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口腔生物醫學

口腔生物醫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生物醫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口腔生物醫學

口腔生物醫學范文第1篇

1口腔醫學專業特殊需求及改革

從醫學微生物學的角度出發,口腔醫學專業所接觸的微生物有其自身鮮明的特點:口腔微生物數量龐大、種類豐富,且厭氧菌占較大比例。這就決定了使用普通的細菌培養方法是無法客觀反應口腔內微生物構成的。于是針對口腔專業的特殊需要,并兼顧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我們對口腔專業添設了題為“發現你所不知道的自己”的全新實驗課教學單元,該部分共計4次實驗課,包括8個實驗學時。第一次實驗課的主要內容是口腔微生物的構成、口腔厭氧菌及厭氧培養法。

在本次實驗課上,教師先啟發學生分析口腔的特殊環境,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討論口腔微生物的構成,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性總結,并系統講解口腔菌群的組成。然后,向學生介紹口腔厭氧菌及其存在部位,并簡要介紹常見的厭氧培養法,包括高層瓊脂柱法、厭氧培養皿法、亨蓋特滾管技術、厭氧罐技術等。要求學生思考、討論各種方法的異同點和各自的優缺點,重點掌握厭氧罐技術,我們將在后續的實驗學時中采用此法進行口腔厭氧菌的培養。第二次實驗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常見的口腔真菌及其相關口腔疾病、真菌的培養與常用培養基,并進行口腔微生物樣本的采集與接種。在本次實驗課上,主要講解真菌適宜的生長環境與條件以及真菌培養中最常使用的沙保氏培養基的配制,并教學生進行口腔微生物樣本的采集與接種。具體操作包括:①需氧培養:用無菌棉簽采集齦上牙菌斑或牙垢接種于固體血瓊脂平板培養基,37℃倒置于培養箱孵育;②厭氧培養:用無菌棉簽采集齦下牙菌斑或牙垢接種于加有還原劑的固體平板,置于厭氧罐中,抽真空并密封,放入37℃培養箱中孵7天;③真菌的選擇培養:用無菌棉簽采集后牙鄰間隙牙菌斑,接種于新鮮配置的沙保氏培養基,28℃培養箱中培養7天;④牙菌斑的剛果紅負性染色法直接觀察菌群構成:剛果紅負染后讓學生在油鏡下觀察并報告球菌、直桿菌、梭菌、絲狀菌、彎曲菌和螺旋體六大類微生物的百分比。第三次實驗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菌落觀察及鑒定。具體操作包括:①觀察厭氧和需氧培養基上菌落的形態,大小,顏色等特征,分別選取數個單菌落進行革蘭染色,觀察不同菌落的革蘭染色性。②觀察沙保培養基中的菌落生長情況,挑取數個不同的單菌落分別接種于科馬嘉顯色培養基,28℃孵育7天。第四次實驗課的主要內容是觀察科馬嘉醫學顯色培養結果,根據菌株在培養基上的不同色彩對其進行大致的分類鑒別。同組同學共享實驗數據,根據四次實驗的結果并結合本組同學自身口腔健康情況討論口腔微生物的構成與常見的口腔健康或疾病之間的關系,撰寫實驗報告。

2實驗課教學改革成果

通過8個學時的主題實驗課學習和操作,同學們生動詳細的了解了自己的口腔菌群構成,鮮活的觀察到了自己原來所不知道的自身口腔微生態。全課程不僅充滿趣味,更貼近口腔醫學工作的實際。教學全程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思維敏銳活躍,課堂上體現了很高的主動性、創造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課程結束后,我們分別對參加普通微生物學實驗課學習和參加針對口腔專業微生物學實驗課學習的不同批次的醫學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與參加傳統課程的同學相比,參加改革后口腔專業微生物學實驗課的同學對課程教學的滿意程度提高了25%,對醫學微生物學以及相關專業課的學習興趣提升了30%。當然,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通過率以及考試平均分也均有大幅度提高。

