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脊柱術后康復訓練

脊柱術后康復訓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脊柱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脊柱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胸腰椎骨折; 脊髓損傷; 護理; 康復訓練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2

脊柱骨折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創傷,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常見。患者多為年輕人,多因高處墜落或者重物砸傷所致。脊柱骨折往往傷情較重且復雜,可以合并脊髓或馬尾神經損傷。因此必須加強治療、護理和康復訓練,幫助患者安全渡過危險期,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順利康復。筆者將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護理及康復訓練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0年12月筆者所在科收治脊柱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齡19~66歲,平均38歲。其中胸腰椎壓縮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性損傷33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減壓、椎弓根螺釘鋼棒系統復位內固定,必要時行植骨融合術,術后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療。

1.2 護理及康復訓練

1.2.1 心理護理 胸腰椎骨折的傷害是突如而來的,后果也是無法意料的,患者飽受著身心的雙重痛苦,此時他們首先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及時的治療。作為醫務人員,應針對患者不同的心態,關心鼓勵患者,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使他們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頑強的毅力配合各種治療及護理工作,以便盡早恢復健康,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1.2.2 術前護理

1.2.2.1 護理 患者住院后需平臥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發生畸形或進一步損傷。在搬運患者時,通常采用3~4人平抬法將患者移到病床上,保持頭、頸、胸、腰椎在同一軸線上,并以腰圍外固定。

1.2.2.2 術前準備 多數患者為急癥手術,應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向患者交代術前禁食、術前用藥的時間、備皮、配血、導尿的目的以及必要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需準備大小合適的腰圍、大毛巾。

1.2.2.3 指導患者作適應性鍛煉 如進行有效咳嗽、深呼吸。進行直腿抬高訓練,練習股四頭肌伸縮活動,為早期功能鍛煉打下基礎。此期鍛煉的目的在于讓患者了解術后康復的一般程序,恢復體力。

1.2.3 術后護理

1.2.3.1 基礎護理 (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測量T、P、R、BP,1次/30 min,老年患者應特別注意有無心肺功能異常、休克、出血量過多等癥狀。有嚴重合并癥的患者,術后可在重癥監護室觀察數小時,待病情平穩后再回病房。(2)臥位護理:術后回病房應使患者整體平移,正確轉移至病床,去枕平臥6 h,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每2~4 小時給患者翻身一次,以緩解不適和保護皮膚。患者翻身時保持三點一線軸線翻身,避免脊柱扭轉、前屈。術后第1個24 h內平臥或45°角斜臥位,以減少滲血[1]。(3)傷口及引流管的護理:術后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滲液情況,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方法:避免切口滲濕,如有滲濕應及時給予更換敷料。保持引流管道通暢、固定,不可扭曲、受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術后48~72 h引流量低于30~5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

1.2.3.2 密切觀察患者四肢的感覺及運動情況,并與術前作比較。術后第1天可開始進行肢體訓練,早期主動和被動的關節功能鍛煉,可提高肌容量和肌力,有助于提高日后生活質量。上肢訓練如屈伸肘關節、屈伸腕關節、手指關節訓練等;下肢訓練如股四頭肌、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訓練。

1.2.3.3 預防褥瘡的發生 脊柱骨折并脊髓損傷、截癱患者由于臥床時間長,截癱部位以下神經麻痹,感覺喪失,自身不能更換,而且大小便失禁,極易發生褥瘡。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定時軸線翻身,避免局部長期受壓,保持床單位平整、干燥、無渣屑。對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予以50%紅花酒精涂擦、按摩,促進血液循環。病情需要使用熱敷時,一定要注意測量水溫或者加毛巾包裹隔熱,防止燙傷皮膚。

1.2.3.4 防止墜積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每日以食醋熏蒸消毒病房。囑患者深呼吸,有痰盡力咳出,多飲溫開水,翻身時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時可作霧化吸入。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予以膀胱沖洗及尿道口護理1~2次,尿袋每周更換2次,氣囊導尿管每半個月更換1次。尿管應夾管并定時開放,使膀胱有規律地得以膨脹和收縮,從而訓練自主膀胱,白天2~4 h一次,夜間可延長至4~6 h一次,鼓勵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數。能自行排尿后,可拔除導尿管,保持會陰清潔。

