨近建筑物和邊坡穩定。

4)生產、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對生產污水按要求設置水溝塞、擋板、沉淀池等凈化設施,保證排水達標。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后,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

5)每月對排放的污水監測一次,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應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2.4 固體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生活垃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運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渣場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防治任意倒放棄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及影響其他工程的施工和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施工后期對渣場坡面和頂面進行整理,使場地平整,利于復耕和覆土綠化。

4)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區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箱,防止垃圾亂堆亂放,定期將垃圾運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2.5 水土保持

1)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在建設施工期間的落實,遵循《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規范》(GB/T50905-2014),倡導綠色施工管理、環境保護技術、節材、節水、節地和節能技術等。

2)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筑而占用合同規定外的土地,破壞莊稼及植被生長,造成水土流失。臨時占地施工完成后,及時恢復原來地表面貌及覆土。

3)施工期間采取設置給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他環境資源;合理砍伐樹木,清除地表余土和其他地物,不亂砍伐林木,不破壞草灌等植被;進行土石方開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條件采取生物保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堆放和利用,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

2.6 生態環境保護

1)盡量避免在工地內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或砍伐林木,嚴禁在工地附近砍伐樹木,施工現場內有特殊意義的古樹木和野生動物生活的,必須設置圍欄并加以保護。

2)在工程施工完工后,按要求拆除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施工廢棄物,完成生態環境恢復。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 生態環境 可持續發展

一、導言

隨著人們社會認識的逐步提高,由于修建水利工程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被重視,但是目前水利工程的不良影響還有能制定出一份國際公認的評判標準,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評價問題的存并且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不但有利于我國防洪、灌溉、發電等事業的發展,而且還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完善水利工程對我國的社會經濟與發展有著尤為重要的含義,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在建設水利工程時對環境所造成的損傷有時十分嚴重。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管理體制指的是在管理權限上的劃分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由于水利產品生產的技術經濟特征,使得管理體制不容易保持固定的模式。企業內部的各級組織機構、管理權限必須與企業所承擔施工任務的規模、性質、地區條件等相適應,并隨著這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規章制度是指企業職工在例行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應遵守的有關方法、程序、要求及標準所做的規定。由于這種管理和經營體制的關系,根本就不涉及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意識淡薄,是多年來造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我們應改進和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

二、建設水利工程對陸地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以及運行的過程中。在建設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常常會對樹木、農田、草叢等植被造成破壞。伴隨水利工程的建設進行,施工單位必須實施工程占地等,必然會對植被造成大量的破壞,同時在建設的過程中產生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許多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入河道,直接對河道兩旁的環境惡化了,于此同時還導致地區飲用水污染。在建設水利工程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對動物和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讓動物們都被迫遷移至其他地區,最終造成該區域的生態系統嚴重失衡。在運行水利工程時,也會造成許多植被遭受水利工程的破壞。在河流的附近,有各種各樣的植被生長,然而環境的破壞使得植被的生存環境被改變甚至喪失,直接減少物種的群居,導致該區域的動物和植物之間結構產生轉變,讓該地區的生物結構鏈發生改變。

三、建設水利工程對天然河流周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一般都是在天然的河道上建設水利工程,這樣直接導致河流長久演化而生成的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破壞,讓河流原本的生態環境多樣性發生了變化。在天然的河流上建設水利工程會造成部分河段水流的含少量、水深等發生變化,從而對河流的上下游水文泥沙也產生影響。還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質、水溫、地質環境甚至該地區氣候。建設水利工程會讓天然河道的水溫和水質發生,特別是建設水庫的情況下。由于水庫具有水面較寬、水體較大等特點,并且水面容易受到太陽的輻射等,讓水庫的水溫具有特殊的結構。當水庫進行蓄水后,因為水面對太陽輻射反射率要比陸面發射率小,使得水面的熱量輻射值直線增大,導致水庫蓄水之后壩前水溫要比天然河道的水溫要高,水溫變高會對魚蝦類的水產品生存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從而對魚蝦類產量造成影響。建設水利工程還有可能造成該地區氣候發生變化,特別是建設了水庫情況下,水庫擁有較為廣闊水域,其水汽蒸發量遠遠大于水庫建成之前,大氣層中的水汽明顯增多,造成此區域的濕度上升,降水量增長,霧天越來越多,改變了原本的氣候環境。

隨著人們環境的保護意識持續增強,人們逐漸的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維持平衡對人們的生存越來越重要。當我們積極興建水利工程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工程建設對環境所造成的后果,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和諧發展為原則,正確的處理建設水利工程與環境保護間的關系,讓二者之間能夠和諧的發展。因為當前社會對環境問題尤為的重視,環境保護的認識水平也逐漸的提高,運用專項學科對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其改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將能夠讓環境保護的工作更加豐富、更加全面。

