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保健科研課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20年衛健局中醫藥管理局體會經驗做法特色亮點成效
以點帶面
促進中醫藥發展
x省x州x市衛生計生局堅持“以點帶面”方式,促進中醫事業和中藥產業發展,中醫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中醫藥文化特色不斷彰顯。
以提升服務能力為“著力點”,強化中醫藥體系建設
x市按照“強龍頭、壯樞紐、固網底”的發展思路,強化市、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形成了以市民族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涵蓋市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私立醫院和私立診所的中醫藥服務網絡體系。
一是強化“龍頭”建設。將市民族中醫院作為全市中醫藥工作的“龍頭”打造,突出??茖2〗ㄔO,醫院設有36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國家級重點中醫建設???個、省級重點中醫???個、州級重點中醫???個,是x省中醫住培基地和x市中醫藥工作的醫、教、研中心。
二是強化“樞紐”建設。全市14個鄉鎮衛生院均規范設置中醫科、中藥房,并建立了14個古色古香的國醫堂,連接上下,作為中醫藥“樞紐”服務力量不斷強大。
三是強化“網底”建設。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作為“網底”單位,完善硬件設備,均建立標準化的業務用房,中藥飲片配備在100種以上,中成藥配備在50種以上,基本滿足了農村群眾對中醫藥防病治病的需求。
以深化醫改為“關鍵點”,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一是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院改革。將市民族中醫院納入醫改試點范圍,與綜合醫院改革同步推進,嚴格落實各項醫改政策,完善調整中醫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價格,積極探索適合中醫院特點的支付方式和薪酬改革制度。
二是積極參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建立中醫藥優勢資源上下貫通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推動中醫優勢資源下沉。市民族中醫院牽頭3家鄉鎮衛生院組建了醫共體,鼓勵市民族中醫院的醫師到基層多點執業或對口幫扶,鼓勵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全科醫生積極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三是貫徹發展中醫藥的醫改政策。落實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中藥飲片加成銷售、醫院中藥制劑和中醫藥非藥物療法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將中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范圍等政策,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
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點”,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
一是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采取師帶徒、進修學習、集中培訓、遠程培訓、自學考試、學歷教育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加速人才培養。實行優先落實基層中醫藥人員編制備案管理和職稱評聘;優先安排新進編基層衛生院的中醫藥大學生享受大學生補助等政策。
二是建立名醫評選機制。開展市級“名中醫”評選,推薦市級“名中醫”參加州級“名中醫”評選,成功申報了13個x省知名中醫工作室。
三是建立學術研究機制。加強中醫藥學術研究和交流,鼓勵撰寫學術論文及開展中醫科研項目,編撰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x醫藥學概論》,填補了x州無國家級科研課題空白。
以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為“創新點”,實施供給側改革
一是大力開展“治未病”健康工程。市民族中醫院結合“中醫養生堂”建設,設立了“治未病中心”和“治未病科”,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為重點,積極開展體質辨識、健康教育、養生保健等中醫特色健康管理服務,深受群眾歡迎。
“寶貝兒,乖,聽話媽媽給你買好吃的?!背B牭郊议L這樣表揚孩子。
長期以來,家長們似乎都把“乖”、“聽話”作為評價好孩子的標準?!安宦犂先搜裕蕴澰谘矍?。”這句俗話一語道破了傳統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心聲。然而,時下的新新父母開始懷疑這個傳統觀念,擔心自己孩子太乖長大會沒出息,希望孩子淘氣些更好,認為那樣的孩子更機靈。
乖孩子究竟是不是好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到底應該何去何從?為此,我們調查搜集了一些家長和年輕人的看法,并采訪了北京同仁醫院和首都兒科研究所的兩位專家。
家長看法
乖孩子是不是好孩子?
聽話好啊,讓他干啥他干啥,這才是有教養的孩子。――小米爺爺(退休工人)
乖孩子才是好孩子,我孩子就這樣,聽話、懂事兒、規規矩矩的,讓我特省心!