1.2.3.5 飲食護理 受傷早期,由于后腹膜血腫可產生腹脹、腹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情況,應限制飲食,以半流質為主,避免進易致腹脹的甜食。術后6 h可逐漸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流質-半流質-普食”方案。應注意營養攝入,增加機體抗病能力。指導患者吃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粗纖維食物,如瘦肉、蛋黃、胡蘿卜、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等易消化吸收和促進胃腸蠕動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1.2.4 功能鍛煉 胸腰椎骨折,特別伴有脊髓損傷的患者,功能鍛煉都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漫長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恒。有肌力的肢體盡量主動活動,在主動運動能力基本恢復之前,必須經常給患肢各關節作被動功能鍛煉,以保持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經過康復訓練的患者可以做到自己翻身、起床、下床、上、下輪椅等。同時指導患者作腰背肌鍛煉,通常有挺胸、背伸、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四點支撐法[2]。練習時要循序漸進,每次練習不可過多、過累。平時盡量保持上踝關節處90°角,以免形成足下垂。不完全癱瘓者,短期內可在床下活動;對完全性癱瘓者,指導并幫助他們練習上、下輪椅;對截癱患者還要注意防止跌傷。康復訓練中還應加強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如穿脫衣服動作、進餐動作、個人衛生等。教會家屬掌握基本康復知識和技能,說明訓練的重要性,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為日后患者回歸家庭做好準備[3-4]。

1.2.5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需繼續加強功能鍛煉,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腰椎術后2個月復查無特殊,可戴支具下床活動,半年內避免彎腰,提拉重物活動。截癱患者注意康復鍛煉。

2 結果

經2個月隨訪,所有患者功能恢復較術前明顯改善,均未發生感染、深靜脈血栓及褥瘡等并發癥。

3 討論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損傷,截癱患者由于臥床時間長,截癱部位以下神經麻痹、感覺喪失。在護理計康復訓練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主動性是患者康復的關鍵。認真細致地做好每項護理工作及交接班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實踐中還應不斷學習,更新完善護理措施及康復鍛煉,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朱通伯,戴戎.骨科手術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422.

[2] 胡文斌.現代中醫院臨床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與護理工作建設及管理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162.

[3] 宋金蘭,高小雁.實用骨科護理及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504-505.

脊柱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黃韌帶;骨化癥;胸椎;康復護理

胸椎黃韌帶骨化癥(OLF)是一種嚴重的椎韌帶骨化性疾病,常引起嚴重的椎管狹窄和脊髓壓迫,造成肢體癱瘓,二便障礙,致殘率極高[1]。一經確診,外科手術是唯一治療手段。我科于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收治胸椎黃韌帶骨化癥患者共19例,在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及精心護理下康復出院,本文將護理體會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19例,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齡42~62歲,平均48.8歲。病程長,由3年~8年不等。癥狀大致相同,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肢、下肢或四肢麻木伴進行性肌力減弱。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椎管擴大成形術。術后予康復訓練,19例患者除1例于住院期間內發生腹脹外,其余均無并發癥出現,恢復良好。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為解除脊髓進一步受壓,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收治的9例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均缺乏治療信心,表現出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護士需關心、體貼患者,向患者及家屬手術過程及介紹成同類功病例,以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手術前的配合工作,并有利于術前睡眠質量的提高。

2.1.2 適應性訓練 OLF 患者手術時取俯臥位,手術時間相對較長,為適應手術需要,術前3d開始指導患者進行練習并逐漸延長時間,直至一次俯臥堅持3~4 h以上,從而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前3d指導患者在床上練小便,防止術后因改變而發生尿潴留及便秘的發生。術前加強對患者指導,行有效咳嗽、深呼吸及上下床等訓練,預防術后肺部感染及下床活動做準備。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的監測 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術后6 h內15~30 min測量一次并記錄,觀察傷口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及注意觀察切口滲血情況,并注意觀察是否有惡心、嘔吐、頭痛等腦脊液漏的癥狀。

2.2.2 臥位護理 術后仰臥硬板床6 h,以減輕傷口疼痛和術后壓迫止血。6 h后每2~3 h在護士的協助下,給予滾木式軸線翻身一次,預防壓瘡的發生。翻身時保持整個脊柱平直,勿屈曲、扭轉,避免拖、拉、推動作,以保持脊柱穩定性。

