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范文第1篇

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由于蔬菜產品簡單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從而制約了蔬菜產品的出口。2010年中國出口蔬菜(含冷凍蔬菜,加工保鮮蔬菜和干蔬菜,以下同)819.52萬噸,僅占當年產量的1%左右。特別是由于蔬菜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市場價格低于發達國家。而福建省福清市嘉葉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連續幾年完成外貿訂單,產品供不應求,出口具有顯而易見的潛在優勢。

為適應市場需求,福清市嘉葉公司制定的營銷策略是:內銷和出口并重,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拓展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靈魂,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學管理為重點,以優質服務為宗旨,堅持用戶至上原則,力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在穩固周邊省市市場目標的同時,放眼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最終將公司產品銷往國內外。

據了解,目前嘉葉公司除供應福州、廈門、泉州、福清等省內市場外,還供應上海、北京、鄭州、武漢等國內大中城市,同時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等國家。目前,國內市場已供大于求,而在國外,如日本,人多地少,每年要進口80萬噸左右蔬菜。韓國也已成為中國蔬菜出口的第二大貿易對象國。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從中國進口的蔬菜也越來越多:一是食用品種對路,二是中國出口產品一般采用標準包裝損耗率較低,三是價格適中,所以中國蔬菜日益受到東南亞進口商的青睞。近年來,嘉葉公司已與上述國家和多家進口公司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并已成為日本豐成貿易公司委托蔬菜加工廠。“公司今后農產品市場定位是:在滿足國內大中城市需求的前提下,確保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客戶的供應,積極拓展歐美和非洲國家市場,使‘嘉葉’農產品走向世界。”嘉葉公司董事長施忠輝向記者介紹道。

嘉葉公司自成立以來就全面致力于綠色生產基地和綠色栽培模式構建,始終抓住“綠色”與“有機”兩大主題,基地則立足于標準化生產、專業化管理、區域化布局,采取“公司+基地+標準化”的運營模式,實行統一計劃、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核定成本、統一產品檢測、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分片承包經營,聯產計酬,既保證勞工利益,又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嘉葉的收獲數不勝數:種植糧食、蔬菜面積達8萬多畝,并通過歐盟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授予無公害農產品認定企業,是國家級糧食蔬菜種植園區,是福建省農業廳認定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是省市兩級蔬菜直控生產基地;被國家列為“南菜北運”生產企業;是福州市市場應急、福清市戰備支前儲備蔬果重點企業;董事長施忠輝連續四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種糧大戶”……此時,“好蔬菜,福清產”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事實。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范文第2篇

一、能源消費面臨的嚴峻形勢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現階段能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供應保障任務特別艱巨,已經遭遇到經濟發展的能源瓶頸[1],能源消費的總量問題、結構問題和環境問題凸顯。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時,在資源和環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生態環境惡化和污染嚴重、能源利用粗放和保障困難的問題還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一)能源保障供應面臨安全方面的壓力

在我國目前探明的能源可采儲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氣人均占有資源量僅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0%、6%、7%,石油的年產量也只在2億噸左右[2]。據統計,近年來我國主要能源進口數量快速增長,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2013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7.39%,逼近國家確定的61%的紅線,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31.6%,成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進口煤炭占全球貿易量近1/4,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煤炭進口國[3]。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人口還會有一定的增加,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

(二)能源配置及利用效率總體水平偏低

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為11.4%,但卻消耗了當年全世界能源生產量的21.9%[2]。在能源資源配置方式上,因為歷史原因而過度依賴輸煤,形成了能源資源同能源需求的逆向分布,76%的煤炭資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70%的能源需求在東中部。東中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集中地,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費地,每年就需要國內大規模、遠距離調運大量的煤炭。而我國電力工業發展是以就地平衡為主,跨省跨區輸電與輸煤比例約為1∶20,相比之,輸煤在能源資源配置中所占比重偏高,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三)能源消費增長使生態環境不堪重負

從2013年來看,我國整個中東部地區嚴重霧霾天氣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發生頻度越來越高、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據統計, 我國80%的PM2.5污染與傳統能源消費有關,70%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化石燃料燃燒有關[4]。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不僅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且還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并極易引發,危及公共安全和社會和諧。同樣,全國因能源資源的開采利用,而造成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也在日趨突出,生態環境大面積惡化的趨勢并未從根本上扭轉,許多地區環境容量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極限。

