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用電的基本保證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建筑業施工現場 臨時用電 安全隱患 預防
中圖分類號: TU7 文獻標識碼: A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只有安全的生產,所生產的產品才是質量過硬的。當前的安全生產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所共同重視的一個熱點問題。對于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生產措施和監督過程都有相應的管理規定和準則。而安全生產過程中的臨時用電問題更是一個必須要保障的核心問題。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問題是目前出現安全事故的一個重要來源,因為用電的不安全導致的觸電傷亡問題更是歷歷在目。因此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必須對臨時用電的安全問題進行嚴格監督和審查,確保施工過程的用電安全。
一、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特點
建筑行業的施工現場由于施工現場的特殊環境,導致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安全問題很復雜。特別是施工現場屬于勞動力密集區域,施工現場的勞動力流動性很大,施工單位的管理難度是十分復雜的和困難的。在施工現場的施工工作中,首先,由于受勞動力的個人情況影響,很多工人只是為了應付差事,對于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工作很不負責,導致用電的零線與保護線混用或者錯接,進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其次,受施工單位的工期限制,導致施工進程的強迫性,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雜亂無章,用電的設計以及組織都比較凌亂,不能很好的形成條理性,難以管理。再次,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用電設備需要隨時進行移動,這些移動和人工的流動性都很容易造成觸電事故的發生。
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設計要點
(一)施工現場配電變壓器的選擇
進行基本建設, 一般由建設單位安裝所需的配電變壓器, 因此在施工組織設計中, 可以利用建單位的變壓器為施工現場供電, 也可以設法利用附近的工地、廠礦的變壓器, 不過都要注意容量是否足夠。 距離不應太遠, 這樣做可以大大節省人力、物力, 降低工程造價。
對于施工用電, 一般考慮從10 千伏電源引入, 再經配電變壓器降壓后向負載供電。在選擇配電變壓器時, 首先, 應考慮其原邊高壓繞組的電壓等級和當地的電源電壓一致,而副邊輸出電壓由于我國的配電變壓器均為標準產品, 只要選副邊接法為oY, 便可得到380 / 2 20伏的電壓。根據估算的施工現場用電量,按所選用的變壓器容量安標稱系數來調整。
應根據負載類型,用電規范及當地供電部門的規定,對變壓器進行適當的無功補償以及配置合適的繼電保護裝置,并作相關驗算,使所選設備安全可靠。
(二)配電變壓器的位置選擇
安裝配電變壓器,除了型號、容量的選擇外, 還應該按照以下原則選擇最佳安置地點。
a . 盡量靠近高壓電源, 高壓進線方便。
b. 地勢較高且干操, 運輸方便, 易于安裝。
c . 遠離交通要道和牲畜活動中心。
d. 盡量處于負荷中心。以上各點往往不可兼得, 但應保證重點、力求兼顧。
(三)接地與線制
要想提高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性,降低臨時用電的危險系數,首要的重點工作就是要保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工程正確的接地做法,規范接地行為,灌輸正確的接地概念,消除電路連接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外電源被引入到施工現場時,要先確定配電房的具置。通常,供電部門提供的都是三相四線的電源,將三相四線的電源引入到配電房中,使用連接卡子接連外電源的工作零線,并且要求連接處要設在第一級漏電保護器的電源側;在連接處位置引出兩根導線,一根是工作零線,一根是保護零線,將這兩根導線與工作零線接線端子板、保護零線接線端子板連接,并且要明顯區分這兩根導線。在保護零線和配電箱體進行電氣連接之后,和原有的三相四線電源共同被引入到各個分配電箱、開關箱與電氣設備中,形成TN-S三相五線制的供電形式。
(四)安全性考慮
應使用黃綠雙色線作為三相五線制配電的保護零線,保護零線都不能設置開關、熔斷器或漏電保護器等保護裝置。為了保證配電系統中保護零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降低保護零線斷線的危險性,保護零線的重復接地要多于三處,通常設置在總配電箱總端、現場負荷中心與現場負荷末端等。需要注意的是,當施工現場和外電線路使用的是同一個供電系統的時候,要嚴格按照當地供電部門的相關規定,使用TT供電系統或者是TN供電系統,并且保證和外電線路保持統一。
三、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 配電設備管理混亂
目前在施工現場過程中,配電器具管理混亂是目前導致事故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施工現場中由于配電設備沒有按照相關的管理要求和規范,導致配電設備雜亂擺放。例如公用一個開關箱,同時沒有相關的隔離開關設備,這些不規范的用電行為都很容易導致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很多用電設備沒有相應的標示指示,這都對臨時用電造成了安全隱患。還有相關配電設置不按要求進行設置,對于開關箱和分配箱進行混用,導致工作電流過大等等這些配電設備的混亂管理都嚴重的影響著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二)用電器具使用不合理