2.2.3 嚴密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變化 胸段脊髓的血液供應較差,加之胸椎黃韌帶骨化后對其長時間的慢性壓迫,造成脊髓缺血,手術時的輕微刺激就可能造成脊髓的嚴重損傷[4]。后路椎板切除、脊髓突然減壓后發生再灌注,造成充血水腫[5],凝血塊壓迫也可引起脊髓損傷癥狀。因此,術后72 h 內應嚴密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變化情況并與術前作比較。

2.2.4 飲食護理 術后6 h先進少量溫開水,無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再進食半流質。術后3 d內禁進食牛奶、甜食等產氣食品。予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如蔬菜、鮮榨果汁、粥、面等逐漸過渡到普食。

2.2.5 腹脹、便秘的預防、治療 患者術后需長時間臥床,腸蠕動減慢,為預防腹脹、便秘的發生,術后予順時針按摩腹部,20 min/次,以促進胃腸蠕動。本組成例患者于術后第9天患者出現腹脹,腸管積氣。行肛管排氣,效果不明顯,予指力擴肛術:食指粘劑伸入3~4 cm 環繞擴肛3~4 圈,尤為3點、6點、9點、12點為稍著力點,時間約2 min,30 min后觀察排氣情況。最后患者腹脹癥狀緩解。

3 康復護理

3.1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DVT) OLF 患者術后需臥床2~3周,易造成下肢血液淤滯回流不暢,加上手術創傷性應激導致血小板反應性變化,形成高凝狀態[5],可引起DVT。因此,從術后6 h開始,指導患者做①足趾的張開及并攏運動; ②踝關節屈伸活動及股四頭肌的舒縮運動;③第1d 開始,做膝關節屈伸運動:④術后第3天開始指導患者行直腿抬高鍛煉,以防止神經根粘連、水腫;⑤指導家屬從足跟開始做壓力遞減的擠壓運動,使血液回流。

3.2 康復訓練 為防止肌肉萎縮,促進肌力恢復。早期協助并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術后第1d,護士協助家屬按摩下肢肌肉及屈伸踝、膝關節,按摩前要與患者進行講解,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當肌力達Ⅲ~ Ⅳ級時以主動活動為主,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膝踝關節的屈伸鍛煉。術后3 周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如“五點式”、 “飛燕式”功能鍛煉,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3~4次/d, 20 min /次。

3.3 下床活動 術后2~3周,指導病側臥于床邊,雙腳放于床沿、下垂,雙手用力撐起上身,護士協助患者坐起。如患者無頭暈等不適,可扶其站起。如患者感到頭暈,可指導患者行閉眼、深呼吸,癥狀無改善,則協助患者躺下,第2天再扶起。

4 出院指導

出院后仍需繼續臥床1~2周,加強雙下肢肌力及腰背肌功能鍛煉;下床活動時要穿防滑鞋,并要有家屬在旁,防止摔傷。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定期復查,如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加重,應及時就診。

5 結果

19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及護理,術后癥狀均得到緩解,在及時正確的護理康復訓練指導下,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復診時病情比術前均得到有效改善。

6 討論

全椎板切除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胸椎黃韌帶骨化癥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普及,康復護理已成為術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術前及術后心理反應的特點及病情發展情況,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配合,開展全程、系統性的心理和機能康復護理,對配合術后患者機能的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已成為手術治療后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參 考 文 獻

[1] 陳仲強,黨耕町,劉曉光,等. 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治療方法選擇. 中華骨科雜志,1999,19(4):197.

[2] PayerM, Bruder E, Fischer JA, et al. Thoracic myelopathy dueto enlarged ossified yellow ligaments.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the literature. J Neurosurg, 2000, 92 (1):105-108.

[3] 陳仲強, 黨耕町, 劉曉光, 等. 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治療方法選擇. 中華骨科雜志, 1999, 19 (4):197-200.

[4] 張佐倫, 劉立成, 孫建民, 等. 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手術治療.脊柱外科雜志,2005,3 (2):73-76.

[5] 盛為斌,艾爾肯,沙得爾,等.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診斷及外科治療.中華骨科雜志,2001,21(8):460-461.