(四)能源節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完善

與2010年相比,2013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9.03%,3年只完成了5年能耗強度下降指標總任務的54%,這與60%的進度要求還有明顯差距。要實現“十二五”的節能目標,今后兩年單位GDP能耗強度必須年均降低3.9%以上,遠高于前3年的平均降幅[2]。目前節能進度之所以明顯滯后,究其原因,除了許多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長,依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項目換取經濟增長規模和速度的慣性思維沒有改變外,更多的還在于節能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完善,還有相當一部分用能單位缺乏節能的內生動力,使重發展、輕節約的問題始終突出。

二、正確認識節約能源具有的重大意義

節約能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針,是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系統工程,只有把節約能源提高到事關國家生存、發展和崛起的高度來認識,才能在嚴峻的能源消費形勢下準確進行戰略定位。

(一)節約能源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在我國能源供應由國內保障型轉向國際國內統籌利用型的同時,仍要繼續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方針。我國人口約占全世界人口總數的19.3%,但常規能源資源僅占全球的10.7%。能源短缺帶來能源安全危機,我國在石油對外依存度逼近“紅線”的背后,是85%的進口石油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困境”已經成為中國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詞[3]。在世界各國把能源作為利益爭奪的焦點,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過多地進口能源,不僅會耗費大量資金,而且會加劇國際市場供求矛盾,還會帶來一系列經濟、政治、外交方面的問題。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能源的依賴程度,對于確保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二)節約能源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我國高耗能產品占能源消費的50%,占能源消費增量的60%,在單位GDP能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同時,浪費能源的現象也相當驚人,是世界上能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浪費的能源在4億噸標準煤左右,占到當年能源生產量的12%―16%,從能源采掘到進入終端消耗的過程中無不伴隨著浪費現象[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之一是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在新階段,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將綠色低碳的要求貫穿能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隨著我國人均GDP邁入中高收入國家門檻,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換檔期”,節約能源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三)節約能源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7.6億噸標準煤,占全球能耗的20%[3]。能源大量消費造成污染物的過度排放,是引發大氣等污染的元兇。從東北、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影響人口有6億人之多。目前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個大城市,有7個是在中國。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城市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分別達到17.8萬人和11萬人,大氣污染造成的環境和健康損失占中國GDP的7%[5]。根據過去的減排規劃,五年內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的減排目標要提高至20%―30%,才能在短期內看出治霾效果。節約能源有助于改變經濟增長與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

(四)節約能源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能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國在邁向全面小康社會進程中,是以工業化、城鎮化為主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依賴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隨著工業化不斷推進,城鎮化步伐加快,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能源需求還會持續增加,充足的能源供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人口將達到15億,屆時的能源效率和經濟運行效率能在當今世界先進水平上再提高30%以上,根據比較保守的估計,以人均2噸標準煤計算,能源消費需求將達到近30多億噸標準煤[6]。如此大的能源消費需求,除了國內外開源之外,出路還在于節約。

三、重點推進節約能源采取的對策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戰略上要把節約能源作為關系發展全局的系統工程來抓,在主要用能領域加大工作力度,并動員全社會參與其中,形成節約能源的良好風尚;在戰術上要把節約能源延伸到用能的各個端口,關注能源鏈條上的各個環節,使小節約匯聚成大節能。

(一)把政府主導作為節約能源的關鍵環節

把節約能源的責任落實到各級政府,細化政府考核體系中的節能指標,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政府未完成責任目標、造成重大能源浪費、明顯的節能不作為或亂作為等行為,視責任輕重,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等。針對煤炭在終端被大量直接燃燒的現狀,由政府部門推動做好“煤改電”工程建設,以電能替代提高發展質效,并結合國家出臺的系列政策,推進電氣化建設與改造,提高能源消費終端電能占比。以政府主導深化能源領域改革,推進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理順各種能源之間的比價關系,合理確定終端能源消費價格。結合國家銷售電價分類結構調整,規范高耗能行業電價,減少電力的變相補貼,對環保型終端用戶實行優惠電價政策,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二)把企業擔當作為節約能源的中堅力量

企業應將節約能源納入發展規劃,對建設項目要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保證項目建成后具有明顯的節能優勢。面向企業,以組織實施一批節能重大項目和示范工程為抓手,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工程、運用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電機系統節能等成熟技術改造工程設備,實施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工程、能效領跑者計劃、推廣節能技術產品和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等,形成明顯的節能能力。著力抓好高耗能企業節能,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有關節能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能耗限額標準,堅決防止發生高耗能、高污染生產經營的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健全有利于節能的決策體系,探索新的綠色企業經營核算方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企業發展的評價體系。

