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存在問題;水產業;養殖;預測;預報
中圖分類號:S9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244-1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水產養殖業可以為水利事業提供經費來源,同時也可以滿足人民的消費需求,因此可以說是水利的支柱產業。但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病害情況,因此如何對其進行監測和預報就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廣泛關注。對于我們縣這樣一個貧困縣來說,水產養殖事業能否更好地發展,其病害監測預報工作至關重要,因而也就對水產業的長足發展和水產養殖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不但能為漁業生產中各種魚類的病害預防和治療提供準確的信息,還能進一步地為其提供的早期預防的相關信息,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另外,對于水產養殖病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我縣向海水庫區內,經過多年對水庫內的魚類等病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為我們向海水庫內的水產養殖業乃至全縣的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依據,種種情況表明,基層水產養殖業的病害預測預報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有一定的問題。基于此,我們對縣內向海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研究。
1 基層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現狀
經調查,我縣向海水庫管理處參與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的人員僅有3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水產專業技術人員的1人,其余2人為具有初級以上的水產專業技術人員。其中負責經常性工作檢驗的專業技術人員1人。水庫區內在編人員共有35人,這些人當中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的有13人,具有工程師職稱的有11人,總人數中具有及中專以上學歷的5人,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14人,其余為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從總體情況上來看,這些水產養殖方面的技術工作人員已經能夠在水產養殖的預測預報方面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及時準確地預測預報魚類的病情,同時在我縣內還有獨立的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的實驗室,可以為預測預報水產養殖的各種病情提供檢測方便。在我區內所調查的幾處水域中,我們總共設置了漁類病害測報點4處,預測預報面積共30000m2,測報了我區內所有魚的種類8種,分別為我區內所有的草、鯉、鯽、鰱、鳙、青、泥鰍、鯰。從我縣開始進行水產養殖病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幾年的努力,技術工作人員共監測出發病魚類品種6種,其中監測出病毒性種類1種,監測出細菌性種類3種,監測出真菌性種類1種,監測出寄生蟲性種類1種。通過調查我區水產養殖業平均發病率為18%,死亡率為3%,而且從近年來病害監測的數據來看,危害我縣水產養殖業的病原體的發病率、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2 今后發展我縣水產養殖業的對策和建議
2.1 國家方面要加大資金技術的投入力度
實踐證明,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資金和技術的大力扶植,因此,作為縣級水庫來講就要創造一切條件,確保所管轄區域內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工作的順利進行。把我縣轄區內水產養殖病害的預測與預報工作當成我縣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公益事業工作來抓,把其視為漁業生產和水庫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看待,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要親自抓,這樣就會取得更好的、更顯著的成績。有鑒于此,各級漁業部門要給予那些在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人員以一定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相應獎勵以激勵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從現實的實際情況上來看,國家和省已經對于少數重點水產養殖地區的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工作進行了投入,但對像我縣這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漁業產值少而且漁業欠發達的的縣份來講,其投入的資金是不言而喻的,這毫無疑問會加大水產養殖業各個縣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對于類似于我縣這樣的漁業產業均衡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我縣的水產養殖各個時期內病害預測預報及各個對應預測點是直接測報的基層單位,他們承擔著全縣漁業生產和發展的重任。