脊柱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3篇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術后;康復;訓練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最常見,對人體危害性也是最嚴重的病種之一。手術治療是解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方法,但術后的康復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我院從2010年——2012年對8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制定了系列的康復護理計劃,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臨床資料

本組共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齡30-70歲。L1_5。

2康復措施

2.1心理護理正確有效的心理康復是實施一切治療和護理的保證。患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由于肢體活動受限,病程長,心理壓力大,表現為憂愁,失落等,給治療和康復帶來一定困難。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正確對待病情,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專業知識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情況,使其主動以最佳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護理的引導。

2.2康復宣教康復宣教是康復護理的基礎。早期康復護理,如直腿抬高、腰背腹肌功能鍛煉,可以防治神經根由于組織的滲出導致的繼發性粘連,恢復肌肉彈性,防止肌肉萎縮及運動不足而產生的骨質疏松。同時糾正不良姿勢,加強脊柱的穩定性,維持正常的腰部功能。康復護理自入院之日開始實施,并貫穿于整個康復過程。包括:日常生活處理的技巧、術后康復內容、方法及注意事項、出院康復指導及詳細說明。

2.3康復運動訓練方法

2.3.1術后1–3天絕對臥床休息,遵醫囑給予脫水消腫藥、止血藥、抗感染藥。

2.3.2術后給予DI–IB電子治療儀治療,每日2次,每次30分鐘。以改善血液循環,消腫、消炎、鎮痛、促進刀口愈合。

2.3.3術后第2日開始,仰臥位,做擴胸運動。仰臥直腿抬高運動,左右交替進行。上述運動均每日4次,每次10分鐘。

2.3.4康復運動訓練的原則,已主動訓練為主,被動訓練為輔,時間由短到長,幅度有小到大,運動要協調,并貫穿于整個康復過程。

2.3.5術后5-11天,主要為脊柱背伸肌群及腹肌的鍛煉:仰臥位,左右腿同時伸直盡量抬高,左右腿輪流進行。而后雙腿同時伸直盡量抬高,每日4次,每次5–10分鐘。仰臥位呈半坐狀態,每日2次,每次5–10分鐘。

2.3.6術后自第12天起,主要是加大腰腹肌活動,運動強調腰部功能。日常生活能自理,并輔以室外有氧運動,以增強呼吸系統、心血管等器官功能。如床上蹬車運動,帶上皮革腰圍進行戶外慢走。

3出院指導

鼓勵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增加信心,按照康復護理的方法進行持之以恒的功能鍛煉。講究鍛煉的方法、效果、時間及注意事項,制定詳細的功能鍛煉計劃,力爭達到預期效果。同時保持正確的生活習慣及活動姿勢,如站姿、睡眠姿勢的,并建立護患聯系卡。進行隨訪調查,了解患者出院后康復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給予正確指導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更改或調整訓練計劃。

4結論

腰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僅僅靠手術的效果恢復是遠遠不夠的,術后必須進行合理的康復訓練和系統的康復護理,才能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有效防止因運動不足導致的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脊柱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4篇

脊髓動靜脈瘺也稱硬膜內動靜脈瘺或髓周動靜脈瘺。由于正常脊髓供血動脈與脊髓引流靜脈之間形成瘺口,引起動脈內壓下降,靜脈內壓增高,從而造成正常脊髓的灌注下降,缺血而出現臨床癥狀:(1)常引起患者慢性進行性脊髓功能障礙病如先天性 早期癥狀和體征缺乏特異性,且易與脊柱退行性病變等相混淆,MRT可見增粗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一流人效應,增粗的血管可引起脊髓扭曲、移位,脊髓內可有包括出血在內的異常信號。確診血管畸形必須做脊髓動脈造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后良好。我們于2010.8收治1例右胸口硬脊膜動靜脈瘺,經過手術治療,術后康復訓練,聯合高壓氧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職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72歲,“以雙下肢無力7個月”收入我科,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肢無力,尚可獨立行走,未予治療,后右下肢無力未見明顯好轉,且出現左下肢無力,進行性加重,行走困難,伴排尿困難,大便困難,長期使用開塞露,嚴重時要灌腸。查體示:四肢肌張力基本正常,雙上肢肌力5級,右下肢肌力5級,左下肢肌力4級,雙上肢腱后射(++),雙下肢腱反射(+-)雙側霍夫曼征陰性,病理征均陰性,胸腰椎MRI。示:胸11-腰1水們脊髓周圍血管迂曲,增寬,考慮血管畸形、胸腰段脊髓及脊髓圓錐部空洞積水,行脊髓血管造影示右胸口硬脊膜動靜脈瘺,診斷更正為“右胸口硬脊膜動靜脈瘺”。