(三)把重點領域作為節約能源的主攻方向

通過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開展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等,加強在工業領域的節能效果。通過深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引導建筑業朝著節約能源方向發展,使各種建筑物能夠充分適應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運動,充分采集和利用地熱、太陽能、風能來滿足建筑物的能耗。通過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深化“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等,建立高水平的智能管理系統,將先進的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集成運用于交通運輸,調整和優化各種交通方式的結構。完善公共機構能源審計及考核辦法,推進公共機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建設。

(四)把技術應用作為節約能源的支撐條件

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加快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把節能作為政府科技投入、推進高技術產業化的重點領域。對中遠期能源發展外部條件的變化要有足夠的戰略準備,對一些將來很可能起到戰略替代作用的能源技術,要提前進行足夠的研發投入。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攻關力度,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力爭在節能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發、技術改造和技術推廣能夠取得新的突破。在能源技術環節,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促進能源、信息和控制技術的緊密融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相關領域的產業升級和跨越式發展。鼓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引導企業加大節能技術研發投入。

(五)把考評體系作為節約能源的成效保證

建立以“綠色GDP”為核心指標的考核體系,健全節能工作責任制,把對降低能耗約束性指標的考核作為獎懲的依據,推動各地切實把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制定和完善節約能源資源的財政獎勵政策、稅收優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價格調節政策等,通過各種政策手段使節約能源的基本方針轉化為人們節約能源的自覺行動。建立嚴格的能源統計和能耗指標公報制度,確保相關指標數據準確一致,提高能源消耗的監測預警水平。繼續通過價格杠桿調節企業用能行為,要求節能目標完成進度滯后地區進一步加大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執行力度。進一步擴大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范圍,把產品能效作為質量監管的重點。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建成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

(六)把全民參與作為節約能源的社會基礎

開展能源資源危機意識教育,宣傳節能降耗的重要性、緊迫性,普及節能知識,讓全體民眾充分認識到節約能源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我國面臨的能源問題的嚴重性。充分發揮新聞、廣播、影視、文化等部門和社會團體的作用,大力宣傳節約能源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正確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努力營造濃厚的節約能源的社會氛圍。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文化和節約文明,樹立節能意識和節能觀念,努力形成“節約能源,從我做起”的良好風尚,形成適度消費、勤儉節約的生活服務體系和節約能源的消費方式。組織開展創建節約型城市、節約型政府、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會的活動,提高廣大公民的環境意識、資源意識、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增強全民參與節約能源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參考文獻:

[1]能源安全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中國能源體制改革研究報告(2014)[R]. 2014

[2]戴彥德. 節能減排需要強力攻堅[N]. 中國經濟導報,2014―6―21

[3]劉吉臻.中國是世界上能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N]. 中國科學報,2014―3―6

[4]王偉. 實施電能替代 促進環境改善[N]. 人民日報,2014―4―16

[5]王如松. 節約能源資源 建設生態文明[N]. 人民網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范文第3篇

為加快推廣“生物酶連續式羊毛快速防縮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的應用,7月6日,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在江蘇常熟組織召開了“2016年毛條無氯處理成功交流研討會”。江蘇省常熟市副市長周靈群、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黃淑媛、天津市綠源天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民、常熟市新光毛條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瞿建德,以及來自行業相關機構和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革命性突破體現在哪里?

目前,羊毛防縮處理工藝應用最廣泛的是氯化防縮法,該工藝具有成本低、防縮效果好的優點,但處理過程所產生的有機鹵化物AOX(可吸收的有機鹵化物)會嚴重污染環境,國內外紛紛通過立法的方式來限制AOX的排放。而且其殘留氯難以除凈,不符合生態紡織品的加工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傳統的氯化法防縮處理已經逐漸被新型環保的方法取代,追求更節能、低成本、質量好的防縮方法成為紡織領域研究的趨勢。

武漢紡織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姚金波介紹,當前羊毛防縮無氯處理的技術有高錳酸鉀法、過氧化物法、臭氧氣體處理法、生物酶法、低溫等離子處理法、液氨法以及天然高聚物、納米材料整理法等。其中,生物酶法不僅生態環保,而且反應條件溫和,催化效率高,安全易操作,廢液易生物降解,最有可能替代氯化防縮工藝。