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和政府應加大對水產養殖業的投入力度,從根本上改善基層預測預報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其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水庫提供資金來源和方便人民群眾消費,如此看來,確保水產養殖病害的測報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2.2 建立在全縣內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三級網絡系統
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各個不同的水產養殖地區內的發病情況的檢查分析和統計病害預測預報總體情況,再進行匯總,進而把全縣內所有的預測預報點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連接起來,加強各個養殖區之間的信息交流,這樣可以相互彌補,使資源能夠共享,更好地實現水產養殖業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全縣各個不同的水產養殖單位以及水產養殖的個人也能夠通過政府或一個部門或組織預測預報到的這個基本情況來判斷自己的水產養殖病害方面的各種相關信息,做到早發展,早預防,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3 明確水產養殖區內所有水類型產養殖病害的類型和重點
[關鍵詞]水產養殖;分析;對策探討;市場;制約;品種結構
1普洱市水產養殖情況
1.1發展概況
普洱市水產養殖起源較早,長期以羅非魚為主要養殖品種,其次為青、草、鰱、鳙等四大家魚,蝦、蟹、泥鰍等名特優養殖時間稍晚,但近年來養殖品種(名特優類)、養殖規模有小幅增加擴大之勢。其發展進程以時間分段而論:20世紀80年代末以前,處于養殖技術落后、養殖產量低、養殖規模小且分散的狀態;自90年代初開始,一是獲益于從廣東、廣西及海南等地引進全雄性羅非魚取代原長期未經選育、雌雄同池共養的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全雄性羅非魚在全市大規模推廣養殖成功,成為主要養殖的品種;二是受益于魚料使用的改變,以全營養型的魚用配合飼料取代原用的糠麩、油枯,在養殖品種、養殖飼料及養殖方式上求新求變,使全市水產養殖產量由此至2010年前得以逐年快速增長;最近10年,其養殖規模、養殖產量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1.2水產養殖情況現狀
以2013年至2017年最近5年的養殖面積、養殖產量等反映養殖情況的主要指標相比較,全市水產養殖情況總體為飽和穩定狀態,不同水域、不同養殖模式的具體養殖情況見下表:
1.3養殖品種
全市的池塘養殖、庫區養殖以羅非魚為主養品種,混養4%~5%(尾數比)的青、草、鰱、鳙、鯉等品種;網箱養殖以單養羅非魚為主,也有少數以鯉魚、青魚、草魚、花鰱等品種的網箱單養模式;稻田養殖以鯉、鯽、泥鰍為主要養殖品種。2013年至2017年,羅非魚養殖產量依次占全市養殖總產量的68.26%、64.22%、64.63%、66.68%、66.99%。
2水產養殖發展的制約因素
2.1養殖水面
為順應國家治理江河生態環境政策,普洱市政府于2017年9月頒布《普洱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糯扎渡庫區綜合整治行動的通知》,全部取締糯扎渡原已養殖的網箱,實行禁養;墨江縣政府等縣區多個庫區也作出了限養、禁養規定。由此,全市養殖模式將進一步單一化,養殖面積將被大幅縮減,每年原有養殖產量難穩難增,對全市水產品總量的保有穩定形成直接不利影響。
2.2市場制約
近十年來,有多重原因在制約著水產養殖產品的銷售問題,一是受產品質量的影響,由于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認識不到位,在養殖過程中不求質量只重產量,盲目追求高產量(尤以池塘養殖為甚),高密度養殖、過量投飼,使魚病增多、用藥量加大,水體生態環境質量變差,進而使養成產品口感等質量下降,使產品市場歡迎程度受挫;二是養殖品種結構不合理,羅非魚等品種養殖量過大,市場無消化空間,蝦、蟹、泥鰍等名特優養殖量過低,多種產品主要于外地調入供給;三是羅非魚片加工外銷市場萎縮及因質量問題等原因使外銷渠道不暢。因以上種種因素,全市水產品總量雖大,但與之相匹配的市場一直未得到培育拓展,養殖產品常年供過于求,產品售價常年處于低價徘徊狀態,嚴重影響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
3對策建議
3.1以稻田養魚為抓手保障水產養殖趨穩向好發展
普洱市有宜漁稻田40萬畝(據《普洱市“十二五”漁業規劃》),而2013年至2017年僅養殖97354畝、93228畝、97711畝、98500畝、100638畝(據“普洱市漁業統計年報”),已養殖面積僅占可養殖面積的23%、24%、24.9%、24.6%、25%,可進一步擴展養殖規模的潛力巨大,以2017年全市稻田養魚平均畝產49kg計,全市宜養而未養的近30萬畝稻田可養殖產量可達14700噸,以同年全市池塘平均單產1361㎏計,與10800畝池塘養殖總產等量。簡而言之:抓好稻田養魚這一水產養殖模式,不但能在養殖面積、養殖產量上較大程度對沖彌補因庫區限養、禁養而削減的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而且稻田養魚魚產品具有生態、綠色、有機等優良品質。優質的魚產品自然會受消費者歡迎,市場空間得以拓展,魚產品價格會有提升,使養殖者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3.2提升水產品質量突破市場制約瓶頸