在施工過程進行中,用電器具的不合理使用和混亂使用也是導致用電事故頻發的一個原因。由于相關施工人員對于施工過程中不能及時得到認識,沒有對現場的電氣線路和相關線路設置保護和管理措施,導致用電線路在施工進程中遭受到破壞,出現這種問題很難找到事故的原因,而施工的用電現場中,對于照明器具的線路使用不得當,采用劣質線路或者塑料膠質線路進行接電,這些臨時線路都很不安全,在臨時施工使用不合理和不安全的線路,這些都對施工現場造成了安全隱憂。
(三) 施工過程用電不規范
在施工現場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受到操作人員及施工人員的水平所限,導致施工用電很不規范。這些不規范主要包括在現場的施工用電中,不合理的對線路進行拖、拉、拽等,或者采用老化電線等等現象,這些不規范的操作行為都嚴重的危害了安全施工過程。同時在進行架空作業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架空保護措施,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發生。另外,在進行施工用電布局和布置過程中,必須要實地進行勘測,確定設備線路的走向以及電線的位置,,并且根據設備的走向和布局進行技術完善。同時要考慮施工現場附近的外電線路對施工的影響,保證施工合理、安全、有效的進行。
(四)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不高
因受施工現場環境的限制,具有施工現場直接作業資質的電工數量較少,大部分的施工操作人員并沒有取得《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或企業部門頒發的相關的資格證,使操作人員只具有基本的用電常識,專業技能不高,安全用電意識薄弱。另外,由于操作人員用電知識不扎實,在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中沒有采取相關的保護措施,在電氣設備的保護外殼被損壞時,人體一旦接觸到漏電設備,就極易出現觸電事故,難以保證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四、 預防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隱患的措施
(一)強化施工現場用電的監督檢查
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安全必須要求相關的安全責任部門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監督,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嚴格要求用電單位進行完善和整改,對于屢次存在的問題依舊不能得到解決和整改的單位,必須進行嚴肅處理和處罰,嚴重的必須吊銷其施工資質。
(二) 構建合理、安全的用電管理責任制度
在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過程中,必須要求相關施工單位對于臨時用電的安全管理進行嚴格的制度管理,搭建合理的安全用電管理體系。施工單位必須要求進行崗位責任制,對于不按照用電制度進行管理和用電的責任人,必須進行嚴肅處理,要切實的將用電安全和規范施工結合起來,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
(三)強化施工過程中的設計管理
在進行現場施工的過程中施工的用電設計管理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要求必須定期的對于施工現場進行維修、監測。同時嚴格的按照用電設計進行操作要求,對于電路發生變更時,必須要求專職電工人員進行持崗上證,進行定期維護,保障施工的安全。
(四)強化用電人員的培訓與管理
對于在施工過程中的臨時用電操作人員的用電安全管理必須進行強化培訓和學習。必須要求施工人員進行用電安全培訓和強化學習。定期對于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加強用電的安全教育和基礎用電常識的教育。讓全體施工人員都能認識到施工現場的用電安全意義重大,不能進行違章作業,確保施工現場用電安全的健康有序。
結語
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安全是保障施工安全順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對于臨時用電的安全管理,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引起高度的重視,對于臨時用電現場所出現的問題,必須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整改,避免觸電事故的發生。廣大施工操作人員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嚴格執行規范的安全用電準則和規范,確保臨時用電的管理安全有序,保證施工進程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劉眾喜.淺析建筑工地臨時用電的隱患及防治措施[J].企業技術開發:下半月,2014,(1).
[2]李海龍.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檢查突出隱患及整改要點[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 (1).
[3]呂蘭濤.淺談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各種隱患及糾正措施[J].科技信息,2010,(32).
[4]尹興強.淺談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隱患及對策[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2013, (7).