天津市綠源天美科技有限公司從2008年就開始研究生物酶連續式羊毛快速防縮關鍵技術。該技術的成功應用解決了長期困擾業界的毛條氯化處理引起的AOX排放等嚴重的環境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因氯泄露引起的車間生產環境污染問題。

在會議前一日,該技術還通過了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鑒定會。經質詢和討論,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顯著提高了生物酶與羊毛纖維鱗片的反應效率,重點解決了連續加工過程中的均勻性、穩定性等技術難題,建成了連續式加工生產線,首次實現了羊毛毛條生物酶連續式快速防縮加工產業化,實現了羊毛防縮的綠色加工。

會上,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院長陳國強宣讀了鑒定結果并提出,該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羊毛毛條生物酶快速連續防縮處理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且該技術加工的羊毛纖維性能優良、質量穩定,工藝技術先進、成熟,具有廣闊的推廣和應用前景。

無氯防縮實現產業化

任何一項新技術從研發到落地,都少不了產學研各環節的努力,生物酶連續式羊毛快速防縮關鍵技術也不例外。“從我們立項至今,差不多花費了近10年的時間,期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天津市綠源天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萬君介紹,“我們用了將近一年時間,與常熟新光毛條處理公司密切合作,在現有的氯化法剝鱗片的設備上稍加改造,在原來的工藝條件下達到了剝除鱗片的效果,從而實現無氯防縮的工業化過程。”

作為一家年產量超過15000噸的專業毛條處理加工廠,新光毛條一直都以綠色發展為發展目標,因此當綠源天美提出合作開發綠色環保的羊毛防縮技術時,總經理瞿建德一口答應。“目前新光毛條已投入400萬元的資金及人力、物力,與綠源天美和天津工業大學合作,共同開發此項技術,現在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并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為羊毛無氯化防縮處理開辟了一種新的途徑。”瞿建德說。

在實際應用中,瞿建德明顯感受到了此項技術的優勢。“與常規的蛋白酶法相比,生物酶處理技術加工過程快速,處理時間短,適合快速連續化處理,產品也實現了生態化。”

據了解,利用該工藝處理后的羊毛,收縮率測試可以達到國際羊毛局機可洗標準,TM31(5X5A)檢測的面積收縮率可控制在0~-8%;加工過程無氯化,解決了有氯防縮生產過程中排放AOX的問題;羊毛的各項物理指標與氯化處理的羊毛相近,且產品抗起毛起球性能優異,染色性能優異。同時,處理后的羊毛沒有過多的規則反射光,光澤更接近原生態羊毛。

未來仍需優化工藝降低成本

黃淑媛高度評價了此項技術給行業發展帶來的意義。她認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產加工國和羊毛消費國,生物酶連續式羊毛快速防縮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的成功研發將帶領中國毛紡行業再上一個層次。

黃淑媛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毛紡織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并推廣了一大批節能減排新技術。“十三五”期間,毛紡行業綠色發展仍要接受嚴峻考驗,行業期待更多類似生物酶連續式羊毛快速防縮關鍵技術這樣的革命性技術出現。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該項技術雖然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但技術加工成本較高,未來應在降低成本上加大研發力度。

作為新技術的應用方,瞿建德結合實際情況也提出,生物酶連續式羊毛快速防縮關鍵技術未來應在降低成本和穩定工藝方面加大研發力度,篩選出更高效廉價的化學助劑,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并優化工藝,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整合出一套應用于工業化生產的產品質量中間控制和檢測手段,穩定產品質量。同時,進行更周密的設計,研制具有高效自動化控制,適合生物酶連續處理的專用生產線。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丙烯酸; 丙烯酸酯; 生產現狀; 技術進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of acrylic acid and esters of the status quo,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use a simple introduction.

Keywords: acrylic; acrylate; production status; technical progress

中圖分類號: TQ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前言

自20 世紀 30 年代實現工業化。丙烯酸生產方法先后發展經歷了氰乙醇法雷普法烯酮法丙烯腈水解法丙烯氧化法, 由于經濟和技術原因,前面4 種工藝已經逐步被淘汰。20 世紀 80 年代后新建和擴建的丙烯酸裝置均采用丙烯氧化法。

一般情況下,丙烯酸主要用于生產丙烯酸酯,可作為丙烯酸乙酯、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以及丙烯酸甲酯的原材料,而丙烯酸酯主要用于生產溶劑型丙烯酸樹脂。