水產品外銷渠道通暢與否,內需市場受消費者歡迎程度的高低,無不與水產品自身的質量優劣情況有直接而重要的關系。普洱市水產品量大而價賤,究其主要原因: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羅非魚魚片加工出口的外銷市場上,往往因部分質量低劣的產品影響整批次的出口標準合格率,產生“一粒老鼠屎糟蹋一鍋粥”的破壞效應,導致外銷渠道受阻。也因大多水產品從口感變差到有機、生態等整體質量不保障,影響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弱化消費群體。有鑒于此,水產養殖行政管理部門及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應該對水產養殖業者加強有機、綠色生態健康的養殖生產理念宣傳,并對養殖生產過程符合有機、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條件的水產養殖企業進行相應的認證,讓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有明顯的優勢。水產養殖者應將追求產量與保障質量有機結合,二者并重,在充分保障養殖品種賴以生存的水體環境優良的前提下,理性降減養殖密度,從養殖源頭一以貫之地抓好抓實產品質量,在質量效益上下功夫。在養殖用水方面:勤換、勤調節(于池塘);在用料方面,選用正規廠商生產飼料,所選飼料無影響養成產品質量的添加劑、激素等,且不過度投飼;病害防治方面:以預防為主,盡量避免病害發生,盡量少用藥或不用藥,若需用則選擇對養殖產品低殘留或無殘留的藥品。在全程養殖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保證自身產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以優質的產品質量作保障重拾消費者信心,拓展銷售市場,獲取更大的養殖效益。
3.3合理調整養殖結構
1我國水產生態養殖存在的問題
1.1生產較為分散
在當下的水產生態養殖行業中,仍主要采用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經營方式。這主要是因為整個市場的競爭不是很激烈,并且機械化程度較低,所以我國對于水產生態養殖行業沒有進行有效的集中管理,這就嚴重阻礙了水產生態養殖行業的發展,對于生產者來說也是一種變相的利益受損。
1.2水資源環境惡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于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目前我國的水資源正在受到不斷的污染,所以在水產生態養殖方面合適的環境越來越少,對于水產生態養殖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在水產生態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發展觀念落后,大多數養殖者仍采用粗放的方式進行生產,對于水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并且導致水資源質量下降,需要大家在生產過程中加強注意。
1.3養殖人員素質不高
在水產生態養殖過程中,很多養殖人員對于行業的認識不深,自身的水產養殖專業素質不高。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無法進行綜合的考量和科學的養殖,這就導致水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水產養殖效率也得不到應有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水產生態養殖行業的發展。
1.4基礎設施和資金不足
在目前我國的水產生態養殖行業中,相關的設施比較陳舊和落后,養殖者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生產效率比較低下。并且大多數養殖者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生產,對于現代化生產設備的引進沒有足夠的能力,限制了水產生態養殖行業的發展。
2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
2.1加強管理,進行集中生產
相關部門應本著水產生態養殖的原則,完善養殖許可證制度和用水制度,實行統一管理。對養殖水域的養殖能力進行評估,以便能將評估結論與相應的養殖類型、方法、密度等關鍵信息結合起來,避免養殖戶隨心所欲地增加養殖密度,促進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推進水產生態養殖機械化發展,提升水產生態養殖的生產效率,并且將水產生態養殖行業進行集中管理,避免浪費水資源和生產力,讓水產生態養殖行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2.2保護水資源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針對水資源環境惡化現象,水產生態養殖行業需要實施有機水產養殖,制定合理的規劃,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創造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減少生產垃圾對環境的影響,要著眼于市場需求及生態養殖目的,結合水體的生物承載力,在不同養殖區域進行合理開發,制定長遠發展規劃[1]。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進行規模化養殖,構建一個完善的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以實現水產生態養殖行業可持續發展。
2.3提升養殖人員的素質
在水產生態養殖過程中,對于養殖人員應提高要求,養殖人員一定要具備相關的證件,相關部門要定期對水產生態養殖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并且要進行相關的考核,剔除那些專業素養不夠的養殖人員,實現水產生態養殖行業可持續發展。