2 治療與轉歸

患者入院后給予彌可保營養神經治療,確認手術治療,手術行胸口腰1經單側斗椎板切除入路,切除髓周動靜脈瘺,引流靜脈的近端手術順利,切口負壓引流48小時,術后常規護理,經過術后1個月中醫針灸,康復訓練聯合高壓氧治療,右下肢肌力5級,左下肢肌力5級,排尿正常,于2010,9出院。

3 康復訓練

按計劃早期康復訓練是治療的關鍵,術后臥床休息,采取軸線翻身,避免胸腰部扭轉,早期行肺部擴張和咳嗽練習,按摩下肢及身體受壓部位,防止并發癥發生,術后盡可能進行早期功能鍛練,促進早期功能恢復。

3.1 中醫針灸治療,取下肢雙側穴位,血海、梁丘、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太溪、大沖針灸加電針取陽明經穴給予彌可保穴位注射。

3.2 高壓氧治療,高壓氧顯著促進神經修復再生和功能恢復,使神經水腫消退,神經軸索和髓鞘明顯再生,神經軸突生長加快,神經傳導功能出現較早且恢復較快。

3.3 雙下肢肌力訓練。特別是左下肢肌力訓練,沙袋負重,踩車,鍛練強度以肌肉輕微疲勞,短時休息即可迅速消除為宜,逐漸增加耐力,整個康復過程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次數和動作難度,防止肌肉位傷和勞損。經過康復治療,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基本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06年5月第13卷第3期195

脊柱術后康復訓練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脊柱側彎; 截癱 ;圍手術期護理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常見病、多發病, 脊柱側彎是脊柱的一段或幾個節段向側方彎曲, 凸出形成一個弧度, 畸形不單侵犯脊柱、胸闊、肋骨、骨盆, 甚至下肢長度都會有變化, 嚴重的還可影響到呼吸功能, 彎度特大者會導致截癱。其發病原因至今不明, 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其發病率約為1.06%[1]。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 是預防畸形加重和減少畸形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嚴重危害的最佳方法。本科自2012 年對12 例脊柱側彎患者進行脊柱后路矯形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現將術后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2015年收治的12例脊柱側彎患者, 女5例, 男7例, 年齡14~22歲。均經臨床檢查確診, 且知曉研究目的, 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術前評估

1. 2. 1. 1 心肺功能評估 ①肺功能檢查:觀察患者肺活量、最大自主通氣量、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最大自主通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②血氣分析:觀察有無低氧血癥, 二氧化碳潴留。③呼吸情況:評估患者呼吸頻率, 節率和深度, 有無口唇、黏膜發紺, 說話時有無鼻翼煽動、氣促等。

1. 2. 1. 2 術前評估神經系統 ①雙下肢感覺運動:了解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 牽引過程中密切觀察感覺運動情況。②聽取患者主訴:聽取患者主訴, 詢問有無肢體麻木, 劇烈疼痛等不足。③影像學檢查:術前明確是否合并椎管畸形, 有無椎管狹窄, 脊髓受壓。

1. 2. 1. 3 心理疏導 ①心理疏導:主動熱情, 關心體貼, 消除患者自卑、憂郁、恐懼心理。②介紹同類疾病成功病例, 幫助患者消除心理壓力, 減少手術畏懼心理。③指導預防術后可能發生的護理問題, 使患者主動配合術后治療和護理, 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

1. 2. 1. 4 脊柱彈性主動、被動鍛煉 ①術前通過牽引可松弛背部僵硬的肌肉和韌帶, 逐步牽伸攣縮組織, 改善脊柱的柔韌度, 以使畸形在手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矯正, 并預防脊髓神經的損傷。②指導患者進行脊柱前后過伸、過屈活動, 3次/d, 30 min/次, 持續1周左右。