2生產現狀

目前國內有大型丙烯酸裝置5套,丙烯酸酯裝置9套。北京東方化工廠、吉林石化公司、上海石化高橋丙烯酸廠等,3家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99%左右,其他的生產廠家單套裝置的年生產能力只有數百噸,且受原料價格的限制,生產成本較高,產量大多不穩定。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內對丙烯酸及酯的需求在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幾套在建或擬建裝置,“十五”期間就可基本完成建設并投產,生產技術均從國外引進,單套裝置的生產能力均為數萬噸。

此外,國內已有的3大生產廠家也擬進行擴建,如:北京東方化工廠擬在現有基礎上再擴建一套8萬t/a丙烯酸生產裝置。“十五”期間,以上項目若均能順利完成,國內丙烯酸及酯生產能力將達到52萬t/a。

3技術進展

(1)世界技術進展

杜邦公司開發的移動床工藝在少量氧氣或無分子氧(晶格氧)條件下進行,通過較少的氧量來提高丙烯酸選擇性,并減少COX副產物量。但由于丙烯氧化速率高于晶格氧分散到催化劑表面的速率,所以該工藝必須提高反應物中的催化劑用量、丙烯濃度以及縮短物 料與催化劑的接觸時間。

丙烯酸生產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丙烯氧化成丙烯醛;第二步丙烯醛氧化為丙烯酸,日本催化合成公司開發了能保持丙烯酸高產率的單一反應系 統。它采用單一固定床管殼式熱交換反應器,由一個殼體和大量反應管組成,殼體被分成二個獨立空間,使冷熱介質能單獨循環。反應管內從底部到頂部裝 填著丙烯醛催化劑和丙烯酸催化劑,兩種催化劑之間裝填惰性物質。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沙伯)采用適當的催化劑和工藝條件,實現了丙烷直接氧化制得丙烯酸,選擇性 高達57%,催化劑采用的是含鉬、釩、銻、鈮、鎵、銀、 金的混合金屬氧化物。一步法工藝可以節約大量基 礎投資。

美國綠色技術公司諾維莫公司開發一種以乙烯為原料的丙烯酸生產工藝,以環氧乙烷 和可循環利用的一氧化碳為原料,得到中間體丙內 酯,進而生產出更加廉價和環境友好型的丙烯酸產 品,這種新的工藝路線可以削減原料成本20%〜 30%。人同時還可以減少投資成本約50%。

一些企業利用可再生原料來生產丙烯酸

嘉吉公司和諾維信公司合作開發一種從可再生原材料3-羥基丙酸(3HPA)生產丙烯酸的工藝。發酵過程將基于一種生物工程微生物,將葡萄糖或另一種碳水化合物資源轉化為3HPA。 發酵過程為多步反應 在微生物細胞核中進行。然后回收 3HPA 并轉化為化學品衍生物 如丙烯酸。該技術預計到 2013 年可商業化應用

阿科瑪公司利用生物燃料生產的可再生副產品甘油生產丙烯酸的工藝在 Carling 進行中型生產。

日本催化合成公司推進基于甘油的工藝生產丙烯酸,甘油是從植物油制取生物柴油得到的副產物。該技術可從可再生原料來源制取碳中性的丙烯酸。新開發的催化劑通過甘油氣相脫水制取丙烯醛,丙烯醛再通過氣相氧化技術被氧化成丙烯酸。

美國 OPX 生物技術公司商業化規模生物基丙烯酸裝置,將于 2013 年投產 中型規模已達到成本降低 85%的目標。OPX 生物技術公司設定的其丙烯酸成本商業化目標是50美分/磅,將低于常規的烴類基丙烯酸。生命循環分析也表明 OPXBIO 公司的葡萄糖基丙烯酸的碳足跡要低 85%。

陶氏化學公司與 OPX 生物技術公 司于 2011 年 4 月 11 日宣布,兩家公司正在合作開發產業化規模工藝,以便從可再生原料路線生產生物基丙烯酸。聯合開發協議將驗證利用可發酵糖為原料的工業規模工藝的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生產的生物基丙烯酸要與石油基丙烯酸有同等性能品質,創建這一市場的直接替代方案。