2.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水產生態養殖行業應積極采用新養殖模式,學習新的養殖方法,實現觀念和技術的更新,提高水產生態養殖行業的整體生產水平。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水產養殖基礎設施進行檢查,建立健全水產生態養殖規劃,獲取科學的水產養殖業發展建議,推進水產養殖自動化、機械化發展,為提高整體生產水平和保證食品安全做出貢獻。
2.5加大資金和科技投入
就水產生態養殖而言,離不開科技和資金的支撐。所以,我國必須建立完善的、長期的科技和資金投入機制,促進水產養殖業科學發展。水產養殖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加劇水產養殖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要利用科學的設備和技術對環境進行保護,推動水產生態養殖科學發展。這就需要有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水產生態養殖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和保障,從而積極引進先進的水產養殖設備和技術,提高水產養殖水平[2]。
農民脫貧致富、增產增收主要途徑之一。我市水產養殖業所取得的進步與成績是巨大的。但在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討。
一、養殖現狀
目前,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萬畝,其中海水養殖面積70萬畝(包括灘貝養殖),淡水養殖面積36萬畝。水產養殖總產量29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1萬噸(包括灘貝產量),淡水養殖產量18萬
噸。在海水養殖中,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南美白對蝦為主養品種,其中中國對蝦養殖面積8.5萬畝,日本對蝦養殖面積12.5萬畝,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4.9萬畝,對蝦總產量19982噸。工廠化養殖面積達
到40多萬平方米,養殖品種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養殖中,鯉魚、鯽魚、鰱魚、鳙魚、草魚為主要養殖品種。全市水產養殖業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大好局面。從以上這些數字中我們可以看
出我市的水產養殖規模不可謂不大,水產品產量不可謂不高,在農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突出。然而,面對這些成績我們仍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去發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去研究制約行業發展
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問題
第一、養殖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益增長緩慢
縱觀全市水產養殖結構狀況,仍以傳統的養殖品種占主導地位。海水以“三蝦、三魚、三蛤”為主,即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河豚魚、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雜色蛤等。淡水主
要是鯉魚、鯽魚、鰱魚、鳙魚、草魚等。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雖然是很好的傳統養殖品種,但由于受病害的影響,單產較低,經濟效益不穩定。淡水傳統養殖品種單產高,總產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
又沒有穩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內部市場消化,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經濟效益差。區域優勢品種效應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工廠化養殖在我市發展很快,也豐富了海水養殖品種,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水質
環境問題、苗種問題、病害問題又成了工廠化養殖發展的三大發展“瓶頸”,制約了工廠化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缺乏產品質量意識,難以形成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
目前,我市水產養殖主要以池塘養殖為主,而池塘養殖大部分采取精養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養殖,放苗密度大,產量高,這樣的養殖模式曾給養殖戶帶來過很好的經濟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
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劇及苗種品質退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病害頻頻發生,在整個養殖周期內需要不斷用藥,如消毒劑、抗生素、殺蟲劑等。有些養殖戶為了治療魚病,甚至使用一些劇毒農藥,如溴
氰菊酯、甲胺磷等,而這些藥物的長期使用,造成病原體的抗藥性增強,進而用藥濃度就需不斷加大,毒性也越來越大,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水產品流入市場對人類健康將造
