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臟彩超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院是一座匯集醫務、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醫院現有床位615張,固定資產超億元,職工1055名,衛技人員886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50人,兼職教授、副教授20名,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50名。全院20個病區,24個專業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6個研究所室。平均年門診量40人次,出院病人1.1萬人次。能成熟開展心臟換雙瓣、冠狀動脈搭橋術、血液凈化、射頻消融治療嚴重心律失常、腎臟移植、雙腕斷肢再植、準分子激光治療屈光不正等診療技術。
現代化的門診大樓、病房樓按國家級標準裝備,具有較強的院前、院內搶救能力。開通的面向18家鄉鎮衛生院,服務于農村病人的遠程醫療會診網以及與醫大第一醫院、京協和醫院、醫院的遠程醫療會診網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醫務人員鉆研業務、著書立說蔚然成風,先后完成6項省級、27項市級科研課題,獲國家級科學進步二等獎一項,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在國家級刊物上103篇,省級刊物上453篇。醫院每年開展新業務50余項。目前,醫院擁有核磁共振、全身CT、DSA、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等大型設備。
二、引進螺旋CT、數字胃腸、彩超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螺旋CT是年展起來的高新技術影像診斷儀器,與傳統CT相比,它的X射線劑量極低,轉換效率極高,圖像更清晰,質量、效率更高。具有定位掃描、軸向掃描、動態掃描、螺旋掃描等多種掃描方式,還具有定位像重建、常規軸向圖像重建、多平面重建和三維圖像重建,使臨床診斷更為直觀和形象。螺旋掃描又增加了多種濾波函數可供選用,使圖像更具診斷價值。螺旋CT解決了傳統CT發明以來關于輻射劑量與圖像質量不能兩全其美的矛盾,只需很少的劑量、電能和空間即能提供優質服務。由于功率低,機件損耗降低,球管壽命延長,更換部件及維修費也隨之降低,要求機房面積小,無須特別土建工程和額外配電等,為醫院節省了大量的費用。螺旋CT的這些特點,對于提高醫院的整體診療水平,推動醫院兩個效益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而螺旋CT的這些優越性,正是傳統CT和其它影像設備所不能比擬的。
我院地處市中心,是一所歷史悠久、科室齊全、技術力量較強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承擔著徐州市及、、、四省接壤地區的主要醫療搶救任務,每年來院就診的門診病人多達40萬人次,其中急診約4萬人次,由于缺少一些設備需將病人轉入兄弟醫院檢查而貽誤救治時間,直接影響了醫院兩個效益的發揮。利用以色列低息貸款,十年償還購置螺旋CT、數字胃腸、彩超對我院來講,確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對進一步提高我院影像診療水平,推動醫療、教學、科研進步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我院購置螺旋CT、數字胃腸、彩超具備的條件
我院自年先后購置CT、MRI、DSA、心臟彩超以來,培養了一批專門從事影像診斷技術的專業人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掌握和使用螺旋CT、數字胃腸、多專業領域彩超技術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我院現有專門從事影像診斷的正、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10名,維修工程師2名,這些人員稍加培訓,完全有能力開展上述設備的診斷技術。
四、螺旋CT、數字胃腸、彩超投入使用后的還本付息分析
上述三種設備的價格約為100萬美元,螺旋CT約55萬美元,數字胃腸約30萬美元,彩超約15萬美元。利用以色列政府貸款10年歸還期,年息2.5%,每年應付息2.5萬美元,本息相加每年應歸還12.5萬美元。
根據我市現行的收費標準,螺旋CT每人每部位收費700元左右,數字胃腸每人250元左右,彩超每人每部位200元,在對我院門診量分析后,按最低測算,平均每天分別約有9-11人做上述檢查,按每月25天計算,每天分別檢查10人,每月可收入28.75萬元,每年可收入345萬元,扣除年人員工資15萬元,膠片、顯影定影液、水、電等消耗20元,保修費每年50萬元,扣除支出,每年可創純收入260萬元,預計每年還貸110萬元,還節余150萬元,基于以上情況分析,預計不到4年全部收回成本,因此10年還貸是毫無問題的。