(2)我國技術進展

在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基礎上,上海華誼丙烯酸公司與蘭州石化研究院合作自主開發丙烯氧化催化劑,并建成 6000 噸/年工業示范裝置。蘭化研究院自主開發的 Ly-A-8801 和 Ly-A-8802 催化劑的單管試驗結果表明: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在空速為 800~1000h-1、鹽浴溫度310℃、丙烯:空氣:水=10:73:17情況下,丙烯轉化率≥98%,丙烯醛收率≥81%,丙烯醛+丙烯酸總收率≥92%,COX≤4%;然后丙烯醛氧化制丙烯酸反應在空速1450h-1、鹽浴溫度為258℃的情況下,丙烯醛轉化率≥98%,COX≤3%。催化劑運行1000h以上,性能良好。上海華誼丙烯酸公司工業試驗裝置采用蘭州石化研究院開發的國產催化劑后,負荷由 100%提高到 125%,產量擴大到 8000 噸/年,該公司又以此技術為基礎,建造 3 萬噸/年丙烯酸裝置應用成功。

4主要用途

(1)丙烯酸用途

我國丙烯酸主要用于生產通用丙烯酸酯,其消費量占丙烯酸總消費量的 65%,近年由于SAP需求快速增長,已成為國內丙烯酸消費增長的亮點,而且丙烯酸還用于特種丙烯酸 洗滌助劑等領域。

此外,我國聚合級丙烯酸在水溶性聚合物上的應用比例較大,主要用于絮凝劑、乳化劑、阻垢分散劑、顏料分散劑、增稠劑、石油開采助劑等,產品類型有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等。目前在國內工業和城市污水處理、工業循環水處理、顏料、石油開采、紡織、醫藥、化妝品等領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2010年我國以上諸領域的丙烯酸消耗量約為13萬噸。

(2)丙烯酸酯用途

丙烯酸酯主要用于膠黏劑、涂料、皮革等領域,其中用量最大的是丙烯酸丁酯。2010年中國丙烯酸酯消費量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27%,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丙烯酸酯消費國。

據分析,建筑、紡織、包裝材料和衛生材料領域將成為中國丙烯酸酯市場未來發展的四大驅動力。

建筑行業仍將是我國丙烯酸及酯的主要消費領域。丙烯酸及酯在建筑涂料和膠黏劑方面的開發應用前景看好,其中丙烯酸2-乙基己酯主要用于生產膠黏劑,聚丙烯酸乙酯則主要用于生產涂料。丙烯酸酯類建筑乳液產品因性能優異和對環境友好,可用作內、外墻涂料,深受用戶青睞。預計2012年我國建筑涂料需求量將達300萬噸,配套的通用丙烯酸酯消費量為38萬噸。

化纖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和外向型產業。預計到2012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將達到1300億美元,約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總額的32%。化纖和紡織服裝業發展及產品檔次提高,對丙烯酸酯類高檔紡織漿料、涂料印花漿和加工用膠粘劑等需求必將大幅增長。

隨著中國包裝材料業迅速發展,包裝膠黏帶用丙烯酸酯類膠黏劑需求量將不斷增長。2010年,中國壓敏膠黏劑制品(膠帶及標簽)產量約為66億m2,共消耗丙烯酸酯類壓敏膠37萬噸,預計今后中國壓敏膠需求增速將高達15%。

在汽車工業,丙烯酸酯橡膠具有耐熱、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線等性能,廣泛應用于各種高溫,耐油環境中,特別是用于汽車曲軸,閥桿,汽缸墊,液壓輸油管等。過去丁腈橡膠和氯丁橡膠制備的傳統汽車配件已不能適應現代汽車的要求,將逐漸被性能優異的丙烯酸酯橡膠所替代。2010年國內汽車工業對丙烯酸酯橡膠需求量達 8900噸,2012年將達9200噸。

5結語

在我國,丙烯酸及酯工業屬于新興工業,。雖然該工業需要較大的投資,而且具有復雜工藝流程和較高技術難度,但是其產品附加值高 市場前景好。如果要實現我國丙烯酸工業的快速良性發展,必須作好市場分析、應用開發、生產規劃和工藝研發。

參考文獻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要有機原料品種的生產現狀和技術進展, 1997. 10.