成危害,存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和我們所倡導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相違背,并且在國際市場中藥物殘留也成了水產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水產養殖業發展中的潛在
風險。
第三、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受利益驅使和不當的宣傳導向,有些地區為了追逐短期利益將大片的糧田改造成池塘,進行水產養殖,使當地植被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后果。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幾
乎有水的地方就養上了魚,造成水源嚴重短缺,養殖環境急劇惡化。養殖環境的污染除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與生活污染等因素外,養殖本身也會造成水環境污染。成噸、成百噸、成萬噸大量的飼料投入養殖水體中,而這些飼料只有20%左右被魚蝦轉化利用,其余80%將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環境中,造成養殖水域富營養化,隨著池塘換水的進行,這
些被污染的養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為一種新的污染源,影響著人類賴于生存的大環境。水產養殖業本身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忽視。
第四、優良品種匱乏,種質狀況退化
良種的選擇和培育是增產、增效的關鍵。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優良品種可顯著增加產量。而目前我市的狀況是缺乏高產、優質、抗逆能力強的優良品種,種質退化現象嚴重;養殖親體或苗
種依賴于捕撈自然資源,造成自然資源衰退或破壞。我市的人工選育和遺傳育種的研究研究基本上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我市水產養殖品種除極少數進行過系統選育和改良外,絕大多數水產養殖動物都
是未經選育的野生種,累代養殖出現了種質退化、雜合度降低、遺傳力減弱、生長速度減緩、性成熟提前、品質降低、抗病力下降等問題。實踐證明,品種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水產養殖業穩定、健康和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盡快培育出生長快、品質優、抗逆能力強的水產養殖動植物新品種,對于實現我市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三、發展趨勢
第一、以市場為導向,養殖結構將不斷優化
一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開發當地傳統品種,使之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如我市已經形成養殖規模的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河豚、河蟹等,要把我們的傳統優勢品種做大、做強,在產品質量上、品
牌宣傳上加大力度。按照開發一個品種,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區域規劃和品種結構調整。沿海地區除了發展一般的淺海灘涂養殖外,還要適度發展工廠化養殖和深海養殖,拓展海
水養殖的空間,山區水庫要大力發展增殖漁業和觀光漁業。倡導多種養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產量養殖模式,將向低密度、高品質、高效益的自然生態養殖方向發展。
二是要根據市場多變性和多樣性的要求,從以生產為中心轉變到以市場為中心上來,緊緊圍繞市場轉。在引進和開發名特優新品種的過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篩選出適合當地
的優勢品種,使之能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并有自己的市場。比如我市引進的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規?;?、產業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場。只要各部門從實際出發
,認真考察、論證,在新品種的引進和開發上下大功夫,就能夠不斷為水產養殖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講究生活情調,休閑度假、觀光旅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消費時尚。每個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費
支出較以往有了較大提高。我市旅游漁業資源豐富,各地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逐步發展獨具特色休閑漁業,從而帶動相關產業(如交通、旅館、餐飲等)的發展。觀賞漁業作為休閑漁業的寵兒越來
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城市家庭買個小魚缸,養點金魚、熱帶魚,賓館安置個魚缸放點水草、珊瑚已越來越時興,有條件的地區發展觀賞魚養殖及其系列產品將大有可為。穩步發展,逐步壯大,形成規
模,形成產業后,將形成新的出口創匯品種。
第二、養殖品種不斷優化,優質良種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產養殖育種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種的技術手段上,充分發揮經典的選擇育種技術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大力發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推動細胞工程育種育苗技術的成果轉化,同時,注重其他育種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形成多