關鍵詞: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用電
在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施工安全用電。據統計,觸電事故已是建設工程臨時用電過程中發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設中,臨時用電的重視程度,不管是在項目管理還是在施工人員的意識中都不夠高,因為施工用電的最大特點是“臨時”,且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相對于整個建設項目,又具有工程量小,單位工程分散,工期短等特點。也就更加體現了臨時用電的“臨時”性。因此,在施工現場,從管理到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都有臨時的觀念在作梗。《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要求施工用電做到安全可靠,確保質量。
一、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常見的通病
1.1前期用電策劃與實際使用脫節:按施工要求工程在開工前,必須根據施工現場用電設備的負荷及布置情況做專項用電施工組織設計。而一般施工項目基本沒有在這方面做系統的工作。其內容與實際施工現場要求不相符,起不到前期策劃的作用。
1.2臨時用電在實際中不按規范施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配電箱和開關箱的設置及其內部配置不符合要求
在施工現場普遍存在這一現象,基本做不到《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及標準規定的:“一機,一閘,一漏,一箱“及”三級配電,二級保護“的要求,部分小工地(如隧道變電所工程等)還在使用老式的刀閘,作為負荷開關或代替照明專用回路中的漏電保護開關。
1.2.2配電線路未完全采用TN-S系統(二級盤以上),而在二級以下的部分則采用三相四成系統。這種現象是在《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中是不容許存在的。
1.2.3接零與接地系統不符合要求
對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配電箱處的重復接地基本未做,即使做也是接地電阻過大,或未與保護零片連接。其次,重復接地的材料基本都是用螺紋鋼,這是規范不容許的。另外就是接零系統未采用黃綠相間線。
1.2.4亂拉亂接線路相當嚴重,尤其是配電箱的引出線混亂比較普遍
1.3電動建筑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的操作維護保養不規范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必須建立和執行專人專機負責制,這在施工工地并沒有得到貫徹執行,部分工地制度存在但也只是形同虛設,另外就是手持電動工具的接地線基本是虛設的,并未有與系統連接。
二、針對施工現場用電出現的通病,應采取的措施
2.1將安全用電的重要性滲透到整個施工過程當中尤其重視常被忽視的施工前期的策劃階段,加強專項用電施工組織設計的深度,尤其是注重用電設備容量的計算和線路及設備的布置。
2.2樹立安全意識,建立健全臨時用電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強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真正落實安全責任制,特別是現場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的安全責任,使他們在施工用電的安裝、維護及巡視過程中起到相應的作用,現場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檢查機制,并將將檢查情況隨落實,及時整改。
2.3加強安全用電教育,對現場作業人員針對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用電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根據施工現場的用電危險源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尤其加強對操作人員正確使用電器設備,手持電動工具方面的教育,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
摘要:本文主要對礦山井下供電系統進行了詳細介紹。
關鍵詞:礦山井下供電系統煤礦安全規程
1.礦上供電的基本要求
礦山企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電能的重要用戶。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對供電的要求也就更加嚴格。特別是煤礦井下作業,工作面不斷移動,生產環境非常復雜,因此對供電的要求更高。對供電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供電可靠
礦山企業供電中斷,不僅會造成減產,而且有可能引起人身事故,甚至可能毀壞礦井。因此,礦山企業對供電的最重要要求是供電可靠和不間斷,即使在電力系統發生故障的情況下,也必須保證不間斷供電,至少也得供應一部分電能以保證人身安全和設備部收損壞。
1.2供電安全
由于煤礦井下瓦斯和煤塵爆炸的危險,所以在使用電氣設備時必須特別注意其防爆性。另外,井下潮濕,工作空間小,光線差,易發生人身觸電事故,必須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術措施,以確保對煤礦企業供電的安全性。
1.3供電質量