四、水利工程建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村生態 環境問題 保護對策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1-120-02

農村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息息相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以及灌溉水、工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等對農村生態環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朝陽農村經濟有了快速發展,但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不高度重視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并采取切實措施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將被動搖,而且農業運行的不穩定將會加劇,其后果不堪設想。

1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的主要問題

1.1外界污染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

1.1.1水污染

近年來,隨著朝陽工業的發展,大量的廢水排入河道,致使各河道受污染。主要污染指標包括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油、氨氮、總磷等。局部地下水含氟較高。

1.1.2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農村生態環境。朝陽市氣候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風向影響著污染物擴散輸送的方向,風速的大小決定著污染物的擴散和稀釋速度。降水是農田灌溉的主要補給源,季風也影響著降水量。總之,大氣污染不僅破壞了大氣生態環境也破壞了土壤、水體生態環境。

1.2農業自身生產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

農藥、化肥、農用塑料薄膜的過量和不合理的使用,污染了土壤和水環境。隨著農業的發展,這三項污染越來越加劇。我市化肥施用基本在每年30萬噸左右,多為氮肥和復合肥,氮、磷、鉀的折純量分別為8.15萬噸、2.95萬噸和2.65萬噸。施用后剩余的氮磷基本轉化為氨態氮、硝態氮和無機磷進入大氣和水體,造成環境污染。農用地膜帶來的白色污染造成新的環境問題。另外,規模化的養雞場、養豬場迅速發展起來,都沒有建設相應的廢棄物處理設施,結果造成畜禽糞便隨地堆放,污水橫流,污染農田,嚴重惡化了農村生態環境。

1.3鄉鎮工業問題的影響

我市鄉鎮工業具有地域分散、發展不平衡、綜合規劃能力差、污染面廣量多、污染治理困難等特點。由于鄉鎮工業的污染物排放,導致農作物、農田、植物受破壞面積增加,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2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

2.1主觀原因

2.1.1觀念上的錯誤

農村生態系統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體,但由于對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片面注重經濟效益,重開發輕保護,重建設輕維護,對資源采取粗放型開發利用,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

2.1.2體制的不完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部門行業條塊分割、機構組織不健全、農村環保部門隊伍薄弱,對環保工作影響很大。致使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屢禁不止,加劇了生態環境的退化。同時,長期以來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也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

2.2客觀原因

農村生態環境是一個復合的和開放的系統,主要由光、熱、氣、水、營養物等非生物因子和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所組成。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具有影響因子多樣性、作用機制復雜性和污染爆發滯后性等特點。大氣、水、土壤、巖石等環境因子和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都通過不同途徑、不同作用機制影響農村生態環境。另外,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也是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對策建議。

3.1 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應針對我市農村較為分散的特點,設施建設的“瓶頸”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轉變觀念,通過各種渠道爭取環保資金,除應將環保投資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逐步增大環保投資在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外,還應當積極利用市場有利條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如采用BOT方式、特許權經營等方式投資建設環保基礎設施,政府則應在稅收、貸款等方面建立比較完善的配套政策,給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開征生活污水排放費和生活垃圾處理費,通過合理的價格體系,多渠道地加大環保投入。以提高環境質量為目標,建立經濟實用的環保設施。

3.2種養結合,發展生態養殖業

種養結合,可以變廢為寶,做到資源綜合利用。豬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不僅為農作物提供養分,還有助于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如果養殖場與周圍農戶合作,并且將兩者結合起來,將養殖場位于農田附近,豬糞便水經無害化處理后,由農戶用于蔬菜和果樹等農作物肥料,作物收獲產生的青秸稈和菜葉等作為青飼料喂豬,實現優勢互補,資源綜合利用,將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針對養殖業所造成的嚴重污染,可將這一模式加以推廣。

3.3加強技術指導,合理施肥

加強農業技術部門的作用,對農民使用農藥、化肥進行科學的指導,及時為農民提供病蟲害的預測和防治措施。推廣生物防止技術和低毒、高效農藥的使用,提倡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有機肥具有養分全,肥料穩定性好,后效長的優點,但養分濃度低,肥效慢,與無機肥配合使用,不僅可以滿足農作物迅速生長的要求,還能滿足作物持續需肥和當季作物高產的需要。