種技術并舉、各有側重的發展局面。
二是改變優良品種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選育的種類上,目前應特別注意抓好對蝦、扇貝、大黃魚、牙鲆等海水主養種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其它重要種類的選種育種研究。對國外已經引進的名特優種類,如大菱
鲆、歐洲鰨等,要強調對其遺傳多樣性的跟蹤檢測。對新開發和待開發種類,如石斑魚、半滑舌鰨等,首先應完成人工條件下的親體培育和苗種繁育技術的研究,擺脫養殖生產對野生資源的依賴性,在
此基礎上開展遺傳育種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強優良品種培育基地建設
建議由政府投入和企業配套為主,建設區域性的養殖優良品種培育基地,重點做好主要養殖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與大中型水產養殖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廣泛地群眾參與的優良品
種選育體系。建議由權威領導部門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一個面向整個產業的水產養殖良種選育計劃,按產業發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層次實施。合理地調配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的資源優勢,把
育種變為行業內專家和群眾共同參與的行為。
第三、傳統漁業將向現代漁業,數量漁業將向質量漁業不斷轉變
首先要大力推廣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重點培育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龍頭企業,促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龍
頭企業要不斷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漁業主管部門要對龍頭企業、漁業產業化示范區加強指導、協調和管理,促進漁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
其次是提高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入世以后,水產品市場將更加開放,漁業面臨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對水產品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以
往那種只注重產量,忽視質量的生產理念將被淘汰。從當今水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看,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貿易壁壘。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經常以衛生質量標準為由對我們的水產品出口
進行限制。如2000年歐盟對我國冷凍蝦檢出氯霉素超標,從而全面封殺了我國養殖冷凍對蝦對歐盟的出口,給我國對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為了應對這種挑戰,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我們必須高度重
視水產品食用衛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產養殖標準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區,又與國際接軌的水產養殖標準體系。二是要加快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為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和安全性
提供保證。三是依法實施水產養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執法強制性標準的監督檢查力度,引導并提高廣大養殖戶質量意識,使之能自覺地按照漁業質量標準進行生產。漁業執法部門要積極行
動,切實抓好從“魚苗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無公害”水產品。
第四、養殖標準化體系將不斷完善
為了提高養殖水平,實現水產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提高廣大從業者的整體素質。從事水產養殖實行養殖證制度是一項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年頒布實行的《漁業法》中就明確了
養殖證制度,但由于種種原因該制度沒有得到徹底貫徹落實。按照農業部《完善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試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視,并已經逐級落實。我市也將在有關部本的協調下,把該項工作扎
[關鍵詞] 科學發展 水庫養殖 經營 管理 技術
[中圖分類號] TV6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293-01
1 科學發展水庫水產養殖業