3討論

口腔生物醫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人體解剖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素質教育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各部分正常形態、結構及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學[1]。它是高等學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習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并掌握相關解剖生理學知識,為生物醫學儀器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其他學科提供基礎。我們所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設在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下,學院大的環境下是通信電子學科,而生物醫學相關思想和興趣教育相對薄弱,又因目前通信電子、計算機等相關工作求職相對容易,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找工作相對較難,很多學生考慮到以后的就業,學生的興趣培養難免會從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向通信電子計算機方面偏移,導致很多學生對人體解剖生理學的主觀積極性降低。我們在教學中體會到,如果單單講解課本人體解剖生理相關知識,學生思考不積極。因此在講授人體解剖生理學知識的同時,試圖結合工程相關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借以融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培養創新思維。

1 結合工程來講解

在講解人體解剖生理學時,結合工程來講解,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解細胞膜時,先簡單講解一下細胞膜的成分,然后提問,人工細胞膜如何來制備呢?等同學思考后,再講解人工細胞膜的人工做法,如利用旋轉蒸發法制備,還可以講解人工細胞膜的用途,例如用在納米醫藥,特別是抗腫瘤藥物如阿霉素脂質體等,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同學的興趣,而且能夠加深同學對細胞膜的理解,培養創新思維,還可以為以后的學以致用提供樣例。

例如在講解運動系統骨骼時,講解骨骼的組成和功能后,提問同學,人工骨骼如何做呢?怎樣能夠達到真正骨骼的要求,如何實現等等?這樣既能提高同學的興趣,又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時進行思考,利用工程方法如何實現。

另外在講解血液時,在聯系工程方面,除了講解人工血液,如何發現攜帶氧氣的碳氟化物等,還會講到造影劑在磁共振和超聲波中增強血管成像,以及怎樣設計儀器快速準確地分析和檢測血液中的成分等,這樣可以在理解人體解剖生理的同時,擴展相關的工程方面的知識和解決辦法。

比如講解牙齒時,在聯系工程結合專業方面,提問如何設計假牙、補牙等,對于洗牙,結合超聲波洗牙,進一步提問,能否根據這個原理進一步實現利用超聲波洗車,節約用水等,使所學相互聯系,結合實際貫通一體。在講解人體解剖生理知識的同時,結合工程對一系列的器官是如何人工制備,如何實現相應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實現的關鍵是哪些等等,也作為一條線索貫穿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

2 結合多媒體教學

人體解剖結構復雜,很難口述清楚,應用多媒體教學,就可將人體解剖實物圖像、演示各部位的形態結構、解剖層次和毗鄰關系,三維動畫模擬演示等生動的展現給同學,能使學生對人體器官組織結構獲得一個完整的認識,便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2]。特別是人腦結構,通過講解相關結構和功能,聯系日常腦部疾病,播放神經系統的解剖和生理教學視頻,加深學生對神經系統結構功能的理解。另外在課外也選擇一些優良的解剖學教學視頻播放,讓同學如親臨其境的學習,在缺少實驗情況下,盡量多的理解人體解剖生理學知識。

3 精簡人體解剖生理學方面的教學

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存在教時少,實驗少等問題,重點還是結合生物醫學工程的特點,對內容有所精講,有所刪減的講授。這樣才能在結合工程的情況下完成課程的教學工作。未講解的人體解剖生理學知識,讓同學們課外自學作為彌補。例如在講解運動系統的肌肉方面的知識時,主要介紹幾個重要的肌肉位置,作用等,在結合工程學科講解時,除了講解人工肌肉外,還講解人機工程軟件如Anybody軟件等與肌肉和骨骼有關的工程設計。這樣雖然對肌肉的知識有所刪減,但是主要還是有所了解,可以用于工程的使用等,對學生的實際應用和創新能力培養有幫助。

