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課程資源的建設

課程資源的建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課程資源的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課程資源的建設

課程資源的建設范文第1篇

【關鍵詞】精品課程 資源建設 措施

精品課程資源建設是推進現代教學信息化進程的重要工作,以課程信息化帶動課程教學現代化,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通過多樣化的資源和不同的呈現方式,加強立體化教材和數字教學資源建設,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精品課程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精品課程資源建設脫離教學

現在精品課程網站雖然不少,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精品課程而應急建設的,沒有充分考慮網站的服務性和實用性,很多網站的制作者和課程的授課者是相對獨立的,沒有實現網絡資源建設技術和內容的統一,以致師生很難有效利用網絡精品課程資源平臺進行教學,一些精品課程成了學校的品牌裝飾,與教學過程“脫節”。

(二)精品課程資源開發不足

從課程資源建設的現狀來看,現有精品課程的網絡建設內容還僅限于課程的教案PPT、教學標準、實習實訓指導、教學錄像、習題試題等,基本是按照傳統教學的方法將資源堆積在網上,內容較粗淺且浮于表面。其中教學方法較多,但學習方法鮮有;有教師教學計劃,但缺少學生學習計劃;教學指導書齊全,但學習指導書空缺,涉及信息交互的內容不足,大大降低了學生對精品課程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三)精品課程資源的使用情況不理想

有調查顯示,73.7%的職業學校教師經常使用網絡教學資源,但是只有30.5%的學生使用過網站和光盤等數字化資源進行學習,可見學生使用網絡教學資源的人數偏少。而且學生在使用網絡教學資源時使用最多的設備是手機,因此,在開發精品課程教學資源時應針對師生的不同習慣,開發網頁版和手機版等多種版本的教學資源。

(四)信息更新不及時,維護少

目前我國精品課程大多為立項而建,建設周期短,一次建設即告完畢,許多課程長期缺乏維護,資源內容陳舊,難以成為優質資源。因此,對已經建成的精品課程要定期檢查、評估和反饋后續建設情況。只有持續改進課程資源,才能保證精品課程資源的質量和時效性,才能減少“重申報輕可持續發展”的現象,從而切實提高精品課程的質量。

二、“UG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精品課程項目的設計與開發

“UG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課程旨在培養中高職機電、數控類學生構建三維實體造型和數控加工自動編程的應用能力。在新環境下,如何科學設置、合理更新教學內容,保證教學效果,是現階段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工作。

在“UG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精品課程開發與建設研究過程中。我們首先對宜興八家企業進行專業市場調研,對數控加工行業中UG軟件的使用情況、產品要求等進行調研,選取基本能反映學生就業后在工作中涉及的軟件使用環境及遇到的問題。依據“數控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中的典型工作所需職業能力設置課程標準,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對應職業崗位群的崗位職業能力。

其次,以企業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為依據,將一個個典型的工作任務轉化為一系列的學習任務,形成項目式訓練,是精品課程資源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真正使職業能力的培養融于平時的教學訓練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用UG軟件進行一般復雜程度零件的建模、零件的裝配、工程圖的繪制以及一般模具零件的自動編程等。

三、“UG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精品課程資源教學實施

(一)項目化課堂教學模式效果顯著

教師對典型案例進行分解并設計成若干個任務,以任務驅動方式指導教學,圍繞“能力本位、任務驅動、學生主體”十二字課改方針,深化改革傳統課堂,通過典型案例,把相關的基礎理論、設計思路和加工方法等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訓練,形象、直觀地掌握零件設計和加工的基本方法。把企業產品引進課堂,實現課堂教學、典型產品項目實踐過程與工作過程、教學管理與項目管理的有機結合,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深刻印象、牢固記憶,對相同類型產品的開發設計與加工能舉一反三,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案例演示過程用屏幕錄像軟件錄制,將整個過程上傳到精品課程網站上,讓學生課后觀看,特別是一些步驟比較復雜的案例,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或分段觀看模仿。

(二)立體化教學資源補充傳統課堂

在精品課程資源建設中,除使用國家、省規劃教材以外,還依據整體化項目設計開發豐富的教學案例、操作視頻、采集優秀教程、課件以及習題試題庫,全方位、多渠道地構建立體化教學資源。讓學生從單一的課堂學習延伸到網絡學習和自主學習,開辟新的學習渠道,豐富學習形式,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資源上網便于學生自學。利用網絡教學,可達到課堂面授與網上教學相結合,實現資源共享,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