3.4發展生態農業

通過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生產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減少外界有害物質過多進入生態系統。平衡栽培技術體系根據具體作物和自然-人為環境的不同情況,綜合考慮各項農業生產必需因素,平衡作物生長的各種條件,保證農作物在低成本的生產過程中高產優質解決傳統技術存在的缺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環境保護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a)-0062-02

環境保護作為一項最貼近人民、最接近生活實際的問題,目前,上至國家下至人民都在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與關注。然而,在現代化的實際生產中,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環境問題,人們對環境的滿意程度仍然不高,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們對環境的建議各種各樣, 環境污染的投訴問題也逐年上升。某省就該地的環境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此來推動環境建設力度,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為保證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1 該省在環境保護中出現的問題

1.1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過于柔軟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逐漸制定和頒布了一些有關環境建設的法律法規,然而,大部分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均是以經濟發展為前提,是在以環境換取經濟的較快發展的前提下制定的。法律法規的內容不具體,實踐性不強,難以落實,處罰力度不深,沒有實施強制的手段,所以,其與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背道而馳。另外,一些其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等都未授予環保部門一些有可實踐性的強制權力,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對一些破壞環境保護、不恰當的處理污染措施給予一定的處罰,對應的處罰金額分別為水資源污染10萬元,空氣污染5萬元。對于部分污染大戶來說,持續停止運轉污染處置設施一段時間,其所節省的花費大概在幾十萬元或者上百萬元,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守法成本低, 違法成本高”的不良現象。

1.2 企業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

一般情況下,企業一味地追求其內部的利潤與經濟效益的最佳化,這無不體現出企業的環保意識不夠深,由此導致部分企業在涉及環境保護時,將原本必須實施的污染處理袖手旁觀, 一拖再拖,不愿意實施必要的環保投資,這就使得環境保護問題逐漸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企業的“不自覺行為”。諸多企業雖然經過多次抽查,但是依然采取其他的方式不合法地進行排污。

1.3 環保機制問題

由于環保部門屬于雙重領導體制,這就使得環境部門執法一直處于較為尷尬的局面。通常環保部門僅僅在業務上接受上一級環保部門的領導,而在行政方面則隸屬地方政府,地位、金錢幾乎都掌握在某些地方領導手中,從而導致環保執法人員挺不起腰桿子來說話,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這逐漸成為一些基層環保部門極為普遍的狀況。甚至部分基層環保部門沒有在加強執法, 而是在看地方領導的臉色,只是對付上級的檢查, 甚至有通風報信等不良現象。

2 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2.1 增強法制建設,將生態環境保護列入法制化軌道

通常情況下,要不斷地建立與完善一些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法規,努力執行法律,加快一些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改程序。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制定部分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條例,加強對下一級環保部門的監督力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規與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制素質,形成整個社會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嚴厲打擊各類破壞資源和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各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部分企業在進行經濟開發與項目建設時,要全面考慮是否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切實執行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禁止在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方開發土地,努力制止破壞林地、草地、污染水資源的不良行為。

2.2 提高公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

生態環境保護是所有公民共同的事業,僅僅依靠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產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地向全國各個地方的人民灌輸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宣傳一些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地推廣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增強所有公民保護環境與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發展的意識,將生態環境保護變為所有公民的自覺行動。

2.3 建立與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生態環境監督機制

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責任,各級政府要對該轄區內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負責,同時,各部門也要對該行業與系統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切實貫到實處。要實施嚴格的考核與獎懲制度。對認真履行職責,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自身力量的集體與個人,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針對一些失職、瀆職而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必須依法給予追究。環保部門認真做好綜合協調和監督工作,建設部門要不斷地增強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規劃、管理,認真落實好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工作,各級區域政府要以國家確定的生態環境作為重點,認真保護與監管區域的環境保護實施行為。

3 結語

總言而之,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逐漸加強對其重視,因為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經濟的良好發展,還關系到人們的身心健康。然而,在現代化建設中,某省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環境方面也出現一系列問題:環保法律太軟、企業環保意識淡薄、環保體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為此,某省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建立并完善生態監管系統等,以便于全面推進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 嚴煦世,劉遂慶.給水排水管網系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115-1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新和县| 伊春市| 莱州市| 阳城县| 巴里| 班戈县| 台东县| 娱乐| 呼图壁县| 新兴县| 克什克腾旗| 白山市| 兴安县| 静宁县| 青冈县| 共和县| 浙江省| 天全县| 阳原县| 泰顺县| 昭平县| 镇巴县| 体育| 商南县| 大同市| 阿拉善盟| 阳曲县| 曲沃县| 浙江省| 永和县| 延边| 孟连| 奉贤区| 太和县| 蓬莱市| 铁岭县| 建昌县| 灵武市| 青铜峡市|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