1. 2. 2 術后護理

1. 2. 2. 1 切口引流管的護理 術后保證管道的暢通, 妥善固定, 防止受壓扭曲脫落。保證切口敷料清潔干燥, 有滲血液及時更換。準確記錄引流液量、色及性質, 警惕潛在失血。

1. 2. 2. 2 呼吸道護理 嚴密評估呼吸系統癥狀, 警惕出現氣短、胸悶、體溫升高等癥狀。定時翻身叩背, 輔助患者排痰。有效咳嗽、深呼吸。鼓勵患者多飲水。必要時霧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暢。

1. 2. 2. 3 雙下肢感覺運動護理 脊柱矯正手術可能因為手術中脊髓牽拉, 術后缺血或血腫壓迫引起背髓損傷, 出現神經系統癥狀, 如發現雙下肢感覺活動障礙, 活動感覺障礙, 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術后72 h內定期監測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及括約肌功能每1~2小時評估1次。傾聽患者主訴, 警惕感覺困倦或肢體發沉、肢端劇烈疼痛、麻木、刺痛或肢端無法移動。

1. 2. 2. 4 泌尿系護理 鼓勵患者多飲水。尿管護理2次/d。膀胱功能訓練。觀察患者尿量、顏色、性質。

1. 2. 3 術后并發癥護理

1. 2. 3. 1 脊髓神經功能受損 術后嚴密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及肌力。傾聽主訴, 警惕出現發沉、麻木、抬不動。監測引流管狀態及引流量。

1. 2. 3. 2 胸腔積液 當患者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

1. 2. 3. 3 應激性潰瘍 由于手術創傷, 患者在應激狀態下胃腸道缺血, 防御機制削弱, 容易誘發應激性潰瘍的發生。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腹脹暖氣、突發嘔血和便血。嚴重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 穿孔致腹膜刺激征。

1. 2. 4 康復訓練 術后1 d, 在疼痛耐受的情況下指導患者做直腿抬高運動及踝關節跖屈背伸運動, 3次/d, 15 min/次。術后2 d, 可鍛煉吹氣球, 能夠促使肺復張, 避免彎腰。

2 結果

12例脊柱側彎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未出現因護理不當而導致的各種并發癥, 護理效果滿意。治療有效率為100.00%。

3 討論

近些年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臨床的醫學模式由傳統的模式發展成為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2]。醫院也從單純的醫療服務型角色轉變為了預防、醫療以及保健一體的角色。此次研究中, 對脊柱側彎患者進行圍術期的評估與護理則充分體現了預防與醫療、保健一體的模式。

對患者進行心肺功能的評估, 主要是因為脊柱側彎患者如果肺活量過低, 則會較為容易出現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張等情況, 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術前的心肺功能評估, 指導患者做好深呼吸;對呼吸頻率、節率和深度以及有無口唇、黏膜發紺, 說話時有無鼻翼煽動、氣促等評估均是為了讓患者符合手術治療的條件, 避免術后并發癥的出現。由于脊柱側彎會壓迫神經, 因此需要充分做好神經系統功能的評估, 而影像學的評估則是為了讓脊柱側彎的病情情況得到更好的體現, 以助于診斷與治療。對患者做好營養評估以及皮膚評估則是為手術做好準備, 避免出現過敏等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的情況。有臨床研究發現, 良好的心理狀態, 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提高配合度, 從而提高手術治療的成功率[3]。

綜上所述, 加強對脊柱側彎患者的術前評估以及提高護理水平, 對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促進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葉啟彬.脊柱側彎的預防與防治.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3:32-50.

[2] 胡立萍, 胡立香, 魏玉芝. 脊柱外科后路手術中俯臥位患者的護理要點.護理雜志, 2006, 23(11):60-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木里| 铜山县| 铜川市| 河南省| 通河县| 固阳县| 股票| 夏河县| 彰化市| 达日县| 平乐县| 五指山市| 阳朔县| 莒南县| 平阴县| 汝南县| 南宫市| 诸暨市| 成武县| 蒙山县| 且末县| 搜索| 平谷区| 正蓝旗| 台前县| 田林县| 屏边| 兴化市| 高陵县| 延津县| 青海省| 工布江达县| 汝阳县| 新乐市| 曲阜市| 区。| 临泉县| 惠水县| 铁岭市|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