網絡課程不僅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還為師生間的交流提供方便,學生可以把自己做好的案例、作品上傳到網站分享,通過與其他同學相互比較、討論,加深對某一問題的認識。這種交流形式突破課堂時間和校園空間的限制,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建立多元化評價考核機制

考核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將促進學生全面平衡發展作為學生評價的宗旨,消除現有學生評價制度的弊端,我們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根據“UG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課程操作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采用平時出勤、平時作業、課堂提問、現場操作、作品制作、改進案例、成果演示、作品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將他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評價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和師生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同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個性情感、價值觀、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進行全面多元化的評價,多給予學生肯定,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后的思考

課程資源的建設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精品課程 網絡資源 低頻電子線路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47

Network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

LIU Limei, SHI Biao, ZHOU Xiancheng, ZHOU Kaiju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Course Website for quality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interactive modules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 and instructional video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ther network resources. And analyzed some problems of network resources exi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s, propose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s, network resources,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0 引言

2003年教育部了《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從當年4月起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截至2011年7月,教育部共公布了3835門精品課程,覆蓋了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程。2011年,國家教育部開始進行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

而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在精品課程的整個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出發,結合我校學生的特點,以界面友好、操作簡單、資源豐富、服務教學為建設目標,建設了“低頻電子線路”省級精品課程的教學網站。本文試結合本課程網站的建設實踐,對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做一些有益的探討。

1 精品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的內涵

圖1 “低頻電子線路”精品課程的網站

精品課程資源主要依托網絡平臺優勢,解決了各高校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讓各個高校尤其是一些基礎比較弱的高校可以通過網絡分享到優校名校的資源。因此,精品課程除具有 “理論教學大綱、實驗教學大綱、課程設計大綱、考試大綱、授課課件和教案、例題和習題解答”等傳統的教學資源外,還應配備一些網絡教學資源,如在線答疑、在線討論等課程互動環節以及自我檢測、視頻教學等教學活動,從而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促進校內與校外教育資源的整合和交流。如圖1所示為省級精品課程“低頻電子線路”的網站。

2 精品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

2.1 一體化教材的建設

構成完整的一體化教材,才能較好地滿足教學需求。一體化教材,從實際意義上而言,除了上課所選用的主教材以外,還應包括理論參考教材、實踐和實驗參考教材、學習指導書、教學教案、電子課件等等,其中電子課件將教學內容以文字、圖片、動畫等形式用幻燈片展現給學生,具有開放性好,擴展性強的特點。在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堂的實際效果,注重電路圖的布局、文字的顏色、大小以及動畫的設計等諸多細節問題。一體化教材將教學內容以不同的編寫方式呈現給學生,它們之間既有重復、強調,又有交叉和補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2.2 多元互動模塊的建設

多元互動的建設包括人與人(師與生、生與生)、人與機、人與文本、人與環境等多種教與學模塊的建設。所開發設計的“低頻電子線路”精品課程互動模塊包括課堂學習輔導系統和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兩大部分,可以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本課程的自主和研究性學習。

2.2.1 輔導系統的建設

針對每章節的教學內容設計的輔導系統,包含五個部分的內容:每章節的基本要求、主要內容、難點釋疑、例題分析、自我檢測和知識擴展,該系統由學生在每章節的學習后在計算機上完成。其中學生在完成自我檢測部分后,系統會自動給出學生的測試成績和做題的時間,并提供出正確的答案,以供學生參考。如圖2所示為該輔導系統中半導體二三極管的輔導內容。

圖2 半導體二三極管的輔導系統的內容

2.2.2 師生交流互動平臺

師生的交流互動平臺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通過網站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將作業題、討論題以及相關的通知通過網站進行,同時可以通過網站進行在線答疑和在線討論等環節;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該網站下載輔導系統和相應的教學資料,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在線方式進行交流,并且同過該平臺也可以分享學習中的心得和體會。二是新媒體互動平臺,老師可以采用新的媒體手段,如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該方式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

2.3 教學視頻資源的建設

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本課堂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制成視頻放到了網上,以供學生和興趣愛好者進行及時點播。從某種程度上教學視頻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另一方面也使其他的學習者能夠真正享受到名校和名師的優質資源。該部分資源已經成為了精品課程資源建設中的重要部分。