在供電質量上煤礦企業要求供電電壓穩定和交流頻率的穩定。煤礦中廣泛使用三相異步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的轉矩與外加電壓的平方成正比;轉速與交流頻率成正比。若供電電壓和頻率發生較大變化,就會嚴重影響電動機的正常運轉,甚至會使生產機械不能工作。
1.4供電經濟
一般考慮下列三個方面:第一,盡量降低礦山變電所一點往的基本建設投資。第二,盡量降低設備材料即有色金屬的消耗量。第三,注意降低供電系統中的電能損耗反維護費用。
2.礦山供電的電壓等級
所有電器設備都是按一定的標準電壓設計制造的,這個標準電壓稱為電器設備的額定電壓。電力線路的額定電壓等于其連接的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發電機的額定電壓是指額定負荷下的輸出端電壓,比同級用電設備額定電壓高出5%。以補償電網電壓損失。礦區供電的電壓,一般采用35kv、110kv。礦井地面和井下高壓供電電壓目前一般采用6kv,條件允許時,亦可采用10kv。
供電電壓等級是礦山供電的只要問題之一,這是因為供電線路的電壓等級與輸送功率,供電距離有密切的聯系。
我國礦山地面的低壓動力照明電網(380/220V系統)采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方式,并且將中性點引出,可同時供給380V和220V兩種電壓。此時,中性點接地并不是為了防止電弧接地,預防高壓竄入低壓系統增加人身觸電的危險性。
我國《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除向架線式電機車供電的整流變壓器外,箱井下供電的變壓器中性點禁止接地。向井下供電的電網,不準采用中性點接地方式運行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證井和人身安全。因為煤礦井下空間狹窄、黑暗、潮濕,并有煤塵、瓦斯,如使用中性點接地系統,當人體觸及一相導體。便接觸到相電壓,有致命危險。另外,在中性點接地系統中如出現接地故障。可能會外漏電火花,有點燃礦井內瓦斯的危險。
礦井的用電電源。一般來源于電力系統的區域變電站活發電站,電能送到礦山后在變、配給礦山的用戶,組成礦山的供電系統。
礦山受電電壓為6~110KV,礦山類型及所在地區的電力系統的電壓而定,一般為35~110KV的雙電源受電,經總降壓站以高壓車間,井下變電所及高壓用電設備等配電,組成低壓供電系統。
3.礦山供電系統的接線方式
按網絡接線布置方式分為放射式、干線式、環式等接線系統。按接線運行方式分為開式和閉式系統。按對負荷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可分為無備用和有備用接線系統。有備用接線系統中,其中一回路發生故障時,其余回路保證全部供電的稱為完全備用系統;如果只能保證對重要用戶供電的,則稱為不完全備用系統。備用系統的投入式分為手動投入、自動投入和經常投入等幾種。
3.1無備用系統接線
無備用系統接線簡單,運行方便,易于發現故障;缺點是供電可靠性差。所以這種接線主要對于三級負荷和一部分次變的二級負荷供電。
放射式接線的主要優點是供電線路獨立,線路故障互不影響,易于實現自動化,停電機會少,繼電保護簡單且易于整定,保護動作時間短,缺點是電源出現回路較多,設備和投資業多。
干線式接線的主要優點是線路總長度較短,造價較低,可節約有色金屬;由于最大負荷一般不同時出現,系統中的電壓波動和電能損失較小;電源出線回路少,節省設備。缺點是前段線路公用,增多了故障停電的可能性。
3.2雙回路放射式
雙回路供電這種供電方式,線路總長度長,電源出線回路數和使用開關設備多,投資大,如果負荷不大,常會造成有色金屬的浪費。優點是當雙回路同時工作時,可減少線路上的功率損失和電壓損失。這種接線適用于負荷大或單獨供電的重要用戶。對容量大,而且特別重要的用戶,可采母線用斷路器分段接線,從而可以實現自動切換,以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3.3環式
環式接線系統所用設備少,各線路途經不同,不易同時發生故障,故可靠性較高且運行靈活。因負荷由兩條線路負擔,故負荷波動時電壓比較穩定。缺點是故障時供電線路較長,電壓損失大。線路的導線截面應按故障情況下能負擔環網全部負荷考慮,所以有色金屬消耗量增大,兩個負荷大小相差越懸殊,其消耗就越大。故這種系統適于負荷容量相差不大,所處地點離電源都較遠,而彼此又較近的情況。平常可以開環運行,也可以閉環運行。但閉環運行繼電保護較復雜,因此一般采用開環運行方式。
4.礦井供電系統
大、中型礦井的供電電源取自110kV或35~60kV的電力網經兩回架空線路迭到礦井總降壓站。比如一次電壓為35~60kV兩臺變壓器的內橋式接線的典型變電所主接線,其斷路器外側設兩組隔離開關組成跨橋,上面接有35~60/0.4kV的所用變壓器,工變電所直流操作電源等用。
在一次側進行計量的變電所,進線和母線應設有準確等級負荷要求的電流互感器(CT)和電壓互感器(PT)。
為了防止雷電波的侵襲,母線和架空進線處接避雷器,主變壓器二次6KV側多采用單母線分段,用成套配電裝置配電。礦井一、二級負荷如通風機、主副井提升機等有接在不同母線上的雙電源回路供電,以保證可靠。
總之,對礦井供電要求要嚴格,更具不同的礦井進行嚴密而謹慎的設計,保證礦山供電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尚文忠.煤礦供電[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
關鍵詞:農網 安全保護措施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廣大農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東南部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農村城鎮建設城市化,縮小了農村和城市的差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種植技術引入了高科技手段,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鄉鎮集體企業和個體經濟蓬勃發展,農村的大好形勢對安全用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農村用電中安全用電的主要任務有:
——防止人身觸電的傷亡事故;
——防止電氣設備損壞事故;
——防止電氣火災事故。
觸電傷亡事故的類型,可分為直接接觸觸電和間接接觸觸電兩種。直接接觸觸電是指人員直接接觸了帶電體而造成的觸電。這種類型的觸電,觸電者受到的電擊電壓為系統的工作電壓,其危險性較大,一般情況下,直接接觸觸電多發生于電氣專業工作人員。但在農村電網中,由于設備的具體條件和用電的特點,非電氣專業人員的觸電也時有發生。間接接觸觸電是由于電氣設備(包括各種用電設備)內部的絕緣故障,而造成其外露可導電部分(金屬外殼)可能帶有危險電壓(在設備正常情況下,其外露可導電部分是不會帶有電壓的),當人員誤接觸到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時,便可能發生觸電。由于目前在生產領域里各種電氣化的工具、設備被廣泛應用;生活電器品種多,數量大且已普及應用,這些設備、電器的操作人員多為非電氣專業人員,一旦電氣設備或生活電器的絕緣故障損壞,使其外露可導電部分帶有電壓,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極易造成人員觸電傷亡事故。所以,在安全用電工作中的首要重點,應是防止人身間接接觸觸電事故。設備內部絕緣故障時,在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地的情況下,還可能造成單相對地短路損壞設備。另外,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特別是室內電氣線路)由于絕緣損壞故障引起的單相接地故障。當接地故障長期存在,局部發熱、使溫度升高,以致烤燃了其周圍的易燃物而引起火災事故(電氣火災發生的原因很多,如設備或線路運行過負荷、絕緣損壞而造成相間短路、導體接觸不良、易發熱設備安裝不合理等),因此,防止電氣火災事故亦為安全用電工作的重點。在有關的國際標準(ISO)及我國的國家標準中,為保證安全用電都制訂了防止發生觸電事故的措施。
防止直接接觸觸電的安全措施:
——防止與帶電體接觸,將帶電體絕緣起來;
——在帶電體外,加裝遮欄和外護物;
——防止無意地觸及帶電體,設置臨時阻擋物;
——保持一定距離,防止人員活動時接觸帶電體;
——在低壓系統(220V/380V)安裝動作電流不超過30mA、快速動作型的漏電保護器。
防止間接接觸觸電的安全措施:
——自動切斷電源,以保證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能及時脫離電源;
——做好電氣設備的接地保護,降低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以限制接觸電壓;
——在各種建筑物內實施等電位連接;
——一些電器特別是家用小電器和手持式電動工具選用增強絕緣型,即雙重絕緣型;
——在重要用電場所或環境惡劣場所,使用隔離變壓器,改變供電制式為不接地型;
——在特殊環境條件下作業,如地下、溝道等,使用安全低電壓(50V以下)的電器。
上述各項措施可根據電網和用電單位的具體情況選用。在我國目前農村電網的低壓用電系統中,防止觸電傷亡事故最基本的措施是能及時、迅速地切斷電源。在低壓電氣系統中,自動切斷電源的實現,主要靠各種型式的過電流保護系統,如過流脫扣、熔絲保險。而電流保護系統的關鍵是在發生故障時,要能形成一個故障電流回路,形成故障回路的主要條件是電氣設備要有完善的保護接地系統。
國家標準GB14050《系統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術要求》中,電氣系統接地保護的型式有TN系統、TT系統及IT系統。TN系統是指電氣系統本身有一點接地,系統中電氣設備和外露可導電部分與電氣系統的接地點直接連接(在低壓電氣系統中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保護線與電氣系統的中性線相連接)。TN系統中電氣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與電氣系統接地點的連接方式,又可分為TN-C方式,即電氣設備的保護線直接接在系統的中性線,保護線與中性線共用合一的;TN-S方式,即電氣設備的保護線與系統的中性線是分開的,電氣設備的保護線接在系統專設的保護線上;TN-C-S方式,即電氣設備的保護線與系統的中性線,在系統中一部分是合一的,一部分是分開的,也就是系統的保護線不是接在系統電源的接地點,而是連接在系統的中性線的某一部分。
TT系統是指電氣系統本身有一點接地。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不與電氣系統接地點相連接,而獨立接地。
IT系統是指電氣系統本身不接地或有一點經大阻抗接地,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獨立接地。
無論在哪一種接地保護型式下,發生設備單相接地事故或人身接觸了故障情況下的電氣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時,電流保護切斷電源的首要條件是故障短路電流值要大于保護設備的動作電流值。而故障短路電流的大小,在TN系統中接地故障短路電流取決于故障點距保護裝置的距離,故障電流通過導線和保護線的截面、材質;在TT系統中接地故障短路電流除取決于故障點距保護裝置的距離和故障電流通過導線的截面、材質外,還取決于電源接地點和設備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同時還要考慮電流保護動作的動作時間。運行實踐證明:在一些發生間接接觸觸電的事故中,由于線路距離過長,接地故障的阻抗大或系統的電流保護的動作電流大,故障電流不足以使保護動作及時切斷電源或切斷電源的時限過長,而造成傷亡事故。特別是在TT系統中,發生間接接觸觸電或單相故障接地時,故障電流的大小受各接地點接地電阻的影響,更難以在發生間接接觸觸電時,使電流保護迅速動作切斷電源。在我國農村低壓電網中普遍采用TT系統,上述問題更為突出。