【關鍵詞】心胸外科;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R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2)11-0154-01
心胸外科是外科學中專業性最強的學科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實習生培養成為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心胸外科醫生,是臨床教學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筆者近年在帶教中積累一些經驗,談談如下幾點體會。
1心胸外科學專業特點
心胸外科涉及的解剖學知識較為復雜。諸如心臟傳導系統、冠狀血管的分布、瓣膜位置和結構等。由于心胸外科手術大多高風險,對術者的技術要求高。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做主刀或第一助手,加之上級醫師很少講解,學生在手術中直接學習的機會很少。心胸外科體檢一直是臨床教學的難點之一。雖然專業基礎課上對心、肺的體檢方法進行了講授,但呼吸音、異常心律、瓣膜和大血管雜音等聽診,不能完全通過言語表述清楚,需在學生通過典型病例的反復聽診才能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同時,心胸外科疾病種類繁多,不同疾病的異常體征各異,學生在接觸心胸外科之初,很容易混淆,不能準確診斷,對其自信心造成打擊。
CT、MRI、心電圖、心臟彩超、冠狀動脈造影等影像學檢查在心胸疾病的診斷、治療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影像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雖然學生對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但具體內容涉及不深,導致學生在掌握病情、做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時常常感到困難,產生畏難情緒。
心胸外科手術較為復雜,觀摩手術的效果不佳。例如心臟手術時,在心臟及大血管置管后。因手術范圍狹小,難以充分顯露,學生難以清晰觀看到手術操作,學生如對心臟解剖不熟悉,達不到參觀學習的目的。心胸外科患者術后時常發生病情變化,需熟練使用各種血管活性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并應掌握呼吸機、心臟除顫儀、主動脈球囊反搏泵等儀器的使用,在短時間內要求學生學習眾多的專業知識,必然使其感到手足無措。
2重視臨床思維的培養
學生往往對操作性較強的知識比較感興趣,而忽視了對理論學習和臨床思維的訓練。很多學生往往把多上手術、多練手作為實習的主要目的,而輕視了對患者病情診斷、綜合處理等環節的重要性。如何改變學生這種類似偏科的學習習慣,除了平時引導學生多觀察病人外,我們采用病例討論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病例討論教學法是運用臨床病例進行教學實踐,改變傳統教學以書本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變成一種促進學生成為教學主體,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方式。通過臨床病例呈現出的病情變化。引導、鼓勵和要求學生從復雜的病情表現中,運用所學醫學知識,通過臨床診斷思維,使學生學到在書本上難以學到的臨床診斷思維和治療技能。例如在胸外傷的實習中,針對學生對多根多處肋骨骨折患者發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難以理解的情況,教師先有意識地提出了“單根多處”、“縱隔擺動”、“浮動胸壁”、“反常呼吸”等幾個關鍵概念進行啟發引導,然后由學生自己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解答,從而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討論一個肺癌的病例,首先讓大家進行病史的采集,隨后進行專科體格檢查,嚴格按照視、觸、叩、聽的順序進行,圍繞病例找出典型表現及體征、影像學改變,進而分析相關檢查結果.逐步明確診斷,實施治療計劃。然后教師以提示的方式予以補充和糾正,引導學生對外科病癥診療的正確認識。
3改善心胸外科臨床教學的措施