3 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網站后期維護被忽視

精品課程的數量每年在遞增,但是精品課程很多網站上面的信息一直停留在建站初期,沒有及時更新。根據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2011年7月份針對2003 ~2010年國家精品課程各本科學校網站運行狀況監控統計如圖3和表1所示:

圖3 2003-2010年國家精品課程本科學校的運行狀況餅圖

表1 2003-2010年國家精品課程本科學校的運行狀況表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實際正常運行的精品課程網站數量并不多,還有近30%的網站執行情況比較差,這種狀況與我們最初建設網絡資源的目的相悖。

3.2 各院校單獨建設

目前,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都是由各院校單獨建設,各個高校之間共同建設資源共享的現象并不多見。將各個院校的特色集于一體,從不同側面給學生提供更為多元化的資源,實現高校之間的共建和共享,能夠促進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更專業、更全面、更實用,同時也能夠避免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重復建設,防止多而不精的現象。各院校間如何促進共建共享,還需考慮知識產權、任務分工和責任等問題。

4 展望

精品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如何擴大課程的輻射影響,如何提高課程的質量和推廣精品課程仍需要進一步深思。在此基礎上真正實現資源的共享,緩解高等教育資源的區域不平衡問題,從而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提高。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商學院教研教改課題“面向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實習基地運作及管理模式研 究”、湖南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資助、湖南省教育廳教研教改項目“中美‘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比較研究”、湖南省教育廳項目“ 依托學科競賽的高校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基于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基于Agent的智能電子商務系統研究”(項目編號:10C086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宋佳琪,鄭燕林.國家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現狀研究[J].軟件導刊,2010(5):93-95.

[2] 劉慶偉,刁文廣,舒云星.“模擬電子技術”精品課程網站的開發[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30(2):93-95.

[3] 方輝.精品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J].信息與電腦,2011.8:186-198.

[4] 魏孔鵬,余巍巍.數字媒體技術在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中的應用[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1):72-76.

課程資源的建設范文第3篇

課程資源通常是指一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是課程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課程在實施時沒有考慮所需的資源,而且沒有必要的資源,學校、教師和學生就會處于要求得不到滿足的尷尬境地。同時,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以及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運用水平也決定了課程實施的范圍、水平以及實施效果。然而,在不少人看來,課程資源的短缺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儼然成為制約課程改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于是乎,呼吁國家加大教育投入以充實課程資源的聲音此起彼伏。果真如此嗎?

根據國家近年來對基礎教育投入的相關數據來看,作為課程資源重要組成部分的資金、設備均在快速地增長,不斷充實和優化著我們的課程資源。但是,為什么教師們仍然在抱怨課程資源短缺呢?

眾所周知,我國在校學生人數約占世界在校學生人數的20%,但我國投入教育的經費卻只占世界各國教育投入的2%。即使2001年基礎教育投入達到2,737億元,仍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19%,遠遠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5.1%。這種由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所造成的對教育投入的不足,必然導致課程資源在絕對數量上的短缺。在課程資源本已稀缺的基礎上,浪費現象還相當嚴重。大量教學設備、儀器、圖書資料等課程資源被閑置.更為嚴重的是,在教師中存在著相當普遍的對課程資源的認識誤區。

從資源存在的范圍來看,課程資源應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然而,絕大多數教師只將學校層面的人、財、物視為課程資源,且還只偏重在所屬學校的人、財、物,而對諸如博物館、紀念館、文化藝術館、科技館等廣泛存在于校外的社會課程資源不予關注。這種認識上的誤區一方面容易阻隔不同學校之間課程資源的共享與適度流通,難以形成課程資源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過多地強調校內課程資源也會造成我們忽視了校外社會資源中已經具有課程價值的社會性課程資源。社會性課程資源是課程資源的一種直接的存在形態,也是課程資源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這類資源具備顯性的課程價值,易于開發,只要在課程實施中合理地利用,將很快地轉化為課程組成部分和課程實施條件。盡管有些學校和教師也在有意或無意識地開發或使用這類資源,但認識誤區的存在將在根本上制約他們的資源意識和開發能力,致使這類原本能直接為我們所用的資源常年處于被忽視和被閑置的狀態。