4 其他

結合工程學科的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一定要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較高年級講授,因為高年級的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能夠結合理解擴充的工程學知識,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我們在給大學初入校的學生講授生物醫學工程概論時,講解到相同的內容后,提問和調查講課情況,低年級同學的回答是似懂非懂,對低年級同學講課效果就比較差,但是在同堂聽課的其他學院(如生命學院、通信學院、計算機學院)的非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高年級同學卻表現出很強的興趣,多次聯系老師請教和討論他們的問題和想法,并表示愿意參與到我們的研究中。

雖然我們結合工程來探索進行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能夠針對工程學科學生教學,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課堂提問和考試發現,很多同學對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知識學習不夠全面系統。一方面是由于上課課時少,缺少實驗,另一方面我們認為是花費了一定的時間來講解結合工程方面的知識,雖然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未能充分結合相應的醫學臨床,導致某些知識理解深,某些方面的知識細節理解較淺。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教師的素質對學生的學習影響至關重要,如臨床實際結合較少,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3];如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雖然直觀易于理解,知識量大,但是也影響到講課的條理性等,對系統條理性的記憶有一定影響[4]。

參考文獻

1 左明雪,劉赟,安書成,等.人體解剖生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57-62.

2 張躍蓉.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遵義醫學院學報, 2004, 27(1): 99-100.

口腔生物醫學范文第3篇

前言

全面部骨折(Panfacialfractures)是指面中1/3與面下1/3骨骼同時發生的骨折,骨折涉及顱領面部上下領骨區、顴眶區、鼻眶篩區和(或)額區等多個部位,傷情常較兇險,造成比較復雜的面部畸形,咬合關系紊亂和張口受限,并常伴有全身多器官損傷。在治療上,不是將相關部位骨折的治療方式簡單匯總,全面部骨折類型多種多樣,治療難度大,處理不當可造成復位不準確,致術后咬合紊亂及面部外觀畸形,嚴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體征。常規的診斷方法為普通X線攝片和常規CT掃描,它們對于全面部骨折往往顯示欠滿意,漏診率較高,無法滿足臨床實際需要。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及圖像技術的迅猛發展,通過計算機輔助生物醫學治療方式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在領面部創傷整形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筆者通過我院治療全面部骨折的臨床經驗,并結合近年來計算機輔助生物醫學技術對全面部骨折的術前設計、診斷及手術治療模式及進展作一綜述。

1全面部骨折的定義

口腔領面部由上領骨、下領骨、顴骨、鼻骨、穎骨、愕骨、蝶骨等共同組成,在交通事故、墜落、體育比賽等意外事故中經常發生領面部撞擊性損傷,故領面部骨折呈逐年遞增趨勢。由于組成領面部的骨形態不規則、骨質薄弱、外形突出等特點。在遭受外力擊打后,患者常常出現嚴重移位的多發性骨折,并波及毗鄰的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研究顯示90%的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眼損傷眼球,4.4%的患者合并顱骨骨折,17.5%的患者合并閉合性顱腦損傷,22%的患者合并頸椎骨折,4.5%的患者伴有嚴重的出血川。如診斷和處理不當,常造成多種難以糾正的并發證和畸形,它一直是領面外科治療中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但以前并沒有對這類多發性骨折進行明確的定義,其診斷依據、治療原則也缺乏統一的認識。近年來隨著研究人員對面部骨折特點的認識和診斷技術的不斷發展,領面部多發性骨折才逐漸被重視,并認識到在治療上它并不是將相關部位骨折的治療方式簡單的匯總,必須按照一定順序,通過術前精確的設計,有組織、有步驟地達到功能與形態并舉的治療效果岡。2003年在口腔領面創傷暨修復重建會議上正式將這類骨折命名為全面部骨折(panfacialfiacn叮e)。并指出全面部骨折的治療一方面以恢復正常咬合關系作為解剖復位的金標準;另一方面要恢復面部的對稱和勻稱、張閉口功能、眼球位置和運動功能。并認識到現代生物醫學技術對全面部骨折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折的常規診斷手段(圖l)。