為了解決系統的電流保護在單相接地短路故障時,不能迅速動作切斷電源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應用的經驗,使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這個問題基本得以解決,為保證用電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切斷電源的動作原理不是決定于接地故障電流的大小,而是靠系統中發生接地短路故障時或人員觸電時,系統各線間電流形成不平衡的差值來動作脫扣,切斷電源。通過接在線路上的零序互感器可以得到電流不平衡的差值,這個差值可以精確到毫安級,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通過高靈敏度的電磁繼電器或電子電路可以使其脫扣時間控制在0.1s以內。目前,農村低壓電網的保護接地系統普遍采用TT系統,即用戶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采用獨立接地的措施。在TT系統中,過流保護動作的基本條件是,保護接地點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決定故障電流值。在農村低壓電網發生觸電事故時,靠TT系統的過電流保護裝置動作切斷電源,往往因接地電阻值大,無法迅速切斷電源,而釀成傷亡事故。在農村低壓電網具體條件下,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資金、金屬材料用以改善接地電阻,并造成巨大的浪費。而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其動作不需要決定于接地電阻的大小,甚至在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后,可以適當放寬對電氣設備保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的要求。所以在電網中認真執行防止間接接觸觸電的各項技術措施的同時,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作為各項技術措施的后備保護是不可缺少的。應該強調的是:不能因為安裝了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而削弱或放棄其他技術措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和各項技術措施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實踐證明:自80年代中期以來,在用電設備上安裝使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對防止單相接地短路故障(人員觸電事故、電氣設備接地燒毀事故、電氣線路剩余電流造成的電氣火災事故等)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特別是大大降低了人員間接接觸觸電傷亡事故,在農電系統中效果尤為明顯。在農網中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一般宜按分級保護方式,即農網的終端(用戶負荷端)及電源端裝設漏電保護器。電源端裝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后,不但可防止架空線路上的故障造成人員觸電傷亡事故,還可監測架空線路的運行絕緣水平和泄漏電流。
當前,農網改造工程正緊張地進行,在農電管理體制改革各項工作進行的同時,尤其要做好農電安全用電工作。根據有關用電安全方面的國家標準,在用電中防止發生人身觸電傷亡事故有多項技術措施,其中包括從對設備的要求、操作要求、安全設施、改進系統條件等。在目前具體條件下,推廣使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仍是防止人身觸電事故、設備損壞事故和防止電氣火災事故,保證安全用電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農電系統推廣使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應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標準GB13955《漏電保護器的安裝和運行》,做好下列幾項工作:
1根據國標要求,在用電范圍內,下列場合應裝設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
(1) 屬于防電擊保護絕緣等級I類的移動式電氣設備和手持式電動工具。(電氣產品按防電擊保護絕緣等級可分為0、I、II、III四類。I類為產品的防電擊保護,不僅依靠設備的基本絕緣,而且還包含一個附加的安全預防措施。其方法是可能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與已安裝的固定線路中的保護線連接起來,以使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在基本絕緣損壞的事故中不成為帶電體。)
(2) 安裝在潮濕、強腐蝕性等惡劣環境場所的電氣設備;
(3) 建筑施工的電氣施工設備;
(4) 暫設臨時用電的電器設備;
(5) 各種民用建筑物內的插座回路;
(6) 其他需要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場所。
2正確選用嚴格把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質量關