水產品能為人們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發展水庫水產養殖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庫收益,同時只有科學合理地發展水庫水產養殖才能解決或者避免水庫水產養殖中出現的問題。要科學合理地展開水庫水產養殖工作,首先要了解水庫水質以及適合水庫養殖的水產品種,在此基礎上養殖水產能有效地降低水產死亡率。其次,養殖工作人員應利用現代化養殖技術進行水庫水產養殖,例如,科學調配飼料;了解各類水產的生活習性,從而為其創造有利的生存條件等等。再者,在養殖過程當中,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不能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系統的平衡。
2 建立健全的水庫水產養殖經營與管理制度
健全科學的水庫水產養殖經營與管理制度是保證水庫水產養殖能夠長久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
2.1 將水庫水產養殖業納入到社會、經濟的大生態系統中,從水庫生態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及社會經濟承載力等方面出發,建立水庫水產養殖與自然環境相對平衡的關系,將養殖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損失納入到漁業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建立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評價指標體系;以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為前提,根據水庫土地和水資源狀況,確定合理的養殖規模和養殖方式,確定最佳的承載力與養殖容量。
2.2 明確水庫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的種類特征、排放量及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建立和完善水產養殖業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為做好水產養殖污染源監管和治理工作提供強力的技術支撐;把握水產養殖污染的動態變化趨勢,摸清水產養殖污染物排放規律,對區域特點明顯的養殖模式進行動態監測,為合理規劃水庫水產養殖布局、指導水產養殖結構調整和控制水產養殖污染提供科學依據,促進水產養殖業清潔可持續發展。
2.3 注重對水庫經營管理人員綜合素養的培養,只有具備水庫經營管理知識以及現代化創新意識的人才,才有可能將水庫建設得越來越好。水庫經營管理工作與科學發展觀思想是分不開的。水庫養殖經營管理工作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支撐,科學發展觀中所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理念,完全適用于水庫養殖經營與管理的實際當中,并且對之產生巨大的正面影響。
3 科學加強水庫養殖管理技術
水庫水資源豐富,水域遼闊,陽光充足,水質較好,很適合水產養殖?,F以水庫養魚來談水庫養殖的管理技術。
3.1 科學加強魚病防治
要提高產量,增加效益,必須堅持科學管理,加強魚病的預防和控制。一旦水庫病害發生,可能會傷害到整個水庫,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水庫養殖應該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第一,用生石灰、漂白粉在養殖前進行消毒;第二,在魚病流行季節,多采用藥物掛袋的方法預防魚病;第三,遇到高溫季節或水質惡化時,應采取措施及時調節水質,發現養殖魚類發病及時對癥治療;第四,養殖中常見的魚病主要有病毒病和細菌性魚病兩種,但爆發性流行病,腸炎,爛鰓病,赤皮病,打印病、水霉病是最多的,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常見魚病的藥敏試驗,以備在魚發病時能準確用藥,快速治好魚病;第五,魚病發生后應立即請專業水產養殖技術人員正確診斷,對癥治療。
3.2 加強水庫的監管監控
水庫面積大,環境比較復雜,養殖管理難度大,所以加強水庫管理是效益的關鍵。堅持日夜巡邏 ,值班看守,消除各種隱患;加強管理進水,防止農藥和其他污染物進入水庫內。要定期檢查水庫防逃設施 ,尤其是在洪水季節要加強守護;加強巡查,隨時掌握魚類的生長和水質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偷魚,電魚,炸魚,毒魚等非法捕撈行為。
3.3 科學加強水庫養殖的經濟效益
水庫水域資源豐富,而且庫灣及空地較多,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擴大綜合開發,增加多種經營促進收入。
3.3.1在水庫中開展網箱、攔網養魚,庫灣養魚等。水庫的水體比較大,可以選擇在庫中架設網箱養殖斑點叉尾t魚、鯰魚、鱖魚、黃顙魚等名優水產養殖品種,不僅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還能利用名優魚的市場優勢增加養殖漁民收入。也可在庫汊、庫灣養殖名優水產的新品種,利用庫汊、庫灣等來培育魚種,為水庫養殖提高大規格的優質優品魚種。
3.3.2利用庫邊寬闊空地建設魚類種苗繁育池,選養親魚,來進行親魚培育,自行繁育魚苗,水庫水質較好,極利于魚苗繁育,不僅能直接為水庫提供養殖的苗種,還能將苗種出售獲得一項收入。
3.3.3利用庫邊空地來種植農作物以及青飼料。水庫一般水位幅度變化比較大,因此極易形成較大的消落區,可以在消落區種植農作物、青飼料或青菜,這樣既增加了種植收入,又可以利用青菜或青飼料來喂魚、肥水。
3.3.4利用遼闊的庫區空間來發展畜牧業。水庫沿岸有開展多種經營的先天條件,可以利用空地種植青飼料來養殖黑山羊、菜牛等,還可以利用水面及空地養殖鴨、鵝等家禽,這樣既可增加畜牧業的收入,二且畜牧產品的糞便又為水庫養殖提供肥源,實現了漁牧結合,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