2三維重建顯示技術

領面部骨骼血運豐富、空間結構復雜。下領骨有升領和降領肌群附著,骨折時常因肌群的拉力而發生斷端錯位,臨床表現為張口困難、咬合關系紊亂。軟硬組織在領面部共同形成了一些生理性腔隙,還存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組織如唾液腺、面神經、穎下領關節,既往常規采用X線攝片進行診斷和輔助治療,這些影像檢查在評估全面部骨折的空間關系和移位程度時常感到棘手,誤診和漏診率比較高;很多患者只有在手術過程中才能了解骨折的實際情況,為手術方案的制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20世紀70年代,電子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機CT的發明,為顱領面骨折的診斷,提供了更加準確有效的手段。由于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已由最初單純的以橫斷面為主的形態學診斷工具,轉變為可以多平面重建的影像診斷技術。人體三維重建顯示技術實現了二維圖像對應點與三維空間位置和解剖結構上的一致,從而準確重建出人體的三維結構采用該技術能夠直接地、從任意角度顯示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及病變部位的三維形態,并可對病變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圖像不再損失其原有的結構信息,極大地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得到的信息,影像形態逼真,直觀,易于理解和評估病情;三維重建顯示技術是通過多排螺旋CT,把頭顱水平位、矢狀位及冠狀位掃描的圖像重組起來,獲得領面骨折解剖定位的三維圖像[3]。根據三維重建的方式不同又可分為表面遮蓋法(shadedsu到觸eedis-p一ay,ssD)、容積再現(volume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一planereconstruction,MPR),其中ssD和VR可逼真的顯示顱面骨的立體表現,對于顱面骨較大、移位較明顯的骨折顯示尤佳,并直觀的顯示骨折的部位、空間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有利于臨床醫師理解和評估損害情況。MpR對于顱面骨骨折的顯示率高,可以顯示常規CT的二維圖像難以顯示的與掃描平面平行或近似平行的骨折線,并能評估軟組織的改變情況,為了精確定位領面骨的整體圖像,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lno我院對于全面部骨折采用三維重建進行臨床診斷的研究表明采用三維重建有利于觀察空間領面部結構復雜的骨折立體結構、形態和骨折的空間移位;對于分析受力方向,了解力量大小以及骨折損害也有重要的幫助,便于手術方案的制定術后療效的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目前二維重建技術已經成為領面部骨折的常規診斷手段(圖l)。快速成形和反求工程技術的應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在對這類病人的手術方案的設定時,醫生只能通過間接方法或有創性檢測手段獲得診斷信息;如觀察CT斷層圖像、B超、手術探查等。而后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快速成形和反求工程在人體三維重建的基礎上、電子計算機和影像學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項理工醫結合的新技術。

3快速成形和反求工程技術的應用

該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在國外開始用于臨床,它是基于CT圖像、逆向工程(reverseengneering,RE)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omputerassis加叮tdesign,cAD)的人工三維活化結構數字化設計方法!習。也就是將實物變為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模型相關的數字化技術、幾何模型重建技術和產品制造技術的總稱,其基本方法是首先對患者健側進行CT掃描,獲得其三維圖像基本數據,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及RE(逆向工程)技術實現個性化人工替代骨表面復雜曲面數字化三維模型重建,然后再結合三維建模技術分別設計骨骼外形結構和內部結構組裝得到需進行骨修復的設計模型問。它的優點是患者通過臨床CT掃描即可在工作臺即刻得到三維立體的頭模快速原型;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作各種移植物以及設計手術方案。該技術可使修復手術后的外形獲得最佳的輪廓外形。這種技術不僅能有效的對患者全面部的骨折及缺失情況作出有效的診斷,還可用于臨床治療前的手術設計和臨床療效預測。完全符合“個體化”醫療的現念并促進了“個體化”修復外科的發展。2000年以后國內一些單位也先后開始應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及第四軍醫大學通過人體三維重建技術對患者面部進行數據采集,經反求工程軟件處理,依據健側組織數據設計出缺損處修復體表面數據,并利用模具軟件設計出修復體模型的三維數據,最后通過快速成型方法制作出修復體的骨折固位模型,并結合銘骨移植和即刻種植技術成功對下領骨缺損患者進行了臨床修復m。