(1) 應選用技術條件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并已檢測合格,具有國家認證標志的產品,其技術額定值應與被保護線路或設備的技術參數相配合。
(2) 選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時要考慮到:供電方式、電氣設備的使用環境、被保護線路或設備的正常泄漏電流大小及被保護設備的具體情況及要求,以確定選用的型式及動作參數。
(3) 可根據被保護線路或電氣設備具體情況及要求,選用帶有附加功能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如過電壓保護、過負荷保護、三相缺相保護等。
3做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運行維護和管理
關鍵詞: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規范;監管要點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temporary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basic regulation, level 3 distribution level 2 protect the precise understan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temporary electricity is not standard and the temporary electricity the emphasis of supervis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site; Temporary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Safety norms; Regulatory points
中圖分類號: TU72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每棟建筑物或構筑物一經破土動工,工人要圍繞著建筑物或構筑物上上下下進行各種作業。由于這些特點,決定了建筑施工中主要的傷亡事故類別為: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坍塌五類傷害事故。據統計,五大傷害事故中高處墜落居第一位占總數的35%~40% ;居第三位的是觸電事故,占總數的8%左右,但近幾年已高于物體打擊事故,躍居第二位,占總數的18%~20%。由此可見,觸電類安全事故仍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安全事故。雖然有些現場在施工用電設施方面進行了很大的投入,力求滿足規范標準要求,防止和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但是施工過程中仍然存在用電設施不規范甚至出現錯誤的情況,造成操作人員發生觸電事故,在此,將《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以下簡稱“《規范》”)中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基本規定進行簡要分析。
建筑施工離不開電力,這不僅指施工中的電氣照明,更主要的是電動機械和電動工具。施工中的所有人員都接觸電,觸電事故是多發事故。對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通過強化現場管理來降低觸電事故的發生。規范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是保障建筑施工現場正常施工的基本要求,為此,1988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批準了《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2005年建設部將上述規范進行了修改,了《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規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工程施工臨時用電的行業標準,也就是說,是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最低標準,其他的地方標準(規定)、企業標準(規定)均不得低于此標準。為了更好地實施該標準,應正確理解總則中關于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工程專用的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220V/380V三相四線制低壓電力系統的有關規定:1.采用三級配電系統;2.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3.采用二級漏電保護系統。
一、準確、合理進行施工現場三級配電
《規范》中第8.1.1條明確:施工現場實行配電柜或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三級配電。配電箱分為第一級的總配電箱、第二級的分配電箱,第三級即末級只能稱為開關箱。
總配電箱以下可設置若干分配電箱;分配電箱以下可設置若干開關箱(見圖1)。按照《規范》的要求,有下列兩種設置情況:第一種,對于現場設備較少的現場可采用下列最基本的三級配電設置。第二種,對于施工現場機械設備較多,線路設置較長的施工現場若采用上述基本設置,將造成配電柜或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體積很大,甚至需要設置多個配電箱組合起來才能滿足分路數量的要求;線路所用的電源線截面很大,甚至多根電源線還難滿足用電負荷的要求,這就要求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基本情況下進行更加準確的分別設置多級、多路分配電箱,即合理進行施工現場用電設備的布置,將適當功率的設備安裝在一起,保證設備負荷、線路設置、場地布置的合理,在分配電箱的下方可沒若干分配電箱,并進行明顯的標識。