3.1使用多種臨床教學形式首先.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與傳統的單純講授方式相比,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提高授課效率;多媒體課件中可收錄典型、少見和疑難病例,為臨床教學提供完備的病例資料。其次。采用與胸腔鏡、縱隔鏡配置的實時錄像系統.使學生清晰地觀摩手術,結合教師的同步講解,可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三,對臨床上少見、疑難病例可進行教學查房,對某些特殊處理和操作,應進行示范教學。還可聘請有關學科醫師開講座,傳授相關知識,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拓寬思路,更好的掌握心胸外科的知識。
3.2加強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傳授知識,學生死記硬背。忽視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雖然學生有了理論知識,但不能靈活使用,這違背培養合格臨床醫師的目標。醫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要求醫學生逐步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臨床。例如.可組織學生對典型病例進行討論.探究疾病的發病機制、病理基礎、診治方法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3.3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對醫學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教師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是做好臨床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目前臨床教師普遍存在“重醫療、重科研、輕教學”的觀念,影響了臨床教學的效果。因此,強化臨床教師的教學意識,將教學放到與醫療、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對提高臨床教學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醫院應定期對臨床教師進行培訓,學內容、規范操作技能,確保教學效果的一致性。同時應加強臨床教師責任心和思想道德教育.這是培養優秀臨床教師的前提。此外,當今醫學發展迅速,新技術、新理論層出不窮這就要求臨床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教學要求.培養出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蒙城縣中醫院占地17982平方米,業務用房18400平方米,固定資產6500萬元,全院職工400余人,醫學專家80余名,醫學碩士2名,省級跨世紀人才1人,著名青年中醫6人,年門診量25萬余人次,床位350張,設骨科、腫瘤科、外科、婦產、內科、針灸、康復、腎病等十大病區。
醫院注重科技興院和人才培養,先后購置了全身多排螺旋CT、高清晰度腹腔鏡、關節鏡、釹激光、海弗刀、多臺高檔彩超、C型臂、腦彩超、碎石機、多臺血液透析機、大型閉路電視X光機、CR機、全自動血球計數儀、血流變、腦彩超、24小時動態心電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套病理設備、電子胃腸鏡、上海――蒙城遠程會診系統,超高倍顯微鏡(MDL)、心電監護儀、PCR基因檢測儀等大型設備80余臺(件)。醫院科室設置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現開設有急診科、心臟病科、腦血管病科、呼吸科、消化科、腦外科、腎病科、泌尿外科、腫瘤科、普外科、婦產科、骨傷科、針灸推拿科、肛腸科、兒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康復科、口腔科、中醫科、中醫婦科、眼科等20余個主要臨床一級科室,二級專業科室10個,經省衛生廳批準,建立全縣首家職業健康體驗中心,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傷科、心血管科為“省重點專科”,在全省享有較高知名度;血透中心為全市首家血液透析中心,開設了斷指(肢)再植治療中心、結石病治療中心、腫瘤治療中心、心腦血管、呼吸、消化、肝病等專病會診中心。并開展了多科目介入、微創治療術,填補了蒙城縣多項空白。專病有不孕不育癥、乳腺病、腎病、肝病、中風、哮喘病、冠心病、結石病、風濕病、疼痛病、中風后康復等20個。
醫院注重加強科研教育,多年來,全院共發表醫學論文370余篇,其中國家級35篇,優秀論文40篇,市科技進步獎10項,其“壯腎補骨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獲世界優秀成果獎,“十四經感傳經絡研究”獲衛生部科技成果乙等獎,“竹制夾板臨床應用研究”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舌象與胃粘膜征的比較”獲市優秀科技成果獎。