從資源的功效來看,課程資源應包括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然而,大多數教師只將那些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諸如教材、教學儀器、設備等視為課程資源,而對同樣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只是課程功能處在潛在狀態,或者說對不具有直接顯性課程價值的隱性課程資源則視而不見。殊不知,這類存在于現實和歷史的維度上、有形與無形相結合的社會資源,只要課程主體(主要是教師)在開發利用中進行合理有效地賦予教育價值并提升其課程潛能,便可進入顯性的課程資源領域,轉化為現實的課程組成部分。這類資源占課程資源的絕大部分?,F實社會中所存在的一切資源都屬于隱性課程資源的范疇,關鍵是課程主體能否對其賦予教育功能以及挖掘課程教育潛能。

從資源的形態來看,課程資源應包括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教師們在談到課程資源時基本上都傾向于資金、儀器、設備、圖書資料、軟件、場地等物資資源,并以這類資源的多少來衡量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很少言及人力資源,即使偶爾提到,也僅僅將其作為物資資源的補充或輔助。其實,人作為一種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比物資資源更為重要。課程資源中所蘊藏的人力資源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后勤保障人員、教師、學生甚至家長等。這些人(尤其是教師)在課程改革及新課程實施中將構成非物資層面的資源保障。他們的參與、支持和配合將直接關系到改革的成敗。任何教育改革的計劃、課程實施的方案,不管多么理想和完美,若離開教師這種人力資源,就只能停留在書面上或決策者的頭腦中,永遠都不能在實踐中得以實施。此外,教師作為一種課程資源的存在,其質量的優劣和素質的高低還決定著對其他課程資源的識別程度、開發利用范圍和發揮效益的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還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素質在現有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創生出新的、源源不斷的、更好的課程資源,而這一類由教師所生成的資源才是無限的,是現實課程資源不斷涌現的源泉。

由于認識誤區的存在,教師們僅以參與者或資源消費者的身份進入課程改革和課程實施領域,根本談不上進行資源的開發。對課程資源認識上的偏差也使得我們的社會、學校沒有真正地尊重和保護作為重要課程資源和建設課程資源主體的教師。

綜上所述,正是由于對課程資源認識誤區的存在,使原本稀缺的課程資源更加短缺。因此,我們一方面在呼吁國家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投入的同時,更應該將著力點放在促使教師糾正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偏差上,喚醒教師課程資源建設的主體意識。

觀念上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是僅僅依靠外界的勸導、說教就能奏效的,關鍵是人在主體性的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將外在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將自己視為課程主體,投身于課程改革和課程實施時,才能在面臨課程資源短缺的現實面前,主動地去合理使用、去識別開發,甚至創生出更多、更新的課程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會逐漸對課程資源有一個全面、清晰、準確的認知,以往的認識偏差也就得以扭轉了。

為保障教師從根本上走出對課程資源的認識誤區,我們應給予他們足夠的外部保障,其中給予充分的專業自主權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且有效確保教師作為課程主體的地位,教師們才有可能真正像主人一樣精心對待與自己教學有關的所有活動,并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自覺糾正各種存在于認識和行為上的偏差,這其中當然包括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偏差。

在喚醒教師課程主體意識的同時,社會、家庭也應該主動承擔起各自的教育職責,自覺地參與到課程改革和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畢竟任何教育改革的方案和人才培養的方案首先是社會體制的方案。惟有如此,社會和家庭在參與過程中才會主動地去轉化和營造出一些容易被學校、教師所忽視的課程資源。這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課程資源的短缺,還可以開拓教師的視野,讓他們看到更多的課程資源的形態,幫助他們縮短內化過程,順利走出認識誤區。

相信只有這樣,我們原本短缺的課程資源才能在教師正確觀念的指引下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高,從而改善由于國家經濟水平低造成的課程資源短缺的現實,為課程改革最終取得成功增添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2]Jackon.P.W(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M].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3]吳剛平.課程資源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2001(9).

[4]戢守志.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S].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5]唐麗芳、馬云鵬.新課程實施情況調查:問題與障礙[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7).

[6]李連寧.在二十一世紀教學儀器設備發展論壇上的講話[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4(1).