4計算機導航外科手術技術

以前骨折手術主要依賴于人體的骨骼解剖特點、術前患者的影像學資料(X線片、CT、MRI)進行定位。但是骨折移位或解剖標志的喪失等往往會導致術中的定位偏差。為提高手術的精確度、準確度和安全性,縮短了手術時間和減小了手術創傷。1986年,日本、美國和瑞士幾乎同時開發了由交互式二維CT機組成的導航設備,這就是最初的技術的應用;1992年,使用紅外線跟蹤技術的影像導航系統在美國開始應用于臨床。計算機輔助導航外科手術(comPutedtomograp妙baseds也,cai~•gation)是利用現代數字影像技術如CT、MRI、PET所得到的多模式圖像數據,通過計算機處理和分析,精確設計手術方案,模擬手術操作;并借助空間定位導航系統,實現術中實時三維可視定位。從而進行手術導航,使外科手術更趨于精確和微創,為外科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領域閣。新技術新型的計算機輔助導航系統可將患者的術前薄層CT掃描(可達0.8~)或MR掃描數據進行處理,使患者的骨骼掃描數據變成三維立體虛擬圖像儲存在計算機中岡。醫生可在術前利用該計算機系統進行詳盡的手術設計。術中應用光學定位系統,跟蹤測量手術器械上的發光二極管或被動反射球的位置。由計算機測算手術器械與作的骨結構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動態的顯示手術器械的正確位置、前進方向和推進距離等,較虛擬透視系統更準確。這種新型系統已經廣泛用于臨床。該技術從診斷、手術模擬、術中導航等全方位支撐整個外科領域深人發展。與傳統的手術模式相比,其優勢在于:①精確定位術區解剖結構及病理組織,便于術前診斷;②術前仿真模擬,制定手術計劃,提前了解手術療效;③術中三維可視實時導航,指導手術步驟;④控制切除范圍和手術人路,保護重要組織結構;⑤可虛擬手術便于教學及遠程醫療。對口腔領面外科而言,通過虛擬三維空間設計方案,切割移位骨折斷端并定量移動或旋轉游離骨塊(圖略)。通過導航手術截骨器械,模擬畸形矯治和骨折復位;Hoffinalma等采用該技術治療顴骨及上領骨骨折后認為,采用計算機導航外科手術治療面中份骨折有利于制定精確的術前計劃和即時術后療效評估。

口腔生物醫學范文第4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主管單位:第四軍醫大學

主辦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3733

國內刊號:61-1062/R

郵發代號:52-9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口腔生物醫學范文第5篇

口腔預防醫學是口腔學科重點和難點,該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對該部分知識領會較難。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在新形勢下應運而生的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受到醫學教育者的矚目,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開展[1]。但是我國的國情不允許完全照搬國外的PBL教學模式,因而采取兩種教學法的優點,將兩者有機結合,探討一種適合我國口腔預防醫學教學的新方法。

選擇口工藝專業60名中專生,隨機分配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人,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既往的成績無統計學差異。試驗組采用PBL+L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授課。選擇口腔預防醫學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作為研究內容,開展兩種教學模式的對比研究。兩組教學課時、內容、進度同步進行。

1)PBL+LBL法。注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方法,充分運用CAI課件,倡導結合真實或模擬案例進行實踐和討論的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和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出一個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且可以快速找到恰當的答案,并且易于評價和應用的問題上面。把學習內容分解成若干討論題,制作典型的教學案例。

如“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可以分解為“妊娠期婦女如何進行口腔保健”“老年人口腔健康問題”“殘疾人口腔健康問題”等論題。授課前將學生分為5組,將病案和問題交給每個小組,學生提前預習并查找證據,提出解決方案。授課時教師用0.5學時采用LBL法進行講授,在爾后的1.5學時采用PBL法,以學生為主討論病例,同時其他小組可以提出問題,并可以提出建議。最后10分鐘,授課教師加以總結,簡短地從專業的角度對每個問題的知識點加以重點強化、擴展和補充,解決學生忽略的問題,并將下次的案例提供給學生。