醫院改革多年來,靠特色立足市場,在夾縫中求生存,擴大生存空間,該院提出了“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更困難!”的發展理念,受到省內外中醫界關注,并在省內外推廣了該院“堅持改革不爭論,堅持發展不動搖,扎實苦干不松勁,保持特色不偏向”的成功建院改革模式,該院也成為新聞界注目焦點。近年來,該院被《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人民衛生報》、《安徽科技報》等新聞媒體刊(登)發新聞近1100余篇,成為中醫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關鍵詞:兒童 腹痛 內科急危重癥 臨床 診療
腹痛是臨床常見癥狀,也是兒內科危急重癥患兒的典型急性表現,占急診患者的30%左右。引起腹痛的原因復雜,腹腔臟器病變、全身性疾病、腹外臟器病變是導致急性腹痛的三大主要原因[2]。急性腹痛發病突然,病情輕重不一,尤其是兒童病變情況與臨床表現缺乏一致性,如不及時治療會危及患兒生命。所以,重視腹痛對患兒的危害,明確疾病類型、臨床特點、治療方法對及時進行治療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討兒內科急危重癥患兒以腹痛為首發表現時的臨床特點,并分析治療情況,以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
資料與方法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急危重癥患兒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2~13歲,平均(6.5±1.7)歲;體重7~48 kg,平均(26.8±2.4)kg;發病時間2~42 h,平均(20.1±3.2)h。腹型過敏性紫癜19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1例,爆發性心肌炎12例,梗阻性休克6例。
方法:⑴診斷情況: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所有患兒均有腹部壓痛癥狀,痛處不固定。腹痛時間及程度:長時間腹痛22例,間歇性腹痛11例,長時間腹痛伴間歇性疼加重9例,腹部輕微疼痛6例;腹痛部位:右上腹疼痛20例,右下腹疼痛15例,左下腹疼痛7例,臍周疼痛6例;伴隨癥狀:頭痛或眩暈13例,腹瀉或腹脹17例,惡心嘔吐9例。診斷結果:(1)腹型過敏性紫癜19例,所有患兒腹部有明顯絞痛感,疼痛位置不固定。其中有鮮血便、黑便患兒8例,內鏡檢查有胃黏膜、十二指腸黏膜異常;膽汁反流癥狀患兒7例;(2)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1例,患兒有腹痛、口干、惡心、嗜睡、呼吸抑制等酸中毒表現,血糖19~34 mmol/L,尿糖為(+++)~(++++)4,尿酮為(++)2~(+++),p H值<7.2。實驗室檢查有水電解質紊亂,合并有低鈣血癥3例,合并有低鈉血癥4例。(3)爆發性心肌炎12例,實驗室檢查白細胞2.9~31.6×109/L,淋巴細胞(4.8~27.4)×109/L,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125~3 600 U/L,血清同工酶17~220 U/L,均存在明顯異常。心電圖檢查ST-T明顯提高,竇性心動速度過快7例,竇性心動速度過緩8例,二型房室傳導受阻4例,室間隔變厚4例,左心室功能受損3例。胸部X線檢查心臟異常9例患,其中有3例患兒心臟顯著擴大。(4)梗阻性休克6例,患兒主要有腹痛、胸痛、暈厥、呼吸困難等癥狀,X線檢查心臟擴大,心電圖檢查冠脈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超聲檢查心輸出量、排血量及回心血流量均有明顯下降的情況而引發心臟的循環灌注不足。⑵治療方法:(1)腹型過敏性紫癜:確診后靜脈滴注抗組胺藥、維生素C、川芎注射液、西咪替丁,同時給予抗生素、V-E抗凝藥物。根據患兒癥狀給予個體化用藥指導,治療時間2周。(2)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開通靜脈雙通道進行補液治療,一條通道用于靜脈滴注小劑量胰島素0.02 U/(kg·h),另外一條通道補充生理鹽水,補液量3 000~6 000 m L/d。前4 h補液量為失水量的30%,輸液速度先快后慢,改善患兒高滲、脫水癥狀。治療同時密切關注患兒血液生化指標、血鉀、血糖水平,避免酸中毒或血糖糾正過快,積極預防腦水腫。(3)爆發性心肌炎:6-2磷酸果糖200 mg/kg+人血丙種球蛋白200 mg/kg,靜脈滴注1次/d,治療2周;維生素C200 mg/kg(濃度10%)靜脈滴注1次/d,治療4周;利巴偉林10 mg/kg+地塞米松0.5 mg/kg靜脈滴注2次/d,治療2周。(4)梗阻性休克:將患兒平放在堅硬平臺面,立即進行胸外按壓、吸氧、液體復蘇等,同時給予吸氧+頭孢噻肟150 mg靜脈滴注,2次/d,治療3周。