――小靜媽媽(個體經營者)
聽家長話,孩子能少走彎路、少碰壁。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針對孩子的特點,會合理安排他的學習生活進程。 ――曉蘭媽媽(全職媽媽)
孩子聽父母話,不會有錯,我們做父母的都是為孩子好。
――倩倩爸爸(部門經理)
乖孩子當然好啦,不過,有時候我兒子淘氣也很可愛,多機靈?。?/p>
――龍龍媽媽(小學教師)
乖不一定好,應該保留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不太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后聰明、有主見。 ――亮亮媽媽(雜志編輯)
孩子太叛逆的擔心
“我說什么他都要頂撞,越大越氣人,真不知道這孩子什么時候能懂事?!?/p>
“我閨女3歲了,以前特聽話,最近總愛跟我作對,不知道是不是跟誰學壞了?!?/p>
“我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障礙,脾氣特別大,總得寵著他,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摔東西?!?/p>
孩子太乖的擔心
“跟別人說起我這乖孩子,總是特自豪,不過也有些擔心她這么乖會被人欺負?!?/p>
“他小時候愛調皮搗蛋,我就趕緊嚴加管教,但他現在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從來都不跟我說,真擔心他會出什么問題?!?/p>
“我孩子對我從來都是言聽計從,有時候擔心他以后會不會太木訥、沒主見,所以我現在努力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允許他有時不聽話?!?/p>
“我女兒從小到大都很聽話,但感覺她好像太依賴我了?!?/p>
長大孩子的看法
“我從小就很聽話,學習成績也很好,一直都是我們家那里孩子們的榜樣。但上大學后,同學們都覺得我很刻板。我做好事,他們會覺得我做作。這讓我非常痛苦,我自己找不到自己錯在哪兒,后來好朋友漸漸地引導我改變一些做人做事的方式,才終于比較合群了。不過現在還是很苦惱自己總是沒想法,腦袋特別懶,朋友總說我是一根筋?!边@是我同事的好朋友,聊起知心話來說了這些。她看起來很文靜,熟識的人才知道她也很愛和大家鬧著玩。
“我爸媽對我是放養,我覺得我素質還不錯,習慣沒太差,工作挺好,也沒讓父母失望?!本W友清水漣漪說。
“我是十足的好孩子,雖然有時不乖。以后我有孩子了,我管孩子要不松不緊,中庸之道,呵呵?!迸笥褳t瀟說。
專家觀點碰撞
鄭秀瑾
觀點:聽話的孩子,容易招人喜歡,帶起來也省事,但未必就是好孩子。
1.太乖的孩子,容易失去思維的獨立性
家長往往注重孩子生活上的獨立,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整理用品,但孩子思想上的獨立性卻往往被忽視。
假如孩子太乖,一切按大人指導辦事,時間長了,孩子自己總不思考,就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而一旦長大后,需要獨立工作生活、獨立處理問題時,孩子就會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會束縛智力發展,還可能導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
2.太乖的孩子,容易缺乏創新性和創造力
如果父母過早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容易扼殺兒童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創造性。比如,小孩會把大人的鞋子當小船玩,這說明孩子不刻板,有發散性、創造性思維。但大人不理解孩子的做法,就會批評孩子不聽話不乖。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創造性不斷地受到打擊,逐漸從“不聽話”的孩子變成“聽話”的孩子。實際這是創造性思維受到了限制和禁錮,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很不利。
很多中國小孩讀書讀得特別好,但搞一些科研課題時,能力可能就會較差。因為她一直都是在學,卻缺乏創新思維,只會跟隨別人的觀點。他不會想“這樣對嗎?”“我不是這樣想的,我要試一試?!辈粫驹谇叭说募绨蛏希俑叱鲆粚印?/p>
3.家庭要給孩子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
家里多一些民主的氛圍,讓孩子感到和父母處在平等的地位上,鼓勵他們敢發言、敢辯駁、敢質疑,這對孩子思維和智力的開發有好處。這樣的孩子,老師和家長可能會覺得管起來麻煩,但其實他們長大以后可能更有優勢。
孩子要懂一些基本的生活規律,要講衛生、講禮貌、不自私、不說謊,而其他方面家長不必多加干涉。家長不要對孩子說,這件事就是什么什么,要讓孩子參與討論,孩子就會覺得“我還在給媽媽出謀劃策”。這時,孩子就會開動腦筋,活躍思維。
張建娜
觀點:好孩子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乖孩子是好孩子,但乖孩子是不是有出息,是另一回事。
1.孩子乖與不乖主要取決于自身性格,后天改造的影響不大
一個人的性格有70%是遺傳的,后天人為改造只占30%。家長總是希望把孩子教育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她的特點,教育應該順其自然。說哪種孩子好就把孩子培養成哪種,這是不現實的。
2.約束孩子不會影響孩子的自主性
現在很多家長在管束孩子上患得患失,導致很多小孩不懂規矩。過去教育孩子是:大人講話小孩不能插嘴。小孩把話憋在心里,并不代表沒想法,不可能因為家長的管束,就把孩子的思想萌芽和創造力給壓制了。人到了一定年齡自然就會有自主意識。孩子小時候有想法,即使家長總是約束他,將來還是會有想法。當然,家長一味的單向灌輸,而不注重與孩子雙向交流,肯定會對孩子心理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這個方面,家長需要注意。
3.教育孩子該嚴格就要嚴格,多給孩子實踐機會,才能讓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小孩本身是培養習慣的時候,不能太嬌慣。3歲以前的小孩發育不是很成熟,就得立規矩,培養孩子守規矩。家長對孩子惡作劇也不管,就會使孩子不懂規矩;而讓孩子長大以后再去學規矩,孩子就會很痛苦。一點規矩都沒有的孩子,再有創造力,將來也未必會成功,因為他本身不懂得游戲規則。
教育孩子不能單純給孩子講理論,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多去實踐,在實踐中成長。要多讓孩子出去玩、多與人交往;而培養好習慣和規矩,孩子就容易被其他人所接納,容易與人交往;孩子在玩和與人交往的實踐過程中,就會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專家一致意見
1.是否是好孩子,不能用乖與不乖來衡量
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不能一概而論,但好孩子應該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具備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能力。
2.不聽話并非絕對壞事情
孩子有時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聽從父母的指令,這正是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逆反期,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全盤批評,而是要正確引導。
育兒建議
――“聽話”與“不聽話”相結合
樹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對待孩子的聽話與否,要分情況而定。在生活規矩、行為道德的培養上,要讓孩子“聽話”;在思維方式和對待事情上,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在實踐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另外,小孩的行為控制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小時候是父母控制引導為主,長大些是父母和孩子雙方控制,成人后是孩子自己控制。家長應該逐步放權給孩子,而不應死死握權不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而無論哪個階段,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都必不可少。
專家簡介
鄭秀瑾
醫學學士、醫學心理學碩士,現為北京同仁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兒童言語康復、兒童心理健康咨詢、小兒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