綠色消費國內外研究現狀范文第5篇

關鍵詞煤炭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轉型升級

1新常態下煤炭企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炭企業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前幾十年中被社會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煤炭企業的高速發展所掩蓋。在煤炭開發和利用方面,煤炭企業盲目追求開采量,且生產效率低下,機械化程度低,技術裝備落后。企業科研投入低、創新能力弱,缺少對關鍵技術的研究攻關。同時,煤炭企業在開采過程中不注意保護生態環境,造成水資源、土壤和空氣的嚴重污染,與煤炭共伴生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煤炭利用方式粗放,主要作為燃料使用,終端消費比例高,加工轉化的比例低,導致綜合利用效率低。在經營管理方面,煤炭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程序,各種項目盲目上馬。企業中存在大量低效無效資產和設備,生產經營成本高企。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能源形勢的變化,煤炭企業不得不面對一些新的挑戰。目前,互聯網理念、先進信息技術正在與傳統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傳統行業正在形成以智能化和“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模式、新業態。煤炭企業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合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是其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近些年來,世界能源格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由于已經大規模推廣使用廉價的天然氣代替煤炭,使得其對煤炭的需求不斷下降。相反,一些中亞、南亞和西亞的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展迅速,對煤炭的需求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支持國內過剩產能“走出去”。在此背景下,煤炭企業如何開拓海外市場,成為其發展所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2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煤炭高效清潔開發與利用

2.1推行煤炭高效、綠色開采

煤炭開發的問題在煤炭企業中長期存在,并且飽受詬病,也是煤炭企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煤炭的開采量應該根據市場需求來確定,同時參考企業的人力、物力和礦區資源情況。煤炭企業要建立相機決策的生產組織體系,根據市場需求精準組織生產和運輸。要大力提高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和掘進機械化程度,優化生產系統,降低生產能耗。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同時堅持科技創新,對煤炭開采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和裝備進行研究攻關,提高人均開采效率,實現煤炭生產的集約化、高效化。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煤炭企業也要充分考慮礦區環境的承載能力,避免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企業在煤礦設計、建設、生產等環節,都應該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環保標準,針對礦區不同的地理特征采用不同的綠色開采技術,例如保水開采、充填開采和矸石不升井技術,減少對高硫、高灰煤礦的開采。煤炭企業在采煤的同時也要促進共伴生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礦區循環經濟,力圖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煤矸石既可以用于回填因采煤而產生的土地沉陷區,也可以與粉煤灰共同使用制備建筑材料;煤炭中含有鎵、鍺等金屬元素,企業可以對其進行分離、回收,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礦井水經過處理,也可以進行產業化利用。

2.2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和深加工

煤炭洗選加工和深加工是我國未來煤炭產業的發展方向,它一方面提高了煤炭產品的使用效率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煤炭產業擺脫生態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煤炭洗選可以有效去除煤炭中所含有的硫分、灰分和有害元素,提高煤炭的燃燒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例如:電煤灰分每降低1%,發熱量將提高200~360J/g,且每度電的標準煤耗減少2~5g;工業鍋爐和窯爐用洗選煤,熱效率可提高3%~8%,節約煤炭10%~15%,同時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顯著減少。因此,煤炭企業應該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提高原煤洗選比例。煤炭企業要在煤礦附近設計、建造選煤廠,直接將開采出來的煤炭進行洗選和分質分級。在此基礎上,不斷降低煤炭洗選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實現高效分選,提高煤炭質量,增加煤炭品種。煤炭企業應該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努力推動煤炭由單一燃料向燃料和化工原料并重方向發展,提高煤炭資源的使用效率。例如,神華寧煤集團主動適應國家的煤炭產業發展導向,建成400萬t/a煤炭間接液化項目,該項目投產后可以生產油品405萬t/a,是目前世界上單套裝置最大、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因此,煤炭企業應該以神華寧煤煤制油項目為示范,快速推進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化學品等生產制備項目。同時,加強煤炭深加工產業的技術開發投入和推廣應用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