目前現場主要存在如下不規范的情況:
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配電系統未采用三級配電,只有第一級、第二級,致使用電回路的數量與設備數量不匹配,造成“一閘多用”,控制開關的型號與設備的額定功率不匹配,當發生過流、過載、短路的情況下,不能自動、及時斷開,造成事故發生;
2.由于設備未設置專用開關箱,當某一臺設備出現故障,進行斷電檢修時,易影響其它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效率。
二、正確采用TN-S保護接零系統
目前現場主要存在下列不規范的情況:
1.由于現場電工對《規范》不了解,進行現場配電的時候仍然采用TT(保護接地)系統,將每臺設備單獨進行接地。由于設備的接地電阻值不能滿足要求,易造成設備操作人員的直接觸電事故或者跨步電壓觸電事故。
2.對于三相四線制供電時,局部TIN-S接零保護系統的接零保護線引出不符合規范要求,當出現零線斷線的情況下,造成保護零線帶電,三相四極的漏電保護器不能正常的發揮漏電保護的功能。
3.保護零線未聯結到設備,而設備單獨進行接地保護,形成現場TN與TT(保護接地)系統混用的情況,更易發生觸電事故。
三、正確采用二級漏電保護
首先了解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裝置可以按照動作原理、中間機構、執行機構、功能、極數、安裝接線方式等予以分類。按照動作原理分為電壓型、電流型;零序電流型有純電磁式和電子式。考慮施工現場的工作環境及漏電裝置的價格和靈敏度等因素,施工現場一般采用電子式的漏電保護裝置:電子式漏電保護裝置的主要特點是靈敏度高,動作電流可以設計到5mA,整定誤差小,動作準確,容易取得動作延時,動作時間容易調節,便于實現分段保護。電子式漏電保護裝置由于有電子放大環節,對其檢測元件(零序電流互感器)和執行元件(脫口電磁鐵或繼電器)的要求大大降低。但電子式漏電保護裝置引用元件較多,可靠性較低,工作環境對靈敏度有影響。但由于安裝方便,成本較低,仍然廣泛使用。
施工現場二級漏電保護是指在第一級(配電柜或總配電箱)、第三級或者末級(開關箱)設置漏電保護裝置,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目前存在下列不規范的情況:
1.第一級漏電保護裝置的漏電動作電流、動作時間與第二級的漏電保護裝置的參數不匹配,第一級的漏電動作靈敏度高于第二級,造成誤動作。關于第一、第二級的漏電保護器的型號、參數可以參照《規范》的要求進行設置。
2.第一、第二級漏電保護裝置的設置位置不當,造成現場配電線路的局部無保護。
3.在第二級配電箱(分配電箱內)也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形成三級甚至更多級的漏電保護。此種形式從表面上看漏電保護裝置設置多,更能夠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但是漏電保護裝置多,漏電保護裝置的靈敏度很難保證一定的順序(要求從第一級往后逐步升高),當發生設備漏電的情況下,可能末級漏電保護裝置未動作,上一級的漏電裝置已經動作,影響其它設備的運行,甚至因為正在運行的設備意外停電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
采用三級配電,TN-S配電,二級漏電保護系統,是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基本要求,當然只有完全執行《規范》的其它要求,才能更加規范、完善施工用電,進一步防止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對于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監管應重點強化以下方面:
1.督促施工單位健全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管理網絡,落實崗位責任制。為滿足工程進度的要求,一個工程項目一般均有多個施工企業參與,總承包單位經常顧此失彼,力不從心,對各分包企業的日常管理松懈,以包代管,施工人員進場無實在的安全教育,電氣基本知識缺乏。從對項目部的監管上,應配備有責任心、懂規范要求的電工和管理人員,制定崗位責任制,落實崗位責任制,加強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管理。
2.督促施工單位根據產品技術要求正確使用電氣設備,提高施工現場在用電氣設備安全技術水平;督促現場建設、監理單位強化對施工單位現場臨時用電的管理,建立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檔案。開展對現場電工巡視記錄和用電檔案的檢查。
3.督促施工單位為從事電氣作業的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施工企業項目部應針對氣候(高溫與潮濕)與工程特點對施工人員進行必要的有針對性的臨時用電安全教育和交底,讓其了解電的基本知識、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項目部還要根據施工項目及工種的特點,為在施工現場有可能直接使用電動設備人員配備合格的防觸電方面的防護用品(如絕緣手套、絕緣鞋等),并督促操作工人按規定正確使用勞防用品,教育操作人員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杜絕違章操作,嚴禁在無監護人員的情況下帶電操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