[7]程方平.中國教育問題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課程資源的建設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網站建設實訓 資源庫建設 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41-03

一、教學資源研究現狀

中職教學資源庫的開發和建設,是中職課程改革、教學實施進行到一定階段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這既是課程、教材改革嘗試推進的需要,也是教師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需要?,F代化的網絡技術發展成熟而迅猛,為資源庫的建設與運用提供了可行的現實條件,但已有的職教資源與實際使用的需要不匹配。故此建設實用的、優質的、個性化的課程教學資源庫,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上述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實現現代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在推薦現代化教育的進程中,我國對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一直沒有停止過。正因為教育信息化中信息資源的建設處于很重要的地位,使得資源庫的有關研究發展迅速;尤其教育部已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為了建設各類的精品課程,更要依賴于信息技術和資源庫,以此更能體現出教學的有效性。而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教學方法、手段等正在初步改革,在其中充分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于信息技術的教學和管理,很多課程都開發了資源庫,將對應的教案、教學大綱、習題、實驗指導、錄像、微課等共享,并鼓勵同行、老師也將自己的操作錄像、授課視頻、講課課件等上傳,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帶動課程發展和專業的建設。

二、《網站建設綜合實訓》課程資源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采用的網站建設課程的教材都是針對網站及網頁的自學者,大部分只是針對網頁制作軟件的基本操作,沒有更多的實例提供參考,更沒有相對應的教學資源庫。由于中職生的自學能力較差,他們需要不斷的模仿、借鑒,在“做中學,學中做”,才能夠在熟練掌握操作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如果脫離了教材的基本實例而沒有進一步的拓展,又缺乏教師的引導,他們就會停滯不前。

三、建設課程資源庫的意義

建設一個《網站建設綜合實訓》課程的資源庫,教師能輕易的采用貼近項目式的素材,學生也能通過模仿、借鑒并進行創新,在培訓中體現出“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的氛圍,實現從學校向職場過渡的功能。建立該課程資源庫具有以下的意義:

1.教學資源庫中包含豐富的與教學相關的圖片、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素材、教學案例等,教師可隨時選取與利用,滿足教學需要;減輕重復勞動,提高教學效率。

2.教學資源庫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在課堂上,學生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課后可以自由地復習,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推動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資源庫的建設豐富了教師教學資源的來源和擴充,使教學方法更加新穎、教學手段更加先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

四、《網站建設綜合實訓》資源庫建設的實踐探索

將本課程作為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核心課程,打造成具有中職教育特色、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教學方法手段靈活多樣、具有適用性、在中職中專類院校中具有示范和輻射推廣作用的實用性課程。研究和建設的資源庫應根據企業的項目結合教學建立配套的教學資源庫。

(一)該課題的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對計算機專業網站建設崗位進行調查,提煉出典型的工作任務,以此作為教學內容改革的依據。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文獻,對項目式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理論研究,奠定教學方法改革的理論基礎。

3.實驗法:以學校2015級的計算機應用和網絡技術專業學生作為試點,將開發好的教學資源庫用于教學實踐,并在真正教學實踐環節中不斷進行修改、完善。

(二)教學項目的配套教學資源庫

為了使企業項目貼近教學,應通過調查分析《網站建設綜合實訓》崗位職責,提煉出典型的工作任務,并將工作任務根據工作流程轉化為教學項目,建立教學資源庫,并通過學生參與的試講、評審、修改、再試、再評,不斷改革和完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最終形成可供其他教師模仿和實踐的教學資源。以工作流程為導向,將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歸納為教學項目,并配套有對應的教學資源庫,該資源庫應包括教學設計(教案)、多媒體課件、案例庫、拓展訓練、學生工作頁、教學錄像、教學文獻資源、教學素材、教學微課等。

以工作流程為導向,將工作任務歸納為以下十個教學項目,每個教學項目都配套有對應的教學資源庫,如下表示。

(三)教學資源庫的制作方案

1.出版本課程教材

本課程將網頁設計與制作視為一個整體項目過程,打破傳統網頁教學的條塊界限,按照網站建設與網頁設計制作的實際項目過程作為課程教學主線,將各個項目整合成一本適合中職學校使用的教材。

2.教學設計(教案)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設計。

3.多媒體課件

課程每一個教學項目都配備有多媒體課件,采用信息化手段制作豐富的PPT,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案例庫

網頁設計是一門設計課程,針對設計課程特點,收集大量高質量的設計作品,通過大量的案例欣賞,增加學生的審美能力,為設計、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5.拓展訓練

每個項目都配套有拓展訓練,讓學生學習完課程后,進行項目拓展,鞏固技能。

6.教學錄像

將典型課例進行錄像,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重要參考資源。

7.教學文獻資源

教學文獻資源包含的范圍比較廣,主要為一些積累的經驗材料源,如教學文檔(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研究論文、教學小結、教材、參考文獻等資料,方便教師查閱和參考。