3精細化管理,努力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煤炭的生產、經營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性、系統性過程,煤炭企業應該建立一整套從生產、經營到管理的管控體系,推動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神華集團積極探索出了一種“輕資產”的經營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其他煤炭企業的轉型提供了借鑒。2016年神華集團實現產煤單位生產成本108.9元/t,比2015年同比下降8.9%。“輕資產”經營模式的核心就是將固定成本控制在較少的范圍,降低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在經濟研究中,總成本是由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兩部分構成。長久以來,固定成本被認為在一定時期內不隨著業務量變化而變化。因此,相對于變動成本來說,固定成本的管理一直被企業管理者所忽視。尤其對于煤炭行業而言,固定資產投入相對較高,流動資產投入相對較少。因此,有效降低固定資產的投入比例,既可以降低單位產品所攤銷的固定成本從而提高利潤,又可以使企業能夠靈活應對煤炭行業的周期性變化。具體來說,首先,煤炭企業應該對現有的龐大資產、項目和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分類,將一些輔資產和業務通過混合所有制或外委的方式逐步轉移出去,將有限的資金聚集到核心業務和關鍵技術相關的核心設備上來。其次,嚴格控制項目,避免盲目上項目,凡是工程建設、專項資金計劃都應遵守“無論證不立項、無立項不計劃、無計劃不資金”的原則,使成本管控貫穿于工程設計、生運營、系統改造的各個方面。然后,積極盤活低效資產,采取多種方式對閑置、廢舊資產進行處置,比如拍賣、網上掛牌交易以及回收承包等。最后,對于一些大型設備,特別是使用效率不高的設備,可以采取租賃經營的形式獲取,按運行時間或者使用次數向供應商支付租賃費用。除此之外,煤炭企業在推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還應該建立全面的預算管理體制,完善成本責任制度,并且按季度對成本利潤指標進行考核。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運用資本運作和財務杠桿優化資本和債務結構,加強對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的管理,降低財務成本。加強物資管理,制定科學的管理規則,降低噸煤配件材料消耗。

4融合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能源”管理模式

在煤炭消費強度降低、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煤炭企業必須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強大動力改造提升傳統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促進煤炭企業快速發展,為煤炭企業創新力。首先,煤炭企業要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各種硬件投入,并逐步提高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的比例。其次,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完善生產監測系統、人員定位系統、工作面圖像監測系統,同時加入數據管理系統和專家決策系統對煤炭的生產進行管理。采用先進技術如物聯網技術對礦井的狀態(如瓦斯濃度、一氧化碳濃度、氣壓、溫度)和各種機電設備進行監測,實現全面的感知,確保煤礦開采的高產高效,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最后,在煤炭的銷售過程中,煤炭企業應該積極開拓線上業務,推進煤炭銷售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提高經營效率。煤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采取多種方式煤炭價格、物流服務、供求信息等,實現與用戶直接交易,降低銷售層級和成本。

5適應國家戰略,全方位加強煤炭國際合作

近幾年,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通過與沿線國家合作投資,支持其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支持國內制造業走出國門,支持國內產能過剩的行業到這些具有巨大需求的國家建立生產基地,推動國內過剩鋼鐵、煤炭和水泥等的消化。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煤炭企業應該抓住機遇,積極尋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全方位的國際合作,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具體來說,煤炭企業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同主要煤炭消費國和資源國的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貿易伙伴關系,進口國內比較缺乏的優質煤炭和煉焦煤,同時出口過剩的動力煤、褐煤等;二是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國外企業合作進行境外的煤炭資源勘探、開發和運營;三是承包境外煤炭工程項目,同時出口成套設備、先進的技術服務和管理經驗。煤炭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注意國際化的經營風險。在開展國際貿易時,要對供應商和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在合作進行資源開發或者項目承包時,要加強投資決策前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做好境外項目資源評價、項目評估,確保經濟可行性。同時,煤炭企業要積極培育和引進復合型人才,為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提供保障。

6結語

新常態背景下,煤炭行業已徹底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的賣方市場格局,買方市場已經形成,煤炭行業升級轉型、提質增效更加迫切。煤炭企業必須積極改進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積極推動煤炭的高效清潔開發和利用,多措并舉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煤炭產業,全方位加強煤炭國際合作。只有這樣,我國煤炭企業才能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實現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歷史跨越。

參考文獻:

[1]牛克洪.未來我國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的新方略[J].中國煤炭,2014(10)

[2]趙志國,張東晨,閔凡飛.我國選煤技術發展現狀及對煤炭清潔利用的影響[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3)

[3]張熙霖,柳妮.煤炭企業“三去一降一補”的實踐與策略研究———以神華集團為例[J].煤炭經濟研究,2017(1)

[4]張科利,王建文,張少龍.去產能形勢下煤礦生產經營管理策略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雅江县| 天水市| 绥芬河市| 永靖县| 香格里拉县| 宜君县| 德清县| 岑巩县| 辽宁省| 宜丰县| 彭山县| 兴安盟| 德庆县| 霞浦县| 新化县| 安塞县| 驻马店市| 青海省| 安达市| 重庆市| 卢龙县| 安福县| 三都| 临城县| 永春县| 南部县| 西安市| 望谟县| 凤冈县| 鄯善县| 禄劝| 锡林浩特市| 九江市| 伊川县| 怀化市| 平远县| 华池县| 沙湾县| 兴安县| 治县。|