療效評價標準:⑴腹型過敏性紫癜:(1)顯效:腹痛、血尿血便等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恢復正常。(2)有效:腹痛、血尿血便等癥狀明顯減輕,生命體征明顯改善。(3)無效:生命體征、癥狀均無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顯效:治療12 h后酸中毒癥狀明顯減輕,血糖<11.2 mmol/L。(2)有效:治療12 h后患兒酸中毒癥狀有所減輕,血糖水平降低。(3)無效:治療12 h后患兒癥狀體征均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⑶爆發性心肌炎:(1)顯效:治療2周后癥狀完成消失,心臟彩超檢查顯示心胸明顯縮小,炎癥區域基本消失。(2)有效:治療2周后癥狀明顯減輕,心臟彩超檢查顯示心胸縮小。(3)無效:心胸無縮小,炎性范圍有擴大表現;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⑷梗阻性休克:(1)顯效:患兒意識清晰,心率、呼吸恢復正常,心電圖檢查顯示冠脈血供基本正常。(2)有效:患兒蘇醒,心率、呼吸指標明顯改善,心電圖檢查顯示冠脈血供明顯改善。(3)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1.0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急危重癥患兒48例中,腹型過敏性紫癜19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1例,爆發性心肌炎12例,梗阻性休克6例;四種急癥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74%、90.91%、91.67%、100.00%;死亡率分別為0、9.09%、8.33%、0。見表1。
表1 四組患兒治療結果比較[n(%)]
討論小兒腹部以外的疼痛主要由軀體神經引起,常見癥狀表現為持續性疼痛,大部分患兒未見惡心與嘔吐癥狀,腹部內臟疾病所表現的疼痛主要通過內臟神經傳播,通常伴有陣發性疼痛、惡心、嘔吐、出汗和其他癥狀[3]。腹痛是內科常見癥狀,以腹痛為首發癥狀的兒內科患兒最常見的疾病包括腹型過敏性紫癜、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爆發性心肌炎、梗阻性休克[4]。
爆發性心肌炎好發于學齡期兒童,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癥狀、呼吸道癥狀,發病早期有腹痛、咽喉腫痛、驚厥等癥狀[5]。發病3 d左右可能表現為心律失常和急性心力衰竭,對患兒的內臟器官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腹型過敏性紫癜好發于青少年、男性兒童,是一種過敏反應性血管炎。因感染、藥物因素、飲食因素導致血管纖維樣壞死,炎性細胞、漿液在血管周圍浸潤,導致皮膚紫癜,累及胃腸血管、臟器血管,患兒有腹部劇烈絞痛、壓痛、鈍痛、腹瀉、惡心、黑便等癥狀,容易導致腸套疊、腸穿孔。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種嚴重急性并發癥,常見病因包括胰島素不足,糖皮質激素異常增加等,從而導致患兒體內的蛋白質、脂肪代謝,水和電解質失衡,嚴重情況下,患兒甚至可能出現高血糖、高酮癥、代謝性酸中毒等癥狀。總結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治療患兒的主要優勢:糾正酸中毒,血糖下降,防止腦水腫,不斷改善患者的腸胃功能。同時,為患兒補充足夠的液體,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循環血容量,保持水、電解質和酸堿的平衡,使細胞功能和代謝功能恢復正常。
梗阻性休克主要因血液循環受到機械性梗阻引起,患兒有休克、呼吸困難等癥狀。明確病因,加強心電圖監測,及時進行胸外按壓、吸氧、液體復蘇等綜合治療措施可改善機體微循環,增強心肌功能,保證呼吸通暢,恢復正常代謝,改善患兒預后。
綜上所述,以腹痛為首發臨床表現的兒內科危急重癥患兒的常見疾病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暴發性心肌炎、梗阻性休克、腹型過敏性紫癜。明確各類型疾病的臨床特點,給予綜合治療、加強病情監測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降低患兒死亡風險。
參考文獻
[1]金釗,吳濤,漢英,等.PAD方案治療以腹痛為首發臨床表現的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一例[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9,42(6)564-566.