8.教學素材

包括圖片、聲音、動畫素材(Flash演示等)、部分實踐操作演示的視頻文件等。

9.教學微課

將課程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供學生反復觀摩、借鑒學習。

10.學生工作頁

每一個教學項目都配套有學生工作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根據工作頁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

(四)教學資源庫支撐平臺的開發

設計與開發教學資源庫支撐平臺,使之可以將所有的教學資源放到網絡平臺上,供教師和學生下載教學,如下圖所示。

(五)教學實踐應用的教學方法

傳統設計課程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演示法、講授法,強調的是操作步驟的講解和訓練,導致培養的學生思維狹隘,畢業后多從事一線的操作工作。本課程綜合實訓所采用的組織形式是企業常見的勞動組織方式,教學方法應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核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采用參與式、互動式、體驗式等行為導向的現代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方法上嘗試采用德國最新的教學方法“引導文”教學法,結合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進行。

1.“引導文”教學法

是一個面向實踐操作、全面整體的教學方法,通過此方法學生可對一個復雜的工作流程策劃和操作。學生獨立制定計劃、執行工作并對成果進行檢查。在引導文教學中,強調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

2.情境教學法

可以通過企業真實的項目需求,模擬公司工作流程,讓學生置身工作情景當中,扮演公司職員等角色,對項目進行分析、實施、評估,通過完成項目要求達到教學目標。

3.項目式教學法

通過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通過項目需求,由老師指導學生制定項目工作計劃、步驟、程序和分工實施,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最后由學生和教師對項目工作結果進行評價,師生共同討論、評判工作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五、資源庫建設解決的教學問題

1.按照網站開發與建設崗位技能要求,將兩年所學網頁與網站類課程進行整合,在校集中進行綜合性、系統性訓練,以小組形式完成網站的開發任務,既能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又能應對未來企業的需要和工作要求。

2.仿真實際網站開發的工作流程,提供綜合性、系統性的“實戰訓練”所配套的項目資源,教學資源庫中包含豐富的與教學相關的圖片、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素材、教學案例、微課等,教師能輕易的采用貼近項目式的素材,學生也能不停的模仿、借鑒并進行創新,實現從學校向職場過渡的功能。

六、本資源庫建設的特色

(一)體現了內容上的創新

本資源庫的將網站綜合實訓視為一個整體項目過程,打破傳統網站實訓教學的條塊界限,根據企業真實的項目按照網站構建的實際項目過程作為課程教學主線,將各個項目整合成可供學生查閱、模仿、借鑒的資源庫。

(二)體現了較強的實踐性

本項目研究以仿真實際網站開發的工作流程為主,課程組織體現出公司工作組織方式,貼近企業需要,因此從內容、組織方式、研究過程均體現出較強的、鮮明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劉信平.基于校園網的校本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

[2]嚴水冬,王.對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0)

[3]王麗,曲維峰.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資源庫的研究[J].福建電腦,2016(4)

[4]劉艷華.教學資源庫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J].知識文庫,2016(8)

[5]謝晨芳.三明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教育,2016(9)

課程資源的建設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網絡課程資源分析化學精品課程

建立網絡課程資源平臺是精品課建設的要求[1]。我校分析化學課程經過多年課程組教師的共同努力已經建設成為省優秀課,為了達到更高的課程建設要求,我們建設和完善了分析化學網絡課程資源平臺。

一 、分析化學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意義

分析化學是關于測定物質組成、含量及結構的分析方法理論及應用的學科。分析化學課程內容龐大,并且還有不斷發展壯大的趨勢,另外,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學生掌握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又要求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分析測試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只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學時內難以將分析化學的全部內容講授。教師在教學學時內通過一次性的教學也難以達到所有學生對所教學內容充分消化和理解。為了滿足新形勢下的分析化學的教學要求,提高分析化學的教學效果,分析化學應進行立體的多層次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講授分析化學的理論和主要分析方法原理,在課堂教學之外為學生建立教學學習分析化學的網絡課程資源平臺,該平臺能夠輔助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多層次學習需要。學生通過網絡課程資源平臺的使用,不僅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消化理解,還能進一步深化分析化學的學習;由于網絡可以消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2],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個性化需要,自主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教師也可不受教學學時的限制,將分析化學的常識性知識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上,因此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外高效率地學習鞏固和加強分析化學的知識,還能夠有機會學習和掌握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學時限制而不能講授的分析化學常識性知識。網絡課程資源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3],可以起到導學、督學和助學的作用[4],通過對課程全貌的了解學生可以明確課程的學習目的,通過習題解答自查課程學習效果,通過大量的課程常識知識信息的學習提高分析化學知識和能力。