2)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強調模擬和實踐教學。在PBL教學中,教會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互聯網資源,開展證據查詢的實習和訓練,使學生能自覺、主動、正確地查找與利用醫學資源。學會查找EBM證據重要的資源,如Cochrane Library、OVID數據庫、MEDLINE、EMBASE及大量的網絡免費資源及國內EBM證據資源,如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數據庫(CNKI)、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等。

3)傳統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制作課件采用LBL法進行以教師、書本為中心的灌輸式課堂講授。

評價指標從客觀性和主觀性兩個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對實際病例的分析能力、文獻檢索和證據評價的能力。

1)客觀評價。該章節授課結束后進行筆試考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選擇、判斷、名詞解釋)和病例分析(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兩部分各占50分。發放考試試卷60份,回收60份。

2)主觀評價。對PBL+LBL教學組3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滿意度、學習興趣、能力提高等方面組成,征求每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每項內容均采用ABC三級進行評價。發放調查問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接受兩種教學法的學生的客觀成績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

基礎理論部分的考試成績試驗組成績略高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尚不能認為兩組學生基礎理論的學習有差別。病例分析部分及平均成績兩組學生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

大多數學生對PBL+LBL教學方式予以肯定,但是對教師授課仍有不滿意的情況(表2)。

口腔預防醫學是為了執行國家總體預防衛生政策而在口腔公共衛生方面開設的一門主要課程,該部分內容理論性強,內容覆蓋面廣、抽象。傳統的口腔預防醫學教學模式主要是應用LBL方法教學,該方法是一種灌輸式教學,教師用大部分時間進行課堂理論講授,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由于“教”與“學”脫節,理論性知識沒有與臨床實踐很好地結合,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起來單調無味,很難掌握。因而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的臨床實踐和分析推理能力差。PBL教學法自從被提出并于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我國,已經被國內多家醫學院校所應用[2-3],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發現PBL教學法也存在很多問題。因而將PBL與LBL有機結合,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

通過統計分析發現,PBL和LBL相結合教學組的基礎理論成績與LBL組無差異,這與大多數文獻報道類似[4-5]。可能的原因是,這部分試題內容以書本基礎知識為主,通過努力記憶,均易于掌握,教學方法的變革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影響不大。對于病例分析題,PBL+LBL教學組成績顯著高于傳統組,這與大多數文獻報道一致[4-5]。原因是通過問題討論和傳統教授的授課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及知識的掌握,培養了學生對疾病的應對處理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次口腔預防醫學教學改革是在不改變原有教學課時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制作符合PBL+LBL教學要求的新課件。雖然PBL+LBL教學模式具有顯而易見的優點,但發現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不足之處:

1)理論知識沒有充足時間講授;

2)提前討論案例占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

3)上課人數偏多,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的機會不等;

4)學生易在感興趣的話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而忽略某些較為重要的環節;

5)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成熟的技能,課前課后花費時間很多;

6)遠期的教學效果不確定。

針對這些新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改善教學方式,以便完善口腔預防醫學教學模式,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口腔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友良,張清,蔡明慧.PBL教學法在口腔預防教學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2011,31(7):396-397.

[2]初鐵楠.PBL教學法在口腔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1):119-120.

[3]劉昕,李全利,張維波.比較PBL與傳統教學在口腔材料學教學中的效果[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3,22(2):

106-1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上蔡县| 高唐县| 汉寿县| 佛坪县| 富平县| 宁海县| 海兴县| 舒兰市| 安宁市| 宜宾县| 贡嘎县| 辽阳市| 龙泉市| 屯门区| 越西县| 深圳市| 龙口市| 保康县| 温宿县| 江口县| 清水县| 兰溪市| 山西省| 琼结县| 高青县| 济宁市| 上高县| 玉环县| 社会| 花垣县| 津市市| 菏泽市| 海伦市| 安图县| 靖江市| 临澧县| 高清| 香港| 淮北市|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