[2]白艷霞,常劍波,萬艷,等.以腹痛為首發表現的急性孤立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并動脈瘤1例報道[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8,27(3):356-358.
[3]郝俊杰,孫貴新,李昕,等.醫學救援中常見內科急危重癥的識別與處理[J].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2018,4(2):72-75.
接下來的幾天,是科教科的XX老師按照我們的需要和上崗要求安排統一培訓,由院各科室主親自指導,讓我們了解了一些醫院生存基本常識,包括:一、醫院概況簡介。二、學生管理的有關規定。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識。四、醫德醫風教育。五、有關儀器的使用知識的講解。六、院內感染的講座。其間由XX主任帶領參觀影像中心,參觀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機、腹部彩超、心臟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精良進口設備,聆聽各科室老師對儀器&操作&檢測&判斷等的講解.其中對磁共振腫瘤與放療螺旋ct介入治療核醫學等科室印象深刻.
正式進入醫院工作的第一周是到科教科,以前是作為學生被動的接受醫院的管理,現在是積極主動地參與醫院管理工作,了解醫院科研、教學等方面活動,主要參與醫院醫生繼續教育考核的相關工作,落實論文及成果報告的真實性,此外,還幫助整理實習生培訓及資料整理工作,學習了部分碩士生畢業論文,同時,側面的熟悉了各部門的分布人員素質,
經過半月的醫院生活,我對醫院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學到了好多新的知識。首先,楊主任給我們講了醫院的發展歷史及規模,讓我了解到我們醫院是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背景,以及發展潛力。同時,各科室代教老師在教學管理方面對我們也作了嚴格的管理規定,讓我們一開始就樹立嚴謹的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形成我們固定的思維方式,為將來參加工作打好基礎,醫院的警務力量也讓我們在充實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在此對警務人員為我們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謝,因為他們是我們醫院實行正常而穩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證。醫德醫風教育讓我切實感覺到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神圣和務實性,我們必須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堅持原則,才能更好地維護白衣天使的神圣職權,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關于臨床上具體工作,如書寫醫療文書,護理知識和院內感染的講座,讓原本只具備理論知識的我們認識到了臨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論知識是不行的。最后,對正確的處理醫患關系的問題上我們有了感性的認識,培養了人文關懷精神,患者來到醫院本來就有一定的焦慮,醫生應當在診療救治患者疾病的同時注意溝通,避免因相互了解不充分而導致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的發生接下來的兩周是分診,到各個門診科見習。內科擁有很多分支,更以呼吸、消化、內分泌系統為主,常見的病種有糖尿病、慢支、上消化道出血等。而二院以神內心內為特色科室,醫師水平較高。初入此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在代教老師地指導下,了解了每天工作日程:基本診斷方式等。在每個科室我都學習到了很多不同的知識,很多事書本上沒有的經驗和技巧,代教老師都和藹可親,耐心、細心、專心的教給我各項操作的注意事項和應掌握的內容,在這半年中,使我從一個完全不懂醫務社工的學生,直到變成一個可以獨立面對病人與家屬以及了解如何連結其他資源的「半個實務工作者,心中確實有點成就感。
其間,我也去了急診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分泌科,婦產科。印象較深的是在婦產見習時,有人要藥流問怎么用藥,老師當時很忙就說你去問那個同學,然后就對我說“同學,給她解釋下。”我就以為根據說明書說就可以,然后就那么說了,就是第一天早晨米非司酮首次兩片,晚上一片,第二天bid,第三天,配伍米索前列醇tid。其實用法不是這樣的,按照我們課本上是:米非司酮bid*3d,第四天然后配伍米索前列醇tid.這樣就可保證90-95%的成功率了。后來是被老師糾正的,印象太深刻了。同時也得到一個教訓:不能想當然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