二、分析化學網絡課程資源平臺建設的的原則

1、課程目標明確:網絡課程資源平臺是在課堂教學之外為學生搭建起來的學習知識平臺,該平臺要實現課堂教學達不到的多種功能。學生借助該平臺可以復習課程內容,可以學習到課程的常識知識,可以自查學習效果,可以培養實驗技能,可以進入國內著名大學的網站進行分析化學課程學習等等。

2、注重能力培養:分析化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學科,因此在網絡課程資源內容的安排上要達到對理論課知識內容的輔助教學,如安排課程的習題解答,有助于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掃除課后學習中的障礙;另外,安排分析化學實驗的操作錄像,使學生在課堂之外學習和鞏固分析化學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技能;還有,分析化學理論常識和實驗常識可以拓展和豐富學科知識,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

3、注重表現形式多樣化:在課程網絡資源平臺建設過程中,我們本著能夠使學生使用后能輕松達到學習效果的原則,在內容安排和網頁制作方面考慮到要充分調動使用者的視覺和聽覺神經,避免內容枯燥乏味,首頁的界面清晰簡潔明了,課程平臺的內容實用性強,表現形式多樣化,既有靜態的教學資源內容又有動畫等動態教學資源內容,并有共享性課程資源,如在我們的教學資源平臺可以鏈接國內幾所著名高校分析化學的課程網站,方便學生參考應用。

三、網頁中主要模塊

分析化學網絡課程資源首頁可分為三個區域,上部有電子資源、動畫資源欄目;左側區域有課程介紹、師資隊伍、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和參考文獻等欄目;中間區域有教學課件和教學錄像欄目。網頁的首頁欄目清晰,視覺友好。

圖1 課程網站主要模塊

四.網絡資源主要內容

模塊“課程介紹”和“師資隊伍”介紹課程的基本概況和目前參加課程建設的人員概況。

“教學大綱”是介紹課程各章節涉及的內容及教學的要求,學生可以通過教學大綱對課程的整體要求有所了解,學生在學習中會有地放矢,目的明確。

“教學方法”是對課程講授方法及授課特點進行介紹;“參考文獻”介紹課程學習中可以參考的書籍,所列參考文獻均為學科權威的國內外教材及專著。

“電子課件”為課程教學同步課件,學生可以依據課件整理教學筆記,復習課程內容。“教學錄像”為教師實際教學的教學錄像,如果學生有所需要,可以在課后根據個性化需要,對課程進行復習。

“電子資源”為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內容包括“實驗常識”,“理論常識”,“習題庫”和“試題庫”。 “實驗常識”和“理論常識”分別集合了分析化學實驗和分析化學理論方面重要知識點,并用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表達,方便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很短時間學習到有關分析化學的應用知識?!傲曨}庫”的內容為教材課后所有習題及答案,利用“習題庫”的資料,學生可以檢查課程的學習效果。“試題庫”中有數十套的模擬考試題,學生可以參閱,有助于明確課程教學重點。

“動畫資源”包括“動畫資料”和“網絡資源”?!皠赢嬞Y料”內容為各種實驗基礎操作和分析儀器的操作方法的動畫或錄像,該部分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化學實驗技能,提高分析實驗測試能力?!熬W絡資源”內容為一些國內知名大學分析化學課程的網站鏈接,學生可以參考其它院校的分析化學教學,開闊眼界。

五、結語

總之,在分析化學網絡課程資源平臺建設過程中,立足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注意和保持課程的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實際能力為目的,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又實用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建設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號)[Z].2003-04-08.

[2]陳以海.高校精品課網站建設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52-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专栏| 镇沅| 临潭县| 莱西市| 双江| 平远县| 屏边| 华宁县| 嘉定区| 新泰市| 博爱县| 洮南市| 无棣县| 班戈县| 元江| 诸暨市| 平邑县| 会泽县| 冷水江市| 谢通门县| 怀安县| 星子县| 松溪县| 和田县| 东宁县| 高州市| 河南省| 汕尾市| 宜昌市| 博白县| 额尔古纳市| 白河县| 萨嘎县| 黔江区| 崇义县| 黔西县| 淳安县| 新干县| 宽甸|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